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合集下载

教学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应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在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融入信息技术应用呢?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只有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这包括熟悉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如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以及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以便及时将有用的新技术引入教学。

为了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在线学习资源,或者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其次,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在众多的信息技术工具中,多媒体课件是最为常见和实用的一种。

教师可以利用PPT、Keynote 等软件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展示精美的地图、地貌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他们对地理环境的感性认识。

在线教学平台也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例如,慕课(MOOC)平台、学习管理系统(LMS)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机会。

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开设课程,发布教学资料、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和考试等。

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则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科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中,通过 VR 和 AR 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和体验微观世界、历史事件和艺术作品,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再者,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以问题导向学习(PBL)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数据分析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合理结合,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

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

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历史课教学为例,如在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生回答内容时,将其一一展示出来(竖排),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分析一条展示一条。

如下所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⑤丧失更多领土;⑥加重人民负担;⑦侵略范围扩大;⑧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①~⑧表示出现的先后顺序,这种作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在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课堂密度又节省了时间。

又如在讲述英国如何一步步侵占香港时,由于涉及到以前所学的内容,于是可把书中1898年英国租界“新界”示意图展示出来,并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三部分分别制成动画,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来回答,在回答的同时操作演示,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既感兴趣又加强了记忆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看不见的感情冲击力,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

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

多媒体教学使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投影机、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构建成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使形、声、图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图文并茂,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这包括熟练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工具,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在线教学平台、教育类APP 等。

只有教师自己熟悉这些技术,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 PPT 制作精美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动画演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

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用同一种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筛选。

比如,对于需要学生直观感受的物理实验、化学现象,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讨论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

再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穿越”回古代,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这种实时的互动交流能够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数据分析来完成的作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

二是利用课件和网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发学生学习心智,感悟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是课后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地融入课堂呢?下面是几点建议:(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来说,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媒体、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素,是教与学的事前规划,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是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及课堂生命活力的关键。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的。

而在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进行的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就主要靠我们的老师灵活运用了。

1 •合理选择教学媒体教师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我们不要产生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这一错觉。

要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要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

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巧妙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工具。

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够获取海量的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文本等,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情景,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数学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动态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物理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软件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观察,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而且,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反馈,实现因材施教。

在线教育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

此外,在线教育平台还具备作业提交、自动批改、成绩统计等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平台的作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保障了学生“停课不停学”。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能够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前将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则主要进行讨论、答疑和实践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确保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服务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

不能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复杂的软件功能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教育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资源的共享、个性化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在线教育等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为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获取提供了便利。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上传,与其他教师共享,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和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通过影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结合互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课程,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学生还可以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其潜力,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我们也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避免过度依赖,保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确保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如何在教案中融入信息技术

如何在教案中融入信息技术

如何在教案中融入信息技术教案是教师用于指导教学的一种工具,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如何在教案中融入信息技术成为当前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教师在教案中成功地融入信息技术。

一、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工具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常用工具。

信息技术包括电子白板、互联网搜索、多媒体教学等。

了解这些工具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运用。

二、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因此在融入信息技术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数学软件和在线练习,而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利用录音和浏览器等工具来提升听力和阅读能力。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融入信息技术时,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教案中可以包括一些小组讨论、网络搜索或在线练习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网络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引用这些资源,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五、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评估与反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

教师可以使用在线问卷、在线作业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融入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样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并具备信息获取、处理和评估的能力。

总结融入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品质和学生能力。

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工具,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成功地在教案中融入信息技术。

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评估与反馈,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5篇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5篇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5篇第一篇: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无效时间,得以提高课堂效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因而“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有些问题字数少,教师可以边讲边板书,对课堂进度没有什么影响。

但有的问题字数很多,若教师在课堂上抄题,则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

比如应用性的问题,探究类的问题。

字数往往上百个。

在使用多媒体后,学生能迅速进入读题的阶段。

还有在做计算类的巩固练习时,题目多,但简单,要求学生尽快解决。

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教师不可能写一道,学生做一道,这样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在避免了抄题这个环节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学生也少了一些开小差的机会。

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的知识。

初中数学逐渐摆脱直观,进入抽象,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某些知识的发生过程形象化,辅助学生理解。

但由于条件和操作技术的限制。

所得结果总不令人满意。

我就用flash做了一个课件。

给学生展示了用平面去截立方体,所得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情况。

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等方式,对这一节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列表,画图,对函数图象有一个初步了解后,我通过几何画板再把相应图象展示出来。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数学源自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性。

在引入函数概念时,通过静态画面和动态视频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场景。

如何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

如何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

如何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计划,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每个单元甚至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

然后,思考哪些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考虑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和需求获取学习资源;如果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室等工具。

二、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1、在线教育平台目前有许多成熟的在线教育平台,如慕课网、学堂在线等。

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涵盖了各个学科和领域。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课程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

2、多媒体素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氛围;在教授语文诗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朗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教学软件如数学绘图软件、物理模拟实验软件等。

这些软件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4、社交媒体和沟通工具微信、QQ 等社交媒体可以用于建立学习群组,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电子邮件则可以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沟通,解答疑问。

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1、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则主要进行讨论、实践和答疑。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同时提高课堂互动性。

2、项目式学习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驱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设计页面、编写文案等,综合运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技能。

教学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

教学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

教学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在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融入信息技术呢?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这包括熟练掌握常见的教学软件和工具,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 PowerPoint)、在线教学平台(如钉钉、腾讯课堂)、教育类 APP 等。

只有教师自己对这些工具了如指掌,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 PowerPoint 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互联网上有着海量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筛选和整合这些资源。

比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纪录片、历史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在学习数学定理时,可以找到相关的在线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者,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也是关键所在。

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视频、学习资料等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则着重进行讨论、答疑和实践操作。

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另外,基于项目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还能够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而融入信息技术后,可以采用在线测试、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价。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科教学。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一、理论层面的融合1.1 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融合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复杂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

1.2 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在线讨论等。

这些新型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二、实践层面的融合2.1 信息技术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会议软件,与远程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拓宽教育教学的时空范围。

2.2 信息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推荐系统,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2.3 信息技术在评价体系改革中的应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 融入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 融入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也正在改变和重塑教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如何融入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讨论: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工具、网络互动平台、人工智能辅助、在线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数字化评估系统、教育大数据分析以及移动学习应用。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电子书籍、在线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便捷性。

三、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Flash动画、数字投影等,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些工具的使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网络互动平台网络互动平台,如在线论坛、聊天室、视频会议等,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实时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人工智能辅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在线课程开发在线课程开发使得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各种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七、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操作,避免了真实实验中的各种风险。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

八、数字化评估系统数字化评估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自动评估和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这种评估方式不仅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九、教育大数据分析教育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大量的教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案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案

学校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学校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方案。

第一部分:挖掘教学需求学校应首先挖掘教学需求,了解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起到的作用。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确切地制定出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部分:培训教师和学生在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前,学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的培训。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来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学生可以在普通课程以外的时间,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兴趣班或培训课程。

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构建网络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这个网络平台可以包括在线教学平台、论坛、博客等。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教学经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第四部分:开展多媒体教学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电脑、音频设备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第五部分:开设在线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在线课程,并在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在线课程的开设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部分:推动互动学习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问答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七部分:引入虚拟实境技术学校可以引入虚拟实境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

通过虚拟实境技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课堂教学所学内容,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这种融合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以往,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有限,主要依赖教材、图书馆等。

而现在,通过互联网,我们能够轻松获取海量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课程视频、教学课件、在线题库等。

例如,各类教育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学科知识讲解和拓展资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筛选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内容。

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体现。

多媒体教学包括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

比如,在讲解地理中的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时,通过播放高清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配合相关的音频资料,能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当时的情景和氛围。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具备在线学习、作业提交、考试测评等功能。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进行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此外,在线教育平台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点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在科学、医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 VR 技术进入虚拟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了真实实验中的风险和限制。

AR 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信息叠加在现实场景中,例如在生物课上,学生通过手机扫描植物,就能获取关于植物的详细信息和动态展示,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信息技术教研组:如何将科技融入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研组:如何将科技融入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研组:如何将科技融入课堂教学?2023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创新也越来越快。

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校教师将科技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下面,本文将用几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教研组如何将科技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 数字化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教研组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通过微信小程序,老师可以把课件、笔记、作业等内容传到学生的手机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在微信班级群里与同学交流讨论问题、分享想法,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智能化课堂辅助设备教育行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通过智能化设备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是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一项主要任务之一。

例如,多媒体投影仪、智能笔记本、智能课桌等设备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便捷地展示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同时,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手写笔、智能放大显示器等功能辅助教育,既方便了教师的工作,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分享信息技术教研组可以发挥联合优势,建立共享资源平台,在线分享多学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教案,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提高。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随时随地地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获得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4. 网络考试平台随着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质疑,基于大数据和技术的网络考试平台也受到广泛关注。

信息技术教研组也可以发挥力量,通过高效的网络考试平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并统计分析反馈的结果,为学生的学习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计划。

5. 进一步改善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针对师生的个性化培训,帮助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加适应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

6. 品牌联合推广通过品牌联合推广的方式,让更多的教育机构、组织和个人分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成果和创新理念,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当今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

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获取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的管理员。

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工具,如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依赖课本和讲解,由于知识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厌倦和缺乏主动性。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了教师更多展示和演示的可能性,能够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触到学习内容。

通过使用电子实验仪器模拟实验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信息技术的融入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和编程等活动。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开放性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互动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

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也可能遇到技术障碍和依赖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信息安全问题和学生在网络上的不良行为。

教育部门和教师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和规范,保障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安全和健康。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课堂教学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变得单调呆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尤其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更加明显。

因此,如何让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工作和交流的主要手段,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让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这也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被动研究方式转变成现代的主动研究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例如,通过图画、声音和视频等手段将某个情境在学生面前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的事物和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被动研究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写到底的单箭头授课方式。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

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让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求学生“会学”,逐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

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创新的手段,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软件、教学网站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选择并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来展示实验过程或者其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在线互动课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探究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答题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灵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泾源三小禹荣玲一、课题背景所谓信息技术,是指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而我本文中要探究的是如何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具体指教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各种现代化设备来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动画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创设出科学、合理、温馨、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兴趣。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完全以老师为中心,以灌输式的教学实在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不用说创新了。

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技术、选择多种教学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资源间产生互动,互相交流、合作,自主创新、探究,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素质,进行一系列有效学习。

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利用,还易于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指导,以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

二是利用课件和网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发学生学习心智,感悟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是课后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二、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一)观念陈旧落后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

很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各类评课活动中,把教师是否用多媒体作为标准之一,给予一定的分值,较少考虑多媒体用得是否合理。

教师们一味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CAI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音视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

其实,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还有不少老师,即使在课堂上使用了课件,但多是板书搬家,根本就不能用课件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或者是将所有的声音、视频、文字一股脑儿全部放在课件上,对学生进行毫无章法的信息狂灌,整个上课过程就成了老师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过程和必要的教师语言的组织、渲染、引导。

他们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唯一变化就是变“人灌”为“机灌”;不少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不管是要求学生收集信息,还是自己收集教学资源,过分依赖网络,而忽略了生活中比如报纸,电视,书刊,杂志等其它媒体来源,效果是教学内容往往脱离了生活实际,从而不能使学生真正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

这是与素质教育理论相悖的,而事实上从来不存在万能媒体和唯一媒体;即使从网络得来的信息,也只是片面的观点罗列,缺少必要的归纳整理,甚至是严重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很容易产生知识被割裂分解的错误后果;还有的学校,只注重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而不重视利用网络来进行的课后反馈信息的收集,没有兼顾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更不用说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了……(二)硬件投资不足在农村边远山区,有不少学校缺乏教育经费,连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花钱买什么计算机,连什么网了。

没有这样好的信息搜集渠道,在没有这样好的信息处理技术的情况下,也许他们中的很多老师,有不少好的想法,但是缺乏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

也有一部分边远学校,设置了教学资源卫星接收点,接收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却苦于没有大屏播放,苦于没有网络而无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即使在县城一级的中小学校,校园网还有很多没有建设起来,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都各自为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而疲于奔命,收效甚微,苦恼不已。

(三)软件环境有待完善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术,即使有好的想法也难于实现。

还有一些老师,存在对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过度依赖。

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上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投影仪坏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无法播放而导致整堂课流产,这就是他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和事前的应变准备所造成的。

还有一些老师,为一堂公开课,叫别人帮他找资料,找别人帮他制课件,花了大量的精力,结果资料不理想,课件也勉强将就,试问,这样的课能上好吗?更有甚者,比如要上一堂公开课前,干脆在网上找个比较花哨的现成的课件,然后,根据课件来进行教学设计,完全不根据现有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设计教学,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完成任务,对学生一点也不负责任……三、对策分析(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来说,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媒体、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素,是教与学的事前规划,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是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及课堂生命活力的关键。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的。

而在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进行的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就主要靠我们的老师灵活运用了。

1.合理选择教学媒体教师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我们不要产生“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这一错觉。

要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要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

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

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喧宾夺主”地引入信息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各种教案设计,进行比较、筛选,再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而达到教案设计的最佳方案;我们应根据教案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适时地应用课件,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

多媒体课件不能文本太多,或过于花哨。

不能把课件制成板书搬家式,也不宜画面杂滥,片面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课件的目的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

课件应做成模块式的,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选择性的使用课件,且忌点击“下一步”到底,否则,整堂课主题不那么鲜明地呈现,学生听来,不知本堂课所云。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实施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课堂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媒体及新颖的上课方式来实施教学过程。

1.合理使用多媒体媒体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信息采集的空间要合理。

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确实能使知识由抽象变直观,使上课氛围变得更加生动的作用。

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媒体。

比如语文课,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良好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形象理解。

但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

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媒介,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

又比如数学课,老师们往往用幻灯片将解题过程一下从投影仪放出来,代替了粉笔的书写过程,殊不知,传统书写过程中,老师可以边写边讲,学生也可以根据书写的进度去展开想象。

所以,在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往往滞后于老师的板书过程,这是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的。

技能课或者实践课,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根据几幅图片,几种声音或几段虚拟试验来过早地得出结论,而应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去自主获得真实的试验感受,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中或学校内。

2.采用网络优势,合理采取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多向互动,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教师在课前可通过聊天程序、BBS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布置课前作业,将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使同学们对本堂课要讲授的课程获得一个基本的经验。

在网络课上,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发布,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等。

由于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

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

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

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

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利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模式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完全依赖网络。

例如,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的交流技术对学生来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水平普及不高的地区,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或许不那么顺畅,搞不好,还会影响教学校率。

其次,有些学科的特点是不适合网络交流的,比如英语,重在语言交际,而通过网络是无法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

还比如,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与教师的讲授分不开的,而网络是不能达到这种声、情并茂的效果的,现阶段的交流技术对这些信息的传输也是力不从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