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清明节雨纷纷更是添加了浓浓的诗和远方色彩。

文人墨客也随意挥洒着笔尖,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绘得淋淋尽致。

其中不乏带有浓浓的怀念亲人哀思情感、或者是清明踏青的悠闲自在表达。

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

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

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

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

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

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清眀节的诗

清眀节的诗

清眀节的诗《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 纷纷:形容多。

-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 借问:请问。

-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路上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奔波,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得淋漓尽致。

然而,行人还是想振作起来,于是他向人问路,想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寒;更重要的是,借此消散心头的愁绪。

在牧童的指引下,找到了杏花村。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

三、作者介绍:杜牧(803 年-约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四、运用片段:“哎呀,今天这雨下得,真跟那诗里说的一样,清明时节雨纷纷啊!”我一边抱怨着,一边加快了脚步。

《苏堤清明即事》原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一、衍生注释:- 苏堤:元祐间苏轼官杭州时建于西湖。

-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

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清明节最好的诗词

清明节最好的诗词

清明节最好的诗词一、原文:《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清明时节”,点明了时间是在清明节左右。

“雨纷纷”,描绘出春雨细密、连绵不断的样子,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行人”,指在外赶路的人。

“欲断魂”,形容人因思念或哀伤而神情恍惚、失魂落魄。

“借问”,是礼貌性地询问。

“牧童”,放牧的小孩。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这里指代有酒卖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勾勒出清明时节春雨纷纷的画面,那细密的雨丝仿佛是天地间的愁绪在飘洒。

“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将行人在这个特殊节日里的惆怅、哀伤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许是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也许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怀。

而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行人与牧童的问答,为这凝重的氛围增添了一抹灵动与生机。

以“牧童遥指杏花村”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那远处的杏花村仿佛是能慰藉人心的港湾,诗的意境也变得悠远而富有韵味。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多描写历史、写景抒情之作,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一生仕途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颇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作往往能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四、运用片段:一家人去扫墓,天空飘起了细雨,就像诗里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爸爸一脸凝重,默默地走着,就如同那“路上行人欲断魂”。

孩子不懂大人的悲伤,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呀?”这时,远处一位老者指着山下的村子说:“前面村子里有个小店,可以去歇歇脚。

”这场景,不就像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吗?只不过把牧童换成了老者,那村子也不是杏花村,却有着相似的意境。

观点结论:《清明》这首诗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时节的景象与人们的心境,用质朴的文字勾勒出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千古流传,成为清明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让后人在诵读中能深切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氛围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清明节诗歌及赏析

清明节诗歌及赏析

清明节诗歌及赏析清明节诗歌及赏析清明节就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清明节的描写古时的文人也从未停过。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清明节诗歌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那个时候,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再回到“纷纷”二字上来。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两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

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

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

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

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

牧童是否答话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比如《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

清明节古诗词十首大全

清明节古诗词十首大全

清明节古诗词十首大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析:这首诗太有名啦。

清明节的时候老是下雨,你看那路上赶路的人啊,心情低落得像丢了魂儿似的。

为啥呢?可能是在思念逝去的亲人吧。

这时候就想找个地方喝杯酒解解愁,于是就问小牧童哪里有酒家呀,小牧童小手一伸,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那儿就有呢。

杜牧写得很直白,但是那种清明时节的氛围和行人的心境一下子就被我们感受到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春天的长安城里啊,到处都飘着花,寒食节的时候东风一吹,皇宫里的柳树都歪歪斜斜的,好看得很呢。

到了傍晚,皇宫里开始传蜡烛啦,那蜡烛的轻烟就飘进了那些有权有势的五侯家里。

这诗表面是写寒食节的一些景象,其实啊,也暗暗讽刺了那些权贵特权呢,为啥就他们能有蜡烛点,普通老百姓可没有,有点小幽默又有点小犀利哦。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解析:那些农夫啊,都被招募去打仗了,就喜欢那大战船。

你看啊,春天草长得绿油油的,那么多田地都没人种啦。

诗人登上吴门看看城郭,发现清明的时候都没几处有新的炊烟冒出来。

这说明啥?战争把人都弄走了,正常的农耕生活都被破坏了,清明本应该是热热闹闹有很多人家生火做饭的,现在却冷冷清清,让人觉得很是凄凉呢。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赏析:今天是清明节呀,园林里好玩的事儿可多了。

晴天的风一吹,柳絮就飘起来了,新点起的火让厨房开始冒烟啦,就有那种生活的气息。

诗人还提到了小路啊,又想起了两位贤人写的文章。

最后就感叹啥时候能驾车去朋友那儿,对着酒在落花前面好好聚一聚呢。

贾岛写得很有画面感,从园林的清明景象写到对朋友的思念,感觉很温馨又有点小惆怅。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清明节古诗词及赏析解析(精选26篇)

清明节古诗词及赏析解析(精选26篇)

清明节古诗词及赏析解析(精选26篇)清明节古及赏析解析篇1《三台·清明应制》万俟咏〔宋代〕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赏析: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

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

“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

“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

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

“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

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

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

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

“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

清明古诗全文解释

清明古诗全文解释

《清明》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通过描绘清明节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特殊节日里的感慨和情感。

以下是全文解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句解释:
1.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通常是春天,细雨绵绵。

雨纷纷形容春雨连绵不断,给大地带来了滋润。

2. 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指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奔波在道路上的人们。

欲断魂表示行人们心情沉重,仿佛魂不守舍,这是因为清明节是祭奠亡者的日子,让人们想起了已故亲人。

3. 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想要寻找一个酒家,借酒消愁。

借问是向别人询问的意思,酒家是指卖酒的地方。

4. 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向一个放牧的小孩询问酒家的位置,小孩没有回答,而是远远地指着杏花村的方向。

杏花村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位于远方,那里有诗人和他想要寻找的酒家。

整首诗通过清明节这个背景,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感慨和情感。

诗人以行人的身份,通过询问酒家的方式,抒发了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场景,展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使诗歌意境更为丰富。

清明节的文学作品与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文学作品与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文学作品与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词赞美清明节的风景和感慨人生的意境。

本文将就几首经典的清明节诗词进行赏析,让我们一起感受清明节的文学魅力。

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连绵,行人在雨中徘徊感叹人世沧桑的景象。

诗中举例询问酒家的位置,而牧童却指指远处杏花村的方向,暗示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不禁沉浸在思乡之情中。

二、白居易《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墓前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清明》是一首深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作。

诗中描绘了墓前草木葱茏,清明时节亲人离世带来的伤感之情。

诗中以花溅泪、别鸟惊心形容了作者的悲伤,同时也描述了烽火连绵战乱的景象,抒发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表达了浓郁的情感。

三、杜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里一相逢,该是谁家新妇长?竹笋青青蘸水多,也为送君生远方。

杜甫的《清明》是一首描写村庄生活和表达对朋友之思的诗作。

诗中通过描述清明时节的雨水和行人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对时世的不满和悲凉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融入了村庄的景象,并以村中杏花、竹笋等描写朋友的生活,表达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思念。

整首诗从人世情感出发,展现了杜甫独特的写作风格。

四、苏轼《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落花风起满城尘。

纵是春将归马足,不如垂玉坠楼人。

苏轼的《清明》是一首以意境高远著称的诗作。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花雨落满城尘的壮景,通过落花飞扬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短暂的领悟。

最后两句“纵是春将归马足,不如垂玉坠楼人”则以独特的意象表达人生的不易和儿女情长,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_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及译文

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_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及译文

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_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及译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文人墨客也随意挥洒着笔尖,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绘得淋淋尽致。

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及译文【一】1、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译文: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

2、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李冠《蝶恋花·春暮》译文: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

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译文: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4、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5、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韦庄《长安清明》译文: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

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6、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译文:当初我与苏妾就是在清明时节始识,转瞬间又到了一个新的清明节,而我却再也不能愉快地手捧鲜花回到苏州的西园旧居去与伊人相聚了。

7、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译文: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

恰在此时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

8、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9、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译文:花儿凋谢,燕子归来,遵循节令又过了清明。

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及译文【二】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祭祖活动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并且在这个日子里,也有许多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首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并对其进行赏析。

1.《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行人在雨中行走的孤寂和迷茫之情。

诗中的牧童指引着行人前往杏花村的酒家,给予了人们一丝希望和指引。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清明》-- 白居易清明时节雨纷纷,墓前草色绿无边。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云暗雨凄凄,地远波浅觉寂寥。

有时蜡烛泪阑干,灵前一片明月霜。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名篇,通过对墓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青冥长天和渌水波澜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与墓前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

蜡烛泪阑干和明亮的月光则以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亲人的痛惜和怀念。

3.《清明日忆李白》-- 杜甫清明时节雨中行,纵使漂泊亦不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城。

萧萧白骨无人收,葬在深松属幽州。

都忘世上沈浮事,纵使青楼笑我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清明时节思念好友李白的心情。

诗中的漂泊和自嘲都是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自己遭遇的无奈。

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雨中行走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深切哀思。

通过以上几首诗词的赏析可以看出,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与诗词创作密切相关。

这些诗词通过对清明时节景象的描绘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清明节的意义和内涵。

清明节不仅是祭奠和怀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也是人们放松心情,赏析自然美景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除了扫墓、祭拜和悼念,还可以踏青郊游,欣赏美丽的春景,给繁忙的生活增添一丝闲适和舒缓。

《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

《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

《清明》古诗词鉴赏《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古诗词鉴赏1《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2) 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清明》古诗词鉴赏2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关于清明节诗句及表达的情感

关于清明节诗句及表达的情感

关于清明节诗句及表达的情感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与忧伤啊!就像你在一个下着细雨的日子,走在冷清的路上,那种孤独和悲伤的感觉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例子:当我在清明节那天走在雨中的小巷,可不就体会到了诗中的这种哀愁嘛!2.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这展现出人们在清明节时庄重而忙碌的祭扫景象呀!好比大家都在为了缅怀先人而认真准备着,那种肃穆的氛围。

例子:你看每到清明节,山上到处都是扫墓的人,不就是诗里说的“各纷然”嘛!3.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这里传达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情感呢。

就好像在一个清明的夜晚,微风轻拂,月色迷人,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

例子:还记得那次清明夜,微风和月色,不正是诗中的景象吗!4.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这体现了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内心自然涌起的愁绪呀!不就像我们在清明节时总会想起那些逝去的人,心里不由得难过起来。

例子:每到清明,大家不都自然而然地有了愁思吗,就像诗里说的一样。

5.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这有着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情绪啊!仿佛有很多情感堆积在心里却没办法倾诉,就像在清明节看着落花飞絮那般。

例子:在那个清明节,看着飘落的花瓣,心里那股惆怅不就涌上来了嘛。

6.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哇,这里有一种清新而美好的感觉呢!就如同在雨后的清明,看到桐花绽放得那么烂漫。

例子:那次雨后的清明节看到桐花,可不就是诗里的感觉嘛。

7.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感慨呀!好像在说在清明节这个时候,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新的祭祀烟火。

例子:你想想,在清明节去看,是不是有些地方真的有新烟升起,和诗里一样。

8.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这里有着一种轻柔而略带忧伤的情感呢。

就好像在红杏花开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清明雨,那种感觉很微妙。

例子:当看到红杏花开又逢着清明雨,可不就体会到诗里的意境了嘛。

清明节古诗词赏析

清明节古诗词赏析

清明节古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祭祖扫墓,瞻仰墓地,悼念逝去的亲人和先贤。

而在这一天,也有很多古代文人雅士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下面将为大家赏析几首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深意与美。

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雨水纷纷的景象。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会祭扫墓地,扫墓归来时,往往天公不作美,飘洒细雨。

行人踏雨而行,心情忧伤,减淡了春天的喜悦。

诗中牧童指引的杏花村,也让人联想到了温暖的人间烟火。

2.《清明日妆》——陆游合欢花须满路枝,从此君王不早晚。

春风忽忆江东事,十载故人今在否?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他以合欢花来象征死亡。

合欢花盛开时,花朵均匀堆满枝头,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往昔故人的怀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他对岁月的迅速流转同样表示担忧,诗中的问题“十载故人今在否?”更是对岁月无情的揭示。

3.《春怨》——杜牧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这首诗同样出自杜牧,他以燕草、秦桑等意象来描绘春天的愁绪和离别的伤感。

燕草如碧丝是形容燕子草长得茂密,绿意盎然;而秦桑指的是桑树,稍显凄凉。

诗人把“君”的归来和“妾”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爱人归来的期盼和离别的苦楚。

4.《清明》——杜牧落纸无情负春秋,孤灯伴雪夜漫收。

九重蒙众故人去,二十三年老病头。

这首诗同样是杜牧的作品,他以文字和画面的形式表达了对往昔故人的思念和岁月的流转。

诗中的“落纸无情负春秋”形容了自己埋首写作但难以抒发内心的苦闷。

孤灯伴雪夜,更彰显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诗人用“二十三年老病头”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时间的流逝对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以上是对清明节相关的几首古诗词进行的赏析,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往昔逝者的思念,也让人深思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缅怀先祖,表达哀思的日子。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人们可以通过赏析一些经典的诗词,来感受古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与诠释。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几首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赏析。

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一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阴雨连绵的景象,以及人们孤单而失魂落魄的旅途,表达了他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之情。

诗中提到的酒家和杏花村,则成为了人们在漫长旅途中搜寻安慰和希望的象征。

2.《清明日赴黄州贾云岭故居》——杨洪基百尺斜阳啼鸟尽,万里征途各自行。

姻亲故旧聚离情,年少离乡路漫漫。

这是杨洪基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通过描绘清明时节黄州的景色,以及自己前往故友贾云岭的故居拜访的旅途,表达了他对离乡别井、漂泊在外的思绪和思念。

诗中的斜阳、啼鸟以及离乡别井的情感,在清明这个节日中更显得深刻和感人。

3.《清明寄杜□》——陆游杜□人稀树阴多,夕阳无限好。

清明时节人去居,江南晚景斜阳和。

陆游的这首诗以清明时节的江南晚景为背景,描绘了夕阳下人们离去后的安宁与美好。

其中的杜□人稀和树阴多的描述,给人以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不禁想念起逝去的时光和人事。

4.《清明前后雨如烟》——苏轼清明前后雨如烟,轻暖轻寒忽忽然。

窗外山阴疑无路,一晌贪欢错过年。

苏轼的这首诗以清明前后的雨景为切入点,表达了他对光阴易逝、时光荏苒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雨如烟、轻暖轻寒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时节的变幻和光阴的流逝。

最后提到的“一晌贪欢错过年”,则是对人们匆匆年华的警示。

以上是几首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赏析,这些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清明节的思考与感悟。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诗词的帮助,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以一颗平静的心,怀念逝去的亲人,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清明古诗解析及意义

清明古诗解析及意义

清明古诗解析及意义
以下是有关清明的古诗解析及意义: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惆怅和失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情感状态,表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悲痛。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解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清明节独自度过,没有酒和花相伴,却依然沉浸在书香之中。

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清明节的特殊感受。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明节独自度过,没有酒和花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的特殊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的美景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及赏析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及赏析

有关清明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一个难字没有,一个典故不用,通俗易懂,挥洒自如,毫无经营造作之痕,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广为传诵。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本诗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扫墓、缅怀亲人的凄凉场景。

面对生离死别,天人永隔,怎不让人伤心肠断?《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诗文用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对于独在异乡的游子,清明节更添孤寂、愁思,与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寒食城东即事》唐·王维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在本诗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清明二首》唐·杜甫(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二)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第一首,作者由清明景事兴感,叙写悲惨遭遇,最后以高洁自守的志向收束;第二首,着重写飘泊之感,情感挚切深痛而饱满。

诗词清明节

诗词清明节

诗词清明节《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1.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或6日,此时天气清澈明朗,草木繁茂。

2.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就像魂魄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3. “借问”:请问。

4.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这里指有酒家的地方。

二、赏析: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了时间和天气状况,清明的雨纷纷扬扬,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些在路途上的行人,因为这清明的氛围,又逢这绵绵细雨,心中充满了哀伤。

“欲断魂”三个字把行人那种惆怅、悲愁的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想要借酒消愁,于是询问哪里有酒家,而牧童指向杏花村这个情节充满了画面感。

这两句使得诗歌在惆怅之中又有了一种空灵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整个诗歌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将清明的景象和人们的情绪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牧的诗风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晚唐成就颇高。

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目睹了唐王朝的日益衰败,其作品常常蕴含着对时政的感慨等复杂情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清明时节出去踏青,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像杜牧诗里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周围的景色看起来有些朦胧,朋友的情绪也不太高,他说这种天气让人感觉有些哀愁。

我就打趣说“路上行人欲断魂”啊,咱们现在就像那诗里的行人。

然后我又说,这时候要是有酒就好了,就像诗里说的“借问酒家何处有”,朋友就笑着说,可没有牧童给咱们指杏花村呢。

哈哈,杜牧的这首诗真的把清明的那种氛围写得太贴切了,感觉每到清明,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这首诗。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衍生注释:1.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赏析(通用7篇)整理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赏析(通用7篇)整理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赏析(通用7篇)整理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赏析(通用7篇)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赏析1《清明日》唐·李建勋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赏析:清明节有踏春赏花的习俗,而诗人却选择了关上门,独自睡觉,在一片安静中,只有杨花似乎来查找、探望,被风时不时吹到床前。

诗人表达了一种拘束潇洒的心情。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赏析2《清明》朝代:唐代: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季节,可也是气候简单发生变化的期间,经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状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漂亮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别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心情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非常剧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1.被误读的《清明》
说到清明节,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被编入《千家诗》,向来广为传诵。

然而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误读了这首诗的意思。

很多人会不求甚解地以为,路上那些欲断魂的行人就是上坟扫墓之人。

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因为口头询问和手势回答的方式形成生动的画面感,给我们带来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以至这幅画面和前面两句的关系常常被忽略。

有心的读者可能纳闷,为什么前面说冒雨扫墓的伤心人,后面却突然找起酒家来?
其实路上的行人正是诗人本人,他不是去上坟扫墓,而是漂泊他乡的游子。

他断魂的原因可能由于思乡,而清明时节的多雨让他的烦闷难以排遣。

何以遣忧?唯有杜康。

所以他才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

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酒家离得比较远。

诗人朝着牧童指向的地方望去,但见远方有一片盛开的杏花。

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心情由前面急切的烦闷转为无言的惆怅。

因此,这首最著名的《清明》诗,实则与上坟扫墓无关,只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在清明节时的乡愁。

可能有些读者说,我们更愿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误读”,那当然并无不可,但如果要对这首诗客观阐释,恐怕还要稍微求一点甚解。

2.作为扫墓诗的《清明》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在唐代以前只是一个节气,而非节日。

它成为祭扫坟墓缅怀逝者的一个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代介子推割肉救晋公子重耳的故事,虽然介子推宁愿选择与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也不肯出来受赏的原因迷雾重重,但纪念他的寒食节却因此流传下来。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由于清明节经常就在寒食节之后一两天,因此唐代时干脆合二为一。

而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更是取代了寒食节,成为上坟扫墓的固定节日。

南宋诗人高也有一首题为“清明”的诗,这首诗写的才是上坟扫墓: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首联是扫墓的全景,颔联将镜头拉近,我们看到扫墓的细节:为亡灵烧的纸钱被风吹起,像白蝴蝶一样飘舞,而开在山坡上的杜鹃花红得如同洒上了扫墓者的血泪。

颈联则夕阳西下,扫墓的人回家去了,夜里坟冢孤独地被留在荒郊野外,家里的灯前是浮动着儿女的欢笑。

这恍如梦寐的一幕,让扫墓者深深到生命的无常,因此尾联伤逝。

高是南宋江南诗派中很有才情的诗人,他布衣终身,写过很多民歌风味的。

这首《清明》诗情感细腻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感觉好像扫墓者就在我们身边。

3.清明节踏青
大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与寒食节合并在一起,而且连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也容纳过来。

上巳节风俗以踏青和禊为主,禊原为一种临河洗浴祈福消灾的活动,到了晋代演变为贵族士大夫们的聚会,其风流蕴藉可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想见一二。

相比之下,踏青更是清明节全民参与的胜事。

值此仲春与暮春之交,春光烂漫,桃花水涨,士庶女子纷纷来到郊外水滨,踏青游赏。

关于清明游春的盛况,历来诗文杂史多有记载。

我们且读一首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以窥一斑: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此西湖非彼西湖,这里所写的,是颍州西湖,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市。

欧阳修曾前后两度任颍州太守,虽然仕途挫折,但他始终诗酒风流,不以官场得失为怀。

第二次来颍州后,他作了十首《采桑子》,咏不同季节不同时令西湖的美景同时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本首所咏就是清明节的西湖,上巳则为踏青之事。

此时西湖游春异常热闹,男女都换上春服,乘着宝马香车,来到西湖边。

人挤人,车碰车,望之但觉满目繁华。

绿柳那边,红漆轮子镶嵌宝石的车子,也不知是谁家的,这些车子争相往来,好一派胜景!
天色将晚的时候,游人大半醉醺醺的,因此相互搀扶着往家里走,而且路上“醒醉喧哗”。

我们可以想见白日野宴的欢乐场景。

慢慢地,游人转到另一条路上,再经过一段倾斜的河堤,渐行渐远。

华丽的香车、鲜艳的服饰以及开在路上的野花,汇成一条花的河流,一直流到城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