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健康监测
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
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建筑物是我们居住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其结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结构的健康状况,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的意义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识别潜在的结构问题和病害,预测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指导维护和管理工作的一门技术。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保障: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结构的变化情况,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修缮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2.降低维护成本: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的健康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结构的变形、开裂、腐蚀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和保养,减少维修成本。
3.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结构健康监测,可以提前预测建筑物结构的寿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物的报废率。
二、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的方法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1.传感器监测:通过在建筑物的结构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位移、应力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2.非接触式监测:利用激光测量等技术,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非接触式的监测,可以精确测量结构的形变和振动特性。
3.图像分析:利用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识别结构的裂缝、渗漏等问题。
4.应力波检测:通过应力波传播特性的检测,判断结构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5.无损检测:利用超声波、X射线等无损检测技术,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检测,识别隐蔽病害。
三、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技术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需要借助一些关键技术来支持,包括: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和传输,将数据及时传送至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判断。
2.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判断结构的健康状态,以及进行结构寿命预测等。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建筑和结构的快速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指对建筑、桥梁、隧道、堤坝、构筑物等工程建筑物的性能参数及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旨在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引领了结构工程领域的新变革。
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意义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为了对正在使用的结构,进行长期、实时、科学、的监测,及时发现结构的故障,防止结构元素的过载,从而保障结构的健康与安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掌握结构状态,有效预防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并从改善结构性能的角度,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提供技术保障。
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对结构内部的受力变化进行测量,从而了解结构的内部受力情况及其变化过程,主要分为物理检测和计算检测两大分类。
物理检测是通过安装参数传感器在结构内部测量受力变化,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结构状态的实时变化。
物理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于混凝土等作为材料的结构,也可以用于钢板构造、拱顶等结构。
计算检测则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研究结构的动态行为,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结构行为的特征及其可能出现的故障。
计算检测技术不需要对原结构进行物理改装,其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建筑物的动力相似及各种统计学测量中。
三、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工程建筑物中,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如地铁、桥梁、飞机、高铁、核电站、大系数水力电站、大坝、高层建筑等,目的是保障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如对高层建筑使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能够在发现隐患并在工程结构着火或坍塌前使得如何处理问题,得到迅速的响应和解决。
四、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工程建筑物的复杂度与要求的逐步提升,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
未来,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将不断向着实时监测、智能化和精准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更加高精度、高敏感、全时全域、多功能化的新型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极大地推进本项技术的发展。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概述:结构健康监测是指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提前发现结构损伤、病害和变形等问题,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构健康监测的意义、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监测参数的选择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意义:结构健康监测对于维护和管理各类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实时监测结构的状态和性能,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和病害,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结构健康监测还可以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优化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常用监测方法和技术:1. 动态监测:通过安装加速度计、应变计等传感器,对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分析振动数据,可以评估结构的刚度、阻尼和自振频率等参数,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2. 静态监测:通过安装应变计、倾斜计等传感器,对结构的静态变形进行监测。
通过分析变形数据,可以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存在沉降、位移和变形等问题。
3. 声发射监测:通过安装声发射传感器,对结构的声发射信号进行监测。
声发射监测可以实时检测结构中的裂缝、破坏和断裂等问题,提供结构健康状态的评估。
4. 图像监测:通过安装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对结构的表面温度和形态进行监测。
图像监测可以检测结构的裂缝、渗漏、腐蚀等问题,提供结构健康状态的评估。
监测参数的选择:在进行结构健康监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振动特性、变形情况、声发射信号、温度变化等。
选择监测参数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类型、使用环境和监测目的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和处理: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结构的健康状态和性能信息。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滤波、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可以提取结构的特征参数,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预测和评估。
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与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与应用在现代工程领域中,结构健康监测已成为确保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也日益成熟,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结构健康监测的定义与重要性结构健康监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工程结构的性能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诊断。
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结构可能存在的损伤、劣化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对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大坝、隧道等重要基础设施而言,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结构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荷载和复杂的环境作用,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的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桥梁的坍塌会导致交通中断,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大坝的失事可能引发洪水灾害,给下游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结构健康监测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二、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眼睛”,它们能够感知结构的各种物理参数,如位移、应变、加速度、温度、湿度等。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片、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
其中,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精度高、能够实现分布式测量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有效的采集和传输,才能到达数据分析处理的终端。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器等设备,能够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存储。
数据传输方式则包括有线传输(如电缆、光缆)和无线传输(如蓝牙、WiFi、Zigbee 等)。
无线传输方式具有安装方便、灵活性高等优点,但在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
3、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采集到的大量监测数据需要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处理,才能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模式识别等。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健康监测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健康监测土木工程是指为人类创造和改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而结构健康监测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旨在实时监测和评估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健康状态,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全面探讨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健康监测的意义、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一、结构健康监测的意义土木工程结构在长期使用中,受到力学载荷和环境的作用,可能会产生疲劳、裂纹、腐蚀等问题,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甚至发生灾难性事故。
而结构健康监测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振动、应力等参数,及时发现结构的隐患和异常,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结构健康监测的方法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在结构表面或内部埋设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振动、应力等参数。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计、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实现对结构的远程监测和分析。
2. 非破坏性测试技术非破坏性测试技术是一种在不影响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下,利用声波、电磁波、超声波等检测方法对结构进行评估的技术。
通过对结构材料的声纳、磁滞回线、超声波传播速度等参数的测量,可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态。
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桥梁、大型建筑物、地下管网等结构的检测和评估。
三、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前景1. 桥梁监测桥梁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结构之一,而桥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出行安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对桥梁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桥梁的结构状况,预防桥梁的损坏和坍塌,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
2. 建筑物监测高层建筑物在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中容易受到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振动和变形情况,提前预警结构的异常,为人们的避险和救援提供重要依据。
3. 地下管网监测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供水、排水、供气等方面。
而地下管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土壤沉降、外力破坏等影响而产生泄漏和破裂。
结构工程健康监测方案
结构工程健康监测方案一、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结构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工程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构工程健康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结构工程健康监测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二、结构工程健康监测方案的制定在开始进行结构工程健康监测前,首先需要制定健康监测方案。
健康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工程类型:不同类型的结构工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结构工程的类型确定具体的监测内容和方法。
2.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发现潜在的结构缺陷、评估结构工程的使用寿命、预测结构工程的寿命等。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监测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3.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结构的位移、裂缝、应力、振动、温度等,需要根据结构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监测内容。
4.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包括传感器的选择、监测设备的安装、数据采集的频率等,需要根据监测内容确定具体的监测方法。
5. 监测周期:监测周期需要根据监测内容和监测目的确定,一般可以是定期监测或者连续监测。
6. 监测技术: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需要根据监测内容和监测目的确定。
7. 监测预案:监测预案包括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监测数据的报告方法等,需要根据监测内容和监测目的确定。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可以制定出合理而可行的结构工程健康监测方案,为后续的监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构工程健康监测方案的实施健康监测方案的实施是整个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健康监测方案的实施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设备的安装:监测设备的安装需要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保证监测设备能够正确地监测结构工程的各种参数。
2. 数据采集的频率:数据采集的频率需要根据监测内容和监测目的确定,一般可以是定期采集或者连续采集。
结构健康监测原理
结构健康监测原理结构健康监测是一种对建筑物、桥梁、飞机和其他工程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预测的技术。
它旨在及时检测结构的变形、裂缝、疲劳等问题,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修复和维护措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结构健康监测的原理,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结构健康监测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工具。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用于监测不同的结构参数,如位移、应变、振动、温度等。
其中,位移传感器通常使用光纤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技术,应变传感器使用应变片、电阻应变计等技术,振动传感器使用加速度计、振弦传感器等技术,温度传感器使用热电偶、红外线测温仪等技术。
通过安装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结构的变形、应变、振动和温度等参数,以进行结构健康状态的评估和监测。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需要经过采集与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采集与处理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收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显示,以得出结构健康状态的评估结果。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频谱分析、模式识别等。
3. 结构健康评估算法:结构健康监测需要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
结构健康评估算法通常基于统计学、模型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
统计学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结构参数的统计特征,如均值、方差、概率密度等,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
模型识别方法利用传感器数据与数学模型之间的匹配程度,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态。
机器学习方法通过训练模型,利用传感器数据对结构的健康状态进行分类和预测。
4. 健康监测系统:结构健康监测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
传感器网络是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用于实时监测结构的各个部位。
数据传输系统负责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目录•1概念•2过程•3理想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4工作流程图•5研究内容概念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简称SHM)是一种技术,是智能材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一种仿生智能系统,可以在线监测结构的“健康”状态。
它采用埋入或表面粘贴的传感器作为神经系统,能感知和预报结构内部缺陷和损伤。
结构整体与局部的变形、腐蚀、支撑失效等一系列的非健康因素,是一种对材料或结构进行无损评估的方法。
当遇到突发事故或危险环境,系统可通过调节与控制使整个结构系统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
系统还可通过自动改变和调节结构的形状、位置、强度、刚度、阻尼或振动频率使结构在危险时能自我保护,并继续生存下去。
过程结构健康监测的过程包括: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得到系统定时取样的动力响应测量值,从这些测量值中抽取对损伤敏感的特征因子,并对这些特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结构当前的健康状况。
理想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理想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应该能准确的在损伤发生的初期,发现损伤并能够定位及确定损伤的程度,进而提供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并能预测损伤结构的剩余寿命。
工作流程图研究内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国民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工程中,有很多材料结构需要及时的维护及监测,用传统的监测方法耗时、费力,并且费用昂贵,而运用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就可以使这些缺点得到改进。
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有如下优点:(1)实时在线地监测及安全性评估,节省维护费用。
(2)依靠先进的测试系统,可减少劳动力和降低人工误判。
(3)可以及时的和最新技术相结合。
(4)大多数具有自修复功能。
(5)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随着材料和结构损伤特征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的进展,传感/驱动技术研究的深入,监测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比如先进战斗机和超期服役飞机的健康监控、航天器及空间站的健康监测和民用结构的在线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变得越来越重要。
结构健康监测是指通过监测和评估建筑结构的各项指标,以实时了解结构的健康状态。
而损伤识别是通过分析监测数据,识别结构中的潜在问题和损伤情况。
本文将介绍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应变计、加速度计、温度计等,它们可以对结构的变形、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结构的异常变化。
2. 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也具有重要应用。
通过摄像机或无人机等设备获取建筑结构的图像,可以对结构的裂缝、变形等进行识别和分析。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监测,并能够实时获取图像数据,提供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持。
3.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是将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处理,以获取结构健康信息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小波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工程人员了解结构的振动特征、频率响应等,通过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二、结构损伤识别技术1. 模型更新方法模型更新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
通过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对结构模型中的特性参数进行修正,以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
模型更新方法主要基于系统辨识理论,通过优化算法来修正模型参数,实现对结构的准确识别。
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在结构损伤识别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结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检测出结构中的潜在问题和损伤情况。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等,它们能够从大量的监测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对结构的精确评估。
3. 人工智能方法近年来,人工智能方法在结构损伤识别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结构的自动化损伤识别。
钢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就是通过对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实时监控结构的整体行为,对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进行诊断,对结构的服役情况、可靠性、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进行智能评估,为一些处在特殊气候、特殊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出现严重异常时触发预警信号,为结构的维修、养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
一般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监控:
(1)结构在正常工作荷载及风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力学状态;
(2)结构在突发事件(如地震等严重事故) 之后的损伤情况;
(3) 结构构件的耐久性,主要是提供构件疲劳状况的真实情况;
(4) 结构整体的变形情况,如沉降、位移、倾斜等情况;
(5) 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地面运动等。
通过实时监测结构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结构响应和行为,获取反映结构状况和环境因素的信息,由此分析结构健康状态,评估结构的可靠性。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随着工程结构的寿命不断延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结构中的变异和缺陷,以保障结构的安全可靠,并采取及时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一、视觉检测方法视觉检测是最简单、直观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人工巡视和摄像设备记录,可以观察和记录结构表面的变化和缺陷,如裂缝、腐蚀等。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对表面进行审查,对深层缺陷难以检测到。
二、应变测量方法应变测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安装应变计在结构上测量应变变化,判断结构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应变计包括电阻应变计、光纤传感器等。
这种方法能够对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但需要安装大量传感器,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
三、振动测量方法振动测量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加速度计或振动传感器,测量结构的振动频率和幅值变化,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这种方法对结构的整体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需要对振动信号进行复杂的分析和处理。
四、声发射方法声发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在结构表面或结构附近安装传感器,检测结构产生的声波信号,以识别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变异。
这种方法能够实时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并能够检测到隐含的缺陷。
但是,该方法对监测环境的噪声和其他声波干扰非常敏感。
五、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方法是一类非破坏性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电磁波、热红外等技术,在不破坏结构的基础上检测结构内部的缺陷和变异。
这种方法可以对结构的内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但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不仅能够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还可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加固的成本,对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随着建筑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如何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及时监测和评估建筑结构的健康状态,为结构安全性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方法进行探讨。
一、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意义和作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通过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位移、振动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结构的健康状态信息。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评估结构的损伤和病害,预测结构的寿命,为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模块。
1. 传感器:通过使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可以监测结构的应力、位移、振动等参数。
2. 数据采集:传感器会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给数据采集设备,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并对信号进行采样和处理。
3. 数据传输: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4. 数据处理:通过使用数据处理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例如频域分析、时间域分析等,得到结构的健康状态信息。
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合理布置在结构各个关键部位,以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
2. 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技术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
3. 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与开发:基于采集到的数据,研究和开发适应于不同结构的数据处理算法,以得到结构的健康状态信息。
4. 结构健康评估与维护策略的制定: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结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维护策略,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四、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和前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
结构健康监测的新技术
结构健康监测的新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塔楼等各类工程结构的变形、疲劳、震动等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延长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确保使用安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电阻应变计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结构健康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也使监测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无损检测设备对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将无损检测仪器与可检测介质相结合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物理学的磁、电、声、热等效应,将测试信号引入被检测物体中,通过测量信号的变化来判断结构中存在的缺陷、裂纹等疵点。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检测、扫描面积大、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大型机电设备等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中,可以对结构材料进行在线监测,发现材料的损伤并及时处理,有效地提高结构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阻应变计技术是一种用来测量杆件或板件位置、长度、形状、体积和应变等参数的高精度检测技术。
它可以实时测量物体的变形情况,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进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工程师提供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结构疲劳、变形和裂纹等问题发生,便于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电阻应变计技术不但测量准确可靠,而且可安装位置多样,既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监测,也可以在工程结构现场进行监测,能够监测到微小的变形信号,对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纤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用于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新型传感技术。
它能利用光学原理实时测量物体的温度、应变、形变、压力等参数,并将其采集的光信号直接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以便工程人员及时监测结构改变的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由于光纤传感器技术的高灵敏度、可靠性和实时性,因此广泛用于大型桥梁、地铁、隧道、室内空调管道等各类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实施损伤检测和识别。
我们这里所说的损伤包括材料特性改变或结构体系的几何特性发生改变,以及边界条件和体系的连续性,体系的整体连续性对结构的服役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涉及到通过分析定期采集的结构布置的传感器阵列的动力响应数据来观察体系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损伤敏感特征值的提取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结构的健康状态。
对于长期结构健康监测,通过数据定期更新来估计结构老化和恶劣服役环境对工程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实现设计功能。
监测简介监测起源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针对质量的不连续的方法来评估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服役以实现设计目的。
从19世纪初开始,列车员借助小锤通过听锤击铁轨的声音来确定是否存在损伤。
在旋转机械行业,几十年来振动监测一直作为检测手段。
在过去的十到十五年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开始兴起并产生一个联合不同工程学科分支的新的领域,而且专注于这个领域的学术会议和科学期刊开始产生。
因此这些技术变得更为常见。
识别算法结构健康监测的问题可归入数据模式识别算法的范畴[3-4] 。
这个算法可分解为四部分:(1)实用性评估,(2)数据采集和提纯,(3)特征提取和数据压缩,(4)统计模型的发展。
当你试图将此算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上获取的数据时,很明显的是,第2-4部分,即数据提纯、压缩、正规化和数据融合来贴近工程实际服役环境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可通过硬件、软件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来实现。
实用性评估对于健康监测对结构的损伤识别能力,实用性评估涉及到四个方面:(1)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对于生命安全和经济效益有什么好处?(2)怎样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义,多重损伤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哪种类型最值得关注?(3)什么条件下(不同用途、不同环境)的体系需要监测(4)使用过程中采集数据的局限性使用环境对监测的体系和监测过程的完成形成限制条件。
这种评估开始将损伤识别的过程和损伤的外部特征联系起来,当然也用到独特的损伤特征来完成检测。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引言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是为了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和变形,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一、视觉检测法视觉检测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人工观察和记录结构的变形、开裂、渗漏等情况,以及结构表面的腐蚀、破损等情况。
视觉检测法简单易行,但只能检测到表面的问题,对于内部的损伤无法准确判断。
二、振动监测法振动监测法是通过测量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振动监测方法包括加速度计、振弦式传感器等。
通过监测结构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值等参数,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结构的自然频率是否发生变化、结构是否存在松动或破损等。
三、声发射监测法声发射监测法是通过检测结构内部的声信号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当结构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或内部损伤时,会产生一定的声波信号。
通过监测这些声波信号的强度、频率等参数,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裂缝、断裂等问题。
四、电阻应变片监测法电阻应变片监测法是通过粘贴在结构表面的电阻应变片来测量结构的应变变化。
当结构受到荷载作用时,会引起结构表面的应变变化,电阻应变片可以将应变变化转化为电阻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变化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五、光纤传感监测法光纤传感监测法是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器进行结构健康监测。
通过将光纤布设在结构内部或表面,通过测量光纤的光强变化、相位变化等参数,可以判断结构的变形、温度变化等情况。
光纤传感监测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特点,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
六、无损检测法无损检测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通过利用X射线、超声波、磁粉探伤等技术,可以检测结构内部的缺陷和损伤。
无损检测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构健康状态信息,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七、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法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法是通过对结构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结构的健康状况。
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与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与应用在现代工程领域中,结构健康监测已成为确保各类建筑物、桥梁、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和完善,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结构健康监测是指通过对结构的物理特性、力学性能和环境条件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损伤和故障。
这项技术融合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以及结构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传感器技术是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之一。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
应变传感器能够测量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应变变化,位移传感器可以监测结构的位移情况,加速度传感器则用于获取结构的振动响应。
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及时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通常采用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
有线传输方式稳定性高,但在一些复杂的监测场景中,布线可能会受到限制。
无线传输方式则具有灵活性高、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可能会受到信号干扰等问题的影响。
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特征提取等操作,可以识别出结构的异常响应和潜在的损伤特征。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等。
例如,在时域分析中,可以通过比较结构在不同时刻的响应来判断其是否发生了变化;频域分析则可以揭示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等特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桥梁工程中,通过对桥梁的主梁、桥墩、拉索等关键部位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桥梁的受力状态和健康状况,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一些大型悬索桥和斜拉桥会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在车辆荷载、风荷载等作用下的响应,以及桥梁结构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
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是指通过对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监测效率、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
一、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来评估结构健康状况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下,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损伤。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红外热像检测、电磁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结构的内部和表面进行全面检测,提供准确的结构健康信息,帮助工程师及时制定维护计划,保障结构的安全运行。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结构的振动、温度、应力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
目前,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型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MEMS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结构健康监测的需求,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结构健康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结构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结构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预防事故的发生。
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通过模型训练和学习,提高结构健康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结构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四、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对高空、难以接近的结构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通过无人机,工程师可以实时获取结构的影像数据、热像数据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结构健康监测实施方案
结构健康监测实施方案结构健康监测是对建筑物和结构体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和结构的安全性,并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和变形,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下面就是一个结构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监测内容、监测仪器和设备、监测频率和数据分析及处理等方面。
一、监测目标1. 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健康状态监测,包括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结构材料的疲劳、断裂和腐蚀等方面的监测。
3. 结构变形和位移的监测,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倾斜等。
4. 结构应力和应变的实时监测。
二、监测仪器和设备1. 监测仪器包括测力计、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和无线通信设备。
3.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数据管理、分析和报告生成等。
三、监测频率1. 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健康状态监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完整的结构健康评估,每月进行一次简略监测。
2. 结构材料的疲劳、断裂和腐蚀等方面的监测,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3. 结构变形和位移的监测,建议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4. 结构应力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建议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连续监测。
四、数据分析及处理1. 数据采集后,进行清洗和筛选,排除异常数据。
2. 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结构的健康指数和安全裕度。
3. 根据分析结果和预设的阈值,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超过阈值,则报警或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4. 数据分析结果可通过数据处理软件生成图表和报告,并存档备查。
五、监测结果应用1. 结构健康监测的实时数据可用于结构性能评估和结构安全评价,帮助决策者制定维修和加固方案。
2. 监测结果可用于预测结构的寿命和使用寿命,以及评估结构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3. 监测结果还可用于指导结构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减少维修成本和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结构健康监测实施方案应包括监测目标、监测仪器和设备、监测频率和数据分析及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实施损伤检测和识别。
我们这里所说的损伤包括材料特性改变或结构体系的几何特性发生改变,以及边界条件和体系的连续性,体系的整体连续性对结构的服役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涉及到通过分析定期采集的结构布置的传感器阵列的动力响应数据来观察体系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损伤敏感特征值的提取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结构的健康状态。
对于长期结构健康监测,通过数据定期更新来估计结构老化和恶劣服役环境对工程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实现设计功能。
监测简介监测起源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针对质量的不连续的方法来评估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服役以实现设计目的。
从19世纪初开始,列车员借助小锤通过听锤击铁轨的声音来确定是否存在损伤。
在旋转机械行业,几十年来振动监测一直作为检测手段。
在过去的十到十五年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开始兴起并产生一个联合不同工程学科分支的新的领域,而且专注于这个领域的学术会议和科学期刊开始产生。
因此这些技术变得更为常见。
识别算法结构健康监测的问题可归入数据模式识别算法的范畴[3-4] 。
这个算法可分解为四部分:(1)实用性评估,(2)数据采集和提纯,(3)特征提取和数据压缩,(4)统计模型的发展。
当你试图将此算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上获取的数据时,很明显的是,第2-4部分,即数据提纯、压缩、正规化和数据融合来贴近工程实际服役环境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可通过硬件、软件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来实现。
实用性评估对于健康监测对结构的损伤识别能力,实用性评估涉及到四个方面:(1)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对于生命安全和经济效益有什么好处(2)怎样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义,多重损伤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哪种类型最值得关注(3)什么条件下(不同用途、不同环境)的体系需要监测(4)使用过程中采集数据的局限性使用环境对监测的体系和监测过程的完成形成限制条件。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一、概念介绍结构健康监测技术(SHM)是指采用传感器等装置,对建筑、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诊断和预警的技术。
目前,SHM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评估、工程结构健康管理、地震损伤诊断等领域。
二、技术原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基于物理学、机械学等基础学科,通过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物的应变、振动等参数,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位移、应变、加速度、温度、湿度等。
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SHM技术通常采用智能化的监测系统,通过云端计算和数据存储技术,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方式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三、应用领域1. 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评估SHM技术可以应用于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结构安全评估。
通过安装传感器、连续监测结构物状态,实现实时预警和风险评估,从而保障城市交通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工程结构健康管理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中,SHM技术能够实现对结构物施工、养护、维修等阶段的全过程监测和管理。
3. 地震损伤诊断由于地震是破坏工程结构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SHM技术在地震损伤诊断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监测建筑物振动参数等数据,可以对地震后的建筑物损伤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
四、研究进展与前景目前,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技术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SHM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同时,SHM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安全性、监测精度和可靠性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实现SHM技术在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总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一项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技术,将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实施损伤检测和识别。
我们这里所说的损伤包括材料特性改变或结构体系的几何特性发生改变,以及边界条件和体系的连续性,体系的整体连续性对结构的服役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涉及到通过分析定期采集的结构布置的传感器阵列的动力响应数据来观察体系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损伤敏感特征值的提取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结构的健康状态。
对于长期结构健康监测,通过数据定期更新来估计结构老化和恶劣服役环境对工程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实现设计功能。
监测简介监测起源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针对质量的不连续的方法来评估结构是否有能力继续服役以实现设计目的。
从19世纪初开始,列车员借助小锤通过听锤击铁轨的声音来确定是否存在损伤。
在旋转机械行业,几十年来振动监测一直作为检测手段。
在过去的十到十五年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开始兴起并产生一个联合不同工程学科分支的新的领域,而且专注于这个领域的学术会议和科学期刊开始产生。
因此这些技术变得更为常见。
识别算法结构健康监测的问题可归入数据模式识别算法的范畴[3-4] 。
这个算法可分解为四部分:(1)实用性评估,(2)数据采集和提纯,(3)特征提取和数据压缩,(4)统计模型的发展。
当你试图将此算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上获取的数据时,很明显的是,第2-4部分,即数据提纯、压缩、正规化和数据融合来贴近工程实际服役环境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可通过硬件、软件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来实现。
实用性评估对于健康监测对结构的损伤识别能力,实用性评估涉及到四个方面:(1)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对于生命安全和经济效益有什么好处?(2)怎样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义,多重损伤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哪种类型最值得关注?(3)什么条件下(不同用途、不同环境)的体系需要监测(4)使用过程中采集数据的局限性使用环境对监测的体系和监测过程的完成形成限制条件。
这种评估开始将损伤识别的过程和损伤的外部特征联系起来,当然也用到独特的损伤特征来完成检测。
数据采集和提纯结构健康监测的数据采集部分涉及到选择激励方法、传感器类型、数量和布置,以及数据采集、存储、传输设备。
经济效益是选择方案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采样周期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数据可在变化的环境中获取,将这些数据正规化的能力在损伤识别过程中变得非常重要。
当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时,数据正规化是一个分离出由于环境或操作而导致的传感器测得的不准确的数值。
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测量输入参数来正规化测得的响应。
当环境或操作影响比较显著时,我们需要来对比相似时间段的数据或对应的操作周期。
数据的不稳定性的来源需要认识到并把它对系统监测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可以消除,因此,我们有必要才去适当的措施来确保这些无法消除的因素对监测系统的影响作用大小。
数据的不稳定性会因为变化的环境因素、测试条件以及测试的不连续性而加剧。
数据提纯是一个筛选部分有价值数据以完成传递的过程,与特征提取的过程相反。
数据提纯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人相关数据采集的经验。
举例来说,通过检查测试设备的安装或许会发现某个传感器的固结已经松动,因此基于个人经验可以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删除获取的这组数据或某个特定传感器测得的数据。
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滤波和重构,也是一种不错的数据提纯方法。
总之,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正规化和提纯技术在不断前进。
特征提取过程的进一步认识和数据模型的不断完善都将有助于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
特征提取和数据压缩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通过数据特征如何辨别出损伤结构与完好结构。
数据压缩包含于这个特征选择过程,最有效的损伤识别的特征还是基于相关测试系统的相应量(比如现场测得的振动谱或频率)是最常用的特征之一。
另一个损伤识别方法是寻找与特定损伤敏感的因素,即某个结构体系在某特定环境下的损伤与某种参数最原始的定义相对应。
这种模拟损伤的系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分析工具的应用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
分析工具通常用来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通过计算机设置来模拟真实结构的损伤。
通过观测承受荷载的结构体系关键部件的老化得到的损伤累计测试也可用于识别某些损伤。
这个过程涉及到加速损伤测试、疲劳测试、腐蚀、和温度循环对某种类型损伤的积累。
上文提到的多种类型的分析和试验研究或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可加深对某些损伤特征的认识。
统计模型的发展通过统计模型来辨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文献中涉及最少的一部分。
统计模型关注如何评估结构的损伤状态的算法的使用,统计模型中用到的算法通常分为3种:当完好结构和有损伤的结构的数据都可获取时,模式识别算法通常使用与有参照的研究有关的整体分类,整体分类和回归分析法都属于有参照研究的范畴;无参照研究指的是缺乏损伤结构的数据;新型的检测技术(或引用自其他行业比较成熟的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无参照研究中的基本算法。
所有的算法(分析统计或提纯优化)都推动损伤识别技术的提升。
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基础经过20年的发展,可以说本领域已经成熟到一个阶段,很多基本的理论和原理已经成型。
这些原理如下:公理1:所有的材料都有内在损伤;公理2:损伤的评估需要体系两种状态的对比;公理3:可通过无参照研究来判定损伤是否存在和定位损伤,但是判定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需要有参照研究模式;公理4a:单靠传感器不能测定损伤,数据处理的特征提取和统计分类才能将传感器获取数据转换为损伤信息;公理4b:在缺乏智能特征提取手段时,测试方法对损伤越敏感,则操作和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影响越大;公理5:损伤的开始和发展的长度和时间尺度提供结构健康监测传感系统需要的特征;公理6:在算法对损伤的敏感度和抗噪声干扰的能力有一个平衡点;公理7:可通过体系动力响应变化测得的损伤尺寸与可激励的频率范围大小成反比;结构健康监测的组成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1)结构2)传感器系统3)数据采集系统4)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5)数据管理系统6)数据解析和诊断a)系统识别b)结构模型更新c)结构状况评估d)预测服役年限这个技术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桥梁或飞机中布置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为不同的结构变化提供譬如应力或应变的实时监测信息。
在土木工程行业,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通常传送到远端的数据采集中心。
借助于现代技术,基于传感器获取到的信息使结构的实时控制(主动结构控制)成为可能。
——来着百度摘要:在电力系统中,随着电网容量越来越大,以及智能电网的发展,对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实行有效地监测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而将物联网与变压器状态和检测联系起来更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物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负责信息的获取,网络层负责信息的传输,应用层负责对信息的反馈处理。
新型的Zigbee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的应用。
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
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典型的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
引言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太成熟。
传感器技术对电力变压器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电力研究院开发出一种直接测量分析变压器油中的四种气体,并检测其状态,现已应用于变压器的状态监测中。
在电力变压器监测过程中,如何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及时性,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获得有效及时的数据,二是怎样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监控人员的手中。
我国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接受并尝试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而且,这种尝试还只是局部的,没有形成规模的尝试,但是发展的势头是好的,通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目前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气象色谱及局部放电的在线测试,同事加强了变压器绕组变形,绕组老化及铁心接地的测试,此外,整栋检测,噪声监测,红外热像检测也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于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监测,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智能电网水平的提高,这将会朝着利用物联网技术方向发展。
实际应用将会随着理论的发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中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将物联网应用于电力变压器检测,构建电力变压器实时运行数据中心,将使智能电网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本文介绍将物联网在电力变压器中的应用,故先对物联网进行分析。
1.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英文名“The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即:物物相连的网络。
这也表明了物联网也是互联网,它也是由互联网发展而来的。
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一个物件都可以通信。
显然,它作为“感知、传输、应用”3项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
1.1.1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的目标进行识别,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隶属于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电磁场耦合传输特性来实现对监控物体的信息交换及自动识别。
RFID的设计就是射频电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紧密结合。
RFID的阅读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比如说,我们在商场见到的电子标签就属于RFID标签。
因此,这种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射频识别系统性能的评断,阅读距离(电子阅读器与电子标签最大距离能够识别)的长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同识别系统的的阅读距离差别很大,这一般是有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Zigbee技术是一种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个域网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协定层从下到上分别为实体层(PHY)、媒体存取层(MAC)、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
网络层由ZigBee联盟制定,应用层的开发应用根据用户的应用需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因此该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机动、灵活的组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