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
企业选址的利弊分析报告
企业选址的利弊分析报告引言企业选址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恰当的选址能够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份额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不同的选址决策因应的优先考虑的因素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利弊。
本报告将对企业选址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
利益方面降低成本正确的选址决策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成本。
合理选择地理位置,能够降低劳动力、土地及设备等成本。
例如,选址在人口稠密地区附近,可以降低展示、运输和推广费用,因为潜在客户更容易访问和接触产品或服务。
扩大市场优秀的选址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接触到大量的潜在市场。
选址在流量密集的地区,能够增加品牌曝光度和潜在客户数量。
例如,将企业选址在购物中心附近,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增加销售机会。
提高效率选址的位置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地管理生产和供应链。
选择就近供应商和分销商,可以减少物流时间、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整体效率。
例如,选址在临近供应商和交通枢纽的地方,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流运输和采购活动。
提供创新支持良好的选址可以为企业带来创新的动力。
选址于技术创新中心附近,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并融入创新网络,从而加速企业的创新能力。
例如,选址在科技园区,可以与其他研发机构和高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弊端方面高成本一些优越的地理位置常常价格高昂。
选址在城市中心,可能需要支付昂贵的租金和土地成本。
此外,选址在发展中的地区,也可能面临建设基础设施的高开支。
这些成本可能会对企业的利润率产生消极影响。
竞争激烈优质地理位置经常会吸引其他竞争对手。
特别是在商业中心区域,企业可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争夺有限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这可能导致价格战,减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人才匮乏选址在偏远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能会导致人才的短缺。
企业可能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此外,维持高素质员工所需的高工资和福利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关于我国区域规划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我国当前对于区域规划理论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干扰了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
弄清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利于统一关于区域规划的认识,促进区域规划编制走向规范化、合理化。
一、基本内涵是对要素布局和权利设置的长远谋划区域规划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具有很深的历史烙印,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时而异,各个时期对区域规划的理解都具有合理性。
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前关于区域规划各种理解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
比如,区域规划与地区性国土规划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区域规划是从协调行政区关系的目的出发开展的,是利益相关的数个行政区总体利益最大化;国土规划是从单个行政区空间利用效益最大化出发开展的,其结果并不能保证利益相关的数个行政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国土规划更加注重效率,区域规划更加强调协调。
区域规划与地区性发展规划也存在重大区别,地区性发展规划的项目布局是通过项目建设而形成的,是属于已经或者即将进行的布局;而区域规划中的项目布局属于未来设想的布局,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布局,规划中的项目是否实施并不确定。
将区域规划等同于利益分配方案的最大缺陷是将过程与结果混淆起来,规划短期过程中需要博弈,需要进行权利分配,但规划一经制定,便具有指导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行政区关系的协调。
因此,结合时代特点,需要对区域规划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逐步统一对区域规划的认识,为规范区域规划的编制创造前提条件。
区域规划是上级政府以跨行政区的经济上联系密切的区域或者生态环境攸关区域为对象、以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人地和谐为目标,确定难转移要素的空间布局,引导易转移要素进入预设范围,它将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城市体系等实体性要素落实到具体的空间范围,防止城市及工业区的不合理布局;它将水资源利用规模或者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规模或者比重、运行机制及监管责任等权利性要素落实到具体的政府部门,对资源及空间利用的主要权利在行政区之间进行初始分配。
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
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一、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分析优劣势分析是进行区域规划的首要步骤,只有在对一个区域的优劣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最佳规划。
图1:区域规划中可能的优劣势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应注意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分别对该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不同区域的优劣势不同,从而与之相匹配的区域规划也不同,因此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对一个地区的优势、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对于劣势的改造也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是扭转劣势为优势,还是弥补劣势,还是放任劣势不管?同时还要重视区域优势与劣势之间转化的关系和可能性。
区域的优势与劣势之间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存在转化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可能转化为劣势,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根据区域规划对于优劣势的改造或驾驭程度、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层次(图2)。
我们要把握优劣势之间的转化机制,顺势而为,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
图2: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1、打造强势,树立优势通过机制体制设计、模式选择、政策制定等方式,打造强势的绝对区域优势组合,使得区域规划在区域全部优势的支撑下得以顺利开展,这是区域规划驾驭区域优劣势的最高层级,对于一个区域发展的成熟度有极高要求。
一般而言,不管区域优势如何明显,都面临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区域劣势,这一层级是实施区域规划的最理想土壤。
区域越大打造优势组合的难度就越大,对于一些园区级、市县镇等级别相对较小的区域来说,其存在的区域优势劣势组合的复杂性相对性较低,区域规划的打造则相对容易,因此区域体量相对较小的层面,更适合落地区域规划,这是由区域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的;相对的,区域体量越大,存在的优势劣势的组合的复杂性就越高,很难在打造区域规划时使得其具备绝对优势,较难落实区域规划。
2、挖潜优势,扭转劣势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不仅需要既有的区域优势作为支撑,还需要克服该区域的现有劣势,更需要面向该区域未来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对现在与未来的优劣势进行驾驭以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落地。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展开探讨,并阐述区域规划对于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区域规划的概述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城市、乡村、产业、交通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制定出适宜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计划的一项任务。
它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各部门和各区域能够有机衔接、相互促进。
二、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区域规划是为了指导和推动区域发展的,而区域发展的规划则是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
区域规划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全面的思路和行动指南,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而区域发展则为区域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和验证。
三、区域规划对于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1. 优化资源配置:区域规划能够科学规划和优化资源的配置,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比如,在区域规划中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可以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者过度分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提升区域竞争力: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区域的特点和潜力,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通过规划引导引进优势产业和高端技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3. 保护生态环境:区域规划能够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控制开发强度、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促进公平发展:区域规划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关注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发展公共交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措施,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 加强风险防范:区域规划能够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控制开发强度、建设防护设施等措施,降低灾害风险,提高区域的安全性和韧性。
综上所述,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
地产swot分析总结
优势 Strength劣势 Weakness片区价值: 新城区中心位置,已在市场上得到较高认同先天可开发素质较好,土地平整方正,地势平坦,易于项目产品规划品牌优势。
开发商品牌效应明显,具有大批的忠诚客户;前期形象高企,广泛被客户认同开发优势:高水准的开发供方团队:武汉成熟开发商、加拿大B+H建筑中建五局的施工建设等;规模优势:占地660亩,总建72万平方;产品优势:产品的定位与产品性价比打造上充分实现差异化,如德式建筑风格、户型面积区间合理化、精巧化。
人文氛围: 近周总理纪念馆和外国语学校等,人文底蕴丰厚交通优势: 项目所在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可达性高,极大提高本项目的交通便捷力;项目三面环路,加之汽车站旁,交通极其便捷区域环境:项目背临风景秀丽鼎湖山,自然环境优美,区域功能定位于城市居住区,适宜居住。
与水口镇文化体育中心相邻,文体、生活休闲资源比较丰富;周边社区:片区内的蓝波湾、国际新城等项目均属高档别墅楼盘,提升了片区整体形象,与城市未来高档居住区为邻。
项目周边己有多个小区入住,人流增加不断提升项目潜在价值;项目周边有多个成熟小区,居住氛围良好。
地块狭长: 地块狭长,建筑格局摆布受到限制项目容积率较高,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品质和规划户型面积均在120平米以上,在新政首付压力下,较为困难。
户型设置跨度大,造成客户群定位不清晰项目位于梅林关以外,高端客户的心理障碍。
(利用市场空档快速建立高端项目社区形象。
提升产品价值感营梢引导,样析房、下程样析房)地块所处地段较差。
临近主干道,紧邻长途汽车站,部分临街住宅将受到噪音干扰、空气污染,治安环境受影响。
工厂、厂房、农民房、杂草地等脏乱的环境将对项目近期造成负面影响;另有地块上存有高压线,西北角的气象站等,对项目后期销售带来制约,影响项目品质周边欠缺成熟的生活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非肇庆主中心城区,人流量较少导致商业氛围差、人气不足,居住氛围差,缺乏日常商业配套,居家购物近期将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区域规划分析(要点总结)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基本特性1.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和可度量性2.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3.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4.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三、1、区域发展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科学的定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四、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了区域资源的观念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3.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4.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5.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六、区域分析方法1.地理学的比较法2.经济学的分析法3.数学的模拟法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2分类1)按自然资源的物质组成划分,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五大类。
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践
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区域发展中,战略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它需要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发展任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践,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参考。
一、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公共服务等手段,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区域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状况,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因此,区域发展被认为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区域发展也对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因此需要通过区域发展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各地区的协同发展。
只有实现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才能够提高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
下面将重点探讨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践。
二、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政策等手段,来指导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战略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地区的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并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衔接,确保区域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的协调一致。
在战略规划中,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区域的优势和劣势,并确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同时,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战略规划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区域发展的战略实践区域发展的战略实践需要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需要完善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确保战略规划的有效执行。
其次,需要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需要注重培育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提高地方创新和竞争力。
工业园区优缺点分析
工业园区优缺点分析工业园区是经过规划建设的一定规模、配套完善的用于各种工业活动的区域,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
下面将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分析工业园区。
一、优势:1.资源整合优势:工业园区能够整合地区内的资源,例如劳动力、土地、电力、水资源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
2.经济规模效应优势:工业园区集聚了大量的企业,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同一区域内,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互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
3.专业化服务优势:工业园区通常配备完善的市政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如招商引资、技术支持、行政审批等,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4.创新创业氛围优势:工业园区通常聚集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创新力强。
企业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创新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5.环境规划优势: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园区内的企业通常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劣势:1.空间资源有限:工业园区的用地通常很大,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用地资源也日趋紧张,导致工业园区扩建困难。
另外,一些地区的用地条件差,土地资源有限,限制了工业园区的发展。
2.环境污染问题:虽然工业园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但由于生产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污染,工业园区周边的环境仍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垂直管理体制缺陷:工业园区通常由政府管理,存在一定的垂直管理缺陷,决策效率低下,审批程序繁琐。
造成了企业在园区内的投资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高昂的运营成本: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些成本通常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而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负担较重,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压力。
5.弱化地方经济的问题:工业园区的出现使得一些中小企业转移至园区内,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容易形成新的经济地理格局,可能对地方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
区域规划则是对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的规划。
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一、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一个地区实现整体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和促进各行业良性互动的过程。
区域发展需要全面考虑该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各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提高产业的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
同时,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区域发展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水平,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的规划。
通过区域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农田、工业、居住等用地的合理划分和布局。
其次,要考虑交通、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以满足人们的出行和生产需求。
此外,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规划。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和人口的分布,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是相互作用的。
区域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区域规划进行引导和规范,而区域规划也需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区域规划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通过对各区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各地区的功能和发展重点。
同时,区域规划还可以协调各地区的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会对区域规划进行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需求的变化,原有的规划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一、名词解释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3、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4、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5、增长及理论: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
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6、核心—边缘理论:他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谋略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7、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权具意义的谋划。
8、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所谓出口替代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9、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所谓进口替代,是指用国内生产去替代过去依靠进口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10、钻石模型: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钻石结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既生产要素、供需状况、相关产业、企业战略和组织。
二、简答题1、区域分析的内容?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2、区域规划的特点和内容?答: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目的性、前瞻性、动态性。
区域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战略性(3)地域性区域规划的内容:(1)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2)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5)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区域空间管治(8)区域发展政策3、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论文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
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前言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08年1月14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及2010年11月11日钦州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广西的经济、文化以及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来讲,就犹如一扇轰然打开的闸门,为这块拥有着多元资源的神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的战略方向,应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当前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文章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征,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施行中必须完善的各项规划与保障。
【关键词】:北部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广西经济模式发展战略第一章发展优势1.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惟一的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已逐渐成为商家争夺的经济要塞。
区域规划与分析简答
1.区域的属性。
空间性: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地域性: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结构性: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横向和纵向关系客观性:区域是客观存在的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②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福利水平,区域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区域资源环境分析:是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资源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③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对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论证,也应以经济发展研究为主,重点研究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先行产业及其发展策略,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及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等问题。
3.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②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③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④基础设施规划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⑥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⑦区域空间管制⑧区域发展政策4.简述系统方法的基本步骤。
首先,必须把区域规划的对象即规划区域看成为一个整体。
一方面,这个整体是由许多要素、许多部门、许多地块相互联系的整体或较完整的综合体;另一方面,这个规划区域又是与外界有密切关联的更高序列区域体系中可分解为序列较低的体系中的一个分子。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和黄田镇),尤以精锡、“汉白玉”大理石享誉国内
外。
发
(六)农副产品多样
展 平桂管理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
优 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给农、林、牧、渔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盛产公会晒烟、芳林马蹄、栗木莲藕、鹅塘油粘米、
势 青梅、大平腐竹、旺牌食用油等优质农产品,品质纯正,美名远扬,
3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与模式
三、区域联系分析
34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五)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1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二、区域优势的确定
2
一、区域优势
(一) 区域优势概念 (二)区域优势特点 (三)区域优势类型
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
• (一)、区域优势概念
• 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 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 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 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 保持在较高水平。
•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8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二)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方法
9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区域发展规划的SWOT分析
区域发展规划的SWOT分析在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区域发展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SWOT分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地评估一个组织或一个计划的方法,可以辅助制定更好的区域发展规划。
本文将对区域发展规划的SWOT分析进行介绍。
SWOT分析SWOT分析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首字母的缩写,可以用于分析一个组织或一项计划的现状及未来潜力。
Strengths(优势)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优势往往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该区域的资源。
是否有优质的自然景观、矿产资源或先进的技术等方面的特点,这些都将成为区域发展规划中的优势。
此外,区域的人才也是一个关键的优势因素。
该地区是否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来支持区域的发展。
Weaknesses(劣势)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之前,需要先评估区域的劣势。
这一步的目的是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劣势可以包括缺乏资源、低水平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科技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如果该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问题,则也将影响该区域的发展。
Opportunities(机会)机会是指可利用的外在环境,能够为该地区带来发展的机遇。
例如,政策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增长、人才流动等因素都将为该区域的发展创造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制定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以便利用这些机会。
Threats(威胁)威胁是指企业或组织在外部面临的威胁,这将影响该地区的发展。
例如,环境污染、经济下滑或恶劣的天气等因素都将影响区域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这些威胁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这些威胁对该地区的影响。
通过SWOT分析,可以制定出更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
其中,优势将成为该地区发展的支柱。
劣势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机会则可以成为制定区域发展策略的依据。
在规划之后,需要分析威胁,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并加以解决。
地理中考题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一)
地理中考题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一)地理中考题: 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优越条件•地理位置优越–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地区,靠近首都北京,与天津紧密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临近首都的优势,使得雄安新区能够充分借鉴北京的发展经验,吸引大量资源和人才。
•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安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处京津冀区域,雄安新区还可以分享周边地区的资源,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配套等。
•规划先进、基础设施完善–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拥有先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新区在建设之初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设施完善。
劣势条件•地质条件相对较差–雄安新区地处平原地带,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下水资源稀缺,需要更多的投入用于水资源的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由于雄安新区规划的庞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建设期间,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社会压力–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人口的迁移,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提出了挑战。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可能会带来社会压力和供需失衡的问题。
作用•缓解首都功能过剩–雄安新区的发展可以吸引和集聚一部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和人口,缓解首都北京的功能过剩问题。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塑造国际一流城市形象–雄安新区是中国自行规划、自建的新区,可以借鉴国际一流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特点,塑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结论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和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同时克服劣势条件带来的挑战。
只要合理规划、科学发展,雄安新区一定能够成为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雄安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第一章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2. 区域分析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区内、区外)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发展规律。
3. 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即对一定地区的国土进行综合开发,对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在规划地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布局。
4. 区域规划设计区域规划设计是在工程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
具体包含了区域各功能系统的合理调整、区域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定领域问题的技术性解决等方面内容。
5. 区域规划的特征(1) .综合性a. 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b. 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和专项论证的不足。
c. 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d. 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2).地域性a. 地方特色。
b. 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3) .战略性a. 规划时间跨度长。
b. 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重大问题还很多。
c. 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d.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诸方面发生深远的影响。
(4) .动态性a. 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对未来进行选择并不断反馈的循环过程。
b. 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改变,大量不确定因素要求区域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规划,能够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适时作出应对。
(5) .政策性因区域规划中会遇到许多复杂关系和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6. 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1、区域分类(1)自然区(2)经济区1)聚类经济区,国外文献有称之为均质区2)经济协作区,也称协作区或协作经济区3)经济特区——5 个4)部门经济区5)综合经济区(3)行政区(4)社会区7. 区域总体规划与区域专项规划(1)区域总体规划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有如下重点内容:一是抓住关系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规划考虑因素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规划考虑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规划方案中的区域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然而,在制定区域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首先,区域规划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在规划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限制,以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发展农业或工业;而如果一个地区地势崎岖,可能更适合发展旅游业或生态保护。
此外,气候条件也会对规划方案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气候干燥的地区,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以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其次,人口因素也是规划方案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规模和功能。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人口的增长趋势和需求变化,以便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可能需要增加住房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出行需求。
而如果一个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需要增加医疗和养老设施的建设,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第三,经济因素也是规划方案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在规划方案中,需要考虑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以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适合发展农业、矿业或能源产业;而如果一个地区具有良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可能适合发展物流和制造业。
此外,还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规划方案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
在规划方案中,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以便合理规划城市的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和安全设施。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可能需要增加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区域的定位
区域定位:从规划到发展区域定位是指对特定的地理区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以确定其发展潜力、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区域定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区域定位的详细说明:一、区域定位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区域定位必须基于客观的数据和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猜测。
2.综合性原则。
区域定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需要综合分析和评估。
3.可持续性原则。
区域定位需要考虑长期发展,避免短视和急功近利,要注重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差异性原则。
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区域定位需要尊重差异性,发掘每个区域的独特潜力。
二、区域定位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区域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
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2.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区域定位的核心因素之一,包括产业、就业、投资、贸易等。
不同经济基础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3.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区域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人口结构、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社会治理等。
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区域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4.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区域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法规制度等。
不同政策法规环境下,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三、区域定位的主要内容1.确定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具体的战略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全面分析,找出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明确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方面。
3.制定区域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根据区域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包括产业规划、投资促进、人才引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地理中考题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
地理中考题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雄安新区发展条件的优越和劣势以及作用优越条件•地理位置优势:–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与京津冀地区相邻,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雄安新区紧邻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极具战略意义。
•资源优势:–雄安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为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区周边地区的农业资源丰富,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生态环境优势:–雄安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新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劣势•土地利用压力:–雄安新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面临着土地利用压力和城市规划挑战。
需要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雄安新区是一个全新的城市项目,需要大量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通信等,成本较高。
•生态保护与发展平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保护好新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作用•经济发展引擎:–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推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
•人口疏解与产业转移:–雄安新区作为北京的疏解点,将吸引大量人口和产业转移,缓解北京的压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先进科技创新基地:–雄安新区将打造为先进科技创新基地,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人才集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文化和教育中心:–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培育和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结束语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全新的城市项目,具备了许多发展的优势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劣势和挑战。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可以发挥其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我们相信,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机遇。
城市规划与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布局:–雄安新区按照“以人为本、绿色宜居、智慧联动、科技引领”的理念进行规划布局,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城市,并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
村域产业规划优劣势分析
村域产业规划优劣势分析村域产业规划是指在村庄、农村地区内为发展村庄经济而制定的一套计划和政策。
村域产业规划可以使村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村域产业规划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优劣势角度进行分析。
优势分析:1.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村域产业规划可以带动村庄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在东北地区,由于资源优势,吉林省个别地区的产业规划专注于木材、森林、土特产、旅游等,吸引大量人口来到当地,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提高庄村收入水平村域产业规划可以在当地创造更多的产业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这对于解决农村贫困和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意义。
例如,在南方地区的某些水果产业区,相关的村域产业规划通过探索水果加工、批发、仓储、物流等领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3. 促进农副业发展村域产业规划可以打破传统的耕作模式,提高农民的农副业收入,解决农民在经济上面临的问题。
通过深入发掘当地的资源,如优势农产品、特色制造业等,推动农村地区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贸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在山区的某个产业区,相关村域产业规划通过引导农民发展山茶油种植、药材种植和加工等多个领域,创造出全新的产业链,从而促进了当地农副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劣势分析:1. 产业发展短期效应不明显村域产业规划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来执行,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设备等建设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因此,产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
例如,在某个以珍贵金属矿资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村庄,因为开采时间成本较高,且采矿区、处理设备等基础设施的修建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导致村庄发展成为大型工业区需要较长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
一、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分析
优劣势分析是进行区域规划的首要步骤,只有在对一个区域的优劣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最佳规划。
图1:区域规划中可能的优劣势
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应注意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分别对该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不同区域的优劣势不同,从而与之相匹配的区域规划也不同,因此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对一个地区的优势、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
对于劣势的改造也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是扭转劣势为优势,还是弥补劣势,还是放任劣势不管?同时还要重视区域优势与劣势之间转化的关系和可能性。
区域的优势与劣势之间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存在转化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优
势可能转化为劣势,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根据区域规划对于优劣势的改造或驾驭程度、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层次(图2)。
我们要把握优劣势之间的转化机制,顺势而为,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
图2: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
1、打造强势,树立优势
通过机制体制设计、模式选择、政策制定等方式,打造强势的绝对区域优势组合,使得区域规划在区域全部优势的支撑下得以顺利开展,这是区域规划驾驭区域优劣势的最高层级,对于一个区域发展的成熟度有极高要求。
一般而言,不管区域优势如何明显,都面临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区域劣势,这一层级是实施区域规划的最理想土壤。
区域越大打造优势组合的难度就越大,对于一些园区级、市县镇等级别相对
较小的区域来说,其存在的区域优势劣势组合的复杂性相对性较低,区域规划的打造则相对容易,因此区域体量相对较小的层面,更适合落地区域规划,这是由区域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的;相对的,区域体量越大,存在的优势劣势的组合的复杂性就越高,很难在打造区域规划时使得其具备绝对优势,较难落实区域规划。
2、挖潜优势,扭转劣势
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不仅需要既有的区域优势作为支撑,还需要克服该区域的现有劣势,更需要面向该区域未来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对现在与未来的优劣势进行驾驭以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落地。
挖潜区域优势相对而言较容易,任何一个区域在发展的时候,处于本能,都会最大程度去利用其优势,但是存在一个对优势的认知能力的问题,可能有些区域对其具有的很多优势视而不见,有些区域则能很好的做好其优势定位,这一般是受区域发展的领导层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入咨询机构等第三方部门强化其对于优势识别的能力。
例如,区域的发展就是典型的扭转劣势为优势的例子。
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这和省的“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密切相关。
由于山地面积占比极高,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所以农民不得不另谋出路,凭借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商业信息的敏感度创造了奇迹。
3、强化优势,弱化劣势
在现有区域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之上,对优势进行正向的强化,对于劣势进行正向的弱化,通过平衡优劣势,促进区域平衡发展,这也是区域规划执行过程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强化优势与弱化劣势的投入程度的把
握上,就要有一个分寸,强化优势与弱化劣势都不是目的,促进区域发展才是目的,以区域规划目标的实现为准绳去强化优势与弱化劣势才是合理的,才是高效的。
例如,沿海经济带中的、、、虽然都是临海城市,但是只有的旅游业发展的较好。
这是因为市很早就认识到,其背靠东三省广袤的腹地,又有充足的海洋旅游需求,如果能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极大带动当地区域发展。
事实证明,市的定位是准确的。
相较而言,、等城市的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强化,这是其区域规划中失败的地方。
市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交通不便相对而言是一个较大的劣势,市采取了建机场等诸多措施来对这一劣势进行弱化,这种对于优劣势的驾驭分寸上对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发挥优势,转变劣势
投入大量时间、资本、资源等要素去弱化劣势,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劣势对于区域发展制约较为明显的区域。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就是区域规划中转变劣势的典型例子。
青藏铁路东起市,南至市,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穿过无人区,解决了高寒缺氧的环境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等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并且在2006年正式全线开通运营。
图3:青藏铁路沿线
之所以建设如此艰难的工程,就是因为交通运输设施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虽然功能难度大,投入高,但是建成后为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
5、蓄能优势,平衡劣势
区域规划的落地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区域优势并不是永续存在和取之不尽的,因此在利用区域优势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甚至战略性的安排,着眼于大规模、长时间应用,平衡优势,避免优势集群扎堆,重视蓄能优势,避免优势的快速释放。
优势蓄能与释放的原理是很浅显的,但是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能够驾驭这一原理却是十分困难的。
逐利性、趋利避害性是人的本性,更是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基本属性。
当能够创造价值的优势放在那里,很少有区域能够耐住性子,慢慢
开发、科学合理利用。
6、认识优势,补缺劣势
木桶原理说明,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区域规划目标能否实现,能够实现多少,需要区域优势的支撑,但更受限于区域劣势。
区域之间优势与劣势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效应,因此,在进行区域优劣势管理的时候,为平衡优劣势的比重,取得区域发展的价值最大化,有时需要牺牲区域的优势去补缺制约区域发展的劣势。
例如,与,一个位于中国的最南端,一个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都是通过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补缺区域的交通不便利的劣势。
短期,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游客带动区域发展,通过旅游行业的发展补缺掉区域交通不便的劣势,但是长期,还是应该交通发展去平衡旅游资源优势,只有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
迪拜没有空港的发展,拉斯维加斯没有机场和铁路的建设,都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所以优势补缺劣势是暂时性的,是过渡性的,长期来看,区域还是应该将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图4:与区位图
7、管理优势,对冲劣势
管理区域的优势来对冲劣势,是通过对优势更大程度的牺牲,来化解区域劣势给区域发展带来的阻碍,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是部分地区的区域规划落地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方式。
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政府,为换取GDP的增长,常常通过低价出让工业用地进行招商引资,用土地优势对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劣势。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牺牲土地资源进行盲目的招商引资,虽然可能带来GDP的快速增长,但也很可能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区域规划目标与区域优势
区域优势与劣势的定义以区域规划目标的确定为前提,有助于区域规划目标实现的即为区域优势,不利于区域规划目标实现的即为区域劣势。
因此,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区域优势与劣势之分。
对于优劣势的区分,更为准确的方法应该是:优势分为区域优势与非区域优势,劣势分为区域劣势与非区域劣势。
区域应该怎样处理非区域优势呢?一方面应该明确各项优势的定位,哪些是为实现战略规划服务的核心优势,哪些是非区域优势,对于非区域优势怎样进行利用,在实现优势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如何保证不偏离区域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注入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意志力,区域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漫长的时间,也要经历诸多考验,在过程中更会遇到很多新的经济发展机会,如非区域优势的干扰,只有在区域发展的管理层面、执行层面注入坚定的信念和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意志力,才能保证区域发展路径的正确性和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