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荣格讲述求雨者的故事2016
荣格“积极想象”方法初探
荣格“积极想象”方法初探武晓艳,申荷永(1.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632;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积极想象是Jung心理分析沟通无意识的一种最重要方法技术,其治疗原理为意象是心灵无意识的语言、无意识水平工作、原型能量的释放、道家无为等,作者从积极想象的产生、基本原理、实施、评价等做了介绍。
【关键词】积极想象;治疗原理;实施;评价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9)06-0780-03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Active Imagination MethodWU Xiao-yan,SHENG He-yongThe Medical Psychology Department,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Abstract】Active imagina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to communicate unconsciousness of Jungian analysis.It works on the principle of that,imagination is the language of unconsciousness,and the release of archetype’energy,and Taoism,and fac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imagination.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process,operation,and evaluation to active imagination.【Key words】Active imagination;P rinciple of therapy;Operation;E valuation积极想象(Active Imagination)是Jung心理分析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直接获取无意识的技术[1]。
名人机智故事(20篇)
名人机智故事(20篇)名人机灵故事篇1达尔文被邀赴宴。
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
“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美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那当然喽!”达尔文白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不过,您不是由一般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特别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名人机灵故事篇2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殊厉害。
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
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非常聪慧,果如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
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由于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
名人机灵故事篇3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由于家里比较宽松,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
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慢慢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
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
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我们就退婚,从今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
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
”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
想到这,他立即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假如是‘婚’字,我立刻就离开这,我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
”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方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谭振兆吞阄是他机灵地运用了另立标准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收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奇效。
名人机灵故事篇4美国喜剧明星鲍勃.霍博擅以自嘲说笑,不但获得了观众的笑声,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
金花的秘密与荣格积极想象(节选)申荷永
第三届心理分析国际论坛:金花的秘密与荣格积极想象(申荷永)金花的秘密与荣格积极想象(节选)申荷永大家早晨好!感谢约翰•比贝(John Beebe)博士热情的引介,对于他的理解、鼓励和友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我为这次第三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准备的报告,是“金花的秘密与荣格积极想象”。
感谢默瑞•斯丹(Murray Stein)博士刚才的精彩演讲:“自性化的伦理,以及伦理的自性化”(The Ethics of Individuation, the Individuation of Ethics;杨韶刚教授担任翻译);感谢他所阐述的精彩而深刻的思想。
他给我们讲述了荣格所喜欢的“求雨者”的故事,并且从中引出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synchronicity(我用作“共时性”);杨绍刚教授将其翻译为“缘分”,使我联想到佛家的“缘起性空”,着实包含无限的深意。
默瑞•斯丹博士从“共时性”的思想中,引出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individuation”(杨绍刚教授翻译为“个性化”);这个术语也被用作“个体化”,尤其是台湾学者,而我用作“自性化”;这种中文翻译上的多样性,也可看作我们仍然需要对“它”加深理解。
我将individuation理解为自性化的时候,本来也是受默瑞•斯丹博士1994年代表国际分析心理学会首次访问中国时一起座谈的启发,其中涉及对荣格“Self”的认识和理解;我将荣格的“Self”翻译为“自性”,从字面将其注解为“自己与生俱来的心理本性”;于是,“自-性-化”给人的字面印象,也就包含了一种“自我内在心灵本性的转化”的意义。
但我更愿意用一个地道的中国思想来表述这种“共时性”和“自性化”,那就是“天人合一”。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包含了“求雨者”的内涵,以及“共时性”和“自性化”的本质。
这样的一种理解,其中也借助了默瑞•斯丹博士的思想:那就是他的《实践完整》(Practice the Wholeness)。
心理学家荣格的故事
心理学家荣格的故事
心理学家荣格的故事
初夏的一天,一位少年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另一个少年上前推了他一下。
他摔倒了,脑袋碰在了路边的石头上,瞬间,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现在你可以不必去学校上学了。
”
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他站起来回了家。
他没有受什么严重外伤,但是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却常常昏厥。
在连续多次昏厥后,他被允许回家休息六个月。
医生找不出他的`病因,他的父母几乎绝望了。
而他自己却很高兴能从学校里逃出来。
,一次他偶然听到父亲与一位朋友的谈话:“孩子的病要是治不好的话,就太可怜了。
我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而他以后都不能学习了。
这可怎么办?”
这个十二岁的少年被父亲的话震惊了。
他得出结论:自己必须要学习了。
他拿起书,想开始学习,但强烈的昏厥发作了。
他坚持着,过了几分钟,他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在克服了三次昏厥发作的侵袭后,他感觉到他终于完全战胜了自己的昏厥症。
他的努力成功了,几个星期后,他返回学校,他对学习更加自觉了,并且他的昏厥症以后再也没有发作过。
这一事件发生在20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心理学家荣格的身上。
后来他透露说,正是这一段经历,第一次教会了他什么是心理问题。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本能与无意识(1916)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1931)现实与超现实(1933)集体无意识的原型(1934/1950)集体无意识的概念(1936)现代人的精神问题(1928/1931)心理学的现代意义(1933)创造的赞美诗(1912)美学中的类型问题(1921)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1922)心理学与文学(1930/1950)《尤利西斯》:一段独白毕加索(1932)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1928)纪念理查·威廉(1930)心理学与宗教(1937)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1959)荣格的主要学说\概念\著作个性化个性化(Individuation)或译个体化:心灵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自性的实现(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为融合有意识的自我(ego)与无意识中的阴影与阿尼玛或是阿尼玛斯让自性实现。
[编辑]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荣格认为在无意识中有个人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
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类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并比较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发现许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结论。
[编辑]原型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无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symbols)。
∙阿尼玛(Anima):男人无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个。
阿尼玛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
当男人对女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时,他可能是将他心目中阿尼玛的形象投射在这女人身上。
荒原狼中的赫尔米娜就是黑赛心中的阿尼玛。
∙阿尼玛斯(Animus):女人无意识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个。
泼妇很可能有负面阿尼玛斯。
青蛙王子中的青蛙与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玛斯形象的投射。
∙阴影(Shadow):无意识中与自我(ego)相反的性格。
电影《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中的阴影联盟(the League of Shadows)代表人性中负面的阴影。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荣格“逃学”记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荣格“逃学”记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对人类的心灵深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荣格的人生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和治疗实践,他的人生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他所说的“逃学”记。
“逃学”是荣格在童年时期经历的一段特殊的经历。
他在回忆录《回忆、梦和思考》中提到了这件事。
当时,荣格还是一个只有十岁的男孩,他在读书上真的很不顺利,无论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是在学校里与同学们的交往中,他都感到非常困扰和不安。
有一次,他终于忍受不住了,决定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
他决定从学校逃走,逃离那个他感到束缚和困惑的地方。
于是,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穿着他的大衣,离开了他的学校,开始了他的“逃学”之旅。
他走在寒风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他对自己来说,只要能摆脱学校和所有的束缚,他就可以重新获得自由和快乐。
他很快意识到,逃避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
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看起来很友好,问他为什么他离开学校,他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荣格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借机向这个人展示了他所携带的东西:书包里装满了他喜欢的书籍,手中拿着的是他喜欢的绘图工具。
通过这些东西,他试图告诉这个陌生人,其实他对学习还是很有热情的,他对绘画和文学很感兴趣。
然后,他问这个陌生人是否愿意带他去一个真正的学校,一个更适合他的学校。
这个陌生人的反应出乎荣格的意料,他没有嘲笑或轻蔑他逃学的行为。
相反,他真诚地对荣格说,他了解他的问题,并承诺带他去一所相对较小,更能满足他需求的学校。
这个陌生人实际上是荣格的父亲,在听到儿子的诉说后,认真地考虑了他的需求,并决定改变他的教育环境,以帮助他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这次经历改变了荣格对学校和教育的看法。
它让他认识到学校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这次逃学事件也启发了荣格对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他开始思考个体如何适应和融入社会,如何发展个体独特的潜力。
神话的隐喻人性的悲剧从荣格的原型论看《蝇王》的人物塑造及其意义
基本内容
《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这部 作品以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为背景,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 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随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悲剧性事件。 在深入探讨这个主题之前,首先对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部小说中,戈尔丁创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儿童角色。他们都是正常的孩子, 天真无邪,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特殊性,他们逐渐暴露出人性中 的恶。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成为了这个故事中重要的情节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猪崽子”,他原本是一个肥胖、胆小的孩子,但是在荒 岛上的生活中,他逐渐展现出他的智慧和勇气。他懂得如何在岛上找到食物和 水源,并且发现了岛上的秘密。他的成长和变化成为这个故事中一个重要的象 征,代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成长性。
而在这个故事中,最令人感到震惊的人物是“野人”。他原本是一个正常的孩 子,但是在荒岛上的生活中逐渐变得野蛮和残忍。他的行为让人们思考人性的 本质是什么,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恶会如何被激发出来。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拉尔夫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 领导能力的孩子,被其他孩子视为领袖。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拉尔夫的领 导能力逐渐受到挑战。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开始失去自信,甚至开始怀疑 自己的信仰。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拉尔夫的成长过程,也象征着人类在面对挑 战时的无助和困境。
最后,戈尔丁在小说中还通过场景、故事、意象等象征性的描写来深化主题。 荒岛上的热带雨林、海滩、洞穴等场景都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荒岛 上的热带雨林代表着生命的源泉和希望,而海滩则代表着死亡和绝望。这些场 景的描写不仅为故事增色不少,也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戈尔丁对人性的 独特见解。
荣格自传最好的译本
荣格自传最好的译本
荣格(Carl Jung)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他的自传《回忆、梦和思考》(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是他个人生活和职业经历的重要记录。
由于这本书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它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关于荣格自传的最好译本,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翻译的评判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以下几个版本被广泛认为是质量较高的荣格自传译本:
1. 英文版,《回忆、梦和思考》的英文版是由Aniela Jaffé翻译的,Jaffé是一位资深的荣格学者和心理分析师。
这个版本是荣格本人在生前批准出版的,并且在世界各地广受好评。
2. 中文版,《回忆、梦与思考》的中文版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作家严定宪先生翻译。
严定宪先生对荣格的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准确传达荣格的思想,并结合了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调整。
无论选择哪个版本,重要的是找到一本翻译质量较高、准确传
达荣格思想的译本。
此外,阅读前可以先了解一下翻译者的背景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所选的译本符合个人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荣格自传的最好译本是一个主观性的问题,因此建议读者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选择一本由专业的翻译者翻译的版本,并与其他读者的评价和意见进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经验主义者荣格的灵异经历
经验主义者荣格的灵异经历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是弗洛伊德指定的交班人,他的分析心理学对心理咨询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他所发明的心理医治理论和技术,至今运用普遍,除心理医治,许多人不知道,电影里“高大上”的测谎仪也是按照他的理论所发明的。
荣格是众多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可是却是心理学家中最“巫师”的人,不仅他的理论玄之又玄,充满了宗教和文化的哲思,他所经历的“灵异体验”,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自称“经验主义”的荣格,他的心理学理论并非是离开现实的哲学,而是他真实的体验。
只是他的体验超级玄奇,常人或许一生都难以碰到,而他却习以为常,数见不鲜,被称为学术圈里最大的“巫师”。
杨儒宾教授在《东洋冥想心理学》序言中如是写道:他也不无可能是本世纪学术圈内最大的巫师。
荣格自小即有一种本能,他是本世纪思想界的宗师,但如果是咱们读过他的传记或自传的话,又会觉想象力特别丰硕,做梦特别复杂,碰着的怪事也特别多。
他有好几度见过空想,其中一次包括他的老友卫礼贤临死前(按:应该是身后)显像于其床前;他也有好几回类似心电感应的经验,而且事后证明都超级灵验;他也曾经经历过灵魂出窍;他在古建筑里竟然可以看到早在中世纪时已被烧毁的壁画;他曾夜宿古战场,整晚都闻到战鼓声;他也擅长做梦,而且做的梦都具有超级丰硕的意义。
荣格的老家还因受到灵媒作法的影响,结果致使硬木桌迸裂,铜刀也折成数片(按:荣格的这把切面包的铜刀折成了四片,至今还保留在荣格晚年隐居的波林根别墅里。
),至今证物仍在。
咱们不怀疑荣格的精神状态,但他的体质确实很特殊,他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能经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
荣格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经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从他的家世中就可以够看见一些眉目。
荣格的家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家庭,有着浓厚的宗教背景。
他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外祖父仍是一名主教,而荣格的父亲更是一名虔诚的牧师,几乎把信仰当做他生命的全数。
求雨非洲民间故事《求雨》原文德维
求雨非洲民间故事《求雨》原文德维(最新版3篇)目录(篇1)1.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2.村庄的旱情及人们的困扰3.少年德维的聪明才智4.德维向神灵求助的过程5.德维成功求雨,解救村庄正文(篇1)《求雨》是一则来自非洲民间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勇敢的少年德维如何帮助村庄解决旱情,成功求雨的故事。
在非洲的一座村庄,连续多年的旱情让村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土地干涸,庄稼枯萎,人们饮水困难,生活异常艰辛。
村里的长者们想尽办法祈求神灵赐予雨水,但始终无济于事。
在这个村庄里,有一个名叫德维的少年,他虽然年纪不大,但聪明才智却远超常人。
他看着村里的困境,决心要为村庄解决旱情,让村民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德维了解到,村庄附近的一座山里有一个神秘的神灵,传说中这个神灵可以赐予人们雨水。
于是,德维决定向这个神灵求助。
在准备充分后,他踏上了寻找神灵的征途。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德维终于来到了神灵所在的山洞。
他诚恳地向神灵祈求:“尊贵的神灵,请您赐予我们村庄雨水,让我们摆脱旱情的困扰,重拾幸福的生活。
”神灵被德维的诚意所感动,告诉他:“要我赐予你们雨水并非难事,但你必须为我做一件事情。
”神灵告诉德维,在山洞里有一个巨大的石头,他需要德维将石头推到山洞外。
德维二话不说,立刻开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经过一天的努力,他终于将石头推到了山洞外。
神灵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开始降雨。
此时,德维想起了村庄的长者们曾经告诉他的一个秘密:只要将村庄附近的一座山的山顶挖开,雨水就会流入村庄,解决旱情。
于是,德维马不停蹄地回到村庄,带领村民们一起挖开山顶。
不久,雨水如瀑布般涌入村庄,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庄稼开始生长,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用智慧和毅力去解决问题。
目录(篇2)一、引言二、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三、故事情节四、故事的寓意和启示五、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非洲民间故事是非洲大陆上世代相传的口头传统,反映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求雨非洲民间故事《求雨》原文德维
求雨非洲民间故事《求雨》原文德维【最新版2篇】篇1 目录1.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2.村庄遭遇旱灾的过程3.村长决定派人去求雨4.德维承担求雨任务的过程5.德维成功求雨,村庄恢复生机篇1正文在非洲的一片广袤土地上,有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过着和谐安乐的生活。
然而,有一年,村庄遭遇了严重的旱灾,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土地干涸,庄稼枯萎,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村庄的长老们深感焦虑,他们决定派人去向外界的神明求雨。
经过商议,他们选定了年轻力壮的德维作为求雨的代表。
德维虽然心中忐忑,但他明白这是自己为村庄做出贡献的机会,于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德维开始了漫长的求雨之旅。
他穿越了荒凉的草原,爬过了险峻的山脉,跨过了湍急的河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神明的居所。
他向神明虔诚地祈祷,希望神明能够赐予村庄雨水。
神明被德维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神明的帮助下,德维带着雨水回到了村庄。
当德维将雨水洒向土地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这场雨持续了几天几夜,将干涸的土地滋润得生机勃勃。
庄稼开始恢复生机,人们的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经过这场灾难,村庄的人们更加珍惜雨水,也对德维的勇敢和毅力表示敬意。
篇2 目录1.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2.村庄的旱情及人们的困扰3.少年塔卡和老人的求雨方法4.塔卡在仪式中的表现和成功求雨5.村民们的喜悦及塔卡的成长篇2正文《求雨》是一个来自非洲民间的故事,原文作者为德维。
故事发生在一个位于非洲的村庄,这个村庄正面临着严重的旱情,河流干涸,土地龟裂,农作物无法生长,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村庄里的人们为了解决旱情,决定举行一场求雨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需要选出一位纯洁的少年作为祭祀品,以祈求神灵赐予雨水。
少年塔卡因其品行端正,被选中担任这一重要角色。
在仪式进行过程中,一位老人教导塔卡如何通过神秘的方法求雨。
老人告诉塔卡,他需要在仪式中表现出极度的虔诚和信念,用心去感受神灵的力量。
心理学史成功人物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天空中的现代神话——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 )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心理类型》,《分析心理学与梦的释义》和《记忆、梦、思考》等。
牛津大学的荣格研究专家安东尼·史蒂文斯曾说:“荣格既博学又高产:除了心理学、心理分析和医学之外,他还对神话学、宗教、哲学、诺斯替教和炼金术拥有百科全书般的了解。
除了他的母语德语,他还懂英语、法语、拉丁语、古希腊语,熟悉欧洲各国的文学。
”荣格,就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在他85年的生命里,他在心理学领域乃至在整个世界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荣格的生平荣格出生于瑞士。
他的思想也在这美丽的祖国上渐渐地成长和成熟,最终滋润了欧洲的心理学界和思想界。
少年时代的荣格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
他和同学相比很特别,脆弱而且容易受伤害。
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
后来辞职自己开诊所。
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
晚年的荣格隐居于在苏黎士湖旁,在这个安静、能和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地方默默的思考着.。
1961年6月5日,这位当代思潮中最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安然的病逝于湖上的家中。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使用力比多这一概念,认为力比多不仅包括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而且也包括阿德勒的向上意志和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是一种普通的生命力、心理能量,它在意识和潜意识的两端不间断地流动着,并在人的每一项活动中表现出来,它类似于柏格森的活力。
荣格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力比多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追求营养的形式,在青春期以后才更多地表现为性欲的形式。
将带来降雨云的人 召唤降雨的人 唤雨
唤雨1莱斯利·马蒙·希尔克/著【2011级医学英语】罗川/译外国语学院译文评审组校他们在一棵高大的三角叶杨树下发现他。
他身上的李维斯牛仔夹克、牛仔裤褪成淡蓝色,所以很容易被发现2。
广阔的沙化旱谷里有一丛稀疏的小杨树林,但这棵高大的三角叶杨“离群索居”,独立天地。
到了冬天它们便会落光叶子3。
他已经死了一两天了,羊群无人看管,分散在旱谷各处,漫步游走。
莱奥和他姐夫肯恩把羊群聚集起来4,关在羊圈里,然后回到树下。
莱奥在树下等,肯恩开着卡车穿过沙漠,往沙地边缘去了5。
他眯眼看看太阳,拉开夹克拉链。
一年中这个时节已经算暖和的。
但是西北边高耸的蓝山仍然积着厚厚的雪。
肯恩从6低矮残败的斜坡上滑下大概五十码的距离,带来一条红色的毛毯。
把老人包裹起来之前,莱奥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绳子,在老人长长的花白的头发上系了一根小小的灰色的羽饰。
肯恩则给他的脸涂上油彩。
他往布满皱纹的黝黑的前额画了一道白色,沿着高高的颧骨画了一条蓝色。
莱奥停下来歇会儿7,看着肯恩将一撮玉米面和花粉撒在挥舞着那根小小的灰羽饰的风中。
接着莱奥在老人的大鼻子下面画上黄色颜料,当最后在老人的下巴涂上绿色时,他不禁一笑8。
“给我们带来降雨云吧,爷爷。
”他们把捆扎着老人尸体的包袱放在皮卡车后斗,并用一块厚重的油布遮着,开回村里9。
他们从公路拐入村子的沙路上。
才经过商店和邮局不久,就看见神父的车子向他们开来。
神父认出他们,便放慢汽车速度10,挥手让他们停下来。
这位年轻的神父摇下车窗。
“你们有看见老特吗?”他大声问道。
莱奥停下车。
“早上好,神父。
我们刚从羊圈那里回来。
一切都好呢11。
”“哦,感谢上帝!特奥菲洛年纪太大了,你们不应该让他一个人守营地的。
”“恩,他以后不会再去营地了。
”“呵呵,你能理解我真高兴。
对了,我希望这周的弥撒你能去,上礼拜天你可缺席了。
还有,看看能不能带老特也过去。
”神父微笑着挥挥手,莱奥和肯恩把1女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克(Leslie Marmon Silko)出生于194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印第安部落。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原创版2篇】目录(篇1)1.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简介2.故事的内容和特点3.故事的价值和意义4.对故事的评价和反思正文(篇1)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是一本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所著的心理学经典之作。
这本书收录了荣格从 1930 年到1960 年间所写的 60 篇心理分析故事。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涉及梦境、心灵成长、象征意义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的内容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故事来源于真实的梦境。
荣格认为,梦境是人类心灵深处无意识的反映,通过分析梦境可以揭示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
因此,荣格在书中所写的故事,都是他对自己或他人的梦境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结果。
其次,故事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荣格将梦境中的人、事、物都视为象征,通过解析这些象征,可以揭示人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和人生价值。
例如,故事中的“金色的鱼”代表着心灵成长和人生的价值,而“黑色的狗”则代表着人的阴影和负面情绪。
再次,故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荣格通过这些故事,阐述了他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这些故事也可以帮助普通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心灵的成长和成熟。
然而,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例如,荣格的分析方法主要基于他的个人经验和理论,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此外,荣格的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例如有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神秘和抽象,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心理治疗和咨询。
总的来说,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对于专业人士还是普通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帮助。
目录(篇2)1.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简介2.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内容概述3.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的特点和价值4.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的作者背景5.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的出版信息和影响正文(篇2)巴塞尔姆的 60 个故事是一本由瑞士作家约翰内斯·巴塞尔姆创作的故事集。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荣格“逃学”记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荣格“逃学”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是个非常古灵精怪、性格独立的人。
在他12岁时,他曾有一次“逃学”的经历,这件事情也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当时,荣格和他的朋友们聚在一起玩闹,这群孩子们对一些不合理的学校规定感到十分生气。
比如,他们不爱穿那种丑陋的黑色校服,也不想每天早上被迫起床去上课。
于是,他们决定逃学,去观看一场金矿开采工作的现场。
荣格和他的朋友们躲在一辆货车里,成功地逃出了学校。
他们跑到一条溪流旁边,准备去观察金矿。
但是,他们在溪流旁玩得太过兴奋,结果耽误了时间,直到下午才开始向金矿走去。
到了金矿,他们非常兴奋,并且充满了好奇心。
但是,荣格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开始感到厌烦和孤独。
他清楚地认识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和他的朋友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生存和维持生活。
他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他一直以为,他可以轻松地逃离学校,而在外面过上一个自由又有趣的生活。
但是现实却证明了他错了,他又感到想回家了。
后来,荣格回顾这次“逃学”的经历,他意识到,这个经历启示了他人性的本质。
他得出结论,人类需要一个有机的联系和组织,这种联系和组织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或国家等。
这种联系和组织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完整的人身份和世界观,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和周围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荣格在这一次“逃学”的经历中,不仅认识到了生活的真相,也对其后的研究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这一次经历成为了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事件,也使得他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更加关注人类自我意识、个体意识及其精神成长之间的关系。
神话人格-荣格
• 家庭经济情况的恶化、医学院学习期间的 压力和孤独以及一些神秘事件的发生,促 使他将兴趣转向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 • “语词联想”测验 • 1910年前后,对一位有轻度癔病型的女病
人的治疗,使他有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理论
和方法,发现了“无意识”具有再现古老
神话的性质
萨宾娜· 斯皮勒林(凯拉· 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饰)1904年被送到苏
黎世去治疗歇斯底里症,成为了精 神病医生荣格(迈克尔· 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精神分析患 者中的一员。在诊治过程中,他们 之间发生了秘密的、不论之爱。但 荣格重视自己的声誉,想要隐藏这
段感情,声称萨宾娜是一名臆想狂。
荣格的世界性地位与影响
• “埃拉诺斯”的精神会餐
“埃拉诺斯”源于希腊文,含义是能促进每 个人食欲的一餐。 •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坎培尔编辑的《荣格年表》
-现代思想最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
而这种欺骗的行为也让荣格在理念 上与恩师——弗洛伊德(维果· 莫特 森 Viggo Mortensen 饰)分道扬镳。
荣格的先驱
• 集体无意识与阿赖耶识:
1.印度大乘佛教(唯识宗)“八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感官知觉)
意识(现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 末那识(与个人无意识有相似之处) 阿赖耶识(类似于集体无意识) 2.阿赖耶识,意即含藏诸法之“种子”(原型)
• 和木雕对话给荣格以精神安慰,在对现实 的逃避中,开始了与远古精神的对话
• 死亡给荣格造成的早期印象(不愿选择 牧师) • 四岁开始的学前教育,使他对东方文化 产生浓厚兴趣 • 十一岁时的求学经历,使他用不同眼光 看待自己的家庭 • 十六岁时,宗教问题上的困境被哲学兴 趣取代,他也变得自信、积极活跃
荣格精神病太阳的故事
荣格精神病太阳的故事在20世纪西方心理治疗界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主张用文化历史和神话、童话放大联想的方式来解释来访者的梦,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潜意识幻想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神话,他就是荣格。
在16岁的时候,荣格阅读了一些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深深地为古代哲学大师们思想的精美所折服。
而在近代哲学家、神学家的著作里,他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所持观点与自己的内心想法非常一致,例如,现代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对世界阴暗面的深刻描述和他的世界观非常类似;古代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的知识论推翻了叔本华关于世界的意志本体论,给他以更深刻的启发;他直觉到自己和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尼采是有共同之处的:查拉图斯特拉是尼采的第二人格,而这和自己的第二人格其实是一回事。
总之,荣格从历史上那些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获得了莫大的精神支持,他终于显示出了内在的自信和幽默,变得活泼开朗、能言善辩。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开始对他比较放手,允许他自己出门旅行和探亲访友,这也大大增加了他对于与现实中的人们接触的兴趣。
因此,当荣格进入青年期的时候,他似乎已经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正常”了———有着年轻人惯常的思想敏锐、富于理想主义,也有着年轻人惯常的见识有限、盲目冲动。
当然,荣格的变化不是突变,在自传中他花了不少篇幅谈自己当时实际上仍在两种人格的拉锯战中徘徊、挣扎,而此时的一些梦则让他惊醒,意识到年轻人要不可避免地投身到外部世界中去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个梦中,他梦见自己身处于某个陌生的地方,周围一片漆黑,而他则顶着强劲的大风艰难地向前走着。
浓雾到处飘飞。
他把两只手作成杯状来护着一盏小灯,这灯似乎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
他在梦中便意识到一切均取决于能否保住这盏小灯使之不灭。
突然,他觉得背后有个东西在向他靠近。
回头一看,一个巨大的黑色人影正跟在他的后面。
荣格噩梦醒来后,意识到第一人格就是那提灯者,而第二人格正是那个跟随着他并要吞噬他的影子。
荣格案例太阳风
荣格案例太阳风案例名称:荣格案例太阳风案例背景:荣格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等理论对心理学和哲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荣格的著作中,有一个有趣的案例——太阳风。
案例内容:有一位女患者向荣格求助,她情绪低落、疲倦不堪,感到人生没有意义。
荣格让她描述一下她最近的生活经历。
她说,前一天她在公园里散步时,突然感到阳光变得非常明亮,她看到太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这让她非常震惊,因为她感到太阳是在向她传达某种信息,而这种信息对于她的生命意义非常重要。
她询问了周围的人,但是没有人看到太阳有任何不同寻常的地方。
荣格分析这个案例时,引用了天文学家的概念——太阳风。
太阳风是由太阳发出的大量带电粒子和磁场组成的流,对地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荣格认为,这位女患者的经历是一种无意识的感知,她感受到了太阳风的信息,但并不是她的意识所能感知的。
而这种无意识的感知可能是她生命中某种转折的信号,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结论:荣格的这个案例,展示了人类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的感知和认知存在很多盲区。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我们意识到的信息,也要留意那些被我们无意识忽视的信息。
在荣格心理学中,太阳风是指人类存在的最深层面,它是一种本能的力量,能够推动人类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
下面是一个关于太阳风的案例分析。
某公司的一位年轻员工小张因为工作压力大,心情焦虑不安,导致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响。
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经过几次谈话,咨询师认为小张的太阳风被压抑了。
在深入探讨之后,咨询师发现小张小时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但在父母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下,他不得不迎合社会的期望和规范。
这导致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被忽视和压抑,最终导致他失去了自我。
为了重新唤醒小张的太阳风,咨询师建议他回想一下小时候的感受和需要,并且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内心想法和兴趣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荣格讲述求雨者的故事2016-10-18 10:54守望心灵家园 |
对心理学稍有了解的,很少有人不知道荣格。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早年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精神分析学说,之后创立了分析心理学流派,提出原型意象、集体无意识、人格类型的理论,并创造了词语联想、梦的分析、积极想像等方法。
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精神深处,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
他是最早将神话、宗教、哲学与灵魂等许多心理学者忽略的问题,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
他是现代思潮中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对现代心理学以及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荣格每讲自己的心理学方法,几乎必讲这个求雨者的故事。
荣格曾告诉他的学生,若是懂了这个
故事的道理,也就自然理解了他的心理学方法的奥秘: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农村,当地的居民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于是派人到远处请来“求雨者”。
“求雨者”到来之后,发现整个村子混乱不堪,牲畜濒临渴死,农作物枯萎。
村子里的人也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个个浮躁不安。
村民们围着他,急切地要看他如何求雨。
他说,请在村头给我一间茅屋,还有三天的时间,任何人都不要打搅我。
就这样,“求雨者”进了他的小屋,而村民们等待着。
等到第四天早晨,天果然开始下雨,“求雨者”从那茅屋走了出来。
村民们不约而同地问他:“你是如何办到的呢?”
“哦,这很简单。
”他说,“我什么也没有做。
”
村民们说:“你看啊!天已经下雨了。
这怎么可能呢!”
于是,“求雨者”解释道:“我本来已习惯于风调雨顺自然和谐的生活。
当我来到你们的村子,
却感到混乱与不安,这里的生活节奏已经失调,远离了自然之道。
而我也受其影响,心神不定,失去了本来的和谐。
这样我又能做什么呢?于是,我要有一个安静的处所来调整身心,重新恢复与道的联系。
而当我恢复了自然与和谐的时候,有了这种转变和调整,有了合乎自然的心境与状态,我们失去的雨也就回来了。
”
那么,求雨者在讲些什么呢?荣格想告诉我们的自然并不是如何求雨,求雨者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和谐,回归自己的本心、本性。
生活中外在的声音和观点,常常会让我们的心被世故所打扰,这样的倾向导致我们会为了追求认同而不再做那个诚然如是的自己,进而为了争夺优越感而忘记了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生活在生活之中。
回归自己的本心、本性,做回自己,意味着我们不用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而表现完美,我们不用为了不被苛责而表现得超理智,我们也不用为了保持彼此之间良好的关系而不顾忌自己需求的一味讨好。
由此我们能够成为那个如是的自己,我们的生活状态也将迎来雨露。
这则故事,有荣格心理学及中国文化对疾病、治愈及转化的理解和奥秘。
其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的境界,超越了一些研究者对一般心理疗愈要素的理解。
我们试分析并进一步阐发如下:
首先,它含有荣格关于疾病、治愈及心理学方法的隐喻和奥妙。
在荣格看来,疾病的产生,源于自我逐渐偏离、远离了天道自然,不能感受、体悟天道自然的存在与信息。
疾病治愈的根本是自我与天道自然的和谐互补,通过自我的觉醒,恢复与道的链接,获得来自天道自然的信息与能量的滋养;这也是心理辅导工作需要处理的情况。
其次,这个故事中包含了一种中国文化的境界:为无为,自然而然,让事物自然地发生。
要达到这样一种“无为而化育”天地万物的境界,我们首先就要学着成为“求雨者”,让自己也习惯于风调雨顺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
这是需要自我能够真正地深入天道自然之中,对之有不断深入的体验与亲证,才能慢慢达成与天道自然的和谐,也是身心合一。
自我与天道自然相合以及身心相合,这是根本中的根本。
在这其中就包含着治愈之道。
第三,由这求雨者的故事,我们看到,求雨者达成了自我与天道自然的和谐,得以发挥其所拥有的潜能,一定会惠及生命、生活与社会的;也就是说,通过一种我们内在的心灵的转化,我们能够真正以某种成熟与灵性的方式来改变我们自己与社会。
这既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也是检验心理辅导工作的进行是否合适的标准。
这也是中国文化最重要而核心的特质之一: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天人万物,同根同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所以,古代的君子,既可以“尊德性而道问学”,又可以放心寄情于天地山水之间。
从孔子、老子,从陶渊明、苏轼、文天祥的人生与文章那里,我们就能感受到,人回归了天地自然后所拥有的德性、智慧、力量与创造力。
而这可以有力地克服人物对立二分、科学与道德伦理两隔的西方二元论思想所带来的弊端。
第四,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这求雨者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心理疗愈绝不仅仅是一条通往我们自己内心的道路,在身心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还要与他人、与社会
相合,进而与天地万物相合,三个系统的完整整合才是合于天道自然。
故而,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看,我们还要有天地的胸怀、日月的光辉、大海的容量。
就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言,不仅仅身体是我们的根源,他人、社会、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根源。
所以,所遇之人、所遇之事之物,都是我们的老师,都会带来存在之道不同层面的不同特质与奥妙,需要我们在虚心的感受与体悟中不断整合和超越。
天地的境界是万物皆覆,万物皆载,万物皆长,万物皆养,不舍一物,不弃一形,是无条件地悦纳与包容,是一视同仁、大公无私地养育与供给,是广袤高远的父爱,是安稳不变的母爱。
日月的境界是正大光明、普照万物、生长万物,四时周行、亘常有序。
更可贵的是,天地日月之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是恒常的无为,是无形而自然的化育,是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所以在天地日月的怀抱与光辉中,万物都以自己是主人,都自由自在的随意生长成自己。
故而,
孔子感叹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阴符经》讲: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易经》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站在中国文化的固有立场看,这些也可以是我们应有的情怀与境界。
(文章转载自冯建国研究生毕业论文:《积极想像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