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的 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面,醒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面要揉的光滑然后一个盛水的盆里;
2、不停的拍打面团,把淀粉拍洗出来,注意不要把面筋洗到水中,如果实在偷懒,可以把淀粉和面筋混合洗,最后用小筛子或者细密的网布把面筋过滤出来就可以了 ;
3、洗好的淀粉水,把淀粉静置三小时以上,最好放冰箱里,我放冰箱冷藏室里,放了一夜,沉淀的比较好,不需要反复沉淀了;
4、洗出来的面筋,放一点泡打粉或者小苏打,揉一揉,如果担心放的量过多或过少,可以用水冲洗拍打着放,不放也可以,道理和没发面的馒头一样,没有发的好吃。(面筋是否洗好以放在水下冲没有白色淀粉为准)新片 片山莉乃轮姦
5、沉淀好的淀粉水,上面一层就是多余的水,倒掉就可以了,尽量慢慢的从一侧倒,不要晃了,要不淀粉又和水混一起了;
6、水倒以后剩下的淀粉浆,要搅拌一下,通常下面的都凝固了,要搅拌开,用筷子或者打蛋器搅拌就可以;
7、另外准备一个盘子,在盘底均匀的涂抹一遍油;
8、找一个平底的容器,(一般是平底的金属盘或者微波炉平底器皿,不要用不耐高温的盘子,我已经损伤两个拉)把淀粉浆均匀的倒入容器,旋转一圈,多余的再倒入盆里,厚薄可以自己调节,一般在0、2到0、4厘米之间。(拍的时候手有点斜,所以看起来不平)然后放锅里蒸。
蒸有两种方法一种在把盘子放水里,另一种比较省事在锅里支一个撑子(箅子?),把盘子放撑子上蒸就可以了;
9、薄的一般蒸三分钟多一点,厚的蒸五分钟左右蒸好的凉皮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冷水盆里浸泡一下,或者把盘子的底部对着水龙头冲一下,凉皮就很容易揭下来,否则容易撕坏;
10、上面蒸凉皮,下面放个小碗在水里面筋也蒸熟了,千万要用耐高温的,偶好几个pp碗就卖拉;
11、蒸出的厚厚一螺凉皮,每层凉皮间都不要忘记抹油哦;
12、准备调料 黄瓜丝 蒜泥 辣子油 (做法,把辣椒面放碗里,放一点盐,然后把油烧到五六成热放花椒粒,烧一下下,把花椒里拨出,油凉一下倒入辣椒面里,边倒边用筷子搅拌);
13、把凉皮、面筋切好,宽细自己定吧;
14、把黄瓜丝 蒜泥 辣子油倒在凉皮上,然后放醋(最好用粮食醋山西陈醋也不错)然后放一点酱油 盐 鸡精。蒜泥也可以作成蒜汁水。也可以放芹菜或者黄豆芽之类的蔬菜 ;
15、 放面筋搅拌好,就可以吃了,比在外面买的要好很多哦。很筋道,味道也正宗。不想吃辣的可以多放红油,少放辣椒面。
----------------------------------------------------------
洗剩下的面筋事先放上发酵粉发酵后在锅里蒸熟就可以一起凉拌。但我没有耐
心等它发酵,直接上锅蒸了,所以没有外面卖的那种蜂窝状。调料里面放了蒜、麻油、生抽、十三香、味精、白糖、盐、米醋等。喜欢吃辣椒的朋友一定要放辣椒
来源:
-------------------------------------
陕西凉皮的做法
2009-8-28 17:13:00 | By: 超级农民
-凉皮的做法
1、适量高筋粉加水和成面团。
2、然后把和好的面团放进清水中反复清晰,洗出面粉中的淀粉,洗到出了面筋为止。
3、把洗好的面粉水放入冰箱冷藏室,我一般是放一个晚上,反正时间越长越好。
4、第二天,取出沉淀好的淀粉水,把上面的清水倒去,剩下淀粉湖。稀绸可以自己掌握。
5、烧开水,放好笼屉,放入一个小的托盘,托盘上抹上稍许食用油,然后倒入2~3毫米的淀粉湖,大火蒸5分钟即可。如果要厚一些可自己掌握,不过皮子薄了更好吃。
6、把蒸好的皮子放到凉水中,用手轻轻揭下,放到盘中。每层凉皮中间要抹上适量的食用油,一是以防粘连,二是色泽好看。
二、调料水的做法:
1、小锅中倒入一碗水,放入少许花椒、大料有2-3粒即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放几粒茴香籽和孜然籽。没有结不用放。花椒、大料就可以了)把这些料煮开入味即可。倒出放凉备用。
三、辣椒油的做法。
平锅中放入一些小红干辣椒、花椒在锅中炒香,倒入容器中捣碎,锅中再入油,把捣好的干辣椒和花椒的末倒入油种,再放入白芝麻,加入少量食盐,炒香即可。这种辣椒油味道好极了,放在一个容器中可以吃好长时间、绝对不含苏丹红。放心食用吧!
四、调凉皮:凉皮切丝,黄瓜切丝,加入醋、盐、味精、麻汁、麻油、辣椒油、调料水。这7种材料缺一不可。绝对是正宗的陕西凉皮。爱挑剔的、好吃的朋友,辣椒油和调料水一定要自己做。
还有一种方法:
1。在面粉里加少量盐,和成面团,盖上湿布醒30分钟左右
2。将上述所得面团放在一大容器里,加适量水,开始洗面筋,在水中不停的揉捏面团,待容器里的清水混稠时,将其用滤网滤到另外的容器里
3。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水不再浑浊,剩下那一下块黄黄的东东就面筋啦, 面筋里加点Backpulver抓匀,上蒸屉,足气蒸20分钟,晾凉后切片(PS: 也可以不蒸,用油炸下,然后炒着吃,味道也不错)
4。然后就是所得面糊啦,让其静置分层,一般至少要沉淀3小时,偶是头天晚上洗好,第二天才蒸的,面糊沉淀的时间越长,做出的凉皮儿越筋道
5。沉淀完成后,把上面的清水倒掉,用勺子把下面的沉淀搅匀,就可以蒸了。
6。锅上火入水,待水沸,往模型(有专门蒸凉皮的模子,偶用的是曲奇饼干的盒盖,效果还可以)里
刷少许油,舀一勺面糊倒入,面糊的多少由个人掌握,喜欢厚一点儿的凉皮儿就多舀一点儿, 反之则少一些,把模型里的面糊荡匀,让模型底部均匀的盖上面糊。然后把模型放入开水锅中,盖上锅盖。火要一直保持大火,蒸大约5-6分钟,锅里的凉皮儿会慢慢的鼓起大泡就好啦。
7。在水池中蓄一池凉水,把模型放在里边漂着。也可以把模子倒置,用冷水直接冲其底部,这样效果 要好些, 等凉皮儿完全凉透,表面刷一些油,就可以慢慢剥下了,按自己喜好切成条就好了。
再来就是调料:大蒜水,辣椒油,糖少许,醋,香麻油(可根据个人口味),黄瓜(绿豆芽烫过水也可以)。大蒜水:拨一两瓣大蒜,加少许水,用搅拌器打碎,然后加入少许盐和味精,搅拌使其溶化
辣椒油的制作:
1.先把500克油烧热,同时在一个大碗里放1杯辣椒面,1~2大匙胡椒粉,一小撮白糖千万别多,1大匙白芝麻,不要搅,就按顺利这么放着。
2.等油冒烟之后关火,稍微晾晾,大概有个七八成热的时候就可以倒入辣椒了。 先倒一半,用勺子搅匀,放2~3大匙花椒粉或者是花椒粒,再用勺子搅匀,然后另取一个小勺舀一点点凉水也是千万不能多倒入辣椒碗,搅匀, 这个时候你会看见碗里象水开锅一样,但因为水很少,所以不会溅出来。搅匀后,再把剩下的油倒入,放凉即可。
陕西凉皮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十分下功夫,凉皮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油的配方。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油锅烧开后,加入十几种名贵调料及神秘配方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
原料[克]:砂仁3、草蔻3、山萘3、草果3、肉蔻3、白芷3、大茴3、丁香2、筚拨2、白蔻2、花椒2、良姜4、小茴4、桂皮10、陕西秦镇辣椒面103(也可用不太辣的辣椒面,意思是别让太辣的味遮住别的香料的味道)、花生油350。
配制方法:
将花生油加热至七成热时(150—170度,油面从四周向中间翻动,微量冒烟),将磨成粉状的混合香料和辣椒面倒入提红油。入料后,油温应该在七成热以下,保持3分钟,待油温降至五成热时,再撒入适量的生芝麻即可。在配制麻油时,将辣椒面去掉,但应该按比例补足香料,具体操作同前凉(面)皮制作工艺过程:
①和面洗面筋: 取高筋小麦面粉未加面粉增白剂的面粉做出的凉皮最筋道10斤加温水5斤左右和成软面团,静止醒发30分钟,然后在清水中揉洗出面筋,其余水糊用纱布过滤后静止沉淀5-8小时(夏天最好放入冰箱冷藏室)。
②调糊:待上部澄清后沥出清水,只再将精盐10克、天喜牌凉皮精15克用少许80度以上的热水化开搅入凉
皮糊中,打搅均匀。
③制皮:将旋子(似铜锣)内擦少许色拉油,取凉皮糊150克左右加入旋子摇匀,使凉皮糊均匀的摊开,放到锅内沸水上面,盖上锅盖,大火煮2分钟左右,取出放入凉水槽中冰透即可揭出凉皮,以此类推。制作好后每张之间要擦少许色拉油,以防粘结,最后用洁净湿布盖好,以防失水干裂。(另准备一个盆,放入凉水、蒸熟的面皮取出,放入凉水盆中降温)
④蒸面筋:洗出的面筋加点膨发粉上笼蒸熟,降温后切块备用。(洗出来的面筋揉拉成长条,揪成小段直接煮或者缠绕成结再煮也可(小火煮大概20-30分钟)、晾凉后撕成小条就可以用来拌凉皮吃了)
⑤调拌凉皮:将旋蒸好的凉皮切成条,拌入面筋块、辣椒油、食醋、调料水、盐、味精、麻汁、黄瓜丝或熟豆芽等调料或小菜,即可食用。
-----------------------------------------
凉皮是陕西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当地也称作面皮、皮子、Rang皮、Rang皮子。在发音上,凡以皮落尾时,皮均儿化,说成皮儿,所以,凉皮在陕西地方说起时应该是凉皮儿。
陕西凉皮因原料不同可分为:面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多种。还有更具特色的安康蒸面和白河凉皮。因制作方法不同又分为蒸面皮、擀面皮、烙面皮等。
凉皮吃法多样,可凉拌、可热调、还可如炒面般炒着吃,但主要还是凉拌着吃。凉皮初时属夏令食品,但现在已经变为四季咸宜,尤其受女士青睐。大冬天,冰天雪地之时,仍可见姑娘媳妇端一碗调得红红的凉皮,吃得那个叫爽,吃罢之后,嘴唇边上留下一圈辣椒油,象刚涂了口红一般。
凉皮品种多样,虽然都叫凉皮,但做法上差异很大,每一种有每一种的特点,每一种也有每一种的特色。在详说各种凉皮的特色之前,先介绍一种专门用来蒸制凉皮的工具——皮子罗。皮子罗是用白铁皮制成,圆形的,一圈有三到五厘米高的边,罗有大有小,家里自用的一般不大,直径约二三十厘米,若是开店用的罗就大多了,直径可达50厘米。使用时,每往罗里倒面糊前要先在罗中抹一层食油,用完之后,将罗洗净凉干,再给罗里均匀地抹一层油,以防生锈。一般家里都会准备两个以上的皮子罗,在做凉皮时可以倒换着用。
安康蒸面
安康蒸面做法简单,但味道丝毫不比其它凉皮差,其主要是将面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成面浆,再放上蒸笼,大火三分钟既可出笼,配上黄豆芽与芹菜,加上特制的调料,最少不了的是很香的芝麻浆,吃起来真是即有嚼头且色泽鲜艳,可谓是吃早餐的首选了.安康蒸面属回民先创,所以在安康的回民街吃到的蒸面才属正宗.而"马家蒸面"
已经成为了安康的蒸面的代表作了,上下班时间,想要吃上一盘蒸面,不排队是肯定买不到.不过安康蒸面只是在陕南地区具有市场,所以说安康蒸面是更具有地方特色的凉皮了.
白河凉皮
既然提到了陕南地区的凉皮,就不能不格外提到白河凉皮了,白河凉皮在做法上并没有与其它种类凉皮有太大差别,小县城里各种凉皮的种类都有,只看你个人喜欢哪一种,所以说白河凉皮的一大特点是综合性很强,既有面皮也有米皮,以及蒸面,同时白河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其对凉皮独到的见解,发明了炒凉皮,加上些配菜,已经渐渐被质朴的白河人民拿到"三点水"酒席上作为一道不可或缺的菜.凉皮还得拌着吃,所以白河凉皮的另一大特点是汤汁多,民间流传着"一碗凉皮半碗汁儿"的说法,吃完凉皮还有酸辣的汤汁喝,感觉很是过瘾.位于城关一小的"楼上楼"凉皮则成为了白河凉的标致.总而言之,白河凉皮是以其独道的吃法而闻名与县城内外.
面筋凉皮
面筋凉皮主要出自关中一带,西安城里的人家也多有自做者。首先是洗面筋,先和好面,醒上一段时间,大约有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然后将面团放在水里洗,洗面筋时要轻拍面团,切不可去搓揉,当面团洗到再无淀粉流出时,就算洗好了。洗好的面筋可以在笼上蒸,也可以在锅里煮,蒸煮之前可以往面筋里加少许小苏打粉,使面筋虚一些,比较好吃,蒸煮熟后放在一边待用。洗好的淀粉水要静置一段时间,也有人将淀粉水放上一夜的,是为了让其沉淀的更充分。淀粉水沉淀好后,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剩下的就是已经凝结的淀粉浆,这时再给里面加水,搅拌成稀稠适度的面糊,就可以开始蒸制凉皮了。
水烧开后,把面糊倒入皮子罗内,将罗转圈摇晃,使面糊均匀的平铺在罗里,然后放入开水锅里,也有的人锅里架一箅子,把罗放在箅子上蒸,大约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吃的时候,将面皮按自己的嗜好切成可宽可细的条,再把待用的熟面筋也撕(或切)成条状,在碗里放入面皮和面筋,加上辅料和调料,一碗凉皮就成了。
面筋凉皮的辅料没有太多的讲究,凡是应时的蔬菜都能用,如黄瓜丝、青菜丝、芹菜丝、绿豆芽等都可以。调料除了盐、醋、酱油、味精、蒜泥、辣椒油外,最有特点的是专门熬制的调料水,这种调料水根据各人喜好不同而不同,主要用草果、茴香、丁香等调味品熬成。调凉皮时放多少调料完全依照各人的口味来定。调好的凉皮皮子白里透亮、面筋因为吸附酱油而泛黄、黄瓜丝现着绿、辣椒油敞着红,好吃又好看。再配着绿豆稀饭,加几样现拌的凉菜,是很不错的消暑食品呢。
秦镇米皮
秦镇米皮因出自户县秦渡镇而得名。秦渡镇,是陕西关中著名的历史名镇。《古今图书集成》记载:“秦渡即古丰地,沣水之西岸,丰旧城在焉”,此镇又被称为“周丰宫”,镇北五里处有“周文王灵台”。公元 401 年,后秦皇帝姚兴从西域迎来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到户县草堂寺译经,在附近的沣河段设渡口,并于渡口处设置秦渡镇,随后逐渐成为交通及商业重镇,至今已1600多年。
秦镇米皮用产于秦岭北麓、沣河西岸的稻谷制作,色白、光润、皮薄、细软、柔韧,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做秦镇米皮先要泡米,把大米洗净,泡入水中,大约泡一个晚上,然后将泡过的大米再加两倍的水和在一起,用石磨磨成米浆,现在已不再用石磨,改为打浆机打浆。浆打成后,要测一下浓度,方法很简单,用木勺舀一勺打好的浆,提起来慢慢倒下,浆汁呈线状又不会断就可以了。
秦镇米皮用蒸的方法,一口大锅,很大的蒸笼,很多层笼屉,铺上细密的白蒸布,把米浆匀匀地倒在蒸布上,一层一层地架上去,一次可架十多层笼屉,一般蒸五分钟就熟了。切秦镇米皮的方法很独特,具有观赏性,砧板上先要铺一块白布,将米皮铺在白布上,用大铡刀密密地切过去,看上去只见铡刀把在师傅手中上下起落,铡刀另一头在砧板上轻轻移动,这套动作叫作“凤点头”。
秦镇米皮的辅料主要是黄豆芽和小芹菜。调料也比较少,盐、醋、味精、辣椒油,不放蒜,不放酱油。其中的辣椒油则是特制的,可以说,秦镇米皮最具特色的就是这辣椒油。辣椒要选上等的秦椒,凉成干辣椒,连辣椒籽一起碾成辣椒面,放入精制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佐料,用文火直熬到香味飘逸,红中透亮。这一招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可以说,秦镇的米皮师傅把熬辣椒油视作一种绝技,也是一种秘技。一般人想学到手还真得下点功夫不行。
调米皮时讲究盐要重、醋要轻,也就是说多盐少醋,一般调时先往碗里放约四分之三的米皮,加入盐、醋、味精,然后用其余的四分之一米皮,在辣椒油碗里蘸一下,让米皮挂上辣油,若吃辣椒重的人,可以多蘸几下。调好的米皮根根都是红红的,吃完后碗底不剩一点儿汤汁。现在有的人吃秦镇米皮时,让师傅多放醋,其实,醋一多就失去了秦镇米皮真正的味道了。
汉中米皮
汉中米皮过去也叫水磨凉皮,加工时用汉中特有的石磨,将泡过的米放入石磨,加水慢慢磨成米浆。然后再在米浆中加入煮熟的米饭,浸泡一个晚上,用特制的工具把米浆里的米饭打碎,然后用滤网过滤加工好的米浆,就可以上笼
蒸了。蒸的方法和秦镇米皮基本相同。
汉中米皮的辅料不用黄豆芽,而采用绿豆芽,再加一些时令蔬菜如菠菜、芹菜、胡萝卜丝等。调料则十分讲究,算下来要近二十种佐料。调好的汉中米皮白嫩如雪,配菜绿红相间,吃起来又滑、又酸、又辣、又香,色香味俱佳。
说起汉中米皮,还有一个流传颇久的故事。很久以前在汉中有一对夫妇。一天,妻子淘米准备煮饭。刚把米泡上,就有人来说她丈夫在田里晕倒了。妻子放下泡着的米赶到田里,扶回丈夫,为他寻医找药,到第二天,丈夫的病好轻了,这才发现盆里的米已泡了一天,煮米饭是肯定不行了。夫妻俩突发奇想,就用石磨把米磨成浆,摊成薄薄的饼,放到笼上蒸。蒸熟的薄米饼晶莹透亮,煞是好看,两人又配上一些菜,用醋、辣椒油等调拌,吃一口下肚,发现又爽又滑、又酸又辣,非常好吃。过了几天,夫妻俩又想那种特殊的味道,就又做了一回,并请亲戚朋友来品尝,所有吃了的人都夸好吃,于是纷纷效仿,并起名“面皮”,后来就成了汉中地区的一道美食——汉中米皮。
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又名“御京粉”,用小麦精粉做成,筋韧耐嚼,香辣适口。
相传在清代康熙年间,岐山县八亩沟的王同江在北京皇宫御膳房当御厨,创出了一种凉皮面食,进入御膳,取名“御京粉”。康熙末年,王同江告老还乡,把这种宫廷食品传入岐山民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现如今,歧山擀面皮中最有名的就是出自八亩沟的擀面皮。在西安有多家“八亩沟”的连锁店。
岐山擀面皮的工艺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先要用精制小麦粉和面,揉成面团,继而洗制面筋,然后将沉淀的淀粉倒去浮面上的清水,取出淀粉,放入铁锅内加水用文火加热。水烧开后,用擀面仗搅拌,待形成块状时,再用一种特制的工具不停的“翻压”,这种工具在当地叫作“木塔塔”,其形状有点儿像木工用的抹刀,“翻压”时要特别用力,大约到五六成熟时,将面块出锅,放在案板上进行最后一道擀制工序——用两头直径相等的短擀仗,边压边擀,擀成约20厘米宽、30厘米长的薄得透亮的面皮,按10张或20张一叠,放到蒸笼内蒸熟。不过,现在岐山人发明出了多功能的“自熟面皮机”,把人们从手工制作凉皮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使岐山擀面皮的生产进入工业化时代。
岐山擀面皮的调料极为讲究。盐要化成盐水,醋要用当地农家自制的大曲陈酿的头茬醋,辣椒则采用陕西优质的秦椒,加工辣椒时要先用“筛箩”过一遍,再用熟油炝一遍,然后加上五香粉、芝麻等20多种佐料,这样加工出的辣椒鲜红但不干辣,
透出扑鼻的辣椒香味。调味采用小铁锅,将面皮和调料放入边翻边拌,最后倒入盘中,这时你看那面皮,红亮亮、油汪汪,再尝一口,酸溜溜、香喷喷,让人直接的感受到“白、薄、光、软、筋、香”的美味。岐山擀面皮既可当佐餐下酒的小菜,又是四季皆宜的小吃,亦菜亦饭,实实是难得的人间美味。
秦镇凉皮的制作过程
秦镇凉皮的精髓就在4个字:筋,薄,细,穰(秦镇方言,口感爽滑)
和汉中米皮的也不只是豆芽的区别:
秦镇凉皮讲究的是:不要味精醋要淡,辣子要用皮子沾,而别的调料很少,例如盐,花椒水,现在在秦镇卖得还加些自家特制的调料,真正提味道的是辣椒油,不单单是油泼辣子,辣椒油的制作有很大讲究,基本分3大步骤:
1:烧油,取一个大锅,加满油,烧至八成热,然后倒入一个大盆中,使其降一点温,大概7,8分钟,这个温度一般有经验的师傅只要用手在油面上方感觉一下就可以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油温过高或把拉教烫胡,过低又不能把辣味烫出来。
2:烫辣椒,精选上乘辣椒,晒干,然后磨成辣椒面,一定要磨得很细。油和辣椒的比例大概是2.5比1(因人而异),放入辣椒面时要分散,最好是拿一个瓢乘上辣椒面在油面上均匀的撒上,切忌一下倒入,因为如果一下倒入,油的翻滚会很厉害可能会溢出来,比较危险,也浪费,最重要的事,接触不充分,有可能油把辣椒面包在里面,形成一个疙瘩,烫得不充分,影响辣椒油的味道。当然还要伴随着满满的搅动,使其充分接触。有时加点醋使油沸腾的更厉害些,油和辣椒面接触更充分。
3,调味,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之所以辣椒油香,就是因为这一步。
基本配料就是花椒,大香,小香,桂皮,八角等常用大料,剩下的就是各家密制的了,早些时候国家管理不严,用的是大烟壳磨成得粉,这个是最好的,烫出来的油特别想,就是只要你闻见就想吃,当然这个加的量非常少,大概50斤油就加那么一汤勺就足够了,现在不行了,国家管得很严,基本已经不用了,后来就是王守义十三香了,这个要用很多,50斤油最少要用12包,这样出来的味道虽没有大烟壳的香,但也不差。如果为了让油再辣些,有时候加点食用碱,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碱放得多油就特别辣,一般人不会要很多,要是不放碱,油又特别的香,都想多放点,成本不就高了吗。
下面就介绍怎么蒸凉皮了:
秦镇凉皮用米都是选自太湖产的凉皮专用米,因为现在秦镇一带已经不再种水稻了。
米选好了,就该制作了,最早是先把米磨成面,然后再用水活成浆,
现在不用了,有一种叫打浆机的机器,把米可以直接磨成浆,当然中间加水来控制浆的浓度了,磨成浆后还要加开水烫浆,来减少蒸的时间,和控制凉皮的软硬程度。一般情况是一脸盆那么多浆,就3瓢开水(滚烫的),下来就是蒸了,最开始使用的是铝制的jing bi(我找不到这个词的汉字),两个大锅,换着蒸,一个锅一次一张,这样蒸出来的凉皮是最好的,光滑,透亮。但是这样有两个弊端,一是蒸凉皮的人太累,所以工资会很高,经营成本加大, 二是如果到了吃饭时间可能供应不上。后来就改用笼蒸了,这样只要一个锅,一次可以蒸15张以上,效率高,成本低。但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就是凉皮的质量差,这个弊端也最终导致这种方法被淘汰,原因是大概在98年前后,西安的凉皮店暴涨,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能招揽顾客,使生意兴隆,又沿袭了最传统的蒸法。并且已经基本成了西安各凉皮店的通用制发。
到了切凉皮了:这一道工序是最不难得,但是一般人看了也许会认为很难,别看那个刀很大,其实很钝的,我敢保证只有你想学,不出三天你就能学会,这个刀的刀面是弧形的,这样切起来省力,你只要用力往下压,当你轻轻用力时它会自动抬起,主要是靠刀本身的重量来切凉皮的。学的时间长了就能切的细了,也能切出甩刀了。
最后是调凉皮:这个也是有讲究的,怎样调即能撑碗,又能用量少是一个大问题,高手在调的时候会用手腕挑一下,因为凉皮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就会形成中空的情况,碗撑得满满的,可是等你吃的时候会发现不像刚才那么多了.
再说一点:大家现在在西安吃到的凉皮不是真正秦镇的,吃完饭你看看碗里,你会发现有很多水,真正的秦镇凉皮吃完后你的碗底只有一点辣椒油,那是因为正宗秦镇凉皮的水很少,又全部粘在凉皮上,等你吃完,油也都进了你的肚子了,而大家在西安吃到的是凉皮到西安发展后变了,因为有的人嫌太干了,油又比水贵,所以商家就宁愿家点调料水,也不愿多加油,其实这样很浪费,因为等你吃完后,大部分油还在碗里,在水上漂着呢,你没吃进去多少。
所以我建议大家吃凉皮的时候不要让他们给你弄好多调料水,那样在多的油你也没吃到肚子里,浪费了,都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