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联书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联书店成立于1948年10月26日,它是由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书店合并而成,现今位于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内的墙报上有店史的介绍,有三家书店创办人的相片和事迹的介绍,在读书出版社(原读书生活出版社)创办人的介绍中,有艾思奇、黄洛峰,笔者认为店方遗漏或是忽略了读书出版社的一个重要创办人——郑易里先生,他对读书出版社有重大贡献,可以说没有郑易里就没有读书出版社。

话要从上个世纪30年代说起,当时中国革命处在低潮,苏区遭遇反动派的五次围剿,在国统区反动派的围剿更是疯狂,很多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被抓、被关、被杀。蒋介石政府对文化界的围剿同样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我举几个历史事件:一个是1931年1月11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一个是1934年11月13日《申报》总经理、报业大亨史量才被杀,他乘防弹汽车外出,回来的路上被蒋介石所派军统特务枪杀,原因是他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妥协退让,把《申报》办成了反内战、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要求实行民主的阵地,而且他坚决回绝了蒋介石的拉拢、利诱,坚持正义立场,所以招致杀身之祸;再一个就是1936年的“七君子事件”,1936年11月12日上海各界救国会举行纪念孙中山的活动,主席团成员史良提出:要求蒋介石政府停止内战、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救国会多次同情中共的举动惹恼了蒋介石,同年11月23日蒋介石政府以“危害国民罪”逮捕了七位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因为这七个人都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因此被称为“七君子事件”,其中李公朴就是成立不久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的社长。种种文化界人士被迫害的历史事件不一而足,说明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在政治上并非太平盛世,而是乌云笼罩下的白色恐怖。当时,上海有一百多家出版社,而能够顶风冒险出版进步书籍,成为中共地下党文化阵地的只有三家,这三家书店就是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1938年更名为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

1936年2月,读书生活出版社在上海斜桥弄71号正式开张,出版社的社长是李公朴,郑易里是编辑部的撰稿人之一。那时,书店出版了一本相当有影响力、前后再版14次的书,这就是郑易里和艾思奇合译的《新哲学大纲》,它是从苏联米丁编写的《辩证唯物论》翻译过来的,这是一本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著,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中译本。艾思奇在《译者序》中推介这本书时写道:“本书是一部价值最高的,现阶段哲学发展的里程碑的著作”,“用了十几位新进哲学家的力量,准备了两年多的功夫,原著才算完成。内容的

精粹,由此也可以想见了。”“这本书的出版,使中国目前新哲学上的争论问题也可以得到一个正误的标准。”因为《新哲学大纲》传播的是先进的科学思想,起到了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提高理论水平和识别能力的作用,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而且畅销的情况在当时的其它书店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本书运到延安后,便成为延安各学校革命学员的必读书目。自然,这样的书也绝对是国民党政府查禁的对象,读书生活出版社只能半公开地销售,即把书放在柜台下面,有人要买时才拿出来卖。

没想到,书店刚开张半年就发生了“七君子事件”,社长被捕,一下子群龙

无首了!读书生活出版社原来就没有本钱,靠艾思奇等人向朋友、熟人筹借一、

两千元做经费,好在纸行和印刷厂可以欠账,等印出书卖了,收回钱再还。可这

时,书发不出去,钱收不回来,资金突然周转不灵,外面债权人要债,内部人员

的工资发不出来,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真是人心惶惶,内外交困,出版社到了

濒临倒闭的边缘。这时,中共地下党找到艾思奇,说明根据当前的革命形势,读

书生活出版社这个文化阵地不能丢,要想尽办法使它存活下去。怎么办?艾思奇

想到了郑易里,他们二人是云南老乡,同在日本留学时,因经常在一起讨论哲学

问题而成为密友,郑易里和他二哥合伙在上海做生意,手里有钱,他是不是可以

出钱来拯救读书生活出版社呢?这事儿一经提出,郑易里明白当时的形势和出版

社对革命的重要性,二话不说,马上拿出3000元(法币),还清了书店的内外

债务,解了燃眉之急,安定了人心。郑易里救书店于危难之中,所以说“没有郑

易里就没有读书生活出版社”并不为过。

读书出版社有了钱,脚跟算是站稳了,但是还缺人手,还需要一个能张罗事、

善管理、敢担当的经理,郑易里和艾思奇不约而同地想到他们的同乡兼朋友黄洛

峰。黄洛峰的堂叔跟郑易里是很要好的中学同学,他们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彼

此都认识,而且互相都有好感,后来虽然各奔东西,但互相都在打听着彼此的消

息。三年前,黄洛峰从上海提篮桥监狱一出来,就投奔了郑易里,当一个衣衫褴

褛、瘦骨嶙峋、患有严重胃病的黄洛峰站在郑易里面前时,郑易里马上拉他进家

叙谈,了解到黄洛峰的困境后,郑易里便带黄洛峰去买衣服、洗澡、吃饭,然后

二人去见艾思奇夫妇,恰好艾思奇的房东还有一间小房子空着,于是黄洛峰便租

了下来,郑易里给他留下生活费,黄洛峰便和艾思奇夫妇一起搭伙起灶,并写文

章投稿,赚取稿费维持生活。在这期间,这三条云南汉子几乎天天晚上凑到一起

聊天、议论时局。一直到1936年4月,黄洛峰的夫人来到上海,他才另外租房,

后来有了孩子,光靠稿费就不够维持生活了,黄洛峰便应他堂叔的邀请,去南京

浦镇堂叔那里任职了。现在黄洛峰刚走没多久,他会不会来出版社任职呢?郑易

里和艾思奇给黄洛峰写了一封信,诉说了出版社遇到的空前危机,郑重邀请他来

担任出版社总经理,三人共同努力把出版社支撑起来。黄洛峰见信后,感到这不

是一般的邀请,而是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便立即放弃南京收入不错的工作,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