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廷杰-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趋势展望
物联网行业的市场趋势与发展预测
![物联网行业的市场趋势与发展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0507780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f.png)
物联网行业的市场趋势与发展预测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引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交通到医疗健康,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那么,物联网行业未来的市场趋势和发展走向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物联网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物联网设备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无论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还是工业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这些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物联网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体验等,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这推动了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业、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再者,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扶持物联网的发展。
例如,加大对物联网研发的投入、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推动物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物联网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
在未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将为物联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 5G 通信技术的普及5G 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特点,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 5G 网络的不断覆盖和完善,物联网设备将能够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实时的响应,从而推动物联网在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2、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物联网赋予了更强大的智能分析和决策能力。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23f428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6.png)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的发展,物联网作为连接万物的重要技术手段,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物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趋势,同时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本文将就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的发展趋势1. 5G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5G技术的逐步商用,物联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的高速、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
2. 边缘计算的兴起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能够将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放置在接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上,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在物联网领域,边缘计算的兴起将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推动物联网的智能化发展。
3.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识别、学习和决策能力,提升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4. 大数据的深度挖掘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多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深度挖掘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二、物联网的前景展望1. 智能家居的普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智能家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连接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和家居设施,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提升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为人们创造更加智能化的生活环境。
2. 工业物联网的加速发展工业物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化管理和预测性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
3. 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方向。
中国的无处不在网络期待应用专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
![中国的无处不在网络期待应用专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https://img.taocdn.com/s3/m/f18343d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4.png)
中国的无处不在网络期待应用专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院长吕廷杰
戈晶晶
【期刊名称】《新经济导刊》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 已故的马克·魏瑟在10多年前就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这样的世界图景,在这个世界中,技术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不为人们所觉察.他认为,大多
数重大的技术将会隐形,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计算时代的报春使者.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戈晶晶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杨分类”的国企改革情结——专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 [J], 李兵;徐安
2.从战略上看,双模手机祸福难料——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J], 张南
3.3G时代:运营商是"渠道",不是"管道"——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 [J], 龚宪;闫俊平;王黎雯
4.物联网:通信业的机遇与挑战——专访通信管理、网络经济学专家吕廷杰教授 [J], 张诚;迟蕾
5.以品牌引领建一流传媒--专访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兼MBA学院院长张树庭教授 [J], 刘逸帆;肖婧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271666a25c52cc58bd6be15.png)
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作者:吕廷杰来源:RFID世界网 2010-7-13 11:39:7摘要:近来,物联网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许多人预言物联网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动万亿级的产业发展,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量。
但是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它离我们还有多远,仍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从人类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角度,用结构化模型的方式,对物联网的概念给予辨析,并提出物联网的未来演进路径。
关键词:物联网[63篇] 互联网[3篇] 泛在网络[1篇] 传感网[18篇]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他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这篇讲话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把对物联网概念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推动力。
但也有专家认为物联网离我们仍有一定距离,不可盲目乐观。
为此,有必要对物联网的发展由来和演进路径做一番探讨,找到应对物联网发展浪潮的对策。
1 物联网概念的形成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物联网技术中比较重要的RFID的应用实际上并非一项新技术,其最典型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91年第一次美伊战争。
当时,美国军方发现,战争结束后在一些港口、机场堆积着大量的军需物资集装箱,而这些物品应该运到何处,到底属于谁全然不知。
如果想搞清楚这些信息,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美国五角大楼启动了一个“军需物资可视化管理”的重要项目,并成功地将RFID技术用于其中。
此后,UPS、FEDEX等大型速递公司也运用这些技术打造了一个可以跟踪查询快件位置的服务体系。
在这类物联网早期应用模式中,由于物是没有计算力的,所以应用模式表现为人主动与物通信,了解物的时空以及其他属性信息,而物并不会主动服务于人类。
吕廷杰_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吕廷杰_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336c09e87101f69e319580.png)
智慧地球 = 移动互联+ 云计算 + 嵌入式软件
学习
人人的通信 人机器通信 机机的通信 单 向 通 信 人物的通信 WIMAX WIFI BLUET H ZIGBEE
工 作
双 向 通 信
生 活
机器物通信
RFID 二维码
娱乐
人们使用计算机的范围与网络覆盖
•人们的活动多数时间集中在单位和家中两个固定的地方,外出的时间较少 •人们的外出活动可分为室内和室外 •在室外活动集中在交通工具上、公交车站、路途行走 •在室内活动集中在被访单位、咖啡厅、酒吧、餐厅、机场、车站、宾馆 •人们使用计算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室内有桌椅的地方坐下来操作的 •人们在外出时较少携带计算机,更多使用手机 •在室外和在站立的情况下人们常用手机,很少使用计算机 目前在单位、家中、咖啡厅、酒吧、机场、宾馆客房这些可以坐下来的地 方,多数已被固网宽带和WiFi所覆盖,为计算机服务的网络已经基本就位。 只有车站、餐厅和宾馆的会议室尚未全部覆盖,鉴于国人很少有人有在餐 厅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运营商应加强车站和宾馆会议室的WiFi覆盖。 移动通信应加强地铁、公交车站、公交线路、铁路沿线的信号覆盖
应用 响应
指令/响应 单元
逻辑寄存器
标 签 驱 动 和 映 射 规 则
模 组
R F
1 234567 890128 >
Header
8 bits
General Manager Number (制造商)
28 bits
Object Class (产品类型) 24 bits
General Identifier (GID-96) Serial Number 36 bits
把 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 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 个“物联网”
中国电信天翼大讲堂系列-移动通信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信天翼大讲堂系列-移动通信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0d36ff37c1cfad6195fa744.png)
手机Web 电子邮件 应用软件
票务?打折票
照相机 红外线 和弦
NFC类应用
之外、mail/Web互动、EC、各种信息提供???
终端技术融合、接入技术的多样化、网 络的融合
传感器网的应用领域
传感器结点将真实世界信息连接到全球网络
IPv6无线家庭网络——光纤+无线
IPv6
终端技术融合、接入技术的多样化、网 络的融合
从 龟 壳、纸 到 互 联 网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莱茵罗克 (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 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 ?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 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 此后 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 1971年:美国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 (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
关于无所不在的网络
学习
人与人的通信
工 作
人与机器通信 人与物的通信 物与物的通信
生 活
娱乐
关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出现!
机对机/传感器网
在IPv6平台上的大量传感器和电子标签
RFID FeliCa与手机相结合、大致形成了六大服务领域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较
GDP 增长率
通信收入增长率
59.1 48.7 42.3 31.4 43.7 35.4 33.1 24.6 14.1 13.1 12.6 14.6 13.9 12.6 11.5 11.711.4 9.1 7.3 9.1 10 10.1 9.8 10.510.9 35.7 40.8 42.4
吕廷杰-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趋势展望
![吕廷杰-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趋势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7ae2001172ded630a1cb651.png)
“前向” 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
“后向” 盈 利模式
广告为其主要收 入来源,向用户 免费,Google采 用的盈利模式
未来,交易提成或将成为移动互联网 盈利主要来源。
苹果的盈利模式
苹果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调整组合
在市场发展期Apple的 iPhone产业链构建模式 --开始更加注重对其在 内容和应用的聚合与销 售平台的建设
快递应用物流定位应用公安行业应用政务行业应用等?个人关爱爱贝监护守护宝等车载信息类?车载信息服务?具有人工服务信息服务通信服务等多种服务资源可与移动定位产品进行融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poi数据资源优势?具备丰富精准的poi信息能以高质量的城市信息粘着用户延升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模式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围墙模式模式涵义收费模式对比分析基本服务费数据流量费和全部的信息服务费小蛋糕大比例小份额运营商独占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一家通吃网络业务运营平台和内容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第15页管道模式渠道模式基本服务费和数据流量费无信息服务费基本服务费数据流量费和部分的信息服务费交易费提成大蛋糕小比例小份额大蛋糕中比例大份额运营商只做网络接入提供商只做数据传送不参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运营商部分参与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成为平台积极拓展后向盈利模式业务积极拓展后向盈利模式业务终端服务的前向盈利模式applenokia采用的盈利模式广告为其主要收广告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向用户免费google采用的盈利模式即向用户收费运营商采取的盈利模式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第16页前向盈利模式后向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未来交易提成或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盈利主要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吕延杰:智慧地球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吕延杰:智慧地球与移动互联网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5426d226fff705cc170a7c.png)
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智慧地球与移动互联网应用9月15日,2009移动互联网与终端应用市场年会(第三届)今天在北京新世纪日肮饭店举行。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终端应用领域的主管领导出席会议。
以下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演讲全文。
吕廷杰: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在09年通信展之前非常容幸有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的演讲题目是智慧地球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大家知道我们通信产业整个发展轨迹用简单的图来说明,最早是解决人与人的语音通信,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时期不仅要提供人与人的通信,还要提供人与计算机的通信,还有计算机与计算机的通信。
在互联网时代,人和机器通信成为可能,机器和机器通信成为我们生活组成部分,所以出现了电子商务这样的一些生产活动。
未来的通信产业不仅要解决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还要解决人与物等更多层面的通信问题,这给我们未来的通信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新的应用前景。
我们讲这种多元化的用途,特别是我后面讲到的人与物的通信会直接嵌入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去,使得我们的产业智能化,这也是关于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进入商务时代。
IBM提出的是强调包括企业的管理、社会管理、信息化内容等等,而不仅仅是交换行为的层面的问题。
我们这里讲的商务是大的商务概念,包括企业营销、整个内部信息化的管理。
智慧地球的概念是去年IBM总裁提出的,有人说会不会是一个新的像信息高速公路一样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革命呢?我认为还没有那么大,但它的影响会是非常深刻的。
特别是现代信息产业走到一个有点迷失,其实现在信息化手段越多,其实每个人都被周围复杂的数据所淹没。
每天处理接触的信息比以前多的多,反而无所适从,人是这样,企业是这样,行业更是这样,所以发现效率越来越低,发现资源正在被浪费,环境污染得不到控制。
所以还是要使我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过程中,能够真正的脚踏实地的解决效率的问题,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等等,所以是非常强调这个层面的问题。
北邮-吕廷杰
![北邮-吕廷杰](https://img.taocdn.com/s3/m/c68a011252d380eb62946de5.png)
0.37
2005
2003
2004
互联网用户规模 (2)
10 thousands
12000 10000 8000 6000
38,60 72,50 94,00
11800
4360
23,90 2,10 5,60
4000 2000 0
2002 Internet 2003
2004
xDSL
2005
2005年底的普及率 2005年底的普及率
电 信 运 营 商 必 须 面 对 的 四 大 变 化
�
1,我国电信产业与互联网产业 , 状况
规模数据(用户数)(1) 规模数据(用户数)( ) )(
亿
8
6.49
7.44
7 6 5 4
206.00 3
4.20 5.32
3.91
333.00 269.00
3.53
316.00 64.00 53.00 0.58
2 1 0
2002
214.00 263.00 63.00 49.00
IPTV发展前景展望 IPTV发展前景展望
吕廷杰
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信产部通信科技委委员, 信产部通信科技委委员,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 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内容概要
1. 我国电信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状况 2. IPTV的机遇与挑战 的机遇与挑战
55.7 48.9
12.70%
62.9
11.50%
70.0
15.0%
10.0%
5.0%
0.0% 2002 2003 Inc.(Bil$) 2004 2005 Rise (%)
北邮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5G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小企业
![北邮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5G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小企业](https://img.taocdn.com/s3/m/f1c25190cfc789eb162dc878.png)
•01运营商不会在5G里挣到钱,5G也不应该作为挣钱的工具,因为5G 是一个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要适度超前发展,就意味着没钱挣。
•02未来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一个企业的兴衰与否,实际取决于能够把数据变为财富的能力。
•03任何一个信息孤岛都是没有效率的,我们的社会数字化转型应该是共享,但数据的保护、安全和培育,还需要像区块链这样的技术。
•047年才出一个乔布斯,5G也需要5-7年的磨合期。
•055G赋能最大的受益者是一些中小企业,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作者|刘菲编辑|定西每天刷着屏幕上新基建大步推进的数据,面对扑面而来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门话题,许多人对这些新兴又似乎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名词“一头雾水”,这些词汇间究竟有什么联系,他们又分别有着怎样的功能?这些技术的发展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网易科技科学大讲堂邀请到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科技项目授课师资的吕廷杰教授,和我们一起探讨新兴互联网科技之间的联系与新风口。
吕廷杰认为,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关系相辅相成,构成了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生态。
其中5G是通讯网络连接技术,是科技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网络是现代社会的引擎,就像农业时代的土地和工业时代的矿产、油田。
作为国家级战略,数据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的好坏很可能取决于将数据转变为财富的能力。
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终结果是产生数据。
万物互联就是借助数据。
数据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系数据,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一个人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搜集不仅仅可以给人画像,还可以给物进行画像。
人工智能则更多的是凸显数据的价值。
从算法时代到深度学习,数据帮助训练计算机进而推演出执行规律。
最终,经过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将被用于未来制造上。
移动支付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01387a052ea551810a687b9.png)
移动支付发展趋势主持人 : 大家知道移动支付一直是银行卡新兴支付非常引人注目的支付工具,最近两年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成为银行卡产业支付模式和渠道创新的热点问题。
在未来的三年或者五年,移动支付对整个支付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么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他演讲的题目是“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及展望”,展望移动支付的未来,我们有请吕廷杰教授。
吕廷杰 : 尊敬的中国银联、银行界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关于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的一些话题。
去年我们的确是介入了中国移动对于未来移动支付的研究,其中三章涉及到手机支付体系和移动支付解决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发展的很快,去年我参加了桂林的一个论坛介绍了一些情况,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有一些活动我们也参加了,也介绍过一些情况,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手机支付的情况。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讲很多大理论了,很多信息技术的东西大家要知道,但是没有必要详细的了解。
我今天讲三个问题,第一移动支付是什么,怎么做,刚才很多专家领导都提到技术在改变着市场,过去发展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其实和支付有关的问题,现在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未来的支付手段要取决于一个基础参数,就是说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发行量。
应该说在欧美曾经一直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它是有问题的。
欧美是比较早的,严格来说历史上信用卡是60年代出现的。
可是今天我们讲的电子商务如果不加特殊证明,通常是基于电子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打电话定餐、发信息定酒店都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90年代末期提出的,这时候是互联网发展时期,通常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通信网络。
传统的互连网络是解决人跟人的通信,但PCIP协议出现了,我们的网络不仅需要人和人的语音通信,更主要是解决人和计算机的通信,我们点击新浪和搜狐是看它的内容主题,点击淘宝、Ebay是跟它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做通信,点击盛大和联众是和它的游戏通信,这是一个沿革。
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
![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ca562fe770bf78a65295483.png)
1992年美国就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l”,即后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D。1998年,又
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构想。 2003年,美国国防部力推RFID(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应用)条码识别技术,由此RFID技术为tH=界 所知.此外,美国对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8年就开始了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 究。 目前,美国在物联网上的应用也从军用转向民用,在环境(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医疗(人体生理 数据监测、药品管理)、家庭智能化、楼宇自动化以及商务应用中都已出现了它的身影,无线传感器网络 的商业化应.【}J也已逐步兴起。 此外,美国还在全球推行EPC标准体系,力图主导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确保美国在国际上的信息控制 地位.美国许多大公司针对EPC物联网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在应用方面沃尔
目前,各国纷纷出台信息化战略,针对各自国情人力发展物联网,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欧盟、日本 等,均投入资金开展研究,以期发掘并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而韩国为扩人手机领域的优势,在物联网方 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机移动网络的研究方面。美国作为信息互联网搭建中获益最多的国家,与信息物联 网相关的物联网建设,也将会吸引大量企业和机构的参与。 对我国来说,物联网的发展不仅助丁我国:I: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也有助于我国抢l‘i信息产业第三次 浪潮的制高点。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状况,也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基础研究。2009年8月7日, 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感知中国”的伟人构想,将发展物联网的热 潮推向了顶峰。
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ed0a6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0.png)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增加,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的设备连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
不仅仅是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还包括家居设备、汽车、工业设备等。
这些设备之间的连接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大数据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将被收集、存储和分析,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3. 人工智能的融合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习惯和喜好,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照明等,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居住环境。
4. 安全性的提升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多,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提升设备和网络的安全性。
通过加密技术、身份认证等手段,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二、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展望1. 智能城市的建设物联网技术将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例如,交通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环境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空气质量、噪音等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2.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工业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
我国移动商务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我国移动商务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ec044070740be1e650e9ac3.png)
・电子商务・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行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上各个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世界范围内的政府部门、公众服务机构、电信企业、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型企业和数以亿计的个人用户,都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
为此,自2006年10月起本刊增加一个新的特色栏目“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栏目将报道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跟踪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向、对电子商务理论和应用做综合性分析与研究,电子商务栏目内容将覆盖到电子商务的网络与安全、政策与法规、电子支付与金融、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创新与变革、商业模式与应用、系统建设与开发、企业经营与管理、移动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个性化服务和内容管理、智能代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
相信依托北京邮电大学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学科力量,定能将此栏目办出特色和水平。
我国移动商务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都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3G 日益临近和电子商务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开展移动商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机。
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特别是以内容为主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近年来电子商务虚拟化、个体化、离在线相结合的发展特点,对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与风险等进行了评述。
对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移动商务业务或提供第三方平台服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移动通信产业;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中图分类号:F713136;T N6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06)04-0002-07一、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与移动商务的兴起11我国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Internet 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局限在有限空间里的商务交易模式,而希望随时随地进行交易,甚至在移动的过程中获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监护类
• 个人关爱、爱贝监护、守 护宝等 • 综合调度台 • 行业应用:快递应用、物流定 位应用、公安行业应用、政务 行业应用等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监控调度类
第 14 页
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模式
模式涵义 收费模式 对比分析
围墙模 式
运营商独占移动互联 网产业价值链上的所 有环节,一家通吃网 络、业务运营平台和 内容 运营商只做网络接 入提供商,只做数 据传送,不参与价 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基本服务费、数据流 量费和全部的信息服 务费
小蛋糕*大比例=小份 额
管道模 式
基本服务费和数据流 量费,无信息服务费
大蛋糕*小比例=小 份额
资料来源:3G 用户数据来自 Informa,Wi-Fi 使用情况估计来自 AdMob,Wi-Fi 出货量数据来自 Wi-Fi Alliance;用户群数据来自 iSuppli,假定更换周期为 4 年;蓝牙出货量数据来自 iSuppli,用户群数据来自蓝牙技术联盟;GPS 出货量来自 Future Horizons。 28 第9页 图片来源:、Boy Genius Report、思科、。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02年底,SKT推出3G业务平台 “June”,是基于CDMA2000 1xEV-DO 网络,是真正的多媒体业务。
3G
33% 3,000 27% 21% 15% 3G及更先进技术的用户(百万) 11% 1,000 8% 430 273 0
2007 2008 2013(据摩 2014(据摩 2010(据摩 2011(据摩 2012(据摩 2009 (据摩 根士丹利估计) 根士丹利估计) 根士丹利估计) 根士丹利估计) 根士丹利估计) 根士丹利估计)
渠道模 式
运营商部分参与产 业价值链上的重要 环节—成为平台
基本服务费、数据流 量费和部分的信息服 务费,交易费提成
第 15 页
大蛋糕*中比例=大份 额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积极拓展“后向”盈利模式业务
Apple、Nokia 采用的盈利模式
“终端+服务”的 前向盈利模式
即向用户收费料来源:、维基百科、IBM、苹果公司、谷歌、NTT docomo、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第4页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6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正在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形 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由电信运营商、 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 商、芯片提供商等产业部门组成,并且逐步向商务、 金融、物流等行业领域延伸。 这是一个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辅以WiMax、 WiFi、蓝牙等无线接入技术组成的网络基础设施, 以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做为支撑平台的产业技术 环境。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用户的共生性及其在市 场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 生态系统。
SP
SKT NATE平台
无线或有 线 视频点播、移动广 告、远端医疗服务 、金融驱动……
用户
2001年10月韩国SK电讯基于 CDMA1X(2.5G),联合SP开发 并推出了融合有线与无线网络服务 的品牌——NATE
多种终端 内容 服务 无线或有线
SP
SKT JUNE平台
用户
视频点播、移动广 告、远端医疗服务 、金融驱动……
36%
2,776
2,348 1,928 1,503 1,055 18% 27%
2,000
688
9%
及 更 先 进 技 术 的 普 及 率
(%)
0% 3G 及更先进技术的用户 3G 普及率
3G 应用 => 到达拐点
注:3G 及更先进技术包括 WCDMA、HSPA、TD-SCDMA、1xEV-DO、LTE 和 WiMax。 第8页 资料来源:Ovum Estimates,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82
未来的Mobile contents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 现在最受瞩目的是移动视频和歌曲下载服务。
(电信运营商的价值)
音乐下 载
(用户的价值)
对物 可用性能
手机电视(TV放送)
ARPU増加(数据通信、其他 收入) Web浏览 MAIL 可视 无线电 彩 电话 广播 PTT 铃 音乐・电 GPS 影下载 钱包功 相机 能 (FeliC a) 设计性 Viewe r 摄像功 TTP 能 PC化( linux) Bluetoo th QR code 红外 线 音乐识 别 指纹识 别
广告 + 电子商务(供应商 + 付费广告客户)收入在桌面互联 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前 50 强全球互联网 公司收入组成(不包括数据访问) 2008 年(据摩根士丹利估计) – 910 亿美元 30% - 用户付费即时访问
广告 40% 电子商务 35%
数字内容 (音乐、视频...) 5%
付费服务 25%
SKT的产业链和盈利模式
SKT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模式
OEM批量 购买 终端设备商 研发定制 零售 手机补贴 SKT 分期付款 用户
在手机定制上能做到以客户为导向; 有利于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的双赢; 手机补贴和分期付款有利于初期移 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使运营商、 终端制造商、用户间形成良性互动
多种终端 内容 服务
物联网与智慧地球的产业前景
第2页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 财富的创造和消亡取决于新的计算产品发展周期——我们现在已 • 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的 50 年来的第 5 个 发展周期。(参见下页)
•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其规模将大得超乎 多数人的想象,因为它代表着 5 大趋势的融合(3G + 社交 + 视频 + • 网络电话 + 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
内容整合 内容控制 内容价格
非官 方CP
互联 互联 网 网
i-mode业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关键在于它在推出之前就精心设 计了多赢的商业模式。DoCoMo 在整个产业链合作中的理念被形 象地称为“让利不让权”。对内 容以及终端厂商,DoCoMo都采 取了主导规划的手段。
第 18 页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苹果公司目前在移动创新和影响力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但应用产 • 业生态系统的深度、用户体验和定价将决定谁是长期赢家。 • 改变游戏规则的通信/商务平台(社交 + 移动平台)正飞速涌现。
• • •
•
• 海量数据增长推动运营商/设备走向转型。
•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和全球的桌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未来移动互 联网的发展/货币化路线图
第7页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全球 3G 用户 =
2010 年(据摩根士丹利估计)3G“主流” 拐点,普及率 >20%
全球 3G 及更先进技术的用户与普及率,2007 – 2014 年(据摩根士丹利估计)
4,000
43%
45%
2010 年(据摩根士丹利估计):拐点
38%
3G 及更先进技术的普及率达到商业最佳点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5
3G 是移动互联网取得成功的关键
但覆盖全面的无线选择正在迅速发展
GPS – 据摩根士丹利估计,2008 年芯片组出货量达 4.21 亿以上, 同比增长 +57%;手机/掌上电脑出货量 = GPS 出货量的 60%。
3G – 4.85 亿全球用户,第 2 季度同比增长 46%;移动用户普及率超 过 11%,据摩根士丹利估计,到 2013 年将增至 44%…日本/西欧/美 国的移动用户普及率已经超过 30%。 Wi-Fi – 据摩根士丹利估计,2008 年芯片组出货量已达 3.19 亿,同比 增长 42%;拥有 8.62 亿用户群;估计 60% 的 iPhone / iTouch 使用 可能都通过 Wi-Fi 进行,为压力重重的 3G 网络减轻了很大负担,且 Wi-Fi 速度是 3G 速度的 10 倍) 蓝牙 – 2008 年,带蓝牙功能设备的出货量达 13 亿,同比增长 45%; 目前使用中的蓝牙设备达 20 亿台以上。
第6页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移动互联网代表着以下十大趋势的融合:
网络泛在化 + 媒介融合化 + 终端智能化 + 服务协同化 + 应用情景化 + 内容海量化 + 社交虚拟化 + 市场小众化 + 用户自主化 + 监管复杂化。
产业生态系统组织规律;用户需求特征与行 为规律;业务模式与市场机制;生态环境治 理与监管策略这四个方面将主要决定其发展 与演进的方向。
广告 5%
76% - 用户付费 即时访问 电子商务 73% 付费服务 22%
数字内容 (壁纸、铃声、可供下载的 游戏、音乐、视频...) 54%
第 11 页
注:电子商务仅限于网上零售商品销售;付费服务包括网上银行、旅游服务; 资料来源:IDC,eMarketer,Juniper Research,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积极探索推广各类移动定位产品 定位产品体系化
位置信息类
• 出行无忧、周边搜、周边信息 推送、指路服务
综合导航类
• wap地图与路况、呼叫中心结合
多种服务资源优势
•具有人工服务、信息服务、通信服 务等多种服务资源,可与移动定位 产品进行融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 综合服务
车载信息类
• 车载信息服务
POI数据资源优势
第5页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要快于桌面互联网, 并且其规模将数倍于桌面互联网。截止2009 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即潜在移动互 联网用户数)已达46亿,是全球桌面互联网 网民数量17亿的近3倍。尽管目前移动互联 网用户仅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五分之一(约 10亿),但据摩根斯坦利的估计,依照目前 的发展速度,未来 5 年内通过移动装置接入 互联网的用户数将会超过通过桌面电脑接入 互联网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