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保证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应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
一、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
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
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使学生形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演示实验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教师以自己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必须操作正确、规范,使人无可挑剔,起到示范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
若教师操作不当或错误,对学生影响极大,特别是某些小的操作,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有时就是这些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实验失败,或者酿成事故,同时也给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
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方面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将细铁丝表面铁锈等擦拭干净,并做成螺旋状,未端系上一根火柴标。
另一方面,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点燃
未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要由上往下缓缓插入,不要一下就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在充足的氧气中细铁丝可以充分燃烧,不但使学生看到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的现象,同时生成大量的黑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底部。
若操作时,将点燃的细铁丝一下就插到集气瓶底部,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膨胀,使大部分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会出现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是不成功的。
要做到实验现象鲜明、结果准确,教师在课前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进行精心准备,既考虑到仪器和药品,又考虑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切不可草率从事。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感觉新奇、刺激强的化学现象兴趣浓厚,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
此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应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
同时,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如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溶解、燃烧等,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设疑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改进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有时还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创新、拓展,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
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或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设计三种方案:①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②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方案②最佳,因为方案
①反应的速度太剧烈,不宜控制和收集气体;方案③反应一下,马上停止,不再产生气体;而方案②的反应速度适中,比较容易控制,有利于气体收集。
这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更简单易行,更有启发意义,更能发探功效,有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这两点性质时,课本设计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对这两点性质不难理解,但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中如果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即从变瘪的塑料瓶中取出少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
这样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把这两点性质联系在一起,有利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又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补充把剩余的还在继续燃烧的硫插入水中让其熄灭,以免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
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真正做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才能使实验教学发挥培养科学素养和能力的作用。
组织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如实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中,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实验,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
随时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详细说明这样操作的道理,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讲解错误操作的后果。
注意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涉及安全问题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根据现在条件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小实验、小制作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的另一重要途径。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考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如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中,学生未等到周未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了,他们从实验室中领取氢氧化钠固体,用废旧的不锈钢饭盒代替烧杯,用小木棍代替玻璃棒,用废旧的牙刷代替试管刷,在校园小树林里找到枯树枝作燃料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
实验过程中因氢氧化钠溶液过稀或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失败,
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进,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叶脉书签”,并在同学中展示实验成果,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学会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明白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切实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阶段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以及态度、方法等的激励、引导作用,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