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观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汇总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汇总——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以下是我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
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
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
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
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
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
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
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总结5篇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总结5篇孩子是中产的镜子,家庭是社会的镜子。
除了一部叫《镜子》的纪录片,央视都可以去看。
以下是一个小系列,分享给大家看完镜中纪录片后的新体验。
请参考。
#纪录片镜子观后心得1#2021年4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高中部分中高中停课半天。
9点多,在老师的带领下,300多名学生列队进入学校礼堂,与此同时,100多名学生家长入座,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一部尚未开拍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镜子》,是该台社会法律频道《天网》经过十年卷土重来策划,两年拍摄制作而成。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记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从情感教育缺失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结构性问题。
这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讨欧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纪录片《镜子》校园开启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高中校园活动的上海站。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容可以显示我对父母有多忠诚,无论是身形即使还是内心都和他们有多相似”,“我告诉你,最好不要抱着我,你抱着我就控制不了我”,“你让他跳,你觉得他敢吗?每次他说这句话,我就想要如果我再回家,我就是孙子了”。
三个家庭因为孩子六个辍学而陷入困境。
家长别无选择,必须把孩子专门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动心灵的启蒙教育。
在整个90分钟的放映整个过程中,每一帧画面和对话都触动了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情绪。
在礼堂的灯光下,中央文史研究总院图书管理员、全国文化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交换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首先分享了自己看电影的感受:“看完之后,真的是激动、震惊、激动,和我产生了共鸣。
这部电影在党的十九大和CPPCC召开之前上映有点重要了,应该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我也经典电影很感谢央视能在这个时候推出这部电影。
”电影能引起刘彭芝总统的强烈共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影片中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刘如出一辙彭芝近年来的倡议不谋而合。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1孩子是家庭的镜子,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辍学、早恋、殴打父母、轻生,不同类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镜子面前,我看到的却不是那张年轻的脸庞,而是布满皱纹的父母的面容。
人之初生,性本单纯。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从第一次睁开双眼到熟识数字,是孩子一生的地基,很大程度决定他们未来的性格秉性。
就像白绢一展,任由父母书写。
你所谓善与恶,所谓好与坏,毫无保留地灌注在孩子脑海里。
影片中有所体现,时常因为母亲送水果饭菜打扰他下军棋而殴打母亲的泽青,年仅十四的他为什么对爱母如此狠心?影片后边讲述说到泽青的父亲一直有家暴的恶习,所以目睹一次次的家庭暴力后的泽青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殴打母亲天经地义,是件常事,可怕却又引人深思。
思想的深度或许可以凭借年龄衡量一二,但思想的复杂是无关年龄的。
父母却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简单不成熟幼稚,所以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认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长阶段是一个塑造性格的时期,尤为关键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可能蝴蝶效应似得颠覆一生。
家长为了生计为了家庭,日夜操劳,自然不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小情绪,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对父母吐露心思,双方如果也不及时沟通,那么隔阂和摩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孩子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些父母天生控制狂,不容许孩子有一点偏差在他规划好的最好看的道路上。
读书、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圆满了。
可人生不止一条路,大多数人的幸福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看似幸福的大多数人其实也在黑暗处厌恶这平淡枯燥的生活。
可这种思维惯性牢固了三四十年,就变成对的了。
自认为的正路,这与思想跳脱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思维有极大的矛盾,开始了冷战,吵架,离家出走,甚至以爱相连的两代人变得刀剑相向,缺少的是沟通和理解。
中国人是含蓄的,年纪稍大的父母更是这样,他们从不说爱,却时时都在爱着。
他们的爱隐形在每天三顿平淡的饭菜中,隐形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叮嘱与唠叨中,隐形在每一次争吵后滚烫的泪水中,隐形在每一次他看你的眼神中,隐形而伟大,常见却无价。
《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蜡笔小丸子”投稿了16篇《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篇1: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从镜子中看生活高二八班孙洁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周围环境,正是你内心的倒影。
镜子是诚实的,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时候,我们也像纪录片中的孩子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父母用双手筑好的防护墙安全地保护着。
那个时候的我们,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考验。
后来,时间的刀笔无情地在父母的额头上刻画出几丝皱纹,而我们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少了,矛盾多了,见面的次数少了,距离远了,心与心之间在无形中产生了一条鸿沟。
我们开始觉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频繁,我们开始觉得父母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了。
是啊,我们长大了。
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份责任去选择拼搏,去选择付出。
我们必须要经受一些沉重的打击,吞下一些苦涩的泪水,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诉父母,我们长大了,去告诉父母,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
可是,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与父母沟通;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与父母吵架;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爱父母,不关心父母。
也许,你有时会感到对不起父母,会感到内心深处的不安。
但是,别忘了,至于未来会怎样,我们只有努力走下去才会知道。
唯有行动,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镜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篇2: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不是镜子高二八班朱嘉鹏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更是家庭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然而,在中国,不如说父母是孩子的模板,他们制定出一套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向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失败者对自我的救赎。
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味地强调“分数”,使得孩子对人生原本的美好、积极的向往和期待被无情地抹杀。
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
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孩子而言,每位父母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张钊父亲试着与孩子沟通,放宽了自己的原则但没有完全迎合张钊的要求;家明父亲首先给家明买了一条狗,还将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写在纸上贴到了墙上,来时刻告诫自己;泽清母亲也表示,孩子回来之后没有和他们红过脸。
片子的最后,向我们交代了三个孩子的近况:出营后,张钊参加了20年高考,被长春某高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录取,张钊放弃,选择在河北安平县中学复读,继续参加20年高考,目前已与女友分手;家明在父亲资助下开了一家网吧,两个月后关闭,在其满18周岁时,他做背包客去了张家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泽清希望换个环境,他让父母买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没有去上学,继续在网上下军旗,20年3月5日,泽清父母来到中央电视台向《心理访谈》栏目继续求助。
心理学专家张久祥老师在对这部片子进行解读时,说道:孩子生下来就是一颗人性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是在父母,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成长出来的,镜子的切入点是什么?当一棵树长歪时,镜子就切入进来了。
所以,它是时代的镜子,夏阳也好,泽清也好,张钊也好,家明也好,他们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们叫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叫他们的父母,他们叫这个时代的父母。
现在看来,关注《镜子》这部纪录片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观看此片发表的感受所讲的一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到训练营,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错误。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孩子,并且已经成为或者未来某一天将会为人父母。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范文5篇1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余分享了自己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很真实,因为这个后续拍摄没有太多做作.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中国父母观看,因为它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孩子是好孩子,看父母是不是好父母。
”以下是我关于《镜子》的一些经历:首先,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赖于一个平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首先,和谐祥和的家庭氛围给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的家庭很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自信,才有兴趣学习。
在家里,他们不仅要给孩子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空间,还要尽可能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自理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爱心。
第三,花时间陪孩子学习和玩耍。
文化知识很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找到充分的乐趣。
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快乐。
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其次,父母应该耐心教育他们的孩子初中是孩子翻越栅栏的阶段。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父母心情匆忙浮躁。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种相反的情感。
这时候,父母要静下心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和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会无理取闹。
但是,家长要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劝说和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改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行为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产生效果。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仅要用心,还要尽最大努力。
即使成绩不是最好的,只要努力,也一定是最好的。
只有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跳跃和成功,孩子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应该过分责骂孩子。
首先,他们应该教育孩子有勇气承担错误,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在哪里,为什么是错误的,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及将来如何纠正错误。
镜子的观后感
镜子的观后感镜子的观后感(精选8篇)镜子经过《天网》栏目十年的酝酿与策划,两年的拍摄与制作,最终完成。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镜子的观后感,欢迎大家浏览。
镜子的观后感篇1最近被《镜子》的纪录片刷爆了朋友圈,虽任务繁多,但是还是挤时间看完并且决定花时间写一篇观后感:这部镜头画面感处理的不是很好的纪录片竟然让我三次哽咽,因为它的真实。
【家明篇】“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我身上,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无论我怎么做,他们都会认为我是小孩子,我是个幼稚的人。
他们就根本不相信我。
”当家明歇斯底里地哭着说完这段话时,尤其是“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时,我陪着家明落泪了。
从视频来看,家明这孩子本性上没有多大问题,他就是想证明自己能行,他想独立自主、他想要自由。
但是家明的爸爸是一个通过考上大学走进城市的踏实劳动者,他希望儿子能和他一样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家明想去做一次背包客,但得不到父母的同意,在父母眼中,家明还是个小孩子,但是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感觉。
在第三集中,家明妈妈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以前心里只有工作,而现在只有工作和儿子,那么我呢?你在这样下去,我肯定和你离婚!”这个片段我看了两次,从这里开始我便开始心疼家明爸爸,是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能看得到家明爸爸的努力,他能把工作搞好,但是他忽略了他的家庭、他的妻子、他的儿子。
他努力工作给这个家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生活很多时候需要精神层面的享受。
我觉得这个家庭的三口人一定要相互帮助、一起进步,因为爸爸也是人,他的缺点也是与生俱来的,他已经努力克服自己了,一个人肯为你改变自己,说明他是真的很爱你,也很在乎你。
【张钊篇】“我不是一定要谈女朋友,而是我想找一个精神寄托,我觉得我父母那里是没戏了,我如果不谈女朋友,我就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动力在哪里?”听到张钊说“精神寄托”这个词时,我其实挺惊讶的但是随后一想也合情合理,因为小孩子也是有精神需求的,甚至比大人更需要。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500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500字——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
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电影始终。
”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
《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2《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镜子纪录片观后感3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问题”,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一: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成人是目标。
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
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
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
“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
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
事实确实如此。
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
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
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
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
《镜子》观后感5篇
《镜子》观后感5篇《镜子》观后感1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孩子而言,每位父母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张钊父亲试着与孩子沟通,放宽了自己的原则但没有完全迎合张钊的要求;家明父亲首先给家明买了一条狗,还将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写在纸上贴到了墙上,来时刻告诫自己;泽清母亲也表示,孩子回来之后没有和他们红过脸。
片子的最后,向我们交代了三个孩子的近况:出营后,张钊参加了高考,被长春某高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录取,张钊放弃,选择在河北安平县中学复读,继续参加20某某年高考,目前已与女友分手;家明在父亲资助下开了一家网吧,两个月后关闭,在其满18周岁时,他做背包客去了张家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泽清希望换个环境,他让父母买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没有去上学,继续在网上下军旗,20某某年3月5日,泽清父母来到中央电视台向《心理访谈》栏目继续求助。
心理学专家张久祥老师在对这部片子进行解读时,说道:孩子生下来就是一颗人性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是在父母,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成长出来的,镜子的切入点是什么?当一棵树长歪时,镜子就切入进来了。
所以,它是时代的镜子,夏阳也好,泽清也好,张钊也好,家明也好,他们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们叫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叫他们的父母,他们叫这个时代的父母。
现在看来,关注《镜子》这部纪录片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观看此片发表的感受所讲的一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到训练营,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错误。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孩子,并且已经成为或者未来某一天将会为人父母。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以下是我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
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
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
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
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
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
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
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范文5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 “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亲,你有多久没有叫我妈妈了?”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筹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承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承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终究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根底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问题”,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当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空虚忧郁、焦虑紧张、较优柔寡断,也比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与人连接。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通用8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篇1看完了《镜子》这部纪录片,引发的是更长时间的思考,没有思考的片子,不是好片子。
片子更适合父母观看看,讨论的就是家庭教育问题。
一些平时生活里的非常常见的家教观念、方法、习惯,在一些孩子身上发生了那么严重的后果,日积月累,最后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绝望。
镜头记录了这一个个就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家庭样本。
那种郁闷、迷茫、挣扎、绝望,让观看片子的也身为父母的人,产生内心共鸣,去思考。
把片子作为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自问“我身为父母,也有这样的问题吗?”思考1:“最该进培训营的是我爸妈,不是我!”思考2:“孩子要去做背包客,换了你,你说你可能同意吗?”思考3:“我们家孩子是留守儿童,出了问题,没啥说的;可他们家可不是啊,都是天天能陪着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有文化,居然也出这么严重的问题,这怎么说?”思考4:“我小时候家里穷,我奋斗打拼,我有今天不容易,我一时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样,我错了吗?”思考5: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连石头都能被打动,为什么不被孩子理解接受?思考6:孩子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件物品?若是人的话,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人还是父母的附庸?思考7: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教育理论和名言,真是多如牛毛;对于教育的研究,几千年的探讨,不可谓不深入;那为什么还是争论不减?教育问题有答案吗?为什么今天还是有问题少年?问题出在哪里?思考8:孩子和父母的想法,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对孩子的引导,当和孩子的发生冲突时,怎么办?都知道要多倾听和沟通。
那当沟通不成时,又该怎么办?思考9:“他们是未成年人,教育他们是父母的权利和责任,错了吗?我给孩子指出正确的路,错了吗?我都是教他学好,他偏偏不学好,是我的错吗?”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篇214岁的泽清外公外婆是大学教授,妈妈是学医的有留学经历,爸爸是事业单位,本科毕业,这样的几乎的顶级配置的高知家庭,泽清说,我来是因为有跟踪报道,因为这样有存在感;我来是因为这里有家长课堂,我觉得他们才是要呆81天的人,我只需要呆6天就可以了,我为他们付出了这么多。
《镜子》观后感8篇
《镜子》观后感8篇《镜子》观后感1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镜子》观后感2由央视《天网》栏目十年酝酿的纪录片《镜子》,就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启蒙教育的故事。
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我们该如何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镜子》观后感3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给了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这是一部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一部经过十年策划、两年摄制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武汉一所教育机构接受“改造”。
但故事反映的问题却不简单。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父母也意外接受了一次启蒙教育。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说。
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镜子》观后感4《镜子》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镜子》观后感
《镜子》观后感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镜子》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镜子》观后感1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
今天看完学生的日记,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B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
他说每次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
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纯真的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姜妈妈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所触动。
看完《镜子》后,结合同学们的日记,我觉得我不能把孩子们逼在读书这条路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成功地人生设置了唯一的终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成才之人。
这次读书,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
孩子和父母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自从进入学校,自从有了考试,多少伤痛和眼泪都是围绕成绩而来,我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镜子》观后感2看完了《镜子》这部纪录片,引发的是更长时间的思考,没有思考的片子,不是好片子。
片子更适合父母观看看,讨论的就是家庭教育问题。
一些平时生活里的非常常见的家教观念、方法、习惯,在一些孩子身上发生了那么严重的后果,日积月累,最后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绝望。
镜头记录了这一个个就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家庭样本。
那种郁闷、迷茫、挣扎、绝望,让观看片子的也身为父母的人,产生内心共鸣,去思考。
把片子作为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自问“我身为父母,也有这样的问题吗?”思考1:“最该进培训营的是我爸妈,不是我!”思考2:“孩子要去做背包客,换了你,你说你可能同意吗?”思考3:“我们家孩子是留守儿童,出了问题,没啥说的;可他们家可不是啊,都是天天能陪着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有文化,居然也出这么严重的问题,这怎么说?”思考4:“我小时候家里穷,我奋斗打拼,我有今天不容易,我一时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样,我错了吗?”思考5: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连石头都能被打动,为什么不被孩子理解接受?《镜子》观后感3“我们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
纪录片镜子观后心得总结5篇范文
纪录片镜子观后心得总结5篇范文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纪录片镜子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纪录片镜子观后心得1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
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
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
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
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字五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字五篇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字<一>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
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
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
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
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
”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
”……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
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
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镜子》观后感5篇
《镜子》观后感5篇《镜子》观后感1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也说明通过一定的教育,问题孩子还是能够有所好转的,但同时也强调,家长的改变和家庭氛围的改变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
总之,这个纪录片所涉及的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能不认真面对和谨慎处理。
关于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
这个观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人们的头脑已经清醒了,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是多数家长还在延续错误的观点和方法,而且对此茫然不觉。
不仅如此,有些家长还回过头来埋怨孩子,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这就无药可救!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专家确实是对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说却没有公认的观点和看法,更何况很多所谓家庭教育专家和机构还夹杂着功利性,这怎么教别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让本就迷惑的家长无所适从,往往花了钱却受不到什么效果。
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中国传统教育中寻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怎么能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教育呢?在我看来,现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却又无能为力,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又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于是在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中间矛盾着、徘徊着、痛苦着!其实,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几千年不变,在整个传统教育中处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极为科学有效的,这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各行业都名家辈出就能够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映典礼暨交流会。
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引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讨论。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观看完影片说,”《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了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说,“家庭影响孩子最深,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长,才能让孩子能够有属于他们的天地。
”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2
近期,央视12频道播出了教育记录片《镜子》,有多处的中小学校对家长统一做出要求,让孩子家长进行搜索观看。
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实例告诉我们,每个极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
孩子出了问题,首先家长难辞其咎。
人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家长往往就简单粗暴的用自己价值观来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觉的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可以说,没有去关心孩子内心是否快乐,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长。
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家长就要进《家长课堂》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家长认为:应该多照照镜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长的水平。
要和孩子交朋友,将心比心,交流沟通,变命令为商量。
要以自己为表率,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不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不小心发生冲突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争取做到:态度不粗暴,语言不过激,从孩子角度来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目标有差距时,家长首先要安慰并告诉孩子“比学不比强”,尽最大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结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养孩子正面应对挫折的勇气。
舆论认为:教育无定法,永远在路上。
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有学校的科学管理,加上孩子家长谦虚谨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们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而又充实的学生生活,每个孩子的将来就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3
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卢钊凯、范永东执导的纪录电影《镜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纪录片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还参加了一系列进校园活动,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瞬间引发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热烈讨论。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
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电影始终。
”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的另一位导演范永东表示:“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个家
长需要接受教育、社会需要给家长受教育的机会的问题,我们更想探讨关乎人的精神构建的问题。
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以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随着持续的深入探讨,我希望这个线索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制建设的一把钥匙。
”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4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更是家庭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然而,在中国,不如说父母是孩子的模板,他们制定出一套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向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失败者对自我的救赎。
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味地强调“分数”,使得孩子对人生原本的美好、积极的向往和期待被无情地抹杀。
我的家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我的父母对我要求十分严厉,我知道他们爱我,但却时常遭受他们爱的“创伤”。
在我成绩不如意时,他们并不会选择给我安慰与鼓励。
反之,斥责、脸色、冷战,这让我曾经许多次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但我明白我心中有梦,于是我坚持。
我母亲脾气暴躁,所以我努力使自己尽量温和。
像我这样的孩子何其多,能够自我调节的何其少!
或许成为家庭的镜子,不一定要将好的与坏的尽皆呈现出来。
也许你仍在努力之中,也许你有自己的.思维与梦,也许你的父母不会改变,然而你却决不能让你的孩子也成为这样的下一个……
这是中国首部情感教育纪录片,由《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两年拍摄和制作而成。
《镜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故事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周围环境,正是你内心的倒影。
镜子是诚实的,
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时候,我们也像纪录片中的孩子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父母用双手筑好的防护墙安全地保护着。
那个时候的我们,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考验。
后来,时间的刀笔无情地在父母的额头上刻画出几丝皱纹,而我们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少了,矛盾多了,见面的次数少了,距离远了,心与心之间在无形中产生了一条鸿沟。
我们开始觉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频繁,我们开始觉得父母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了。
是啊,我们长大了。
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观后感《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我们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份责任去选择拼搏,去选择付出。
我们必须要经受一些沉重的打击,吞下一些苦涩的泪水,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诉父母,我们长大了,去告诉父母,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
可是,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与父母沟通;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与父母吵架;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爱父母,不关心父母。
也许,你有时会感到对不起父母,会感到内心深处的不安。
但是,别忘了,至于未来会怎样,我们只有努力走下去才会知道。
唯有行动,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镜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