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3. 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了“以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设计出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语文课程”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方 华
所 在 单 位宁津县教育局教科所
填 表 日 期2016年5月30日
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6年1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6年5月30日
地 点:宁津县教育局会议室
主 持 人:方华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是指根据特定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某一学段的学习目标,以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设计出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语文课程内容。经过整合后的课程更加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根据不同的主题、能力和素养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的组织,强调关注不同主题、能力和素养之间的联系。通过建构适合学生的课程,来实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语文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语文课题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语文课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题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以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课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学生对语文课题的兴趣和学习现状;2.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语文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评估改进后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语文课题的兴趣和学习现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2. 教学实验:在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
3. 学习成果评估:通过考试、作业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评估学生在语文课题中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4. 教学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期结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通过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题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2. 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语文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3. 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通过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尝试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五、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课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2. 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和改进,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莘县樱桃园镇实验中学课题组郑继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促进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适应“知识爆炸”新时代的要求。
(2)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3)《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都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与要求。
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革命,要求我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为教师服务,为家长继续提高素质服务,为社区教育服务,成为我们新时期关注的焦点。
将中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中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信息技术的特性: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广泛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等特性。
2、人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只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播得到的,而主要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
它强调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质范文(5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质范文(5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家都知道,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我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有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学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进行课前预习,而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能力,其语文学习的重点由原先的识字写字转移到句、段、篇的阅读能力培养上。
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因此结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研究"这一课题,个人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小课题,旨在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
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培根说的:"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
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2.思考语文的预习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探究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的数学预习的方法。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后,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争取取得预设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校语文组课题开题报告
学校语文组课题开题报告学校语文组课题开题报告一、引言语文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有所下降。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问题陈述1.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2.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三、研究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研究内容1. 创设多元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将创设多元化的语文学习环境。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通过组织阅读角,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3.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组织写作比赛、开展写作指导课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技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语文教育的问题和研究现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2. 调查问卷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意见,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实证数据和参考意见。
3.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和实施语文教学实验,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和提出的方法。
六、预期成果1.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
2.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3. 形成一套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其他学校的语文教育提供参考。
七、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设计(2个月)2. 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和实施(4个月)3.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成果总结(2个月)八、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将为学校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小学语文课程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旨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联系与相互关系。
(2)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3)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4)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并从中寻找研究方向和创新点。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访谈法: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和信息技术专家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看法和建议。
(4)案例研究法:选取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探索其成功的原因和实践经验。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两方面研究成果:1. 理论成果:(1)总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操作方法,强化小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提出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策略。
2. 实践成果:(1)设计一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方案,推进实践教学。
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批准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 方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宁津县教育局教科所填表日期2016 年5 月30 日2016年1月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16年1月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2016年5月30日地点:宁津县教育局会议室主持人:方华评议专家:品华参与人员:方华宋雪芹及县直学校实中语文教师会议容:听取开题情况汇报,专家进行评议。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整合”的教学著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教学理论,通过分析、比较,讨论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学生对教材整合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整合的适当调整。
(3) 实践研究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语文教材整合的要求,根据适合我县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的教材整合,不断完善对于教材整合的序列化、整体化、规化。
(4) 案例研究法:开设教材整合公开课,进行阶段性案例总结;搜集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实录、教学随笔等,进行个案分析,形成研究性论文。
6.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 平时组织老师们多读书,多教研,多思考,多实践,静下心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 每单周关于教材整合进行集体教研,每个人必须有个性化见解;每双周组织公开课或观摩课,示课,针对不同课型,精益求精,打造出特色化的课堂模式。
(3) 通过听课、评课、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推动课堂研究的深入开展。
(4)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集百家之长,融汇贯通,更新教学理念,创出教学特色。
7. 经费分配:(1) 书籍、资料及打字复印费1000元。
(2) 学术活动的会务费、调研费、交通费等2000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小学生存在着词汇量不足、理解能力低下、写作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
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词汇教学: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词汇学习,培养他们词汇积累的兴趣,并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理解水平的阅读材料,结合问答和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了解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和实施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实际表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最后,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影响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还可以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为日后的语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五、研究可行性和局限性本次研究的可行性较高,因为选题是基于实际教学需要,并结合了多种研究方法。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以及研究样本的选取等问题。
六、。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其中小学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也逐渐开始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具多样化和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问题,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剖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优化方案,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2.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案;3.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软件。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研究提供前期资料支撑。
2.实地调研法:到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看法和使用情况,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4.软件开发法: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软件。
四、预期研究结果1.揭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基础和实际效果;2.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优化方案,并探索出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3.开发出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软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平台。
五、预期研究意义1.为小学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现代化;2.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3.推广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
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
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
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题研究的意义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
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
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逐步发展,影视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变得越来越方便。
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要实现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了解和感悟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而影视资源作为文化传媒的重要形式,在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因此,本研究力图探究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以期对中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做出贡献。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如何?2.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哪些难点和挑战?3.如何有效地整合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以实现教育目标?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研究,包括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难点和挑战、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方法等三个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查、教育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法。
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教育实践,实地观察、跟踪和记录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分析和总结成功的整合案例,深入探讨整合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以上方法,尝试构建能够促进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育策略。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结果:1.了解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揭示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难点和挑战,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实践经验,帮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对。
3.提出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有效方法,丰富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语文课题的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提升有限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我们决定开展这个语文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动力。
二、选题意义1.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采用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造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通过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思考文学中的道德、人性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适宜的语文教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语文教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入、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作品创作:通过引导学生经常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品创作,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施:•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实验研究:选取若干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记录: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态度和互动情况,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和效果。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4篇】-最新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4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严格按照课题计划实施研究,做好研究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全体参研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各学科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确保课题实验工作能够正常顺利地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回顾上学期的研究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1、理论水平还不够,理论学习还应深入有效。
2、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与评价方法,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
3、课题成员的参与意识,问题探讨意识还要强化。
4、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待创新,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和辐射工作还要加强。
为了使我组课题能更好开展,又能体现学科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二、工作重点1、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本学期的研究工作重点。
2、在学校常规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鼓励教师进行探讨与交流,倡导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求重视感悟、理解、内化。
3、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关专家到我校作讲座,授经验;同时选派课题组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听课、听讲座。
拓展研究多种策略,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素材。
4、课题组引导每位课题组成员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5、结合学校常规公开课活动渗透、整理、提炼本课题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6、课题组教师认真实施课题计划,做好个案观察记录,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并勤于反思,撰写教案、案例、论文和经验总结,参加学校论文、案例汇编,各级课题征文比赛等。
(一)、继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做课题研究,必须具备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只有把学到的理论或假设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验和研究,才能真正取得实在的研究成果。
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课题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语文课题展开研究,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本次语文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研究国内外相关语文教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3.提出相应的语文教学改进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语文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语文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语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国内外案例研究:研究国内外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挖掘他们在语文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的探索。
3.教学实验: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选择一些学校和课堂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来验证研究假设,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次语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发现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提供依据。
2.借鉴国内外语文教学先进方法和经验,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3.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改进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五、进度安排本次语文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调研和分析(2个月)–收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调研结果,总结问题和挑战。
2.第二阶段:案例研究(3个月)–研究国内外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挖掘创新实践和学习兴趣激发的案例。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我选择了“语文研究课题”作为我的研究方向,目的在于深入探究语文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语文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我的研究课题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当前,许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都不如以前好,许多学校也出现了语文教学水平不高的现象。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包括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教学内容的单一、教学方法的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
因此,深入调研现状和探索有效的改进途径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研究语文教育的当前状态和问题,从教育学与语言学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三、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一)文献与数据分析法。
我们将收集并分析近些年来选取范围内的语文教育相关文献及数据,以了解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实际的教育需求等。
(二)实地访谈法。
我们将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向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了解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究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应用的教育方式。
(三)课堂教学观察法。
我们将对一些选定的学校、班级等进行课堂观察,以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实施难度,以比较和分析现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帮助。
(四)问卷调查法。
我们将选择一些学校和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对新教育方式的认知和接受度。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们将从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现实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现状,探讨如何解决目前教育中的问题。
(二)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问题。
由于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可能导致学科收视率下降,因此我们将分析当前教学重点中存不存在单一性问题。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三篇
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三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统称,也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分享的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主题教学探究是依据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内外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却忽略了这一点。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教材过度的分析,以及轻视了对课外文学作品的欣赏,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局限了学生的阅读面,导致学生课外不会独立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形成,阅读面窄、阅读数量不达标,积累少,学习兴趣不高。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有必要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变的高效。
通过主题式渗透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探讨新的科学阅读方法,提高识字速度,扩大阅读数量。
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使学生掌握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逐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进一步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使学生在思考中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
通过主题阅读,进一步促进学生识字、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有力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探索小学生语文通过阅读,积累运用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综合性学习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合性学习以学科融合的方式,将不同科目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而语文学科在综合性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也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语文》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来源。
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语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因此,本研究拟选取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策略,旨在为教师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研究内容:1. 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梳理和分析;2. 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的综合性学习案例研究;3.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实践;4. 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1. 采用课本分析法,对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2. 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综合性学习案例进行深入分析;3. 采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4. 综合以上实证研究结果,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对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2. 选取典型性的综合性学习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化的学习;3. 调查教师在语文课堂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为教师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提供参考;4. 调查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习情况,探究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为构建学生主体、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最新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③确定“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6年6月1日--2018年3月30日方华宋雪芹
①前期:分配课题组成员任务,拟定不同年级语文教材整合计划并进行初步实践;
现实背景:
①整合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代课程设计领域的主要趋势。多年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了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但是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的尝试并不多。
②不少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对教科书中的篇目任意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或者胡乱引入别的课程资源,有的整合课单单依照教师本人的喜好或者学生的兴趣来组织教学,看起来教学活动很活跃,但实际上课程内容过度随意;还有些整合课没做好选择工作,教师对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没有认真思考,盲目选择内容进行整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5)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个案研究:
A、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个案;
B、促进学生Βιβλιοθήκη 习的语文课程整合教学实施个案。4.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实施计划用时两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3月10日—5月30日方华宋雪芹
①阅读相关“整合”教学著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教育理论;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是指根据特定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某一学段的学习目标,以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设计出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语文课程内容。经过整合后的课程更加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根据不同的主题、能力和素养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的组织,强调关注不同主题、能力和素养之间的联系。通过建构适合学生的课程,来实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教育技术课题研究
国家级“XX”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XX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二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
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1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
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
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
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
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三、课题研究思路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选定调查对象,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 对"整合课程"理论存在着"认识不深、把握不准"的问题,把"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解释为"合并课程和课程合并",没有认识到要使课程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和有机结构的"整合课程"。
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存在着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连贯性的问题,所做整合大多是碎片化的,无序化的。
③教师素质达不到课程整合要求的问题。“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语文学科知识,并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要对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尤其要独具慧眼,善于发掘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研究,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课程。教师素质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缺口。
(5)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个案研究:
A、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个案;
B、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教学实施个案。
4.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实施计划用时两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3月10日—5月30日 方 华 宋雪芹
①阅读相关“整合”教学著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教育理论;
②中期:分年级进行整合课例研究,进行评析并及时撰写经验总结;
③后期:进行阶段性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
现实背景:
①整合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代课程设计领域的主要趋势。多年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了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但是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的尝试并不多。
②不少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对教科书中的篇目任意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或者胡乱引入别的课程资源,有的整合课单单依照教师本人的喜好或者学生的兴趣来组织教学,看起来教学活动很活跃,但实际上课程内容过度随意;还有些整合课没做好选择工作,教师对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没有认真思考,盲目选择内容进行整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三)研究方法与程序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是指根据特定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某一学段的学习目标,以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设计出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语文课程内容。经过整合后的课程更加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根据不同的主题、能力和素养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的组织,强调关注不同主题、能力和素养之间的联系。通过建构适合学生的课程,来实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方 华
所 在 单 位宁津县教育局教科所
填 表 日 期2016年5月30日
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6年1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6年5月30日
地点:宁津县教育局会议室
主持人:方华
评议专家:尹品华
研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科学把握、深入领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和价值;
(2)客观探析影响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相关因素;
②研究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制定一套完整的序列化的整合规划;
③确定“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6年6月1日--2018年3月30日 方华 宋雪芹
①前期:分配课题组成员任务,拟定不同年级语文教材整合计划并进行初步实践;
(3)整体建构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实施原则和策略。
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A、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B、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价值。
(2)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A、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观念因素;
参与人员:方华宋雪芹及县直学校实中语文教师
会议内容:听取开题情况汇报,专家进行评议。
二、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理论背景:
“整合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新形态和课程新理论,萌芽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赫尔巴特首先提出,形成了“关于注意和整合作用的见解”;接着,斯宾塞在1855年发表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心理整合论;赫尔巴特的弟子齐勒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历史、文学和宗教为中心的“学科整合法”,从而开创了“整合课程和课程整合”的历程。此后,整合课程于19、20世纪之交在美国得到了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欧美逐步成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20世纪70年代,课程整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港澳台教育界流行“整合”“初次整合”“二次整合”“科际整合”等称谓,把“integration”译为“整合”;使用汉语传统的日本教育界也把“integration”译为“整合”,因此,有学者预言,整合课程是未来21世纪课程设计的主流。
B、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操作因素。
(3)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原则研究:
A、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一般原则;
B、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的具体原则。
(4)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A、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策略;
B、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策略;
C、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