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合集下载

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制度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制度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制度 变迁 时 需要 注意相 关的 问题 。
【 关键词 】民族经济 ;民营经济;政府意识形 态偏好模型 ;制度安排 【 作 者】徐成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 士,西昌学院经济学讲 师。四川西昌,6 5 1 103 【 中图分类号 】F2 . 【 178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44 (0 0 2 14 0 7 0 4 5 X 2 1 )0 —05 — 0
I s i to a t d n t e De eo m e to i a e Ec n my i n tt i n lS u y o h v lp n fPrv t o o n u
M i o iy Ar a n rt e
— —
Li n s a to a iy Au o o o s P e e t r fS c u n f r E a p e a g h n YiNa i n l t n m u r f c u e o i h a o x m l t
mi oi ra i f u d Ho v r b c u eo mpe u n t n o me t n t emi o t r s e v n r b n r y a e n . we e , e a s f o lx h ma i e  ̄rn n n r y ae ,rl a t o — t so c y i h i 2 e p lmss o l e p i te t n t e h t u in r e g c a g . e h ud b ad at n i O wh n t e i i t s ae b i h e o s n t o n n d
本 文 系 西 昌学 院校 级 课 题 项 目 “ 制度 变 迁 与 凉 山州 民 营 经 济 发 展 研究 ” 的阶 段 性 成 果 ( 号 :YNS QD 9 2 。 编 S 0 2 )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现 下降 , 也就是 说凉 山州人 均 G P 高与最 低地 区的差 D 最 距有 过短期 的缩小 态势 ,而 20 年 与 2 1 年的极值 比 09 00 率 又 由 20 0 8年 的 最 低 点 急 剧 扩 大 到 518 ,直 至 . 8 8
增趋势更 胜之 ,表 明凉 山州境 内各地 区之 间发展极 其不 平衡 。2 0 0 6年 测算 的标 准 差 为 3 2 4 6元 ,0 7年 扩 大 到 20 43 元 , 0 年 则升 至 5 1 元 , 20 年 的 1 6 , 10 2 8 0 2 0 是 07 . 倍 到 2 20 年 为 59 元后 , 1 年 继续升 至 70 元 。 年间经 09 99 2 0 0 57 5 济发展水 平的绝对差 距一直 在不断 拉大 。
应 坚 持推 进 新 型 工业 化 , 极推 进 新 型城 镇化 , 筹 三 大 经 济 区协 调 发展 。 积 统
【 键词 1 凉山彝 族 自治州 ; 关 区域经济差异 ; 协调发展 【 中图分 类 号】 F2 17

【 献 标识 码】 B 文

凉山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它们的标准差相同时 , 就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差的绝对值 来比较不同均值系列的离散程度。 这时, 用标准差和均值
际差距越大 。 (标准差 2 )
( 经济总量的差异分析 二)
“ 十一 五” 时期 , 山州 国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成效显 凉
著, 地区生产总值 由四川省第 8 位上升到第 7 年均增 位, 长 1. 比全省平均增速高 1 个百分点 , 5 %, 5 . 8 是改革开放 以来全州经济发展最快最好 的时期。2 1 年凉山州 G P 0 1 D
平衡。
由表 I 山州各县市 20 凉 06年至 2 1 年的人均地区 00

民族经济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经济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04 动者 成为该 区域 经济发 展的 附属物 ,失去 自立发展 的能力 。 升 ,2 0 年 ,民族地 区第三产业 占地 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不 断
在 民族 经济发展 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民族 文化是其生存 的自然空间长期 上 升到 3 . % ,而第一 产业 的 比重逐 步 下降到 l. %。到 75 0 8S 8
为 :3 7 %、4 2 %、2 g %;到 l9 年第一产业 占地 区生 s4 39 Q7 98 凉 山州 民族 经济 发展过程 中 ,特别是彝族族群 与汉族族 产 总值 的比重在下 降 ,第 三产 业比重在上升 ,全 国第一产 业
群交往 发展过程 中 ,处于弱势 地位的彝族族群 ,其 发展如果 占 1. 8 %、第三产业 占3 9 4 2 %,而民族地 区平均水平为 :第一
大力发展 第一产业 ,增加 民族 劳动者收入 ,提 高民族 劳动者 的素质 ,使 民族劳动者真正成为各民族经济发展 的主体 ,从 而推
动 民族 地 区 经济 的全 面发 展 。
关键词 :民族经济
农业产业化
产业结构
就 业结构
民族经 济 的发 展是 整个社 会经济发 展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族 劳动者真正成为备 民族经济发展 的主体 ,从而推动 民族地 在 民族经 济发展 过程 中以 “ 区域 ”( 为东 中西部 )为划分 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分 依据 的社会经济发展 战略 ,对整体经 济的迅速发展起 到了带 动作用 ,但却忽视 了一个区域 内不 同民族之间经济发展 的差
()年 8 %,第一产 业 7 积累 的结果 ,与 该区域 内经济发 展具有一定的调适 性 ,其存 2X8 ,民族地 区第 三产业的 比重 上升至 3 . 在 具有它 的合理 性 ,因而只有 形成各 民族文 化的互 动机制 , 的比重下 降至 1. 5 %,从数据资料 显示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 0 产业 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1. ( 0 % 如 7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民族地区产业网络化发展策略探析——以四川省:京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为例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民族地区产业网络化发展策略探析——以四川省:京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为例


. பைடு நூலகம்
乡村 、城 市 ,城 乡 之 间应 以产 业 为 纽 带形 成 有 机 的联 系 ,各 个产 业 在 空 间 上 的合 理 布 局应 为城 镇 体 系 建设 提 供 产 业支 撑 ,从 而促 使 城 镇 体 系 和产 业 布 局 的合 理 化 , 为 实现 城 市 和 农村 产 业 的 良性 互 动 发 展 创 造充 分 条 件 。 因此 ,必 须 自然 条 件 、 区 域文 化 特 色 、 产 业 发 展 现 状对 区域 空 间进 行 合 理 的 产 业 空 间布 局 , 即 实行 空 间 功 能 分 区 , 这也 是 实 现差 别 化 、特 色化 发 展 的 内在 要 求 。如 对 西 昌市 域 可 以 做如 下 划 分 :① 西 昌城 区 及其 邻 近 区 域 。该 区域 包 括 西 昌城 区 、 西郊 乡 、高枧 乡 、小 庙 乡 ,应 进 行 现 代 服务 业 和 居 住 为 主 的城 市 建 设 ,重 点 发 展旅 游 、 休 闲 、商 贸 等 服 务业 ,建 成 现 代 商 贸 区 ,增 强人 口集 聚 能力 ;② 经 久 工业 园区 和 太和 工 业 园区 及 其 邻 近 区 域 ,具 体 包括 :裕 隆 回 族 乡 、 高草 回 族 乡 、佑 君 镇 、 中坝 乡 、阿 七 乡 、黄 联 关镇 、黄 水 乡 、洛 古 波 乡 、 西溪 乡 、马 道 镇 ,该 区 域 应依 托 经 久 工 业 园 区和 太 和 工业 园区 重 点 发展 重 工 业 并加 快 城 镇 建 设 ,放 宽 人 口进 入 的 限 制 ,增 强 产 业 和人 口集 聚 能 力 。 ③ 成 凉 工 业 园 区 及 其 邻 近 区 域 。该 区 域 应 重 视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重 点发 展对 生态 环 境 基本 没 有 影 响 的制 造 业 、 加 工 业 ,生 态 农业 、旅 游 、休 闲 、商 贸 、服 务 等 产 业 。具 体 包 括 :樟 木 菁 乡 、 琅环 乡 、月 华 乡 、礼 州 镇 、兴 胜 乡 、 小庙 乡 、西 乡 乡 、 安宁 镇 、 四 合 乡 ,该 区 域可 以依 托 成凉 工 业 园 区 发 展对 生 态 环 境基 本 没 有 影 响 的制 造 业 、 加工 业 等 轻 工业 ,发 展 蔬 菜种 植 业 、 畜牧 业 、观 光 农业 、休 闲 业 、物 流 业 等 , 并加 快 城 镇 建设 ,增 强 产 业和 人 口 集 聚 能 力 ; ④ 山 区 。该 区 域属 于 彝 族 聚居 区 , 自然 条件 较 差 ,工 业 开发 成 本 较 高 , 因此 , 要 限制 工 业 开 发 ,主 要 发 展 以 畜牧 业 为 主 的 生态 农 业 、 具有 彝 族 文化 特 色 的旅 游 业 , 同时 注 重 保持 生态 环 境质 量 ,鼓 励 交通 自然 条件 非常 恶 劣 不 适 宜居 住 的乡 的人 口外 迁 。 具体 包 括 民胜 乡 、响 水 乡 、开 元 乡 、 磨盘 乡 、荞 地 乡 、银 厂 乡 、 自 马乡 、 巴汝乡 、马 鞍 山 乡 、安 哈 镇 、大 箐乡 :⑤ 邛海 泸 山 风 景 区 。包 括 两 部分 :一 是 大 兴乡 、川 兴 镇 非 临海 的区 域 ,该 区 I 域 主 要 依 托 邛 海 泸 山风 景 区 发 展 旅 游 业 、 观 光 农 业 和 蔬 菜 种 植 业 ;二 是 邛 海 泸 山风 景 区 、 海 南 乡 、 大 兴 乡 、川 兴 镇 临 海 的 区 计 知识和 技 能 ,提 高会 计实 训的 效果 。 5 校 企 合 作 ,真 账 实 做 会 计 实训 必 须 由校 外会 计 实 践 专 家全 . 程 指导 学生 进行 实训 ,提 高会 计实 训 的专业 性和 针对 性 。 目前 的会 计 实训 都是 由各会 计 院校 的老 师在 教室 里指 导 学生进 行 的 ,而校 企 合 作 ,真账 实做会 计 实训 应 当 由校 外会 计实 践专 家 亲 自全 程指 导 学 生 进行 实训 ,各 会计 院校 的老 师只 能在 实训 中充当 配角 ,帮 助校 外 会 计实 践专 家有 效地 组织会 计 实训 教学 ,提 高会 计 实训教 学 的水平 和 效果 。 同时各 会计 院校聘 请 的校 外会 计实 践专 家应 当 具备 中级 以 上 会计 专业 技术 资格 或注 册会 计师 等职 业 资格 ,具有 丰 富的会 计 实 践 经验 ,熟 悉本 单位 的业 务流 程和 会计 处理 程序 ,具有 较强 的语 言 组 织表 达能 力 ,能够胜 任会 计 实训教 学工 作 。 总 之 , 以校 企 合 作 为 依 托 , 以真 账 实 做 为 载 体 的 “ 账 实 真 做 ”会 计实 训模 式 ,是 会计 专业 会 计实 训模 式 的最好 选 择 。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凉山经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凉山经济发展

凉山彝 族饮 食调 配 比较独 特 , 自成体 系 。主食 主要 有养 麦 、马
彝族 自治 州 的文化 产业 应该 从文 化创 意 的核 心 出发 ,逐渐 形成 大 的 铃 薯 、玉 米 ;蔬菜 以圆根 、青 菜 、 白菜 等 为主 ,多产于 夏秋 两季 。
文化产 品制作 业 和服务 业 ,又不 失 时机地 向旅 游 、宾馆 、餐饮 等产 他 们 把粮 食与 肉食相 对搭 配起 来 ,认 为这样 最合 E味 ,形成 沿袭 已 l 业扩散 ,通 过层层 扩散 使独 特 的文化 创意 变成 大量 生产 和销售 的文 久 的传统 食谱 。汉 人贵在 茶 ,彝 人贵在 酒 。酒在 彝人 的饮食 中 占有 化商 品 ,即把文 化价值 转换 成 为商业 价值 。又 以商 业价值 的 实现过 十 分重 要 的 地 位 ,婚 丧 嫁 娶 、节 R喜 庆 、招 待 宾 客 、磋 商议 事 、 程促 进文 化 的传播 。
二 、 地域 文化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1地域 文化 塑造 出区域特 色经 济
调 和而 给人 以单 纯 明快之 感 ,彰 显 了对 比与调 和 、统 一与 变化 的魅
力。
在《 文化 多样 性宣 言 》中 曾写到 : “ 文化在 不 同时代 和不 同的 地 方具有 不 同的形 式 ,这种 多样 性具体 表现 是构 成人 类各群 体 和各
同民族 、区域 特色 。尊 重历 史 ,正视 自己民族文 化 的生态环 境 ,保 装 、手 表 ,甚至 家用 电器 行业 。凉 山彝族 对原 色 的喜 好直 接来源 于 护好 各 民族 文化 习俗 的宝贵 遗产 ,从 民族 文化 多样 性的历 史 出发 , 自然 。色彩 情感 单纯 、朴 实 ,充满 了生命 力 ,我们可 以通过对色 彩

凉山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与民营企业共赢模式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凉山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与民营企业共赢模式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核心 .以西 昌卷烟 豪吉 、三牧 、 产品和花椒 干杂品 、养麦 、水果等特色产 品为重点 ,以工农商
区 域 经 ; 纛
凉山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与民营企业共赢模式研究
以四川省凉 山彝族 自治州为例
I 陈 建军 l l 西 昌学 院
20 年 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课题 ,编号 :0 S 0 2 07 7 B 2
[ 摘 要 ]本 文论 述 了凉 山 民族地 区特 色农 业 与 民营 企业 实 现 共 赢 , 突 出资 源优 势 和 核 心 竞 争 力 , 具 有 深远 的 意 义。提 出 了凉 山

特 色 农业
共 赢 多种 。 各 种 作 物 生 长 快 ,产 量 高 . 品质 优 .素 有 西 南 基 因 库

引言
何谓共赢 7就是在单位和组织相互依赖 ,互惠互利 ,共存共 之 称 具 有 极 大 的 开 发 价 值 。 荣 按照多方得利 、义利合一的原则行事。 实现特 色农业与民营企业共赢 , 更能结合实际落实惠农政策,
特 色 农业 。
强农产 品竞争力 高商 品率 提 加快 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步伐 .为地
凉 山 民族 地 区 ,具 有 烤 烟 、蚕 桑 、脐 橙 、石榴 、青 花 椒 花 方 经济 建设 服 务 进 地 方 财 政 增 收 ,为地 方 政 府 决 策提 供 依 据 。 促
三 、凉 山民族地 区特 色农业与 民营企业共赢模式对策
1 2 5 万 ,占总人 14 % 是全 国最大的彝族聚居 区和四川省 民就 业 ,提 高 民 族地 区扶 贫 开 发 水 平 培 育 有 文 化 、懂 技 术 、会 6 9 3 49
民族 类 别最 多 、少 数 民 族 人 口最 多 的地 区 。 农 业 比重 高 特 色 农 业 资 源 丰 富 的特 点 .在 农 业 产 业 化发 展 的过 程 中 ,凉 山 民族 地 区普 遍 选择 了开 发 特 色 资 源 、走特 色经 济 的 道 经 营 的新 型 农 民 ,发 挥 民 族 地 区农 民建 设 新 农 村 的 主体 作 用 ,吸 2 突 出核 心 竞争 力 . 核 心 竞 争 力 .是 指 企 业 在 生 产 经 营 gl 务 过 程 中所 形 成 的 、 9 , E , 凉 山民族 地 区 ,发 展 特 色 农业 ,具 有 得天 独 厚 的 优 势 。基 于 纳 农业 剩余 劳动 力 ,扩 大 就 业 。

非平衡、追赶型经济发展地区人力资本开发路径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非平衡、追赶型经济发展地区人力资本开发路径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 阳、 昭觉、 美姑等彝族聚居县 和木里藏族 自治县人
口总计 为 1 9 8万 , 0. 占全 州 人 口的 2 . % , 3 8 面积 2 .
3 万平方公里 , 7 占全州面积 3 .% , 区生产总值 92 地
只 占全州 约 1 % 。 I
表 2 安宁河谷及彝 、 藏族聚居地 区经济指标 年份 安 宁河 谷地 区生产
年份
20 O0
是关键 。本文以四川凉山地 区为例 , 分析处于追赶 阶段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的人力资本开发路径问
题。


四川凉 山人力资本开发现状
( ) 平衡 、 一 非 追赶 型经 济社 会发 展背 景 凉山彝族 自治州位于 四川省西南部, 面积 6万 平 方 公 里 , l市 1 辖 6县 ,0 8年 末 , 州 总 人 口达 20 全 到 4 1万人 , 中少 数 民族人 口为 26万 人 , 6 其 3 占总 人 口的 5 % 。进 入 新 世 纪后 ,20 1 00年 凉 山 地 区 生 产 总值为 14 5 亿元 , 四川全省 2 个市州中排第 4 .5 在 1 1 名, 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性收人 为 7 9 . 亿元 , 全省 排名 第 6 。到 20 05年 , 州 地 区生 产 总值 突 破 30 全 0 亿元大关 , 排名升至第 8 。近年来在水电、 矿冶等产 业 的带动下 , 山经 济 增 速 更 加 迅 猛 ,0 8年地 区 凉 20 生产总值达到 5 10 6 .7亿元 , 比上年增长 1.% , 52 比 全 省增 幅高 57个 百 分 点 , 方财 政 一 般 预算 性 收 . 地 入 更是 跃升 至全 省第 二 。
表 1 凉 山经济发展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千亿GDP的冷思考——凉山彝族自治州案例分析

千亿GDP的冷思考——凉山彝族自治州案例分析

23 人 论 0f 民 坛
责 编/ 丰家卫 ( )
的 唯 一 定 量 指 标 , 种 做 法 显 然 是 有 失 偏 颇 的 。凉 山州 干 亿 这 GD 背后 , 然 有 不 少 问题值 得 思考 。 P 仍


是 坚持 走科 学发 展 的道 路 。 济 的发 展 不能 全 面开 发 , 经
千亿 GDP 的助推 因素
提 升 消 费 ” 2 1年 , 山州 实现 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2 7 亿 , 01 凉 8. 9
元, 同比增长1. 另一方面, 76 %: 随着全 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的 凉山州 作为全国最大 的彝区, 四川省少数 民族 地区的 上涨, 是 全州重点监控的物价指数也水涨船高, 其中食品价格较
赖资源的开发和消耗, 特别是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 而其他资
其 次 , 统 计 数 据 的 构 成 而 言, 从 大项 目的 带 动 作 用过 于 明 源 并未 发 挥 最 大化 的资益 。 今后 , 充分 了解 资源 的 结 构 , 资 应 对 显 。 山州 千 亿 G 有 很 大 比重 是 来 自一 些 大 项 目。 山州地 源 进 行 结 构 重 组与 优 化 , 现各 资 源 板块 间 的无 缝 对 接 , 找 凉 DP 凉 实 寻 处 偏 远 的西 部 山 区, 交 通 和 地 区 发 展 水平 的限 制 , 多企 业 不 可 再 生 资源 的替代 资源 , 受 许 努力 形 成 多资 源 板块 的协 调发 展 以
占千 亿 G 的近 7 % 。 如 果 按 地 区 来 算 , 宁 河 流 域 六 县 一 会 理 石 榴 、 DP 0 而 安 盐源 苹 果 、 波 脐 橙 、 雷 宁南 蚕 丝 、 色苦 荞 茶 、 态 特 生 市 生 产总值 7 49 元 , 2. 亿 占全 州 的 7 . ,“ 昌经 济 圈”实现 生 马铃薯等 , 25 % 西 质优物美 , 供不应求 。 而旅游产业也同样有较 大发 产 总值4 88 元 ,占全 州 的4 . , 彝 区和 藏 区总 共 实 现 生 展 。 自治州 首 府 西昌为 例 , 0 1 , 昌旅 游 业 旅游 人 次接 待 O .亿 09 而 % 以 2 1年 西 产 总值 2 25 元 , 占全州 的2 . 凉 山州 其余 的县 市 中, 9. 亿 仅 93 %。 还 数突破1 0 万人次, 00 这个数字超 过了美国夏威 夷2 1年7 0 0 1 3 万 有 1个 国 家 级 贫 困县 , 住着 大 量 少数 民族 群 众 , 些 地 区交 的游 客量。 1 居 这 西昌市继成 功创 建国家级 森林 城市之后, 正全力向 通 条 件 落后 , 活 水平 较 低 , 未能 对 千 亿 GD 起 到 明显 的 推 着 建 设 现 代化 生 态 田园城 市 的 目标 推 进 。 生 并 P 动 作 用 , 至 是 拖 了后腿 。 甚 如何 让 这 些 地 区 “ 富 ” 来 , 凉 后 起 是 山州今 后 经济 发 展 的 重 点。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为例

教 育发 展存 在诸 多 问题 。 本文 以凉 山彝 族 自治 州雷波县 为例 , 过 实地 调研 , 少数 民族地 区教 育发展做 了初 步探 究, 通 对 并
提 出了相 关见解 。
关键 词 少数 民族 雷 波县 中图分 类号 : 57 G 2

教 育发展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 9 5221)5 4-1 10- 9 (000. 1 0 2 0 ( ) 统文化 影响严 重 , 育观念 没有 转 变 二 传 教
有待提 高 , 们表现 出一种 急功近 利 的浮 躁心 态 。7 % 人 0 的家长 都 动 经济 , 我们 必须两 手 都要抓 , 手都 要硬 。 两 不 愿意 让孩 子上大 学, 为读书 浪 费钱 , 出打工是 更好 的生 存 认 外 当然 由于 少数 民族地 区大多经 济欠 发达. 靠现有 的 国家 和 仅 途径。 而部 分学 生也有着 较严 重 的厌学情 绪 , 读书 无用论 在 当地 地方 财政补 贴远远 不够, 必须转 变教育经 费筹措 的观念 , 因此 建立 大 肆盛 行 。 以国家为 主体。 方 、 地 企业 、 人多渠 道筹措 资金 的教育 融资投 资 个
时, 虽然有 少量教 师来义 务支教 , 但其流动 性太 大 , 际教学效 果 实 并 不好 。
展教 育是 改变 少数 民族地 区教育 观念 的一个 值得 尝试 的途 径 。 ( ) 三 抓住机 遇 、 积极 寻求对 外合作 机会 当前 , 在少数 民族地 区, 发展教育 的有 利条件越 来越多 , 国家 三、 少数 民族地 区教 育现状 成 因 一批 国际 、 国内支持 教育 的项 雷波 县 的教育现状 并不是特 例 , 反映着 广大 少数民族地 区 对 民族地 区 的教育 也越来 越重 视 , 它 少 加 的教育 发展现 实 。在查 阅相关 文献 、 反复 思考后 , 笔者 总结 出了 目也正 在实施 。 数 民族地 区应该抓 住这 一发展 的大 好时机 , 阻碍少 数 民族地 区教育 发展 的三 大成 因: 大 媒体 宣传 , 积极 寻求 多角度 、 全方位 的对 外合作 、 交流 。 五、 结语 ( ) 济落后 制约教 育发 展 一 经 经 济落后 制约着 民族教育 , 教育 的落后 又影响着 少数 民族地 2 世 纪, l 从某 种意 义上讲 , 是一 个教育世 纪, 教育 在社会 的发 特别 是对 于少数 民族地 区 , 教育是 区经济 的发展 , 穷成 为少数 民族地 区教 育教 育发展 道路上 最顽 展 中起 着越来 越 重要 的作用 。 贫 强的绊 脚石 。如上 所述 , 贫穷所 带来 的 问题 是 而 易见 的: 学生 经 济 发展 、 民生 活水 平提高 的重要 支撑力 , 人 关注 教育等 同于关 笔 希望 失学率居 高不下 、 学打工 人数 增多 : 辍 教育经 费拈据 , 大部 分学校 注 未来 。 者 以雷波县 为例 少数 民族地 区教育进 行 了讨论 , 的基本办学 殴施达 不到普 及九年 义 务教育所要 求 的标 准 ; 师整 能 够对 其发展 有所 帮助 。 教

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中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以凉山彝族自治洲为个案

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中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以凉山彝族自治洲为个案
化 水平高 于全 国平 均水平 (83 ) 2. % 的有 内蒙 古 (45 、 3 .%) 宁夏 ( 11 ) 3 .% 和新疆 ( 1 %) 3. 8 三个 自治区, 中内蒙古的城镇化水平 其
族地 区在现代化城镇发展空间下 , 如何较好地传 承与发展 , 如何 实现传统与现代 的双 向机制的 良性互 动 ,是我们研究少数民族
摘 要 : 章从 文 化 学视 角 , 四川 民族 地 区城 镇化 发展 中传 统体 育 文化 的发 展进 行 科 学论 述 , 讨 文 对 探 民族地 区城镇化 的发 展 与传统 体育 文化 的关 系。在 以 四川凉 山彝族 自治州为 个案研 究 的基 础 上 , 通过 分析 民族地 区城 镇化 发展 中的传 统体 育及 文化 现状 , 以及 城 镇化发展 中传 统体 育 的“ 文化 困境” 与发展 机 遇 , 以 期 对四 川 民族地 区城 镇化 发展 中的传 统体 育 文化 发展 进行 理论探 讨和 学术研 究尝试 。 关键 词 : 民族地 区 城 镇化 传 统体 育 文化
近年来 , 国城镇化进程成绩斐然 。 我 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 国 “
城市已超过 6 0个 , 6 建制城镇超过 1 00个 , 70 城镇地 区的人 口有
3 99亿 , .8 6 城市化水平超过 3 %” 有专家预测 ,到 2 1 0 。【 哽 “ 0 0年
我国城镇化水平可 能达到 4 .%, 达到 19 75 将 9 8年世界 4 %的平 7 均水平 ” 日 。 伴随着我国城镇 化进 程的推进 , 国民族地 区城镇 我 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好 的发展 。 广大 民族 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 , 其 经济水平和文化教育都取得 了快速发展。 同时 , 但 由于民族地 区 城镇现代化的发展 ,民族地 区的传统体育 陷入 了现代与传统双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摘要:凉山州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等不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凉山州以独特的形式形成的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出现了结构不完善,技术性差等问题,另外凉山州的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也日益凸显,这使得凉山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凉山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录前言一、凉山州的区域位置分析1、区域基本概况2、资源环境基础分析地形条件气候特征水能资源生物资源3、经济社会背景分析近期经济工业发展成就二、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特色经济不明显2、政府缺乏支持力度,资金人才短缺3、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4、人口问题严重5、资源浪费严重,未能做到因地制宜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三、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策略1、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2、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和整合发展4、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5、推广人才强凉战略,加强基础教育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转变职能,创新机制8、政策制度支持四、结语五、致谢六、参考文献前言区域特色经济是建立在西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基础上,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需求下,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国家,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显得尤为突出。

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成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区域特色经济的理论研究对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利用文献法,实际调查法等方法,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跨越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从特色经济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特征入手,深入探析了区域特色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浅谈中国民族政策的研究成果——以四川凉山为例

浅谈中国民族政策的研究成果——以四川凉山为例

浅谈中国民族政策的研究成果——以四川凉山为例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还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之一。

凉山州的发展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在凉山的贯彻执行更是让凉山的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口述者XXX是凉山彝族地区出生并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之下成长起来的彝族领导干部,年轻时曾赴攀枝花参加国家“三线建设”,后历任乡镇干部、普格县委书记、中共凉山州委副书记等职。

2004年1月当选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2013年3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XXX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在凉山的实践者和发扬者。

一、改革开放前党的民族政策在凉山的实践建国前,凉山被称为“荒凉之山”,由于历史、社会、地理、自然等各种因素,长期封闭,与世隔绝。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凉山彝族地区仍然停留在反动、黑暗、野蛮、残酷的奴隶社会,藏族地区停留在封建农奴社会。

因为凉山有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甘洛、越西等都有藏族,广大奴隶、娃子(凉山解放前没有自由,可以被奴隶主买卖的贫苦群体)被当成会说话的工具,世代过着铁链缠身、刀耕火种、食不果腹、目不识丁、结绳记事的苦难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挣扎在死亡线上。

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凉山,当时红军分别走的两条线,一条是走会理、德昌、西昌,毛主席在会理召开了会理会议。

另外一条是何长工、罗炳辉带队从巧家、会东、宁南,进入普格,在西昌礼州与主力部队会师。

后来红军过冕宁才有了著名的彝海结盟。

以前彝海结盟的“彝”还是这个“夷”字,后来毛主席才改成“彝”,意为让我们这个民族有米吃,有丝穿。

彝海结盟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在凉山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1952年10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昭觉、美姑、布拖、普格、喜德、金阳、普雄7县。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内陆省份中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四川省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提出了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

这一构想旨在进一步推动四川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背景介绍四川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该省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等因素,四川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省政府提出了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希望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激发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实现经济协同发展。

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四川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别介绍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划分和发展前景。

【此处共计200字】2. 正文2.1 五大经济区划分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来划分的,分别是成都经济区、重庆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北经济区和川西经济区。

1. 成都经济区:位于四川省的中部,是四川省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

成都市作为该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涌入。

该经济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涵盖了信息技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2. 重庆经济区:重庆市是该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枢纽。

重庆经济区以重庆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建设条件,发展潜力巨大。

3. 川南经济区:位于四川省的南部,以凉山州和雅安市为代表。

该经济区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和旅游胜地。

2.2 成都经济区成都经济区是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一,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成都作为成都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网络,是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为例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为例
2 1/ 1 总第 9期 0 20
D I 0 9 9 j s . 17 9 9 .2 1 .0 .0 5 O :1 .3 6 / .i n 6 4- 3 1 0 2 1 0 s
中 国少 数 民族 地 区 乡域 经济 发 展研 究
以凉 山彝族 自治 州 冕 宁县 拖 乌 乡为例
郑长 德 钟海燕 ( 笔 ) 执
在 地理 区位 上具 有 多重 属 性 ,首 先 它位 于冕 宁 县 的北 部 边缘 ,与越 西 县 、石 棉县 交 界 ,属 于
县域的边境地区 ;其次 ,它位于冕宁县北 部高
山 区 ,山 地灾 害多 ,生态 区位 上 属 于 限制 开 发 区 ,生态 建设 任务 重 ;第 三 ,拖 乌 乡 自然 资 源 比较 贫 瘠 ,具 有 相 对 优 势 的 自然 资 源 ,规 模 小 ,禀赋 较差 。更 重 要 的 是拖 乌 乡是 冕 宁 县 的
这一地 区调研 ,分 析影●! I ■● 置_
- ■, r


V‘
川 V‘ ^u
二 .U 芯 片 朋 uJ / l d §

友 岙
耋 暴 鎏
20 1 10
露 重

1 0 rm 5 0 a

白 辨



( ) 经 济发 展 二
图 1 拖 乌 乡人 口增 长
生产 总值 与就业 。20 08年拖 乌 乡实 现 生产 总值 16. 986万元 ,2 0 09年 为 22 . 元 ,增 173万
耕地面积 ( 亩) 一 ; 8 8 7l 71 74 9 0锺

多点 ,其中彝族人 口占 9. % ,汉族人 口占总 97
12 l 7 o l 7 。§ 9 . 。; I

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民人 均纯 收入 2 3 元 分 别 较 2 0 年 增 加 14 元 和 1 7 元 . 48 00 1 8 07 居 经营水平 不高 :基础差 ,底子薄 ;农产 品加工率低 ,加工深度不
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明显改善。经济 、文化教育落后 ,社会发 足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到位 农产 品品牌经 营和科 展滞后 贫 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 农民人均纯收入低。扶贫开发 技 投 入 不 尽 如 人 意 ,整体 竞 争 力不 强 。
1 民族 地 区脱 贫 的需 要 万 人 减少 到 4 万人 。 州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入 达 7 9 元 , 3 全 46 农
到 2 0 年 底 .全 州 未能 解 决 温饱 的贫 困人 1由 2 0 05 : 3 0 0年 的 6 二 是 组 织 化程 度低 。三 是 龙 头 企 业 少 。 四是 品牌 建 设 力 度 弱 。 4
区 l 经 i 囊
民族地 区特色农业发展研 究
以四川省凉 山彝族 自治州为例
鬟 陈建 军 范小君 西 昌学 院
[ 摘 要 】特 色农 业是 民族 地 区程 业 发展 的必 然选择 ,本 文介 绍 了凉 山 民族 地 区 发展 特 色农 业优 势 与制 约 因素 ,提 出 了
民族地 区发展特 色捉业对 策:调整捉业结构 ,巩 固和加 强衣业 ;培育壮 大- - b产业化 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 ;培 育西部 农产品
任务 艰 巨 ,就 业 压 力 加 大 。 2 民族 地 区 初 步 建 立 但 城 乡贫 困 人 口和 低 收 入 人 1还 有 相 当 数量 , : 3
2亩 , 2 高于全省 全 国人均水平 。 中山地 占7 % 平坝 占1% . 其 1 2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_以阿坝州_甘孜州_凉山州为例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_以阿坝州_甘孜州_凉山州为例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_以阿坝州_⽢孜州_凉⼭州为例第28卷第5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5Vo.l 28Journal o fH ube iU niversity fo r N ationa lities(2010年第5期) (Ph il 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 No .52010收稿⽇期:2010-08-10基⾦项⽬:2009年国家社科基⾦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场化研究 (项⽬编号:09CRK 008);西南民族⼤学2009年社科项⽬: 我国少数民族⼈⼝发展路径研究 (项⽬编号:07S Y B012)。

作者简介:杨风(1972-),男,⼭东平⾢⼈,博⼠,现主要研究⽅向为⼈⼝经济学。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阿坝州、⽢孜州、凉⼭州为例杨风1,李继红2(1.济南⼤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济南250002;2.西南民族⼤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从经济总量、⼈均经济⽔平、经济增长速度⽅⾯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从以下⽅⾯⼊⼿:积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强交通⽹络建设、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倾斜性的扶持政策,以及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机制。

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 123.3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4-941(2010)05-0153-04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和发展的⼀项战略任务[1]171。

促进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构建和谐四川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路径选择。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包括阿坝藏族羌族⾃治州(简称阿坝州)、⽢孜藏族⾃治州(简称⽢孜州)、凉⼭彝族⾃治州(简称凉⼭州)、马边彝族⾃治县、峨边彝族⾃治县、北川羌族⾃治县等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行为实践——以凉山州扶贫事业发展建设为例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行为实践——以凉山州扶贫事业发展建设为例

12作者简介:沙马阿比(1995— ),男,彝族,四川凉山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观点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为新时期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表现。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扶贫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之前的凉山民族地区,在经济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以农业与牧业为主,尤其是解放前,基本上无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许多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上。

经过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加上国家一直以来对凉山民族地区的扶持下,使凉山逐渐改变生活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转变,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广大农村的扶贫投入与扶贫力度,全国扶贫、脱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

因此,凉山州的脱贫扶贫工作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来说依然是重中之重。

纵观大凉山扶贫、脱贫历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单一救济式扶贫,所谓单一式救济就是指通过直接发放救济物资来达到短期内大大提升扶贫效率的扶贫方式。

在改革开放之前,凉山彝族地区扶贫方式就是单一救济式。

当时的凉山彝区政府扶贫工作基本上是在“边打边改边建”的特殊情况下开展,开始单一式救济后,凉山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提升,但是由于不能长期开展救济式扶贫,且救济式扶贫返贫率极高,不是长久之计,没有扶到根上。

体制性扶贫是凉山彝区扶贫方式的第二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到1985年期间,凉山地区开始过度到体质性扶贫阶段。

凉山州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原来的传统农耕技术逐步向先进的耕植技术发展,解决了凉山彝区的大部分温饱问题,同时也改变了原来传统落后的以物换物的经济模式,随着现代农业的技术不断提高,在凉山地区的农业增收明显极高,但高海拔的山区农作物依然现代农业技术也无法施展。

第三个阶段是1986年到1993年间开始的体制性扶贫,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和政府开始进行开发式经济扶贫,第一次制订了国家级贫困县标准,凉山地区昭觉、布拖、美姑、金阳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一 、 凉 山州 经 济 活 动 的 空 间分 布
1.区域的划 分 。本文 从三个层 面考虑 凉 山州 经 济发展 的 区域 差异 。一 是凉 山州按照经 济 区划 可以分为 五个各具 特色 区域 [1]:东部经 济 区 ,含昭 觉 、布拖 、金 阳 、美 姑 、雷波 五县 ;西 部经济 区 ,包括 木 里 、盐 源两 县 ;南 部经 济 区,包括 会理 、会东 、宁 南 、普 格 四县 ;北 部经 济 区 ,包 括甘 洛 、越西 、喜 德 三个 县 ;中部经 济 区 ,包 括西 昌市 及冕 宁 、德 昌两 县 。二是考 虑到安 宁河流域 五县一市 (即西 昌 、冕

雷 波 2 932 235 150 115 385
西部 经 济 区 21 Biblioteka 41 465 466 221 778

木 里 13 253 129 725 51 202

盐 源 8 388 335 741 170 576
南 部 经 济 区
li 327 1 15O 596 1 122 984
2.经济发 展 的 区域 结构 :静 态 分 析 。表 1给 出了 凉山州各 区域 、各 县 的面 积 、人 口(2006年)、 地 区生 产 总值 (2006年)、人 均 地 区生 产 总 值 及 1978—2006年 地 区生 产 总值 年 均 增 长率 。凉 山 州 经济发 展 的区域差距 由此 可见一斑 。
宁 、德 昌 、宁南 、会理 、会 东 )是 凉 山州 的经 济核 心 区 ,其余 l1个 县 ,经济 没有 安 宁河 流域 五 县一 市 发达 ,而且 均为 国家扶贫 开发工 作重点 县 ,因此 研 究这 两大 区域 的差距 ,对 于理 解 凉 山州经 济 发展 差距 是 有 意义 的 。三是把 17个 市县 作 为分 析 的 区域 ,研究它 们 的发展 差异 。

民族地区妇女参与产业扶贫的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为例

民族地区妇女参与产业扶贫的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为例
题分 析 .可 以为 民族地 区未 来 的产业 扶 贫规划 提供 有益 的参 考 。


美姑 县 的产 业扶 贫概 况
“ 十一 五 ”期 间 ,美姑县 加快 了农业 、牧 业 、林 业 和农 村经 济结 构调 整 ,注重 引 导和推 动更 适合
美姑 县县情 的产 业模式 。取 得 了一定 的成绩 。
的问题进 行分析 。 二 、 产业 扶贫 中的 彝族妇 女
( )彝族 妇女参 与产 业扶 贫的 两个案 例 一
个案一 :XX 阿古嫫 ,女 ,2 9岁 ,美姑 县农 作 乡甲谷村 ⑤ 民。 阿 古嫫 的丈 夫 xx 尔坡 ,3 村 3岁 。
常年 在成 都打 工 。夫妻俩 育 有三 个孩子 :两 个儿子 ,一 个 8岁 ,一 个 6岁 ,另有一 个 3岁的 小女 儿 。
具体哪里不清楚。 夫妻 俩 育 有 两 个- J 和 两个 儿子 , 大女 儿 2 k L - 4岁 ,去年 出嫁 ;二 - ) 2 k 1 3岁 ,外 出打 工 ;大 儿 子 1 -. , 4
决定 》 ,美 姑县抓 住 了 “ 退耕 还林 ”政 策机 遇 ,以 “ 态建 设产 业化 ,产 业发 展生 态 化”为 目标 ,依 生
托 天保 、退耕 还林 和野 生 动植 物保 护 三 大 工 程 ,加 快林 权 制 度改 革 ,尽 力 保 护 好现 有 的 森林 资 源 。 广 种核 桃 、花 椒 、白杨 “ 三棵 树 ” ,陆续 建 设 了核桃 、花 椒 、苹 果 等基 地 。 目前 ,全县 森 林 蓄 积 达 7 1 8万 立方 米 .森林 覆盖 率达 5 .1 9. 7 00 %。 随着林 业 生态 环境 的不 断改 善 和林业 产业 的快 速 发展 ,林 业 经济在 地方经 济 中的作 用 日益 凸现 。2 1 0 0年全 县核桃 、花椒等 经济林 产 量和产 值分别 达 6 3万斤 、 5 64 4 5万元 ,实现林 业 总产值 1 4亿元 ,比上年 增长 1%, 民人均 林业新 增 纯收入 5 。 . 5 0 农 0元 ③ 综 合 来 看 ,美 姑 县 的产 业模 式 较好 地 体现 了因地 制 宜 ,无论 农业 、牧业 、林 业 都 紧紧 依托 凉 山 彝族 的传 统生计 方式 。在适 应美 姑县情 的基础 上科 研 为先 ,培 育地 方 良种 ,并 建立基 地 ,试点 推广 。 目前 ,美 姑县 产业 扶 贫面 临 的主要 问题 有 : ( )受 到 资金 的 制约 ,产 业 扶贫 规模 尚小 ; ( )受 到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娄海灵(青海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运用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指标,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及经济结构方面对凉山州各地区存在的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并指出差异形成的原因。

基于《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应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

[关键词]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7-10[作者简介]娄海灵(1989-),女,四川西昌人,青海师范大学经管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凉山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一)区域经济差异衡量的相关指标1.绝对差异的测度指标⑴极差极差又称全距,是指区域内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与人均GDP 最低的地区之间的差值,反映了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绝对差距,是区域经济差异中最简单、最直观的测度方法。

R=Ymax-Ymin式中,R 为极差,Ymax 为区域内最高的人均GDP ,Ymin 为同期区域内最低的人均GDP 。

极值越大,表明实际差距越大。

⑵标准差标准差是反映各样本远离总体均值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1)式中,S 为标准差,Yi 为地区i 的人均GDP ,i=1,2,…,n ;Y 为N 个地区人均GDP 的均值,N 为区域个数。

标准差越大,区域绝对差异越大。

2.相对差异的测度指标(1)极值比率极值比率是区域内最高人均GDP 与最低人均GDP 的比率,反映了区域内相对差异的比较情况。

I=Ymax/Ymin(2)式中,I 为极值比率,其他字母含义同上。

(2)变异系数当两个不同系列的数值单位不同、均值相差较大,或它们的标准差相同时,就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差的绝对值来比较不同均值系列的离散程度。

这时,用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即变异系数来消除均值的影响,这个比值可以用来对比不同时期的差异程度,而不会受到原来变量水平高低的影响。

(3)其中,CV 为变异系数,其他字母含义同上。

(二)经济总量的差异分析“十一五”时期,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由四川省第8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长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2011年凉山州GDP 突破1000亿,占全省GDP 的比重由上年的4.5%提高到4.6%。

但是,对经济总量差异的分析会看到,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经济差距导致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由表1凉山州各县市2006年至2010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以看出,凉山州“十一五”规划期间经济总量的人均绝对值是在逐年增长的。

全州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8331元增长到2007年的10393元,比上年增加2062元,突破一万元大关。

2008年为人均12896元,2009年继而达到14306元,比上年14.9%的增长,2010年人均GDP 比上年又增长了15.3%,为17564元。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07-2011),采用2006-2010年凉山州各县市人均GDP ,通过极差以及标准差的计算度量其经济总量绝对差异的变化情况。

测算具体结果详见表2,极差及标准差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表2、图1也可以看出凉山州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第2012年第8期(总第404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8,2012Total No.404[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8-0036-0436--逐年扩大趋势。

由于极差是根据域内人均GDP 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差值计算得到,其绝对量的差异程度尤为明显,极差的折线图比标准差的折线图所呈现的逐年递增趋势更胜之,表明凉山州境内各地区之间发展极其不平衡。

2006年测算的标准差为3426元,2007年扩大到4130元,2008年则升至5210元,是2007年的1.26倍,到2009年为5999元后,2010年继续升至7507元。

5年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一直在不断拉大。

表1凉山州各县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2007-2011)表2凉山州各年份区域经济差异指标(三)增长速度的差异分析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07-2011),采用2006-2010年凉山州各县市人均GDP ,通过极值比率以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度量其经济总量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

测算具体结果详见表2,极值比率及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分别如图2、图3所示。

从图2极值比率折线图可以看出,极值比率从2006年4.8703的小幅增长至2007年的4.8896后,2008年出现下降,也就是说凉山州人均GDP 最高与最低地区的差距有过短期的缩小态势,而2009年与2010年的极值比率又由2008年的最低点急剧扩大到5.1888,直至5.6373。

凉山州区内经济发达的县市与贫困落后的县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差异总体是呈扩大的趋势。

从图3变异系数折线图,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发展。

虽然2006年至2007年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由0.4999降至0.4783,而后2008年又开始出现上升趋势,2009年的变异系数为0.513,大幅超过了2006年0.4999,直到2010年继续扩大为0.5243,显然相对差异扩大的趋势未出现根本性改变,呈现波浪式发展。

(四)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经济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1978年以前,农业是凉山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支柱产业,直至1993年全州工业总产值总量才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下文通过对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具体分析,发现现阶段凉山州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城镇化发展缓慢,经济布局不合理,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1.产业结构分析由表3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到,凉山州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9.3:31.1:39.6优化为2011年的19.5:52.3:28.2,结构类型由“三二一”调整为“二三一”,第二产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降幅不大,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以2011年凉山州三大产业结构比重19.5:52.3:28.2为例,对照表4:西蒙·库兹涅茨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看到,全州第一产业比重虽已降到20%左右,但高于16.1的标准值,且第三产比重低于45.5的标准值,由此判断凉山州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表3凉山州三大产业结构比重(%)表4西蒙·库兹涅茨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2.城乡结构分析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反过来,通过城市的外部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城镇化又将反作用于工业化,促进工业的大发展。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曾这样概括工业化地区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凉山州155804003516099141185410931764755124045393932424632901651947602319950458331191335900724311782147841487992156845563858264118563997256031925039136861103982240272981082114374197961979711082836071977843479169711193572848360468786601289627371920411549152022315518854122538387755993035275718011892760887575447951214306331251148314506176472983023008153119701937611245587684431456086801194361661251117546地区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极差(元)极值比率标准差(元)变异系数123814.870334260.4999152204.889641300.4783177154.779652100.4875220965.188859990.5137272495.637375070.5243图1绝对差异折线图图2极值比率折线图图3变异系数折线图年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9.331.139.628.439.931.728.941.429.727.438.334.325.140.834.121.947.330.819.552.328.2产业结构(%)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阶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3.7<28.6<37.7工业化准备期初级产品生产阶段<33.7>28.6>37.7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16.1>39.4>45.5工业化中期<14>50.9>35.1工业化成熟期<10<50>40工业化准后期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娄海灵: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37--与城镇化之间的对比关系,当比例在20%以下时,被认为是非城镇化;城镇化率低于32%时为工业化准备期;超过32%低于36%为工业化初期阶段;超过36%低于50%为工业化中期阶段;超过50%低于65%为工业化成熟阶段;在工业化后期,即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城镇化率在65%以上;当比例超过70%时,被称作高度城镇化,此时经济大体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2010年凉山州城镇化率仅为28.6%,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镇化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相对应工业化处于准备阶段。

3.地区结构分析考察凉山州经济布局的合理性,运用集中度指标来进行分析。

C=(1-H/T)*100(4)式中,C为集中程度指数,H为占全州经济总量半数的地区面积,T为全州总面积。

集中度指数在0-100之间波动。

一般来说:C≤50代表相对分散;50<C<70为分布比较均衡;70<C<90为相当集中;C≥90代表高度集中。

凉山州总面积60423平方千米,2011年占凉山州经济总量将近半数的州府西昌市面积为2654平方千米,代入公式可得:C=(1-H/T)*100=(1-2654/60423)*100=95.6(5)集中程度指数达到95.6,表明凉山州经济布局极不合理。

二、凉山州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一)自然禀赋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渐发达的情况下,虽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它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