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及感悟

《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及感悟1做人要有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
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
故说:水是生命之源。
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
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
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
2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
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
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
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
这是处世的大智慧。
3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能了解别人的可谓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的才叫强者。
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曾国藩说:“古来英杰,非有一种刚强之气,万不能成大事也。
”这种刚强,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自我战胜。
严于律己,不甘颓废自弃,克服了自己的弱点,自胜方能事成。
4看破祸福相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感悟:南怀瑾曾从人生层面看老子,说老子留给世人最重要的人生智慧就是福祸相依。
生命里很多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能给你带来惊喜的事情,往往里面也埋着祸根,可能给你带来灾难。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一些名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以下是20 句经典名句及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道是无法言说的,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名也是无法定义的,能够定义出来的名就不是真正的名。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二章解释:当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时候,丑就产生了;当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3.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第四章解释: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圣人也是一样的,不偏袒任何人,而是一视同仁。
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6.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解释: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道德经》第十三章解释: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为什么说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呢?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令人惊喜,失去宠爱令人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优秀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

优秀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优秀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
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本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
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
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
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9、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0、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
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
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11、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2、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13、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14、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老子名言100句解释哲学人生

老子名言100句解释哲学人生1.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解释: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含义,但其中必定有很多深奥的内涵,并不是人们能够一窥既定模式后就弄懂了。
2.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
”解释:人们应该在无关激烈的行动中缜密思考,不要看起来像是放任自流的样子,其实每个行动都是有目的的。
3. 《道德经》:“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解释:宇宙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潜能和可能性的庞大机器,我们每个人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应当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4. 《道德经》:“万物皆有宗。
”解释:每件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本质上的共性,勿忘物我同源,唯有敬重这种本质,才能彼此笃信以及协助相辅。
5. 《道德经》:“吾日三省吾身。
”解释:每个人一旦做出任何事情,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而不管当天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都只有自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6. 《道德经》:“慎终追远。
”解释: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慎重考虑,不要只管收获当下的成功,而是做到终身受用。
7. 《道德经》:“止而后有。
”解释:在追求任何事情之前,要确定自己心中的定位,理清前因后果,活在当下也要把自己未来在其中的每一步都规划好,停下脚步一定会有收获。
8. 《道德经》:“大道泛入,处处乎哉!”解释:“大道”便是指“道”,无处不在,实质上便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知,这份认知以及自身思想的形成都是人们进行“修行”的重要过程。
9. 《道德经》:“其言,义之言者,而非施之言者。
” 解释:意思是不要只是施行表面上的义务,而是把用心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的施行才是有深远的意义。
10. 《道德经》:“至柔至和,虽勇不强。
”解释:语出温和,博取众人善意,不是强求,而是心怀一股细腻的柔软之恩,哪怕勇敢,也要适度,不可执迷。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精选80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老子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二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1.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导语】《道德经》的作者是⽼⼦,⽼⼦⼜称⽼聃、李⽿,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下⾯是®⽆忧考⽹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欢迎阅读参考!1.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1、以正治国,以奇⽤兵,以⽆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兵,与民休息安定民⼼才能⾂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兵须奇,顺应⾃然,才能达到⽆为⽽治。
这是⽼⼦关于治国、⽤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明,守柔⽈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察见⼏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对外⼜能守持柔弱。
3、⼤成若缺,其⽤不弊。
⼤盈若冲,其⽤不穷。
⼤直若屈,⼤巧若拙,⼤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但它的作⽤永不衰竭。
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没有穷尽。
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具有辩证思想的名⾔。
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5、治⼤国若烹⼩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 【翻译讲解】:治理⼤国就像烹煮⼩鱼(⼀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关于治国的⽅略。
⽑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 6、图难于其易,为⼤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做⼤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于容易,天下的⼤事,必定起于细微。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1、柔弱胜刚毅。
解释:柔弱能战胜刚毅。
2、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胜利的。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解释: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解释: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实,削减私心,去除欲望。
5、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解释:擅长走路,不留痕迹;擅长言谈,无可指谪。
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解释: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急。
7、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解释:知道规律,叫作明智。
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解释: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10、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
解释: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解释:做天下的难事,肯定要从做易事开头;做天下的大事,肯定要从做小事开头。
1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解释:了解别人的人有才智,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珍贵的器物,总是最终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句子大全*uzI*coM/,三生万物。
解释: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老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

老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
老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如下:
1.“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
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句话
的意思是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3.“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老子经典名言20句

老子经典名言20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
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
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
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
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
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
知足才能常乐。
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
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
老子最出名3句名言

老子最出名3句名言
老子最出名的三句名言如下。
1.“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这句话表
达了老子对于道的理解,他认为道是无限的、永恒的,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合抱
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于积累和渐进的重视,他认为一切伟大事物的起点都是微小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3.“上善若水”。
意思是“最好的善就像水一样”。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于水的崇尚,他认
为水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如包容、谦逊、柔韧、滋养等,这些都是人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以上是老子最出名的三句名言,每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十大名言

老子的十大名言老子,字道长,为著名的先秦诸子思想家,《道德经》出自他之手。
老子的思想大体上是一种道家学说,他领悟了自然规律,重视“道”的普遍性,强调“无为”,注重“内调”,反对“强求”,双重性质极为鲜明,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卓越的思想家。
其经典句子被赋予了无尽的意义,影响后世很深。
以下是老子的十大名言: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不说他的智慧,而爱说话的人根本没有什么智慧可言。
这句话指出,真正的智慧者是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智慧的,而没有智慧的是不可能把智慧说出来的。
二、“自然之谓性,知之谓德,致其谓道”。
这句话指出,真正的德道就是自然的道理,知晓自然的道理才能达到德道,践行自然的道理就是要道德高尚。
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句话提醒,如果不尊重贤明之士,百姓就不会有心思去争取,如果不贵重难得之物,百姓也不会去盗窃,如果没有令人觊觎之物,百姓也不会心思乱窜。
四、“兴于诗,而泽于礼,上和下泽,夫民利矣”。
这句话提醒,要上下同欢,兴趣文学而务实礼节,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够受益。
五、“攘臂弗得,复乎其位,固之以法”。
这句话说明,自然界一切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一物都有它存在的立足之处和其他物不可取代的位置。
如果有人试图强求,就应以法律制裁其不当行为。
六、“君子慎其独也”。
这句话提醒,君子应当谨慎行事,不要独断专行。
七、“其言也,庄、庸、俭,此三者以成其居”。
这句话提醒,言论应该庄重、暗示、勤俭,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居所得到祥和。
八、“大道废,有仁义”。
这句话说明,当“大道”被废弃时,人们才会心存仁义。
九、“载言受之,载行行之”。
这句话指出,收到言语之后,就要按照行动去实践。
十、“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致荣耀”。
这句话表明,从古至今,老子的声名都不会消失,而是越发壮大,越发荣耀。
总的来说,老子的思想受到后人的一致认可,他的十大名言无疑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它们精炼而又古朴,耐人寻味,受到众多追随者的赞扬,且给每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启发,使人们更加重视生活中的德行。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老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道家思想。
他的名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和处世之道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老子的名言并给予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老子最著名的名言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是超越一切的绝对真理,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能力,因此不能用言语和名词来描述。
只有通过亲自体验和修行,人们才能领悟到道的真谛。
2.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道的特性。
道常常隐藏于无形之中,它无处不在但又无法被人感知和捕捉到。
只有通过心灵的静默和专注,才能感知到道的存在。
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句话表明了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人们应该摒弃功利心态,不断地学习和修行。
只有通过不断地“损己而益人”,才能真正接近道。
4. 养生之道,静而致远。
这句话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中,很少有时间去细心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老子认为,养生之道首先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5. 与时偕行,豹变不易。
老子告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时代,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自己,才能保持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然而,与时偕行并不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本质和价值观,要像豹子一样能够自如地应对变化,而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6. 见人之过,而善其性。
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对待他人的态度。
老子认为,人们不应该过分地批评和指责他人的错误,而是应该从善的角度看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
只有以宽容和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才能真正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并获得和谐。
7.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句话是在描述圣人的品质和行为。
圣人并不追求功名或权利,他们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以身作则,默默地示范出善良和道德的行为。
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而不是通过空洞的言辞。
8. 道不言而善不竞。
这句话强调了道的无声和善良的力量。
道是无声的,善良也不需要与他人争夺。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
以下是店铺精心推荐的《老子》名言名句翻译,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
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
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
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
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
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他人。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变得强大。
2. "治大国若烹小鲜。
"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饪一道小菜一样,需要细心和耐心。
3.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这句话告诉我们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物体,教导我们要学会柔韧。
4. "行人之不至,而至者行有余也。
"
这句话告诉我们行动的重要性,只有行动才能取得成就。
5.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知道适可而止,才能长久地保持幸福和安定。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导语】《道德经》的作者是⽼⼦,⽼⼦⼜称⽼聃、李⽿,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下⾯是©⽆忧考⽹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样,⽔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却安居其下⽽不与之争。
【感悟】⽔是⽣命的源泉。
这⾥⽤⽔⽐喻上善者的⼈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记中写道:“做⼈应该像⽼⼦所说的如⽔⼀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的,它成为⽅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切都重要,⽐⼀切都强。
” 2、不⾃见,故明;不⾃是,故彰;不⾃伐,故有功;不⾃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便能更明了世事;不⾃以为是,反⽽能更彰显⾃⼰;不⾃我夸耀,反⽽能成就功业;不⾃⾼⾃⼤,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种天道⾃然准则,它实际上是⼀种以不争为争的君⼦之术和处世之⽅。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存,所以能够长久⽣存。
【感悟】天地不⾃⽣,故能长⽣,⽼⼦以天地体现⼤道之品格⽽昭⽰⼈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不终⽇。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早晨,倾盆⼤⾬下不⼀天。
【感悟】⽼⼦主张“希⾔⾃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然的。
飘风、骤⾬不能持久,故尔:*是不会持久的。
5、五⾊令⼈⽬盲,五⾳令⼈⽿聋,五味令⼈⼝爽,弛骋⽥猎令⼈⼼发狂,难得之货令⼈⾏妨。
——出处:《道德经》第⼗⼆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使⼈眼花缭乱,五⾳(铿锵)使⼈听觉不敏,五味悦⼝使⼈⼝味败坏,驰马打猎使⼈⼼发狂,珍贵的财物使⼈偷和抢。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及译解(珍藏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及译解(珍藏版)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8.不为无益之事,胜为有害之事。
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11.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1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射者知躬,丧者失躬。
14.道可道,非常道。
15.功成而弗居。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7.为学者,每日忘,既得, 志在其际。
18.抱朴者,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1.不争竞而胜天下——道家追求和谐、平和的生活方式,强调无争无竞的处世之道。
2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是最终战胜坚硬的力量,表达了道家的柔弱胜于强硬的理念。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智慧是以和为贵,善良者无需争锋,能善待万物。
24.属物而不属我——强调个体应与大自然共生共处,认知自我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宇宙无情,看待众生平等,万物皆是其一部分。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丑的对立是相对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体味美的真谛。
27.不可见而可名,不可名而可观——道并不可见,但其传达的信息可以通过名字和观察来认知。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具备渗透性和适应性,能战胜强硬。
29.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的本质不可言传,需要通过超越言语的直观体悟来领悟。
3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强调向内修行,超越追求形式的学术学问,追求道的境界。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悌;国家昏乱,有忠臣——强调在社会废弛时,行善才有存在的意义。
32.不以一善而无所赏,不以一恶而无所罚——宇宙有着自己的奖惩机制,善恶终将得到回报。
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的根源,由一生出二,再由二生出三,最后由三生成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老子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子的名字,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人说"老子怎么样"“老子怎么怎么样”了,这是一句玩笑话。
《老子》(《道德经》)一书的智慧是大家公认的,《老子》书中的名言警句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道德经》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古往今来,解读《道德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
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
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挑选了一些老子经典名言,并引用名家的翻译,主要是陈鼓应和傅佩荣两先生的,然后作了一点感悟式的引申发挥。
既然是引申发挥,必然不能向翻译那样只能局限在原文的意思中,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整体的取向。
我们整体的取向是在当下人们的经历中寻找一些老子智慧仍然活动或者可以重新活动的影子来比附。
万物并作,芸芸众生,事实中又有许多不尽我所引申者,希望这些老子的名言帮助大家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
参考阅读《老子道德经全译》。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
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
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
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
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
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
“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
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
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
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
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
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
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6、“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
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
”(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
‘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
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第二十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
”(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
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十四章)“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
”(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
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
“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二十九章)“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
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
“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
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
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
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
”(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
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
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
是要谨慎对待的。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未微明。
”(第三十六章)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
这就是几先的征兆。
”(陈鼓应)另外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这叫做微妙的启明。
”(傅佩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把老子的这句话看成是“权谋术”。
前者以一种自然的心情静观事态的起落,后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与。
也许这两个之间的差别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第四十一章)“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
”(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
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1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第四十四章)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
”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第四十七章)“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
”(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
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
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
”(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
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
”(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
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
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
”(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
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
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
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
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
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线。
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
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