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历史名人

合集下载

1-名人-山东

1-名人-山东

上古时期太昊: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山东西南部或西部人,凤文化的创造者(一般认为凤文化的发达程度略高于龙文化,但龙凤经过了几千年的战争,最后败给了龙文化)山东被称为太昊、少昊之地。

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太昊时代应该在大汶口文化晚期。

少昊:中国五帝之首,济宁市曲阜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

蚩尤:中华三祖之一,山东西南部人,上古十大魔神之首,汉民族三大种族群之一东夷部落的首领,是以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为核心的东部地区的先祖,活动在山东西南部。

舜:五帝之一,济南的许多历史故事与他有关。

皋陶:上古四圣之一,济宁市曲阜人,司法鼻祖,皋陶、尧、舜、禹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

伯益:秦和赵君主先祖,山东西南部人。

夏商西周时期后羿:夏时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箭神,山东东部人。

少康:夏朝国君,济宁市人。

伊尹:商元圣,他开始当做饭奴隶,后提为厨师。

后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到商,后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

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盘庚:商朝第20任君主,济宁市曲阜人,在位期间,他进行了商王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迁都,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史称“盘庚迁殷”,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或殷商。

盘庚迁殷后,执行开明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兴盛,人民安居乐业,商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姜子牙:百家宗师,日照市人。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文圣,济宁市曲阜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孟子:儒家亚圣,济宁市邹城人。

孙武:兵圣,滨州市惠民人,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吴起:兵家亚圣,菏泽市人。

姜太公故里考

姜太公故里考

姜太公故里考神奇的姜太公是山东日照人吗?在中国人当中,不知道姜太公这个名字的人很少,而全面了解姜太公其人的不多。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姜太公是一个神奇而又伟大的历史人物。

说他神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名字神奇。

姜太公名字很多,常见的有姜太公、姜尚、姜子牙、吕尚、吕望、吕牙、师尚父、尚父等。

姜太公是炎帝神农的后裔。

“神农氏,姜姓也”。

神农氏姜姓中有一个叫伯夷的人,为尧“典三礼”,“立五刑”,又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因而受封于吕。

伯夷就是姜太公的祖宗。

古代以部族为姓,以祖封为氏。

以部族命名,姜太公姓姜;以氏命名,姜太公姓吕。

又因姜太公名尚,字牙,或尊称为子牙。

这就是“姜尚”、“姜子牙”、“吕尚”、“吕牙”名字的由来。

《史记》记载,据说,当年姜尚在渭水边钓鱼,被外出打猎的周文王遇到后,两人谈文功武略,甚为投机,文王知遇到了栋梁之才,高兴地说,“从我祖上太公以来就盼望你这样的人已经很久了”。

所以人们又称姜尚为“太公望”。

后来他被封为齐国的第一代国君,齐人追称他为太公,姜太公的名字就被叫响了。

二是里籍神奇。

姜太公是哪里人,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当中,至少有六种说法,即日照说、汲县说、冀州说、魏邑说、许州说、不知何处人说。

持日照说的记载最多,《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的观点是一致的。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史记·齐太公世家》)东海即东海郡,领海曲等38县。

海曲县即今山东莒县。

古代莒、吕一字。

姜太公的祖宗伯夷受封于吕。

莒县至今还有东吕乡东吕里。

可见,莒县便是姜太公的祖籍及出生地。

三是年龄神奇。

姜太公的祖先,都是强部落首领。

但到了姜太公这一代,适逢殷末颓世,家族已经衰落。

纣王无道,贤愚颠倒,姜太公虽有匡世济时之才,终因进身无门而穷困大半生。

直到年过七十,方遇周文王访聘为师。

孔子称“太公勤身苦志,七十而遇文王”。

自此太公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一发而不可收,活到139岁。

四是本领神奇。

史称姜太公“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德、法、术“三材兼有”。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走进名人的天堂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山东曲阜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晋朝著名的中国书法家,其书法风靡于世,受后人尊称为“书圣”。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百世师表"之称。

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家乡美日照课件PPT

家乡美日照课件PPT

05
家乡日照的发展与未来
05
家乡日照的发展与未来
日照的经济社会发展
01
02
03
经济发展
日照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形成了以海洋经济、旅游 业、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 业体系。
社会进步
日照市在社会事业方面取 得了显著进展,教育、医 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 务水平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
日照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 完善,交通、水利、能源 等领域的建设力度不断加 大。
家乡美日照课件
目录
• 家乡日照的地理与历史 • 家乡日照的美景 • 家乡日照的美食 • 家乡日照的人文气息 • 家乡日照的发展与未来
目录
• 家乡日照的地理与历史 • 家乡日照的美景 • 家乡日照的美食 • 家乡日照的人文气息 • 家乡日照的发展与未来
01
家乡日照的地理与历史
01
家乡日照的地理与历史
日照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西汉时期的大臣诸葛亮,以及唐代书法家颜真 卿等。这些历史名人为日照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名人文化价值
这些历史名人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的成就,更在于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和道德风范。他们的事迹和思想激 励着后人不断进取,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日照的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日照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西汉时期的大臣诸葛亮,以及唐代书法家颜真 卿等。这些历史名人为日照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名人文化价值
这些历史名人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的成就,更在于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和道德风范。他们的事迹和思想激 励着后人不断进取,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灯塔风景区
日照灯塔风景区是一个以灯塔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这里有高 耸入云的灯塔、碧海蓝天和奇石林立的景观,是摄影、写生 和休闲的好地方。

山东日照的名人的详细资料

山东日照的名人的详细资料

山东日照的名人的详细资料1、姜太公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汉族(华夏族),“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东日照)人。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2、项橐项橐(xiang tuo),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生于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北7公里圣公山下的竹河崖,并有“钢铁不入,用茅草叶劙”的超凡故事。

曾被大圣人孔子叩拜为师。

《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山因而得其名。

3、吕母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

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吕母为西汉、新莽时期的日照起义军女首领,曾经率领大军破县城,杀贪官。

起义军后来归附“赤眉军”。

是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4、刘勰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5、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6月出生于山东莒县(今属日照),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被发展为外埠会员。

同年冬,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

丁肇中与日照丁氏家族第一期

丁肇中与日照丁氏家族第一期
地2 5 0 亩作 为 校产 ,以地 租 收入 为学 校
( 1 6 0 2 ~1 6 7 1 年)考中进士后,“ 举子业”
逐 渐 成 为丁 氏家 族 的 “ 先业 ” , 世 代都 十分 重视 对族 中子弟 的 培养 。 为 了让 子弟 受到 正规 的教 育 , 家 族 中有专 人教 育子 弟 , 如 致仕 归家 的 丁 允元 就是 教育 子 弟的 典 范 。
年 开办 经 费 。 学 生男 女兼 收 , 本村、 外 丁 姓 、别姓 皆 收 ,一律 免费 上学 。 从 以上 内容 可 以看 出 , 丁 氏家 族既 :
视家 族 的文化 教育 , 也注意 发 展地 方的
他 “ 教有义方, 诸子有登科第跻显宦者” , 其9 个儿子 中有2 名进士 , 1 名举人。 另外
丁 氏家 族 虽 以 科举 i
家, 但 却不一 味 皓首 穷经 , 是 主张 经世 致 用 ,与 现实 j
结合。 如丁守存 ( 1 8 1 2 ~l 8 {
年) , 虽 以科 举 出身 , 但善 = 学 习西 方 科 学 知 识 , 清
丁 惟 鲁 的 会 试 卷
稿 称其 “ 通天文、 历算、 』
四年 ( 1 8 9 8 年) , 又名 “ 五宅” , 分别由 “ 种
德堂” 、“ 慎德堂” 、“ 古梅 轩 ”等 五个 庭 院
组 成 ,为清 代北 方典 型 的建 筑 群 落 。原 占
传授科技 知识”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丁 肇 中祖 居
社 会 实 践 基地 及 第 二课 堂 。 丁 氏家族 还 进
辉煌的仕宦、文化成就, 正是在家族文化
教育 的熏 陶 下 ,成 就了 丁 肇 中的辉 煌 。
据 日照 丁 氏家 乘 记载 ,丁 氏原 籍

日照文化

日照文化

一历史沿革日照之名,始于元佑。

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夏、商时期属东夷。

《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

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传说即为姜太公钓鱼处遗址,姜尚也是日照人士。

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

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

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明代属青州,清代属沂州。

民国时期,先后属胶州道和琅琊道;1928年撤道,直属山东省政府。

1940年3月,中共领导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次年8月隶属滨海专员公署。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划归沂水行署、胶州行署、临沂行署。

1985年3月撤县建市。

1989年6月建地级市。

1992年12月设区带县。

金(南宋)翰林日照状元张行简在祝贺日照由镇升县时写到:“大定二十四年,闻莒州升日照镇为县。

喜不自胜,欣然命笔。

”《山海经》曰:“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

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

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

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

二龙山文化考古发现,早在数万年以前,日照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

距今7000年前后的北辛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村落聚址。

在这里发现的大汶口文化的图象文字,被史学界认为是古代文明的火花。

清代翰林——— 尹琳基

清代翰林——— 尹琳基

尹琳基,字琅若,又字竹轩。

今日照市经济开发区奎山街道夹仓村人,生于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卒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尹琳基的父亲尹汶瀗早年丧父,尹汶瀗的母亲靠纺线织布供他读书。

后来家道日衰,尹汶瀗便弃学经商,经苦心经营,家境渐好。

但一直无子,直到40岁时才生下了尹琳基,虽是老来得子,尹汶瀗对尹琳基要求却十分严格,从不溺爱。

尹琳基幼年聪明伶俐,在当地有神童之誉,七八岁时便能背诵许多古文,10岁就能作诗。

当时,他的家中虽然比较富裕,但藏书不多,尹琳基便经常到别人家借书看。

每次借书总是连夜阅读,吃透书上内容后马上还书,因此藏书之家都愿借给他书看。

尹琳基十多岁就考上秀才,1859年(清咸丰九年)又中举人,1862年(同治二年)高中二甲五十名进士,年仅26岁,被点翰林,成翰林院的庶吉士。

尹琳基入翰林院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按礼制返乡给父亲守了三年孝。

尹琳基给父亲办完丧事后,他的恩师单相国曾写信让他参加翰林院的散馆考试,他觉得母亲年老体弱,应该有人照顾,就写信婉言谢绝了恩师的好意。

1868年(清同治八年),尹琳基的母亲去世,直到在精心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尹琳基才到北京参加翰林院的散馆考试,以一等的优异成绩被朝廷授与编修职衔。

这时,他进入翰林院已整整12年。

出仕后,尹琳基因学识渊博,为官严谨,再加上在历次考核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所以深得朝廷器重,历任国史馆协修、纂修,本衙门撰文,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要职,为整理朝廷的文献做了大量工作。

隋开科举后,朝廷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而主持科举考试的人大多是翰林出身。

尹琳基入翰林院散馆后,多次参加或主持乡试、会试,从光绪元年起,历任湖南乡试副考官、陕西乡试主考官,又曾两度任会试同考官,他选拔人才非常注重学识、人品,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良才。

尹琳基为官二十多年,以敢说敢做著称。

同治年间,朝廷想修复圆明园,尹琳基考虑到修复圆明园将劳民伤财,便协助御史游百川上疏劝谏。

日照的历史典故

日照的历史典故

日照的历史典故提起宋代大文豪苏轼,世人皆为他的旷世奇才和诗词创作所叹服,但在宦海沉浮的生涯中,纵然自己凄风冷雨,他也努力让自己执政的地方天朗气清。

秉持民本情结的苏轼每到一个地方,都留下了为民爱民的佳话。

苏轼与日照相遇,始于他在密州担任知州。

在密州,他灭蝗抗旱、追捕悍卒、收留弃婴,干了很多让老百姓拍手称赞的民生实事。

循着他留下的诗词和史料,追寻他幼时的成长足迹,我们看到了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飘摇人生里,苏轼始终不坠其志、一心为民的信念,以及超然物外的清逸旷达;感知到他对妻子情真意切的爱恋,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

如此可敬可爱的苏轼,其精神和品格历经沧海桑田,依然闪烁在今人的心中。

一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21岁的苏轼赶赴京城参加殿试,在388名举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成绩荣登进士榜。

正当要做官时,老家眉山苏府传来噩耗,母亲程氏病逝。

苏轼遵循古制回眉山为母守孝期间,在《策别训兵旅二》中写道,“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

苏轼爱民、惠民、敬民的民本思想此时初见端倪,并在其起伏漂泊的宦海生涯中始终不改初心。

苏轼出身于平民之家,七岁开始读书,八岁在天庆观北极院读小学,师从道士张易简。

苏轼自幼天资极高,聪明伶俐,深得张道士喜爱。

在近百人的学生中,张道士唯独偏爱苏轼和陈太初,称赞他俩最聪明好学。

但令人唏嘘的是,陈太初后来成为道士,与苏轼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苏轼十岁,已能写出文章,这让望子成龙的苏洵甚感欣慰。

庆历五年(1045)春,苏洵离家外出求官,之后苏轼便从张道士那里退学,改由母亲程夫人继续教他读书。

程夫人是眉山富豪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可谓知书达礼的名门闺秀。

程夫人的教育方式也颇为独特,她特别重视历史教育,因为她觉得学习历史是人格训练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更能涵养品德、明辨是非。

她经常把一些历史事件中事关成败的核心问题提炼出来,以此提问儿子。

而苏轼每次都能反应机敏、对答如流。

山东日照市简介

山东日照市简介

山东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 日照农民画、日照黑陶、日照剪纸等 • 这些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间风格
传统医药
• 日照草药、日照针灸等 •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医疗效果
民俗风情
•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 渔民节、渔民婚礼等民间习俗
山东日照市历史文化名人与遗址
历史名人
地理位置优势
• 港口地理位置优越,是鲁东南地区 的重要出海口 • 通信、交通发达,是山东半岛城市 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日照市气候特点分析
01 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温和
02 气温特点
• 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 温-16.5℃ • 夏季平均气温25.4℃,冬季平均气温-0.3℃
山东日照市社会保障体系及民生改善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
•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民生改善措施
•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 •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05
山东日照市旅游与旅游资源开发
山东日照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清朝著名学者许景澄,被誉为“日照之光” • 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王福庵
遗址
• 莒国故城遗址,位于莒县,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两城遗址,位于东港区,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03
山东日照市经济与产业发展
山东日照市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水平
• 2020年,日照市生产总值2006亿元,同比增长2.5% • 人均生产总值54336元,同比增长2.5%

介绍日照英文PPT

介绍日照英文PPT

Rizhao Green Tea (日照绿茶)
The output of tea is the biggest both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north of River Huai in China. The unique climate and natural conditions of Rizhao produce green tea of high quality, which features a thick leaf, a strong aroma, durable soaking, and high nutritious value.
Liu Xie (刘勰)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famous literary theorist.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 理论家。) His ancestral home is in shandong rizhao city JuXian the dongguan town (他的祖籍是山东省日照 市莒县东莞镇)
Song Ping
(宋平)
Dr. Samuel Ding (丁肇中)
RiZhao is a seaside city and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 Now,I will introduce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to you.I’m sure you’ll like it.
It is close to Qingdao in the north neighbor, Lianyungang in the south and faces Japan and Korea across the sea.

日照风俗与文化

日照风俗与文化

日照风俗与文化日照是黄海之滨新兴的一座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大汶口文化,龙门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日照两城镇在前3500年到2000年时为亚洲最早的城市(牛津大学《世界史博览》)。

日照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饮食方面,日照有享誉中外的“山东煎饼”,近海盛产黄花鱼、乌贼、对虾、西施舌等海产品2000多种。

同时,日照还有传统纸扎,农民画,石刻,工艺刺绣等传统民间艺术。

日照的传统文化与风俗对生活在日照的人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照文化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东夷,。

《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姜太公是日照的历史名人,在《史书》中也有记载。

日照之名,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日照陶文化资源丰富,在日照境内目前有众多龙山文化的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日照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面就日照的黑陶文化、民俗节日、民间艺术、风俗,及日照名人做一些对日照文化与风俗具体阐述。

一、黑陶文化日照,这个中国新时期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这个境内两城、丹土等遗址被史学界称为“四、五千年前亚洲最大的城市”的濒海文化圣地,曾一度并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考古大师和寻宝者接踵而至。

日照境内古遗址出土的各类陶器是中国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日照的黑陶制作迄今已具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源远流长。

黑陶文化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日照因此有“中国黑陶城”之美誉。

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

日照的黑陶是中国的传统陶艺,这种陶器通体漆黑,闪闪发亮,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带有原始气息古拙的美,正是这种朴素的美,恰恰符合今天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时尚,而成为人们欣赏和收藏的精美艺术品.二、民俗节日太阳节日照地区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

日照文化

日照文化

日照文化日照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南翼。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西靠沂蒙山,北连本省的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

全市陆域面积5310平方千米,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约占三分之一,海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68.5千米,总人口287.92万。

日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稳定,成功入选“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的城市之一。

城市名片: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世界清洁能源奖获得城市中国十大最美海滨城市中国黑陶文化之乡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一、行政区划日照现下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2区2县以及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有54个乡镇、街道,2981个行政村。

二、历史沿革日照是一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境内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众多,日照两城镇在前3500年到前2000年时为亚洲最早的城市(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

日照夏、商时为东夷境地,春秋、战国时先后为莒、越等国境地,秦时属琅琊郡。

西汉时称海曲县,东汉时称西海县。

唐代属河南道密州。

宋元佑二年(1087年),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置日照县。

明代属青州,清代属沂州。

民国时期,先后属胶州道和琅琊道;1928年撤道,直属山东省政府。

1940年3月,中共领导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次年8月隶属滨海专员公署。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划归沂水行署、胶州行署、临沂行署。

1985年3月撤县建市,1989年,建地级日照市。

三、历史文化陶文化陶文化源远流长。

日照历史文化名人

日照历史文化名人

日照历史文化名人
之六
——大明状元——焦竑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人称漪园或澹园先生、焦太史。

祖籍日照县观兰乡花崖里(今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

万历十七年(1589年),被万历皇帝御笔钦点第一甲第一名,为明开科252年来的第72位状元。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焦竑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他融会各种学术思想,既冲破了改良主义“公安派”保守束缚,又没有走向李贽的“极左”偏激,成为晚明程朱之孔孟与佛、老(子)二氏、西方学术兼容并蓄之集大成者。

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的“巨儒宿学,北面人宗”崇高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声望。

焦竑生性直率,为官方正,慧眼识人。

他出任顺天府乡试副主考时,从落选卷中看到一卷,“阅而奇之,拍案叹曰:此名士大儒无疑也。

”毅然将该考生拔至第一名,这就是中国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的徐光启。

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启第十三代孙有位外孙女叫倪桂珍,她便是中国近现代声名显赫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

如此知遇之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可估量。

山东省日照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日照市的哪些名人?

山东省日照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日照市的哪些名人?

山东省日照市十大名人,你知道日照市的哪些名人?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山东省地级市,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南侧翼,东隔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西靠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

日照文化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东夷,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地区。

早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群居于此,所以日照也被称为“亚洲最早出现的城市”。

管廷献管廷献(1846~1914),字士修。

山东莒州北小稥村人。

清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

管廷献英年华发,才能奇特;读书治事,明敏通达。

管廷献参加同治六年乡试,考中举人。

光绪九年,应考礼部会试,夺取会元。

同年廷试,钦赐一甲第三人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五年,管廷献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六年,管廷献出任会试同考官。

十九年,再次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后来,历任补江南道监察御史、署兵、刑、工科给事中。

葛林女,1915年生人,原籍山东省日照县。

1932年秋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到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1982年11月离休,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英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臧荣绪臧荣绪(415-488年),自号被褐先生,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朝齐历史学家。

出身官宦之家,不入官场,潜心著述,所著《旧晋书》成为后来唐朝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史《晋书》的最重要蓝本。

永明六年,卒于家。

丁肇中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日照十大文化名人!你认识几个?

日照十大文化名人!你认识几个?

日照十大文化名人!你认识几个?01姜尚时空已相隔了三千年。

三千年来,他始终是人们崇拜的兵家之祖,他是周的开国元勋,他是齐的建国领袖。

姜尚,姜子牙,就在日照这片东海之滨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然后,走出家乡,在更加辽阔的天地间,寻找着属于他的位置。

最终,在磻溪之滨,八十岁的姜子牙遇到了他命定的贵人。

主明臣贤,商的舞台由此落幕,周的时代由此开启。

暮年始得志,英名垂九霄,姜子牙的名字,由此成为兵祖,成为武圣,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印记。

日照驻龙山景区-姜太公点将台2项槖一部《三字经》,家喻户晓,“昔仲尼,师项槖”,神童项槖,由此进入亿万读者的心中,成为做学问不耻下问的著名典故。

这座位于日照南部的峰峦秀美的青山之下,就是传说中项槖的出生地,项槖为圣人之师,山便取名为圣公山。

在这座山下,项槖以土为城,让孔子绕城而走,孔子折节下拜,成就了一段佳话。

故老流传,名声大震后的项槖,因不甘心成为列国争雄的帮凶,便在圣公山上,被吴人所杀。

山间郁郁苍苍的密林茂草,至今,犹见证着神童的传奇往事。

3刘章城阳王刘章的陵墓,现在属于莒县陵阳镇接家岭。

刘章,一个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在历史的深处,在汉民族的源头,却曾经是那样力重千钧,撑持大厦于将倾。

当其时也,刘邦逝去,吕后专权,在汉室江山倾危之际,刘邦之孙、朱虚候刘章联合汉初功臣,诛除吕氏集团,安定大汉基业。

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才有了汉武版图的扩大,才有了大汉这一民族的共称。

刘章因功被封城阳王,城阳王国,由此也成为莒地的别称。

莒国古城主城门正面效果,项目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4刘勰《文心雕龙》,如今已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一部文论专著,“龙学”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显学。

但在一千五百年前,当刘勰最初写成《文心雕龙》之时,他只是一位布衣平民,虽博通经纶,却不改清贫。

他长居佛寺,佛家经典的光芒洗涤着他的内心。

在他完成《文心雕龙》而出仕为官之时,这样的光芒仍不改分毫。

最终,刘勰离开仕途,还归丛林。

日照历史人物

日照历史人物

日照历史人物
细数日照历史人物
姜子牙姜尚,即春秋、东周时期的太公望吕尚(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避纣乱,曾隐居“东吕乡”(今日照丝山、石臼一带)。

姜姓,吕氏;名:望、尚;字:子牙;号飞熊
出生地:中国山东省日照市
门中:名门,炎帝神农皇帝51世孙,伯夷36世孙
出生年代:B.C.1211年,殷朝殷王庚丁八年己酉年八月初三日
岁寿:139岁,卒B.C.1072年戊辰年,周代初康王六年,周首都镐京死亡,陵冢位置,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距文王陵1km ;衣冠冢,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官职:周代天子国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

刘勰《文心雕龙》的作者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

字彦和。

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属山东省日照市)。

永嘉之乱,其先人避难渡江,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刘勰入梁出仕后,兼任东宫通事舍人的时间较久,后世因称他为刘舍人
王尽美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的创始人。

丁肇中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祖籍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1936年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Ann Arbor);父亲是丁观海,母亲是王隽英。

许翰日照县清代举人,著名书法家、朴学者。

许瀚,字印林,日照县虎山大河坞人。

清道光乙未(1835年)中举。

尹相杰:歌手。

祖籍在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前马庄一村。

他于1969年2月15日出生在天津宝坻县。

他的父辈兄弟六人,父亲尹德政是老大。

宋平: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日照市莒县大罗庄人。

日照文化名人

日照文化名人

西周的开国元勋、中国的兵家鼻祖——姜太公姜太公(约公元前1135年-前1026年),名尚,字牙或子牙,号飞熊。

炎帝神农皇帝51世孙,伯夷36世孙。

因其祖先封地为“吕”,又称吕氏。

公元前1135年,出生于美丽的东海之滨--现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

冯家沟村旧有太公祠,村东南有姜公台,都是后人为纪念姜太公而建立的。

村内至今仍留有一“棘津”,日照人称之为“石汪”,据说即是姜太公少年钓鱼的地方。

当他听说西部的周文王正急于纳贤时,便辗转至渭水之阳(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以直钩垂钓于磻溪的兹泉边,与到此打猎的周文王不期而遇。

姜太公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殷周历史巨变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奇计与韬略成为中国古代谋略的典范。

他是兴周灭商的第一功臣,齐国的始祖、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宗师”、“兵家鼻祖”、“中华武祖”、“中华第一智囊”;唐代尊封他为“武成王”、“武圣”,与“文宣王”、“文圣”孔子并肩比美,宋朝尊封他为“昭烈武成王”;由他所创立的齐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在海内外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刘勰(约465~521年),字彦和。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据《梁书·刘勰传》记,他是“东莞莒人”。

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沦陷,刘勰的先祖便随大批南迁士人移居至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刘勰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刘勰一生著述甚丰,流传至今的仅有《文心雕龙》、《新论》、《灭惑论》等。

作为文人,刘勰虽身在佛门,却心系汉儒。

他认为,“论文”之必要,亟不可待。

从498年(建武五年)至502年(齐和帝中兴二年),刘勰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呕心沥血四个春秋,终于在而立之年编撰完成了中华文化史上光辉夺目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10卷50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至今涌现出众多著名人物,在这些名人中,既有治国安邦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有才华横溢的史学家,理论家。

有不畏权贵,揭竿起义的农民领袖,也有国难当头,舍生取义的忠义之士。

他们创造了璀璨辉煌的日照名人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先我先和大家谈谈兵家鼻祖姜太公和《三字经》中记载的神童项橐。

姜子牙,他的一生充满神奇的色彩。

他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

一生足智多谋,长于用兵,工于奇计,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关于他的出生地,历来争议颇多,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是日照人的观点越来越被学术界认可。

元代名志《水经注.齐乘》记载:“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海曲县是西汉时日照县名,东汉时的海曲县古称“东吕乡”。

由此可见,姜太公原籍应是咱们山东日照。

在日照历史名人里,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名人,他就是孩童项橐。

《三字经》有云:“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项橐之名,由此家喻户晓,虽然他只是个孩童,仍被后世尊称为“圣公””。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日照地区涌现出诸多英雄豪杰,他们对于历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照这一时期代表人物:吕母,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1位农民起义女领袖。

在公元17年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焰,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吕母起义的第2年,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在莒起义,此时吕母已病故,她的部族参与了樊崇的赤眉起义军。

赤眉军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日照境内奎山西麓的崮崖河上,吕母起义的点将台犹存,后来被称为“吕母崮”,成为我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纪念地)三国时吴国名将徐盛。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他参加过后两个,并且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参与的其他的大小战斗更是是数不胜数。

纵观徐盛的一生,他身经百战,智勇兼备,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名将。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赞他为“江表之虎臣”。

与甘宁、黄盖等将领并称”江东十二虎臣”六朝又称六代,一般指中国历史上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6个朝代。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发展,在兼收并蓄下,六朝的文学,科技,艺术的空前繁荣,史称“六朝文明”臧荣绪,南朝齐代历史学家,出身官宦世家,博学多才却不肯入官场,只愿潜心著述。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集17家《晋史》之大成,扩东西晋史为一书。

臧荣绪版的《晋书》材料详实,内容丰富,共110卷,是唐朝房玄龄等人修晋书的最重要蓝本,也是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刘勰,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他出身官宦世家,后因家道中落,孤寒无依。

曾入南京定林寺协助僧佑整理佛经。

这期间他笃志好学,饱览了经史百家著述,对文学理论有着深刻独到的研究。

他呕心沥血4个春秋,在而立之年编纂完成了中华文化史上光辉夺目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1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共10卷50篇,3.7万字。

是整个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一部最系统,最杰出,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

《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体大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

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为广泛。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废止于清末,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整整1300多年。

日照地区的科举制度一开始发展缓慢,到北宋太平兴国8年(983年)日照历史上才出现了第1位进士,莒县人王子與。

公元1179年出现了第1位状元张行简日照历史上的第1位状元,金朝状元张行简。

公元1179年,张行简高中状元。

他是金朝四朝元老,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要职。

他学富五车,著述丰富,精通礼制和天文术数。

张行简家族是日照第1个5进士家族:张行简和他的爷爷张莘卿,父亲张暐,叔叔张烨以及弟弟张行信,一门三代五进士,世曰“五贤”。

日照曾立“五贤祠”,以彰其门风。

张行简家族家风尚学,子孙后代科举及第者也很多,是日照地区名副其实的科举名门望族,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不多见。

日照历史上共有状元2位,另一位就是焦竑。

焦竑(祖籍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明万历17年他高中状元,当时已有50岁高龄。

焦竑一生博览群书,严谨治学,为明代晚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

他的著作有80部900余卷,被翻译成日韩等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焦竑还是明代晚期最大的私人藏书家,而他的藏书楼,民间俗称“焦状元楼”!他的私人藏书曾代表着明代南京地区私家藏书的最高水准。

《金瓶梅》是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1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和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章回体长篇小说,鲁迅先生说它是一部“描摹世态,观其炎凉”的世情书。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首,它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几百年来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认为此人是丁惟宁。

丁惟宁是琅琊丁氏家族中第1位通过科举考试走出来的才子,23岁中进士入仕,45岁看破朝廷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辞官回家,晚年隐居今日照五莲县九仙山,余生过着与笔墨纸砚相伴的隐居生活。

丁允元,明崇祯四年进士,他为官清廉,不畏强御,曾两次主持科举考试严禁舞弊,所选拔的人才都是拔尖人才。

在日照涛雒,丁氏家族是个历史悠久,名望昌盛的大族。

出身于丁氏家族的丁允元和他的儿子(长子丁泰,三子丁旹),孙子(三子丁旹之三子丁士一),曾孙(三子丁旹的长子丁士上的长子丁续曾,三子丁勺曾)共有6人得中进士。

在科举时代,“丁氏一门四代六进士”,在山东乃至全国可谓轰动一时,奠定了日照第一家族的基础。

【据查,清代267年中,全县(原日照县)中举者179人,丁氏就占49人;中进士者41人,丁氏有14人,各占三分之一强,文风之盛为山东少有】丁守存,清道光15年进士,中国近代化学研究,火器及轮船制造的先驱者,军事科学奠基人。

他是较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潜心物理,化学,天文等,研究出有关蒸汽机,火炮等方面的制造原理,试制成功了自来火药,火枪等。

丁守存也出自日照涛雒丁氏家族,他和他的儿子丁凤年,丁麟年,父子三人号称“一门父子三进士”,其家有李鸿章所书“一门三进士”的匾额为证。

(H)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荣,一门四进士则过之,而一门五进士更是传为佳话,令人赞叹不已,日照历史上有两个五进士家族,第1个出自刚才我们介绍的日照第1位状元张行简张家,另一个则是清代管家“一门2代5进士”另有“叔侄三翰林”的荣耀,他们分别是:管廷献,管廷鹗,管廷纲,管象颐,管象晋。

一代清官秦国龙,出自日照五大家族之一的秦氏家族。

一生为官清正,敏捷干练,勇于职守,深得康熙雍正的认可。

雍正元年,吏部考察全国五品以上的官员政绩,秦国龙居全国第一。

在东港区纪委,监委支持下,新编吕剧《清官秦国龙》成功上演,受到了高度评价,可以说秦国龙已经成为反腐倡廉清官的模范标杆,代表了日照地区风清气正,无私无畏,忠于职守的人文精神。

许瀚是本展厅唯一的一位仅达到举人成绩的人,虽未能进士及第,但是影响较大,他矢志不渝,在讲学,著述,校勘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终成一代大家。

他是清代杰出的朴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好友龚自珍赋诗誉之为“北方学者君第一”作为校勘学家,许瀚校勘书籍众多,至今仍留有四五十种,曾参与重修《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大意义。

(G) (I)一代国学大师庄陔兰先生,著名的书法家,他曾任山东省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是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的汉文老师。

1932年开始他耗时三年,主编完成了百万余字的鸿篇巨制《重修莒志》,“集莒地方志之大成”,是研究莒文化和莒历史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到了近代时期,日照人也走在了时代前列,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精英翘楚。

中共一大,二大代表王尽美,他是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生于枳沟镇大北杏村,大北杏村49年之前属莒县,1949年至1966年属五莲县,现在归诸城市管辖。

1918年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1师范学校,临行前作诗一首: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

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磅礴大气的诗篇,彰显了王尽美此刻崇高的理想和胸怀天下一展宏图的抱负。

1925年,王尽美积劳成疾在青岛医院病逝,年仅27岁。

他的一生短暂却辉煌,值得后人铭记!1952年,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对山东分局的负责同事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

”董必武也曾经回忆王尽美作诗一首,表达了对王尽美同志的思念之情: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中共日照县委第一任书记安哲。

他是日照暴动的主要领导人。

他病逝时年仅28岁,一生短暂却辉煌,他与战友们一起用鲜血点燃了日照大地的革命圣火,点燃了日照暴动的火炬,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如今,在日照市革命烈士陵园和两城镇天后宫都设有安卓专门展馆,还建立了安卓小学,以缅怀先烈,弘扬红色精神。

丁惟汾,出身于涛雒丁氏家族,他是同盟会和国民党创始人,深受北方国民党人的敬重,与李大钊并称为“南丁北李”。

荣寿田,莒县招贤镇大罗庄村人。

1925年2月,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积极的发展进步同乡为党员。

七七事变后,他先他支持胞弟宋平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然后变卖田产,购买机械,筹建莒北抗日武装。

1937年,他不幸被捕入狱,因受刑过重,于1938年5月壮烈牺牲,年仅39岁。

牟宜之,近代诗,人革命者,抗战时期统战工作显著。

他终身与诗为伴,现存诗作有200余首,收录于《牟宜之诗》,诗风慷慨雄壮,彰显汉风唐韵,及民族文化尊严。

他的儿子牟敦康是新中国第1代飞行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击落了当时最先进的飞机5架,同年11月壮烈牺牲。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日照共有3000多名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有530余名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牟敦康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他是魏巍小说长空陆风的原型人物。

王延周,新中国王牌飞行员,抗战飞虎队成员。

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击伤美军飞机各一架,成为既击落过日军飞机,又击落过美军飞机的功勋飞行员之一。

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飞行表演,1951年再次次驾机参加开国大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