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行为

合集下载

旅游者行为理论

旅游者行为理论

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足。
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
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
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
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
A
7
• (三)旅游环境
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讲,凡是能够培养旅游者感情 的环境,例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设施、旅游 活动项目等等,只要能够被旅游者视为代表某种经历的 特征,或者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某种旅游纪念的心理状态、 受到旅游者欢迎并能满足其旅游动机的环境,都可称为 旅游环境。旅游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 环境主要有:景观、交通,食宿、购物、康乐、文化馆 及博物馆和高校之类文化环境等;软环境主要有:旅游 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居民文化素养和友好态度、 管理与经营方针、国家政治与政策、语言文化及安全感 等。
界就是想像。
A
5
• 2.情感过程
• 旅游者的情感分为三类:一是积极的情感,表现为 满意、欢乐、喜悦、愉快,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二是消极的情感.表现为忧伤、丧气、愤怒、厌恶,会 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三是复合平均 6b8msa的心理 活动过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彼此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认识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三 者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个心理过程。
A4Βιβλιοθήκη (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一般来说,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有三个阶段:认 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 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认识过程就是旅游者通过感觉器
官对旅游产品的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的心理活

旅游者的行为

旅游者的行为

旅游者的行为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复习导入教学内容1、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2、什么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怎样形成的3、一般旅游动机包括哪些类型4、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旅游业开始于19世纪中期,促成旅游近代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出现可以作为近代旅游开端的标志),促成旅游向大众化旅游转化。

如何做好旅游的研究,我们首先对旅游者进行研究。

第三节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一、旅游类型的划分常见的旅游类型划分如下:按地域范围划分,有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团体旅游、家庭旅游、散客旅游。

按费用来源划分,有自费旅游、公费旅游、社会旅游、奖励旅游等。

按消费水平划分,有经济型旅游、大众型旅游、豪华型旅游。

按旅游方式划分,有飞机旅游、火车旅游、汽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划分,有观光旅游、娱乐消遣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旅游等。

二、旅游者的基本类型按主导动机将旅游者划分为九大基本类型,即观光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度假保健型旅游者;文化教育型旅游者;宗教型旅游者;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商务/会务型旅游者;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一)观光型旅游者观光型旅游者是指到异国他乡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人情,通过旅游达到美的享受,获得愉快和休息。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基本的旅游类型,也是我国旅游接待中最主要的旅游类型。

观光型旅游者的特点:1.旅游者喜欢到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

2.旅游者处在不断流动当中,在旅游地逗留时间不长,而且重复观光旅游者少。

3.在旅游地消费量不大,对价格比较敏感,但因是基本形式,往往同其它旅游类型结合会产生综合效果。

旅游者行为介绍

旅游者行为介绍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 条件 内 动 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 动 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互补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 在相互作用。 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 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 用。 可达性: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 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基本层次
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
娱乐旅游和购物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专门层次
• 休养、疗养旅游
• 出席会议 • 宗教朝拜 • 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
相互关系
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 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感知环境 最大效益的原则
• •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o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o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
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旅游偏好
• • •
年龄 职业 学历
二、普雷德(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 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显然,只有 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 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 为真正后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海外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 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 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留时间 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 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03章 旅游者行为

03章 旅游者行为

信息资料,这些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 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第三步是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 和评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 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第四节 旅游者的可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
2、最大效益原则
•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
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这种效益受感知环境 限制。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交通时间和游玩时间的比 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作出旅游决策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以便消除感知环境差异 •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 B,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
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是以后,最求高一 级的需要就成为继续奋进的动力。 •在某一个时刻,可能存在好几种需要,但各类需 要的强度,不是均等的。 •这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 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 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生理要求后提出来的。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旅游者
• 一、国际上的定义 • 1.国际旅游者: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
• 1. 2. 3. 4. 5.
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具体内容如下: 下述几类不属于国际游客: 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隶属于上述分类的任何个人 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游地旅游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最著名的几个城市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次数与所有重点城市接待人

青少年旅游者行为与个性

青少年旅游者行为与个性

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为青少 年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机制。例如,具有某种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是否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最要好同 伴的吸烟行为是否会改变青少年的个性特征?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帮助我们更深入 地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复杂性,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青少年的个性特征。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可以影响他们的吸烟 行为。一些研究表明,具有冒险、好奇心强、寻求刺激等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更容 易尝试吸烟。另一方面,那些对健康和安全更为敏感的青少年可能更倾向于避免 吸烟。因此,理解并塑造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他们的吸烟行 为。
接下来是青少年最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同伴是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 素,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的行为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青 少年的最要好同伴吸烟,那么他们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可能是因 为青少年在同伴的压力下,更可能去模仿和学习他们的行为。因此,对青少年最 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进行干预,可能是减少青少年吸烟的有效途径。
3、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未来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满足青少年旅游者的个性化 需求。例如,定制旅行、小团游和特色住宿等将更加受欢迎。这些服务可以更好 地满足青少年旅游者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感。
4、可持续旅游: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社会贡献的,青少年旅游者将更 加注重可持续旅游。他们将更加倾向于选择环保型的旅游目的地和活动,以减少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可持续旅游的理念也将贯穿于青少年的教育 过程中,促使他们在未来的旅行中更加环保和社会责任。
影响因素
青少年旅游者的行为与个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和教 育:

第4章 旅游者行为影响因素

第4章 旅游者行为影响因素
旅游率最高,爱度假
3.满巢一期:最小的孩子不到6岁
缺少流动资金,经济状况与银行储蓄不足
对旅游新产品感兴趣,喜爱广告宣传的旅游产品
4.满巢二期:最小的孩子6岁以上
经济状况较好,购买大包装、多组合的产品
受旅游广告信息的影响较小
5.满巢三期:老夫妻,身边还有未自立的子女
经济状况较好,耐用品的平均购买量很大,喜新式雅致的家具
旅游机会较少,设法表现出自律的形象并维持着清白
下等下层人(7%)
靠福利金谋生,明显地贫困不堪,常常失业,大多数人的收入是靠公共救济或慈善施舍
没有旅游机会,房屋、衣着和财物都是肮脏、粗糙和破损的
4.1 文化因素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4.1.2 亚文化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3)社会阶层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1)社会阶层与旅游者行为特征 (2)社会阶层对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①上上层入境旅游者。②下上层入境旅游者。③上中层入境旅游者。 ④中层入境旅游者。
3 000~5 000美元
•多样化的旅游休闲的开支,包括旅游度假、健身的开支增加•购买汽车增多
•马来西亚吉隆坡•韩国农村地区
5 000~10 000美元
•在外吃饭的开支增加•旅游休闲开支,海外度假与购买奢侈品•出现投资
•韩国城市地区•中国台湾城市地区
10 000美元以上
•投资•旅游奢侈品•家庭旅游娱乐
25%的人有进口汽车,多数人看重旅游时尚,追求较好的旅游产品及品牌
劳动阶层(38%)
中等收入的蓝领工人或者过着劳动阶层生活的人,依赖亲朋的支持、听从旅游购物建议、寻求帮助
其度假是指“呆在城里”,而外出则是指路程不到两个小时的湖边或景区,有明显的性别角度的差异和陈规陋习
上等下层人(9%)

旅游者行为理论

旅游者行为理论

研究意义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以此来考虑资 源评价与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
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Biblioteka 旅游者行为理论定义: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 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在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 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
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1999;王德刚,1999)。旅游行为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以旅游为目的的空间移动、游乐活动及与之相
关的生活行为,包括从生活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具体的旅游内容和在此段时间内的食、住、购物等
行为,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主要环节均属于旅游行为。
• (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在认识、情感、 意志或不同活动背景下,人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认识状态 时,他可能会感到好奇、惊讶、困惑或者表现为聚精会神;当一个人处在情 感状态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悲愤、委屈、恐惧、厌恶、烦躁等情绪情感; 当一个人处在意志状态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 足。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 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 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
• 2.情感过程 • 旅游者的情感分为三类:一是积极的情感,表现为满意、欢乐、喜悦、 愉快,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二是消极的情感.表现为忧伤、丧气、愤 怒、厌恶,会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三是复合平均 6b8msa的心理活动过 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识是基 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个心理过程。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 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 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旅游。 避免走回头路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旅游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使得某些位置相距不远的大居 民点和旅游点之间的较小居民点得不到或得到很少的旅游 经济效益。
关于需要,目前最有影响的是亚伯拉罕·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它是研究旅 游动机的基础。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基本的生理需要---衣、食、住等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受伤害、免于受
剥夺、免于失业等。
社会的需要---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旅游者
1、国际(入境)旅游者
2、出境旅游者 3、国内旅游者
1、国际旅游者
--国际常见定义




最早关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是1937年由国际联盟 (League of Nations)统计委员会提出的。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 罗马会议),在1937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 了“游客”(visitor)、“旅游者”(tourist)和“短 途旅游者”(excursionist)三种人。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定义。 1970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定 义。 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 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 一、旅游需要分析
• 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 部动因或动力。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
• 普洛格(Plog,1974)提出的旅游动机模型是学 界最广泛使用的模型之一。 • 普洛格关于旅游动机的理论是与旅游者人格(个 性)分类结合在一起的。
• 尽管普洛格理论为理解旅游者提供了一
获得报酬的人。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
返的人不属于游客 。
• 国内官方定义 • 游客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入境游客) 和国内游客: • 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 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入境游客
入境(过夜)旅游者:入境游客中,在我
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 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 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
• 国际游客中,那些居住在巡游 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属于?
• 二、国内官方定义
• 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 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 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 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其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
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
(2)替代性
当游客从A向B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 B一样性质的旅游地C,从而产生替代作用,引起游客原
定终点的替换。
替代性起两种作用:一是节省交通费用;二是起过
滤器作用,它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的相互
作用。
(3)可达性
①一般遵从空间作用的距离衰减规律,距离越长,
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
(三)专门层次:

02旅游者行为

02旅游者行为

第二章旅游者行为§2.1 旅游者概述一、国外对游客下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1937年,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 Exports of the Shot-lived League of Nations: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即旅游者。

1950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Office Travel Organizations:将以休学形式旅游的学生视为旅游者,并界定一个新旅游者类型International Excursionists(“短途国际旅游者”或“当日往返旅游者”)。

1963年,罗马会议提出:Visitor(游客)、Tourists(旅游者)、Excursionist(短途旅游者)。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决议;1970年,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一定义。

2.国内旅游者1)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以出行距离为标准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考察委员会:单程至少80 km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单程至少160 km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和旅游局:单程至少80 km,或40 km3)以逗留时间为标准英格兰旅游局: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法国旅游总署: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月二、中国对游客下的定义1.游客定义: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而且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状况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状况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状况1.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在旅行中的消费行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了解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帮助旅游从业者制定合理的战略方案,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本文将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状况。

2. 旅游者的消费意愿旅游者的消费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旅行中的消费行为。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旅游者在旅行前都有明确的消费预算,但在实际旅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消费意愿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旅游者可能会受到目的地的吸引力、旅行活动的安排、同伴的影响以及旅行服务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自己的消费。

3. 旅游者的消费偏好旅游者的消费偏好是指他们对不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关注程度和选择倾向。

根据市场调研,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因人而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趋势。

例如,大多数旅游者更偏好住宿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酒店;他们对旅行活动中的美食和特色纪念品也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此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兴趣也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偏好。

4.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们的消费行为通常受到情绪和体验的影响。

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会通过参观景点、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纪念品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因此,他们的消费倾向更加情绪化和体验化。

其次,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往往受到社交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旅游者通常会在旅行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和购物体验,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同伴或社交网络的影响;另一方面,旅游者也会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对旅行中的消费做出决策。

5. 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因素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人因素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旅游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会影响他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评价。

旅游地理学课程第二章 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课程第二章 旅游者行为
(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1、线路:节点状 2、效果:沿途景色好
? 旅游地理学
最大效益原则
表现在: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T旅/T游) 最大的信息获取量 (数量、级别、差异性)
影响
影响
有效信息量
旅游者满意度
旅游者 空间行为
? 旅游地理学
一个日本家庭和其他的日本人通过一家日本的旅行社 签订了去夏威夷的团体旅游。在准备去夏威夷旅行的过程 中,他们在日本的一家由日本人开的饭店里住了一晚上, 然后他们登上日本的航班飞往夏威夷。在机场他们受到日 本人开设的一家旅游公司导游的迎候,带着他们坐着日本 旅游公司的旅游车,去了一家日本人开办的饭店。在日本 人开办的饭店中,他们观看日本的电视节目,收听日本的 电台。接着他们作了一个日本式的旅行,并从日本人开的 商店里购买旅游纪念品,然后在回到饭店之前,他们又登 上另பைடு நூலகம்辆日本旅游公司所有的旅游车去了同样由日本人开 的高尔夫球场,并在日本人开的餐馆里就餐。最后,他们 坐着日本旅游公司的旅游车前往机场,再次登上日本的航 班回到日本。
? 旅游地理学
原因分析
?旅游方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 的相互作用方式。家人或亲朋结伴旅游比 旅行社组团和单位组织旅游具有更宽松的 时间、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活动自由,容 易获得更深入的旅游感知和体验,并由此 对旅游地产生情感依恋。
? 旅游地理学
?而喜欢独自或找驴友结伴出游的旅游者则 属于Steele(1981)所说的“地方人” (place people),热衷于游历各类旅游地, 而较少留恋于某个特定的地方,因而独自 或找驴友结伴旅游者对九寨沟的情感依恋 水平最低。
? 旅游地理学
四、旅游决策
推力: 旅游欲望

简述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简述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简述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简述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篇一》旅游者行为研究,听起来好像是个挺高大上的事儿,但其实它的意义可真是大了去了。

咱先从旅游行业本身说起。

你看啊,旅游就像一个大蛋糕,各种旅游公司、酒店、景点都想在这上面咬一口。

旅游者行为研究就像是一把神奇的小铲子,能让这些商家知道游客到底喜欢啥样的蛋糕。

比如说,要是研究发现游客到海边旅游就喜欢住那种能直接看到大海的小木屋,酒店老板们就可以赶紧盖起来啊。

这就像给商家们开了个透视挂,让他们能精准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再说说对于旅游景点的意义。

就拿我上次去的那个古镇来说吧。

我到了那儿才发现,那古镇里到处都是卖千篇一律的小饰品的店,我就想啊,这景点管理者是不是没研究过游客行为啊?要是他们研究过,可能就会知道游客其实更想看到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像那种传统的手工织布啊之类的。

通过研究旅游者行为,景点就可以合理规划,把自己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示出来,而不是让游客败兴而归。

从游客的角度呢,这研究也很有用。

现在旅游市场鱼龙混杂的,很多游客可能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要是有了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成果,就像是有了一个旅游小助手。

比如说,研究发现某个季节某个地方的游客特别多,人挤人啥都玩不好,那游客就可以避开这个高峰期,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时间去。

而且啊,旅游者行为研究还有可能让不同地方的文化更好地传播。

想象一下,游客们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各个花丛(旅游目的地)中采蜜(体验文化)。

如果研究能让旅游目的地根据游客的喜好来展示自己的文化,那这文化传播得肯定又快又广。

也许有人会说,这研究有啥必要的,游客爱咋玩咋玩呗。

但是啊,这就像做生意不做市场调查一样,迟早得扑街。

旅游者行为研究就像是旅游这个大舞台背后的导演,虽然不站在台前,但是却能让整个演出更加精彩。

总之,旅游者行为研究无论是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还是对游客的旅游体验,甚至是对文化的传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这就像是一颗种子,种下去之后,能在旅游这个大花园里开出各种各样绚丽的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命的弱点,即只强调心理、欲望、动机这类主观 的东西,而对需要的客观性没有重视。
由于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源于实际观察,为 旅游动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27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自我实现 自我意志需要 (即自尊、地位)
社交需要 (即感情、爱情、友谊)
安全、需要 (即安全、保护)
基本需要 (即食物、水、空气)
此定义存在的问题: 至少逗留24小时——旅游者 小于24小时——游览者(短途旅游者) 逗留一个月、半年?一年?上限是多少?
13
联合国的规定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各 国基本采用这一标准来统计外国旅游者 或其他观光者数目。不过在执行中又有 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如美国劳工统计局 把离开本州一个晚上为了度假而旅行的 人也算进去,但不包括为业务和会议旅 行的人。西班牙1978年接待了外国游客 4000万人次,90%来自于欧洲国家,其 中不少是当天往返的,也统计进去。
者”的规定,尽管作了多次调整,许多国际学 者仍持有不同的看法。如英国的H·罗宾逊在 《旅游地理学》一书中,曾对“旅游者”的定 义提出了修正意见。他认为:“旅游者应指这 样的人:它从一个地方旅游到另一个地方,许 多甚至大多数旅游者是旅行到一个目的地地方, 并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我国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1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宗教、体育运动等的消闲活动和工商业务、 探亲访友、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Tourists (旅游者)
二者统一于
Excursionists
(短途旅游者)
Visitors (游客)
12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游客及旅行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1979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从统计的 角度出发,对旅游者作出了如下规定: 游客:
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 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 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它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 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 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海外旅游者:
指基于以上任一目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 24小时的人。
22
2.北美国家的定义
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是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别 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的(在英语国家中,不同的机构 在使用visitors或tourists时相当混乱,没有加以明确 的区分)。
例如,美国有些机构,如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 价委员会用至少80千米(单程)作为衡量是否为国内旅 游者的临界尺度;而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 人口普查局用至少160千米的标准。
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 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规定中的一些用语限定如下: ①外国人:指外国国籍的人,加入外籍的中国血统华人亦包括 在内; ②华侨:指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③港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的中国 同胞。
16
下列8种人不属于国际旅游者: ——应邀来中国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政、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本章提要
❖ 旅游者 ❖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1
第一节 旅游者
为什么要研究旅游者?
1. 研究旅游首先要研究旅游活动 2.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有的放矢开拓市场 ——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投其所好”地提供优质服务
19
20
思考: 国内旅游者的概念与国际旅游者概念相比 是否会容易些呢?
21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类似于国际游客的划分,分为: 国内过夜旅游者
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 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 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和宗教。 国内不过夜旅游者
议会、军队等代表团; ——各国驻华使馆人员; ——常驻中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新闻记者等; ——乘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旅客、机组人员和在口岸逗
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和船员; ——边境地区往来的居民; ——归国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到中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出境又返回中国定居的外
国侨民; ——归国的中国出国人员。
17
下列哪些是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 ? (1)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 (2)国际团体雇佣的任职不超过一年或回国作短暂停留的
侨民。 (3)出于休闲、医疗、宗教、探亲、体育运动、会议、学
习或过境的目的而访问他国的人; (4)避难者、流民以及边境工作人员; (5)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船或飞机上的乘务人员; (6)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7)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
和非旅游者的范围; 在时间上、目的上、空间上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有利于旅游统计,市场研究、市场促销,对战后旅游业 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8
下列几种情形都属于旅游者的范畴: (1)为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原因而旅行的人; (2)为出席会议而旅行的人(如科学、管理、外交、宗教
和体育等会议); (3)因公务而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前来访问的人员,即使停留时间不
5
进入21世纪,基于旅游者行为的一些专题研究 开始逐渐形成,学者们试图建立旅游者行为研究 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旅游动机、旅游者需 求预测、旅游者决策行为、旅游者满意度评价、 旅游空间行为等专题研究开始形成。伍德赛德 和杜伯拉(WoodsideA. G. and Dubelaar C., 2000)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旅游消费 理论[5],其中包括了以上部分专题。亚伯拉 罕·匹赞姆(AbrahamPizam, 2005)试图用旅游 者消费行为这一概念涵盖所有的旅游者行为研 究内容。他编著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对 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涵盖了旅 游者决策行为、旅游期望与目的地形象、旅游 者行为研究方法等已知的大部分研究内容。
14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1963年的规定 又略加改动,把不在一个国家过夜的观光者算 作“短途旅游者”或“日间观光者”。1968年 官方旅游组织国际联盟通过了联合国1963年的 规定,采纳了这样的意见;观光者分成“旅游 者”和“短途旅游者”,旅游者在被观光国至 少住宿一夜,短途旅游者不住宿。 上述“旅游
2
问题的提出: 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旅游者? 怎样统计旅游者? 什么样的条件下人才能成为旅游者? 旅游者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各自的心理特征和决策特点旅游行为习惯有何不同?
3
早期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可以追溯到1899年意大 利政府统计局博迪奥(L. Bodio)发表的《外国人 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的金钱》。第一个对 旅游行为进行研究的专业学者是尼塞福罗(Nise Florida,1923),他以在意大利旅游的外国人为研 究对象,从游客的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 旅游主体活动出发,阐述了旅游现象的经济涵义。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马里奥地(A. Mariott,i 1927) 最早对旅游流进行了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 游现象作了系统剖析。
26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 旅游需要分析
人的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的趋势,高级需 要的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
低级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高级需要从 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而且越是得到满足,就越有激 励作用。
人类需要的发展不一定严格按照由低级向高级的次 序,在基本层次满足后有时可能越级。
已足够远。 问题:当日往返又怎么算?这恰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市
场。
25
六、我国国内统计的有关规定
1.核心问题: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访问目的:不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时间限制?
2.国内游客的分类 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 个月;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6小时 以上24小时以内。 问题:在亲友家里过夜的旅游者如何统计?
6
主要研究议题
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旅游者自身因 素 、旅游目的地因素、
基于旅游者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旅游者与目的 地居民的关系、目的地伦理道德、文化入侵
基于旅游者行为的专题研究:旅游流的研究、旅 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旅 游动机的研究、旅游者决策行为的研究、旅游 者满意度的研究
旅游者需求预测、旅游者决策行为、旅游者满 意度等专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7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国际联盟的规定 1937年,国际联盟的统计专家委员会与国际官方旅
游组织联合会共同为旅游者确定如下定义: “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
时以上的人”; 这个定义明确了旅游者的目的;确定了属于旅游者
4
20世纪70年代开始,旅游者行为的研究进入扩 散式发展时期,表现为基于多学科的实证研究和 各类模型的建立。从能够检索到的资料来看,至 少有8个学科被应用于旅游者行为的研究:经济 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口学、心理学、仿生 学、统计学、地理学等。以普洛格(Plog, 1973) 建立的目的地选择模型为代表,先后建立了时间 序列模型、引力模型、潜能模型、旅游流模型、 出游力及旅游者消费与支付模型等。
加拿大统计局和加拿大旅游局使用了最小距离 为80千米的标准,
23
3.欧洲国家的定义
一些欧洲国家在判断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时所采用 的标准是在异地逗留的时间长度。
英格兰旅游局在每年一度的英国旅游调查中对国内 旅游者的定义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 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