【2019-2020】满纸荒唐言和咏菊 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2页)

合集下载

曹雪芹《咏菊》阅读答案及赏析

曹雪芹《咏菊》阅读答案及赏析

曹雪芹《咏菊》阅读答案及赏析曹雪芹《咏菊》阅读答案及赏析① 咏菊清·无赖昏晓侵,绕篱欹②石自沉音③。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④?一从陶令⑤平章⑥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①本诗选自《咏菊》第三十八回,为林黛玉所吟。

②欹:通“倚”。

③沉音:低声吟咏。

④秋心:合写即为“愁”字。

⑤陶令:,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

⑥平章:评说、议论,亦借指吟咏。

(1)这首诗是怎样写菊的?(2)这首诗抒发了所吟之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与一般的咏物诗不同,本诗并未直接状菊,而重点刻咏菊之人,构思巧妙,写法独到。

一是妙用衬托手法,先以吟诗之人的感受和动作来侧面烘托菊之迷人,然后以霜与月来衬托菊的丰姿和神韵。

二是用典,以陶渊明事突出菊的高洁风骨。

(意思对即可)(2)诗歌前两联描写咏菊之人的感受和动作,流露出对的喜爱之情;颈联表达了主人公的哀怨凄苦之情;尾联借典明志,流露出坚守高洁的情趣。

咏菊赏析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

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

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

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林黛玉出生在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清贵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教育,由于家庭的熏陶和不幸遭遇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林黛玉有着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封建道德的修养,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思想基础。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

文学类文本曹雪芹《红楼梦45回情真意切释猜嫌》林黛玉《咏菊》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曹雪芹《红楼梦45回情真意切释猜嫌》林黛玉《咏菊》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真意切释猜嫌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

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

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

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天津市宝坻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宝坻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宝坻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应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实。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羊脂球》等。

C.《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的和《楚辞》中的《离骚》。

D.因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项有误,《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

2.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欣喜与激动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开朗,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这句诗是卖炭翁的肖像描写,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和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

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诗歌开头作者排列了一系列意象,这句诗中“破旧的老水车”形象地说明了祖国过去的落后和衰败。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不是“欣喜与激动之情”。

故答案为A。

二、名句名篇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2.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4分)3.下列诗句中写秋的情感基调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B.“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李贺《伤心行》)C.“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D.“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幽咽泉流冰下难”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一句,写出了素称千古绝唱的诗句:“,。

”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围绕“,”这一中心句,表达出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④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

【参考答案】:1.(3分)B(“《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众人明知其害,仍然不得不互相逼迫,而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感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种悲剧所展示的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并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之中所固有的。

对于前两种悲剧,我们对蛇蝎心肠的人物与不可预知的命运固然感到恐惧,但因其少见,往往心怀侥幸,以为自己未必会遇到,而不必求避免之道。

但在第三种,因为此等平常的境遇足以破坏人生福祉,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处诉说,真可谓是天下最大的痛苦了。

《红楼梦》正是属于第三种悲剧。

现以宝玉、黛玉的事加以说明。

贾母喜爱宝钗的温顺娴静,不喜爱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因此对宝玉的心事,随时加以压抑。

王夫人本来就亲近薛家。

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

袭人鉴于尤二姐、香菱的不幸,又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话,害怕祸及自身,因此对黛玉的态度也如凤姐一般。

这些都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

宝玉对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护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更何况黛玉一弱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中间并没有蛇蝎心肠的人物,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发生,不过由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悲剧罢了。

由此观之,《红楼梦)》真可谓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根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翻译,有删减)材料二:一般读者都以为,“金玉良姻”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宝玉是被迫迎娶自己并不爱的宝钗,因此令人厌恶。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6《红楼梦》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6《红楼梦》习题含解析

6《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

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纭,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呼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既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

红林黛玉和薛宝钗可谓“情敌”,如何展现“情敌”之间真挚的友谊呢?作者通过二人对话,以“燕窝粥”为升华点,让两位女主人公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并且心心相印,情同姐妹。

[技法点拨]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1.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2.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

3.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4.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

5.选择思维方式。

除直接从事物本身入手,抓住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外,也可以从侧面出击,这往往能出奇制胜。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经典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1)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经典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1)于谦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曹雪芹(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①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

②欹:通“倚”。

③平章:品评。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B. 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C. 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D. 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 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 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 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①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描写菊花的?②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A(2)B(3)①菊花描写:第一首诗“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香。

“黄花”即“菊花”,突出其颜色为璀璨夺目的黄色,赞美它芬芳高贵的节操。

第二首诗中“菊花”名称没有在诗中明确显现,“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香。

用“霜”借指“白色菊花”,暗示出其圣洁孤傲的品格。

②情感表达:第一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第二首主要表达诗人自己自伤自怜和对孤傲品性的坚守,同时也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给予可肯定。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接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客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根据房间的布置,下列对所居主人及相应居住地名称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薛宝钗蘅芜苑B.探春秋爽斋C.贾宝玉怡红院D.惜春暖香坞2.“读《红楼》,趣辨人"活动小组设计了一道试题如下,请给出横线处补写最恰当的一项()豪迈如史湘云, ①;稳重如薛宝钗,②;唯有敏感如林黛玉, ③。

A.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B.①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C.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D.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3.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掣得的是什么花签A.牡丹B.芙蓉C.腊梅D.兰花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苔翠盈铺雨后盆②倩影三更月有痕③玉是精神难比洁④多情伴我咏黄昏⑤斜阳寒草带重门⑥莫谓缟仙能羽化⑦芳心一点娇无力⑧雪为肌骨易销魂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二、混合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高中语文必修2《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一、《红楼梦》知识。

1、《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_,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金玉缘》该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_________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________,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_________。

3、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元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__________,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最有趣的情节是__________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 __________ 。

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___、懦弱的__________、精明的__________、孤僻的__________,取“原应叹息”之意。

8、《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写作综合测试(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写作综合测试(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写作综合测试(原卷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材料二:“痴”字有如下解释:①呆傻的,如痴人说梦;②专情的,如痴心,痴情,痴迷;③指嗜好迷恋某种事物的人,如书痴。

材料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阿宝》中写道:“性痴,则其志凝。

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痴”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时有一个情节,宝玉初见黛玉,要给黛玉起一个字叫“颦颦”。

探春问宝玉出自什么典故。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甚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推崇“无一字无来处”的有序传承,也赞赏“前无古人”的天才创造。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经典是用来学习的,也是用来超越的;规矩是用来遵守的,也是用来打破的。

这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评价《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称得上“奸险”人物的王熙凤,也有聪明能干、幽默诙谐的优点;贾母是位安享富贵、和善慈祥的老太太,但在“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她处变不惊、果断公平,体现出了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0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一)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篱③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3分)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3分)4.这首诗借菊花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6分)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4分)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等。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解析下册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解析下册

《红楼梦》(45分钟,45分)一、基础达标(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0·肥城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住在我家的那窝活泼伶俐的燕子外出觅食归来,在进屋之前先栖落在我家那棵梧桐树上,(1)________________,那话一句接一句,又急切,又欢快,像一群春游归来的小学生,喋喋不休地争抢着倾述所见所闻。

老燕子看着小燕子日渐老练,心情激动,飞上飞下,手舞足蹈。

我听不懂它们的话,但我分明感受到它们的快乐.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突然那只小燕子竟然悄悄落在我读书的饭桌上。

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仔细端详着,忍不住轻轻地、微微地笑了。

与这小精灵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竟让我十分激动,紧张和欣喜迅速传遍了我的每一根神经。

那小燕子眼睛黑黑的、亮亮的,嘴唇黄黄的,小脑袋摇来摇去,还用嫩黄的小嘴巴啄几下我的书本,透出几分天真和调皮.我们没法用语言沟通,但我读得懂它那单纯友善的目光。

我鼓鼓嘴,轻轻吹吹口哨,它竟然高兴地点点头.我们像是一对好朋友,(2)________________,守候这短暂而美妙的时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上了年纪的人总是盼着儿女早早像小燕子长硬翅膀飞上蓝天,然后又盼着孩子像飞出的鸟儿常常回归母巢团聚,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辛酸与幸福。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

对偶、排比、借代B.比喻、对偶、排比C。

比喻、拟人、引用D。

拟人、借代、引用【解析】选C。

举例:“像一群春游归来的小学生”运用了比喻;“老燕子……手舞足蹈”运用了拟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运用了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小燕子黑亮的眼睛,黄色的嘴唇,摇晃着小脑袋,还用嫩黄的小嘴巴啄几下我的书本,透出几分天真和调皮。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答案:原句分别把小燕子的眼睛、嘴唇、小脑袋作为描写的主体,句式一致;(2分)原句运用了叠词和有童趣的词语,抓住了小燕子的形象特点。

《红楼梦》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房山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红楼梦》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房山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16.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又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

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

某人作的底下赘的某人的号。

李纨等从头看道:画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

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

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

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

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

”(1)根据语境填空。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成立海棠诗社后的第一期活动中,诗社成员以“咏白海棠”为题写诗;李纨认为,别号为__________的__________所写诗“含蓄浑厚”,将其评为第一;而别号为__________的__________所写诗“风流别致”,当居第二。

(2)《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了其性情和命运。

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画菊》和《咏菊》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情和命运?【答案】(1)①. 蘅芜君②. 薛宝钗③. 潇湘妃子④. 林黛玉(2)《画菊》表现薛宝钗豁达灵活的性情和寂寞的命运。

“戏笔”“泼成”“染出”“跳脱”等潇洒的状态或动作,表现其豁达而灵活的性情;“粘屏聊以慰重阳”,以画菊为真菊安慰自己,暗示她与宝玉有婚姻之名而无爱情之实的寂寞命运。

《咏菊》表现了林黛玉至真至诚的性情和不被世俗理解的命运。

“昏晓侵”“绕篱欹石”“临霜写”“对月吟”等以全身心咏菊的态度表现其至真至诚的性情;“陶令”“高风”“自怜”“谁解”等暗示她对宝玉的真情不被当时社会理解的命运。

《咏菊》阅读答案

《咏菊》阅读答案

《咏菊》阅读答案《咏菊》阅读答案《咏菊》阅读答案1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赖”即无聊赖,“欹”通“倚”,诗人倚石默念,情难自已,诗心澎湃。

B. 心头蕴秀,临霜对菊,下笔成诗,口齿噙香,对月吟咏,人、菊、诗皆香。

C. 素,有色白之意,“素怨”即“秋怨”,与“秋心”互文。

此联为全诗中心。

D. 评章:吟咏。

诗人认为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

15. 黛玉借咏菊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14. D15. (1)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对自身处境的感伤;(3)无人理解的孤独愁苦;(4)借菊花的高风亮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

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诗人认为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错误,选项“只有……才”的.说法过于绝对,“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意思是“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但并非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

故选D。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黛玉借咏菊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看诗中写了菊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中融入了林黛玉什么情感。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是说诗人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吟诵,这里表现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前一句“满纸自怜”表达对自我处境的怜惜,后一句说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表达无人理解的愁苦,这是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人以“千古高风”来形容菊花,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这其实是借菊花的高风亮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满纸荒唐言和咏菊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满纸荒唐言和咏菊阅读附答案
满纸荒唐言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16.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
方面的不同之处。

(4分)
参考答案:
15.(3分)B(“《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一生的经历
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作品看似荒唐,却是一个葬送旧时代的悲剧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