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政策研究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政策研究
规模与影响力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往往规模较大,对相关产业和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01
03
02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意义
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跨国公司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并购国有企业,可以将这些优势引入国内,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成功案例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可能面临政策风险
不同国家的政策差异可能影响跨国公司的并购计划和实施。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风险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可能面临市场风险
不同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可能影响跨国公司的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可能面临财务风险
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可能存在汇率波动等财务风险。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政策研究
2023-10-30
CATALOGUE
目录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概述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现状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政策研究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结论与建议
CHAPTER
01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概述
指在两个或更多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某跨国公司并购某国有企业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国有企业获得了市场和资源优势,同时也有利于自身业务的拓展和本土化。
某跨国公司并购某国有企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该案例中,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但通过沟通和融合,实现了文化的协同发展。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政府规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政府规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政府规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外资的进入和并购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外资对国有企业的规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政府规制问题,分析现有政策和规定是否能够有效保护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考虑到外资在并购国有企业中所起的正面作用。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政府规制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改善政策提供参考。

2. 挖掘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积极作用,为外资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3. 为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政府规制现状调查。

2.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和分析。

3. 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政府所提供的保障措施。

4. 提出进一步改进政策和规定的建议。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案例研究、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调查与案例研究用于了解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现状和问题,访谈则能够从实践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统计分析则用于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1. 可以明确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情况,找到其中的优点和问题。

2. 可以深入分析政府提供的保障措施,找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

3. 可以对政策和规定提出修订和改进的建议,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五、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预计在半年内完成,大致时间安排如下:1. 第一月:文献调查、案例研究。

2. 第二月:访谈和数据收集。

3. 第三月:数据分析和处理。

4. 第四月:撰写初稿,进行初步论证。

5. 第五月:修改和完善初稿。

6. 第六月:完成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我国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并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

然而,外资并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监管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建立完善的外资并购监管机制。

本文旨在对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资并购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

透过跨境并购,企业能够实现跨国竞争优势,增强其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然而,外资并购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商业惯例、文化传统等因素,方案设计、谈判、审批、执行都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

此外,外资并购还面临着监管的挑战,例如跨国企业重组的监管不足、外资并购所引发的财务风险等,这些挑战标志着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

三、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外资并购的监管机制,旨在分析现有的监管机制,从而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外资并购制度,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并提高外资并购的效率以及公司的竞争力。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法是指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外资并购文献资料,从中提取所需信息,以形成研究的基础。

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设计问卷,收集相关的数据,以更好地了解外资并购的真实情况,并以此作为参考,提出问题,做出相应的决策。

五、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的概念、特点和现状分析。

2. 外资并购监管的主体和职责分析。

3. 外资并购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4. 提出完善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的建议。

六、研究意义外资并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的研究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当前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外资并购的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帮助行业各方更加准确、科学地把握外资并购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研究报告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研究报告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研究报告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研究报告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崛起,跨国公司对于并购中国企业的兴趣日益增强。

本研究报告以2000字的篇幅,分析了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原因、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引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的潜力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目光,其中并购中国企业成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报告通过研究跨国公司在并购中国企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探讨了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跨国公司的并购决策提供参考。

二、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原因1. 十分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市场人口众多,拥有大量的消费者,这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2. 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通过并购中国企业,跨国公司可以快速获得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 资源获取: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市场资源,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并购中国企业来获取这些资源。

4. 全球化战略: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一环,跨国公司通过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全球业务,并实现全球化战略的目标。

三、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优势1. 品牌溢价:跨国公司的品牌和知名度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可以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价值。

2. 资金和技术支持:跨国公司通常具有更强大的财务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资源,可以为被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实现快速发展。

3. 市场渠道和分销网络: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通常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市场渠道和分销网络,可以帮助被并购的中国企业更好地销售其产品或服务。

四、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挑战1.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跨国公司在并购中国企业时需要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避免文化冲突对并购的影响。

2. 法律和政策风险:中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对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提出了一定的风险挑战。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资并购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尤其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并购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对我国经济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本研究拟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展开研究,旨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1.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工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2.对我国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影响。

3.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影响。

(二)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启示与启发1.从国际经验中总结与借鉴的有益经验。

2.从外资并购成功案例中得出的启示与启发。

(三)应对外资并购的对策建议1.加强产业政策制定与执行。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外资并购行为。

3.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于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为了获取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数据,研究者还将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获取实地信息。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一)深入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了解其主要影响因素。

(二)总结外资并购成功案例,并得出对我国产业的启示与启发。

(三)提出针对外资并购的应对策略,为我国企业和产业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意见。

四、研究进度安排1.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制定调查问卷(3周)。

2.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6周)。

3.数据分析和初步成果整理(4周)。

4.论文撰写和修改(6周)。

五、可行性分析本次研究充分考虑了资料来源的可行性和调查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了具备可追溯性、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的数据分析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同时,本研究结果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六、参考文献1. 曲秋阳, 姚鸣华. 外资并购与行业创新: 来自中国的证据[J]. 管理世界, 2017, (2): 99-113.2. 郑晓红, 卢志平. 外资并购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与启示[J]. 国际经济合作, 2016, (3): 107-116.3. Wei, Y. (2016).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Chinese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4(34), 450-468.4. 刘海宁, 梁伟, 曲云. 外资并购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 (1): 50-57.。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分析及思考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分析及思考

汇报人:2023-12-01•引言•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现状分析•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动因分析•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效果分析•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风险及挑战•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中国,外资并购民族企业也成为了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近年来,许多国内知名企业被外资并购,如汇源果汁、南孚电池、娃哈哈等。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不仅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民族利益等问题。

01020304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动机、策略、影响和风险等问题,对于保护民族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现状分析跨国并购成为全球企业发展重要策略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跨国并购成为许多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技术资源、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技术驱动型并购成为主流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驱动型的跨国并购日益增多,成为全球跨国并购的主要趋势。

全球跨国并购的趋势中国民族企业被外资并购的现状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民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日益广泛。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规模扩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金额和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并购主要是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布局,获取中国市场的资源和技术。

外资企业战略性投资外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民族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给予了高度关注,希望通过并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认可。

民族企业品牌价值被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重点逐渐转向技术创新和研发领域,希望通过并购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成为并购重点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特点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动因分析跨国公司通常会在全球范围内调整战略布局,以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的活跃程度日益增加,而其中的一种较为常见和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股并购中资银行。

通过外资参股并购,可以提高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整体经营状况,进而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同时,此种方式也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如资本市场变动大、法律法规适应性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理论与实证问题,以期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理论与实证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索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意义和优势:分析外资参股并购对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以期了解其意义和优势。

2.分析外资参股并购中产生的风险与问题:探讨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与问题,如股权变动、政策变化、经营风险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

3.调查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参股、并购的银行类型、资本充足率、股权变动状况、经营状况等一系列指标的研究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理论分析法:通过关键词检索、文献阅读等方式,搜集相关的理论文献,对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意义与优势、风险与问题等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2.实证研究法: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等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更好地展示研究结果。

3.技术路线:研究过程中将借助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技术,以及SPSS、Excel等软件工具,支持实证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对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预期可以全面分析外资参股并购的意义和优势、风险和问题等问题,为深化中外银行合作提供支持,为规范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市场行为提供参考。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国际资本的流入趋势日益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现象也愈加普遍。

外资并购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企业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国内重要产业被外资企业控制,形成不能忽视的安全风险。

因此,本课题旨在深入探究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问题,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因素是什么?2. 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如何?3. 如何有效监管外资并购活动,防范国家安全风险?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比较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探究。

首先,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式和影响因素。

其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最后,借助问卷调查法,了解企业对于外资并购活动的看法和态度,并提出监管建议。

三、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1. 对于我国政府制定监管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了解外资并购活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

2. 对于企业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研究结果将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并购建议,有助于企业制定战略决策。

3. 对于学术研究具有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现象,可以提高学者们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认识和理解。

预期的研究结果包括:1. 对于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2. 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并分析与国外相关政策进行比较。

3. 了解企业对于外资并购活动的看法和态度,并提出监管建议。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资料(一)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资料(一)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资料(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国内外资低迷和资本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的研究资料。

1.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背景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被私有化,或是已经进行了重组。

这些措施使得企业更加有竞争力,但是它们也小心谨慎地看待外资的处理。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和外国政府的日益强硬态度,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

2.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优点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首先,它可以带来更多的外部经济。

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增加国际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并提高企业价值。

其次,它可以帮助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第三,外资可以带来创新方法和先进技术,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外资可以帮助加速并扩大国有企业的改革。

这些优点都很明显,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3.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缺点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中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的丧失,不利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

其次,为了迎合外资,国家政策也会转向外资,而不是关心国内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此外,外资的压力会给国有企业造成实质性的困难,从而影响国家利益。

4.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前景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随着国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外资对中国的需求将会增加。

同时,国家对于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态度也在逐渐放宽,内部也进行了更多支持与改革。

结论: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时期,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而随着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政府应该在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合法框架下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外资并购中的企业定价问题研究——基于战略价值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中的企业定价问题研究——基于战略价值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中的企业定价问题研究——基于战略价值的视角的开题报告题目分析:本篇开题报告主要围绕外资并购中的企业定价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外资并购的现状和研究进展的了解,以及对企业定价的理论研究,从战略价值的视角出发,探讨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如何合理地确定企业的价值。

关键词:外资并购、企业定价、战略价值、研究进展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国经营的不断扩大,外资并购已逐渐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扩张和增长。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的定价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外资并购的相关主体。

如何合理确定企业的价值,并为企业和投资方带来双赢的效果,则成为了外资并购领域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战略价值的视角出发,将企业价值的判断放在了更加广阔的背景之下,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为企业定价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

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篇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外资并购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对当前外资并购的情况进行梳理和调研,并对外资并购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分析。

2.企业定价理论研究:对企业定价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基本价值理论和战略价值理论等。

3.战略价值视角下的企业定价问题:从战略价值的角度,对企业定价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外资并购过程中,通过考虑企业价值的战略性、长期性和竞争性等特点,确定企业的合理定价。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篇论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调研法等方法,综合分析外资并购中的企业定价问题,并从战略价值的视角出发,为企业实现双赢提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

预期成果: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外资并购中的企业定价问题的研究,为投资方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预期通过本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定价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企业和投资方的共赢效果。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效应探讨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效应探讨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效应探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在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外资并购我国企业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外资并购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企业的结构调整,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效应,分析其对我国企业结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意义外资并购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我国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探讨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效应,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推动我国企业向高端产业链升级。

外资并购通常涉及到高端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因此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转向高端产业链,增强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促进我国企业的结构调整。

外资并购能够加速我国企业的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优胜劣汰,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3. 创造就业机会。

外资并购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规模,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4. 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外资并购,我国企业能够获得更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国际声誉,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效应。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结构的影响。

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产业布局、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影响。

2. 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品牌、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的影响,并探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3. 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究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全流通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流通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流通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国当前正在逐步实现资本市场全流通,外资投资的逐步放开也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一大热点。

在此背景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不断增多,进一步推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研究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实务案例和对应的法规政策,对于理解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掌握现代企业并购的实践技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制定和监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案例及相关法规政策的研究,探讨全流通背景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外资并购的影响等问题,旨在为理解现代企业并购、指导企业并购实践、支持资本市场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包括交易背景、交易方式、交易结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2. 相关法规政策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包括外资并购的准入门槛、外资并购的监管政策、交易审查和后续监管等方面的分析;
3.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包括外资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以及外资并购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的分析;
4. 全流通背景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趋势展望,包括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并购的态度、对外资并购的限制措施、未来行业并购的龙头公司等方面的分析预测。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案例和相关法规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全流通背景下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企业谋求并购机会提供参考,为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依据。

外资并购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在各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加速推进,到了21世纪,外资并购在我国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阵容越来越庞大,涉及到大量的跨国企业和国内重要行业,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外资并购对于中国经济的推动有着显著影响,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补充经济短板、带动创新发展、加强产业联动等好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导致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政策风险增加、技术外流等。

因此,针对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模式、影响及对策研究迫在眉睫。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模式、影响和对策。

具体研究问题:1. 外资并购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是什么?2. 我国外资并购的发展状况、趋势和影响因素有哪些?3. 从企业角度出发,研究外资并购的利弊与风险?4. 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5. 分析我国外资并购制度、法律环境及政策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总结外资并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其次,通过比较研究法,对外资并购的不同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再者,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外资并购案例为背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机理、影响及对冲策略。

最后,通过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外资并购的制度框架、法律环境、政策措施等进行逻辑归纳及分析。

四、预期成果1. 总结外资并购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和趋势。

2. 从企业角度分析外资并购的利弊和风险,揭示外资并购在促进产业转型、提升质量效益等方面的作用。

3. 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得了堪称奇迹的成就,我国更成为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之一。

但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长期亏损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经济长足发展的主要羁绊。

长期以来,我国吸引外资主要集中于新建投资方面,形式比较单一,同国际上以跨国并购为主要形式的跨国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潜力。

外资企业并购我国国有企业虽说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碍于理论、意识形态和法律环境的限制,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探讨和发展的机会。

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外资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究竟利弊如何,当然不能单纯以个别企业的纯经济效益来衡量。

但是,从我们所观察到的大量实际案例来看,至少不能否认外资并购对许多国有企业确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外资的进入、控股乃至并购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提供了某种“机遇”。

外资并购国企从宏观上能够推进制度创新,促进我国产业整合和重组,合理配置资源,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引入竞争机制;从微观上能够通过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的转变以及资本的引入,新技术的引进,市场的开拓,人力资本的投入来提高国内企业管理与经营水平,缓解国有企业资金缺乏的局面,推动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开拓新的产品的销售市场以及提高国内人力资源的素质。

但是应该看到,外资并购国企的出发点并不是帮助我国国企脱困和转制,外资企业在控股并购国企过程中也会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冲击。

首先外资并购会导致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给予外资企业的政策过于优惠,外资并购可能造成产业垄断,导致我国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赖,削弱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容易产生投机性并购活动,并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失业加剧等等许多问题的出现。

在现阶段,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从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完善外资并购国企的相关法律,加强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证券市场建设,加快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民族工业保护的政策。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外资并购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我国当前上市公司外资
并购活动频繁,但是,在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
题颇为复杂。

通过深入研究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问题,不仅可
以更好地了解外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和目的,也可以发现现行
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律制度提供参考和
借鉴,进而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并购的发展,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

二、研究内容:
1. 外资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及现状;
2.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框架及相关法律制度;
3.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及解决方案;
4. 探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律制度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综合分析外
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问题,并据此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法律制度
完善的解决方案。

四、研究愿景: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加深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问题的
认识,为政府、企业以及研究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
更加坚实的保障。

外资并购目标公司特征研究

外资并购目标公司特征研究

外资并购目标公司特征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外资并购逐渐成为企业扩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外资并购目标公司的特征研究是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目标公司的运营状况和价值,为其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探讨外资并购目标公司的特征,并分析其对并购活动的影响。

二、外资并购目标公司的特征1.市场地位:外资并购目标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

这是因为外资企业往往看中目标公司在其所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通过并购获取该行业中的资源和优势。

2.技术优势:外资并购目标公司通常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利,这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能力。

通过并购目标公司,外资企业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盈利能力:外资并购目标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这是因为外资企业通常会选择盈利稳定、业绩优秀的目标公司,以降低投资风险和实现更好的收益。

4.管理水平:外资并购目标公司在管理水平上往往具有一定优势。

外资企业通常会选择在管理上与其有相似文化和管理风格的目标公司进行并购,以实现更好的整合和协同效应。

5.资源优势:外资并购目标公司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如土地、设备、人力资源等。

通过并购,外资企业可以利用目标公司的资源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外资并购目标公司对并购活动的影响1.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并购目标公司使得外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通过并购,外资企业可以获取目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外资并购目标公司使得外资企业可以获得尖端技术和知识产权,从而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

这对于外资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至关重要。

3.扩大产能规模:外资并购目标公司可以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的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通过并购,外资企业可以快速扩大其在目标市场的产能规模。

4.提高盈利能力:外资并购目标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这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财务驱动因素。

通过并购,外资企业可以提高其整体盈利能力,实现更好的回报。

外资企业并购实践研究

外资企业并购实践研究

外资企业并购实践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对于被收购方来说,外资企业的并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外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张某的资产价值、产能和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问题,还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员工和社会关系等非经济因素,因此,为了实现并购的顺利实施,外资企业需要全面审慎地考虑各方面问题。

一、外资企业并购机遇和挑战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外资企业往往采取并购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

首先,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最大机遇就是可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

被并购的中国企业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渠道,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和人员资源,在被收购后,外资企业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快速布局中国市场,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和周期。

其次,外资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来扩大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规模。

被收购的企业往往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内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线和业务模式,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这些企业来拓展自身的产品和业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但是,并购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往往与文化差异、社会关系和员工合规等非经济因素有关。

首先,外资企业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

中国的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往往与西方企业文化存在显著差异,这对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融合提出了挑战。

在财务、法律等专业领域,国际惯例已经比较统一,但在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需要外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

其次,员工在并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并购过程中,员工的态度和反应往往成为关键因素。

在收购完成后,员工可能会面临被调离、职位调整或失业等问题,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员工不满和拒绝合作的情况发生。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关系的问题。

因为企业往往是社会的一份子,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并购过程中出现了关系失衡或政治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可能更为持久和深远。

外资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资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进入中国股市,其中包括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些外国投资者的介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和竞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外资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的动机和原因;2. 探讨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和企业价值的影响;3. 研究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带来的影响;4. 分析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竞争格局和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和整合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包括并购类型、并购时期、交易金额、目标公司的行业和财务情况等数据。

2. 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区别研究法对外资并购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3.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带来的影响。

4. 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竞争格局和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外资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如下:1. 为中国上市公司和外资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全面和实用的信息,促进企业间的投资与合作;2. 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外资投资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3. 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在面临国际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发展提供启示,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战略和实施方案。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的时间安排如下:1. 文献综述和数据收集(1个月);2. 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3个月);3. 多个中国上市公司的SWOT分析(1个月);4. 撰写研究报告(1个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国际跨国并购活动规模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加入WTO,更使我国直面国际竞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在我国投资迅速增加,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本报告就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方式,结合国有企业改革一并研究,探讨外商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新特点、新动向及正负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国际并购运动下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第五次并购运动至今仍在持续。

这次并购运动规模空前,企业兼并金额屡创历史纪录。

由于金额巨大,企业之间往往通过股权互换达成并购协议。

大型企业的跨国投资也主要通过并购方式进行。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购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推动力。

在199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2020亿美元,其中并购金额为1510亿美元,占75%,到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达1.3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为1.1万亿美元,占85%左右。

FDI 在全球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越来越多的国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企业并购本身已经从单纯的企业经营行为、企业制度演化、行业变迁延伸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乃至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

不同于基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行业转移等传统的并购动机,全球化背景下的并购主要基于全球经济的资源配置与行业竞争,在更大的经济区域与企业规模上,进行更为复杂的整合,建立新的运营标准,构造紧密结合的全球生产体系,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

我国的外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从1983年的19.8亿美元到1997年的640亿美元,增长了30倍,几乎每年都呈上升趋势。

外资进入主要采取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以及外商其他投资等三种形式,从1979年到2000年20多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排在首位,为3466.4亿美元,对外借款和外商其他投资共为1722.8亿美元。

在外商直接投资的6种方式,即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合作开发和其他投资方式中,从1979年到1998年累计计算,中外合资经营所占比例最高,占48.6%。

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独资经营的比重开始增加,到1999年底已占三资企业投资总额的39%。

自9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跨国公司系统化对华投资的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增加。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中,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购并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购并方式:(1)合资控股,即通过与国有企业合资,并在其中占有51%以上的股份;(2)增资控股,合资企业中的外方通过追加资本,将股份比例从少数股权增至控股股权;(3)通过产权市场购并,主要是以国的产权交易所为媒介,进行收购兼并;(4)通过证券市场控股上市公司。

在上述活动中,外资进入我国国市场具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动向,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加大控股并购力度,增资控股趋势非常明显。

外资最初来中国投资,不熟悉中国市场和有关政策,需要利用中方的渠道、人才、营销网络去开拓市场。

但随其发展,由于中外企业在文化、经营理念、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有磨擦,特别是当外方要求产品上档次、技术更新换代、生产规模扩大时,中方企业资源有限,外方可以通过增资控股甚至独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

技术越领先,对股权控制的要求越强。

外资从合资走向控股或独资,反映出跨国公司将中国市场纳入公司的整体发展、在全球围整合战略,即在全球共享其供应渠道、人才资源和技术、管理经验,只有对合资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外商增资扩股实际上是在现行政策下对中方企业的一种间接并购行为。

第二,外资进入的产业不断推进,从一般产业正进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进入第三产业的热情高涨。

外商投资不仅局限于加工领域,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在电子、汽车、商业、贸易、银行、保险等领域进入趋势明显,并不断向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渗透。

第三,外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关注,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市公司渗透。

国际间的企业并购多发生在证券市场上,中国资本市场广阔的发展对外资企业极具吸引力。

上市公司大多都属于该行业的排头兵,或是该领域中潜力不错的企业才能达到上市的要求,加之上市公司产权明确、运作规,所以外资把眼光盯在上市公司就不足为怪的了。

1995年北旅事件后,外商通过直接收购国上市公司股权以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的做法被禁止。

但外资通过各种渠道对上市公司的渗透一直没有停止过。

现在较多的作法是收购上市公司的海外股东的股份,从而达到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

另外,外商选择上市公司合资建厂也是外商参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条途径。

第四,投资主体由港澳台的中小资本转变为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

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到我国投资。

由于其全球性的扩和生产体系的国际一体化,特别是股票在几个交易所上市,总部分散在不同国家,所以,跨国公司所有权的国界划分正变得模糊起来。

跨国公司正变成没有国籍的企业,其扩和利益使其日益置身于个别国家利益之上,比国企业更加不受各国的条件和政策的约束。

例如,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巨大的部化市场使其国际交易的很大一部分避开各国的控制和审查,利用转移定价使税收暴露最小化,从而夺取母国或东道国的税收收入。

所有这些,都对包括我国在的世界各国处理跨国性问题的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五,外资正整合其国合作企业,投资的规模化、系统化程度也在加强。

所谓系统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不仅向一个个单独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且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的投资,或者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的投资。

他们既投资最终产品,又上零部件,既抓生产环节,又搞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对相关产业也进行配套投资,并有选择地在中国各地设点,这与我国力求零部件的国产化有冲突。

还有一些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实行深度一体化战略,在我国仅生产某种零部件或进行某种产品系列的组装,他们是母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其配套体系是全球的,带动全球子公司发展,与我国的产业关联不大。

无论在中国选择何种投资方式,都服从于跨国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以完成其统一的对华战略。

二、外资控股并购国企效应分析国企改革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

各级政府正按照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布局调整。

“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利用外资,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必须由国家控股外,取消对其他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同时鼓励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企改组改造。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既是跨国公司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1.外资控股并购国企的基本背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客观上也需要借助外资的力量,特别是对外资通过并购方式进入,需求更迫切。

首先,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国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科技革命背景下,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各国的经济自由化步伐加大,国际生产的性质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不断降低的运输和通讯成本使得跨国公司能够以空前的方式将其在各国的生产和企业其他功能加以整合,全球因此正在形成紧密结合的生产体系。

1999年仅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全球销售额就达全球出口的2倍左右,国际生产在世界经济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生产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国际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正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将一些生产能力向我国国转移。

这在高新技术产业尤为突出。

例如,飞利浦将其手机生产全部转移到的企业;西门子将在生产基地的手机年产量由1000万部增加互1400万部,成为其在海外的唯一生产基地。

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也都扩大了其在我国的生产能力。

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大大提高。

在2001年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在头3个季度,我国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了23.6%,增幅最大,其中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我国出口增量的88%。

而在2001年1~10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长6.1%的同时,国有企业出口却下降3.4%。

通过外商并购国有企业,将有利于充分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源,使我国因长期重复建设形成的大量过剩生产能力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从而一方面避免外商新建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加大国市场竞争强度,另一方面被并购企业能够迅速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国际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营销网络、技术等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与围经济,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其次,国有企业技术装备较差,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利用外资并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表明,在国有企业拥有的设备中,按出厂年限划分,国有工业90年代的设备占全部设备的35.5%,80年代的设备占50.1%,70年代以前的占14.4%,其中90年代和80年代的比例都低于非国有企业。

另据调查,在我国装备工业中,重点、骨干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仅为25%,其主导产品中,有30%是70年代及以前投产的,设备严重老化、技术含量不高。

就研发活动而言,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总量少,投入强度弱,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5~1997年,我国R&D经费投入分别为286亿、327亿和481.9亿元人民币。

1995年,美国R&D经费为1791亿美元,日本为1330亿美元,德国为550亿美元,国为122.4亿美元,中国地区为47.2亿美元,而我国R&D经费按美元计算仅为34.2亿美元。

从投入强度即R&D经费占GDP的比重看,1990~1996年,我国是持续下降,从0.7%下降到0.6%再下降到0.5%,只是 1997年略有回升,达到0.64%。

1995年我国R&D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0.5%,美国则为 2.47%,日本为2.84%,德国为2.28%,法国为 2.34%,国为2.68%,新加坡为1.13%,中国地区为1.81%。

直到2000年,我国的研发费用也只是890亿元人民币,只占GDP的1%。

我国企业的R&D经费投入也是偏少的。

1991~1997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从166亿增长到468亿,但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1991年为1.39%,1994年为1.42%,1997年则为1.29%。

如果按照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我国企业的投入强度则更低,90年代以来,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0.5%左右。

而1990~1994年,日本制造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36%以上,国则从1.96%上升到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