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
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
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
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C15. 相同点: 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
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抒发的感情相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
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
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
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
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
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
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2023届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
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易错试题(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人和杜少府命运相仿,都远离家乡;但后一句开始转折,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意思是相知相交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拥有相同的理想抱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不要犹豫走哪条道路,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
诗人借此排遣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两诗排遣离愁的不同方法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考查角度,即比较点,为抒情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答题步骤为点明技巧—分析运用—说明效果。
解答此题,需要具备关于古代诗歌抒情技巧的必备知识。
另外,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等也常用来抒情。
首先,解读《白下驿饯唐少府》。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后两联的抒情方法。
诗歌颈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暮色暗淡和隐约迷蒙的远阔之景,流露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和对前途的迷茫怅惘。
尾联借典抒情,反用长安日远的典故,长安虽远但如日可见,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呈现出豪迈之气。
颈联摹写眼前实景,尾联想象别后情景,虚实结合,使得情感的抒发更浓烈。
其次,回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首联直切题旨,分别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赴任的地点——长安和蜀州。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练习题在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练习题中,我们将通过对比不同的古诗词,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一些题目:1. 对比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请回答以下问题:a) 两首诗的主题有何不同?b) 两首诗的描写手法有何异同?c) 你更喜欢哪一首诗?请解释原因。
2. 阅读《诗经》中的《关雎》和《秦风·无衣》两篇古诗,请分析并对比这两篇诗的意境和抒情方式。
3. 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试着找出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表达风格。
4. 比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探讨两位诗人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上的差异。
5.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秋夕》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中对季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
以上题目旨在通过对比古诗词的主题、描写手法、意境和抒情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
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文学知识,提炼出每首诗的核心内容,并理解诗人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在回答题目时,学生们可以按照以下格式书写,以清晰呈现自己的思路:1. 对比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a) 主题对比:-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寂静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情感,主题为思乡和眷恋。
- 《登鹳雀楼》则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远眺江山的壮丽景色,主题为壮观自然和豪迈豁达。
b) 描写手法对比:- 《静夜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寂寞。
- 《登鹳雀楼》采用了较为雄浑的词句和壮丽的景色描写,表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讴歌。
c) 偏好选择:- 个人更喜欢《静夜思》。
因为诗中表达了人们在寂静夜晚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我。
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练习,学生们可以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对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六)【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6.甲文作者(人名)和乙文作者(人名)都是(朝代)人。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6分)(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人不得()9.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
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
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
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
10.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基础训练1、做客“联想吧”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含“亭”即可,加油啊!)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岩穴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翼然酒洌3、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林hè_____ wèi_____然水声chán chán_____tuí_____然岩穴mínɡ_____ huì_____明变化yǔ_____lǚ_____提携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宴hān_____之乐4、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蔚然遮盖翼然临于泉上茂盛的样子醉翁之意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佳木秀靠近颓然情趣阴翳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句子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古诗对比鉴赏练习题
古诗对比鉴赏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4分)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
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
③都化用了典故。
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2)关山:山川关隘。
初中语文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二)比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是荷花,但写的是不同生长期的荷花,请作简要概括,然后指出各自的特点。
2.《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对象都一样,但写法各有不同,请具体谈一谈。
3.这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二、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丙】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丙】勾践卧薪尝胆①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③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①选自《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
②苦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③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兵围会稽,勾践屈膝称臣求和之耻辱。
5.【甲】【乙】【丙】三部作品按创作年代先后排序,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身自耕作()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三篇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了人生中的“难”:(8分)(1)【甲】诗中,诗人最初面对“难”时的行为表现是“□□□□”;(2)【乙】文中,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在经历了“难”之后的结果是,主要是因为这些“难”对于他们具有“”的作用;(3)【丙】文中,勾践面对“难”的行为表现可以用□这一成语来概括。
9.三篇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意义各有侧重。
(6分)【甲】诗启发我们:【乙】文启发我们:【丙】文启发我们:答案5.(2分)B6.(2分)(1)(被)选拔、(被)任用(2分)(2)劳作、劳动7.(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重点字词:“故”“任”“于”)8.(1)(2分)停杯投箸(拔剑四顾);(2)(2分)最终获得了成功(有所成就);(2分)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2分)卧薪尝胆9.(2分)(1)面对困境,要有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2分)(2)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忧患可以磨炼人的意志)(2分)(3)“知耻而后勇”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剑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类“泪”,请分别分析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春望》中,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情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马致远的《秋思》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怨妇的怀人:温庭筠依依惜别的深情: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悠闲、自在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 40 分)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我行穷水国①,君使入京华②。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注释】①水国:南方水乡。
②京华:京都,指长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既写出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B.乙诗将自己与崔国辅的行程作对比,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怅然无奈C.两首诗都包含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感D.两首诗的颈联,都寓情于景,巧妙设喻,动静结合,对仗工整。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D.【乙】诗颈联“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意思是:我躺下听到海潮到来的声音,起来看到江月斜挂在天边。
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古离别》韦庄晴烟漠漠①柳毵毵②,不那③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漠漠:弥漫。
②毵毵:sān,柳条下垂的样子。
③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选出对下面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甲】诗一改送别诗的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B.“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意境开阔。
C.【乙】第四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春色宜人,尽是欢笑的美景。
D.【乙】诗虚实相生,成功的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把离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得含蓄而婉转。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C.“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意思是: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三)(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三)(含答案)【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①,可以示诸?”令尹子西对曰:“臣不知也。
”召昭奚恤问焉,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
”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①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和氏璧、随侯珠,是春秋时期的珍宝。
5.【甲】文的作者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以下()项也是他的作品,收录于教材中。
(4分)A.《北冥有鱼》B.《记承天寺夜游》C.《醉翁亭记》D.《富贵不能淫》6.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秦欲伐楚()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3分)8.以上两段选文都探讨了治国理念。
【甲】文论证了的观点。
【乙】文中楚王认为国之宝器是,而昭奚恤认为是;“王遂使昭奚恤应之”说明楚王认识到的道理。
(9分)9.以下对昭奚恤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政治远见B.洁身自好C.有高远志向D.智勇双全答案:5.(4分)孟子(孟轲)D6.(4分)(1)增加(2)攻打,讨伐7.(3分)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8.(9分,第一空3分,其余各空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珠宝玩好之物(和氏之璧,随侯之珠)贤臣人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9.(2分)A参考译文:秦国想要攻打楚国,派使者去楚国参观楚国的国宝。
楚王听说,叫来令尹子西问:“秦国想参观我国的国宝,和氏璧、随侯珠,可以给他看吗?”子西说:“臣不知道。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闵行·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递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D.(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间”,表现了太守的思想。
5.【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苏轼认为“望”不如“见”,用【丙】文的话说,“望”出于“”而“见”出于“”。
【丙】文给我们的启发是(2024上·上海浦东新·九年级一模卷)【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对点专练12023届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01【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朋友吴处士坐着帆船前去福建,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B.颔联说,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自己所在的长安已落叶遍地。
C.颈联回忆送别情景,当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D.诗作巧用修辞,首联中“蟾蜍”代月亮,尾联中“兰桡”喻指船只。
★★(比较阅读题型)16.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对点专练22023届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02【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训练】(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中猛虎闻军声吼叫,水中鱼龙因战火发怒,借想象中动物的强烈反应突出了战事之激烈。
B. “一鼓困曹瞒”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C.面对美景却无心观赏,而是感伤时世,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作者应生活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南宋。
D.词中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情、景、理有机统一,水乳交融。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典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①黄庭坚其一玉花照夜今无种②,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其二明窗槃礡③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④。
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
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
②玉花:玉花骢。
照夜:照夜白。
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
③槃礡: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
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⑤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
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
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作者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
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16.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C(“对比”“技高一筹”错)16.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的逼真传神。
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
(6分。
每点3分)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答案
1.参考答案:(1)A(两首词中的“好”,并不是与游别处相比得出的结论)(2)D(后首下阙主要写自己的主观感受,面对此情此景如入仙境,而不是流露出避世成仙的念头)2.参考答案:(1)“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
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
(结合任一联均可)(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
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3.参考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
③都化用了典故。
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
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参考答案:(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
②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
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
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从上面的训练中不难看出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5.参考答案:(1)虚云飞流白练(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
《涉江采芙蓉》《鹊桥仙》古诗对比阅读理解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6〜17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雄?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涉江采芙蓉》全诗从游子这一角度叙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感人至深。
B.“长路漫浩浩”,借漫漫无尽的“长路”,曲折地表达了游子回家希望渺茫的惆怅之情。
C.《鹊桥仙》中用纯洁美好的意象“金风”“玉露”喻指牛郎和织女,赞美两人相逢的美好。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运用比喻表现了七夕相会的美好和短暂,为不忍分别铺垫。
17.两首诗都以夫妇远离和相思为题材,请简要分析两者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差别。
(6分)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6.(3分)C(《鹊桥仙》中“金凤玉露”指秋风白露,是七夕鹊桥会所在的季节。
)
17.(6分)《涉江采芙蓉》运用虚写和白描的手法,写游子采撷芳草要送给所思之人却不能,回望旧乡却又长路漫漫,表现分隔两地的无奈,抒发了羁旅怀乡之情。
《鹊桥仙》运用比拟、对比和比喻等艺术手法,表现爱情的美好和相聚的甜蜜,更表达出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的爱情观。
评分建议:每首诗3分,其中手法1分,思想感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解析版)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查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2) (2)考点1:内容、情感比较 (2)考点2:意象、意境、形象比较 (4)考点3:语言赏析比较 (5)考点4:手法、技巧比较 (7) (9)古诗词比较阅读应对策略 (9) (10)【课标要求】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古诗词材料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
这是课内知识达成和课外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
【考查重点】内容、情感比较;意象、意境、形象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
【主要题型】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姑苏怀古唐•许浑宫馆余基①倚棹过②,黍苗③无限独悲歌。
荒台麇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①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②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③黍苗:禾黍④忠臣:指伍子胥。
姑苏怀古宋•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桅杆。
②苏台: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许诗首联叙登台,直接点题。
该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 姜诗一、二两句,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刻画了一个清幽的境界,欲抑先扬。
C. 许诗颈联“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是虚写,“风”“雨”在这借喻晚唐动荡的政治现状。
D. 姜夔笔下的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且被作者赋予了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15. 同为怀古伤今之作,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15. 许诗写景时融入了众多意象,赋比兴兼用,驰骋才情,写景质实;许诗情感抒发浓郁强烈。
姜诗景物描写轻灵活泼。
景物看似与题旨无关,却寄托了无穷的感慨,而感慨之中又富有悠远的情韵,姜诗情感抒发淡而悠远。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是实写。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中景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许诗:首联叙登台。
上句“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下句写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
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1.阅读欧阳修的两首《采桑子》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注]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骖:动词,骑,乘。
(1)下面对两首词的内容所作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词的首句都说了“西湖好”,但“好”的原因不一样,前一首强调游船上有酒助兴,后一首强调了西湖的天光水色。
这些都是西湖“好”于其他地方之处。
B.第一首上阕主要写泛舟湖上,饮酒作乐、一醉方休的乐趣。
第二首上阕主要写西湖的自然风光。
C.前首词的下阕突出了醉酒中对西湖景物的感觉。
后首词的下阕突出了观景时的心态。
D.两首词都以游西湖为题材,前一首重在写舟中人的行动,后一首重在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下面各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首词中一个“疑”字,一石二鸟,既反映出湖水的平静清澈,又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的醉态。
B.前首词中“俯仰留连”上与“行云”“行舟”扣合,下与“湖”“天”照应,有将外在景致与主观感受连成一体之妙。
后一首词中没有起这种作用的词语。
C.前首词中“俯仰留连”是借人写物,借此衬出西湖景色之美。
后首词中“鸥鹭闲眠”是借物写事,借此衬出西湖的游人如织。
D.前首词的情调乐观、积极,后首词则流露出一丝想远离尘世、避世成仙的念头。
2.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答: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答:(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答:(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答: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答:(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答:(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答:5.比较阅读描写庐山瀑布的两首诗和苏轼评价它们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帝遣银河一律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1).根据诗歌意象填空。
(3分)李白诗中的“紫烟”,即徐凝诗中的“”。
徐凝诗中的“落泉”,即李白诗中的“”李白诗中的“银河”,即徐凝诗中的“”(2).苏轼诗对李徐二诗作了评价,试指出苏轼对二诗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解。
(3分)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2分)(2).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
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
7.读下面两首诗和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诗寻觅春天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在诗中找出相关诗句来。
(2分)(2).说说二诗反映的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分)答:共同点:不同点:8.阅读两首《相见欢》,按要求答题。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
(3分)9.阅读王维《杂诗》二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怀乡思亲之情。
请从抒情主人公身份的角度作简要说明。
(2分)(2)诗(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抒情主人公只问“花”而不问“人”,和其他,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作用?答:语言风格上:句式运用上:10.阅读王冕咏梅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混”是“混同”的意思,是说白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墨梅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2)墨梅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未眠。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这两首诗在写作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2)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两首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
(4分)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崖州,今海南岛海口市。
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3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杜甫《春夜喜雨》,“喜”字就是“诗眼”。
“诗眼”可在诗题中,也可在诗句中,《过三闾庙》一诗的“诗眼”是字。
(1分)(2)“沅湘流不尽”这种写法,与《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3)从写作技巧方面简要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两句诗。
(2分)14.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苏轼《赠刘景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15.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度汉江回乡偶书李频贺知章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问题:1)从情绪上看,甲乙两诗有何不同?2)联系两首诗的具体情境,结合自己的想象,将作者的情绪、心理加以推衍。
16、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望月怀远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题:甲、乙两首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指出其相同之处何不同之处?17、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探春暮春归故山草堂雪里又能最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简析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2)乙诗前两句写春光逝去,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18.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春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1)请说明两首诗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有何不同?(2)两首诗中的最后一句都既有形象,又有意境,试分析。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登鹳雀楼(乙)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问题:甲、乙两首古诗都写“登鹳雀楼”,可读来意味迥异,请分别说明(从内容或艺术特点两方面即可)。
2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寒食(乙)寒食(唐)孟云卿(唐)韩翝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题: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是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21.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注]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团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问题:请问,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22.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苏台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问题: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分)2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柳(贺知章)咏柳(曾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