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课件 力和运动课件
沪科版物理力与运动ppt课件

5、力和运动关系
• (1)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 (2)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 (3)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 • ①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 ②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 ③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
做曲线运动。
例题讲评
惯性、惯性定律
区别
惯性
惯性定律
条件 任何情况下
物体不受到外力作用时
本质 物体本身的属 描述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所遵循的
性
运动规律
• 2、力的合成
•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 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 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 力叫分力。
• (2)力的合成: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 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3、如图所示,各物体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 受力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D )
5N
5N
5N
5N
A 3N5N
4、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 列选项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D )
例1 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 于利用惯性“利”的一面是 C(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 C.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D.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 例2 关于拔河比赛获胜的诀窃,下面列举的几点不正 确的是( D ) A.组队时,要挑选身强力壮,体重大的人 B.队员们的鞋底应粗糙 C.拔河时绳子要保持一条直线;每个队员都应顺着 绳子向后拉,不能向两侧或其他方向拉 D.啦啦队要齐声喊“一、二,加油!”不可各喊各的, 目的是防止形成混乱嘈杂的噪声
F2=8N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优秀课件全集(398张)

随堂训练
3.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 升 高温度之比是1:5, 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3:1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 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 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完成这个表格。
课堂小结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随堂训练
1.下列实例中, 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 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随堂训练
3.关于物体的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得越快, 内能越大 B.物体被举得越高, 内能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 举得越高, 内能越大 D.物体温度越高, 内能越大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同一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课堂小结
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字母c表示
随堂训练
1.烧杯中装有酒精, 现用去一半, 则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
量中, 发生改变的是( )A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全

质量相同的水和花生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 吸收相同 的热量多。 水吸热能力强。
小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
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一、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
蒸汽机车 火电站的汽轮机
蒸汽机车
喷气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二、汽油机 1.构造
火花塞
进气门 活塞
连杆
气缸 排气门
曲轴
热机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
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
汽 油
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
和 空
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 气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分子运动)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证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 希腊数学家希罗于 1 世纪发明 的汽转球,但它只不过是一个玩 具而已。
瓦特在前人的启迪下,对蒸 汽机作出一系列重大改进,在工 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 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 革命的开始。
其实,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 烧开,推动壶盖,从而发明了蒸 汽机,是一个善意的杜撰。
求: t0 =?
解: 由Q吸=cm(t - t0)得 (t - t0) =Q吸/cm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课件-精品课件

23、(多选题)下面实例中,通过做功使
物体内能发生变化的是( ACD )
A、锯木头时锯条发烫 B、冬天把手放在炉子旁边取暖 C、卫星残骸坠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 D、划火柴取火
24、下面是在小宇同学“物理学习笔记本”
中的部分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C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 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 C.物体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 在的
应该采用 和 两种方法。
将200克、80℃的热水和20℃的水相混合,混 合后水的温度为40℃,不计热量损失,求:(1) 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混合时 加入的冷水是多少克?
一、 热机 二、 热机的效率 三、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知识点1:热机
1、热机是把内能转 化为机械 能的机器。 (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如果用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用c 表示比热容,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 用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用t表示物
体后来的温度,则:
吸收热量的公式为:
Q吸=cm(t - t0)
放出热量的公式Q为=:cmΔt
Q放=cm(t0- t )
例一: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B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煮饭时,米粒翻滚
小关系是cA < cB.(填
“<” 、“>”或 “=”)
例四:
10g的冰从-10℃升高到0℃,需要吸 收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从5℃降到 0℃(水未凝固)的水来提供,需要多 少克的水? [已知c冰=2.1×10 J/(kg·℃),c 水=4.2×10 J/(kg·℃)]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14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扩散 现象;如图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由于铅柱的分 _____
子之间有_____ 引力 。
2.【辨一辨】内能的改变方式 做功 改变内能。向手上哈气,利用_______ 热传递 改变 冬天,双手摩擦,利用_____
内能。
3.【判一判】内燃机冲程判断 压缩 冲程,在此冲程,_____ 机械 能转化为_____ 内能 。 如图为_____
第十三章
内
能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对方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_____的现象。 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 (2)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 运动与_____ 温度 有关。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
4.内能的改变:
做功 热传递 (1)两种改变方式:_____和_______。
能量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的多少。 5.比热容: 热量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与它的
质量 和___________ 升高的温度 乘积之比。 _____ (2)计算公式:c
考点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扩散现象: (1)表明:一切物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且在任何温度,扩散 现象都能发生。 (3)发生条件:发生在两种或几种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之间 ,并且在固、 液、气三种状态不同的物质之间都能发生。
2.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 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间距离增大 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相距 很远时,作用力表现的非常微弱。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 PPT课件 图文

4.在A“.研在究压滑力动不摩变擦时力,的滑大动小摩与擦哪力些的因大素小有与关”的实 验中:接(触1面)的用粗弹糙簧程测度力有计关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 运动, 这时木B板.对在木接块触的面摩的擦粗力糙才程等度于相弹同簧时测,力滑计动的摩示擦数。 (2)力下的表大是小某与同压学力实的验大时小,有记关录。的数据:
D.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其中 一个力消失,则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
7.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 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 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3.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分离摩擦面。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1.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问题时,小红设
计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
炸,那么重物将( A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6.下列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处于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 作用的缘故
C.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那么 这个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这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运动和力单元》课件

详细描述
抛体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投篮、投掷标枪等。在物理学中,抛体运动可以 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
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则是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动能与势能
05
动能的定义与计算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计算公式
E_k = 1/2 mv^2,其中m是质量,v是速度。
动能单位
焦耳(J)。
势能的定义与计算
01
02
03
04
势能
物体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 能量。
势能分类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重力势能计算公式
E_p = mgh,其中m是质量 ,g是重力加速度,h是高度
力的作用点,使两个力首尾相接,形成一个闭合三角形,表示合力方向
和大小。
力的分解Biblioteka 力的分解概念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 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 。
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将力分解为 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便 于计算和分析。
任意分解法
任意分解法是根据问题的 具体情况,将力任意分解 为若干个分力,以便于求 解问题。
。
弹性势能计算公式
E_p = 1/2 kx^2,其中k是弹 性系数,x是形变量。
动能与势能的关系
动能和势能是相互关联的能量形式,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 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弹簧振荡中,动 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运动和力的应用实
06
例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力和运动

间站中,乒乓球不再受到重力和__浮____力的原因而悬停
不动。在地面课堂的同学们也做同样的实验;用吸管把
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会迅 速上浮直至漂浮,如图-2所示。乒乓球露出水面前,浮
力__大___于____重力且浮力大小___不___变_____。
解题技巧:加速运动的物体 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 力,其合力方向与二者数值 更大的力方向相同。
命题点3
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命题点4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命题点1: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题1. 300多年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是模拟伽利略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图中三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木板、棉布、毛巾。
(1)为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次实验都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_相___等____(选 填“相等”或“不相等”),即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的__同___一___高___度____静止释放。 (2)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__距___离_____来推断阻力对小车运 动的影响,这个力____减___小____小车速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题11.(2022云南)2022年2月16日、中国运动员齐广璞在北京冬奥会男子自由滑雪空
中技巧赛上获得冠军,如图乙所示,他离开大跳台后由于_____惯___性___,仍能在空中继续
“飞行”。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2.(2022丹东)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5.(2022云南)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 间站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载人飞船进入核心舱。2022 年3月23日,他们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如图所示是空间
《运动和力——怎样描述运动》物理教学PPT课件(5篇)

7.1 怎样描述运动
一 机械运动
新
知 梳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理 械运动,简称运动 。
叫做机
新
二 参照物
知 梳
1.定义: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 参照 ,这
理 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可以 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 有改变,就可以说它是 静止 的。
变式训练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 A.春天桃树上开出艳丽的花朵 B.秋天熟透了的苹果落向地面 C.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块熔化了 D.冬天手接触门把手常有电击的感觉
方法技巧: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研究物体的位 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物体位置的改变” 包括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
可以说它是 静止 的. 4.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参照 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 动的 相对性 .
机械运动
过考点 经典范例
【例1】下列成语不是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D ) A.人流涌动 B.旭日东升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D )
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乘坐的公交车
过基础
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
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C )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掌握物理定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3.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体运动、电流与磁场、光现象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重点:力的作用、能量守恒、实验操作、现代物理技术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凸透镜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如尺子、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实验演示: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能量守恒:请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因为地球对篮球施加了重力,使篮球落回地面。
(2)如:烧水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3)因为脚向后蹬地时,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使人向前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物理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作业设计及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重点关注各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定律,如力学中的力的作用、物体运动;热学中的能量守恒;电学中的电流与磁场;光学中的光现象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1.1力的概念1.2力的测量1.3力的作用效果2.第二章运动与力2.1运动状态2.2力的作用2.3牛顿第一定律3.第三章简单机械3.1杠杆3.2滑轮3.3轮轴与斜面4.第四章压强与浮力4.1压强4.2浮力4.3阿基米德原理二、教学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
2.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3.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能运用杠杆、滑轮等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机械原理;压强与浮力计算。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运用;简单机械的动态分析;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滑轮、杠杆等)。
2.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1)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讲解力的概念,展示力的测量方法,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运动与力:讲解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引入牛顿第一定律。
(3)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4)压强与浮力:讲解压强概念,分析浮力的计算方法,引入阿基米德原理。
3.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2.运动与力运动状态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3.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与斜面4.压强与浮力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解释力的概念,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计算简单机械的力与力臂。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答案:(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九年级物理课件ppt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波 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声波 的波形。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音 色。
声波的干涉与衍射
干涉
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它们会相 互叠加。在某些情况下,声波会相互 增强(干涉相长);在另一些情况下 ,声波会相互抵消(干涉相消)。
衍射
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物继 续传播的现象称为衍射。衍射是波的 特性之一。
总结词
平衡状态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 点
VS
详细描述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相互抵消 ,合力为零的状态;作用力反作用力则是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它们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理 解这两个概念对于解决力学问题具有关键 作用。
03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01
02
03
声音的产生
热量传递
热量传递是物质之间由于温差而 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包括热传 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内能是指物质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 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是热力学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与物质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 量有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 具体表现,它指出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 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的总和。
投影仪
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 理,将幻灯片上的图像投影到屏
幕上。
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 理,将物体放大后观察。
05
电学基础
电荷与电场
电荷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正负两种电荷。同 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运动和力PPT教学课件

15
2.下列关于速度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快B.所用的时间越少,其速度越快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D.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快
物体的运动有_____
快慢
我们是怎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
教学目标
1、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2、知道速度的定义、单位及公式3、会简单运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4、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谁运动的快?________
中间的___________
6.认识汽车上的速度表
7.常用物体的速度
7.速度的计算
1.解答时要注意解题的格式,要有解、答。2.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对同一物体而言。3.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均用常用单位。
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皮尺、停表
3.实验步骤:
例题
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长6700米,一列全长200米的火车匀速通过大桥时,在前40秒内通过了600米的距离,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秒。
例题1答案
已知:S1=6700m S2=200m t=40s s3=600m 求:t 解:由v=s/t得 v=600m/40s=15m/s t=s/v=(s1+s2)/v =(6700+200)m/15m/s=460s 答:火车完全通过桥需要460秒 。
V
t
s
=
V
t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