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第13章 电子工业出版社

合集下载

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

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
3.智能化
➢ 网格计算、云计算,网络提供接近秘书式的信息服务。 ➢ 互联网作为最大的图灵机将彻底颠覆人现有的秩序。
2024/11/18
14
知识点5:协议与分层
计算机网络
协议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
➢协议有如下三个要素:
• 语法,即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 • 语义,即控制信息的含义; • 同步,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024/11/18
13
知识点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
1.融合化
➢ 有线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将逐步融入计算机网络,形成 “三网融合”。
2.移动化
➢ 信息社会需要网络提供无界限的4A(Anytime、 Anywhere、Anyone和Anything)服务。
➢ 自组织网络、物联网、3G、WiMAX、Wi-Fi、LTE等。
16
知识点5:协议与分层
计算机网络
2024/11/18
17
知识点5:协议与分层
计算机网络
分层的主要优点
➢ 各层是独立的。降低了整个网络的复杂度。 ➢ 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其它层不受影响。 ➢ 结构上可分割。各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对每一层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都
2
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
所连接的对象是功能独立的计算机
➢多终端联机系统、多机系统不是计算机网络
功能是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逻辑上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还需要功能完善的软件
➢软件大致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网络协议软 件、网络应用软件三大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MB010003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学时:48 学分:2.5课程负责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管理领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

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或局域网的组建、企业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职业技能,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内涵,及时了解网络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为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学院所有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起着引导作用,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可看出本课程属于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后续课有“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课程,其专业地位十分重要。

(三)前导、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技术》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该课程以能够搭建和管理一个中小型局域网络为最终目标,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充分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习局域网的规划、制作网线及测试分析网络连通性的基本技能,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及学生的课堂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教学部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等多个教学任务,实践部分的教学模式采用“典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承担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架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一个功能全面、综合性强大型企业局域网组建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具备中小型企业局域组建与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能够根据给出的设计方案,正确连接一个物理局域网络;能够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分配和管理局域网中的资源;能够对企业局域网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能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二)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和配置等实际操作技能。

2014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可编辑)

2014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可编辑)

2014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计算机网络答案: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单播答案:单播是指发送的信息中包含明确的目的地址,所有结点都检查该地址。

如果与自己的地址相同,则处理该信息,如果不同,则忽略3. 组播组播是将信息传送给网络中部分结点。

4. 广播答案:广播是指在发送的信息中使用一个指定的代码标识目的地址,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目标结点。

当使用这个指定代码传输信息时,所有结点都接收并处理该信息。

5. 网络拓扑答案: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

6. 带宽答案:在通信线路上传输模拟信号时,将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称为线路的带宽。

二、填空题1.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接入网。

2.广播网络、点对点网络3.单播、组播、广播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5.汇聚层、接入层6.传输的距离、传输技术、使用的线路、带宽7.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三、选择题1-5 BAAAB 6-9DCBB四、简答题1. 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三要素是什么?答案:一个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以下3个基本要素: (1)至少有两个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且它们之间有相互共享某种资源的需求。

(2)两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必须用某种通信手段将其连接。

(3)网络中的各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要能相互通信,必须制定相互可确认的规范标准或协议。

2. 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答案: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1)数据通信(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3)进行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4)能均衡负载,相互协作(5)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6)进行分布式处理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案:(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特点:单机系统中,主计算机负担较重,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通信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实训1-4要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实训1-4要点

●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用户模式下输入configure命令 即可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全局参数的配置, 具体配置在后面的实验中有详细介绍。
●接口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即可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在 该模式下主要完成接口参数的配置,具体配置在后面的实验中 有详细介绍。
5.查看接口状态(show interface)
常常需要通过接口信息判断一个物理接口是否正常。
6.查看路由表(show ip route)
show ip route命令用来显示路由器的当前路由表,这 有助于在配置路由协议时检查网络的运行状况。在默认配置 下显示路由表如下所示:
Quidway#show ip route Routing Tables: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f Metric Nexthop Interface 127.0.0.0/8 Direct 0 0 127.0.0.1 LoopBack0 127.0.0.1/32 Direct 0 0 127.0.0.1 LoopBack0 其中的两个地址是专用于路由器自身的。
Quidway(config)#enable
Current Password:
//原密码Βιβλιοθήκη New Password:
//新密码
Confirm new Password:
//确认新密码
Change Enable Password successfully
3.擦除、保存、显示配置信息 为了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常常在配置路由器前都需
【预备知识】
一、系统和硬件设备要求 (1)CPU建议最少500MHz Pentium(最小支持133MHz)。 (2)内存建议最少256MB RAM(最小支持 64MB,最大支持 4GB)。 (3)硬盘建议最少10GB(最小支持1GB,最大无限)。 二、安装程序来源 (1)光盘安装——直接从光盘启动并安装操作系统 (2)网络安装——将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线连在网络上,并为 安装程序文件提供网络访问的服务器。 (3)本地安装——将安装拷贝到本地计算机硬盘上,安装操作 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1〕、主要问题:
1、简单介绍网络及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2、简述网络分层诊断技术,结合讨论路由器各种接口的诊断
3、综述互联网络连通性故障的排除.
〔2〕、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网络及路由器的基本概念、网络分层诊断技术、路由器各种接口的诊断、互联网络连通性故障的排除.
关键词:网络互联网路由器故障诊断
在民用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团体是IBM公司.他于2001年4月宣布开展eliza计划.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出像"蜥蜴"一样灵敏、警觉、反应迅速、并具有强大自我保护能力的网络计算系统.这种智慧型未来计算机具有高度灵敏安全警觉设计、易于管理,以适应未来的Internet和新时代电子商务的应用
论文〔设计〕的研究目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
第2周:阅读相关书籍,安装并熟悉系统开发所需的软件.
第3周:明确系统需求,设计出系统的总体框架.
第4周:确定论文具体方向.
第5周:完成数据库与页面设计
第6周:完成数据维护模块
第7周:完成数据浏览模块
第8周:完成数据检索模块
第9周:主要功能测试.
第10周:撰写论文初稿.
第11周:修改初稿,确定最终定稿.
⑤如果确定Hub有故障,应首先检查Hub的指示灯是否正常,如果先前那台电脑与Hub连接的接口灯不亮说明该Hub的接口有故障<Hub的指示灯表明插有网线的端口,指示灯亮,指示灯不能显示通信状态>.
通过上面的故障压缩,我们就可以判断故障出在网卡、双绞线或Hub上.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第1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据老师提供资料初步了解Web开发及相关知识.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程序实现”。

二、设计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各个方向,例如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路由协议、网络安全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TCP协议的应用,掌握TCP协议的实现过程和技术要点,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设计要求实现一个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程序,要求如下:1.接收方和发送方分别处于不同的机器上。

2.文件传输过程通过TCP协议完成。

3.实现断点续传功能。

4.通过命令行界面输入传输文件的路径和传输模式(上传/下载)等必要信息。

四、设计流程1. 建立网络连接建立TCP连接是实现文件传输的第一步,需要使用Python的socket库实现。

按照TCP三次握手的规则,建立与对方的链接。

2. 传输文件使用Python的文件读取方式,将要传输的文件读取至内存中。

使用TCP协议,将文件分成多个数据块,依次传输至对方机器。

3. 断点续传在传输文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断开连接的情况。

为了实现断点续传功能,传输过程中需要保存已经传输的文件块,当重新建立连接后继续传输。

4. 命令行控制实现一个命令行界面,通过命令行输入文件传输的相关信息,例如待传输文件的路径、传输模式(上传/下载)等信息。

通过分析用户的操作,执行相应的文件传输操作,并在命令行上显示传输过程的相关信息。

五、技术要点1.Python Socket编程2.TCP协议3.文件读取和写入4.断点续传5.命令行控制六、设计结论通过本次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程序实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TCP协议的应用过程,掌握了TCP协议的实现技术要点,并实现了文件传输过程中常见的断点续传功能和命令行控制。

这些技术点均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帮助和启示。

计算机网络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第4版)英文影印版Andrew S. Tanenbaum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之阿布丰王创作简介:本书是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

全书依照网络协议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自下而上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来源根基理,并给出了大量实例。

在讲述各网络层的同时,还融合进了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各种网络技术,如Internet、SONET、ADSL、CDMA、WLAN和蓝牙等。

另外,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计算机平安的重要性,本书用了一整间的篇幅对计算机平安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书的适用对象很广泛。

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本书都可以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每一章后面的大量练习题,可用于课程作业或者复习要点。

对于从事网络研究、网络工程以及使用和管理网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本书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2、《计算机网络》(第4版) Andrew S. Tanenbaum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简介:本书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

本书为翻译版。

全书依照网络协议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自下而上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来源根基理,并给出了大量实例。

在讲述各网络层的同时,还融合了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各种网络技术,如Internet、SONET、ADSL、CDMA、WLAN和蓝牙等。

另外,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计算机平安的重要性,本书用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平安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书的适用对象很广泛。

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本书都可以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每一章后面的大量练习题,可用于课程作业或复习要点。

对于从事网络研究、网络工程以及使用和管理网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本书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读物3、《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简介:本书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于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编制格式要求课程类别:计算机网络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授课学时:64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任务《计算机网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的主干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组网原理、最新的组网技术、网络互联以及组建对等网、B/S域模式网络的实用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以及数据通信的相关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基础及应用、网络互连及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这些内容;同时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了解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4.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构型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5.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6.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与主要协议。

7.掌握域名系统、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WWW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

8.掌握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9.掌握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0.掌握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攻击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11.了解网络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

12.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技能目标1.具有一定的网络性能分析能力2.具有一定的网络设计能力3.具有基本的网络配置与查错能力素质目标本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当前信息产业发展要求,从根本上理解网络技术与信息工程之间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目标为:能熟练将网络技术应用于信息工程中,同时能够清晰的区分二者之间职业发展的不同。

为自身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版本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主编:刘枝盛、张敏、杨勇,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ISBN 978-7-121-08759-2教材使用评价本教材从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入手,阐述了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局域网技术、服务器配置、广域网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等,使用者通过对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架设和维护技能,并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设备,组建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计算机网络答案: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单播答案:单播是指发送的信息中包含明确的目的地址,所有结点都检查该地址。

如果与自己的地址相同,则处理该信息,如果不同,则忽略3. 组播组播是将信息传送给网络中部分结点。

4. 广播答案:广播是指在发送的信息中使用一个指定的代码标识目的地址,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目标结点。

当使用这个指定代码传输信息时,所有结点都接收并处理该信息。

5. 网络拓扑答案: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

6. 带宽答案:在通信线路上传输模拟信号时,将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称为线路的带宽。

二、填空题1.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接入网。

2.广播网络、点对点网络3.单播、组播、广播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5.汇聚层、接入层6.传输的距离、传输技术、使用的线路、带宽7.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三、选择题1-5 BAAAB 6-9DCBB四、简答题1. 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三要素是什么答案:一个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以下3个基本要素:(1)至少有两个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且它们之间有相互共享某种资源的需求。

(2)两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必须用某种通信手段将其连接。

(3)网络中的各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要能相互通信,必须制定相互可确认的规范标准或协议。

2. 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答案: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1)数据通信(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3)进行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4)能均衡负载,相互协作(5)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6)进行分布式处理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案:(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特点:单机系统中,主计算机负担较重,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通信功能。

2024版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4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2024版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4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01计算机网络概述Chapter定义发展历程组成分类功能应用02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Chapter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介质物理层定义传输介质物理层接口物理层设备01020304数据链路层定义帧同步数据链路层功能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方法流量控制机制停止-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03网络层与传输层Chapter网络层定义主要功能关键协议030201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路由选择01拥塞控制02关键技术03传输层定义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层次,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要点一要点二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维护和终止端到端的连接,数据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关键协议TCP 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UDP 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是传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分别提供可靠和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 协议具有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机制,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而UDP 协议则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要点三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04应用层与网络安全Chapter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

它直接与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处理网络应用中的各种问题。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层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或命令行界面(CLI)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与网络服务交互的接口。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应用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网络可传输的格式,如将文本转换为ASCII码,将图像转换为JPEG或PNG格式等。

应用层的功能支持网络服务数据格式转换提供用户界面应用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T

T

主机 主机
T 主 机T
T
T
图1.3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模型
8/6/2019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4 . 标准 、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局域网是继远程网之后发展起来的小型计算机网络 , 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功能强大且方便灵活等特点 , 是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 ,微型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 ,迫切 要求将自己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微机、工作站、小型机等连 接起来 , 以达到资源共享和相互传递信息的目的 ,而且迫 切要求降低联网费用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为此 ,有力地 推动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发展。
通信网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便利而广泛的信息传输通 道 ,而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通信技术 的发展。
8/6/2019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 计算机网络 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 ,其发 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3.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计算机网络阶段(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4.标准、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5.高速、智能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 , 自治的计 算机集合 ,确切地讲 ,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 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 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并配置网络软件 , 以实现计算机资 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篇一:计算机统考教材与参考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复习书目一、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白中英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三、操作系统★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梁红兵、汤小丹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四、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高传善、毛迪林、曹袖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说明:★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相关参考辅导书:★本书编写组:《2011计算机考研大纲解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上海恩波学校,上海翔高教育计算机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编著:《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巩微、冯东晖主编:《2011年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集》,原子能出版社,2010年★阳光考研命题研究中心编写:《2011年考研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说说:一、数据结构1.教材:《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辅导书:《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二、计算机组成原理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2.辅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指导》徐爱萍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三、操作系统1.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辅导书:《操作系统考研辅导教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全真题解)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四、计算机网络1.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辅导书:《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篇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t>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总学时 80(含20学时实验)学分:适用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主讲教师:孙家启使用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第03章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第03章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2时59分24秒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3 TCP/IP 参考模型
3.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的主要协议有TCP和UDP。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三 次握手和滑动窗口机制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进行流 量控制。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不可 靠传输层协议。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2时59分21秒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2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时,中间可能要
经过许多中间结点甚至不同的通信子网。网络层的 任务就是在通信子网中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发 送端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通过所选择的路径 到达目的端。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3.1.1 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必要性
(1)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Activate)。
(2)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接收数据的计算机。 (3)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查明对方计算机是否已准备 好接收数据。 (4)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弄清楚,在对方计算机中的 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做好文件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工作。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3. 服务与接口
服 务:
在网络分层结构模型中,每一层为相邻的上一层 所提供的功能称为服务。
服务访问点: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 为服务访问点SAP。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2时59分17秒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4. 服务类型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特点:一个公共的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 总线型 树型 环型 ⏹ 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特点: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结点;⏹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结构有: 星型 环型 树型 网状型 第二章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单工通信、半双工或全双工通信⏹ 数据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同步技术( 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1、主要传输介质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2.4 数据编码技术 1、数据编码类型:2、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计算机内部表示信息的二进制数据通信系统用于表示二进制数据类型数据信号编码类型具体的数据编码方法数据(a)非归零码同步时钟(b)曼彻斯特编码(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b0b1b2b3b4b5b6b7⏹曼彻斯特编码是应用最广泛的编码方法之一;⏹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是: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是: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信号称为“自含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对曼彻斯特编码的改进;⏹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与曼彻斯特编码不同点是: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每比特的值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跳变来决定;⏹某个比特开始处发生电平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0”;不发生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1”。

2012川大计算机硕士复试笔试及面试真题(网络部分)

2012川大计算机硕士复试笔试及面试真题(网络部分)

2012川⼤计算机硕⼠复试笔试及⾯试真题(⽹络部分)参考书⽬:1、《计算机⽹络》(第四版)电⼦⼯业出版社谢希仁编著2、《计算机⽹络实⽤教程》清华⼤学出版社刘云主编⼀、重要概念提⽰1、报⽂(Message)2、报⽂分组(Packet)3、单⼯、半双⼯和全双⼯通信4、振幅键控⽅式(ASK)5、移频键控⽅式(FSK)6、移相键控⽅式(PSK)7、多路复⽤技术8、频分多路复⽤9、波分多路复⽤10、时分多路复⽤11、ISO/OSI RM12、中继器13、⽹桥14、⽹关15、域名系统16、TCP协议17、UDP协议18、IP协议19、分布协调功能(DCF)20、IP安全协议21、TCP层安全协议(SSL安全套接字协议)22、电⼦安全交易(SET)23、密钥24、数据加密标准DES 25、防⽕墙26、虚拟专⽤⽹络(VPN)27、SNMP协议规范28、TCP/IP29、LAN30、ARP31、RARP32、FTP33、HTML34、带宽35、传播时延36、连接37、传输媒体38、透明传输39、流量控制40、计算机蠕⾍41、逻辑炸弹42、特洛伊⽊马43、VLAN44、CGI45、⽹络管理代理程序46、公开密钥加密技术47、虚拟专⽤⽹络(VPN)48、ICMP49、载波监听50、碰撞检测⼆、基本原理等内容提⽰(简答题)1、简述什么计算机⽹络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常见的拓扑结构。

2、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有何不同?3、试⽐较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4、计算机⽹络需要哪⼏⽅⾯的安全性?5、配置管理的作⽤是什么?其包括哪⼏部分功能?6、简述计算机⽹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以及由哪些部分构成计算机⽹络的组成结构。

7、简述TCP/IP⽹络模型从下⾄上由哪五层组成,分别说明各层的主要功能是9、简述计算机⽹络安全技术包括哪两个⽅⾯?每个⽅⾯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什么是⽹桥?11、什么是⽹络协议?它在⽹络中的作⽤是什么?12、什么是计算机⽹络?13、你负责⼀个B类的,具有3488台计算机的TCP/IP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

3 5.6常见的
Internet接入 方式
4
本章小结
5
习题
6.1网络应用概述 6.2 DNS服务
6.3 WWW服务 6.4 FTP服务
6.5邮件服务 6.6 DHCP服务
本章小结 习题
1
7.1 WLAN概念 及其协议标准
2
7.2 WLAN网络 拓扑结构
3
7.3 WLAN应用
4
7.4 WLAN常见 设备
03
9.3网络扫 描工具的使 用
04
9.4网络监 听工具 Wireshar k的使用
06
9.6拒绝服 务攻击
05
9.5木马的 配置与防范
1
9.7计算机病 毒防治
2
9.8 PGP加密/ 解密系统
3 9.9 CCProxy
代理防火墙软 件的使用
4
本章小结
5
习题
10.1网络互联基础
10.2网络传输介质 的使用
12.1综合实训网络 拓扑结构图
12.3综合实训项目 实施
本章小结
习题
作者介绍
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实践
结构
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3 域帐户管理
(1)用户个人信息的设臵 所谓“用户个人信息”,就是指姓名、地址、电话、传 真、移动电话、公司、部门、职称、电子邮件、Web页等。 常规:用来设臵姓、名、显示名称、描述、办公室、电 话号码、电子邮件和Web页等信息。 地址:用来设臵国家(地区)、省/自治区、县市、街道、 邮箱和邮政编码等信息。 电话:用来设臵家庭电话、寻呼机、移动电话、传真、 IP电话等信息。 单位:用来设臵职务、部门、公司、经理和直接下属等 信息。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2)右击,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用户”命令,弹 出“新用户”对话框。输入用户名、全名、描述和密码。 输入时密码。为了避免在输入时被他人看到密码,因此在
对话框中的密码只会以星号(*)显示。需要再次输入密码
来确认所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密码最多128个字符,密码 的大小写是有区别的。 可以设臵密码选项,包括以下四种:
第13章 用户帐户与组帐户管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地用户及组管理;
域用户与组管理。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1 用户帐户概述
用户帐户是计算机的基本安全组件,计算机通过用 户帐户来辨别用户身份,让有使用权限的人登录计算机, 访问本地计算机资源或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的共享资 源。用户账号是用来记录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隶属的 组、可以访问的网络资源以及用户的个人文件和设臵。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用户下次登录时需更改密码”:强迫用户在下次登录时 必须更改密码。该项设臵可以确保只有该用户知道该密码。 “用户不能更改密码”:它可防止用户更改密码,如果多 人共享一个账户时(例如Guest),则选择此复选框,避免 发生被某个人更改密码后,造成其他人都无法登录的情况。 “密码永不过期”:若选择此复选框,则系统永远不会要 求该用户更改密码,即使在“账户策略”的“密码最长存留 期”中设臵了所有用户必须定期更改密码,系统也不会要求 这个用户更改密码。 “账户已停用”:禁止用户利用此账户登录。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1)选择“开始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选项, 弹出“计算机管理”窗口,依次展开“系统管理本地用 户和组组”,在“计算机管理”窗口右侧列出已经存在 的本地组。
(2)右击“组”,选择“新建组”选项,弹出“新
建组”对话框,输入组名和描述。 (3)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完成创建。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13.2.2 组帐户管理 1. 概述
组帐户是计算机的基本安全组件,用户帐户的集合。
但是组帐户并不能用于登录计算机。通过使用组,管理员 可以同时向一组用户分配权限。同一个用户帐户可以同时 为多个组的成员。 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在“本地用户和组”树 中的“组”目录里,可以查看本地内臵的所有组帐户。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2. 创建本地用户组 通常情况下,系统默认的用户组已经能够满足需要, 但有时不能满足特殊安全和灵活性的需要,管理员需要新 增一些组。这些组创建以后,就可以像内臵组一样,赋予 其权限和进行组成员的增加。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有相同的特性和权限。在“计算机管理”控制台选择要删 除的组帐户,然后执行删除功能。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3 域帐户管理
13.3.1 域用户帐户 1. 域用户帐户创建 必须使用“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管理 单元来建立域用户账户。当使用这个管理单元来建立用户 账户时,这个账户会被自动建立在MMC控制台所找到的第一 台域控制器内,以后该账户会被自动复制到此域内的所有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2. 创建本地用户帐户
建立本地账户可以用“计算机管理”中的“本地用户
和组”管理单元来创建本地用户帐户,而且必须拥有管理 员权限。创建本地用户帐户的步骤如下:
(1)选择“开始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选项,弹
出“计算机管理”窗口,依次展开“系统管理本地用户 和组用户”,在“计算机管理”窗口右侧列出已经存在 的帐户。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1 用户帐户概述
2. 本地用户账号
本地用户账号建立在Windows Server 2003成员服
务器的本地安全数据库内,而不是域控制器内。用户可以 利用本地用户账号来登录此计算机,但是只能够访问这台
计算机内的资源,无法访问网络上的资源。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3 域帐户管理
③ 限制用户只能够从某些工作站登录
“登录到”用来设臵允许用户登录到域的计算机,系 统默认为用户可从任何一台计算机登录域,也可以限制用 户只能从某些计算机登录域。 3. 管理域用户账户
依次选择“开始” “程序” “管理工具”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3 域帐户管理
(2)账户信息的设臵 “常规”对话框 选择“账户”选项卡。在这里介绍用户账户的“登 录时间”、“登录到”以及“账户过期”等设臵。
① 账户过期 设臵账户的有效期限,默认为账户永不过期,也可 以选择“在这以后”单选框,并确定账户过期的时间。 ② 登录时间的设臵 “登录时间”用来设臵允许用户登录到域的时段,默 认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段登录域。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3. 删除、重命名本地组及修改本地组 当计算机中的组不需要时,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组执行 清除任务。每个组都拥有一个唯一的安全标识符(SID), 所以,一旦删除了用户组,就不能重新恢复,即使新建一
个与被删除组有相同名字和成员的组,也不会与被删除组
开“配臵文件选项”对话框,可以设臵用户帐户的配臵文
件路径、登录脚本和主文件夹路径。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4)更改用户帐户密码 打开“计算机管理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组用 户”窗口,右击一个用户选择“设臵密码”选项,弹出 “警示信息”,单击“继续”按钮,弹出“为用户设臵密 码”对话框。在“新密码”和“确认密码”栏中输入相同 的密码,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用户密码更改。 4. 删除用户帐户 当用户不再需要使用某个用户帐户时,可以将其删 除。删除用户帐户会导致与该帐户有关的所有信息的遗失。 在“计算机管理”控制台中,选择要删除的用户帐户,右 击选择“删除”即可。但系统内臵帐户(administrator和 guest)无法删除。
本地用户账号只存在于这台计算机内,Windows Server 2003不会将其复制到域控制器的活动目录内。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1 用户帐户概述
3. 内建用户账号 在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时一并安装的用户账号称 之为内建用户账号,or 该账号为初次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后的预 设系统管理员,因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2) guest 该账号用来提供给来宾作为临时账号使用,所谓来宾 就是偶尔要求登录入网的用户,该账号具有少部分的权限。 Guest账号可以被更名,但无法删除它,要使用该账号时, 首先要设臵它为允许使用,缺省设臵它为禁止。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3 域帐户管理
2. 域用户账户的属性设臵 每个域用户都有一些相关的属性可供设臵,例如, 某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账户有效期限等。将用
户的这些信息输入完毕后,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查找活
动目录内的用户。 要设臵用户账户的属性时,依次选择“选择该用户 右击属性”选项,打开“域用户帐户属性”对话框。
指派不同用户不同的权限,可以让用户执行不同的计算
机管理任务。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1 用户帐户概述
1. 域用户账号 域用户账号建立在域控制器的Active Directory数 据库内。用户可以利用域用户账号来登录域,并利用它来 访问网络上的资源,例如访问其它计算机的文件、打印机 等资源。当用户利用域用户账号来登录时,由域控制器来 检查用户所输入的账号与密码是否正确。 将用户账号建立在某台域控制器内后,该账号会自 动复制到同一域内的其他所有域控制器中。因此,当该用 户登录时,此域内的所有域控制器都可以负责审核用户的 身份,也就是检查用户所输入的用户名与口令是否正确。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2)密码原则 ① 一定要给每一个用户帐户指定一个密码,尤其是 administrator帐户,以防止它人随便使用该帐户。 ② 请勿包含使用者账户名称的全部或任何部分。 ③ 包含下列四种字符中的三种: 英文大写字符 (A 到 Z)。 英文小写字符 (a 到 z)。 10 进位数字 (0 到 9)。 非英文字母字符 (例如 !、$、#、%)、扩充型 ASCII、符 号或语音字符。 ④ 密码最多可由128个字符组成,推荐最小长度为8个字符。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10时26分0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2 本地用户和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