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民银行货币大事记(一)

10.人民银行货币大事记(一)
10.人民银行货币大事记(一)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

人民银行货币大事记(一)

——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

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第一二季度)

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有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瑞士,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5年第3号公告,允许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通知》(银发[2015]43号)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与常备借贷便利抵押品指引(试行)〉的通知》(银发[2015]42号),在前期10省(市)分支机构试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广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渠道。

2月10日,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苏里南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5.2亿苏里南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和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亚美尼亚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770亿亚美尼亚德拉姆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年第7号公告,简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流程,提高发行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促进受托机构与发起机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切实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健康发展。

3月30日,为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5]98号)。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续签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400亿澳大利亚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5年第一季度例会。

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4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履行存款保险职责,要求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存款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实施。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南非储备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540亿南非兰特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9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4月29日,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至卢森堡,初始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5月8日,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第9号公告,取消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审批,明确依法发行的各类债券发行完成后即可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并强化了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保护等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债券市场规范发展。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续签了规模为70亿元人民币/16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乌克兰国家银行续签了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540亿乌克兰格里夫纳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智利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20亿元人民币/22000亿智利比索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日,双方签署了在智利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并同意将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智利,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正式实施。大额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大额存单的推出有利于有序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也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培育企业、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化定价理念,为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行有益探索并积累宝贵经验。

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调整。连维良、史耀斌、张晓慧、田国立、樊纲、黄益平、白重恩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朱之鑫、胡晓炼、马建堂、胡怀邦、钱颖一、陈雨露、宋国青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

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匈牙利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匈牙利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和《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匈牙利央行投资中国银行(3.93, -0.07, -1.75%)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并同意将RQFII 试点地区扩大到匈牙利,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大事记显示,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4〕9号),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要求金融机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各项具体工作。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的通知》(银发〔2014〕19号),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主要解决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3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26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4〕1号),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入市并进行了相应规范。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及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4〕29号),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促进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健康规范发展。

1月29日,为贯彻落实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银办发〔2014〕23号),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扶贫、就业等民生领域以及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金融服务工作。

1月30日,为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规范再贷款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再贷款分类的通知》(银发〔2014〕36号),将再贷款由三类调整为四类,即将原流动性再贷款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分类不变。

2月8日,发布《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42号),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创新,合理调配信贷资源,扎实做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上海总部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银总部发〔2014〕22号),支持在自贸区内开展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鼓励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2月21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14〕36号),从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平稳过渡到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加强了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着力改进和完善“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将为在全国推进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好坚实基础。

3月5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3号》,将商业银行柜台债券业务品种由记账式国债扩大至国家开发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支持机构债券,进一步丰富居民投资选择,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

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

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决定对山西省浮山县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1570万元,至此全国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工作全面完成,资金支持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和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要求加强协作,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着力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家禽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14〕69号),针对H7N9流感疫情和家禽企业、养殖户的困难和资金需求,从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供应、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建立金融服务应急机制、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简化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4〕80号)。

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

3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新西兰元直接交易。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4〕90号),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德意志联邦银行签署了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4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各项工作。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分支行开展信贷资产质押试点。将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围,有利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

4月25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3次常务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金额仍为250亿元人民币/50亿新西兰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5月6日,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8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告〔2014〕第8号,拓宽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合理调整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条件,加大金融对消费的支持力度。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就规范同业业务种类和会计核算、加强和改善同业业务内外部管理、推动开展规范的资产负债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十八条规范性意见。

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使用中韩本币互换协议下4亿韩元(约合240万人民币)资金支持企业贸易融资,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动用对方货币。

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6月11日,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多种方式,加大对外贸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168号)。

6月18日,为促进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人民币和英镑在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满足经济主体降低汇兑成本的需要,经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对英镑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

6月24日,发布《2013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法兰西银行签署了在巴黎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卢森堡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卢森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7月1日,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4〕188号),取消银行对客户各币种挂牌买卖价差管理。

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4年第二季度例会。

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签署了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900亿阿根廷比索,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210亿瑞士法郎,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8月1日,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蒙古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扩大为150亿元人民币/4.5万亿蒙古图格里克,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252号),指导金融机构全面做好云南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金融服务工作。

8月27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对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中期基础货币,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斯里兰卡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2250亿斯里兰卡卢比,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9月28日,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务融资工具跨境人民币结算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4〕221号)。

9月29日,为促进中国与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人民币和欧元在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满足经济主体降低汇兑成本的需要,经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对欧元的交易方式,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

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4年第三季度例会。

9月30日,为进一步改进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继续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14〕287号)。

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600亿元人民币/64万亿韩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0月17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4〕35号),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通过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交易平台进行债券投资交易。

10月27日,为促进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人民币和新加坡元在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满足经济主体降低汇兑成本的需要,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自10月28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新加坡元直接交易。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4〕324号)。

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卡塔尔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亿元人民币/208亿元里亚尔的中卡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日,双方签署了在多哈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11月6日,为拓宽境内外人民币资金双向流动渠道,便利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活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4〕331号)。

11月6日,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加拿大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加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同日,双方签署了在加拿大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11月10日,为顺利实施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规范相关资金流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4〕336号)。 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在吉隆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签署了在澳大利亚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5050亿港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1月28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做好部分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市场〔2014〕43号),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和信托产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等四类非法人投资者规范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二十三条,就存款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偿付限额、基金来源和运用、风险差别费率机制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职责等方面内容作出了规定。

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70亿元人民币/2000亿哈萨克斯坦坚戈,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2月15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哈萨克斯坦坚戈区域交易,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12月16日,印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预发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29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预发行交易,对预发行券种范围、交易和结算方式等作出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预发行交易的推出有利于提高债券发行定价的透明度和竞争性,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活跃二级市场交易。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3700亿泰铢,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同日,双方还签署了在泰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4〕387号)。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起对存款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将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并原在同业往来项下统计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纳入各项存款统计范围。上述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计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上述存款的利率管理政策保持不变,利率由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 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1650亿巴基斯坦卢比,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390号),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对船舶工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推动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4年第四季度例会。

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4]396号),调整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条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明确量化标准,对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业务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完善。

2014年,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已扩大至10个国家(地区),包括:香港、台湾、英国、新加坡、法国、韩国、德国、卡塔尔、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总投资额度为8700亿元人民币。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4月14日,为顺应外汇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4号,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际开发协会(IDA)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 5月10日,发布《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5月2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自2012年6月1日起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

对日元直接交易。 5月31日,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重启发行。 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的函》(银办函[2012]381号),至此,境内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依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3.5%下调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6.56%下调到6.31%;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1)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6月8日,发布《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乌克兰国家银行签署金额为150亿元人民币/190亿格里夫纳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Times Finance 71 2011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36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2,2011 (CumulativetyNO.436) 一.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有:再融资工具,包括再贷款和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二级市场上的一次性交易或回购协议;公开市场类操作,即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出售政府或中央银行证券,类似于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一次性非冲销操作、外汇互换以及储备要求。 (1)再融资工具。通过再融资工具中央银行以向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再贷款、再贴现)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资金,提高中央银行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同时增加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流动资金账户余额。如果商业银行以现金的形式接受中央银行的部分信贷,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也会增加,使净国内资产、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扩张。 (2)公开市场操作及公开市场类操作。公开市场买入(一次性买断交易或回购)提高了银行储备、净国内资产和基础货币;公开市场卖出(一次性卖出交易或逆回购)则减少银行储备、净国内资产和基础货币。公开市场类操作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别是前者发生在一级市场,而后者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类操作可通过政府或中央银行的证券发行进行。票据正的净发行(即新发行的票据的价值高于到期票据价值)提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负的净发行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

(3)法定准备金比率。调整准备金比率并不是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商业银行并不持有大规模的超额储备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减小,结果造成利率的提高,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短期内,尽管有高的储备率,基础货币有可能扩张,但对银行而言,不可能将资产负债表迅速调整。为了能够履行更高的储备要求,中央银行将不得不向银行体系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资金,在短期内增加了基础货币。 (4)外汇操作。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通过银行体系的一次性操作,影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改变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水平。购买外汇会通过增加中央银行对非居民的债权和银行储备,具有扩张性效果,基础货币上升;出售外汇则通过减少中央银行对非居民的债权和银行储备,具有收缩性效果,基础货币下降。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2)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3)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年度经济增长计划与宏观调控的目标确定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控制目标,然后,一方面通过制定综合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对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限额指导,并确定各地区现金投放回笼指标;另一方面又 通过调整基础货币间接调控利率水平,影响基础货币供求与社会

理解央行数字货币一个系统性框架-讲义

理解央行数字货币:一个系统性框架 姚前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摘要: 当前, 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正引起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产业界、学术界的广泛兴趣, 但对于它的具体形态, 尚未有清晰的概念和蓝图.本文建立了一个系统性框架, 从价值内涵、技术方式、实现手段、应用场景等4个全新的维度, 剖析了法定数字货币的本质和内涵.研究认为, 法定数字货币在价值上是信用货币, 在技术上是加密货币, 在实现上是算法货币, 在应用场景上则是智能货币.与现有的私人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相比, 法定数字货币将呈现出全新、更好的品质.让货币价值更稳定, 让数据更安全, 让监管更强大, 让个人的支付行为更灵动, 让货币应用更智能, 不仅能很好地服务大众, 同时又能为经济调控提供有效手段, 还能为监管科技的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 这些优秀品质是中国法定数字货 币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法定数字货币;信用货币;加密货币;算法货币;智能货币; 作者简介:姚前, E-mail: yaoqian@https://www.360docs.net/doc/5314324877.html,,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收稿日期:2017-11-02 Understanding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a systemic framework Qian YAO Institute of Digital Money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urrency has raised big concerns among policy makers, regulators, industry and academia about the future of fiat currency. Increasingly the issuance of legal digital currency or digital fiat currency (DFC) is interesting central banks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what digital fiat currency should central banks need still remains obscure and need to be more deeply explo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legal digital currency from four dimensions — value connotation, technical means, implementation means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It is argued that DFC is a credit-based currency from a value perspective, a crypto-currency from a technical perspective, and algorithm-based currency in terms of its implementation and a smart currency when it comes to application scenario, these characteristics will enable DFC to excel over existing tools of electronic payment, be it private digital currency or electronic currency. DFC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more stable value, more secure data, more powerful regulation, stronger empowerment of individuals in payment activities and smarter application and it can not only provide new tools for macroeconomic control but als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g Te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Keyword: digital fiat currency;credit-based currency;crypto-currency; algorithm-based currency;smart currency; Received: 2017-11-02 1 引言 近几年来, 数字货币发展迅速, 正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其中关于法定数字货币 (digital fiat currency, DFC) 的研发, 更是引起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产业界、学术界的广泛兴趣.目前, 各国中央银行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将分布式账本技术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 应用于资金批发市场的实时全额支付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RTGS) , 而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具体形态, 尚未有清晰的概念和蓝图. 早在2015年, 国际清算银行下属的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1] (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 CPMI) 将法定数字货币定义为加密货币 (crypto-currency) .随后, Zhou[2]提出数字货币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继Broadbent[3]提出央行数字货币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的概念后, Fan[4]指出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属于现金 (M0) 范畴.Yao则提出了基于账户 (account-based) 和基于钱包 (wallet-based) 的 数字货币概念[5], 并设计了一个基于银行账户和数字货币钱包分层并用的架构[6], 以使法定数字货币可以有机融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 复用

05年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21日,组织召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参加的窗口指导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支持“三农”、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 1月21日,颁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核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3号),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审批程序。 2月5日,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200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8日,发布实施《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5号),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引进国际债券发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推进国内债券市场开放与发展。 2月20日,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4号),明确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相关申请审批程序、风险控制规则以及监督管理职责分工,保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月26日,本着客观公平、基本稳定、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及银行间市场成员进行了综合考评,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2005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共有交易商52家,其中,商业银行42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4家,农村信用合作社2家。 2月27日,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5]47号),要求各地抓紧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加快完成所有省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经办行招投标工作,保证中标银行与高校签订协议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发放到位。 2月28日,发表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要介绍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 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

2019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分析报告

目录 1 央行频吹风,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 (3) 1.1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闭环测试,“亮相在即” (3) 1.2 央行5年前已开始数字货币的研究 (3) 2 央行数字货币概述:央行负债、双层运营体系、可控匿名、有使用限制 (5) 2.1 目标:顺应数字经济浪潮,捍卫国家货币主权 (6) 2.1.1 顺应数字经济浪潮 (6) 2.1.2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6) 2.1.3 捍卫国家货币主权 (6) 2.1.4 为负利率创造空间 (6) 2.2 定位:数字M0 (7) 2.3 运营体系:“央行-商业银行/其他运营机构”双层 (7) 2.4 技术路线:不预设;考虑区块链技术;可加载智能合约 (8) 2.5 账户与匿名性:松耦合;仅对央行披露交易数据 (8) 2.6 使用限制:有时间、金额、交易费用限制 (9) 2.7 目标使用场景:小额零售业务 (9) 3 从DCEP的M0属性比较其与其他”货币” (9) 3.1 DCEP与法币的其他形态 (10) 3.1.1 DCEP比实物现金便携 (11) 3.1.2 DCEP比银行存款安全 (11) 3.1.3 DCEP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余额相似 (11) 3.2 DCEP与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 (12) 3.3 DCEP与Libra (12) 3.4 DCEP与其他央行数字货币 (15) 4 DCEP可能有哪些影响? (16) 4.1 宏观:负利率成为可能,需防范场外交易市场风险 (16) 4.2 微观:无现金社会或将到来,消费者生活更便利 (16) 5 DCEP产业链上,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17) 6 风险提示 (18) 图表 图表1:央行频吹风,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3) 图表2:2014年以来,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上动作频频 (4) 图表3:央行官员多次就法定数字货币发声 (5) 图表4:部分国家与地区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实施概况 (7) 图表5:DCEP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区别 (10) 图表6:DCEP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区别 (10) 图表7:Libra的愿景 (13) 图表8:Libra协会目前公布的成员主要来自支付业、交易平台、电信业、风险投资业、区块链产业和非营利组织 (13) 图表9:我国央行多位官员表达了对Libra或将威胁国家货币主权的担忧 (14) 图表10:理事会是Libra协会的治理机构,由协会各成员的代表组成 (15) 图表11:部分国家支持的法定数字货币概况 (16)

去年的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去年的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续签《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 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银发〔2018〕3号),明确凡依法可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 1月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境外银行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交易有关事项的公告》,同意符合条件的境外银行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交易。 1月1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始陆续使用期限为30天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 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海洋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7号),统筹优化金融资产,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7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25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全面实施。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银发〔2018〕30号),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金融扶贫领域存在的各项问题,强化金融扶贫工作合力,确保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8〕29号),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担任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2月14日,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7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3号,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行为,切实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 3月26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投产试运行。 3月26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2008年-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8年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抗御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08〕36号),引导和协调金融机构合理摆布资金投入结构、进度和节奏,加大对抗灾救灾必要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紧急安排50亿元支农再贷款;加强发行基金调运管理,保证市场现金供应,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2月27日,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在强调从紧货币政策要求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坚持贷款投放有保有压,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优先保证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备耕生产的信贷支持。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2次例会决定,对江苏等25个省(区、市)辖内276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210亿元。 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5月20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5%的存款准备金率。 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全国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第1号)》(银发[2008]152号),对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重灾省市实行恢复金融服务的特殊政策。取消灾区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约束,引导其充分运用资金,满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需求,并引导全国性金融机构加强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加大对灾区的信贷投入。 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3次例会决定,对江苏等24个省(区、市)辖内296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190亿元。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执行17.5%存款准备金率,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 7月28日,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8月1日,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上报国务院关于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三农”、小企业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的若干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将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区重建等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措施的意见》(银发[2008]225号),全方位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

央行近年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中国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操作。自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又增加了一项。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一、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的业务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三、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简称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四、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五、常备借贷便利: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15年春季学期《中央银行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组长:王芳 小组成员:梁亚荆新蓉王彩恒李玉敏 专业班级:金融1301班 完成日期:2015.06.10

成员 王芳201318110119 荆新蓉201318110127 王彩恒201318110125 李玉敏J201318110131 梁亚201318110112

目录 Ⅰ.摘要 (1) Ⅱ.一、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概述 (2) Ⅲ.二、货币信贷概况 (2) Ⅳ.三、货币政策操作 (4) Ⅴ.四、金融市场分析 (11) Ⅵ.五、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15) Ⅶ.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18) Ⅸ.七、参考文献 (19)

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摘要: 2014 年,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2.0%。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信贷金融市场宏观经济

一、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概述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发布的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深入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阐释货币政策操作,并披露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 《报告》正文包括五个部分: 1.货币信贷概况 2.货币政策操作 3.金融市场分析 4.宏观经济分析 5.预测与展望 正文中穿插专栏,或介绍背景知识,或对经济、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附录包括四个部分: 1.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有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瑞士,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5年第3号公告,允许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通知》(银发〔2015〕43号)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与常备借贷便利抵押品指引(试行)〉的通知》(银发〔2015〕42号),在前期10省(市)分支机构试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广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渠道。 2月10日,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 利率相应调整。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苏里南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5.2亿苏里南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摘要: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此次论文的目的是阐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具体作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概述,具体涉及到货币政策的含义,内容及特点,在明确对象的概念及特点的情况下我才能更好的引申出货币政策的作用及价值。第二部分我详细介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产生的作用,具体分为了6个作用,其中还涉及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既定的目标,通过对目标的分析,我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了更详尽的理解。 关键字: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 (一)含义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量或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2.广义的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二)内容 1.货币政策作用过程来看: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内容。 2.货币政策作用范围来看: a)信贷政策:对信用行为进行管理而采取的方针和措施:调节社会信用总量和结构。 b)利率政策:对市场利率的一般水平进行调节,是间接调控信用规模的手段。 c)外汇政策: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汇率实施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和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和措施。 (三)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2008年国内重大事件

2008年国内重大事件 1、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遭受罕见雨雪冰冻灾害 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交通运输严重受阻,电力设施损毁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16.5亿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 2、全国两会选举产生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组成了新一届政府。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3、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 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实施打砸抢烧,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18名无辜群众遇难,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这起暴力犯罪事件是达赖集团及其“藏青会”操纵的所谓“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组成部分。当地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平息事态和处置了事件。 4、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力克时艰,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5、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第29届奥运会8月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奥运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残奥会9月6日至17日举行。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刷新了279项残疾人世界纪录和339项残

浅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浅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引言 中央银行的所有职能都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贯彻以及日常的操作紧密相连。中央银行无论是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还是政府的银行,都是围绕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这一核心问题。因此,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完成其任任务、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 货币政策的含义 所谓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与信贷数额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研究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 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来看,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执行其职能的一种手段。因而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经济目标与当时社会所发生的经济问题有关。一般来说,货币政策要达到的目标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法展过程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着各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社会经济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所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成为当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后,信用货币取代了金本位制。因而币值的稳定与否,是用单位货币的购买力稳定与否来衡量的,而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通常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所以各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都是物价稳定。

在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的物价水平下跌2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31%,失业率高达22%。于是各国政府开始怀疑黄金的自动调节机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采取货币贬值,建立关税壁垒,加强输出等措施,以促进国内就业水平。具体地将就业正式列入货币政策目标是1946年的美国就业法案。 美国自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以后,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重。为克服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各种经济措施则带来了经济衰退的威胁,使美国的实际增长率慢与西方其他国家,美国的经济力量在国际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于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为货币政策的第三个目标。 1958年以后,由于美国长期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国贸易收支发生赤字,而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和军事支出并未减少,从而使国际收支恶化,大量美元外流,降低了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使国际货币危机更加严重。要遏制美元外流,就必须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于是平衡国际收支就成为货币政策的第四个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摘自2010年9月新华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一直采取多目标制,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发现,在一些阶段里多个目标无法同时实现,有时候这些目标相互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关系十分复杂。他建议中央银行应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权重去考虑多个目标,同时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去改变权重,或进行多个目标间的切换。 目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采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多目标制,而大多数央行采取控制通胀的单一目标制。

央行17篇数字货币报告汇总要点

央行17篇数字货币报告汇总要点 数字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建立在21世纪互联网和数字加密技术基础上的数字货币,通过分布式记账方法建立信任体系,但它依然存在着与历史上私人货币一样的根本性缺陷:价值不稳,公信力不强,可接受范围有限,容易产生较大负外部性。因此,由中央银行推动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势在必然。 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技术关键和竞争优势 私人部门推出的各种类数字货币主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技术,通过竞争性记账、公私钥签名验证的方法来保证体系运行的安全性。法定数字货币不同于私人部门类数字货币:后者去中心化;而前者必须中心化或部分中心化,以保证效率和安全。这一特点决定了法定数字货币必须在借鉴吸收私人部门类数字货币技术基础上进行持续创新和改造。 法定数字货币赖以运行的另一大技术支柱是密码算法。既要通过密码学算法保证数字货币用户安全,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可控匿名机制(私人部门类数字货币因其匿名性因私钥泄露导致货币资产被盗的情况无独有偶),实现一定条件下的可追溯,以进一步增强法定数字货币安全性。 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还可能带来一个重要变化,即更易引发金融脱媒,影响货币创造。未来必须审时度势、积极稳妥进行制度安排和宏观调控,以保证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正面影响最大化、负面冲击最小化。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 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为一种币、两个库、三个中心。

设计要点 第一,遵循传统货币的管理思路,发行和回笼基于现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 第二,币本身的设计,运用密码学理论知识,安全性强; 第三,货币的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可参考区块链技术,建立集中/分布相对均衡的簿记登记中心; 第四,充分运用可信计算技术和安全芯片技术来保证数字货币交易过程中的端到端的安全; 第五,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交易安全,还可以满足反洗钱等业务需求; 第六,数字货币的用户身份认证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既保证用户隐私,又规避非法交易的风险; 第七,数字货币本身的设计应力求简明高效,数字货币之上的商业应用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做,同时把技术标准与应用规范做好; 第八,构建由央行、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消费者参与的完整的数字货币生态体系, 保证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回收全生命周期闭环可控。

2008年第三季度-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7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 8月4日起正式实施,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完善出口与收结汇的真实性及一致性审核。 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第12号公告,决定自2008年8月1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面实现券款对付结算方式。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8年第二季度例会。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进一步改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 8月5日,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措施的意见》(银发[2008]225号),全方位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金

2008年历史重大事件

2008年历史重大事件 2008年给国人留下太多的回忆,有酸楚的,更有美好的。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把南方部分地区折腾得够呛。大年三十,还有数以万计欲回家的农民工在冰天雪地里等待;电视等媒体每晚都有抗灾救灾的新闻播出,都有大批旅客滞留车站、旅途的报道;抗灾救灾的各线勇士还在雪地里为同胞架线、铺路、送水送饭;来不及赶回家的民工留下来,当地的政府和所在的企业共同为企业员工在第二故乡过了一个特殊春节。年初的冰雪,着实让各级“急”了一阵。冰雪融化了,困难战胜了,大地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伟大祖国仍然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大道上。正当祖国克服了冰雪灾害,经济社会建设步入快车道时,5月12日,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这个让国人痛心的日子,不仅毁坏了四川同胞的家园,还夺走了数十万百姓的生命,给祖国以重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举国之力,倾全国所能抗震救灾。5月19日至5月21日,为全国悼念日。19日14时28分,黑纱高悬,哀乐低旋,神州共悲,坐者起立,行者止步,举国沉静在悲痛中,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致哀3分钟。13亿华夏儿女为之悲泣,为众多亡灵送行。为了战胜地震灾害,十万军警火速奔赴汶川灾区,忘我奋战,抒写了对人民的忠诚,彰显伟大的民族精神;13亿人民的心聚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摧不垮的民族。汶川地震,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年以来,发端于美国得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商品外贸受到冲击、企业生产受到冲击、中国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受到冲击。生活在基层的百姓不敢妄论宏观经济的走势,但也从

微观之处看到了经济形势的严峻。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考验和挑战。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又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积极灵活的经济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4万亿的投资,力求拉动内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调控任务进一步落实。严冬过去是春天,百姓期盼着中国的经济继续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我们面临也不全是困难,除了抗冰雪灾害、地震灾害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外,更有值得庆贺的。8月至9月间,第29届奥运会和北京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圆满举行,谱写了中国历史新辉煌。中国健儿在两个奥运会上摘金夺银,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奥运会的举办成功,彰显主场中国热情优雅的风范;弘扬古老中国“礼仪之邦”的德馨;印证现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心态,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和谐发展的真实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支持中国。9月25日“神七”上天,中国人在自己制造的飞船上第一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太空一小步,中国一大步。“神七”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10月9日至10月13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3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农村又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农村的明天将更加辉煌。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和灵活的财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