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和逻辑起点辨析(一)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应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合乎逻辑的理论框架,称为理论结构或理论体系。
审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应有其可以运用的一系列概念以及由此构建而成的完整理论体系。
应用一定的方法把审计理论诸要素按逻辑关系排列组合起来,构造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有序性的审计理论体系,其关键性问题是要从诸多的审计理论要素中正确地选择一个要素,来充当构造审计理论体系的起点理论或逻辑起点。
对于应该选择哪个理论要素来充当逻辑起点,理论界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逻辑起点的特征及必备条件从哲学的角度讲,逻辑起点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全过程的出发点的概念、范畴或判断,也叫做上升的起点。
它是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或建基点,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造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审计理论结构是构成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它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系统。
审计理论结构正确与否及其对审计实践指导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逻辑起点选择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1、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
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可知性是指,它是审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现象,是进行审计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
如果逻辑起点不为人们所认识,便失去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审计理论研究便无从开始,审计理论体系也无从构建。
2、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对审计理论的其他要素进行推理论证。
要构建一个逻辑严密、内容完整的审计理论体系,就必然要求能从这一个起点出发推导出其他的审计要素。
审计理论体系内部的其他要素均可以是逻辑起点的展开,不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逻辑起点本身的运动发展,能够解释审计发展进程的本质与规律,能够推算出其他未知的审计事项。
3、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结合起来。
审计理论是关于审计活动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抽象与概括,它来自审计实务,反过来又指导审计实务,并在审计实践中得以验证,从而使审计理论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 观点:审计本质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逻辑起点
•
科学认识论认为: 所谓逻辑起点,是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
点, 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范畴, 它
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造均有着
决定性的作用。因而, 选择逻辑起点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把理论研究或
认识过程所揭示的最终结果作为构造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审计学
• 5. 审计环境起点论
• 持此观点者认为, 审计理论是从社会生产实践的审计实践中产生, 而审计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 因此, 审计实践不可避免地受社 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影响。审计实践及其发展还受审计固有 因素影响, 表现各个发展阶段的审计人员价值观念、审计思想、审计 文化、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工作手段、审计工作内容等因素。我们 将前者中同审计相关的部分从整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中抽 象出来, 称之为审计外环境, 将后者称之为审计内环境。审计外环境决 定着审计目标, 审计内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 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 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此可得 为审计的环境。
• 的观察和研究, 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或说明, 是选择审计技术、制 订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的必需前提条件。审计理论体系中其它理 论是审计假设等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离开审计假设, 既没有审计活 动, 更不会有系统的审计理论。( 2) 审计基本概念、审计准则和审计实 务等都贯穿着假设或者其推论。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 、审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几种主要观点
• 1. 审计本质起点论
•
审计本质起点理论在我国的审计理论研究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本
质起点论者认为, 审计本质的研究, 是要揭示审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
试论审计理论基础
试论审计理论基础审计理论基础作为审计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起点,是整个审计理论体系大厦的基石。
然而,目前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多,在此,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审计理论基础的概念界定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作为一种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审计实践活动就等同于审计理论基础呢?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审计基础理论之间又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尤其是对某一事物的概念的界定,通过与其相关事物的比较,在差异中寻找本质的区别,就更能体现该事物质的规定性。
1.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实践。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们可得出,审计实践活动是审计理论的基础和来源,正是审计实践的不断丰富推动着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
然而,理论的形成并不是实践的简单堆砌,而更需要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引导实践,并发现和提炼实践中存在着的有规律的东西,只有完成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理论才得以最终形成。
因此,审计理论基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思想,它体现了审计的本质,并不断地引导和推动审计实践活动的发展,促成审计理论的形成,从而为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支撑点。
2.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审计理论结构,即审计理论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是一个按一定逻辑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
其逻辑起点应是构成这一有机整体的最基础的部分,是理论思维的初始点,起着统驭全局的作用。
加拿大审计学家安德森于1977年提出的审计目标起点论认为:任何领域的研究都要确定其研究的界限和目标,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应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由其层层演绎出整个体系,其他审计要素都应围绕审计目标而展开。
由此可知,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如果将审计理论体系比喻为一座建筑物,那么其基础部分就是审计理论基础。
审计理论及结构研究的思考
审计理论及结构研究的思考ﻭ审计是一门学科,经济环境对审计的演变具有决定作用。
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审计理论及结构研究的思考"的审计,供大家参考.ﻭ原标题:审计基本理论及构成研究综述ﻭ摘要: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是人们对的理性认识,理论来源于而又高于。
理论只有回到中去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同样,审计理论是对审计这一客观事物“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审计,是人们将对审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结果。
审计理论还必须能回到中去,只有这样,审计理论才能不断接受审计的检验,从而不断修正和。
关键词:审计;理论;构成;ﻭ审计理论只有回到审计中去才能发挥审计理论对审计的解释、指导和预测功能。
审计理论和审计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审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应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的纽带,否则审计理论和审计将会相互脱离,审计理论不再是审计的理性认识,审计也会由于得不到审计理论的指导而找不到的方向。
. 1按理论的地位和作用来分,审计理论可分1审计理论ﻭ1为审计基础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审计基础理论是审计这门科学和审计的奠基理论,它解决诸如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和审计环境、构成审计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和进行审计工作必须拥有的基本概念体系等问题,这些理论是探讨其他审计理论的基础,因此许多人又将其称为“基本理论”;审计应用理论,是运用审计基础理论在中和得到的方式方法性理论,它们是直接影响审计和1. 2按理论的研究方法分,审计理论可规范审计工作的理论。
ﻭ分为规范理论和实证理论规范理论是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基本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所的理论,这种理论的逻辑严密性较强,它说明的是“世界(事物)应该是什么”;实证理论则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大量的数据资料,通过分类和加工整理,以数据所表现的状况和趋势来证明某一现成理论的真伪。
它说明1.3按理论的研究内的主要是“世界(事物)现在是什么".ﻭ容分,审计理论可分为财务审计理论和绩效审计理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是审计的两大基本类别,各国的审计准则无不按这两种审计进行规范。
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研究起点的讨论
会计人才对企业管理的视野,深入理解 财务运行体系的机制,也可以激发会计 人才对不同新鲜岗位的工作热情,在为 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综合素 质的提升。其次,近年来,国家财税改 革频繁,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变 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 原有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新制度实施的 需求,因此,对会计人才的培训和继续 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
(五)采取以留人为基础的有 力措施
留人是“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应 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明 确会计人才职业发展目标,保障会计人 才队伍的稳定性和质量性。
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应畅通企业与 会计人员的沟通渠道,动态掌握会计人 员的执业行为和思想动向,洞察性地分 析会计人才体系的发展动态,针对企业
应留的会计人才应采取预留措施积极争 取,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应摒弃的会计 人员应采取“末位淘汰”制度及时解 聘,保障会计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与 考核体系,借用实物奖金激励和岗位晋 升激励的措施,激发会计人才的工作积 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建立 激励考核体系时,应着重分层级、分岗 位设置激励方案,从而保障激励机制能 有效落地。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应明确会 计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会计人才知 晓自身发展的奋斗目标,职业发展规划 应结合短期和长期阶段建立长效机制, 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需求的会计 人才。
的逻辑起点;四是主张以审计本质、审 计目标和审计假设三个因素作为审计理 论结构的研究起点。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课件
(三)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目标起点模 式) 1977年,加拿大学者安德森在《外部审计》一书中提出以目标为 逻辑起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其要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准则 →审计概念→审计假定→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过程。 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如李若山、刘明辉、王文彬、林钟高等,都 主张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构造审计理论结构。 例如,李若山发表的“审计理论结构探讨”一文,提出的审计理 论结构是: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审计程序→审计方 法→审计质量特征。
审计准则。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根据审计假设推演出来的审计基本概念所制定的指导审 计工作的规范,是审计系统的运行规则,是联系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审计准则是审计理 论合乎逻辑的自然延伸,它和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一起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框架, 直接指导审计实务。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支持者认为,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审计目标是整个审计活动的定 向机制,审计假设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必要前题同时又离不开审计目标,只 有以审计目标为起点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才能最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而实 践的结果又恰当地检验了目标的确立的正确与否。刘明辉还认为,审计活 动自始至终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它作用于环境,受环境影响并随 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再如,刘明辉在《独立审计准则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是: 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原则→审计准则→审计程序→审计 方法→审计报告,如图4—2所示。
图4—2 刘明辉审计目标起点模式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我们也主张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构造审计理论结构,其要素由审计目
一是从何处入手,构建审计理论结构,即以什么要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 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审计理论中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它在整个审计 理论结构体系中有着“基石”地位。 二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要素有哪些?即审计理论结构应该由哪几部分构 成,这些构成要素应该是审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具有“骨干”效用。 三是诸要素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在逻辑起点引导下审计理论结构其他要 素各处哪一层次?对此问题认识的不同,形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不同模式。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探讨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探讨【摘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出发点和关键点。
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逻辑起点,才能构建出具有科学性的审计理论结构。
目前,理论界对于选择什么要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存在不同看法。
本文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入手,评析不同学派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一、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必备条件审计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它是审计理论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外在表现。
逻辑起点选择的正确与否及其科学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由此构建的审计理论结构的正确性以及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指导程度。
要成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有一些必备条件:一是可知性。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可知性是指,作为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条件,作为逻辑起点的要素必须是审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象,是能被人们直接感知了解的直接存在。
二是可推性。
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出发点,逻辑起点应该能够推理论证审计理论的其他要素,通过逻辑起点可以延伸至审计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也能够推算出尚未知的审计事项。
逻辑起点的发展规律能反映审计理论发展的规律。
三是结合性。
审计理论结果逻辑起点必须能将审计体系与审计环境、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起来。
逻辑起点要有结合性,要成为联系体系与环境、实务与理论的纽带,使他们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揭示矛盾性。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要能够揭示审计理论体系中显现的矛盾及潜在的矛盾萌芽。
矛盾是事务发展的动因,没有矛盾就没有审计理论的发展。
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各种观点评析随着审计理论的前进和发展,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也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
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不同选择会形成不同的审计理论结构,进而形成侧重不同的审计理论体系。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做了大量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抽象哲学逻辑起点观抽象哲学逻辑起点论的代表人是莫茨(Robert K.Mats)和夏拉夫(Hussein A.Sharif)。
审计逻辑起点相关问题
审计理论与实务作业1.你认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为什么?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审计目标。
现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审计目标具有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首先,审计目标的确定并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它反映了审计过程中内在的必然联系,审计目标对审计这个人工系统的其他构成要素要决定或制约作用。
审计因为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但审计本质一经形成,就相对稳定。
审计目标的提出,应反映审计本质,并促进审计本质和职能的。
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目标。
其次,审计目标属于审计理论结构并居于起点地位,决定和制约着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
审计假设在于对审计系统,同时审计系统又通过审计目标去适应外部环境,退即审计目标制约着审计假设。
基本审计概念是为实现审计目标而界定的。
审计准则是人们为了保证审计目标实现而制定的用来指导和制约审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即审计目标是制定审计准则的制约因素。
由此可见,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的直接存在物,任何脱离审计目标需要而建立的审计理论结构及其要素是不科学的,再次,审计目标必须通过外部经济环境给予规定和说明,是审计发展的历史起点,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
最后,审计目标包含了审计活动的“基因”,是审计活动中一切矛盾的“焦点”,是审计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从系统论角度看,目标对行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按一定目标运行是一切系统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对审计这一人工系统来说,目标表明人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系统,目标是人工系统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系统其他要素的基础。
因为人们只有有了某种需要才设计某一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必须以假设的形式对其环境进行抽象,以建立系统的教研运行机制。
系统在特定环境下向某一方向运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是原则(或准则)。
可见,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系统应使用的方法和程度,是引导和制约审计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在缺乏明确的可供遵循的审计准则时,审计目标也是审计行为的判别标准。
审计理论
一、审计理论(逻辑)起点:主要分为一元审计要素观和多元审计要素观。
一元审计要素观主要包括:1、审计假设观(审计假设导向型起点论):从审计假设出发,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审计原则,然后用它们来指导审计准则,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共同构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审计假设是构造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础,也是审计科学发展的前提”。
审计假设是建立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理论研究的基本要素,推理论证的原始命题。
](课件:审计假设是不能直接检验的公理。
它是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而存在的,是由它来推导审计理论的。
)2、审计环境观(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认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和支配。
审计环境可分为审计外环境和审计内环境。
审计外部环境是指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对审计实践有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它决定了审计目标,从而决定了对审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影响着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内部环境是指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审计人员价值观念、审计思想、审计文化、审计工作内容等。
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程序和方法。
[审计本质、审计职能、审计目标等最终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审计环境中。
] 3、审计对象论:审计之所以能独立成科,首先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审计理论的研究只有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入手,才能体现审计对象与审计本质、职能、方法等之间的逻辑关系。
[明确审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决定审计理论的结构、内容,是进一步研究审计本质、母的、方法的前提条件。
] 4、审计本质论(审计本质导向型):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审计对象、审计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其流程图可大致表示为:审计本质——审计对象——审计职能——审计原则——审计准则。
“只有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把握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只要正确地确立了审计的本质,也就顺理成章地确立了审计理论结构。
概述审计理论的涵义、逻辑起点及理论结构
【摘要】根据英国著名审计学家福林特(DavidFlint)的定义:“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有关审计活动的一贯性命题以解释审计的社会目的与目标,进而为将审计实务与程序同审计目标与目的联系起来提供合理的基础和依据。
这种命题可以解释审计在各种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中的活动空l间。
”我国王文彬和林钟高两位教授在《审计基本理论》一书中将审计理论定义为:“人们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加以概括的关于审计系统化的、合乎逻辑的、合乎客观事物发展的理性认识。
”综合各名家的见解,笔者认为,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源于审计实践,并能指导、规范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的理性化的认识。
【关键词】审计理论涵义的思考;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考;审计理论结构的思考一、关于审计理论涵义的思考首先,指导、解释审计活动,实现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的终极目的。
虽然审计理论产生于审计实践活动,但是它必须高于实践,是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制定基础,是检验审计活动正确与否的标准。
审计理论的内容和结构要围绕审计理论的目标进行确定和组织。
这就决定了审计理论必须具有解释当前审计实践的现实状态,并预测和指导未来审计发展趋势的功能。
其次,审计理论应具有前瞻性。
它不但能指导、规范现实的审计工作,而且能预测审计的发展趋势,合理解释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再次,审计理论同时具备发展和稳定两个特性。
所谓发展就是指审计理论应当可以伴随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审计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向前演进。
所谓稳定则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呐,审计理论一旦形成,就趋向于保持这一状态。
只有不断的向前发展才能保持理论的先进性,而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有效的指导、解释审计实践。
最后,审计理论要有一个科学的框架结构。
其结构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各层之间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结构要有利于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指导作用的发挥和理论木身的发展。
对于细节问题,可以灵活掌握。
审计理论框架新论
审计理论框架新论[摘要] 信息认证既是审计活动的历史起点,也是审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
以信息认证为逻辑起点,审计理论框架由信息认证、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等要素组成。
审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深入研究,可以避免审计实践的盲目性、无序性,大大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风险和与注册会计师有牵连的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信息认证;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准则一、审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信息认证审计理论框架逻辑起点的择定是审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关键。
一种学科理论的逻辑起点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框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篇便提出了《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即“商品”。
然后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以商品为起点建立起《资本论》严密的逻辑体系。
“列宁一再指出,马克思是从商品交换——这个最简单的现象,资本主义主义社会的这个‘细胞’的分析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萌芽)。
”审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亦应是该体系中的最抽象、最一般、最简单的要素,而且是体系中的直接存在物并包含体系内在矛盾的一切萌芽,应从具备这些特征的要素去寻找。
从审计产生的历史看,审计的萌芽状态是信息认证。
信息认证是审计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出现之初的状态特征,它既是审计活动的历史起点,也是审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
审计是由原始的会计信息或经济信息的认证活动发展而来的。
从信息认证的产生到审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与演进的过程。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会计及经济信息的认证开始。
会计信息,无论是在远古还是当今,都是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与反映。
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就会导致管理的失误,从而损害财产或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所以会计信息的记录与反映是否正确自然需要检查、验证。
在人类的会计行为产生之初的原始社会,实行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公有制,在会计的萌芽阶段,所有者或所有者的代表是自己对其所管理的财物进行会计记录,并同时对会计记录与实物是否一致、相符进行核对。
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新探
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新探一、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新探1、定义审计理论体系概念:审计理论体系是一套用于考核、诊断和改进组织的行动的必要的理论框架,它们提供关于数据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知识,以及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实施它们的建议。
2、审计理论体系的目的:审计理论体系的目的是根据正确的观念、方法和工具,来识别、分析、评估和改进各种组织的风险和风险控制。
在实践中,它被用来识别组织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实施和管理这些风险。
3、审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审计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安全认证、威胁和脆弱性分析、权限管理和使用审计。
它们可以被用于识别和评估现有环境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的风险。
4、审计理论体系的主要利益方:审计理论体系不仅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机构管理组织,而且还为企业士气、运营稳定性和合规性提供可靠的支持。
它还可以保护投资者、客户和公众的利益,帮助确保组织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5、审计理论体系的实施和应用:审计理论体系必须由有认可的机构实施,认证机构可以发布标准和指南,并通过审计来检查,以确保符合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实践领域,还会有不同的审计工具和技术方法,以帮助合规操作。
二、新一代审计理论体系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新一代审计理论体系可以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创新,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使审计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及时和精准。
2、大量的审计数据:新一代审计可以使用大量的历史审计数据和新数据,改进审计流程,提升审计自动化率和质量。
3、构建视角焦点:新一代审计体系包括视角焦点,能够从更大的范围、更强的能力和更深的投入来构建审计活动,有效地提高已有审计标准的遵循程度。
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新一代审计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变化情况,提供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服务,从而更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的看出,审计理论体系在管理组织中拥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机构管理组织,而且还为投资者、客户和公众的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持。
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山东审计5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杨庆英理论探讨为了使审计理论研究整体化、系统化,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审计理论框架。
而在审计理论研究中,要构建一个足以支撑审计实务、由一系列概念构筑而成的理论结构,不可避免地将会涉及到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问题,从不同的逻辑起点出发,将会构筑不同的审计理论结构。
究竟以什么要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较为恰当,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本文亦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设想。
一、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特征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它是审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审计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其它的体系构成要素是同质的;②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角度考虑,它应为其理论的基点;③它应该是审计中最简单、最普遍的现象,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以此建立的审计体系可以和外部的环境有机地协调起来;④从矛盾论观点出发,它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是整个审计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其存在促进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发展。
二、几种主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介绍及评析以什么要素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审计理论体系,自莫茨和夏拉夫的专著《审计理论结构》问世以来,中外学者见仁见智,说法不一,现归纳如下:1.审计本质导向论。
英国审计学家汤姆李在《公司审计学》中建立了“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的理论框架。
我国蔡春教授在《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一书中也提出“审计本质要素处于该结构的最高层次,起着驾驭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导向作用”,“只有准确地揭示并把握了审计的本质,才能把握住审计理论发展的方向”。
他们主张以审计本质作为基点来构建体系,认为只有在本质认识上有所突破、创新,才能给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带来质的发展。
笔者认为,审计本质属于纯粹理论性的范畴,它不具有把外部审计环境连接起来的特征。
以此为基点构建的审计理论体系有脱离实践之嫌,并且会导致审计理论体系缺乏开放性、动态性。
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
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的渠道和门径,是构成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
对审计理论结构中常见的审计本质起点论、审计假设起点论和审计目标起点论进行评价,会发现,审计本质和审计假设都不适宜于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以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现实的最佳选择。
一、审计本质起点论评价笔者认为,审计本质不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起点,恰恰相反,它是审计理论研究的终点。
审计本质是对审计事物内在规定性的揭示和反映,把握了审计的本质,也就把握了审计的内在规定性,审计理论结构的正确构筑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上述论断都是在掌握了审计本质的前提下进行的。
那么,如果无法洞悉审计的本质,审计理论就不研究、不发展了吗?事实上,当今的科学领域中,不用说社会科学,就是自然科学也存在诸多问题本质不清的事实,但本质不清,却未能影响学科的正常发展。
因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有对该事物的各个方面,包括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等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正确回答它“是什么”,而此时,有关该事物的理论体系已基本搭成。
也就是说,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有着比审计本质更基础的东西在引导着审计实践和思维,已有的理论认识加上据之概括形成的审计本质,审计理论结构才更加完善。
以一种尚未认清的理论要素去推衍另一种或另几种理论要素,只能陷入浑浊的泥潭。
审计本质在审计理论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非它就是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必然理由。
人们从事研究的兴趣往往是从可观的结果开始的。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评价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审计假设无法解释审计中的许多现象,也为历史证明不是合适的选择。
1、审计假设具有虚拟性,不能直接解释审计理论。
审计假设确定的必要性源于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
审计假设一旦确定,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而审计环境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审计假设无造反映变化着的审计环境。
审计实务考试
1、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起点?(P36)(一)确立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要求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1)逻辑起点的实质内容应表现为审计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最简单的思维规定;(2)逻辑起点应是审计体系中的直接存在物,即它必须是不以审计体系中任何其他范畴为中介前提的范畴,而其他审计范畴反倒必须以它为基础和依据;(3)逻辑起点应该揭示审计理论诸要素的内在矛盾以及审计系统整体的一切矛盾萌芽。
逻辑起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是整个审计体系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4)逻辑起点与形式逻辑系统中的公理不同,它既不是任意的和暂时承认的东西,也不是随便出现和姑且假定的东西,而是为后来的事物运动过程所证明,把它作为逻辑开端是正确的;(5)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逻辑起点范畴作为审计系统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整个体系发生着多方面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仅规定着审计系统整体的本质,而且也规定着起点范畴在审计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二)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现实选择审计理论从审计实践中产生,因此,审计理论不可避免的受到其环境的影响。
“审计环境”作为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切合实际的选择,理由如下:(1)审计环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审计系统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现象;(2)审计环境构成审计理论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推导其他抽象的审计理论与概念的基础;✓审计环境是审计动因的决定因素;✓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体系的核心;✓审计环境是审计实务的基石;(3)审计环境反映了审计根本属性,决定着审计的需求与供给,是整个审计体系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4)审计环境是审计系统本身与影响审计的外部因素的结合体,审计环境具有联结理论与实践的功能;(5)审计环境是衡量审计系统是否先进科学的基本准则;(审计环境可以解释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所存在的差异。
)(6)审计环境蕴含多样化研究方法。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行审计监督。在委托或授权情况下,国家审计
人员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监督,注册会计师以 独立第三方视角进行鉴证业务,内部审计则提
供保证和咨询活动对企业运行中的不合规行为
进行预防从而对经济活动起到免疫作用。
其二、审计本质属性。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 事会上提出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 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 谓免疫系统是指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能辨识非自体物质(通 常是外来的病菌)并将其消灭或排除,从而保证机体处于健 康状态的整体工程之统称。它具有清除、修补和预防三方 面的功能。将免疫系统应用到审计本质理论中,是十分恰 当的,是对审计本质和功能再认识上的升华。因为审计的 本质实际上就是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
总结
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分析,我们经过查阅资料,提炼 观点,最后经过讨论认为: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若只是由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 计环境、审计本质等这几个要素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可能 是无法完美的支持起整个审计理论结构。那么,我们考虑到 审计毕竟是一个由实务中发展起来的学科,那么其逻辑起点 就需要和实务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审计理论工作中,我们 对审计工作人员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也就说,这个逻辑起 点的构建,也应考虑到这个审计内部工作的主观人为因素。
五 、审计目标决定其他审计理论要素。 六 、有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起点的 成功先例。
本质、审计假设、审计规范、审计程序方法和
审计报告。为了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假设针 对性地限定了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控制手段的实 现。因而,审计目标制约着审计假设。
3 、审计环境起点论
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
审计理论体系探析
审计理论体系探析审计理论体系是由审计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审计理论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
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审计理论结构。
本文从分析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审计理论体系问题。
标签: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审计理论本身是自成系统的,在这个系统中理应存在一个内在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审计理论体系。
要探讨审计理论体系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以审计环境为起点、以审计本质为起点、以审计职能为起点、以审计动因为起点等。
本文将在分析审计理论研究诸观点的基础上,从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角度探讨审计理论逻辑起点这一问题,并最终构建审计理论体系。
一、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诸观点的适当性分析1.审计环境审计环境是与审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特殊情况。
我们不能认为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因为审计环境只是由一些影响审计的因素组成,这些因素不可能对审计的本质、职能和目标起决定作用。
2.审计本质和审计职能审计本质是决定审计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审计本质是决定和解释其他审计概念的依据。
审计职能即审计本身内在的固有的功能,是审计最本质的体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审计到底具有怎样的本质和职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作出不懈努力予以探讨的问题。
以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使审计理论与社会经济环境相脱节,不能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以审计职能为逻辑起点不符合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研究一种现象应首先研究其原因,再研究其功能,因此审计动因的研究要在审计职能之前。
3.审计目标以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境地。
审计目标只能是指导审计实务的出发点,如果作为引导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就可能造成审计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和有失偏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和逻辑起点辨析(一)
一、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和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的涵义目前,在谈到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和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时,人们往往将两者等同,这可以从审计理论工作者发表的有关文章中看出,以至于在谈到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时争议颇多,大家各执一词,并且各有其理,有本质论、假设论、目标论、环境论等等。
但是两者是否真的是两名一物呢?笔者认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和审计结构的逻辑起点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不同的,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构筑理论结构的起点,是审计理论结构建筑的依托和立足点。
而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超出构筑审计理论结构的依托和立足点的,是用逻辑的思维和推理去寻找到的更深层次的影响这一立足点的最终因素。
这样,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和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就应该有不同的答案。
二、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应该是构建审计理论的起点,起着根基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审计假设。
主要理由如下:(-)假设是理论体系的基础。
假设是“不用解释就可理解,不用证明就使用的命题”。
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假设对与任何学科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的认识和所要认识的大千世界相比是有限的。
有限的认识能力不可能把世界完全认识清楚,这就决定了开展理论的研究必须从假设出发,以假设作为依托和立脚点,如果没有这些假设,那以论证的结果就会永无休止,理论的建立就会成为空谈。
虽然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
和各种因素的变化,原有的假设会被淘汰,但为了认识的继续和理论的发展,新的假设又会被人们建立。
人们永远是站在假设上建立理论的。
(二)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结构中其它要素建立的基础。
在审计理论结构中,审计假设是其它要素的前提。
同其它理论的假设一样,审计假设不仅有着主观来源于客观的特征,而且有着明显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还有着连贯性、有效性、一致性和独立性的特征。
各项假设不仅首尾贯通,相互协调,构成一个完整体系,而且每一假设都可推出若干有效的论断和概念。
例如,是可验证性假设使审计有了存在的可能,是可验证性假设建立了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理论,也是可验证性假设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成为可能;是责任关系假设阐述了审计产生的源头,说明了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并且建立了审计目标。
审计任务等概念;是独立性假设明确了审计的本质,分清了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界限;建立了客观性、职业道德。
审计风险等概念。
当然,现在学术界对审计假设的具体内容还没有一致的论定,但是无论如何,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中的其它要素建立的基础不会变,是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审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审计技术,制定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假设作为“梁柱”支撑着审计理论的大厦。
(三)审计假设是人们共同认可的进行审计研究的前提。
前已述及,如果没有审计假设,在交流和进行审计研究的时候,人们就会因角度不同而各执一词,就会因前提不同而各抒已见,这样势必会阻碍审计的发展。
鉴于此,建立了审计假设,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共同的立脚点,
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和研究的共同前提。
当然,这就意味着,“曾被认为有效和有用的假设,有可能在日后受到挑战,甚至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当这些假设被证明为不真实时,它就失去了作为假设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于审计学者来讲,必须时时检验审计假设,使其能适应时代潮流,达到一致认可。
总而言之,审计假设是通过大量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或说明,是审计理论体系中其他理论的必要的前提条件,“离开审计假设就没有审计活动,更不会有系统的审计理论”。
三、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所谓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就是通过逻辑推理,进行哲学思维所得到的审计理论的深层次的起点。
笔者认为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原因是:(-)理论来自实践,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也应该到客观世界中去寻找,同其它理论的产生一样,审计理论的产生也有自己的客观背景。
审计的产生有关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客观上要求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主观上要求委托人对受托人有不信任感,而这些都是审计产生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