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主要材料重量计算公式

主要材料重量计算公式

主要材料重量计算公式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计算材料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设计建筑结构、制造机械设备还是进行物料运输,都需要准确计算材料的重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要材料重量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金属材料重量计算公式。

对于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钢、铝、铜等,其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重量(kg)=长度(m)×宽度(m)×厚度(m)×密度(kg/m³)。

其中,密度是该金属材料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金属材料的重量。

2. 木材重量计算公式。

木材的重量计算也是非常常见的工程计算。

对于木材,其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重量(kg)=长度(m)×宽度(m)×厚度(m)×密度(kg/m³)。

与金属材料类似,这个公式也是根据木材的尺寸和密度来计算其重量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木材密度不同,因此在计算时需要使用相应的密度数值。

3. 液体重量计算公式。

对于液体材料,其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重量(kg)=体积(m³)×密度(kg/m³)。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只需要知道液体的体积和密度即可计算出其重量。

在工程中,常常需要运输液体材料,因此准确计算液体的重量非常重要。

4. 混凝土重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其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重量(kg)=体积(m³)×密度(kg/m³)。

与液体类似,混凝土的重量计算也是根据其体积和密度来进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密度通常在2,400-2,500千克/立方米之间。

5. 塑料重量计算公式。

塑料是现代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其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重量(kg)=长度(m)×宽度(m)×厚度(m)×密度(kg/m³)。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一、卫生资源:1.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 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2.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3.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 年末注册护士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4. 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 = 年末村卫生室人员数/ 年末农业人口数×1000,年末农业人口数为户籍人口数5.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 年末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06.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年末全科医师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07. 每千人口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人数 = 年末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8. 医护比 = 1: (年末注册护士总数/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总数)9.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 某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年末常住人口数10. 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100%11. 医疗收入构成 =某年某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总额×100%12. 门诊收入成本率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每门诊人次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每门诊人次收入×100%13. 住院收入成本率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每住院人次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每住院人次收入×100%14. 医疗业务成本构成(医疗支出构成)=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某项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总额×100%15. 平均每床固定资产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6. 资产负债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负债总额/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总额×100%17. 流动比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流动资产/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流动负债×100%18.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19.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100%20. 总资产增长率 =医疗卫生机构(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医疗卫生机构年初总资产×100%21. 净资产增长率 = 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医疗卫生机构年初净资产×100%22. 固定资产净值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净值/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原值×l00%23. 公共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例 = 某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100%24. 非公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比例 = 年末非公医疗机构床位数/年末医疗机构床位总数×100%25. 民营医院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数的比例 = 年末民营医院床位数/年末医院床位总数×100%26.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27.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 = 年末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年末农业人口数×100028. 医师与床位之比 = 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29. 护士与床位之比 = 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30. 设备配置率 = 年末配置某种医用设备的机构数/年末同类机构总数×100% 31. 每床占用业务用房面积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2. 危房所占比例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危房面积/年末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100%33. 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占比例 = 年末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数、乡镇卫生院数、村卫生室数)/年末同类机构总数×100%34.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 = 报告期末由主管部门审核达到建设标准的某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同期该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35. 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所占比例 = 年末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数/ 年末村卫生室总数×100%36. 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 = 年末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数/年末乡镇卫生院总数×100%二、医疗服务:1. 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 = 报告期内入院人数/同期(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2. 非公医疗机构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比例 = 报告期内非公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 同期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100%3. 平均就诊次数 = 年末总诊疗人次数/年末常住人口数4. 年住院率 = 年内入院人数/同年末常住人口数×100%5. 出院病人疾病构成 = 报告期内某病种出院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6. 非公医疗机构住院量占住院总量的比例 = 报告期内非公医疗机构出院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100%7. 民营医院住院量占医院住院量的比例 = 年内民营医院出院人数/同期医院出院人数×100%8. 病床使用率 = 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9. 平均住院日 = 报告期内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人数10. 病床周转次数 = 报告期内出院人数/同期平均开放病床数11.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 报告期内诊疗人次数/同期平均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期工作日数12.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 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平均执业(助理)医师人数/36513. 急诊死亡率 = 报告期内急诊死亡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急诊人次数×100%14. 住院死亡率 = 报告期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100%15.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 报告期内医院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同期医院出院人数×100%16. I类切口甲级率 = 报告期内医院I类切口甲级愈合例数/同期医院I类切口愈合例数×100%17. I类切口感染率 = 报告期医院I类切口丙级愈合例数/同期医院I类切口愈合例数×100%。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门诊量和住院量:门诊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接待的门诊人次,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等各类门诊。

住院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收治的住院患者人次。

这两个指标可以衡量医院的规模和服务需求。

门诊量计算公式:门诊量=门诊人次1+门诊人次2+...+门诊人次n住院量计算公式:住院量=住院人次1+住院人次2+...+住院人次n 2.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每位住院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它可以反映医疗服务效率和床位周转情况。

平均住院日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3.手术量:手术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进行的手术次数,包括各类手术、大中型手术和微创手术。

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手术次数1+手术次数2+...+手术次数n 4.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总额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实际收取的患者医疗费用总和,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等各项费用。

医疗费用总额计算公式: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1+医疗费用2+...+医疗费用n5.药占比:药占比是指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它可以反映医院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药品费用的支出情况。

药占比计算公式:药占比=药品费/医疗费用总额*100%6.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是指医院实际使用的病床数与可开放病床数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医院病床资源的利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计算公式:病床使用率=实际使用的病床数/可开放病床数*100%7.疾病种类和分布:疾病种类和分布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接诊的各类疾病种类和分布情况,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急性病等。

这些统计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也能为医院的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服务流程。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总手术数(门诊手术数+住院手术数)2.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是指医院床位的实际使用量占可使用床位数的比例。

床位使用率可以反映医院床位的紧张程度和利用效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

计算公式:床位使用率=(实际使用床位数/可使用床位数)×100%3.门急诊量门急诊量是指医院门诊和急诊的总就诊人次数。

门急诊量可以反映医院门诊和急诊服务的需求以及医院对患者的就诊处理能力。

计算公式:门急诊量=门诊就诊人次数+急诊就诊人次数4.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医院服务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服务。

计算公式: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得分总和/参与调查的患者人数)×100%5.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

平均住院日可以反映医院住院患者的病情复杂度、床位周转效率和医院床位的需求。

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数6.床位周转率床位周转率是指医院床位的使用频次,即床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紧张程度。

床位周转率可以反映医院床位的使用效率和床位资源的利用情况。

计算公式:床位周转率=(门诊就诊人次数+急诊就诊人次数)/单个床位数7.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是指医院手术的成功率,即手术患者的治愈、康复或手术目的的实现程度。

手术成功率可以反映医院手术技术的水平和手术风险的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患者数/总手术患者数通过对医院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及计算公式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评估医院的运营状况、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适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1 )误差 绝对误差 δ =x- μ 相对误差 =δ / μ *100% (2) 绝对平均偏差: △ =(│△ 1│ +│△ 2│ +,,+ │△ n│) 对误差; △ 1 、 △ 2、 ,, △ ( 3 )标准偏差 /n (△为平均绝 。
n 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 v=n-1=35-1=34 3. 查相应界值表,确定 查附表 1, t 0.05 / 2.34 按 α =0.05 水准,不拒绝 (6)F 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 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P 值,下结论
= 2.032, t < t 0.05 / 2.34,P >0.05 ,
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H
第 11 章 荧光分析法
( 1 )荧光效率 φ t =发射荧光的光子数 / 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 ( 2 )荧光强度 F 与荧光物质浓度 F=2.3 c 的关系( Ecl<0.05 )
K
' I0
Ecl
(3) 比例法: ( Fs-F 0) /(F x-F 0 )=c s /c Cx=(F x-F 0)/(F
i j
Ex-Es= ± 2.303RT/nF*(lg
cx
-lg
cs
)
(6) 标准加入法计算待测溶液的离子浓度
CX
( 2) 式
C SVS (V X VS ) 10
E S
VX
(1)式,且令 S
2.303RT nF
( 7 )直接电位法测量误差的计算式
△ c/c=nF/RT* △ E≈ 39n△ E
第 9 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主要计算公式 ( 1 )光的波动性用波长 λ,波数 ζ和频率 υ 作为表征 λ是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一、烧结厂1、烧结矿产量=皮带速度x料批x作业时间x(100-混合料水分)x残存量2、反推产量=高返×+落地量-上落地量+高炉入炉烧结矿量3、台时产量=产量/作业时间4、烧结机有效面积利用系数(t/(m2·台时))= 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5、烧结矿品位=烧结矿含铁量(吨)/烧结矿产出量(吨)x100%6、日历作业率(%)=实际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取参数报表中时间)7、干料量=该原料湿料量×(1-H2O%)8、干料单耗=某物料干料量/产量×1000 (kg)9、铁料原料消耗(单耗)=1吨消耗多少公斤该物料。

10、烧结矿固体燃料消耗(kg/t)=烧结矿固体燃料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1、烧结矿煤粉消耗(kg/t)=烧结矿煤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2、烧结矿焦粉消耗(kg/t)=烧结矿焦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3、一次配料:某料下料量=某料的百分比×总下料量∕100 (t)14、一次配料某物料配比=某料总配比表中配比/一次配料物料在总配比表配比之和15、某物料下料量=某物料下料量(吨/小时)×运行时间段16、成品率=产量/(产量+返矿)%(返矿取配料配比变更)17、出矿率=产量/(混合料总量×) %18、返矿率=返矿/(产量+返矿)%二、炼铁厂1、生铁合格率(%)=生铁检验合格量(吨)/生铁检验总量(吨) x100%2、生铁一级品率(%)=一级品生铁总量/合格生铁检验总量x100%3、入炉焦比是反映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干焦炭量。

入炉焦比(kg/t)=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4、干焦量=湿焦量x(1-湿焦含水%)5、综合焦比是指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综合干焦(将各种燃料均折合成干焦计算)量。

综合焦比(kg/t)=综合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6、综合干焦量=干焦量+其他各种燃料量x折合干焦系数7、喷煤比是反映高炉冶炼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煤量。

log公式大全计算公式

log公式大全计算公式

log公式大全计算公式
log运算法则是一种经典的数学运算,在各种高等数学课程中都有涉及。

log运算法则主要用于计算幂和对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log 运算法则公式:
1. 对数的乘法法则:loga(mn) = loga m + loga n。

2. 对数的除法法则:loga(m/n) = loga m - loga n。

3. 自然对数的性质:ln(1) = 0。

4. 换底公式:logb(a) = logc(a) / logc(b)。

5. 换底公式的推导公式:logb(a) * loga(b) = 1。

6. loge(x) = ln(x)。

7. lg(x) = log10(x)。

8. loga(b) * logb(a) = 1。

9. loga(b) / loga(c) = logc(b) / logc(a)。

10. logc(c^x) = x。

11. logc(a * b) = logc(a) + logc(b)。

12. logc(a / b) = logc(a) - logc(b)。

13. logc(sqrt[n](a)) = logc(a) / n。

14. logc(a^n) = n * logc(a)。

这些公式在计算对数和幂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结
果。

记住这些公式需要理解和练习,建议多做习题以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 ———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一、烧结厂1、烧结矿产量=1.25皮带速度x料批x作业时间x(100-混合料水分)x残存量2、反推产量=高返×0.97+落地量-上落地量+高炉入炉烧结矿量3、台时产量=产量/作业时间4、烧结机有效面积利用系数(t/(m2·台时))= 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5、烧结矿品位=烧结矿含铁量(吨)/烧结矿产出量(吨)x100%6、日历作业率(%)=实际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取参数报表中时间)7、干料量=该原料湿料量×(1-H2O%)8、干料单耗=某物料干料量/产量×1000 (kg)9、铁料原料消耗(单耗)=1吨消耗多少公斤该物料。

10、烧结矿固体燃料消耗(kg/t)=烧结矿固体燃料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1、烧结矿煤粉消耗(kg/t)=烧结矿煤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2、烧结矿焦粉消耗(kg/t)=烧结矿焦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3、一次配料:某料下料量=某料的百分比×总下料量∕100 (t)14、一次配料某物料配比=某料总配比表中配比/一次配料物料在总配比表配比之和15、某物料下料量=某物料下料量(吨/小时)×运行时间段16、成品率=产量/(产量+返矿)%(返矿取配料配比变更)17、出矿率=产量/(混合料总量×0.92)%18、返矿率=返矿/(产量+返矿)%二、炼铁厂1、生铁合格率(%)=生铁检验合格量(吨)/生铁检验总量(吨)x100%2、生铁一级品率(%)=一级品生铁总量/合格生铁检验总量x100%3、入炉焦比是反映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干焦炭量。

入炉焦比(kg/t)=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4、干焦量=湿焦量x(1-湿焦含水%)5、综合焦比是指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综合干焦(将各种燃料均折合成干焦计算)量。

综合焦比(kg/t)=综合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6、综合干焦量=干焦量+其他各种燃料量x折合干焦系数7、喷煤比是反映高炉冶炼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煤量。

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公式(一)偿债能力指标; K! T, g. w( K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短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 q! m5 E: L% E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一般认为,该比率维护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负债比率过高是不利的,应引起重视。

2、流动比率 6 I. B, E. N: q( i8 P4 X+ o: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b% j5 q6 _+ l* _2 ?+ {0 g它反映企业短期负债的清偿能力,即每1元流动负债额中有多少流动资产额作保证。

一般认为2:1的流动比率较好。

若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偿还能力较差,若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部分资金闲置。

' p' `$ r: q7 m7 t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 /流动负债总额因为存货不能马上形成支付能力,所以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1较好。

4、现金比率反映企业即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三个月到期的短期投资和应收票据)/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5、利息保障倍数* a6 \; b0 G8 M3 ^ z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如不能得到利息费用的详细资料,可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0 j& ?! C1 N, h. T" ~+ R/ d" y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t! L% O$ [3 C( l2 I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所得保障支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它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应大于1,同时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比率作为最基本的偿付利息能力指标,否则就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

但从短期看,由于折旧费、摊销费及折耗费等短期内不需要支付资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时,企业通常也能偿还其利息债务。

主要计算公式

主要计算公式

主要计算公式1 配料计算1.1.1 处理一吨铝矿应配入的母液量式中:V —每吨铝土矿应配入的循环母液体积 m 3/t.矿;A —铝土矿带入的氧化铝重量 kg/t.矿; η实—氧化铝的实际溶出率;M —溶出赤泥中氧化钠和氧化硅的重量比值;S 1、S 2—分别为铝土矿和石灰所带入氧化硅量 kg/t.矿; 1.41—Na 2O 与CO 2分子量的比值;C —矿石和石灰带入的CO 2量 kg/t.矿;X —磨矿和溶出过程中苛性氧化钠的机械损失 kg/t.矿; N K —循环母液中的苛性氧化钠浓度 g/l ; Rp —配料Rp 值;Rp 母—循环母液的Rp 值。

1.1.2 处理一吨矿应配入的石灰量式中:W —每吨铝土矿需配入的石灰量 t/t.矿; T i —每吨铝土矿所带入的氧化钛量 t/t.矿; Ca —石灰中所含有效钙的含量。

1.1.3 每小时下矿所需配入母液量(经验公式)式中:V —每小时所需母液量,m 3/h ; 8.2—经验常数;62.2—矿石中氧化铝含量,%;N K 母、A 母—循环母液中苛性碱和氧化铝浓度,g/l ; t —小时下矿量,t 。

1.2 溶出率的计算1.2.1 理论溶出率式中:η理—理论溶出率,%;A —铝土矿中Al 2O 3的含量,%;S —铝土矿中SiO 2的含量,%。

1.2.2 实际溶出率 ①以硅为标准计算:()()母Rp Rp k N Rp X Rp C 1.41Rp 2S 1S M A 实ηV -⨯+⨯⨯+⨯++⨯=CaT W i⨯=4.1母母A N t V K -⨯⨯=2.622.8%100⨯-=A S A 理η②以铁为标准计算:1.2.3 相对溶出率①以硅为标准计算:②以铁为标准计算:1.2.4 净溶出率①以硅计算:②以铁计算:注:实际溶出率的计算中赤泥指的是溶出赤泥,净溶出率的计算中赤泥指的是末次赤泥。

1.3 实产量的计算实产量=下矿量×A 矿×η实×(1-5%)×(1-5%)式中:A 矿—铝土矿中氧化铝含量,%; η实—铝土矿的实际溶出率,%;5%—分别为铝土矿的含水率和氧化铝生产过程损失。

初中数学等边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初中数学等边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初中数学等边三角形的计算公式等边三角形是指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周长、面积和角度的计算公式。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即三条边的长度之和,由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所以周长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下面的公式:周长=3×边长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得到。

1.使用正弦公式等边三角形的内角是60度,可以将等边三角形分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正弦公式(S = 1/2 × a × b × sinC),我们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1/2 × 边长× 边长× sin60°2.使用海伦公式海伦公式适用于已知三边长度的任意三角形,但对于等边三角形来说,由于三边相等,所以可以简化计算。

根据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p为三边的半周长(p=0.5×周长),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3×半周长×半周长×半周长×半周长]3.使用边长公式等边三角形可以看作是正N边形(N为无穷大)的极限情况,因此可以利用正N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正N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 = 1/4 × 边长× 边长× N × cot(π/N)),将N无限大时,cot(π/N)趋近于1,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1/4×边长×边长×π由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所以每个内角都相等,为60度。

以上就是等边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和角度的计算公式。

对于等边三角形的计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公式进行计算。

有功计算负荷公式

有功计算负荷公式

有功计算负荷公式[导读]主要计算公式有: 有功功率: P30 = Pe·Kd 无功功率:Q30 = P30 ·tanφ 视在功率: S3O = P30/Cosφ 计算电流: I30 =S30/√3UN负荷计算公式主要计算公式有: 有功功率: P30 = Pe·Kd 无功功率: Q30 =P30 ·tanφ视在功率: S3O = P30/Cosφ计算电流: I30 = S30/√3UN其中:Pe为设备容量,Kd为需要系数,即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为用电设备组的半小时最大负荷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

cosφ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Un为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指标法等几种。

需要系数法。

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利用系数法。

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适用于各种范围的负荷计算,但计算过程稍繁。

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前两者多用于民用建筑,后者用于某些工业建筑。

在用电设备功率和台数无法确定时,或者设计前期,这些方法是确定设备负荷的主要方法。

除采用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二项式法以及近年国内出现的abc法、变值需要系数法等。

这些方法有的已被其他方法代替,有的是利用系数法的简化,还有的实用数据不多,未能推广。

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多用于设计的前期计算,如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多用于初步设计和设计。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电⼚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主要指标统计计算1、发电量:⽇、⽉累计发电量。

2、供电煤耗:⽇供电标准煤耗(克/千⽡时)=计算期内⼊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供电标准煤耗(克/千⽡时)=累计供电标准煤耗(克/千⽡时)=3、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累计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4、发电⼚⽤电率(%)⽇发电⼚⽤电率(%)=⽉发电⼚⽤电率(%)=累计发电⼚⽤电率(%)=5、供热⼚⽤电率(%)⽇供热⼚⽤电率(千⽡时/百万千焦)=⽉供热⼚⽤电率(千⽡时/百万千焦)=累计供热⼚⽤电率(千⽡时/百万千焦)=7、补⽔率⽇补⽔率(%)=⽉补⽔率(%)=累计补⽔率(%)=8、耗油量按⽇、按⽉进⾏累计。

9、发电⽔耗⽇发电⽔耗(吨/千⽡时)=⽉发电⽔耗(吨/千⽡时)=累计发电⽔耗(吨/千⽡时)=10、⼊⼚、⼊炉煤热值差⽇⼊⼚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累计⼊⼚煤平均热值=⽇⼊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累计⼊炉煤平均热值=⽉⼊⼚、⼊炉煤热值差=⽉⼊⼚煤平均热值-⽉⼊炉煤平均热值累计⼊⼚、⼊炉煤热值差=累计⼊⼚煤平均热值-累计⼊炉煤平均热值11、主汽压⼒(Mpa)⽇主汽压⼒平均值=⽉主汽压⼒平均值=累计主汽压⼒平均值=12、主汽温度(℃)⽇主汽温度平均值=⽉主汽温度平均值=累计主汽温度平均值=13、再热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累计再热汽温平均值=14、排烟温度(℃)⽇排烟温度平均值=⽉排烟温度平均值=累计排烟温度平均值=15、给⽔温度(℃)⽇给⽔温度平均值=⽉给⽔温度平均值=累计给⽔温度平均值=16、真空度(%)⽇真空度平均值=⽉真空度平均值=累计真空度平均值=17、凝汽器端差(℃)⽇凝汽器端差平均值=(⽇24⼩时现场抄表所得每⼩时汽轮机排汽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24⼩时现场抄表所得每⼩时循环⽔出⼝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24⽉凝汽器端差平均值=累计凝汽器端差平均值=18、⼤渣含碳量(%)⽇⼤渣平均含碳量=⽇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渣含碳量算术平均⽉⼤渣含碳量平均值=累计⼤渣含碳量平均值=19、飞灰含碳量(%)⽇飞灰平均含碳量=⽇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飞灰含碳量算术平均⽉飞灰含碳量平均值=累计飞灰含碳量平均值=20、⾼加投⼊率(%)⽉⾼加投⼊率=累计⾼加投⼊率=21、制⽔单耗(千⽡时/吨)⽉制⽔单耗=累计制⽔单耗=22、输煤单耗(千⽡时/吨)⽉输煤单耗=累计输煤单耗=23、除灰单耗(千⽡时/吨汽)⽉输煤单耗=累计输煤单耗=24、给⽔泵单耗(千⽡时/吨汽)⽉给⽔泵单耗=累计给⽔泵单耗=25、循环⽔泵耗电率(%)⽉循环⽔泵耗电率=累计循环⽔泵耗电率=26、制粉单耗(千⽡时/吨原煤)⽉制粉单耗=累计制粉单耗=27、送风机单耗(千⽡时/吨汽)⽉送风机单耗=累计送风机单耗=28引风机单耗(千⽡时/吨汽)⽉引风机单耗=累计引风机单耗=29、锅炉漏风率(%)锅炉漏风率⼀般指锅炉本体漏风率和烟道漏风率、空⽓预热器漏风率。

衬衫主要部位计算公式——比例法

衬衫主要部位计算公式——比例法

衬衫主要部位计算公式——比例法衬衫主要部位的计算是衬衫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衬衫的版型和舒适度。

其中,比例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衬衫主要部位尺寸的方法。

比例法尤其适用于基于标准体型设计的衬衫,通过通用的尺寸比例进行计算,可以确保衬衫的合身度和穿着舒适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衬衫主要部位计算公式,比例法。

首先,我们需要测量好胸围、腰围和臀围。

胸围是指胸前最宽处的围度,腰围是指腰部最细处的围度,臀围是指臀部最宽处的围度。

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保持放松状态,让衣服紧贴身体。

接着,我们通过身体的围度计算出相应的比例。

胸围比例:一般为1:1.8,即胸围的1倍为衬衫的胸围。

肩宽比例:一般为1:3,即肩宽的1倍为衬衫的肩宽。

公式为:肩宽=肩宽比例×胸围袖长比例:一般为1:2.3,即袖长的1倍为衬衫的袖长。

公式为:袖长=袖长比例×胸围腰围比例:一般为1:1.6,即腰围的1倍为衬衫的腰围。

公式为:腰围=腰围比例×胸围中腰宽度:一般为1:2.5,即中腰宽度的1倍为衬衫的中腰宽度。

公式为:中腰宽度=中腰宽度比例×胸围中腰宽度一般为腰围的0.6倍。

下摆宽度:一般为1:1.5,即下摆宽度的1倍为衬衫的下摆宽度。

公式为:下摆宽度=下摆宽度比例×胸围下摆宽度一般为腰围的1.2倍。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衬衫的各个主要部位的尺寸。

这些尺寸是根据个体身体尺寸比例计算出来的,因此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穿着更加合身舒适。

同时,这些比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和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体型和穿着风格。

但需要注意的是,比例法只是一种计算尺寸的方法,尺寸的准确度还需要结合实际试衣进行调整。

在实际制作中,还需要考虑到面料的收缩率、缝制的空间等因素,以确保最终制成的衬衫能够完美贴合个体身体,达到舒适度和合身度的要求。

总结起来,比例法是衬衫主要部位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身体尺寸的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衬衫各个主要部位的尺寸。

桥梁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带公式)

桥梁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带公式)

桥梁主要工程量计算公式说明一、桥墩本桥桥墩,共有多种形式,1、2、3号墩为柱式桥墩,4号墩为空心桥墩,5、6号桥墩为薄壁桥墩,7号桥墩为墙式桥墩,共四种形式。

各种桥墩工程量计算均不同,其中以空心墩最难。

考虑到你的诚意,下面从易到难,分别逐一说明。

㈠1、2、3号柱式桥墩各墩墩柱直径均为1.8m,所以柱式桥墩总的工程量,是柱墩柱总长与墩柱截面积的乘积。

每根墩柱截面积:为四分之π乘以直径的平方,即:3.1416*1.8*1.8/4(m2)。

1、2、3号墩柱总长:1号墩柱均长9.0m、2号墩柱均长10.m、3号墩柱均长17.0m,每个墩均有3个墩柱,故墩柱总长为:3*9.0+3*10.0+3*17.0(m)。

1、2、3号柱式桥墩总的工程量,即为:(3*9.0+3*10.0+3*17.0)*3.1416*1.8*1.8/4=274.8(m3)㈡5、6号薄壁桥墩每座薄壁桥墩,是由两个带圆角的扁矩形柱组成,每个扁矩形柱外框尺寸均为12.85m和1.80m、截面积均相等。

所以薄壁桥墩总的工程量,为各个扁矩形柱总长与扁矩形柱截面积的乘积。

1)每个扁矩形柱截面积扁矩形柱截面形状,详见下图。

每个扁矩形柱截面面积,为中间大矩形面积(12.45*1.40)+长边两个长矩形面积(2*12.45*0.20)+短边两个短矩形面积(2*1.40*0.20)+一个圆形面1285180124520202014020积(3.1416*0.20*0.20),即:12.45*1.4+2*12.45*0.2+2*1.4*0.2+3.1416*0.2*0.2(m 2)2)5、6号薄壁桥墩的各个扁矩形柱的总长 5号墩高32.0m 、6号墩高32.0m ,则两墩各个扁矩形柱的总长为2*(32.0+30.0)=2*62.0(m )3)薄壁墩与0号块连接根部斜撑增加的工程量每座墩增加4*12.85*0.3*0.3/2(m 3),两座墩共增加2*(4*12.85*0.3*0.3/2) (m 3)综上所述,5、6号薄壁桥墩总的工程量为: 2*62.0*(12.45*1.40+2*12.45*0. 20+2*1.4*0.2 +3.1416*0.2*0.2)+2*(4*12.85*0.3*0.3/2) =2868.5(m 3) ㈢7号墙式桥墩墙式桥墩的截面形状为其截面积为:12.0*2.0+3.1416*2.0*2.0/4(m 2) 桥墩高为:6.0m7号墙式桥墩的总工程量为:6.0*(12.0*2.0+3.1416*2.0*2.0/4)=162.8(m3)㈣4号空心桥墩4号墩截面形状为:4号墩总高度为:24.0m1)空心墩外廓总体积为:24.0*14.0*3.0(m3)2)空心墩空心体积空心墩中间段(20m高)三个矩形空心体积为3*20.0*3.6*1.8(m3)空心墩两端(2m高)上下六个棱台的体积每个棱台体积计算公式为:V=h [ab+a1b1+ (aa1bb1)1/2]/3,其中a=3.6m、b=1.8m、a1=2.4m、b1=0.6m,则6个棱台体积为:6*2.0*(3.6*1.8+2.4*0.6+sqrt(3.6*1.8*2.4*0.6))/3(m3)3)4号空心墩总工程量为:24.0*14.0*3.0-3*20.0*3.6*1.8-6*2.0*(3.6*1.8+2.4*0.6+sqrt(3.6*1.8*2.4*0.6))/3=575.3(m3)二、盖梁钢筋混凝土盖梁,只在4、7号墩设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12%的利率平价发行债券;
(2)按20元/股的价格增发普通股。
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证券发行费可忽略不计。
要求:
(1)计算增发普通股和债券筹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
(2)计算筹资前后的财务杠杆系数。
(3)该公司应当选择哪一种筹资方式?理由是什么?
5.某公司目前发行在外普通股100万股(每股1元),已平价发行利率5%的债券400万元。该公司打算为一个新的投资项目融资500万元,新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息税前利润增加到200万元。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按6%的利率平价发行债券(方案1);按每股10元发行新股(方案2)。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0%。
3.某公司2006年销售产品15万件,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40元,固定成本总额150万元。公司有长期负债80万元,年平均利息率为10%;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股利固定为0.5元;融资租赁租金为20万元。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
要求:
(1)计算2006年该公司的边际贡献总额;
方案一是全部发行普通股:增发12万股,每股市价降至25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方案二是全部按面值发行债券:债券利率为10%,普通股每股市价降至20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假设筹资费用可以忽略。
要求:
(1)计算普通股筹资与债券筹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2)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筹资前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由于增发普通股的每股利润(1.12元)大于其他方案,且其财务杠杆系数(1.25)小于其他方案,即增发普通股筹资的收益性高且风险低,所以方案3优于其他方案。
5.【答案】(1)
项目 方案1 方案2 息税前利润 200 200 目前利息 400×5%=20 400×5%=20 新增利息 500×6%=30 0 税前利润 150 180 税后利润 150×(1-30%)=105 180×(1-30%)=126 普通股数(万股) 100 150 每股利润(元) 1.05 0.84 (2)(EBIT-20-30)×(1-30%)/100=(EBIT-20)×(1-30%)/150
按照方案一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400/1300×7.5%×(1-30%)+900/1300×[1.2×(1+3%)/25+3%]=7.12%
按照方案二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400/1300×7.5%×(1-30%)+300/1300×10%×(1-30%)+600/1300×[1.2×(1+3%)/20+3%]=7.47%
因为长期借款占25%,所以长期借款筹资额为0~25万元,根据题中条件可知长期借款的筹资数额在50万元及以下时资金成本为4%,所以此时长期借款的资金成本为4%。
因为普通股占的比例为75%,所以普通股的筹资额为0~75万元,根据题中条件可知普通股筹资额在75万元及以下时的资金成本为10%,所以此时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为10%,因此资金边际成本(0~100万元)=25%×4%+75%×10%=8.5%。
简化公式为:
8.财务杠杆的计量:理论计算公式:
简化公式为:
9.复合杠杆的计量:理论计算公式
或: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DOL×DFL
复合杠杆系数可直接按简化公式计算:
若企业没有融资租赁,亦未发行优先股,其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每股利润无差异点EBIT=110(万元)
(3)由于方案1每股利润(1.05元)大于方案2(0.84元)
或:由于息税前利润200万元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异点息税前利润110万元。
所以,方案1更好,应该选择负债筹资。
6.【答案】
(1)计算两种筹资方案下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解之得:=1455(万元)
(2)计算2006年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总额;
(3)计算该公司2007年的复合杠杆系数。
4.某公司目前的资本来源包括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1000万股和平均利率为10%的5000万元债务,该公司目前的息税前盈余为2000万元。该公司现在拟开发一个新的项目,该项目需要投资5000万元,预期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息税前利润500万元。该项目备选的筹资方案有二个:
20600/[450-8-20]=1.42
4.【答案】
(1)增发普通股和债券筹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
(EBIT-500)×(1-30%)/1250=(EBIT-1100)×(1-30%)/1000
EBIT=3500(万元)
(2)筹资前的财务杠杆=2000/(2000-500)=1.33
(3)分别使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和比较资金成本法进行决策,如果决策结果不一致请说明两种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
【练习答案】
1.【答案】
债券比重=1000÷4000=0.25优先股比重=500÷4000=0.125普通股比重=2500÷4000=0.625
债券资金成本=1000×5%×(1-33%)/[1000×(1-2%)]×100%=3.42%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主要计算公式】
1.
或KW=∑WjKj
式中:KW、Wj和Kj分别代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比重(也叫权数)和第j种资金的成本。
2.边际资金成本:在多种筹资方式下,边际资金成本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
3.总成本习性模型为:总成本(y)=固定成本(a)+变动成本(bx)
要求:
(1)计算两种筹资方案下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2)计算处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时乙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
(3)如果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为1200万元,指出该公司应采用的筹资方案;
(4)如果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为1600万元,指出该公司应采用的筹资方案;
(5)若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在每股利润无差别点上增长10%,计算采用乙方案时该公司每股利润的增长幅度。
(3)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的决策结果:
由于筹资后实现的息税前利润300万元大于两种方案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90万元,所以企业应当选择负债筹资。
根据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的变化计算得出的筹资总额分界点为50÷25%=200(万元);
根据普通股的资金成本的变化计算得出的筹资总额分界点为75÷75%=100(万元),可以得出三组新的筹资总额范围:(1)0~100万元;(2)100万元~200万元;(3)200万元以上。
(1)筹资总额在0~100万元时:
优先股资金成本=500×6%/[500×(1-3%)] ×100%=6.19%
普通股资金成本=1.2/[10×(1-4%)] ×100%+5%=17.5%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3.42%×0.25+6.19%×0.125+17.5%×0.625=12.57%
2.【答案】
根据题意可知,在资本结构中,长期负债占的比例为25%,普通股占的比例为75%。
3.【答案】
(1)2006年的边际贡献总额=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5×(80-40)=600(万元)
(2)2006年的息税前利润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600-150=450(万元)
(3)2007年的复合杠杆系数
计算2007年的杠杆系数应当使用2006年的数据计算,根据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
2.甲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为长期负债:普通股=1:3,公司打算扩大经营规模拟筹集新的资金,并维持目前的资本结构,随筹资额增加,各种资金成本的变化如下表:
资金种类 新筹资额(万元) 资金成本 长期借款 50万元及以下 4% 50万元以上 8% 普通股 75万元及以下 10% 75万元以上 12% 要求:计算筹资总额分界点及相应各筹资范围边际资金成本。
(2)处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时乙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
(3)因为预计息税前利润1200万元小于(1455万元),所以应采用甲方案(增发普通股)。
(4)因为预计息税前利润1600万元大于(1455万元),所以应采用乙方案(发行公司债券)。
(5)每股利润增长率=1.29×10%=12.9%
7.【答案】
发行债券的财务杠杆=2500/(2500-1100)=1.79
增发普通股的财务杠杆=2500/(2500-500)=1.25
(3)负债筹资的每股收益
=(2500-1100)×(1-30%)/1000=0.98(元/股)
增发普通股筹资的每股收益
=(2500-500)×(1-30%)/1250=1.12(元/股)
(1) 普通股筹资与债券筹资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EBIT-30)×(1-30%)/(12+12)=(EBIT-30-300×10%)×(1-30%)/12
EBIT=90(万元)
(2)筹资前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400/1000×7.5%×(1-30%)+600/1000×[1.2×(1+3%)/30+3%]=6.37%
要求:
(1)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利润;
(2)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利润无差异点息税前利润;
(3)判断哪个方案更好(不考虑资本结构对风险的影响)。
6.己知某公司当前资本结构如下表:
筹资方式 金额(万元) 长期债券(年利率8%) 1000 普通股(4500万股) 4500 留存收益 2000 合 计 7500 因生产发展需要,公司年初准备增加资金2500万元,现有两个方案:甲方案为增加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每股市价2.5元;乙方案为按面值发行每年年末付息、票面利率为10%的公司债券2500万元。假定股票与债券的发行费用均可忽略不计,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33%。
(3)筹资总额在200万元以上时:
因为长期借款占25%,所以长期借款筹资额为50万元以上,根据题中条件可知长期借款的筹资数额在50万元以上时资金成本为8%,所以此时长期借款的资金成本为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