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育思想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教育思想简介
孟子以‚性善论‛为其教育理论的 基础。孟子说说:‚仁义礼智,非由外 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费思耳矣。‛他 还说:‚人皆可以尧舜。‛在他看来, 人性本善,皆有善端,仁义礼智都是根 之于心,所以教育之道,要顺应本性, 循序渐进,使其自动扩充,而臻于圣贤 之境,便达到教育目的。
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一下三 个方面: 一、学有标准 孟子认为,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 就像射箭一样,必须使学者能够做到射中 靶心才行。标准既定,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不能因人而异,随意降低。孟子教育的最 高标准,是希圣希贤,即培养明人伦、知 礼仪的治人的‚劳心者‛君子。
二、专心有恒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说: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 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百度文库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 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 科学原则。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 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 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 ,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子谓薛居州善 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 、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 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 州,犹如宋王何?’‛ 《孟子· 滕
感 谢 观 赏
2、“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3、“源泉混混,不舍心昼 夜,盈科而后进,放于四海 ”
反例:揠苗助长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 又害之。”用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要想幼苗茁壮 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 失败。 孟子认为学习既要不间断地努力,但又不能拔 苗助长,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 循序渐进。
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 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
1. 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孟子尽心上》)
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 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 2 .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 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 3.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 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 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 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 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 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 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 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 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 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文公下· 第六章》
三、教学多术 在教学上,孟子说‚教亦多术‛,他 认为‚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 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和‚不屑 之教‛都是教育人的方法。他强调启发教 育,认为应该启发和诱导学生,以激发学 生有进无退的自觉性。学习上,孟子要求 从学的人要协会从实践中反求诸己,自动 自发。他提倡学习是要能独立思考,心领 神会;提倡知人论世,强调持之以恒,专 心致志,不可揠苗助长。 孟子还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主张。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 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 必以规矩。‛ 出自《孟子-告子上》
二、环境移人 孟子认为,环境的好坏,足以影响一个人 的善恶。尽管善端与生俱来,但后天不良的环 境会破坏人的善端,使人由善变恶,所以孟子 很重视改善从学者向善的环境。同时孟子又看 到环境移人的另一方面,即认识到后天环境对 人的聪明才智形成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恶劣 环境也能磨练人的意志,增进人的才智,加深 人的阅历,促近人成为大有用的人才。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 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 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问雨集,沟浍皆盈;其涸 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一、循序渐进
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他继承了 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思想,所谓“循循然” 意味着孔子善于按照次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诱 导。 1、“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以‚性善论‛为其教育理论的 基础。孟子说说:‚仁义礼智,非由外 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费思耳矣。‛他 还说:‚人皆可以尧舜。‛在他看来, 人性本善,皆有善端,仁义礼智都是根 之于心,所以教育之道,要顺应本性, 循序渐进,使其自动扩充,而臻于圣贤 之境,便达到教育目的。
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一下三 个方面: 一、学有标准 孟子认为,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 就像射箭一样,必须使学者能够做到射中 靶心才行。标准既定,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不能因人而异,随意降低。孟子教育的最 高标准,是希圣希贤,即培养明人伦、知 礼仪的治人的‚劳心者‛君子。
二、专心有恒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说: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 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百度文库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 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 科学原则。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 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 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 ,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子谓薛居州善 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 、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 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 州,犹如宋王何?’‛ 《孟子· 滕
感 谢 观 赏
2、“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3、“源泉混混,不舍心昼 夜,盈科而后进,放于四海 ”
反例:揠苗助长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 又害之。”用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要想幼苗茁壮 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 失败。 孟子认为学习既要不间断地努力,但又不能拔 苗助长,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 循序渐进。
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 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
1. 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孟子尽心上》)
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 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 2 .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 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 3.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 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 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 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 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 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 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 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 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 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文公下· 第六章》
三、教学多术 在教学上,孟子说‚教亦多术‛,他 认为‚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 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和‚不屑 之教‛都是教育人的方法。他强调启发教 育,认为应该启发和诱导学生,以激发学 生有进无退的自觉性。学习上,孟子要求 从学的人要协会从实践中反求诸己,自动 自发。他提倡学习是要能独立思考,心领 神会;提倡知人论世,强调持之以恒,专 心致志,不可揠苗助长。 孟子还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主张。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 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 必以规矩。‛ 出自《孟子-告子上》
二、环境移人 孟子认为,环境的好坏,足以影响一个人 的善恶。尽管善端与生俱来,但后天不良的环 境会破坏人的善端,使人由善变恶,所以孟子 很重视改善从学者向善的环境。同时孟子又看 到环境移人的另一方面,即认识到后天环境对 人的聪明才智形成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恶劣 环境也能磨练人的意志,增进人的才智,加深 人的阅历,促近人成为大有用的人才。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 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 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问雨集,沟浍皆盈;其涸 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一、循序渐进
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他继承了 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思想,所谓“循循然” 意味着孔子善于按照次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诱 导。 1、“其进锐者,其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