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弊端分析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弊端分析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弊端分析一、生理影响1、手机在大学生手中使用的时间越来越多,使用的情景可以在课室、洗手间、走路的路上、床上甚至是吃饭的时候。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低头驼背及姿势不良都容易引起肩颈酸痛不适,较小的屏幕使得人们在需要看到内容细节的时候低下头靠近手机。

长期埋头使用手机,身子不自然弯曲,颈部越来越前倾。

这使得会使得人体的颈部胸锁乳头肌随之不断向前伸,长时间过后就会处于慢性充血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压迫椎动脉而诱发脊椎病,造成慢性劳损。

2、使用智能手机所带来的电磁波辐射的生理及生物效应也不容乐观。

研究发现,细胞在电磁波的影响下有钙离子析出现象,这对神经细胞影响较大。

到目前为止虽然尚未有严谨确凿的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手机有否危害人们的身体状况,但已有多篇医学报告指出,人体长期暴露在电磁波的范围内,会导致免疫力降低、抗乳癌药物失效与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等生理反应。

3、作者在校内对本学院的几个班级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在睡前都会使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信息。

时间为10 分钟或以上。

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都会减少人生成约22%的褪黑激素,这将减少人的深度睡眠时间和减低睡眠的质量,而且无论是左右横躺着都将对眼睛造成压迫,产生膨胀感,最终使得左右眼睛的视力偏差拉大,近视加深;此外,长时间在漆黑的环境下盯着自发光的屏幕,会引发干眼症,造成要角膜破损,严重的会带来实力的永久损伤。

4、由于在使用手机时需要跟面部距离靠近,手机所含有的有害金属元素会对皮肤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较亮的屏幕和较大功耗的CPU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会使人面部长斑的几率增加。

二、心理影响1、手机成瘾。

研究者史为恒[1] 对500 名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6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对手机“比较依赖”。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即时通信应用使用成瘾,脾气越来越坏;宁愿选择手机聊天、不愿面对面沟通;手机成为寸步不离的“玩具”;在重度手机用户中,没有手机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一些躯体化症状,身体出现莫名的痛苦;很多人的社会能力减弱,甚至出现了抑郁和焦虑等症状。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研究及对策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研究及对策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研究及对策【摘要】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正文部分分析了智能手机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结论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建议。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并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智能手机, 大学生, 学习生活, 影响研究, 对策措施, 未来展望, 实践指导, 局限性, 研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智能手机在如今的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普遍。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智能手机上各种学习应用的使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大学生沉迷于社交网络和游戏中,影响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也会对大学生的视力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智能手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和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分析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一步挖掘影响因素,以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智能手机,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也旨在引起社会对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的重视,促进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为未来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改善提供思路和建议。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汇报人:目录•引言•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手机上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的成因分析•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上瘾的解决方案与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当前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大学生群体中使用手机的人数众多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探讨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的现象,对于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探讨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的现象及其影响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上瘾程度和相关因素研究目的和方法02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显示,大学生手机持有率达到98%,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持有率差异不大,说明手机已经普及到各个年级的大学生中。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逐年上升,且更换手机的频率也较高。

大学生手机持有率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普遍较长,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5小时。

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较长,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游戏或看视频。

晚上在宿舍熄灯后,大学生依然使用手机,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大学生在课堂、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场所都使用手机。

课堂上的手机使用率较高,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游戏或看视频。

图书馆是大学生自习和查阅资料的地方,手机使用率也较高,但多数是为了学习目的。

03手机上瘾对大学生的影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容易导致颈椎疲劳和疼痛,甚至引发颈椎病。

颈椎问题睡眠障碍眼睛疲劳晚上看手机会使人兴奋,难以入睡,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眠不足和失眠等问题。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干涩和近视等问题。

03020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频繁使用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影响学习成绩。

学习效率降低手机上的信息往往比较碎片化,学生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容易养成浅阅读和浅思考的习惯,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控制使用时间:大学生应该为自己设定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限制,例 如每天2-3小时,其余时间尽量远离手机。
2、制定使用计划:大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机使用计划,包括学习、休 息和娱乐等方面的时间分配,以避免长时间沉迷于手机。
3、发挥学校作用:学校可以加强课堂管理,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同 时组织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成瘾。
谢谢观看
参考越普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都产生 了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运动干预方案对大学生手 机成瘾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其有效性。
手机成瘾是指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的依赖和渴求,无法自行控制,导致负面影 响的行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到手机成瘾的困扰。研 究表明,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现状
1、身心健康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睡眠 质量下降等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学业影响:部分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社交媒体,忽略学业,导致学习 成绩下降。
3、社交能力不足: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可能导致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 往能力下降,影响他们的社交技能。
2、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影响学习和睡眠质量,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3、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的渴求,导致手机成瘾,进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1、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
2、行为干预:通过制定手机使 用规范、设置时间限制等措施, 直接控制手机使用行为
本次演示通过对大学生手机心理渴求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成瘾干预方法的研 究,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了参考。然而,由于手机成瘾问题日益 严峻,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也需要完善 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手机使用行为,以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进一步分析发现,手机使用频率与社交焦虑、抑郁情绪无明显相关关系。
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对策的效果
干预措施介绍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相关变量关系,我们提出了一系 列干预对策,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等。
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通过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对比分析, 发现干预措施对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同 时也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
响身体健康。
结论
0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
02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心
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
03
机制,为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多有效的依据。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较小,可能存在抽样 误差。
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加强沟通,引导孩 子合理使用手机。
学校教育
学校可以加强课堂管理,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同时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增加学生课 余时间的乐趣。
THA对 策研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与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影响学业、健 康和心理。
2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在的负 面影响。
3
探讨手机依赖的成因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 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长应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手机依赖的原因

手机依赖的原因

手机依赖的原因1、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在资讯爆炸时代中,信息更新较快,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信息压力,它促使着人们不断地寻求信息,大学生更是不例外.由于手机信息量较大,传递方便快捷。

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降低大学生由于信息缺乏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并消除自我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2、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时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当高校中有部分同学沉溺于手机中九特别容易影响其他周围的同学。

3、大学生追求时尚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手机已成为一种时尚,对于具有敏锐时尚触角的青年学生来说,树异于人、求同于人是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动机.而精明的商家就抓住青年人的这个特点,对开发手机的功能绞尽脑汁。

不少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频频更换手机,从绿屏再到彩屏,从简易手机追到智能手机,从2G又追求到3G.4,、我进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一、手机功能的强大性ﻫ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对象中约94%的大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机.智能机较之普通机的功能更加齐全和强大,它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上微博、刷人人、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的需求。

而且现在的智能机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网络,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手机流量使用超额的问题,从而可以自由的畅游网络。

在深度访谈中我甚至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手机可以代替其他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活动。

ﻫ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ﻫ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再发展、再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对信息和知识渴求的黄金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资讯,渴望了解交往活动圈子里朋友们最新的动态并与之产生互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信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抢先于传统媒介,这使得它切实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

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约82%的被调查者在利用手机上网时会最先使用它的社交网络和聊天的功能,这表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的工具。

手机依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手机依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手机依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也给大学生的睡眠和心理健康带来了诸多影响。

手机依赖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愈发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手机依赖现象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沉迷于各类应用和游戏,导致日常生活中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

手机依赖还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和精神的重要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手机依赖现象往往导致大学生熬夜使用手机,进而破坏正常的睡眠节律,影响睡眠质量。

同时,手机依赖现象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社交障碍和人际关系紧张。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深入研究手机依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手机依赖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普遍性手机依赖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普遍性不容忽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课堂学习、社交娱乐还是日常生活,手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

许多学生几乎时刻不离手机,无论是在课堂上、图书馆还是宿舍里,手机都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

他们通过手机浏览新闻、社交聊天、观看视频、玩游戏等,甚至有些人会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而熬夜,导致作息时间不规律,影响睡眠质量。

手机依赖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些问题。

过度使用手机会使学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体验。

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大学生手机依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社交需求驱动、学习习惯影响和个人娱乐消费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加强自律意识、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鼓励线下交流和社交等对策。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依赖,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社交需求、学习习惯、娱乐消费、健康使用习惯、自律意识、兴趣爱好、线下交流、社交、总结、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代大学生几乎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在学习、社交、娱乐等方面都离不开手机,甚至有些人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状。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思考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及对策。

研究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社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制定有效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和习惯。

研究手机依赖问题也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依赖行为,并通过自我调整和改正来提高自身素质。

深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手机依赖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1. 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2.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学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手机成瘾问题逐渐受到,许多学者对手机成瘾进行了研究。相关研 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学业成绩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 手机使用时间、频率和类型也是评估手机成瘾的重要指标。
大学生手机心理渴求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导致社交能力下降;
二、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个人特质如自尊心、自律性、焦虑等都可能影响大学生手机 成瘾倾向。例如,自尊心较低的大学生可能更容易通过手机来寻求安慰和满足感; 自律性差的大学生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焦虑感强的大学生可能更容易 沉迷于手机以逃避现实压力。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例如, 家庭环境可能影响孩子的手机使用习惯;学校教育方式可能影响学生对手机的依 赖程度;社会压力可能促使大学生通过手机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 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作为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有效工具。其次, 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频率和行为模式与他们的成瘾程度密切相关。最后,通 过该量表,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成瘾倾向,需要引起足够 的重视。
本研究编制的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 情况和成瘾程度。通过该量表,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与他们的学 习成绩、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 和治疗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 和治疗方法,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特点
1、依赖性: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高度依赖是手机成瘾倾向的主要特点之一。 他们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娱乐、学习等多种活动,导致一旦离开手机就会感到焦 虑、不安和失落。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一、概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导致的手机成瘾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对其人际适应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述情障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手机成瘾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手机使用的主力军,其手机成瘾倾向尤为突出。

手机成瘾不仅会导致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使其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

又称情感表达障碍,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方面存在困难。

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适应性的关系中,述情障碍可能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

手机成瘾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情感表达和认知上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述情障碍可能加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进一步加剧其手机成瘾倾向。

本文将从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出发,深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机制。

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手机成瘾、述情障碍和人际适应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导致的手机成瘾现象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还对其人际适应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并特别探究述情障碍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人际适应性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和他人需求,灵活调整自身行为以达到有效沟通的能力。

对于正处于社会化关键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适应性对于其学业、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摘要】大学生手机成瘾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探讨了其心理危机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主动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

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并强调了主动干预在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中的重要性。

未来的发展展望则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不断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大学生有效管理手机使用,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提高社会对于这一现象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主动干预、影响因素、管理策略、防范建议、重要性、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依赖手机来进行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

随之而来的是手机成瘾现象日益严重,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大学生手机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手机成瘾者比例逐年攀升,其中不乏因手机成瘾导致学业受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的案例。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当务之急。

通过揭示手机成瘾的现状、心理危机的解析、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主动干预措施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有效应对手机成瘾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帮助。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重视,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个人健康:大学生手机成瘾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比如眼睛疲劳、颈部疼痛、手腕酸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关于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关于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关于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手中的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然而,由于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大学生们很容易在课堂上被手机所分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们越来越依赖手机。

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其中超过90%的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这不仅浪费时间、影响了自学效果,还可能影响到旁边同学的学习。

2. 造成手机依赖的原因大学生课堂上的手机依赖主要有以下原因:(1) 程序的诱惑:手机上的各种程序(例如社交媒体、游戏等)能够极大的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难以抵抗诱惑。

(2) 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流通越来越容易。

这种便捷使得大学生们愈加难以戒掉手机。

(3) 心理因素:有些大学生在课堂上为了逃避压力、缓解情绪等问题而使用手机。

二、应对措施1. 建立规范的课堂行为由于手机依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建立规范的课堂行为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建立规范的课堂行为可通过指定课堂规则、提高学生自觉性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明确规定禁止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对发现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处罚等。

2. 良好的心态调节心理学认为,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无法抵御各种诱惑。

因此,学生应该通过良好的心态调节来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方法,来克制自己使用手机的冲动。

3. 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最好的方法是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当学生重视课堂学习时,他们会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的减少手机的使用。

倘若学生对课堂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那么需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的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的研究与对策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引导孩子正确使 用手机,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制定相关法规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限制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 场所,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社会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有手机上瘾问题的 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治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手机使用成瘾与多种因素相关
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性别、性格、家庭背景、专业、学校类型等因素均有一定的 关系。
手机使用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
长时间的手机使用可能导致大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睡眠质量下降、近视率增加等问题。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国高校大学生,对于其他国 家或地区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尚无涉及。
02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的 描述
上瘾现象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生活、学习、健康等 方面受到负面影响的一种行为成瘾。
特征
沉迷手机、难以自拔、无法控制使用时间、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损害身体 健康等。
上瘾现象的普遍性
大学生手机使用率高
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并保持高频使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手机上 瘾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增加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减少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
提供替代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如文化节、运动会等,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对社会的建议
此外,我们还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的现象与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因素没 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缺乏运动和不良的作息习惯与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有一 定的相关性。

关于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关于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关于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逐渐增多。

在课堂上,许多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将手机拿在手中,时不时地查看消息、浏览社交媒体或玩游戏,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专注听课。

据统计,超过70%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并且其中有一部分人还会偷偷摸摸地使用手机,以避免被老师发现。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交需求、信息获取需求以及无聊焦虑等。

许多大学生将手机视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惯性地翻阅手机,以获得刺激和放松。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加剧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普遍存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障碍。

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大学生逐步改变不良的手机使用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和专注度。

【字数:234】1.2 问题影响分析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下,问题影响分析是十分关键的。

手机依赖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分心,影响听课效果,还会造成沟通障碍和降低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而非课堂讲解内容,甚至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或浏览社交媒体,这会严重干扰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手机依赖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充分理解和消化,影响学习成绩和学术表现。

手机依赖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现状的反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缺乏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认同感,导致他们更倾向于依赖手机来获取娱乐和信息。

教育者和社会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改善手机依赖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和学术水平。

2. 正文2.1 手机依赖的原因手机依赖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社交需求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机可以帮助大学生与朋友、家人进行联系,参与社交活动,获取信息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交的需求日益增加,手机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重要工具。

大学生手机依赖探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探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探析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手机依赖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社交等各个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随之而来的手机依赖现象也日益严重,许多大学生已经逐渐沉溺于手机世界中,无法自拔。

手机依赖的出现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深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和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大量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导致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令人担忧的是,手机依赖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其根源所在,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提倡合理的手机使用文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探讨,并倡导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便利性,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越来越突出。

对于大学生而言,手机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他们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载体。

过度依赖手机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

深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对策和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手机成瘾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

我们将首先分析手机成瘾的定义及其在大学生中的表现,明确手机成瘾行为的特征。

接着,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探讨手机成瘾的成因,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现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对策,旨在帮助大学生合理控制手机使用,避免手机成瘾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们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手机使用环境。

二、手机成瘾行为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手机成瘾行为,也被称作“手机依赖症”或“手机过度使用”,指的是个体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种行为表现为对手机的强烈渴求和冲动控制障碍,甚至在无法使用手机或担心手机丢失、电量耗尽等情况下,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

诊断标准上,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国际公认的标准,如美国心理协会(APA)提出的行为成瘾模型,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失控性:用户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尽管他们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带来问题。

渴求性:用户强烈渴望使用手机,甚至愿意牺牲其他重要的活动或责任来满足这种需求。

耐受性:用户需要不断增加手机使用的时间或频率,以获得相同的满足感。

戒断反应:当用户无法使用手机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反应。

冲突性:手机使用行为会导致用户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发生冲突,或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

如果个体在手机使用上符合上述五个标准中的三个或更多,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其存在手机成瘾行为。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应对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应对对策
倡导健康手机使用习惯
与同学、朋友一起倡导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共同抵制手机依赖问 题。
家庭教育在应对过程中作用探
04

家长监管责任强化及沟通技巧提升
家长应明确监管责任
家长应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手机使用方面的监管责任,合理设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 间、场合和方式。
提升沟通技巧
与孩子进行平等、耐心的沟通,了解孩子手机使用的真实情况和需求,避免过度 指责和惩罚。
公众舆论引导形成健康使用习惯
媒体宣传引导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健康手机使用 理念,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手 机使用习惯。
社交网络倡导
发挥社交网络的影响力,倡导大 学生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关注现 实生活。
家庭、学校共同参与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手机 使用的引导和教育,共同营造良 好的手机使用氛围。
企业责任担当推广健康产品理念
社会组织参与
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手机依赖问题的研究 和解决,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
B
C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专家学者应加强对手机依赖问题的研究和分 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和建议。
全社会共同关注
全社会应共同关注手机依赖问题,形成共识 和合力,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D
谢谢聆听
社交媒体影响
社交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得手机 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 工具,进一步加剧了手机依赖问题。
家庭教育缺失和校园氛围引导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导致子女在面对手机依赖 问题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校园氛围引导
校园文化和氛围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校园内普遍 存在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那么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是当前主要的移动通信市场消费群体之一,其消费行为特征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

下面是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消费特征
(1)多数大学生选择购买智能手机,价格相对较高,但功能强大。

(2)大学生喜欢购买高性价比的手机,有热门品牌和型号的手机受欢迎。

(3)大学生更看中手机的外观和功能,而不是品牌名声。

(4)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移动网络运营商,因为他们可以提供更多优惠。

2. 影响因素
(1)市场趋势:市场上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种类繁多,价格不同。

(2)收入水平:大学生的收入相对较低,手机购买预算受限。

(3)社交网络:大学生更加依赖社交网络,对手机拍照功能、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较高。

(4)个性化需求:大学生追求个性化,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手机外观、功能等。

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手机时,除了重视手机性价比之外,更考虑手机与其生活方式和需求的贴合程度。

在市场方面,如果一款
手机能够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需求,比如样子好看,价格不离谱,功能完善等,就能赢取大学生的青睐,带来更高的销量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一般具有年轻、活泼、充满好奇心等特点,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渐上升。

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承载着社交、娱乐、学习等多种功能,因此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借助手机完成各种社交活动已经成为常态。

通过社交软件和平台,大学生可以与朋友交流、分享生活,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手机也成为大学生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他们可以在手机上观看视频、玩游戏等,放松身心。

手机还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他们可以通过手机查阅资料、听课、做作业等。

大学生手机依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学习效果、增加社交隔阂、导致沉迷网络等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手机。

1.2 问题现状当今社会,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逐渐凸显。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便捷性的提升,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机依赖现象。

他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手机,无论是学习、社交还是娱乐消遣,手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过度依赖手机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效果、减少面对面交流、增加沉迷游戏的可能性等。

手机依赖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各种社交软件如微信、QQ、微博等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不少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而忽略了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

手机依赖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亟待寻找有效的对策来缓解这一问题。

2. 正文2.1 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社交需求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们习惯通过手机平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们通过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与朋友聊天、分享生活,为自己扩展社交圈提供了便利途径。

研究报告范文

研究报告范文

研究报告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研究报告作为一种学术性的文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报告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它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面将以某研究课题为例,展示一篇研究报告的范文。

研究课题: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一、调查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大学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手机使用情况、使用目的、使用时间、对手机依赖程度等。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拥有智能手机,每天平均使用时间在3-5小时之间。

主要使用目的包括社交、娱乐、学习和工作。

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的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成瘾的现象。

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父母对手机使用的态度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同伴压力、社交需求等。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3. 合理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需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入手。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意识。

2. 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合作,共同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3. 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同时,也为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引导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手机依赖”,这一问题已严重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为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此次研究引用智能手机依赖测量量表(SPAI)测度了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

结果表明性别与手机依赖无显著相关,低年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对手机的依赖分别表现出空虚焦虑和无法自控,生活习惯越健康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越低,而内心孤僻、不自信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较高,研究还发现晚睡是引起手机依赖不容忽视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依赖成因1 引言根据美国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预计到2015年年底接近25亿,其使用率将达34.7%。

[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由于使用者过度依赖手机导致其行为失控,生理及心理受损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综合征,也悄然现身于社会。

[3]大学生是智能手机的主要购买人群,智能手机在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危害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关学者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心理因素进行探讨,发现孤独感是引起手机依赖的原因之一,孤独感强烈的大学生常常更倾向使用手机转移注意力;[4]杜立操和熊少青(2007)则从四个维度对手机依赖进行了研究,分别为去断性、突显性、强迫性、神经性;[5]周喜华(2010)则将大学生手机成瘾进一步划分为客观因素和自身因素,客观来看,手机自身的特点及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导致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及普遍的从众心理等也不容忽视;[6]董海军则从社会网络环境的视角,提出用户需求是导致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

[7] 综上所述,以往的大多数研究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而忽视了导致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客观网络环境、手机自身的特点。

随着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拥有老式功能机无法比拟的操作系统及用户体验,因此有必要探究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成因,并与以往研究做比较。

鉴于此,此次研究选取部分山西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究影响其手机依赖的因素。

文中引用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首创的“智能手机依赖测量量表”(以下简称SPAI量表)来测度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1],并以该指标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讨论大学生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状况及用户需求对手机依赖度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和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努力方向。

2 研究设计2.1 样本概述本文数据来源于2014年7月开展的“山西省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现状及影响调查”,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运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所本科院校中的8个班级,4所专科院校中的6个班级。

调查参与者的专业背景涉及理工、医学、财经、农业、艺术等。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实际回收问卷531份,其中有效问卷492份。

问卷的回收率为97%,有效率达93%。

2.2 量表设计针对智能手机依赖度的测量,引用梁永炽教授首创的SPAI量表。

将原有的5级量表改为7级量表,1分代表题目描述的现象与自身非常不符合,7分代表非常符合。

根据量表的设置,规定得分越高的受访者,手机依赖程度越高。

为便于对量表的进一步分析,此次研究使用受访者手机依赖综合因子得分,以此综合反映受访者的手机依赖程度。

对SPAI量表进行信度检验,计算得克隆巴赫系数为0.91,系数值大于0.5,结果表明问卷属于可行的区间范围,符合信度要求。

检验量表的效度结构,得到KMO=0.92,Bartlett检验p<0.05,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满足因子分析的需要,该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最终提取出4个因子,并归纳各因子的特征,将其分别命名为:“自控因子”“心理寄托因子”“危害因子”以及“焦虑因子”。

3 模型设定及实证分析3.1 模型设定3.1.1 因变量为了探讨影响受访者手机依赖的因素,本次研究分别从影响手机依赖综合表现和影响手机依赖各方面表现这两个角度分析。

其中,选取SPAI量表的综合因子得分来衡量受访者手机依赖综合表现,并将其作为因变量建立模型(1)。

参考文献发现,不同受访者对手机依赖表现在不同的维度上,因此研究将因子分析提取出的4个因子作为衡量受访者手机依赖各维度表现的因变量,分别建立模型,并编号为: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

3.1.2 自变量问卷以量表的形式调查了受访者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状况,将这些量表的综合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

通过小组访谈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晚睡前总是习惯性地玩手机,有时甚至玩到深夜,所以将晚睡作为虚拟变量。

此外,将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也作为虚拟变量加到模型中。

其中,性别以女性为基准组;年级将大一、大二定义为低年级,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定义为高年级,并以高年级为基准组;定义非独生子女为基准组;睡眠时间在12点之前的定义为早睡组,12点之后的定义为晚睡组,并将早睡组设为基准组。

此外,用户需求也被纳入自变量中。

关于用户需求,本文采用问卷中设计的手机功能量表来进行测度。

对量表数据进行效度检验,可知KMO=0.764,p<0.05。

采用因子分析法将提取到的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休闲娱乐”“网络社交”“传统功能”“商务实用”。

3.1.3 模型设定将手机依赖综合因子得分对用户需求的4个功能做回归发现,智能手机让大学生产生依赖主要体现在网络、娱乐功能,而手机的传统功能,如办公软件等功能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

因此,研究只选取了“网络社交”与“休闲娱乐”功能代表用户需求。

3.2 实证分析此次研究分别从手机依赖整体表现和各维度层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间不存在异方差性。

回归结果整理如下: 3.2.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首先,从手机依赖综合因子得分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手机依赖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而在性别和年级上无显著差异。

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手机对男性和女性具有相同的吸引力,他们在手机的使用上没有差别。

其次,从手机依赖各维度层面分析,性别在“危害因子”上表现显著。

相比于女性,男性更不在乎由于过度使用手机带给自己的困扰。

非独生子女在手机依赖的“自控因子”上表现显著。

3.2.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用户需求差异分析研究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休闲娱乐功能”需求大的学生更易产生手机依赖,他们更偏向用手机来寻求心理慰藉,并且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使用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该功能在“危害因子”上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即对音乐、视频、游戏等软件需求小的大学生反而更容易忽视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网络社交功能”有过度需求的学生与手机依赖有显著正相关,并在“危害因子”上表现显著。

手机中的短信、通话功能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而与网络相关联的拓展功能才是吸引大学生的关键因素。

3.2.3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日常表现差异分析从手机依赖综合因子得分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生活习惯越健康,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度越低,而内心孤僻、不自信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较高。

同时表明,晚睡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说明晚睡是引起手机依赖不容忽视的原因。

该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应引起注意。

并且从手机依赖各维度层面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睡得晚的大学生在“自控因子”“危害因子”及“焦虑因子”上都有显著表现,该结果表明熬夜晚睡给大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此外,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在“心理寄托因子”上都有显著表现,这表明那些生活习惯或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或者是内心孤僻的大学生共同的特点是对手机充满期待,并常借此寻求心理安慰、排解郁闷。

4 结论及建议本文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其中引用SPAI量表测度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同时采用手机功能量表测度大学生对手机的需求。

发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睡眠时间及用户需求等都与手机依赖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发现各变量与手机依赖的4个因子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总结如下:(1)手机依赖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是男性在“危害因子”上表现显著。

依赖手机常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良后果,面对这些不利影响,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忽视;独生子女和低年级学生在“自控因子”上表现显著,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无法很快适应,而智能手机拥有的多功能性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使得他们更容易对此产生依赖,无法有效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针对以上现象,从社会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有责任宣传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严重后果,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同时学校的教师与辅导员应密切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多组织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帮助新生更快地融入新环境。

(2)对“休闲娱乐功能”需求大的学生易产生手机依赖,他们更偏向于借助手机在虚拟世界里寻找慰藉,并且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无法控制自己的使用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功能在“危害因子”上却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即对音乐、视频、游戏等软件需求小的大学生反而更容易忽视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手机并不是寻求心理寄托的唯一途径,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身特长,这样有助于自己转移在手机上的注意力,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3)对“网络社交功能”需求大的学生易产生手机依赖,并容易忽视手机的危害性。

分析原因认为,当今的网络社交软件设计巧妙,只需简单操作就可以认识到新的朋友,关注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上课、看书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地拿起手机刷微博,从而导致很多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但这智能手机使用背后的隐患却常常被大学生忽略。

作为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依赖症。

虽然当今的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但它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

而手机依赖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它对身心造成的危害是隐性且不易察觉的,它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剥夺了许多睡眠和运动的时间,长时间地使用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对此应有及早认识并加以预防。

(4)睡得晚的大学生更依赖于智能手机,并在“自控因子”“危害因子”和“焦虑因子”上均表现显著。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熄灯后,即使无事可做,也不会按时入睡,通常是用手机来打发入睡前的时间,晚睡加剧了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作为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晚上定时熄灯、断网;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控制好自己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关注自身健康,养成早睡、多锻炼的好习惯。

(5)生活习惯越健康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度越低,而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大学生易对手机产生心理寄托和空虚焦虑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