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与艺术歌曲的关系

论诗歌与艺术歌曲的关系
论诗歌与艺术歌曲的关系

论诗歌与艺术歌曲的关系

焦健

【期刊名称】艺术评论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4

采用著名诗人的诗歌谱曲的做法,一直贯穿在古今中外艺术歌曲创作的全部历史中。在欧洲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选用著名诗人的名作来谱写艺术歌曲已成为传统。歌曲之王舒伯特就采用歌德的《野玫瑰》、《魔王》、《纺车旁的格丽卿》等70余首诗谱曲,奠定了其在德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地位。俄国的拉赫玛尼诺夫以普希金、莱蒙诺夫、海涅等人的诗作为浪漫曲的歌词;沃尔夫采用海涅、歌德的诗来写艺术歌曲成为了“歌曲领域中的瓦格纳”;法国的福雷、德彪西以现代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的诗作为歌词写出了高雅、精致、潇洒的法国艺术歌曲。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论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小令,都能吟诵,都能弹唱,这是中国诗词不约而同的一个十分值得珍视的长处。”[1]在上世纪的20至40年代我国作曲家萧友梅、黄自、赵元任、青主等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大都采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诗词以及出自当代文人、诗人之手的诗作。“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诗之所以一开始就相当成熟,还在于众多诗人的参与,像胡适、刘大白、刘半农、郭沫若、徐志摩以及后来的戴望舒等等,恰是这些有着响亮名字的诗人的参与,给早期的艺术歌曲歌词注入了鲜活的诗的气质与品性,使其表现出明确的诗美追求倾向,而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艺术品质‘脱轨’的现象。”[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