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029-2016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混合动力车辆保养维护手册
1、确保行车安全。 2、延长零部件及车辆使用寿命,提高车辆完好率。 3、节能、降耗、减排。(降低燃油、润滑油、轮胎等材料消耗,改善噪声、尾气排放等环保指 标)。
3.1.3 车辆维护分类
0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定期维护 维护分类
非定期维护
1
日常维护 一级维护 二级维护 重点维护
8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附录一 日常保养、一级、二级、重点维护作业内容
表A 日常维护作业内容
序号
项目
1
起
燃油油位尿素液位、机油油 每日检查
动位
前 电机、发动机冷却液
每日检查
作业内容
技术要求 不够补加 不够补加
离合器制动液的液位
每周检查
不够补加
动力转向油的液位 风窗洗涤液的液位
每周检查 每周检查
不够补加 不够补加
各传感器、线束、插件 每日检查
没有松脱
空压机、发电机、空调压缩 检查皮带磨损、老化程度,调整皮带松紧度 符合规定
机皮带
横直拉杆球头
每日检查
无松旷,转向节臂运动正常
轮胎气压及车轮螺母的紧
固情况
每日检查
符合规定
大灯及转向灯
检查
工作正常
后视镜
检查、调整
视野正确
9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驾驶员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要对车辆外观、发动机、动力电机、动力电池外表进行清洁,保持车 容整洁;对各部润滑油(脂)、燃油、冷却液、制动液、空调冷媒等各种工作介质、轮胎气压进行检视补给; 对制动、转向、传动、悬挂、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位和位置以及发动机运转状态进行检视、校紧,确保行车 安全。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电动汽车维护和保养技术规范的通知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电动汽车维护和保养
技术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6.09.12
•【字号】深市监标〔2016〕39号
•【施行日期】2016.10.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
正文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电动汽车维护和保养技术规
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我市电动汽车的维护和保养,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委组织制定了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电动汽车维护和保养技术规范》(编号:SZDB/Z201-2016)。
现予发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具体文本请链接:查询。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6年9月12日。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 816—2011)编写简介
〔JT/T 816—2021〕
编写简介
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
标准机动车维修效劳的目的和意义
行业现状 绪论
意义重大 势在必行
1
行业现状
2
势在必行
3
意义重大
行业蓬勃开展 管理长足进步 效劳不尽人意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
数量(万辆) 同期对比(%)
汽车生产
1826
2021年10月8日
交通运输部2021年
第60号公告
?机动车维修效劳 标准?〔JT/T
报批
816—2021〕
2021年1月10日起
实施。
7月上旬 正式送审
起草 送审
征求 意见
3月28日 交通运输部、行 业协会分头征求 意见 发函40份,收回 32份 征集意见203条 〔采纳109条,局 部采纳16条,未 采纳78条〕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汽车维护与 修理杂志社
广州市汽 车摩托车 维修行业 协会
杭州市机 动车服务 管理局
吉林省运输管理局
标准制定原那么
1 坚持符合性原则 2 坚持协调性原则 3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4 坚持把握重点原则 5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2021年1月20日 第一次工作会议
标准编写过程
2月23日 第二次扩大工作会议
标准的主题
1
总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
4
质量控制
3
2
质量保证
服务流程
发动机、车 身、电气系 统、自动变 速器业户
其他
标准适 用范围
汽车整车 维修企业
标准的属性
“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 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
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详解
附件:
43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主要内容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
43JT/T 697.13-2016 交通运输基础数据元第13部
分: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的本部分规定了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
元编制原则和分类、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及数据
元值域代码集。
本部分适用于交通行业建立收费公路数据库的
技术属性数据、收费公路管理统计数据,以及有关信
息系统所涉及的收费公路数据的采集、交换与共享。
其他涉及收费公路相关信息数据项的信息系统或文
件也可参照本部分使用。
JT/T 697.13-2009 2016-04-10。
车辆维修站管理制度与流程
车辆维修站管理制度与流程1.机动车机电维修岗位要求(1)熟悉机械、液压、电工、电子与计算机控制等知识;熟悉机械与电气维修作业中的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控制措施;(2)熟练进行机动车发动机、传动、行驶、制动、转向等系统的基本维修操作和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熟练进行机动车常规及辅助电气设备和空调等系统的基本维修操作和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4)掌握机动车机械与电气维修作业中常用检测维修设备、工具及量具的使用与维护;(5)熟练进行机动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充电、整车控制等高压系统的维修操作和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掌握高压系统作业安全知识。
2.机动车整形岗位要求(1)熟悉机械制图及钣金件展开图的识读、涂装常用修复材料的性能与选用、色彩与调色、车身变形与矫正。
熟悉车身修复与涂装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环境保护控制措施;(2)掌握车身测量技术,并能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维修方案;熟练进行车身矫正和车身材料的切割、焊接、黏接、铆接操作;掌握不同材质车身修复的工艺要求;(3)熟练进行涂料的调配、涂装表面前处理、涂料涂装和涂层表面后处理操作;(4)掌握车身修复与涂装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及量具的使用与维护;(5)了解发动机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空调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布局并熟悉其主要总成的拆装操作;(6)了解机动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充电、整车控制等高压系统主要总成的拆装操作;掌握高压系统作业安全知识。
3.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岗位要求(1)熟悉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资质能力范围、作用、检验检测项目、工位设置、检验流程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与运用;(2)熟练使用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进行机动车的性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熟练进行机动车技术状况的鉴定评估、道路运输车辆达标核查和技术等级评定;(3)熟练进行机动车技术档案管理、技术经济定额管理、维修计划制定与维修费用预算、配件库存管理及质量检验、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检测维修设备管理;(4)熟练进行机动车二级维护、总成修理和整车维修验收。
汽车动力蓄电池维护技术规范
(9) 车 辆 发 生 碰 撞 事 故, 箱 体已 经 发 生 明 显 变 形且有液 体 渗 漏 的, 建 议将 车辆静置并远离其它车辆(至少 15 m) 进行观察,24 h 后再进行处理。
五、技术要求 1. 维护项目与周期 (1) 动 力 蓄 电 池 系 统 维 护 项目与 周 期应优先按照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 执 行。 如 厂 家 无 技 术 文件 指 示 的, 宜参 照表 1 执行。 (2) 动 力蓄 电池 在 车 辆 行 驶 过 程中 发 生了碰 撞( 即 车 辆 发 生 交 通 事 故 和 不 当操作导致的底部冲击等导致动力蓄电 池发生的碰撞事故),应立刻进行外观与 热失控检查,据情况实施对管理系统的 诊断。 2. 维护检查内容 (1)外观检查 ① 动 力蓄 电池 箱 体应 清 洁,箱 体上 的标识、铭牌及警示标签等信息应清晰 可见。 ② 动 力蓄 电池 箱 体 表 面 应 完 好,无
前言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 安
本 指 导 性 技 术 文 件 按 照 GB/T 全要求 第 3 部分 :人员触电防护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
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所 给出 的 规 则 进
GB/T 31498-2015 电动汽车碰撞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和保养技术规范
GB/T 18384.1-2015 电动汽车 安
德国 I 8686 E 电动汽车维修标准
全要求 第 1 部分 :车和定义
GB/T 18384.2-2015 电动汽车 安
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
汽车维修标准体系
附件2汽车维修标准体系(2015年)目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汽车维修标准体系结构图100 基础标准101术语102分类与编码200 服务标准201企业条件300 技术标准301汽车修理303汽车检测与诊断400 产品标准401维护与修理设备402检测与诊断设备403教学与培训设备404汽车用品900 相关标准汽车维修标准体系202从业人员203服务质量304节能与环保305安全应急306信息化302汽车维护注:标准体系类别说明100 基础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101 术语汽车维修术语等标准。
102 分类与编码汽车维修相关的分类与编码规则等标准。
200 服务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201 企业条件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摩托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和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通用要求等标准。
202 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和资格条件的标准。
203 服务质量维修业服务规范和考核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等标准。
300 技术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301 汽车修理汽车维修竣工要求和修理技术条件等标准。
302 汽车维护汽车的日常检查和各级维护技术规范等标准。
303 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检测试验方法等标准。
304 节能与环保新能源汽车应用、维修能耗控制、汽车维修废弃物处理以及维修节能评价等方面的标准。
305 安全应急安全评价、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建设要求等标准。
306 信息化汽车维修行业的统计、数据分析及信息化应用等标准。
400 产品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401 维护与修理设备汽车维护和修理相关的设备标准,如汽车举升机、汽车喷烤漆房、轮胎拆装机等产品类标准。
402 检测与诊断设备汽车检测和诊断相关的设备标准,如汽车排气分析仪、前轮定位仪、汽车底盘测功机、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等产品类标准。
403 教学与培训设备汽车维修教学及维修培训设备类的标准,如汽车电器教学设备等产品类标准。
404 汽车用品汽车清洁、保养、维护用品类的标准,如电喷汽车喷油嘴清洗液、汽车上光蜡、汽车风窗玻璃清洗液等产品类标准。
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手册
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手册第一章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3)1.1 新能源汽车概述 (3)1.2 新能源汽车类型及特点 (3)1.2.1 纯电动汽车(BEV) (3)1.2.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3)1.2.3 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HEV) (4)1.2.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4)1.2.5 氢发动机汽车 (4)1.2.6 其他新能源汽车 (4)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 (4)2.1 常用维修工具 (4)2.2 维修专用设备 (5)2.3 维修安全注意事项 (5)第三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5)3.1 动力电池概述 (5)3.1.1 锂离子电池 (6)3.1.2 磷酸铁锂电池 (6)3.1.3 三元电池 (6)3.2 动力电池维修与更换 (6)3.2.1 维修方法 (6)3.2.2 更换电池 (6)3.3 动力电池故障诊断与处理 (6)3.3.1 故障诊断方法 (7)3.3.2 故障处理方法 (7)第四章驱动电机与控制器 (7)4.1 驱动电机概述 (7)4.2 电机控制器维修与更换 (7)4.3 电机故障诊断与处理 (8)第五章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9)5.1 充电设备概述 (9)5.2 充电系统维修与保养 (9)5.3 充电故障诊断与处理 (10)第六章电动汽车电气系统 (10)6.1 电气系统概述 (10)6.1.1 电源系统 (11)6.1.2 驱动电机系统 (11)6.1.3 能量管理系统 (11)6.1.4 充电系统 (11)6.1.5 控制系统 (11)6.2 电气系统维修与保养 (11)6.2.1 维修与保养内容 (11)6.3 电气故障诊断与处理 (12)6.3.1 电源系统故障 (12)6.3.2 驱动电机系统故障 (12)6.3.3 能量管理系统故障 (12)6.3.4 控制系统故障 (12)6.3.5 连接线路和插接件故障 (12)第七章混合动力汽车维修与保养 (13)7.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13)7.2 维修与保养要点 (13)7.2.1 日常保养 (13)7.2.2 定期保养 (13)7.3 故障诊断与处理 (14)7.3.1 故障诊断 (14)7.3.2 故障处理 (14)第八章燃料电池汽车维修与保养 (14)8.1 燃料电池汽车概述 (14)8.2 维修与保养要点 (14)8.3 故障诊断与处理 (15)第九章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 (15)9.1 制动系统概述 (15)9.1.1 制动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16)9.1.2 制动系统的类型 (16)9.1.3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6)9.2 制动系统维修与保养 (16)9.2.1 制动系统的日常检查与保养 (16)9.2.2 制动系统的维修 (16)9.3 制动故障诊断与处理 (16)9.3.1 制动故障的诊断 (16)9.3.2 制动故障的处理 (17)第十章新能源汽车悬挂系统 (17)10.1 悬挂系统概述 (17)10.1.1 悬挂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17)10.1.2 悬挂系统的类型 (17)10.1.3 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 (17)10.2 悬挂系统维修与保养 (17)10.2.1 悬挂系统维修 (17)10.2.2 悬挂系统保养 (18)10.3 悬挂故障诊断与处理 (18)10.3.1 悬挂故障诊断 (18)10.3.2 悬挂故障处理 (18)第十一章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 (18)11.1 空调系统概述 (18)11.1.1 空调系统组成 (18)11.1.3 空调系统特点 (19)11.2 空调系统维修与保养 (19)11.2.1 维修保养内容 (19)11.2.2 维修保养周期 (19)11.2.3 维修保养方法 (20)11.3 空调故障诊断与处理 (20)11.3.1 常见故障现象 (20)11.3.2 故障诊断方法 (20)11.3.3 故障处理方法 (20)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与保养计划 (20)12.1 售后服务概述 (20)12.1.1 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20)12.1.2 售后服务的主要内容 (21)12.2 保养计划制定与实施 (21)12.2.1 保养计划的制定 (21)12.2.2 保养计划的实施 (21)12.3 常见问题解答与建议 (21)12.3.1 电池续航里程下降 (21)12.3.2 充电设施不足 (22)第一章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1.1 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行业标准与规范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维修与保养方面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和挑战性。
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行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
首先,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行业标准应包括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认证要求。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与传统燃油汽车有所不同,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维修与保养工作。
因此,行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认证,以确保技术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
其次,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行业标准应明确各种故障的诊断与修复方法。
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与修复相对复杂,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行业应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故障诊断与修复流程,包括故障代码的解读、故障现象的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方法。
此外,行业还应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故障诊断与修复信息。
第三,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行业标准应规范零部件的检测和更换。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部分零部件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和更换标准。
行业应建立一套严格的零部件检测标准,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耐久性测试等,以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行业还应制定一套零部件更换标准,包括更换周期和更换方法,以确保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
最后,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行业标准应规范维修与保养记录的管理。
维修与保养记录是判断新能源汽车维修质量和保养效果的重要依据。
行业应规定技术人员在进行维修与保养工作时必须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故障现象、修复方法和更换零部件等。
此外,行业还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维修与保养记录管理系统,以便技术人员和车主能够随时查询和查阅相关记录。
总之,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对于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816-2011
《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816-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 816--2011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XXX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维修服务的总要求、维修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管理及服务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发动机、车身、电气系统、自动变速器专项维修业户,其他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98.1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1部分:载客汽车GB/T 3798.2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2部分:载货汽车GB/T 3799.1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1部分:汽油发动机GB/T 3799.2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2部分:柴油发动机GB/T 5624汽车维修术语CB/T .1汽车维修业开业前提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GB/T .2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2部分:汽车专项维修业户/T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GB/T 灵活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前提3术语和定义GB/T 5624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客户customer接受机动车维修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3.2机动车维修服务XXXrepair灵活车维修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向客户提供灵活车维护和修理及相干举动的总称。
3.3整车修理XXX通过修复或更换机动车零部件(包括基础件),恢复机动车完好技术状况和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机动车寿命的修理。
3.4 原厂配件original XXX manufacturer parts纳人车辆生产厂家售后效劳体系和配件供应体系的配件。
3.5副厂配件砍aftermarket parts未经车辆生产厂家授权的车辆配件生产厂家生产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配件。
JTT 1029-2016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JT/T 1029-20161 范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作业安全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总质量不小于3500kg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84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 1975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7876 压缩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JT/T 1009 液化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和GB 725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作业安全4.1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工作区域应用隔离栏隔离,并悬挂警示牌。
4.2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的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
4.3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绝缘手套、绝缘鞋,使用绝缘工具。
4.4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断开高压电路,直到整车维护作业完成后才能接通。
4.5 进行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维护时,应先断开低压电源。
4.6 禁止同时接触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的正负极。
4.7 禁止用水直接清洗电气系统部件。
4.8 进行高压系统绝缘检测时,应断开高压电路和重要总成。
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分级和周期应符合GB/T18344的要求。
5.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作业时,依次进行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天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
天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按GB/T 27876或JT/T1009的规定进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按GB/T18344的规定进行5.2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5.2.1日常维护5.2.1.1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日常维护应在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
《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816-2011
《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816-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 816--2011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motor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维修服务的总要求、维修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管理及服务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发动机、车身、电气系统、自动变速器专项维修业户,其他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98.1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1部分:载客汽车GB/T 3798.2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2部分:载货汽车GB/T 3799.1 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1 部分:汽油发动机GB/T 3799.2 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2 部分:柴油发动机GB/T 5624 汽车维修术语CB/T 16739.1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GB/T 16739.2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2部分:汽车专项维修业户/T 1834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GB/T 21338 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T 5624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客户customer接受机动车维修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3.2机动车维修服务service for motor vehicle maintenance andrepair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向客户提供机动车维护和修理及相关活动的总称。
3.3整车修理 whole motor vehicle repair通过修复或更换机动车零部件(包括基础件),恢复机动车完好技术状况和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机动车寿命的修理。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16修正)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16修正)【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37号【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发布日期】2016.04.19【实施日期】2016.04.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05年6月24日交通部发布根据2015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4月19日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37号《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维护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保护机动车维修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维修经营,是指以维持或者恢复机动车技术状况和正常功能,延长机动车使用寿命为作业任务所进行的维护、修理以及维修救援等相关经营活动。
第三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维修质量主体责任。
第四条机动车维修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
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
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经营,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鼓励推广应用机动车维修环保、节能、不解体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救援、维修服务网络化建设,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满足社会需要。
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优先选用具备机动车检测维修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第六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GBT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三、汽车二级维护
1.汽车二级维护工艺过程
GB/T18344—2001 汽车进维修厂 汽车技术档案和驾驶员反映 诊断并确定附加作业项目
检测
维护作业,包括基本作业项目和附加 作业项目(中间环节贯穿过程检验)
填写维护竣工 出厂合格证
合格
竣工检验
不 合 格
出厂
JT/T201—95
16.起动前电压、 起动电流、 蓄电池内阻 17.蓄电池充电电流 18.机油污染指数 19.水份、开口闪点、 含铁量等机油理化指标 20.斑痕 21.齿轮油理化指 22.汽车排气污染物
* * *
* * *
*
项目
JT/T 201 GB/T18344 * *
23.三效催化转
2.4二级维护过程中要 进行过程检验.过程检 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应 满足有关的技术标准 或规范。
2.5二级维护作业完成后, 应经维修企业进行竣工检
验(57号文) ,竣工检验合 格的车辆,由维修企业填 写《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 格证》后方可出厂。
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 车辆管理的若干意见 (交公路发〚2002〛57号) 全面落实车辆维护制度 11. 强化道路运输车辆二 级维护企业管理。
二级维护附加作业项目
和作业内容的确定应以 消除汽车故障、恢复汽
车正常技术 状况为目的。
二级维护附加作业项
目和作业内容确定后 应 与二级维护基本作
业项目一并进行。
二级维护基本作业项目
表2-2-3(a) 二级维护基本作业项目
发动机动力性能检测(第1项)
排放净化性能检测(第2项)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第
3项) 柴油机工作性能检测(第4 项)
纯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2016
条件控制系统及远程监控
征求意见稿 发布正式文件
正式发布的文件中取消了对条件范围内汽车线束的相关规定; 文件中明确了在出现整车故障的时候,必须保证维持转向助力状态,禁止在行车过程中直接断 高压。(此处控制器厂家及BMS厂家需重点关注) 由于远程监控的国标已经发布,因此文件中省略了远程监控的详细规定,而是参照标准执行。
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底盘技术科 2016年11月
条件发布背景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牵头部门,相关行业组织,新能源汽 车生产企业: 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和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安全问题既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 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各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牵头部门、各有关生产企业要根据2016年2月 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7月6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 见》(国办发〔2014〕35号)有关要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问题,把保障安全放在工作首位, 把握关键环节,加快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要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整车产品负总责。要牢固树立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从研发制造、运行监控、维护保养 等各环节严格管控,确保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安全及生产一致性。 (一)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生产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以技术保安全,努力开发先进适用的新能源 汽车车型产品。要加强供应商管理,严格把控零部件质量,并对零部件质量问题负责。要严格车辆出厂检测,确保生产一致性 和整车质量安全。自2017年1月1日起,电动客车安全国家标准出台前,所有新生产的新能源客车暂按《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见附件)的要求执行。 (二)建立健全企业监测平台。生产企业要建设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企业监测平台,与用户充分沟通并签订保密协议,自2017年1 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通过企业监测平台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管 理,按照《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2960)国家标准要求,将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相关安全状态信息上 传至地方监测平台。企业监测平台应设置与国家监测平台接口,接受国家监测平台的监督抽查,在接到国家监测平台实时数据 调用指令时,应当按指令要求将对应车辆的相关安全状态信息上传至国家监测平台。生产企业要合理设置整车及电池安全阈值, 通过企业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关键系统运行参数,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要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已销售的 新能源汽车产品,整车企业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免费提供车载终端、通讯协议等相关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服务,及时通知用户 说明远程安全监测的必要性,争取逐步纳入监测平台。生产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妥善保管监测数据信息,不得泄露、篡改、 损毁或出售等。 (三)提高售后服务能力。生产企业要信守产品质保承诺,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售后安全运行档案制度, 做好新能源汽车定期安全检查、保养等服务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动力电池、线束和连接器在内的高压系统的检查维护。严格执 行新版充电接口、通讯协议国家标准要求,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要满足新版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已销 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要提供免费改造升级服务,提高充电互通性和安全性。 (四)配合做好产品质量检查工作。生产企业要会同运营企业、销售公司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抽样核查、安全 隐患排查等工作。对发生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的产品,按照要求开展调查,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对存在设计缺陷的同类产品 要立即采取改进措施。
【盘点】2016年新能源汽车59项政策汇总
【盘点】2016年新能源汽车59项政策汇总年终将至,回顾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并未展现大幅提升的态势。
据统计,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不足70万辆销售预期的一半。
政策是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动力,受骗补和新能源汽车补贴迟迟不落地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幅逐月收窄。
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59项,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2016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
1、《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四部委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规定2016年新能源汽车各车型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并确定2017年至2020年的补贴退坡幅度为每两年下降20%。
2、《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为全面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深入落实《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57号),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月8日,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促进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界建言献策。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16年1月21日前反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4、《住建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通知》为加快推进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快速推广应用时期,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充电设施严重不足与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加快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JTT1029_2016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设计规范实施方案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JT/T 1029-20161 范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作业安全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总质量不小于3500kg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834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84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GB/T 1975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7876 压缩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JT/T 1009 液化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和GB 725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作业安全4.1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工作区域应用隔离栏隔离,并悬挂警示牌。
4.2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的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
4.3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绝缘手套、绝缘鞋,使用绝缘工具。
4.4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断开高压电路,直到整车维护作业完成后才能接通。
4.5 进行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维护时,应先断开低压电源。
4.6 禁止同时接触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的正负极。
4.7 禁止用水直接清洗电气系统部件。
4.8 进行高压系统绝缘检测时,应断开高压电路和重要总成。
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分级和周期应符合GB/T18344的要求。
5.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作业时,依次进行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天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
天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按GB/T 27876或JT/T1009的规定进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按GB/T18344的规定进行5.2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5.2.1日常维护5.2.1.1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日常维护应在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JT/T 1029-2016
1 范围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作业安全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总质量不小于3500kg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T 18384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75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27876 压缩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JT/T 1009 液化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和GB 725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作业安全
4.1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工作区域应用隔离栏隔离,并悬挂警示牌。
4.2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的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
4.3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绝缘手套、绝缘鞋,使用绝缘工具。
4.4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断开高压电路,直到整车维护作业完成后才能接通。
4.5 进行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维护时,应先断开低压电源。
4.6 禁止同时接触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的正负极。
4.7 禁止用水直接清洗电气系统部件。
4.8 进行高压系统绝缘检测时,应断开高压电路和重要总成。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分级和周期应符合GB/T18344的要求。
5.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作业时,依次进行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天
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
天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按GB/T 27876或JT/T1009的规定进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按GB/T18344的规定进行5.2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
5.2.1日常维护
5.2.1.1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日常维护应在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
5.2.1.2 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均应检查仪表显示屏主界面,发现故障报警信息及时报修。
5.2.1.3 出车前和收车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还应检查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剩余电量不足时应及时充电。
5.2.1.4 收车后,还应检查设备舱门锁是否完好、有效。
5.2.2 一级维护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一级维护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一级维护技术要求
5.2.3二级维护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二级维护除按表1’完成一级维护作业项目外,还应按表2完成增加的作业项目。
表2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二级维护增加项目的技术要求
5.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验
5.3.1 检验要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常规车辆和天然气专用装置的二级维护竣工检验按GB/T 18344、GB/T27876和JT/T1009进行。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二级维护竣丁检验应符合紧固程度、绝缘性能、安全标志和路试等检验要求。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二级维护竣工检验记录样式参见附录A。
5.3.2 紧固检验
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驱动电动机、电动机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及其他专用装置等主要部件的安装,应符合整车厂相关维护保养技术要
求,卡箍应位置合理、固定牢固。
5.3.3绝缘特性检验
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驱动电动机、动力发电机、电动机控制器输入/输出端、风扇电动机绝缘特性以及整车绝缘特性,应符合整车厂相关维护保养技术要求。
5.3.4车辆标志检验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标志应符合GB/T 19751。
5.3.5路试检验
5.3.5.1 车辆通电后,检查仪表显示屏主界面,应无故障报警信息。
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剩余电量应符合要求。
5.3.5.2 启动车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应满足:
a)车辆启动平稳,电气系统工作正常;
b)加速平稳,无明显冲击感;
c)能量回收过程中制动、滑行均匀、平稳;
d)行驶过程中,仪表显示屏工作正常。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二级维护竣工检验记录单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二级维护竣工检验记录单样式见表A.1。
表A.1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二级维护竣工检验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