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ppt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实用性
引入生活实例
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加强实践操作
通过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06
教学资源分享与交流
网络资源推荐
01
学科网
提供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等各个学段的优质教学课件、题库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统计等,以增强他们的实践 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竞赛活动
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评估的方法
1 2
平时观察
平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和方法。
作业评估
定期布置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 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
05
小学数学教学的挑战和对策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过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运用游戏化教学
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重鼓励和激励
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入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引入问题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用。
实用性
小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后续学习
小学数学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 础,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 识,如加减乘除、分数、 小数等。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 教学PPT课件
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 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法则是运算的
依据,是推理的基础,它是运算结果具有唯一性的保障。
• 一种运算遵循的普遍法则,称为这一运算的运算律。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运算能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 (一)运算能力
• 除 法 的 左 分 配 律 是 不 成 立 的 , 也 就 是 a ÷ ( b+c )
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 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尝试的过
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案例:
• 如图,这道题的原意是已知总量
为9,其中一部分为4,求另一个
部分是多少。
• 学生感知到的“□+4=9”就是思维的
“自然结构”,教师所期望的“9-4= □”
则是思维的“加工结构”。
(四)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不足
• ①数学思维缺乏自觉性。
• ②数学思维缺乏灵活性。
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广泛适用性的数学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扩充和联结,
形成相对完整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一,小学数学学习应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置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 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法则是运算的
依据,是推理的基础,它是运算结果具有唯一性的保障。
• 一种运算遵循的普遍法则,称为这一运算的运算律。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运算能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 (一)运算能力
• 除 法 的 左 分 配 律 是 不 成 立 的 , 也 就 是 a ÷ ( b+c )
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 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尝试的过
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案例:
• 如图,这道题的原意是已知总量
为9,其中一部分为4,求另一个
部分是多少。
• 学生感知到的“□+4=9”就是思维的
“自然结构”,教师所期望的“9-4= □”
则是思维的“加工结构”。
(四)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不足
• ①数学思维缺乏自觉性。
• ②数学思维缺乏灵活性。
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广泛适用性的数学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扩充和联结,
形成相对完整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一,小学数学学习应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置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六章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ppt课件
三、计算器
1642年,帕斯卡﹝1623-1662﹞制作了一部能自动进位 的加法计算器。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发明了一部能计算乘 除法的计算器。 1673年,S.莫兰﹝1625-1695﹞独立发明了一部能够 乘除运算的计算器。 1820年,T.德.科尔马制成了一部实用的计算器。 英国数学家贝奇﹝1792-1871﹞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下, 结果把机械计算器向电子计算器跨出了重大的一步。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的研制了第一台电子计 算器,计算器科技便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系列1
分数——PPT
.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你见过哪几种秤?
天平
电子秤
磅秤
盘秤
台秤
弹簧秤
案例——几何画板课件展示
1风车 2分数表示 3三角形内角和 4“化圆为方”——圆面积 5三角形面积——底和高不变,三角形的面积 不变
第六章 手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学数学教学
第一节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一、石子、算筹与算盘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 秋战国时代。人类最初的计算工具之一就是手 指计数。亚里士多德指出:十进制的广泛采用, 只不过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来具有10个手指这 一事实的结果。
人们发现利用石子可以记数:在地上摆小石子, 但记数的石子堆很难长久保存。出去放牧时, 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 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 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 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 有丢。还有结绳记数、刻痕记数等。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件
详细描述
教师在合作式教学中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克服障碍,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 究、创新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词
注重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 方法。
详细描述
教师在合作式教学中建立和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 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共同进步。
价值。
图形与几何初步认识
图形的认识
介绍基本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 等,以及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图形的变换
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变换,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测量与度量
教授长度、面积、体积等测量和度量的基本 概念和方法。
图形与几何的实际应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图形与几何 的应用和价值。
游戏式教学
总结词
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游戏,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总结词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式教学
01 02
详细描述
在游戏式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运用 数学思维和知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中的应用和价值。
04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评价内容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思维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方法
通过作业、测验、考试、课堂表现等多维度进行 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价反馈
小学数学教学论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 教学PPT课件
(三)二十四节气
• 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 气体系是西汉时代的刘安所著《淮南子》最后确定的。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人将太阳周年 运动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 ‘二十四节气’。
案例:探究二十四节气的教学片断
• 一、欣赏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四)英国长度单位
• 英尺(foot)等测量单位起源于多种文化。公元43-409年,古罗 马军团占领大不列颠岛,罗马人引入了他们的英里等于1000 步 (paces)或双步(double steps),即1罗马英里等于5000英尺。
• 14世纪,英国规定:从大麦穗中间选择三粒最大的麦粒并依次排成 一行的长度就是一英寸(1 inch=0.0254m)。由1959年的国际码 和磅协议准确定义为:1码(yard)=0.9144米,1英尺=03048米。
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 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 •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 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
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 第一学段包括:数学游戏分享、欢乐购物街、时间在哪里、 我的教室、身体上的尺子、数学连环画等6个主题活动。
• 二、探索规律 • (1)观察所圈节气 •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每组负责一个月份的2个节气,看看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PPT课件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三)宽厚的数学文化与一般 科学文化知识
•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懂 得数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 识,同时,还要具有与数学学 科相关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
三、完善的能力结构
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 基础能力; • 数学能力; • 数学教学能力; • 教学研究能力。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三)宽厚的数学文化与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三)宽厚的数学文化与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 教师引导学生向数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数学思想、方
法和技巧,尤其是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要大力继 承和发扬华罗庚、陈省身等老一代学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学习他们热爱科学、服务社会的崇高品格, 一丝不苟、严谨 求实的治学精神, 不断探索、勇于钻研的创新勇气。
• (二)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 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
学的重要保障,包括一般教育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知识、小学生身心发 展的知识和数学学习心理的知识,以及 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等。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二)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 教师具有“读懂儿童”的意识。 • 真正的“读懂”,是应该细腻地、科学地去
和发展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内容、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内容
•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 • 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素
养; • 让学生掌握未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所必须的教学实
践技能。
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
•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习数学教育理论 • (二)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PPT
(六)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
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得能力。培养运算 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得算理,寻求合 理简洁得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七)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得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 数学得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得思 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 已有得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 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得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 和确定得规则(包括运算得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 辑推理得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两种推理 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 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得相关内容
考试要求: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得相关内容,了解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得主要内容,了解课程性质,了解课程基 本理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了解数学基础知 识教学、基本能力培养得过程与方法,能将相 关理论知识应用于当前数学教学热点问题得 分析。
7点评价建议
❖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评价 ❖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得评价 ❖ 3、情感态度得评价 ❖ 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得评价 ❖ 5、体现评价主体得多元化和评价方式 ❖ 得多样化 ❖ 6、适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 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6点教材编写建议
❖ 1、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 ❖ 2、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 ❖ (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得核心。 ❖ (2)整体考虑知识之间得关联。 ❖ (3)重要得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得原则。 ❖ (4)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3、教材内容得呈现应体现过程性 ❖ (1)体现数学知识得形成过程。 ❖ (2)反映数学知识得应用过程。 ❖ 4、呈现内容得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 ❖ (1)生活现实。(2)数学现实。(3)其他学科现实。 ❖ 5、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得弹性。 ❖ 6、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本章结束
二、选取的研究课题要有创新性
• 创新性是指选择的研究课题要有独创性和突破性。 •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意
义,能使所选的课题在科学理论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或在应用 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从而保证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 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 选题的创新性在于研究者是否把握了课题的本质内容!是否找到问 题的症结所在,以及如何实现创造性的突破。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
• 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工作,只有 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才能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真谛。
• 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的实践,就能够在实践 中逐步掌握研究的方法,逐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和科研 的能力。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原则
一、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要面向教育实践的需要
三、结合研究者自身量力选择课题
• 研究者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 研究课题,对预期完成课题的主观、客观条件要尽可能充分 地进行估计。
• 研究者选择课题应该考虑课题需要的条件,量力而行。要充 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选择研究问题的途径
• (一)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 • (二)从数学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 (三)实验研究法
• 实验研究法是根据教育科学理论或某个因果假设,通过人为 地控制、模拟或改变教育现象的条件,以引发被试的某种反 应,从而揭示其发生原因或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
• (四)课例研究法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 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PPT课件
01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并掌握小学
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教学技能培训
02
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管理、教学策略、学
生评估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知识
03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和
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数学知识系 统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方法能够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
但可能缺乏互动和实践。
讨论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 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 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但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练习法
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 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这 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01
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 础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四 则运算、图形和几何等。
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历程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 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 中开始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 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了教学 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论 ppt课件
PPT课件
45
三、画图的策略 画图策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它是利用“图”的直观来对问题中的关系和结构进行表达。借 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 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同时,画图又是一个“去情境 化”的过程,它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提炼,并且进行直观 表达。
PPT课件
18
34 + 21 = 55
PPT课件
19
34+20=54
34 + 21 = 55 30+20=50
54+1=55
4+1=5
34+21=55
30+21=51
51+4=55
PPT课件
20
• 二.探索新知: • 出示:38+25=
问:38+25=?
• 要想知道自己算的结果对不对,怎么办呢?
文字应用问题与图画情境题提供的都是数学情境,不同 的是前者提供的情境是概括的、理性的、经过提炼的,解答这 种言简意赅的数学问题是实行第二个转化的必需,同时也是数 学的本意所在。
PPT课件
44
所以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会看图,还要会读题,读懂题。 “读懂”,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只是能区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 题,而是要把题目中的故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保留 清晰的印象,正如有的老师总结的“读文想图”、“观图思文 ”、“图文合一”,然后才有可能正确地解题。
学生分析的内容
学习基础 动机态度
已有知识 已有经验 已有能力
方法习惯
PPT课件
2
三、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 教学内容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第5章《统计与概率》PPT教学课件
三 年 级 下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 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 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三 年 级 下
例20: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
[说明]学校一般每年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这为学习统 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贯穿第一学 段和第二学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可以有所 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 保存资料的习惯。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 据中得到一些信息。
一 年 级 上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 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 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 准的关系。
一 年 级 上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二 年 级 下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老师
内容结构
• 第一学段
初步的数据统计活动
• 第二学段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01
统计教学
一、内容标准 二、教学建议
初步的数据统计活动:第一学段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例18)
例2:将数50,98,38,10,51排序,用“>”或“<”表示。
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语言进一步描述它们之间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 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 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三 年 级 下
例20: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
[说明]学校一般每年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这为学习统 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贯穿第一学 段和第二学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可以有所 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 保存资料的习惯。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 据中得到一些信息。
一 年 级 上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 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 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 准的关系。
一 年 级 上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二 年 级 下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 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 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老师
内容结构
• 第一学段
初步的数据统计活动
• 第二学段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01
统计教学
一、内容标准 二、教学建议
初步的数据统计活动:第一学段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例18)
例2:将数50,98,38,10,51排序,用“>”或“<”表示。
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语言进一步描述它们之间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论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教学PPT课件
(gyrgand)之长等。
• 参见第十章“度量衡”
9
(二)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
• “2022年版课标”确定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在
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
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
逐段递进。
• 图形的认识重点是图形特征的探索与描述,图形的测量
提或原因,使其认识和了解数学的概念、公式、例题以
及应用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
14
1.创设问题情景,展现知识的发现过程
•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为学
生提供恰当的实际问题和知
识背景,提出符合学生认知
水平的思考问题,经过学生
观察、实验、比较,作出猜
想,为“图形与几何”知识
的形成奠定感性基础。
15
• 2.增加实验操作,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
关系和度量关系。
• ①对图形形状的识别——直线型(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等);
曲线型(圆及扇形等)。
• ②对图形位置关系的识别——直线型(平行、相交、垂直等)。
• ③对图形度量的识别——长度、角度、面积、大小关系的辨认等。
• 2. 作图技能
• 运算、作图、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活动,因此“能算、
会作图和会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技能。
和“μετρεĭν”(测量)两个词合成而来,指土地的测量,即测地
术。后来拉丁语化为“geometria”。
英语「geometry」几何
「geo」代表的是土地,
「metrein」指的是測量。
中文中的“几何”一词,最早是在明代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时,
由徐光启所创。
7
• 收到
半坡遗址房屋地基
• 参见第十章“度量衡”
9
(二)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
• “2022年版课标”确定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在
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
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
逐段递进。
• 图形的认识重点是图形特征的探索与描述,图形的测量
提或原因,使其认识和了解数学的概念、公式、例题以
及应用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
14
1.创设问题情景,展现知识的发现过程
•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为学
生提供恰当的实际问题和知
识背景,提出符合学生认知
水平的思考问题,经过学生
观察、实验、比较,作出猜
想,为“图形与几何”知识
的形成奠定感性基础。
15
• 2.增加实验操作,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
关系和度量关系。
• ①对图形形状的识别——直线型(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等);
曲线型(圆及扇形等)。
• ②对图形位置关系的识别——直线型(平行、相交、垂直等)。
• ③对图形度量的识别——长度、角度、面积、大小关系的辨认等。
• 2. 作图技能
• 运算、作图、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活动,因此“能算、
会作图和会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技能。
和“μετρεĭν”(测量)两个词合成而来,指土地的测量,即测地
术。后来拉丁语化为“geometria”。
英语「geometry」几何
「geo」代表的是土地,
「metrein」指的是測量。
中文中的“几何”一词,最早是在明代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时,
由徐光启所创。
7
• 收到
半坡遗址房屋地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强化了测量的方法与过程。
将测量和有关的长度和面积单位结合起来,要求 学生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测量的 过程中感受到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
20
3. 消弱了单纯的图形面积、体积、周长等计算,将 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融于探索和操作之中。这 虽然也要有计算方法,但要把对计算公式的理解 和探索活动结合起来。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化,删 减了一些内容,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将课程内容 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 与实践四个领域,具体内容结合本教材第七、八 、九、十章。
.
18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特征 数与代数的内容结构特征:
1. 数的认识方面提出了认识和感受大数(估计较大的数) 2. 增加了对负数的认识(小学阶段只要求了解,不要求计
.
16
2. 目标层次拓展。 以往的教学目的多以描述结果目标为主。
(见1986年《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的 课程标准除了对结果性目标进行描述外,还增加 了“过程性”的目标,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和 感受。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 成,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
17
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概述
.
15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点分析
1.目标维度丰富。
纵观我国解放后历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 其目标范围基本都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 思想教育三个维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弊 端日益显现,于是就有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 度、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么四个新的维度,更 全面、多维度的列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特征
1. 增加简单的概率知识。这是第一次将概率纳入小 学阶段学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概率知识主要 以直观的为主)。
.
21
2. 强化统计知识的过程和现实意义。
把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确定为 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
3. 消弱和淡化单纯的量的计算及统计概念的严格定 义。
统计知识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公式和图表,如 平均数、众数、中位线、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等。这些概念记忆起来非常复杂。新标准淡化 了这些概念的记忆,而是将他们转变成数字运算 的练习。
.
11
2. 社会发生了变化。随着包括数学在内的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极大加强,社 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生产方式必然随 之变化。由于高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应用科 学的基础又是数学,数学对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 具有巨大作用。
3. 教育发生了变化。现代数学的发展及对社会的突 出作用势必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产生重 大影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甚至一部分发展 中国家、都已经实行大众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 创新教育也就在我国顺应时代潮流而提出。
• 4. 学生为将来从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
育等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知识和技
能基础。
.
2
基本内容
• 1、解读新课程标准 •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 • 3、结合案例形成技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要求
• 课程标准 • 数学教学理论 • 教学设计及展示
.
4
第一部分 小学数学教育学
.
5
• 数学的性质
二、数学课程的目标
1. 获得适应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 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算) 3. 计算内容上降低了大数目计算的要求,但开始重视估算
(估计给定的钱够不够买某几样东西) 4. 取消了珠算的要求,增加了计算器的学习。
.
19
图形与几何的结构特征
1. 增加了图形的运动,确定位置和辨认方向等内容 。
图形运动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的认识;确定位 置包括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物体相对观察者的位置 ;辨方向和描绘线路,能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
13
老师讲,学生学,模仿、记忆是主要方法。但是 成绩却在国际大赛中名列前茅,引起了众多专家 的研究。
3. 评价机制的问题。
我国数学学习评价机制存在着形式单一,方法不 够科学等问题。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有过程性评价 和总结性评价。我们往往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过分地夸大了考试的选拔和甄别作用。
.
14
.
12
(二)改革的国内背景
1. 教学观的局限。数学观也就是对“数学是什么” 的看法,反观传统教育,虽不能说它们的数学观 是错误的,但至少是有局限的。比如:数学就是 解决问题,数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 这类观念都是不恰当的。
2. 数学教育方式的陈旧。国际数学教育界曾就中国 的数学教育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 学习是“灌输式”的。
.
6
.
7
.
8
.
9
.
10
❖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国际背景 1. 数学本身发生了变化。数学在19世纪成为独立的
学科,而后就随着生产实际而不断发展,尤其是 进入20世纪以后,数学更是呈现初飞速发展的势 态。突出变革表现为两点:数学的应用和数学与 计算机的结合。二战以后由于经济及其他科学技 术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需要用数学 解决的实际问题;计算机的出现不仅使得数学计 算变得无比快速,还催生了一些数学分支学科如 计算数学 、数学模型、离散数学等。
数学是如何产生的 1.以实际问题为起点 2.以理论问题为起点
数学研究的对象 1.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研究 2.数学是对思想世界的研究
• 数学的基本特征
抽象性 严谨性 运用的广泛性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
之 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大哉数学之为用”——华罗庚)
小学数学教学论
.
1
•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核心内 容,并能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 2.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目的、任务及基 本理论,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应 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 3.通过课程的讲授与案例教学,学生数学教学技能 能得以发展。学生能体会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 精神,并能从更高的理论角度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 策略的分析。
将测量和有关的长度和面积单位结合起来,要求 学生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测量的 过程中感受到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
20
3. 消弱了单纯的图形面积、体积、周长等计算,将 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融于探索和操作之中。这 虽然也要有计算方法,但要把对计算公式的理解 和探索活动结合起来。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化,删 减了一些内容,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将课程内容 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 与实践四个领域,具体内容结合本教材第七、八 、九、十章。
.
18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特征 数与代数的内容结构特征:
1. 数的认识方面提出了认识和感受大数(估计较大的数) 2. 增加了对负数的认识(小学阶段只要求了解,不要求计
.
16
2. 目标层次拓展。 以往的教学目的多以描述结果目标为主。
(见1986年《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的 课程标准除了对结果性目标进行描述外,还增加 了“过程性”的目标,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和 感受。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 成,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
17
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概述
.
15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点分析
1.目标维度丰富。
纵观我国解放后历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 其目标范围基本都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 思想教育三个维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弊 端日益显现,于是就有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 度、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么四个新的维度,更 全面、多维度的列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特征
1. 增加简单的概率知识。这是第一次将概率纳入小 学阶段学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概率知识主要 以直观的为主)。
.
21
2. 强化统计知识的过程和现实意义。
把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确定为 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
3. 消弱和淡化单纯的量的计算及统计概念的严格定 义。
统计知识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公式和图表,如 平均数、众数、中位线、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等。这些概念记忆起来非常复杂。新标准淡化 了这些概念的记忆,而是将他们转变成数字运算 的练习。
.
11
2. 社会发生了变化。随着包括数学在内的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极大加强,社 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生产方式必然随 之变化。由于高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应用科 学的基础又是数学,数学对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 具有巨大作用。
3. 教育发生了变化。现代数学的发展及对社会的突 出作用势必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产生重 大影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甚至一部分发展 中国家、都已经实行大众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 创新教育也就在我国顺应时代潮流而提出。
• 4. 学生为将来从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
育等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知识和技
能基础。
.
2
基本内容
• 1、解读新课程标准 •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 • 3、结合案例形成技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要求
• 课程标准 • 数学教学理论 • 教学设计及展示
.
4
第一部分 小学数学教育学
.
5
• 数学的性质
二、数学课程的目标
1. 获得适应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 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算) 3. 计算内容上降低了大数目计算的要求,但开始重视估算
(估计给定的钱够不够买某几样东西) 4. 取消了珠算的要求,增加了计算器的学习。
.
19
图形与几何的结构特征
1. 增加了图形的运动,确定位置和辨认方向等内容 。
图形运动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的认识;确定位 置包括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物体相对观察者的位置 ;辨方向和描绘线路,能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
13
老师讲,学生学,模仿、记忆是主要方法。但是 成绩却在国际大赛中名列前茅,引起了众多专家 的研究。
3. 评价机制的问题。
我国数学学习评价机制存在着形式单一,方法不 够科学等问题。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有过程性评价 和总结性评价。我们往往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过分地夸大了考试的选拔和甄别作用。
.
14
.
12
(二)改革的国内背景
1. 教学观的局限。数学观也就是对“数学是什么” 的看法,反观传统教育,虽不能说它们的数学观 是错误的,但至少是有局限的。比如:数学就是 解决问题,数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 这类观念都是不恰当的。
2. 数学教育方式的陈旧。国际数学教育界曾就中国 的数学教育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 学习是“灌输式”的。
.
6
.
7
.
8
.
9
.
10
❖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国际背景 1. 数学本身发生了变化。数学在19世纪成为独立的
学科,而后就随着生产实际而不断发展,尤其是 进入20世纪以后,数学更是呈现初飞速发展的势 态。突出变革表现为两点:数学的应用和数学与 计算机的结合。二战以后由于经济及其他科学技 术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需要用数学 解决的实际问题;计算机的出现不仅使得数学计 算变得无比快速,还催生了一些数学分支学科如 计算数学 、数学模型、离散数学等。
数学是如何产生的 1.以实际问题为起点 2.以理论问题为起点
数学研究的对象 1.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研究 2.数学是对思想世界的研究
• 数学的基本特征
抽象性 严谨性 运用的广泛性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
之 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大哉数学之为用”——华罗庚)
小学数学教学论
.
1
•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核心内 容,并能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 2.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目的、任务及基 本理论,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应 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 3.通过课程的讲授与案例教学,学生数学教学技能 能得以发展。学生能体会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 精神,并能从更高的理论角度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 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