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1.5.3 分辨率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 01仪器分析概述

仪器分析 01仪器分析概述

0.9
1 1.5 5 0.328
1.2
1 1.5 5 0.468
1.5
1 1.5 5 0.573
5.0
1 1.5 5 0.428
混匀后放置3-5 min
定容至50mL,放置10 min后于510 nm处测定A
解:求出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
cFe/mgL-1 A 0.6 0.112 1.2 0.227 1.8 0.328 2.4 0.468 3.0 0.573
吸附
分配 吸附 光、电、 质谱等
分配
静电 筛分 亲和
Signal
Time
1-4 分析仪器(1)
1-4 分析仪器(2)
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单元
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型号多变、计算机应用和智能化程度 相差很大,但一般都是以下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输出 信号
信号 发生器
分析 信号
检测器
输入 信号
信号 处理器
信号 显示装置
仪器校正灵敏度与所选标准物和测定条件有关!
有些仪器方法有习惯使用的表示方式。
1-4-2 检出限(1)
检出限指仪器所能检测到的最小有效信号对应的待测组分的浓 度或质量。最小有效信号如何确定?这就需要了解一下试样及 测量信号的组成。 试样:待测组分+基体 待测液:待测组分+基体+相关试剂+溶剂 理想空白:基体+相关试剂+溶剂(不含待测组分) 试剂空白:相关试剂+溶剂(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或前处理方
能消除,但可通过仪器的改善或适当的数据处理而减小,是影
响测量精密度的原因,也是决定检出限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所 测信号过小时,就难以区分是由待测组分产生还是仪器的自身 噪音,因此最小有效信号应大于本底信号一定倍数。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灰石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灰石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灰石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灰石中CaO、MgO、SiO2含量。

将石灰石样品进行磨细处理,采用硼酸镶边衬底,在压片机上制成石灰石样片。

在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按照选定的分析条件,以标准样品做工作曲线,根据工作曲线测定样品含量。

通过与国家标准化学法对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标签:X射线荧光光谱法;石灰石;粉末压片;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我国石灰石矿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布很广,质量各异。

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制成石灰,石灰是生产电石的主要原材料之一,MgO、SiO2等含量对电石生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快速分析石灰石中CaO、MgO、SiO2等含量很有必要。

目前,石灰石中CaO、MgO、SiO2等含量的分析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CaO、MgO含量的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T 3286.1-1998,SiO2含量的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T 3286.2-1998。

化学分析方法操作难度大,分析流程长,终点指示不明显,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有关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灰石中的组分已有报道,已有文献中样品采用熔融制样【1】,但是较为繁琐。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灰石中的CaO、MgO、SiO2,采用低能量X射线管和最新开发的C-Force 偏振光学系统,确保了对样品中元素的最佳激发。

使用Pd准直器,并用XRF软件中提供的经验系数法进行机体校正,其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完全可以和化学分析结果聘美,而且操作简便、快捷。

仪器分析原理:X射线管通过产生入射X射线(一次X射线),来激发被测样品。

受激发的样品中的每一种元素会放射出二次X射线,并且不同的元素所放射出的二次X射线具有特定的能量特性或波长特性。

探测系统测量这些放射出来的二次X射线的能量及数量。

然后,仪器软件将探测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转换成样品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

元素的原子受到高能辐射激发而引起内层电子的跃迁,同时发射出具有一定特殊性波长的X射线,根据莫斯莱定律,荧光X射线的波长λ与元素的原子序数Z有关,其数学关系如下:λ=K(Z? s)?2式中K和S是常数。

仪器分析 第四版(7-8章) (朱明华 胡坪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 第四版(7-8章) (朱明华 胡坪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2. 摄谱仪由哪几部分构成?各组成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解:摄谱仪是用来观察光源的光谱的仪器,主要由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及投影系统构成。

照明系统的作用是将光源产生的光均匀地照明于狭缝上。

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通过狭缝的光源辐射经过准光镜变成平行光束照射在分光系统(色散系统上)。

色散系统为棱镜或光栅,其作用是将光源产生的光分开,成为分立的谱线。

投影系统的作用是将摄得的谱片进行放大,并投影在屏上以便观察。

在定量分析时还需要有观测谱线黑度的黑度计及测量谱线间距的比长仪。

3. 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解:ICP是利用高频加热原理。

当在感应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其特点如下:(1)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因此原子化条件良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对大多数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2)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测定的线性范围宽。

(3)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4)ICP属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5)ICP的载气流速较低,有利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发,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6)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4. 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resonance 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sensitive lin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resonance line)。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

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

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6】 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数。

(1)波长为0.9nm 的单色X 射线; (2)589.0nm 的钠D 线; (3)12.6μm 的红外吸收峰; (4)波长为200cm 的微波辐射。

仪器分析4大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4大分析方法

附录V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比色法供试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区没有强吸收,或在紫外区虽有吸收但为了避免干扰或提高灵敏度,可加入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后测定,这种方法为比色法。

用比色法测定时,由于显色时影响显色深浅的因素较多,应取供试品与对照品或标准品同时操作。

除另有规定外,比色法所用的空白系指用同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或供试品溶液,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相应试剂,并用同样方法处理。

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上述(1)对照品比较法计算供试品浓度。

当吸光度和浓度关系不呈良好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至同一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其相应的浓度,并求出其含量。

附录ⅧA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是容量分析中用以确定终点或选择核对指示剂变色域的方法。

选用适当的电极系统可以作氧化还原法、中和法(水溶液或非水溶液)、沉淀法、重氮化法或水分测定法第一法等的终点指示。

1.电位滴定法选用两支不同的电极。

一支为指示电极,其电极电位随溶液中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支为参比电极,其电极电位固定不变。

在到达滴定终点时,因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急剧变化而引起指示电极的电位突减或突增,此转折点称为突跃点。

2.永停滴定法采用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当在电极间加一低电压(例如50mV)时,若电极在溶液中极化,则在未到滴定终点时,仅有很小或无电流通过;但当到达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溶液中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回复。

反之,若电极由去极化变为极化,则电流计指针从有偏转回到零点,也不再变动。

仪器装置电位滴定可用电位滴定仪、酸度计或电位差计,永停滴定可用永停滴定仪。

电流计的灵敏度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水分时用10-6A/格,重氮化法用10-9A/格。

方法电极系统说明水溶液氧化还原法铂-饱和甘汞铂电极用加有少量三氯化铁的硝酸或用铬酸清洁液浸洗水溶液中和法玻璃-饱和甘汞非水溶液中和法玻璃-饱和甘汞饱和甘汞电极套管内装氯化钾的饱和无水甲醇溶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仪器分析第二章答案

仪器分析第二章答案

仪器分析要点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A 称为涡流扩散项 ,B 为分子扩散项,C 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1) 涡流扩散项 A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

由于 A=2λdp ,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2) 分子扩散项 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而 B=2rDg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 弯曲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 ,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 如氮气 ) ,可使 B 项降低, 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

仪器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气相色谱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气相色谱柱的老化温度要高于分析时最高柱温℃,并低于的最高使用温度,老化时,色谱柱要与断开。

答:5—10 固定液检测器2、气相色谱法分析非极性组分时应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基本按顺序出峰,如为烃和非烃混合物,同沸点的组分中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答:非极性沸点极性3、气相色谱分析中等极性组分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基本按顺序流出色谱柱。

答:中极性沸点4、一般说,沸点差别越小、极性越相近的组分其保留值的差别就,而保留值差别最小的一对组分就是物质对。

答:越小难分离5、气相色谱法所测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氢键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力,氢键力在气液色谱中占有地位。

答:定向重要6、分配系数也叫,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间达到时,组分分配在气相中的与其分配在液相中的的比值。

答:平衡常数平衡平均浓度平均浓度7、分配系数只随、变化,与柱中两相无关。

答:柱温柱压体积8、分配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间达到平衡时,分配在液相中的与分配在气相中的之比值。

答:气液重量重量9、气相色谱分析中,把纯载气通过检测器时,给出信号的不稳定程度称为。

答:噪音10、顶空气体分析法依据原理,通过分析气体样来测定中组分的方法。

答:相平衡平衡液相11、气相色谱分析用归一化法定量的条件是都要流出色谱柱,且在所用检测器上都能。

答:样品中所有组分产生信号12、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并要与其它组分。

答:内标物完全分离13、气相色谱分析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峰与要靠近,内标物的量也要接近的含量。

答:被测峰被测组分14、气相色谱法分析误差产生原因主要有等方面。

答:取样进样技术、样品吸附分解、检测器性能、仪器的稳定性、数据处理与记录。

15、666、DDT气相色谱分析通常用净化萃取液,测定时一般用检测器。

答:硫酸电子捕获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填入)16、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样品组分时,分离度至少为:(1)0.50 (2)0.75 (3)1.0(4)1.5 (5)>1.517、表示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1)分配比(2)分配系数(3)保留值(4)有效塔板高度(5)载气流速答:(4)18、在色谱分析中,有下列五种检测器,测定以下样品,你要选用哪一种检测器(写出检测器与被测样品序号即可)。

成人教育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A一、单项选择题1 Lambert-Beer定律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白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B. 单色光、非均匀、散射、低浓度溶液C. 单色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D. 单色光、均匀、非散射、高浓度溶液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λ1和λ2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和λ2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和3.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A. 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C. 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D. 固定液的沸点4. 如果试样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宜采用的定性方法为A.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 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C. 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D.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5. 按照光吸收定律,对透光率与浓度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B. 透光率与浓度成反比C. 透光率与浓度的负对数成正比D. 透光率负对数与浓度成正比6. 若某待测溶液中存在固体悬浮颗粒,则测得的吸光度比实际吸光度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以上三种都不对7.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80nm波长下测定某物质含量时,最适宜选用A. 氢灯,石英吸收池B. 钨灯,玻璃吸收池C. 氘灯,玻璃吸收池D. 空心阴极灯,石英吸收池8. 原子吸收法所采用的光源为A. 复合光B. 线光源C. 连续光源D. 以上三种都不对9.下列方法中,哪个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A.峰面积测量 B.峰高测量C.标准曲线法 D.相对保留值测量10.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二、名词解释1. 半峰宽;2. 分配系数;3. 死时间;4. 基峰丰度。

仪器分析知识题和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知识题和答案解析

1.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和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答:不能。

因为玻璃电极的内阻(50MΩ~500MΩ)很高,若采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其电位,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时,若检流计的灵敏度为10-9A(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玻璃电极的内阻108Ω,当这微小电流流经电极时,由于电压降所引起的电动势测量误差可达:△E=IV=10-9×108=0.1V,它相当于1.7个pH单位的误差。

因此不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和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2.已知=0.10,若试样溶液中F-浓度为1.0×10-2mol/L时,允许测定误差为5%,问溶液允许的最大pH(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为多少?解:离子电极选择性误差用下式表示和计算:即:3.将一支ClO4-离子选择电极插入50.00ml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和甘汞电极(为负极)组成电池。

25℃时测得电动势为358.7mV,加入1.00ml NaClO4标准溶液(0.0500mol/L)后,电动势变成346.1mV。

求待测溶液中ClO4-浓度。

解:注意:此题中虽然ClO4-为阴离子,但该离子选择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因此S为负值。

4. 用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有什么优点?需注意什么问题?使用TISAB有何作用?答: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优点是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

定量分析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特别是待测液和标准溶液系列的离子强度须保持一致。

使用TISAB的作用为:①保持待测液和标准溶液系列的总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恒定;②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

5. 某pH值的标度每改变一个pH单位,相当于电位的改变为60mV,用响应斜率为53mV/pH的玻璃电极来测定pH为5.00的溶液,分别用pH2.00及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标定,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各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解:用pH2.00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ΔE =53×(5.00-2.00)=159(mV)实际测到的pH为: 2.00+2.65=4.65pH绝对误差=4.65-5.00=-0.35pH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ΔE =53×(5.00-4.00)=53(mV)第8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实际测到的pH为:4.00+0.88=4.88,绝对误=4.88-5.00=-0.12结论:①绝对误差的大小与选用标定溶液的pH有关;②应选用与待测试液pH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标定,以减小测量误差。

仪器分析课习题

仪器分析课习题

仪器分析课习题第一章电磁辐射基础1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ÅX射线的波数(cm-1)(6.66×107)(2)670.7nm锂线的频率(HZ)(4.47×1014)(3)3300cm-1波数的波长(nm)(3030)(4)Na5889.95Å相应的能量(eV)(2.11)2写出下列各种跃迁所需的能量范围(eV)(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1.2×102-1.2×106)(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6.2-1.7)(3)分子的电子跃迁(6.2-1.7)(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0.5-0.02)(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2×10-2-4×10-7)3某种玻璃的折射率为1.7000,求光在此玻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76×1010cm/s)4辐射通过空气与玻璃界面时,其反射损失大约有多少?(~4%)5解释下列名词(1)单重态与三重态(2)原子荧光与分子荧光(3)选择跃迁与禁阻跃迁(4)激发电位与共振电位6阐明光谱项符号和能级图的意义7用光谱项符号写出Mg2852Å(共振线)的跃迁(31S0-31P1)8下列哪种跃迁不能产生,为什么?(1)31S0-31P1(2)31S-31D2(3)33P2-33D3(4)43S1-43P1(31S-31D2)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解释下列名词(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原子线和离子线;(3)共振线和共振电位;(4)等离子体;(5)谱线的自吸.2计算Cu3273.96Å和Na5895.92Å的激发电位(eV)(3.78,2.10)3谱线自吸对光谱分析有什么影响?4说明影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5阐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怎样选择摄谱法定性分析时的主要工作条件.6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用哈德曼光栏?7推导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8选择分析线应根据什么原则?9下表中列出铅的某些分析线,若测定水中痕量铅应选用哪条谱线,当试样中含量为0.1%时是否仍选用此线.说明理由铅线波长/Å激发电位/eV2833.0714.372802.0015.742873.3215.632663.1715.972393.7916.5010说明选择内标元素及内标线的原则?11说明缓蚀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所起的作用?12采用K4047.20Å作分析线时,受Fe4045.82Å和弱氰带的干扰,可用何种物质消除此干扰?13为什么在碳电极直流电弧光源中采用惰性气氛?14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什么光源:(1)矿石的定性、半定量;(2)合金中的铜(~x%);(3)钢中的锰(0.0x-0.X%);(4)污水中的Cr.Mn.Cu.Fe.V.Ti等(ppm-x%).15分析下列试样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光谱仪:(1)矿石的定性、半定量;(2)高纯Y2O3中的稀土杂质元素;(3)卤水中的微量铷、铯.16说明乳剂特性曲线的制作及其在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作用.17简述ICP光源的特点及应用.18试比较摄谱法与光电法.19绘出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方框图,并指出各部件的具体名称及主要作用.20当试样量很少而又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时,应选用下列那种方法:(1)单道ICP-AES;(2)原子吸收光谱法;(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21若光栅刻痕为1200条/mm,当入射光垂直照射时,求3000Å波长光的一级衍射角.(21.10)22当一级光谱波长为5000Å时,其入射角为60°,反射角(衍射角)为-40°,此光栅的刻痕数应为多少条/mm?(446条/mm)23有某红外光栅(72条/mm),当入射角为50°,反射角为20°时,其一级和二级光谱的波长为多少(um)?(15.4,7.7)24当某光栅(1250条/mm)的焦距为1.6m时,计算其一级和二级光谱的倒线色散率.(5Å/mm,2.5Å/mm)25若光栅宽度为50mm,刻痕数为1200条/mm,此光栅的理论分辨率应为多少?(60000)26上述光栅能否将铌3094.18Å与铝3092.71Å分开?为什么?27试对棱镜光谱与光栅光谱进行比较.28若光谱工作范围为200-400nm,应选用什么材料制作棱镜和透镜,为什么?第三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试比较原子吸收与分子吸收光谱法.2解释下列名词:(1)多普勒变宽(2)自然宽度(3)压力变宽(4)振子强度(5)光谱通带3计算在火焰温度为3000K时,Na5890Å谱线的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Pj/P0=2).(6×10-4)4原子吸收亮度计的单色器倒线色散率为16Å/mm,欲测定Si2516.1Å的吸收值,为了消除多重线Si2514.3Å和Si2519.2Å的干扰,应采取什么措施?5采用那些措施才能检测到原子吸收信号,并说明其理由.6简述常用原子化器的类型及其特点.7测定人发中硒时,应选用何种火焰,并说明其理由.8分析矿石中的锆时,应选用何种火焰,并说明其理由.9怎样能使空心阴极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如果不处于最佳状态时,对分析工作有什么影响?10火焰的高度和气体的比例对被测元素有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11说明原子吸收光谱中产生背景的主要原因及影响.12如何用氘灯法校正背景,此法尚存在什么问题?13什么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化学干扰?用哪些方法可消除此类干扰?14在测定血清中钾时,先用水将试样稀释40倍,再加入钠盐至800ug/mL.试解释此操作的理由,并说明标准溶液应如何配制?15指出下列原子荧光跃迁的类型(共振、非共振)(1)Cu3274Å(42S1/2-42P1/2)(2)Cd2288Å(51S0-51P1)(3)Sn3034Å(53P1-53P)(4)As2350Å(42S3/2-42P1/2)16试从产生原理上对原子荧光与原子发射光谱进行比较.17试从仪器部件及光路结构对原子与原子荧光仪进行比较.18欲测定下述物质,应选用哪一种原子光谱法,并说明其理由:(1)血清中锌和镉(Zn2ug/ml,Cd0.003ug/ml);(2)鱼肉中汞的测定(xppm);(3)水中砷的测定(0.xppm);(4)矿石中La、Ce、Pr、Nd、Sm的测定(0.00x-0.x%);(5)废水中Fe、Mn、Al、Ni、Co、Cr的测定(ppm-0.x%)。

探讨气相色谱中发生色谱峰重叠的原因及处理

探讨气相色谱中发生色谱峰重叠的原因及处理

探讨气相色谱中发生色谱峰重叠的原因及处理摘要:气相色谱实验中两个色谱峰交叉或重叠,无法定量或定性,通过探讨原因并从仪器配置、载气、操作等几方面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峰交叉或重叠;峰面积;载气;担体;分辨率;操作温度引言:在对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油进行分析时,我们使用建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JTGC208型气相色谱仪(以下图谱和现象均为应用该仪器时的状态),主要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的各种微量气体量,通过对微量气体含量的测定来分析判断主变压器潜在的隐患和故障。

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外标法对变压器油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会发生相邻的两个色谱峰交叉或重叠的现象(见图一),造成不易计算峰面积,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定量分析,甚至有时还无法判定出峰时间,使定性分析都无法进行。

图一(重叠的色谱峰)色谱峰发生交叉、重叠现象的原因是仪器的分辨率(*1)发生了问题,而影响分辨率的因素主要有柱效率和溶剂效率。

“影响柱效率和溶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柱效率一般指载气的性质,流速,担体的情况,柱的长度,内径,填充的均匀性,操作温度,柱压力,样品用量,进样方式等因素影响的总和,溶剂效率一般指样品和固定液的性质,操作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总和。

(*2)”由于厂家已合理的确定了载气和柱(担体)的性质、状态,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操作中的载气的流速、担体填充的均匀性、操作温度、进样方式等因素对色谱峰的影响。

1载气流速的影响在使用固定的载气时,载气的流速大时,样气在填充柱中的停留时间则越短,则分子扩散影响就越小,“理论塔板高度”(*3)的值越大,从而柱的分离效率越低,很易造成相邻峰的重叠。

(见下图):据上图可以看到调整载气的流速可提高分辨率或者缩短分析时间,但必须了解柱长对分辨率的要求,在“分辨率大于等于1时,两个峰有比较明显的分离;在分辨率大于等于1.5时,两个峰完全分离(*4)”。

一是在柱长固定的情况下,降低载气流速可提高分辩率,但同时也会造成灵敏度降低和分析时间的延长,载气流速已经很慢,分辨率仍很低,说明柱子的长度不足以使各相分离;二是要注意只有在分辨率达到1.5时,并且需要的柱长远远小于实际分离的柱长,才可利用较高的载气流速以便缩短分析时间。

仪器分析复习题4

仪器分析复习题4

仪器分析计算题1. 在一个3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试样,得到如下的色谱图及数据: (1)求组份1和组份2的调整保留时间;(2)用组份2计算色谱柱的有效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高度; (3)若需达到分离度R=1.5,所需的最短柱长为几米?21.解:(1) t ′R1 = t R1 - t M =14-1 = 13min t ′R2 = t R2 – t M = 17-1 = 16min (2) n 有 = 16(t′R2/W b2)2 = 16×162 = 4096H 有 = L /n 有 = 300/4096 = 0.0732 (cm) (3) 相对保留值 r 21 = t′R2/t′R1 = 16/13 = 1.231根据公式:L = 16R 2[(r 21 /( r 21 - 1)]2 H 有 得 L = 16×1.52[(1.231/(1.231-1)]2 ×0.0732L = 74.84 cm = 0.75 m2. 用原子吸收法测锑,用铅作内标。

取5.00mL 未知锑溶液,加入2.00mL 4.13 mg.mL -1的铅溶液并稀释至10.0mL ,测得A Sb /A Pb = 0.808。

另取相同浓度的锑和铅溶液,测得A Sb /A Pb = 1.31, 计算未知液中锑的质量浓度。

解:设试液中锑浓度为c x ,为了方便,将混合溶液吸光度之比计为[A sb /A pb ]1 , 而将分别测定的标准溶液吸光度之比计为[A sb /A pb ]2由于: A Sb = K Sb c Sb , A Pb =K Pb c Pb , 若 c Sb = c Pb则 K Sb /K Pb = [A sb /A pb ]2 = 1.31[A sb /A pb ]1 = (K Sb ×5 × c x /10)/(K Pb × 2 × 4.13/10) = 0.808故 c x = 1.02mg.mL -1 即未知液中锑的质量浓度为1.02mg.mL -1。

仪器分析模拟题

仪器分析模拟题

《仪器分析》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反应色谱柱柱型特性的参数是()A、分配系数;B、分配比;C、相比率;D、保留值2、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最大的优点是:()A、进行定量分析;B、进行定性分析;C、分离混合物;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3、气相色谱中,定性的参数是:()A、保留值;B、峰高;C、峰面积;D、半峰宽4、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的浓度:()A、成正比;B、成反比;C、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D、符合能斯特方程式5、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6、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体的选择性可以选择下列哪种操作:A、改变固定液的种类;B、改变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C、改变色谱柱的温度;D、改变固定液的种类和温度7、下列电极不属于原电极的是:()A、pH电极;B、氟电极;C、气敏电极;D、液膜电极8、在原子吸收中,要求被测元素:()A、原子化;B、离子化;C、分子化;D、气化9、多普勒变宽是由于()产生的。

A、原子的热运动;B、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碰撞;C、原子于同类原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的影响10、热导检测器是一种()A、浓度型检测器;B、质量型检测器;C、只对含C、H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只对含S、P的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11、常用于表征色谱柱柱效的参数是:()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色谱峰宽;D、组分的保留体积12、在气相色谱中,定量的参数是:()A、保留时间、B、相对保留值、C、峰面积、D、调整保留值13、下列电极不属于原电极的是:()A、pH玻璃电极;B、氟电极;C、气敏电极;D、液膜电极14、使用热导检测器时,所选用效果较好的载气是:()A、H2;B、He;C、Ar;D、N21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一种方法消除:()A、释放剂、B、保护剂、C、标准加入法、D、扣除背景16、发射光谱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时的根据是:()A、谱线强度;B、谱线波长;C、谱线黑度;D、谱线的多少17、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与膜电位的产生是由:()A、氢离子在玻璃表面还原而传递原子;B、氢离子进入玻璃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子层;C、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D、钠离子在玻璃膜表面移动而形成双电子层。

仪器分析(完整版)

仪器分析(完整版)

仪器分析(完整版)绪论⼀、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简答,必考题)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个重要部分,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类分析⽅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段。

1、灵敏度⾼,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动化。

4、相对误差较⼤。

化学分析⼀般可⽤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误差⼩于千分之⼏。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般为5%,不适⽤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较昂贵的专⽤仪器。

⼆、仪器分析的分类光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法。

三、仪器分析法的概念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进⽽对待测物进⾏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及动态分析的⼀类测定⽅法。

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浓度—相对检出限;质量—绝对检出限)五、选择分析⽅法的⼏种考虑仪器分析⽅法众多,对⼀个所要进⾏分析的对象,选择何种分析⽅法可从以下⼏个⽅⾯考虑:1.您所分析的物质是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合物结构剖析?2.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如何?3.您的样品量是多少?4.您样品中待测物浓度⼤⼩范围是多少?5.可能对待测物产⽣⼲扰的组份是什么?6.样品基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何?7.您有多少样品,要测定多少⽬标物?光谱分析法导论⼀、什么是光谱分析法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引起原⼦、分⼦内部量⼦化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仪器来完成分析测定——光谱分析仪器基本组成部分:信号发⽣系统,⾊散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气相色谱仪一、技术参数:1、温度范围:室温+4℃~450℃2、检测器:FID、TCD、ECD3、载气流量控制部最小检测量P:0.2pgP/s二、主要特点:1、采用新一代AFC(先进的流量控制器)设计,使载气控制方面有更高精度,实现了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的优良重现性。

2、为满足复杂样品分析,主机可安装3个进样口和4个检测器,从而省去了拆换检测器的麻烦。

使用GCsolution 可进行4种检测器同时检测。

3、柱温箱可达到最快的升温速率250℃/min,加快分析物流出,满足了快速分析所需要的升温要求,并方便用户对色谱柱进行老化。

4、岛津专利的“载气恒线速度控制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优化分离条件。

5、工作站GCsolution的检测器数据采集速率高达250Hz(4msec),保证快速分析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主要用途:除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外,还能测定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活度系数、分子量和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常数。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飞船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四.仪器构造载气系统气相色谱仪中的气路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

整个载气系统要求载气纯净、密闭性好、流速稳定及流速测量准确。

进样系统进样就是把气体或液体样品匀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端。

(3)分离系统分离系统的核心是色谱柱,它的作用是将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个组分。

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类。

(4)检测系统检测器的作用是把被色谱柱分离的样品组分根据其特性和含量转化成电信号,经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成色谱图。

(5)信号记录或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近年来气相色谱仪主要采用色谱数据处理机。

仪器分析习题课(色谱分析部分)报告

仪器分析习题课(色谱分析部分)报告

Sc
C1
C2 F0 V
A
0.658 0.5 68113 0.50
171.8mv mL mL-1
24.记录仪灵敏度及记录纸速同前题,载气流速60mL·min-1,放大器灵敏度 1×103,进样量12℃时50μL苯蒸气,所得苯色谱峰的峰面积为173cm2,Yl/2为 0.60cm,检测器噪声为0.1mV,求该氢火焰电离检测器的灵敏度及最小检出量。
16R2 ( 21 )2 21 1
H有效
161.52 ( 1.11 )2 1.11 1
103
3.7m
23.已知记录仪的灵敏度为0.658mV·cm-1,记录纸速为2cm·min-1,载 气流速F0为68mL·min-1,进样量12℃时0.5mL饱和苯蒸气,其质量经计算 为0.11mg,得到的色谱峰的实测面积为113cm2。求该热导池检测器的灵 敏度。
解:已知 C1=0.658mV·cm-1 C2=0.5min·cm-1 V=50μL Y1/2=0.6cm A=173cm2 N=0.1mV 50μL苯蒸气的质量:
m 0.11 50 103 0.011mg 1.1107 g 0.5
该氢火焰电离检测器的灵敏度:
Sm
60C1C2 A m
60 0.658 0.5173 1.1107
3.10108 mv s g-1
检出限D: 最小检出量Q0:
D
3N S
3 0.1 3.10 108
9.681010 g s1
Y1 0.6 0.5 60=18s
2
Q0 1.065Y1 D 1.065189.681010 =1.86108g
2
25.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得到如下数据:
3.下述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 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小,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变化? 为什么?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

目的建立药典方法确认规X,确保药典方法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

定义药典方法的确认:收载于CP、USP、BP、EP等药典的产品分析方法,使用前证明该验证过的产品测试方法、条件确实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实际使用环境。

职责质量控制室所有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执行药典分析方法的确认。

程序药典方法确认需要做的项目原料药:制剂:被检测项目类型的说明:系统适用性实验按药典正文要求的内容进行;正文没有要求的内容,如RSD%,按药典附录的要求进行。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鉴定、检出被分析物质的特性。

通常,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中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采用的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鉴别反应专属性鉴别试验应确证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征。

专属性试验要求证明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需确证含被分析物的供试品呈正反应,而不含被测成分的阴性对照呈负反应,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也应呈负反应。

杂质检测专属性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供试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证明杂质与共存物质能得到分离和检出,并具适当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专属性可通过与另一种已证明合理但分离或检测原理不同、或具较强分辨能力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来确定。

或将供试品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的方法进行破坏(制剂应考虑辅料的影响),比较破坏前后检出的杂质个数和量。

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

含量检测专属性➢对于API主成分含量测定可在供试品中加入杂质,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与未加杂质的供试品比较测定结果;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采用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

也可采用破坏性试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用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测定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