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头晕耳鸣的良方
耳鸣的中医治疗方剂

耳鸣的中医治疗方剂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指的是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患者耳内出现各种声音的主观感觉。
中医治疗耳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耳鸣的方剂:1. 肾精不足型:患者常表现为耳鸣伴有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2. 肝火上扰型:耳鸣伴有头痛、面红、口苦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成分有龙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等,以清肝泻火,疏肝解郁。
3. 气血两虚型:患者耳鸣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四君子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4. 痰火郁结型:耳鸣伴有胸闷、痰多、口黏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温胆汤”加减,主要成分有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等,以化痰清热,和胃降逆。
5. 风热侵袭型:耳鸣伴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银翘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桔梗等,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
6. 瘀血阻络型:耳鸣伴有局部刺痛、舌质紫暗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黄、柴胡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7. 脾胃虚弱型:耳鸣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理中丸”加减,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以健脾和胃,温中益气。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调整方剂中的药材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减少耳鸣的发生。
治疗各种耳鸣的特效秘方

治疗各种耳鸣的特效秘方
治疗耳鸣的秘方
1.方一:治疗神经性耳鸣。磁石30g 五味子10g 龙胆草6g 生地黄30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泽泻10g 丹皮10g 茯苓10g 用法:先将磁石煎20分钟,然后再放入其他草药一起煎20分钟。
***
2、方二:治疗神经性耳鸣。生地黄、熟地黄、麦冬、元参各30g,川芎15g 香附15g 柴胡15g 菖蒲10g.
***
3、方三:龙胆草15g 牡丹皮15g 黄岑15g 熟地黄12g 山药12g 茯苓12g 川芎12g 泽泻12g 山茱萸10g 半夏9g 甘草9g。(治疗症状:耳鸣、头晕、鸣声如潮、伴有头痛、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倦怠、舌红苔黄、脉细弦数。)
3)、用双手从下往上使劲搓耳朵,每日早晚2次,每次36下。
***
6、辅助的方子:桑葚1000g 柠檬5枚 白糖100g 米酒1800毫升。将桑葚、柠檬浸入米酒内,密封。每日摇一次,15天后去渣,加入白糖调均即可。每日2次,每次50毫升:生地黄、玄参、磁石、牡蛎各30g。水煎服,每日2次。
***
5、治疗耳鸣的辅助方子:
1)、两手搓50次后,捂住双耳,使其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为佳,停留到感觉不到手的温度了为止。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连续做6个反复。
2)、用一只手捏住鼻子,闭上嘴,从丹田用力往耳朵鼓劲。每次连续做3个反复,一日三次。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耳鸣是指患者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仍然感觉到耳中声音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耳鸣多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痰火郁盛等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有一些经验方剂可以用于治疗耳鸣。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方剂,供参考:1. 五石散:该方剂由石菖蒲、水银、白石、磁石、黄芩组成。
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耳鸣,伴有头晕眼花、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
2. 安宫牛黄丸:该方剂由牛黄、人参、灵芝、夏枯草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耳鸣,伴有头痛、目赤、咽干等症状。
3. 藏龙明目丸:该方剂由桑叶、菊花、生地黄、麦冬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伴有目眩、眼干、视力减退等症状。
4. 健脾益气汤:该方剂由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耳鸣,伴有气短懒言、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症状。
5. 清开灵:该方剂由秦艽、苍术、防风、石膏、粉葛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风热袭络所致的耳鸣,伴有头痛、咽痛、口渴等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适应的方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任何中医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进行调配。
此外,除了中药方剂,中医还提倡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辅助治疗耳鸣。
例如,要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有五石散、安宫牛黄丸、藏龙明目丸、健脾益气汤、清开灵等。
在使用这些方剂之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
此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治疗耳鸣有积极的帮助。
耳鸣奇效方

耳鸣奇效方
一个耳鸣奇效方,三味药,临床效果显著。
药不在多,在于精。
准确说,在于准确辨证,在于配伍精准。
之前一个耳鸣朋友,他的情况是:耳鸣伴有头晕、乏力、失眠、盗汗的症状
开方:玄参,生地,贝母
开方思路:上述耳鸣朋友是典型的心肾不交。
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称为心肾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济。
如果思虑过度,或者心情抑郁,心火亢盛,就会心神不宁。
向下损耗肾水,肾失阴液濡养,或者过劳伤肾,则腰酸、头晕、健忘。
因此,玄参为君,质润多液,能滋阴降火解毒。
地黄为臣,其性味甘,寒,擅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二药合用,共达清热凉血,滋养肾阴之效。
贝母为佐,气寒,味苦辛,辛能散郁,苦能降火。
耳鸣治疗偏方民间治疗耳鸣偏方大全

耳鸣治疗偏方民间治疗耳鸣偏方大全关于耳鸣治疗偏方|民间治疗耳鸣偏方大全1、取鲜芦根10克,通草10克,木通10克,水煎取汁当茶饮,直至痊愈。
2、挑路路通15克,珍珠母(纸盒)30克,水煎,代茶频饮。
5天为一疗程。
3、取葛根、蝉蜕适量研成粉末,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一个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即可见效。
4、挑磁石30克,龙骨20克,牡蛎2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后两次服用。
属格10天为一疗程,通常服1~2个疗程。
5、取九节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浸泡一小时,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10天为一疗程。
6、挑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龙齿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1克搅匀,做成水丸。
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凝剂(老人、儿童A510)。
7、取熟地黄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山萸肉12克。
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毫升,浓煎至毫升温服,每日一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1、莲肉红枣扁豆粥【用法】取莲子肉10克,红枣10枚,白扁豆15克,粳米克,加水常法煮粥。
【功效】益精气,益气,俊耳目。
每日晚,晚风寒服食。
2、苁蓉炖羊肾【用法】挑羊肾1对,肉苁蓉30克。
将羊肾晒干,黄豆丁,和肉苁蓉一起放进砂锅内,搅拌适度,文火炖熟。
提胡椒,味精,食盐适度,调味服食。
【功效】本品填精补肾,充耳窍,肾虚者适用。
3、豆焖狗肉【用法】取狗肉克,黑豆克。
将狗肉洗净,切成块,和黑豆一起加水煮沸后,炖至烂熟,加五香粉,盐,糖,姜调味服食。
【功效】温肾阳,利耳窍。
阴虚者禁用。
耳鸣是由多种疾病的不同的病变引起的,病因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表现为没有外部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在耳或颅内感觉到声音。
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体癣症状,也就是一些轻微疾病的首发症状。
耳为肾之窍,为肾所主,又与其它脏腑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客人导致耳鸣。
由于外感邪气,脏腑内生痰瘀滞引发的咳嗽多为实症,由脏腑泄泻,卧病损耗所致的咳嗽多为虚症,其病理各不相同。
耳脑清——耳鸣脑鸣经典方

耳脑清——耳鸣脑鸣经典方
•
2021-09-08 14:29·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耳脑清——耳鸣脑鸣经典方,传世200多年,辨证加减,更适合现代人体质。
该方取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根据现代人体质,辨证活用。
药物组方:
柴胡,香附,广郁金,石菖蒲,川芎,生姜
取柴胡、香附、广郁金疏泄肝胆,川芎、石菖蒲辛香开窍、通畅气机,肾开窍于耳,少佐生姜补中有通,并作向导。
从临床疗效观之,王清任之“通气法”可为振聋发聩之论,“通气散”可为名实俱佳之良方。
大凡发声之器,音失不外两端,即“器实不鸣,器破不鸣”,耳者如鼓,亦发声振响之异器,其理固然。
“器实不鸣”内中颇含哲理,不可不究。
其实很多经典方,从古至今,经过临床反复验证,效果显著。
只是现在的很多人急功近利,忘了初衷。
关注@耳科健康中医苑,关注耳部健康
#耳鸣##为医者点赞#。
经常头晕目眩、鼻塞耳鸣,一个小偏方就能搞定

经常头晕目眩、鼻塞耳鸣,一个小偏方就能搞定
有时候我们看电脑或工作久了就会感到头晕目眩、身体不舒服,我们就可以用《本草纲目》里记载的一味药来解决这些问题,它就是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
它的功效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那如何使用呢?我们去药店买10g冰片,然后装到小瓶子里面就可以了,瓶子一定要选用密封好的,而且要洗净,里面一定不要有原来的味道。
每当我们感到头晕目眩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打开盖子闻一闻就好,闻的时候不要直接放在鼻子前打开,以免刺激鼻腔,我们可以打开后再慢慢凑到鼻子前,然后缓缓吸一口气,这时,你会感觉到一股清凉之气从鼻腔直入心肺,直通脑髓,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精神十足。
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

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表现为耳内出现各种非外界声源的响声,如嗡嗡声、吱吱声等。
中医认为耳鸣的产生与肾精亏损、气血不足、肝火上扰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几种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供参考:1. 磁石疗法:磁石具有平肝息风、安神定志的作用。
取磁石适量,研成细末,用棉签蘸取少许,轻轻塞入患耳,每日更换一次。
2. 菊花茶: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取干菊花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2次。
3. 枸杞桑椹茶:枸杞和桑椹均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
取枸杞子10克,桑椹10克,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每日1次。
4.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火上扰型耳鸣。
取龙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甘草各适量,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每日1剂。
5.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精亏损型耳鸣。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可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
6. 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是一种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的方法。
可选用耳穴贴,贴于耳部的肾、肝、心等穴位上,每日更换一次。
7. 艾灸疗法: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可选择耳门、听宫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8.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耳部及周围的穴位,如听宫、翳风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症状。
每日按摩2-3次,每次5-10分钟。
在使用这些偏方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耳鸣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也是预防和治疗耳鸣的重要措施。
一张耳鸣方仅6味药,效验多人!健脾、活血、通肺,止耳鸣

一张耳鸣方仅6味药,效验多人!健脾、活血、通肺,止耳鸣2022-01-05 15:40·耳科中医刘大夫废话不多说,今天只想给大家分享一张经典的耳鸣方。
方子组成:磁石、路路通、焦神曲、泽兰、川芎、红花闲来无事,在家里翻阅医书,偶然之间发现一张小方。
拿着这张小方,我翻来覆去的看。
不错,的确很有深意,值得分享。
首先,这张方子适合什么样的人?答案是,因痰瘀内阻、清窍失养而耳鸣的朋友。
为什么呢?因耳鸣而就诊的朋友太多了,有的是单侧耳鸣,有的是双侧耳鸣;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是持续性的,有的是断断续续的。
之前有一女子,耳鸣时间不长,不过是双侧持续性耳鸣,因耳鸣难以入睡前来就诊。
耳朵边没日没夜地响,入睡非常困难,就算好不容易能睡着,还总是做梦,总是半夜醒来。
长时间如此,导致白天神疲乏力。
看其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什么情况导致的耳鸣呢?非常明显,痰湿内阻、清窍失养。
用的正是文章开头所述的方子。
首先肾开于耳窍,肾虚,耳窍肯定不同,所以用磁石益纳肾气。
其次,肺之络会于耳,泽兰芳香,正好可以治其肺,使其气行则耳聪。
另外,脾胃和则九窍得通,神曲可以健脾和胃。
最后,路路通活血通窍;红花祛瘀通窍;川芎引药上行。
如此一来,耳鸣自然就消除了。
另外,给耳鸣的朋友几条建议:第一,重视情志,多多调节自己的情绪,少生气。
第二,清淡饮食,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
第三,早睡早起,保证充分的睡眠。
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耳聋的问题,欢迎留言,关注@耳科中医刘大夫了解更多耳病健康知识。
头晕、耳鸣治疗方

头晕、耳鸣治疗方
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耳鸣,常兼肢体麻木,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
临床常辨证为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化风、气血逆乱为标。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名】镇肝熄风汤。
【配方】怀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茵陈蒿6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混合均匀,早晚各温服1次。
【方解】怀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阳亢,补益肝肾;代赭石:质重,镇肝降逆,合牛膝引气血下行治标;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壮水涵木,清肃肺气,镇制肝木;茵陈蒿、川楝子、生麦芽:清肝热,疏肝气,以顺肝性,平降镇潜。
肝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强制,势必影响其疏泄条达久性;炙甘草:调和全方,合生麦芽又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壳类质重碍胃。
【注意事项】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类型的耳鸣等。
若眩晕、耳鸣,属气虚型或水湿上犯型,则不可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镇肝熄风汤又称眩晕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镇静肝风、熄灭内火的作用。
该方剂是在《金匱要略》中首次记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头晕眩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介绍镇肝熄风汤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病例一:头晕眩晕患者张先生,60岁,主述头晕眩晕已有数月,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耳鸣等症状。
经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眩晕。
医生给予张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周的连续服用,张先生的头晕眩晕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情也变得平稳许多。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二、病例二:耳鸣眩晕患者李女士,45岁,患有多年的耳鸣眩晕症状,反复发作,经常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经过一次详细的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肝风内动所引起的。
医生决定给予李女士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耳鸣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接着再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恢复了正常。
三、病例三:头痛口苦患者王先生,50岁,常年头痛口苦,伴有疲劳无力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肝火上升引起的。
医生给予王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头痛口苦症状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继续进行了数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基本痊愈,感到整个人焕然一新。
在临床应用中,镇肝熄风汤方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眩晕、耳鸣眩晕、头痛口苦等症状。
该方剂可镇静肝风、清热燥湿,对患者心情波动、耳鸣头晕、口苦口干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病情斟酌配伍,严格掌握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方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对一些症状的缓解有显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头晕眩晕等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希望医生们在使用该方剂时,能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科学斟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头晕、头昏、耳鸣奇效方

头晕、头昏、耳鸣奇效方
1方。
主治: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药方:五味子、酸枣仁、淮山药各10克,当归6克,龙眼肉15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分二次服,每日1剂。
疗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20例,全部治愈。
2方。
主治:头晕。
药方:当归、五味子、山药、酸枣仁各15克,龙眼肉5粒。
用法:上药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一般1~2剂即愈。
方源:湖南名医李世文验证方。
3方。
主治:内耳眩晕症。
药方:泽泻30克,焦白术15克,茯苓9克,酸枣仁9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6克,川芎6克,怀牛膝9克。
用法:上药水煎,分二次服,每日1剂。
疗效:治疗5例,均获治愈。
治愈时间,一般2~4天即愈。
4方。
耳源性眩晕。
药方:半夏12克,车前子30克,牡蛎(先煎)30克,桂枝15克,泽泻15克,陈皮15克,川牛膝12克,生姜12克,白术20克,丹参24克,茯苓24克,琥珀(冲)6克。
加减:呕吐频繁重用生姜,加代赭石。
面色苍白,汗出无力加人参、黄芪。
疗效:治疗64例,均全部治愈,平均服药5~6剂。
方源:江苏徐州市鼓楼区医院王忠民献方。
5方。
主治:头晕、头昏、耳鸣。
药方:代赭石(先煎)30克,夏枯草12克,姜半夏12克,猪苓
12克,钩藤(后入)12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疗效:治疗28例,治愈23例,好转5例。
一般服药3剂后见效。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头晕是指头部发生不适,症状包括眩晕、头重脚轻、头昏眼花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医认为头晕多因气血不足、肝肾虚弱、脑部供血不足等引起,因此中药治疗头晕的方法主要是补气养血,滋肾养肝,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滋阴补肾、益气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方剂组成:熟地黄30克,山药30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牛膝15克。
将药材煎汤,制成丸剂,每次服用9克,一日三次。
二、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种温补血气、暖胃散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头晕心悸、手脚冰冷等症状。
方剂组成:当归20克,生姜10克,羊肉250克。
将药材和羊肉一起煮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是一种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眼花、头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益母草10克,川芎10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四、益智仁饮益智仁饮是一种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组成:益智仁12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玄参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五、柿蒂散柿蒂散是一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口干、便秘等症状。
方剂组成:柿蒂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白术10克,生地15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总之,中药方剂治疗头晕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
同时,中药治疗头晕也需要注意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养生平肝潜阳缓解头晕耳鸣

中医养生平肝潜阳缓解头晕耳鸣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头晕和耳鸣等症状已成为很多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中医学认为,这些症状与肝火旺盛、肾阳虚弱等有关。
为了缓解头晕耳鸣,中医养生中提倡平肝潜阳的方法,本文将从饮食调理、起居调节和经络按摩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饮食调理首先,合理的饮食调理对平肝潜阳至关重要。
日常饮食中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肝火上升。
相反,应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绿豆、丝瓜、苦瓜等,这些食物可以清热解毒,降低肝火。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养肝的食物,如黑木耳、山药、莲藕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调节肝脏功能,缓解头晕耳鸣。
二、起居调节除了饮食调理,合理的起居调节也是平肝潜阳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每天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会导致肝火上升,加重头晕耳鸣等症状。
其次,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情绪波动会对肝脏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平肝潜阳,如散步、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舒缓肌肉,缓解精神压力。
三、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平肝潜阳也有一定的效果。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按摩方法,可以用于缓解头晕耳鸣。
首先,用手掌将两个耳朵包裹住,轻轻按摩耳廓,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20次;然后,用两个食指在头部的百会穴和风池穴上做旋转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最后,双手放于胸前,用掌心轻轻拍打全身,从身后拍打到前胸,每天坚持数分钟,有助于调理肝脏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平肝潜阳是缓解头晕耳鸣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起居调节和经络按摩等措施,可以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火过旺的情况,从而缓解头晕耳鸣等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各有差异,如果出现持续头晕耳鸣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耳鸣,也被称为耳嗡、耳鸣鼓响,是指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患者自觉听到的一种噪音感觉。
中医认为耳鸣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耳部病理变化引起的。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供参考。
1. 安神定志汤【组成】黄连、夜交藤、五味子、酸枣仁、蛇床子、远志、茯苓、酸枣仁、知母、生地黄、枸杞子、赤芍、青蒿、枳壳。
【功效】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益气补肾。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虚、心肝火旺所致的耳鸣。
临床症状为耳鸣伴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等。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口服。
2. 五灵脂丸【组成】朱砂、白蜜、五灵脂、人参、麝香。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解毒。
【主治】适用于肝风上扰引起的耳鸣。
临床症状为耳鸣伴有头晕、目眩、健忘等。
【用法用量】每次3-4粒,每日2次口服。
3. 祛风活血汤【组成】红花、犀角、威灵仙、野菟丝子、生地黄、赤芍。
【功效】祛风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适用于肝风犯络、气血不畅引起的耳鸣。
临床症状为耳鸣伴有耳聋、头晕、目眩、舌脉淤滞等。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口服。
4. 活血消肿汤【组成】杞菊地黄汤(枸杞子、菊花、生地黄)、三棱、白僵蚕、丝瓜络、天麻、鱼腥草。
【功效】活血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耳鸣。
临床症状为耳鸣伴有目眩、呕吐、口苦、胸胁胀满等。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每日3次煎服。
5. 消风神经丸【组成】佛手、沉香、白芷、广木香、龙脑、没药、七叶一枝花、每子、酸枣仁。
【功效】平肝息风,安神定志。
【主治】适用于肝阳上扰所致的耳鸣。
临床症状为耳鸣伴有头晕、便秘、目赤、烦躁不安等。
【用法用量】每次4.5克,每日2次口服。
这些方剂在治疗耳鸣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而选用。
以中医辨证为基础,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加上良好的习惯和注意保护耳朵,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耳鸣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远离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中医秘方集~耳鸣眩晕

中医秘方集~耳鸣眩晕一、治耳鸣秘方(2首)1.1益气通窍汤【来源】洗基岩,《广西中医药》(2)1989年【组成】黄芪、党参各20克,炙甘草、当归、白术各10克,升麻、通草各8克,橘皮、柴胡各6克,节菖蒲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
5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功用】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活血通窍。
【主治】耳鸣。
【加减】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如气血亏虚型,加熟地20克,党参、黄芪增至30克;肾元亏损型,加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肾阳虚衰明显加补骨脂8克,巴戟天10克;肝胆火旺型,加龙胆草10克,栀子8克;瘀血阻滞型,加五灵脂9克,丹参10克,赤芍6克。
【疗效】治疗30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
1.2耳鸣丸【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煅磁石粉120克,煅龙骨粉、煅牡蛎、山萸肉、泽泻、车前子、沙参、黄芪、胡芦巴、茯苓、制龟板各60克,制鳖甲、山药、熟地、玉竹各120克,丹皮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备用。
每次服50丸。
饭前用盐开水送服,每日服2次。
须戒恼怒。
如服后有效,可继续照方配制常服至愈止。
【功用】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不足则发生耳鸣。
耳鸣原因非一,如因肾虚所致者,故方用熟地滋肾填精、聪耳明目;佐以山萸肉安五脏、通九窍、秘气固精;山药益肾强阴,主治虚损劳伤;茯苓宁心益气、补脾助阳;丹皮泻血中伏火;泽泻泻肾中伏火、聪耳明目;加龙牡益肾养肝、固精止脱;龟板、鳖甲补心益肾、滋阴平肝;黄芪温三焦、补脾胃、大补元气;沙参补肺气、养肝阴、兼益脾肾;胡芦巴暖丹田、壮元阳、引火归元;磁石滋肾水、益精气、通耳明目;玉竹配参芪治一切不足之证;车前子强阴益精、泻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
诸药协同,共奏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之功。
且丸剂常服,必日见其功。
【主治】耳内经常如蝉叫虫鸣,昼夜不休,经年不愈。
头晕耳鸣特效中药方

头晕耳鸣特效中药方
一、头晕耳鸣特效中药方:
法半夏10g 明天麻10g 陈皮10g 山芋肉15g 白茯苓15g 钩藤15 g(后下)苍白术各10g 石昌蒲10g 紫丹参15g 牛膝15g 龙蛎各30 g 石决明30g 天竺黄15g 炙甘草10g
用法:7天一疗程早晚口服
二、耳鸣如蝉声治耳呜二方:
方一:白芷、石菖蒲、苍术、陈皮、细辛、厚朴、半夏、桂枝、通草、苏叶、川芎、甘草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研为粗粉术,每次取15克,与生姜5片,葱白2根,加水同煎,睡前服用,每日1次。
功效:理气化痰,通窍止呜。
主治:耳鸣如蝉声,舌淡苔白腻,脉滑。
方二:黄芪20克,白蒺藜、羌活各9克,制附子(先煎)3克,羊肾(焙干)2个,葱白2根。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肾益气止呜。
主治:肾虚腰酸,夜间睡后耳呜如击鼓声。
耳鸣的中医治疗验方

耳鸣的中医治疗验方引言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描述为听到嗡嗡声、呼哧声或鸟鸣声等。
耳鸣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耳蜗内的病理变化、外部噪音刺激、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耳鸣与肾虚、肝火旺盛、脾胃失调等有关。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有效的中医治疗验方,以帮助患者缓解耳鸣症状。
耳鸣的中医治疗验方方一:肾气虚引起的耳鸣方剂:补肾益气汤(参蒿汤)组成:•黄耆30g•白术20g•炙甘草10g•当归12g•茯苓15g•桂枝10g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粗末,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饮服。
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
适用症:肾气虚引起的耳鸣,常伴有其他肾虚证如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
方二:肝火旺盛引起的耳鸣方剂: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15g•黄连10g•牛蒡子12g•枸杞子10g•丹皮10g•银柴胡15g•茵陈蒿10g•橘红6g•青皮6g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粗末,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饮服。
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
适用症:肝火旺盛引起的耳鸣,常伴有其他肝火旺盛的症状如口苦、急躁易怒等。
方三:脾胃失调引起的耳鸣方剂:四君子汤组成:•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人参6g用法与用量: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粗末,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饮服。
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
适用症:脾胃失调引起的耳鸣,常伴有其他脾胃失调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注意事项1.以上方剂均为中药汤剂,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进行个性化调整。
2.患者在服用中药治疗耳鸣时,需遵循医生的指导,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3.中药治疗耳鸣需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患者耐心等待。
结论以上介绍了几种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有效的中医治疗耳鸣的验方,分别适用于肾气虚、肝火旺盛、脾胃失调引起的耳鸣。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提倡治未病,秉持“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因此对于耳鸣的治疗也需因人而异,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中医治疗头晕耳鸣的良方

中医治疗头晕耳鸣的良方头晕,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饿时会头晕,女性更年期也会头晕,经期前后会头晕等等。
在都市紧张的生活中,不少人常产生头晕。
当你长期被莫名的晕眩困扰却找不到病源时,实在苦恼不堪。
有的人甚至担心这是否是癌症的先兆,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一般的短暂性头晕并无大碍,不过,如果时间较长就要当心,因为这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中医认为,头晕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膏粱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根据具体病情,常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滋阴潜阳、健脾补血、化湿通络之法治疗。
如果因过于劳累、身体虚弱导致的头晕,中医称之为虚头晕。
虚头晕是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能上注,导致头部失氧而觉晕眩。
这时,只需补充营养或注意休息即可。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划分类型医治呢?1、瘀阻脉络型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治宜活血通窍。
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2、肝胆湿热型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肝胆湿热。
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 30克,甘草6克。
3、放火上扰型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
治宣化痰清大。
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云茯苓、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4、肝肾阴虚型症见耳呜耳聋由微渐重,头晕,虚烦失眠,腰酸,颧红,舌边红而干、苔少或薄白,脉弦细。
治宜补益肝肾,可用\坤泰\胶囊,滋阴清热,药用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五味于10克。
长期头晕耳鸣,用这个方法就能解决!组方:山药、刺五加、陈皮、山楂

如果是冠状血管疾病,以及脑血栓引起的脑功能下降,用此方也有良好作用。
这个方子可以起减退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以及中风后遗症都非常有效
长期头晕耳鸣,用这个方法就能解决!组方:山药、刺五加、陈皮、山楂
长期头晕耳鸣,用这个方法就能解决!
组方:山药、刺五加、陈皮、山楂、黄芪、桑椹、淫羊藿、马钱子(制)、砂仁、熟地黄、蚕蛾、党参、枸杞子、黄精、法半夏、茯苓、泽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头晕耳鸣的良方
头晕,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饿时会头晕,女性更年期也会头晕,经期前后会头晕等等。
在都市紧张的生活中,不少人常产生头晕。
当你长期被莫名的晕眩困扰却找不到病源时,实在苦恼不堪。
有的人甚至担心这是否是癌症的先兆,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一般的短暂性头晕并无大碍,不过,如果时间较长就要当心,因为这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中医认为,头晕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膏粱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根据具体病情,常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滋阴潜阳、健脾补血、化湿通络之法治疗。
如果因过于劳累、身体虚弱导致的头晕,中医称之为虚头晕。
虚头晕是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能上注,导致头部失氧而觉晕眩。
这时,只需补充营养或注意休息即可。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划分类型医治呢?
1、瘀阻脉络型
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治宜活血通窍。
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2、肝胆湿热型
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肝胆湿热。
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 30克,甘草6克。
3、放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
治宣化痰清大。
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云茯苓、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4、肝肾阴虚型
症见耳呜耳聋由微渐重,头晕,虚烦失眠,腰酸,颧红,舌边红而干、苔少或薄白,脉弦细。
治宜补益肝肾,可用\坤泰\胶囊,滋阴清热,药用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五味于10克。
5、肾阳亏虚型
症见耳呜耳聋渐进加重.腰酸肢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或夜尿频,面色苍白,舌淡胖,边有齿印。
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温肾壮阳。
药用熟附片、五味子各10克.补骨脂、泽泻各15克,丹皮、熟地、山萸肉、杜仲各12克,珍珠母(先煎)30克。
6、脾胃虚弱型
症见耳呜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耳聋日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大便易溏.唇舌色谈,舌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健脾。
药用黄芩、党参、云茯苓、淮山药各15克,白术、蔓荆子、升麻各1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