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奇葩-之女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原姫の物語
理想な女性がなりたいんだ
《东瀛奇葩》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女子的故事——才女篇(转载)
荞麦@ 2009-03-06 15:37
额田王
额田王(7世纪左右)以“万叶”女诗人而极富盛名。
但她被收录的诗并不算多。
她在《万叶集》里留下了9首短诗和3首长诗。
关于她的情况还有很多不详之处。
首先是其出生年月日和去世年限不详。
关于她的出身只知道她是镜王的女儿,并有叫镜王女的姐姐。
她先嫁给了大海人皇子(后来的天武天皇),生下叫十市皇女的女儿。
随后她得到天智天皇(大海人皇子之兄)的宠爱,并成为他的妃子。
古代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与现代有很大不同。
茜色夕照紫草地
回眸遥见君挥袖
君知否
那里还有守卫人
(在紫草丛生的狩猎场上,你向我挥手致意。
难道你不想想被那些守卫看见了怎么办?)
这是额田王赠给大海人皇子的一首诗。
大海人也回赠了一首:
君如紫草芬芳无伦比
虽已做人妻
吾犹恋一生
情不自禁遂挥手
何所俱!
(你像紫草一样馥郁芬芳,假如我恨你怎能作出这种事情。
如今你虽然嫁了别人,但我依然热恋你,所以我不顾一切表我一片情意。
)
这首诗是额田王在天智天皇所主持的蒲生野(滋贺县)游猎的宴席上作的诗,即她在现在的丈夫天智天皇的面前,与先夫大海人皇子公然交换情诗。
后来有的学者把它看作三角关系,也有的认为它是后来的“壬申之乱”的起因之一。
还有的学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单纯为了助兴和作乐。
究竟哪一方是真,不得而知。
她和大海人皇子之间所生的十市公主嫁给了天智天皇的皇子,即太政大臣大友皇子,并生了葛野王。
从古代历史书所记载的片断中,也可以看到额田王在宫廷内的地位较高,才华超人。
据推测她在“壬申之乱”后又进了天武天皇的后宫。
她的诗歌创作活动时间比较长,公元687年,即持统女皇时代初期创作的作品也有。
额田王在诗歌中闪烁的文才,她横溢的才华和自由奔放的感受力,以及她与天智天皇和大海人皇子之间的浪漫史,她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生涯等使她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日本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并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除了额田王之外,在“万叶”女诗人中有名的还有石川郎女和坂上郎女。
石川郎女(8世纪)貌美,系才女。
她因拥有天武天皇的两位皇子的爱而闻名。
这两位皇子中一位是母亲为持统女皇的草壁皇子,另一位是母亲为持统女皇的姐姐大田皇女的大津皇子。
她把讴歌恋爱故事的诗留在了《万叶集》中。
大津皇子是容貌出众,才智过人的美男子,在后宫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
因此,被视为草壁皇子强劲对手,持统女皇以谋反嫌疑罪而把他处决,成为悲剧性
皇子。
在《万叶集》中收录了上自皇后、公主、妃子,下至尼姑、艺伎的众多女性的诗歌多篇,其中最多者为坂上女郎的诗(84首),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好。
“万叶”诗人大伴旅人是她的异母兄。
在大伴旅人做太宰府长官去九州是,她陪同失去妻子的大伴旅人,在帮助旅人管理家族事务中发挥作用。
《万叶集》的编者大伴家持系大伴旅人的儿子,坂上郎女即是大伴家持的姑母。
她的诗多为爱情诗,她的恋人又穗积皇子,藤原藤 等,是个多情多恋的女性。
她不仅是多才多艺的诗人,而且还是个能干的美人。
和泉式部(987~1048年)是平安中期的女诗人。
她不仅是天才的诗人,而且是具有多愁善感、热情奔放性格的绝代佳人。
父亲是中流贵族,叫做大江雅致。
她少女期侍奉第63代冷泉天皇的皇后昌子。
于橘道真结婚后,生有一女(诗人小式部)。
后与三条天皇的皇子为亲亲王恋爱,为亲亲王突然死去后,又与为亲亲王的弟弟敦道亲王双双落入情网。
她因为和这些亲王们的乱恋而与丈夫分手。
但想不到这个敦道亲王也猝死,剩下她一人在寂寞中。
周围人对她议论纷纷,当时的高官藤原道长以“轻浮女郎”来嘲笑她。
“轻浮女郎”相当于现在的所谓“风流女子”。
后来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彰子。
在那里侍奉的还有紫式部。
和泉式部同丹后地区的行政官藤原保昌再婚后,随夫到丹后。
由于夫妻关系不和,遂分手。
1025年,其女儿小式部先她而死,晚年过着孤寂的生活。
她的诗歌,收在《敕撰集》中有246首,加上家集和日记中的共有1500首,她的作品构思非凡,词汇的运用自由豁达,充满了新鲜的魅力。
她的诗歌多数是充满炽热的爱情,倾诉悲切凄惋的心绪,具有优雅而艳丽的风格。
家集《和泉式部集》为她20~50岁左右创作的诗歌集。
以她在爱情生涯中产生的热情奔放、华丽而带有忧愁的恋情诗歌为主。
《和泉式部日记》又称《和泉式部物语》,和泉式部将她与多情男子敦道亲王之间产生的具有艳丽的恋爱经历的爱情故事以小说和诗歌的形式交织起来加以描述。
和泉式部与敦道亲王之间的爱情萌芽是在她的情人为亲亲王突然去世后的第十天。
她是在失去为亲亲王的寂寞中,接近其弟弟敦道亲王的。
两个人不久便陷入炽热的爱情深渊。
他们相识8个月时,她被邀请入宫廷。
因为这个原故敦道亲王和他的妃子分居。
孤立的两个人在孤独和苦涩中更加强烈地互相求爱。
但这种灼热的爱情也没有继续多久。
这位敦道亲王也宛如是在她的爱情火焰燃烧下而早逝。
这部作品描述了她和敦道亲王从相识至死别的爱情故事,以对激情和苦涩的爱的欢喜和悲哀等微秒的恋爱心理的巧妙描写而打动读者的心。
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的作品。
美貌而天才的诗人及多恋的女子和泉式部被后世传颂。
关于她的传说和故事流创于日本全国各地。
清少纳言(965~1025年)的家族是文人学者辈出的中流贵族。
她的父亲清原元辅为著名诗人,他的诗在《后撰和歌集》中被选入百余首,他诗该撰集的编者之一。
头脑清晰而活泼的少女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自然具备了汉文和日本文学的才能。
清少纳言的出生年代不详,据推测为公元965年左右。
16岁左右结婚,生有一个男孩,不久与丈夫分手。
以后她当了第66代一条天皇的中宫定子的女官。
时间是从990年左右开始,到1000年定子去世为止的十年间。
其间,她接触过像摄政藤原道隆、左大臣藤原道长等高官,又和政治家兼诗人的上流贵族藤原公任、源俊贤、藤原齐信、藤原行成等人有过密切交往。
定子比清少纳言小11岁,貌美、具有文学素养,而且性情温柔。
清少纳言怀着深深的敬爱之情侍奉她。
不久定子当了皇后,但由于难产,以24岁的华年离开了人间。
之后,后宫完全成为关白藤原道长的女儿彰自中宫的天下。
清少纳言离开宫廷后,和藤原栋世再婚,生了叫做小马命妇的女儿,但晚年遭遇不佳。
其代表作《枕草子》除了描写在侍奉定子时的宫廷生活和她自身的回忆外,还有对于自然界、风景、季节变化等的观察和感想,由大约350篇短文所构成。
她的诗在《后拾遗集》以后的敕撰集中有14首,在《清少纳言集》中留下52首。
春天数黎明最美,天边渐渐显出鱼肚白,山脊上透出晨光,紫色薄云像一缕丝带飘忽缭绕。
夏天数夜晚最迷人,不用说月夜,就是在黑夜里,有那么多的萤火虫,飞来飞去。
时有一只两只隐约放出微光而飞逝,多么风趣。
下雨天更是别具风情。
秋天数黄昏,夕阳照山边,一会儿三只,一会儿四只,小鸟忙于飞回窝,真是招人疼爱。
何况雁行,眼看虽小更是可爱。
日落西山,飒飒的风声、昆虫的叫声就不必说了。
东天数清晨,不用说下雪。
上了一层洁白的霜多么寒冷,急忙生火送炭,多么和谐的情景。
而到了午间,火已不旺,火盆里的炭火已经变成了白灰,多么不雅观。
(以上是另一个版本对枕草子的翻译,但是樱却喜欢周作人先生的译本,比较如下:
第一段四时的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
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
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
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
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了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
到了日没以后,风的神像以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
在下来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
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至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
)
以上是《枕草子》开头的文章。
她用美丽的词藻描述了日本四季各式各样的美。
在各个季节的美丽中还有更美的时刻。
春天是黎明时刻最美,夏天是夜晚、秋天则傍晚、冬天则清晨最好,并称赞了严寒酿成的严峻的美。
她的散文横溢着细腻的观察力和精练的美学感受力,这些成为后来日本人传统的美学意识形成的基础。
平安朝的女性们所创造的物语小说、日记、随笔等等不仅具有辉煌的文学价值,也是一部了解宫廷生活内幕的珍贵资料。
紫式部(970~1014年)为平安中期的女性文学家,以她的名著《源氏物语》而闻名。
《源氏物语》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得到世界各国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她的作品除了《源氏物语》外,还有《紫式部日记》、《紫式部家集》等。
诗文在《后拾遗集》和《敕撰集》中有60首。
她的生卒年代及真实姓名不十分清楚,有记载为970年到1014年左右。
她是当时颇具代表性的儒学家藤原为时的女儿,年幼时失去了母亲,少女时代失去了姐姐,在寂寞的家庭里度日。
她是一个头脑清晰,十分聪明的少女。
传说她在旁听父亲给弟弟教汉文时,因为比弟弟理解得快,使她的父亲藤原为时感慨道:“这个孩子没有生为男子真是件憾事。
”
她结婚较晚。
在漫长的独身年月里,她读过很多日文和汉文书,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素养。
30岁左右时,和父亲的朋友藤原宣孝结婚,生一女孩,婚后仅两年便失去丈夫。
《源氏物语》就是在这段寂寞的日子里开始动笔的。
1005年末,经当时的高官藤原道长的推荐,做了道长的女儿、一条天皇的中宫彰子的女官,在以后的八年间,以女房身份奉职。
《源氏物语》和《紫式部日记》都是在这段宫廷生活的时间里写成的。
1013年她结束了宫廷生活,回到娘家,写了《紫式部家集》。
次年春,好像是因病去世。
紫式部的性格与清少纳言相反,内向而不善社交,表面看上去温和而文静,其实是一位严肃而冷静的观察家。
加上她天才的气质和不幸的人生体验,使她创作出《源氏物语》这样规模浩大,色彩华丽而充满忧伤请调的物语文学的杰作。
“不知是哪一个朝代了,众多的后宫妃嫔中有一更衣,出身并不高贵却受皇上格外恩宠。
”(第一卷桐壶)
这位独占皇上宠爱于一身的典雅而美丽的女性桐壶更衣就是《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光源氏的亲生母亲。
但是桐壶更衣由于她的貌美和得到皇上宠爱、出生微寒等等原因,惹起后宫妃子们万般嫉恨与贬视,遂心劳成疾,留下了年幼的光源氏,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
桐壶皇上心如刀绞、悲戚度日。
充满忧伤而华丽的平安王朝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叙述的。
光源氏的父亲桐壶皇上赐给了心爱的更衣的遗孤、英俊无比、聪慧过人的皇子以姓氏——源氏并把他作为臣下。
这是皇上考虑到他的母亲出身低微,担心将来有灾祸,但愿能给皇子带来幸福所采取的措施。
源氏物语》描绘了主人公光源氏在爱情生活上的经历和烦恼,以及围绕在光源氏周围的人们的生死离别,悲欢离合等,带有浓厚的万般皆无常的佛教色彩。
《源氏物语》全书共54卷,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从第1卷桐壶开始到第33卷藤花末叶。
第二部是从第34卷新菜到第41卷云隐,到此光源氏为书中主角。
第三部是从第42卷到第54卷梦浮桥,这段是光源氏逝世后留下的人们的故事。
人们常将乾隆年间问世的中国长篇小说《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相比。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杰作而闻名于世界。
《源氏物语》的创作年代比《红楼梦》早了800年,而且出自女人之手。
《源氏物语》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顶峰,而且在登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描写等方面,包含了所有小说应具备的要素,是一部优秀的写实性长篇小说,对以后日本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1世纪初奉职于宫廷的女性,独自一人创造了内容如此复杂深邃,结构如此宏大的长篇小说是足以让人惊叹的。
阿佛尼
镰仓时代第一位有名的才女,首推《十六夜日记》的作者阿佛尼(1222~1283年)。
阿佛尼因为丈夫死后,正室夫人的儿子同作为侧室的自己的孩子,围绕财产继承问题发生争执,她为了直接上诉镰仓幕府,不顾自己已过60岁,从京都千里迢迢踏上去镰仓的旅途。
《十六夜日记》就是她当时的旅行纪实。
京都到镰仓的距离大约有500公里。
根据古代的资料,在镰仓时代,骑马急送公文的信使也需要5到7天时间,如果徒步走,一般需要15天左右。
阿佛尼以老迈之躯,坚持走完了近500公里的路程,而当时的路不像现在的平整、宽阔,其行路之艰难可想而知。
根据她的日记记载,她于10月16日从京都出发,到达镰仓为当月29日,仅用了14天。
这说明她不仅才貌兼备,而且还具有非凡的体力。
她年轻时的名字叫做安嘉门院四条。
因在宫中奉职,所以她的文才早已闻名于宫中,被诗人藤原为家发现后,做了他的侧室夫人。
藤原为家是继藤原俊成、藤原定家等诗人之后的诗歌名门的继承者。
她和藤原为家之间生了为相、为守二子。
但正室夫人已有为氏等三个男儿。
为家死后,正室的儿子和侧室的儿子之间产生了争夺财产继承权的争斗。
争夺的对象是细川领属地,即现在的兵库县三木市的庄园。
最初该地是由正室夫人的长子为氏继承。
但为家在生前,接受阿佛尼提出的请求,留下了把继承权转让给阿佛尼的儿子为相的遗书。
为氏得知后大怒,父亲去世后立即霸占细川庄园。
阿佛尼带着为家留给她的遗书,向朝廷和幕府的京都办事处提起申诉,但在合法嗣子的继承权面前败诉。
尽管如此,阿佛尼并没有灰心,她决心直接上诉于镰仓幕府。
一口气走了500公里的路程,向幕府上诉,因为不能很快得出结论,她又在镰仓滞留了一段时间。
但是阿佛尼上诉的正当性并没有得到当时幕府的承认。
后来经过各种艰难曲折,为相终于胜诉,但那时阿佛尼已不在人世。
阿佛尼的诗歌有40首收在《续古今集》之后的敕撰集中。
其他的作品还有诗歌评论《夜鹤》及叙述初恋的作品《打瞌睡》。
《打瞌睡》描写的是失恋的彷徨漂泊,是一部打动人心的佳作。
据传其丈夫为家甚爱她的诗歌才能。
《十六夜日记》文章简洁,表现出高超的描写力,处处横溢着丰富的散
文文才。
她是远在700年前,在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转变的过渡期,抗拒历史的潮流,倾注全身精力表现自我,独立自主度过了一生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出云阿国
“歌舞伎”是与“能”、“人形净琉璃”并列的日本三大古典戏剧之一。
歌舞伎是在17世纪左右的安土桃山时代过渡到江户时代的时期,由一位叫作出云阿国的女性始创的,这种说法已成历史的定论。
开拓了歌舞伎这种新的艺术领域的叫做出云阿国的女性,虽然她并不以卓著的文才而闻名,但从她崭新的构思,以及行动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跟上和超越时代潮流的预见性等方面判断,还是应该将她列入才女的范围。
关于阿国的生平还有许多不详之处。
其生死年月也不详。
虽然有很多传记,但多数源于民间传说而缺乏可信性。
根据一般的传说,阿国为出云(现在的岛根县)人,是在出云大社奉职的铁匠中村三右卫门的女儿,是在大社跳神乐舞的巫女。
阿国不仅舞跳得好,还有一幅娇好的身材。
阿国还很年轻的时候,机遇便来临了。
大社为了筹集修建工程的费用,让巫女变成舞女,把她们组织为一班人,送上京都。
她们在集会场所演出神乐舞以赚钱集资。
不久,阿国独立组织一个团开始演出。
当然成员全部都是女人。
初始跳一些童子舞、念佛舞等民间歌谣性质的舞,以后表演由阿国女扮男装,模仿男人访艺伎、冶游等色情故事的短剧。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此出了名,人们把它叫做“阿国歌舞伎”,博得了声望。
在其成功的背后有著名艺人、富有的美男子名古屋三郎的帮助。
歌舞伎一词的意思旧书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新颖奇特、引人注目而独到的事情、“阿国歌舞伎”风靡一时。
以后自称女歌舞伎的女人涌现出来。
有记载,在京都丰国神社的祭典上,有五百多名女歌舞伎同时聚集。
阿国不断动脑子、换花样,团的名声长盛不衰。
从她们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得到各大名、幕府将军,甚至宫廷的邀请进行演出来看,“阿国歌舞伎”的名声已达相当的程度。
传说阿国晚年回到出云,出家称智月尼,已87岁高龄殁世。
但也有她于1613年以67岁去世的传说。
还有的说她在骏河去世的,总之没有定论。
一个既无名望、又无势力的少女,看准了时代的潮流,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才智,开拓出新的艺术领域的事实,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
出云阿国无疑是眼界开阔的才女之一。
加贺千代女(1703~1775年)是江户中期的女诗人。
牵牛花夺我水桶,向邻里讨水喝。
(早晨起来到古井打水,看到牵牛花的蔓爬到吊桶上,可爱的牵牛花正开在那里。
我不忍心把蔓揪断,只好不动,去到邻居讨水用。
)
牵牛花是蔓科花草,只在清晨开放可爱的花朵。
吊桶在过去是从深井打水必要的工具。
作者爱惜可爱的牵牛花的生命,不嫌麻烦,特地到邻居家去要水用。
这是一首俳句,在这短短几句里烘托出千代女温柔善良的人格。
捕蜻蜓,今日又到何处去了?
(小孩子们不顾一切捕捉蜻蜓玩,他们忘记了时光,今天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没有回来。
)
这一句里充满了温馨的母爱。
千代女出生在加贺国(现在的石川县)松任的裱褙匠的家里。
到了江户时代,以财力为背景,兴起了以城市的商人为中心的平民文化。
叫做町人的城市生活者们,可以到私塾教书,有钱的家里还可以雇教师,虽仍为数不多,但女子也可以受到教育。
千代女从小聪明,又读了书,能作俳句。
她富于才气,她的俳句理智而风雅,合乎时代的潮流,年轻时即闻名于世。
受到松尾芭蕉的高徒诗人各务支考、中川乙由的器重,并做了他们的门下。
据云,她和前田藩的武士结婚,但关于婚后的情况不详。
丈夫死后她在51岁左右时剃发入佛门。
她歌咏了很多怀念死去丈夫的优秀作品。
在她生前出版了市诗集《松之声》。
她的诗颇为细腻而充满女性的情感。
当时受人们爱戴的程度几乎与芭蕉并列。
加贺千代女是江户时代以文才而闻名的为数不多的才女之一。
太田垣莲月(1791~1875年)是江户末期的自由排女诗人,名叫诚,莲月原是她的法名。
她生长在京都,父亲是因幡(现在的鸟取县)的大地主太田垣伴左卫门光古。
她是父亲当京都知恩院的寺侍时出生的,小时失去母亲,是父亲把她养大。
还有一种说法是,她的生父是加贺上野(现在的三重县)的藩主藤堂金七郎。
在只有父女二人的寂寞日子里,她从幼年开始就喜爱诗歌。
以后拜师于当时有名的诗人千种有功。
她的婚姻并不幸福,第一个丈夫年轻早逝。
其后不幸接踵而来,上门女婿在留下六个子女后死去。
丈夫死后,六个子女全部夭折。
她终于出家为莲月尼。
出家后,她边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同时,为了谋生,在知恩院开始了陶瓷工艺的制作。
她在瓷器上点缀自作的诗歌和书画,前来寺院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加上她非常漂亮削发为尼后仍有不少男子向她求婚。
当时,在国外,美国、英国等西欧各国要求日本门户开放。
在国内,幕府的势力日益衰败,要求恢复天皇执政的勤王派的势力明显抬头。
维持幕府政权的佐幕派和勤王派展开了血腥的暗斗。
她虽然避开了动荡的政治风云,过着闲静的生活,但她不能完全不关心时事。
遥闻遭杀戮,心悲泪湿衫。
哀哀谁家子,遗尸在路旁。
(只是听说就足以难过的流泪,被弃在路旁的尸体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
这首诗是她听到京都伏见有很多人被杀害,尸体被抛在路旁无人收敛时所作的。
经历过陆续失去丈夫和孩子不幸体验的莲月尼,不能不同情他人的不幸遭遇。
从这首诗歌中能够看出她对于动荡社会的忧虑和痛心。
虽然处在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乱世和封建制度的重压下,但她并没有因为失去心爱的丈夫和孩子的不幸而气馁,而是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自立,不断完善和表现自我。
这一点时仍值得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妇女们学习的。
加贺千代女(1703~1775年)是江户中期的女诗人。
牵牛花夺我水桶,向邻里讨水喝。
(早晨起来到古井打水,看到牵牛花的蔓爬到吊桶上,可爱的牵牛花正开在那里。
我不忍心把蔓揪断,只好不动,去到邻居讨水用。
)
牵牛花是蔓科花草,只在清晨开放可爱的花朵。
吊桶在过去是从深井打水必要的工具。
作者爱惜可爱的牵牛花的生命,不嫌麻烦,特地到邻居家去要水用。
这是一首俳句,在这短短几句里烘托出千代女温柔善良的人格。
捕蜻蜓,今日又到何处去了?
(小孩子们不顾一切捕捉蜻蜓玩,他们忘记了时光,今天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没有回来。
)
这一句里充满了温馨的母爱。
千代女出生在加贺国(现在的石川县)松任的裱褙匠的家里。
到了江户时代,以财力为背景,兴起了以城市的商人为中心的平民文化。
叫做町人的城市生活者们,可以到私塾教书,有钱的家里还可以雇教师,虽仍为数不多,但女子也可以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