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学教材中的近代徽州社会变迁
徽州文化的来源
徽州文化的来源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徽州文化"概念与"徽州历史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后者的外延更为广阔,而前者只是后者发展的一个阶段。
我们要清晰"徽州文化"的概念,了解徽州历史文化的过去及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徽州历史文化应是指所有发生、存在于徽州地域内的文化,它渊源流长,其发展至少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时间当为从远古至春秋战国。
徽州早期生活的是越人,越人一般是指那些善于使用"这种劳动工具的人的群体,他们是由华夏的炎黄族系和东夷的太少嗥族系中分离出来的,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后与炎黄、东夷部落争斗,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属?百越"部落。
徽州大地上的越人是属于哪一支越,目前还难考,但他们在徽州土地上生活并创造了文化这是肯定的。
我们考察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就是把徽州历史文化从母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
从目前我们已掌握的材料以及众多徽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新洲遗址、下冯塘遗址、桐子山遗址,特别是屯溪西郊挖掘出的七座跨度从西周到春秋的土墩墓的出土文物看,其时的徽州土地的文化既与中哦哦能干原地区或长江中上游的文化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而倒与江南一片越地区的文化同体,且其文化发展水平明显同步,如在徽州出土的大量几何印纹硬陶,其所属的部属就应是古越族,而其上所发见的刻划文字与符号,在江南地区其他遗迹的出土文物中同见,⑴据此,笔者称这一时期徽州土的上的文化为早期江南越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的徽州的历史文化还没有呈现出从母体越文化系列上分离出来的特征,此为第一阶段。
第二,山越文化阶段,时间当为从战国中后期至三国。
徽州在秦之前一直没有明确的行政设置,春秋之前,据屯溪西郊墓葬出土文物看,可能属于一个独立的越人族国"囝"国。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后,王剪开始率师定江南,降百越,大约在秦始皇三十年左右,在徽州设障郡,置黟歙二县,以加强对徽州本土的越人及由东越和南越迁徙来的越人的统治。
近代徽商“解体”辨
【专题名称】经济史【专题号】F7【复印期号】2010年04期【原文出处】《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1期第14~21页【英文标题】Different Views on the "Disintegration" of Modern Merchants from Anhui Province【作者简介】冯剑辉(1971-),安徽休宁人,黄山学院社科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徽州学,安徽黄山245041【内容提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代徽州外出经商的风气更加浓厚,经商人口所占比例很高,形成了庞大的商人网络,并出现了向近代转型的趋势。
无论是徽州本土、徽商经营地、徽商本身还是建国后的人民政府,都认为徽州商帮依然存在,因此,近代徽商“解体”、“退出商业舞台”的结论值得商榷。
【日期】2009-10-12【关键词】近代/徽商/解体/存在EE231UU1651251徽商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商帮,但在道光年间盐法改革、咸同年间战乱的连串打击下,徽商在近代①衰落了,这是学术界一致的看法。
但近代的徽商作为一个商帮是否还存在?较多的看法认为,徽州商帮在近代已经“解体”了:“从道光中叶至清末的近百年间是徽州商帮的衰落与解体阶段。
”[1]14更有学者认为,“到蒋介石统治时期,奄奄一息的徽商,只有完全退出商业舞台。
”[2]受此影响,学术界对近代徽商重视不够,成果也相对有限。
但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提出应该加强对近代徽商的研究。
②笔者认为,近代徽州经商风气更加浓厚,商人网络庞大,近代徽商是否已经“解体”乃至“退出商业舞台”,值得商榷。
一、近代徽州商人群体的扩大明代中期以后,徽州外出经商的人数众多,队伍庞大,这是判断徽州商帮形成的重要根据。
这种风气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来得更加强烈,徽州商人群体仍在继续扩大。
(一)从地域上看,传统的徽商重镇歙县、休宁,出贾风气依旧,即使是原来经商较弱的绩溪、黟县等地,在近代也出现了大规模外出经商的潮流。
论近代徽州教育
第2 8卷
第 4期
论 近 代徽 州教 育
胡 晓 飞
( 浙江 师范大学行知 学院 ,浙江金 华 4 10 ) 2 0 4
[ 摘 要 ] 近代徽 州宗族越 来越 多地 承担起 了发展徽 州教 育的责任 , 为近代徽 州教 育发展 最主要 的 因素。近 成
代徽州教育的发展 情况大致说 来主要有 : 新式 学堂的建 立; 初等教育 中职业教 育得 到 了进一步的凸现 ; 女子私 塾、 小学
所 书 院均 可划 为 民办 序列 。
家 训之 中 。如休 宁 雍 正 《 州 吴 氏家 典 》 茗 卷一 指 出 : “ 内子弟 有 器 宇不 凡 , 廪 聪 慧而 无 力 从 师 者 , 族 资 当
收而教 之 。或 附之 家塾 、 助 以膏 火 。培 植 得 一 个 或 两个好 人作 将 来 楷 模 , 是 族 党 之 望 , 此 实祖 宗 之 光 ,
21 0 2年 7月
江苏 教育 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 ) 社
Junl f i guIstt o d ct n ( oil cec ) o ra a s ntue f u ai S ca Sin u.,01
V0 . 8 No 4 12 .
堂 等 女 校 的 出现 ; 出现 了少 量 的教 会 学校 等 。 [ 键 词 ] 徽 州 ; 教 育 ; 宗族 关
[ 中图分 类号 ] K 5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19 (0 2 0 0 7 0 6 1 6 6 2 1 )4— 0 3— 4
唐 代歙 县 即设 有 府 学 , 经 变 迁 , 、 清各 代 官 办 历 宋 明 府学 、 县学延 续发 展 , 科举 选 士 之 中心 。书 院则 分 为 官办 和 民办两 类 , 阳 书院 、 山书 院 、 紫 斗 崇正 书 院 、 还 古 书 院 因“ 主创 人” 的官方 背景 , 强 归入 官办 学 校 。 勉 但 从 经费 来 源 、 营 管 理 上 而 论 , 经 明清 之 际 徽 州 8 9
徽学概论
徽学概论认识徽州(录像教学)第一章导论(课件教学)第二章徽州简史(课件教学)第三章富丽堂皇的徽州文化(课件教学)第四章雄起的徽商(板书或课件自主教学)认识徽州••播放赵忠祥解说的《徽州》,目的使同学们对徽州的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便利后述内容的教学。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徽学•一、徽学概念:•(一)以徽州区域文化为研究对象形成的一门学科。
•(二)以徽州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形成的一门学科。
•(三)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的一门学科。
•(四)以徽州历史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二徽学漫议•(一)徽学即徽州学,或曰徽州文化。
它是在原徽州(府)下属六县所出现的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并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整合。
•(二)徽州文化的内涵:新安理学、医学、文献、画派、商人、朴学、版画、篆刻、盆景及徽墨、砚、笔、纸等地域文化。
•(三)徽州文化形成的原因:第一,中原文化是徽学形成的“基因”;第二,徽州商帮是“徽学”发展的“催化剂”。
第二节徽学研究的历程、成就及其价值•一、研究历程•徽学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此后的研究大致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一)20世纪30年代—建国,初步接触有关史料、少数个人研究阶段。
(二)建国—1976年,研究逐步展开,但文革期间形成绝响。
(三)文革结束—1993年,徽学学科形成阶段。
(四)1994年至今,徽学的蓬勃发展阶段。
二、徽学研究的成就(一)组建起系列学术研究机构,有力推动了徽学研究的发展(二)召开了多次高级别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三)形成了一支老中青梯次合理的研究队伍(四)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成果丰硕三徽学研究的价值(一)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二)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具有普遍性的学术研究价值;(三)具有移民文化研究的价值;(四)有益于保护传统文化,发展地方济;第三节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其遗存•一、徽州文化的内涵•徽州文化是指在原徽州(府)下属六县(歙、黟、休宁、祁门、绩溪、婺源)所出现的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并且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整合。
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探究
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介绍了徽商这一特殊商人群体的兴起与徽州社会的关系,探讨了徽商对徽州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徽州社会发展对徽商的影响。
通过分析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的关联,揭示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文章指出徽商的商业活动和资本积累对徽州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徽州社会的变革也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总结了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探讨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徽商群体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过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徽商、徽州、社会发展、变迁、互动关系、兴起、影响、特点、重要性、研究方向、关系解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话题,徽商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集团,在徽州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徽州,作为安徽省的一个传统文化名区,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商业文化而闻名,徽商则是这一地区商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徽商的兴起与徽州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且相互影响。
徽商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促进了徽州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通过商业活动,徽商在徽州地区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网路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徽商也受到徽州社会发展的影响,他们的兴盛与徽州社会的繁荣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徽商的兴起到徽州社会的发展,再到二者互相影响的特点,深入分析这一重要课题的历史演变过程。
通过对这一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商业发展和地方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意义徽商与徽州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商业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徽商作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发展繁荣与徽州社会的发展变迁密不可分。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徽商是指起源于徽州(今安徽省徽州区)地区的商人,以其在中国封建社会内外贸易中的活跃和卓越表现而闻名于世。
徽商兴盛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下是徽商兴盛与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1.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徽州作为一个重要商贸中心开始形成,并且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
徽州商人以纺织业为主,经营丝织品、绸缎等商品,与中原地区和海外进行贸易,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2.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徽商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壮大。
徽商的兴盛得益于徽州地理位置的优势,作为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徽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徽商开始经营茶叶、盐业、铜器、瓷器等商品,并且由于在宋金两朝之间进行的频繁贸易,徽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徽商的商业网络扩展到了全国范围。
徽商的贸易活动涉及到了盐、茶、纺织品、银杂、蜡烛、化学制品等多个领域,在多个城市设立会馆、商号和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4.近代时期(1840年-1912年):由于清朝的内外部问题,徽商的发展开始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这一时期,徽商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参与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并逐渐转型进入现代企业经营领域。
徽商在近代银行业、保险业、纺织业等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总的来说,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他们以勤劳、敬业和诚信的商业精神为基础,通过与中原地区和海外贸易的活跃,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徽商的兴盛给徽州地区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也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非典型差序格局安徽同乡会活动镜像(1912—1927)
第23卷第2期2021年3月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Vol.23No.2Mar.2021非典型差序格局:安徽同乡会活动镜像(1912-1927)朱甲利(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摘要:北京政府时期,安徽同乡会为维护皖省及皖人利益,进行了颇多活动。
在政治参与方面,称颂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国体,抗争军阀督皖,参与五四运动等,活跃在政坛之中;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是继续保路保矿运动和反对加征賦税,维护皖人经济利益;在社会救助方面,则以救助皖灾和旅外皖人为主。
从其社会活动和组织构建中可以看出其已然不同于传统的同乡组织,转型为具有政治性、民主性、程序性的现代团体。
关键词:北京政府时期;安徽同乡会;社会活动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1)02-0039-06Atypical Pattern of Differential Order:the Mirror Image of the Activities of Anhui Association of Fellow Provincials(1912—1927)ZHU Jiali(Department of History,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Beijing government,Anhui Association of Fellow Provincials carried out m3n・y activitie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Anhui Province and Anhui people.In term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it praised the Revolution of1911,safeguarded the republic,resisted warlords overseeing Anhui,participated i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was active in the political arena;in term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its main contribu・tion was continuing the movement to protect roads and mines and to oppose the levy of taxes to safeguard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Anhui people;in terms of social assistance,the main focus was to provide help for Anhui disasters and Anhui people abroad.From its social activ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il can be seen that Anhui Association of Fellow Provincials has already bee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ellow-town organizations,trans-forming into a modem organization with political,democratic,and procedural features.Key words:Beijing government period;Anhui association of Fellow Provincials;social activities地缘联系民久地存在历史之中,作为朝廷与家庭之间的社会公共组织在传统专制社会中大抵只有宗族、同乡、学社等少数组织是被允许的,而在政治事务中地缘联系的同乡组织亦扮演关键角色,尤其是在政治失序吋期。
关于文化的50本书(必备书单)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十二)
关于⽂化的50本书(必备书单)世界读书⽇特别策划(⼗⼆)拿破仑说,世上有两种⼒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下。
在教科⽂组织总部⼤楼前的⽯碑上,⽤多种语⾔镌刻着这样⼀句话:“战争起源于⼈之思想,故务需于⼈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1990年,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明确提出“软实⼒”概念,提出了⼤众⽂化的重要作⽤:“⼤众⽂化不乏浅薄和追求时髦的因素,但⼀个⽀配着⼤众交往渠道的国家有着更多的机会传递⾃⼰的信息,影响其他国家的倾向,却是不争的事实。
”互联⽹时代的⽂化疆域、⽂化安全和⽂化融合,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我们这个传统美⾷⼤国⾥,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正向各个地区快速扩张;在我们这个品茶论道的国度⾥,可⼝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等业已成为青少年的⽇常饮品;在我们这个戏剧曲艺⼤国⾥,好莱坞电影及其终⽣伴侣爆⽶花、可⼝可乐往往赢得诸多利好;当迪斯尼的玩偶、NBA、苹果⽂化俘虏了许多年青⼀代……⾯对美国强势⽂化的冲击,欧洲、⽇本、韩国、印度等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国,⼜该如何应对?儒家的⽣命⼒在于,作为周传统的守护⼈,他们亦成为中华⽂明的捍卫者。
……儒学将它的所有⼀般观念根植于对已存的习俗、学问和历史先例的缜密的研究之中,它独⾃许诺将个体完全⼀体化于它的⽂化、社会和宇宙之中,这⼀定是中国社会得以延续的秘密之⼀。
——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轻视⽂化,⼀个民族就没了灵魂,忽略学术,我们就断了精神的根,也就不会有尊严和长久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江蓝⽣我们期待刚刚起步的“国际⽂化版图研究⽂库”能够再⼀次引领新的⽂化时代,再⼀次“激动潮流”。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活动继续,精彩继续4⽉23⽇已经过去,但每天都是读书⽇。
从2016年4⽉23⽇起到5⽉1⽇,我们将从关注商务印书馆以及转发微信⾄朋友圈并截图回复的读者朋友中抽取30位幸运读者,赠送精美图书⼀本;抽取两个特别⼤奖给两位读者(每⼈5本哦),获奖名单将于5⽉3⽇上班第⼀天公布!⼀、《国学读本》等1《国学读本》任继愈主编国学⼤师任继愈先⽣⽣前主编的最后⼀部著作,以弘扬中华⼈⽂精神、展⽰国学精华为宗旨,全书分为⽂学、史学、哲学主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加以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的相关评论,配有参考书⽬与思考题,普及与提⾼并重,⽅便适⽤,对提⾼读者的国学素养、增强对中国传统⽂化的了解⼤有裨益。
徽商的衰落
(四)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 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徽商兴盛时,主要经营盐、 徽商兴盛时,主要经营盐、木、米、丝、药 等大宗货物,靠新安江、长江水运。 等大宗货物,靠新安江、长江水运。国际商 贸兴起后,海洋运输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贸兴起后,海洋运输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徽 商未能抓住机遇,由江人海。 商未能抓住机遇,由江人海。明末也有个别 徽商试图开辟海外市场, 徽商试图开辟海外市场,终因各种原因被视 为海盗,受到打击。 为海盗,受到打击。
“扬州盐务,竟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 扬州盐务,竟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 舆马,动辄费数十万。有某姓者,每食, 舆马,动辄费数十万。有某姓者,每食,庖人备席十数 临食时,夫妇并坐堂上,侍者抬席置于前, 类,临食时,夫妇并坐堂上,侍者抬席置于前,自茶面 荤素等色,凡不食者摇其颐,侍者审色则更易其他类。 荤素等色,凡不食者摇其颐,侍者审色则更易其他类。 或好马,蓄马数百,每马日费数十金,朝自内出城, 或好马,蓄马数百,每马日费数十金,朝自内出城,暮 自城外入,五花灿著,观者目炫。或好兰,自门以至于 自城外入,五花灿著,观者目炫。或好兰, 内室,置兰殆遍。或以木作裸体妇人,动以机关, 内室,置兰殆遍。或以木作裸体妇人,动以机关,置诸 齐阁,往往座客为之惊避。其先以安麓村为最盛, 齐阁,往往座客为之惊避。其先以安麓村为最盛,其后 起之家,更有足异者。又有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 起之家,更有足异者。又有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流 于水中,波为之塞。有喜美者,自司阍以至灶婢, 于水中,波为之塞。有喜美者,自司阍以至灶婢,皆选 十数龄清秀之辈,或反之而极,尽用奇丑者,自镜之以 十数龄清秀之辈,或反之而极,尽用奇丑者, 为不称,毁其面以酱敷之,暴于日中。有好大者, 为不称,毁其面以酱敷之,暴于日中。有好大者,以铜 为溺器,高五六尺,夜欲溺,起就之。一时争奇斗异, 为溺器,高五六尺,夜欲溺,起就之。一时争奇斗异, 不可胜记。 扬州画舫录》 不可胜记。”《扬州画舫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B 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学考链接】
D 3.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 )
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从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
专题小结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 生活;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的反映。
外向性、开放性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鸦片战争后 1840-1911
主要表现
物质生活
·“洋布”“洋装”渐入城市百姓生活。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通商口岸、大城市)。 ·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 ·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
辛亥革命前后 1911-1949
物质生活
主要表现
·出现中西合璧的服装(中山装、旗袍)
B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高考链接】
2.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
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
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主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迁》
浅谈清末民国时期的徽州教育 - 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
浅谈清末民国时期的徽州教育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周文甫徽州古称歙州,宋始称徽州,明初建府,辖黟县、歙县、休宁、绩溪、祁门、婺源六县。
清沿旧制。
民国初年,废府留县,但省仍依原府、州范围划分若干个学区,开展教育教学视导。
古代徽州,民风淳朴,崇文重教,初等教育向来比较发达。
史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说,可见读书风气之盛。
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到新中国的建立,前后约半个世纪,徽州现代教育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本文试就清末民国时期徽州教育状况来分析当时徽州教育的一些特点。
清末民初,徽州涌现出一批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清末民初废科举、兴学校的教育大变革中,徽州涌现一批教育先行者。
他们为徽州现代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其代表人物有许承尧、胡晋接、方新等。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诏令各地兴办学堂。
据《安徽省教育志》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安徽省有小学堂38所,其中徽州有两等小学堂4所,它们是:歙县官立两等小学堂、婺源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绩溪公立尚志两等小学堂、绩溪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
徽州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是1900年由牧师唐进贤创办于歙县城内北街的崇一学堂,这是一座外国教会办的学校。
担任绩溪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堂长的是胡晋接。
胡晋接(1870-1934)字子承,号梅轩,安徽绩溪县城东人,是清“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之后裔。
其父曾主持绩溪东山书院,晋接从小随父在东山书院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就熟读诸子之书,尤通程朱理学和舆地之学,并受到维新思想影响。
22岁,他在城西白石鼓汪氏家塾任教,为芜湖科学图书社、上海亚东图书馆创始人汪孟邹的业师与创业指路人。
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办在离县城十里的大仁里村。
1902年开始筹办,1904年2月正式开学上课,此为徽州创办最早的学堂之一,开徽州现代小学教育之先河。
学堂由本村富商出资,由于办学资金充足,晋接勇于创新、善于管理,师资力量雄厚,留日回国学生江鹏萱(镜川,婺源人)、程仲沂(宗泗,休宁人),歙县名儒毕醉春(恩桂,歙县人)等徽州一时俊彦都是该校教师。
晚清徽州乡村塾学教育的实态——以黟县宏村万氏塾学为中心
基金项 目: 教 育部人 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项 目( 1 1 J J D 7 5 0 0 1 2 ) 作者简介 : 刘伯 山 , 安徽 大学徽 学研 究中心研 究员(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9 ) 。
塾学 教育 是 中 国传 统教 育 的基 础 。清代 中 国乡村 的塾 学 教育 直 至 l 9世 纪末 仍 然 恪 守 传 统 的模 式 , 之 后 才 开始 了塾 学 的改 良和新 式 教
育 的 推 行㈣。而 关 于 清 代 塾 学 教 育 状 况 的 研
份④和万 氏家 藏 刻 本 抄 本 书 1 1 0册 , 其 中直 接 涉及教 育 的有 《 清 同 治 三 年 岁 次 甲 子 春 月 立
( 门人姓名附录典故) 》 ( 以下简称《 姓名》 ) ⑤ 和 《 清末( 课程) 》 ( 以下简称《 课 程》 ) ⑥ 两册类抄 本 。在《 清代徽州塾师的束惰》 一文中, 笔者曾
一
、
宏村万 氏塾学 门人的
入学年龄 与在 塾时间
黟 县 宏 村 的 大姓 是 汪 姓 , 始 住宏 村 的时 间 在南 宋 绍兴年 问 , 是宏 村 的主姓 , 其 他各 姓为 迁 居而 来 。宏村 汪 姓宗族 十分 重 视 教育 , 早在 l 7
迟在清同治早 期就开设 了塾学 。从《 姓名》 的 记载看 , 宏 村万 氏从 清 同治三 年 ( 1 8 6 4年 ) 至 同
⑥ 《 徽 州文 书》 第 2辑第 8卷 , 第4 6 4~4 8 5页。
⑦
9 8
刘伯 山: 《 清代徽 州塾师的束倚—— 以( 徽 州文书) 第二辑资料 为中心》 , 《 安徽大学学报》 2 0 o 8年第 l 期。
徽州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徽州文化徽州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城、、、、()六市,市有时也被认为是皖南,安庆境内的天柱山(古称)为界,认为天柱山以南为皖南。
皖南是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中心。
沿江工业区蓬勃发展,崛起腾飞,人文景观丰富。
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地区为流域,徽州地区为流域。
,简称“徽”,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
徽州,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等,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和,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7万。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发现的两处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山海经》载有“”旧名,亦即今徽地之属。
传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本区尚属海滨之地,东南即大海,境内为异族氏占据。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
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本区设黟、歙二县,属(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
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治今淮南)。
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治今江苏)。
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国(治今江苏)。
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今安徽),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
(适用新教材)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7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第七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知识结构
线索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线索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封建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抛弃,社会节奏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 新习俗、新风尚、新观念层出不穷。
4.演变 (1)北洋政府:北洋军阀统治期间,政府大借外债,兴办了一些近代企业,进一 步壮大了官僚资本。 (2)国民政府: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巧取豪夺,官僚资本 进一步膨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将其改造成国营企 业,使人民政权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三、民族资本 1.背景: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本国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 发展。 2.发展: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 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3.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推动了 民主革命的发展。
二、官僚资本 1.背景:清朝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一些当权人物掀起了以“自强”“求富” 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2.内容: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为了求富,洋务派开 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另外,还创办学校,建成海军。 3.评价: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失 败是必然的。
主题线索
主题:以工业化为核心的近代化既是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 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 变化。 线索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洋务运动是中国早 期现代化的尝试;随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 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晚清至民国时期徽州双语文书四则
文书中间上部为茶号英文简介,呈黑色字体, 自左往右横排,其内容是:
XSE CHENG ZING When you buy your tea you must remember our trade mark “Two Lions”with this mark down it means the best tea of this kind 文书中间下部为中国传统文言汉语,呈红色字 体,自左往右横排,其内容是: 本庄向在祁南查湾金谷里开设字号,拣选雨前 白毫乌龙,参入西法加工精制,不惜资本。凡贵商 照顾者,请认明双狮招牌为记。
its fragrance and delicacy. The accompanying 文书。该文书最上方以红色双狮为商标,众所周知,
Trade Mark is adopted to present imitation and 狮子乃万兽之王,暗示该茶叶品质最佳,这一用意在
浅谈徽州教育
浅谈徽州教育摘要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
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徽州,公元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期更为昌盛。
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教育界的关注,而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社会重要的意思,然而由于徽州文化内容较多,而这里受篇幅限制,所以我只能简单的以徽州教育为例,简要的谈下徽州文化。
关键词徽州/徽州教育/书院/家庭教育/徽商/教育旅游一什么是徽州文化及其包含哪些方面要研究徽州文化,首先就要有对徽州文化较为清晰的界定。
所谓徽州文化即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
其中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我们说的徽州文化是指历史上徽州区划范围内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六个县,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
其二,徽州的历史至少有五、六千年,而主要还是指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设了徽州府后才全面崛期,在明清达到鼎盛的文化,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内在关联。
其三,徽州文化不能仅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亦包括由徽州而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对徽州的强烈认同其四,这里所说的"文化"应是取其广义的概念,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历史人物等等。
二徽州文化的渊源2001年5月,江总书记视察黄山时,用五个英语字母CBMEA将徽州文化的五个方面作了高度概括和归纳。
“C”代表文化(culture),“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M”代表医学(medicine),“E”代表教育(education),“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社会转型与近代徽州乡村妇女生活的变动
家 清 白者为合 格 ,有 意者请 即 E 向本馆 总务部 报 l
说 明 :( )“ 他 活 动 ” 主 要包 括 与 生 严 劳 动无 关 的杂 事 , i 其
诸 如 “ 家杂 事 ” 在 家 做棵 ” 下 五 城挑 米 ” 过 婺 源 在 、“ 、“ 、“ 办 货 ” 等 家庭 日常 活 动 。 ( ) “ 闲 ” 即 是 作 者 所 记 为 2 休 “ 家 嬉 ” 或 “ 佛 进 香 ”之 类 的活 动 。 在 拜
亲 、兄 长 、姊妹 及本 人在 内的全部 家庭成 员 的活
动 。下 表根 据 1 5天的记 载制作而 成 。 0
表 1 家 庭 主 要 劳 动力 时 间分 配 表 ( 位 :天 ) 单
报 曾发 表声 明 : “ 提倡 女 子职 业起 见 ,招用 女 为
职员二 人 ,程 度 以初 中毕业 或梨袋 包 起来 以保 持 果实 的洁净 美 观 。
包 梨 论 树 给 价 , 即 使 手 快 的 妇 女 ,一 天 也 赚 不 到
绩 ,女工 一 月 得 四十 五 日。徽 俗 能 畜 积 不 卮 漏
者 ,盖 亦 由 内德 焉 。[卷舆 志 俗徽 州 产 茶 较 ” ]。地 下 风
名 ” [] 为 接 受 过 文 化 教 育 的 徽 州 女 性 提 供 了 o1 1这
一
个 比较 理 想 的 职 位 。
还有 部分 妇女开 始走 出家庭 的狭小 天地 ,进 人手 工工 场做工 。如 到小作 坊画 纸牌 ,纸牌 由刻 板 印成 ,要 用人 工涂上 不 同的颜 色 。画好 每副牌 得款 三到 四枚铜 板 。 ] 徽 州招 收 女 工最 多 的地 _册 g 方为 茶号 ,设 在 屯溪 的茶号一 度达 到百余 家 。每 年茶 季 ,四乡 妇 女便 云 集 屯溪 ,由于 茶 号众 多 , 劳务 需求 旺盛 ,距 离较 远 的婺源县妇 女也 翻越五
徽州文化概述总结
徽州文化概述总结引言徽州,又称徽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起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
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对徽州文化进行概述总结,介绍其历史渊源、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渊源徽州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徽州地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随着宋、元等朝代的交替,徽州文化逐渐丰富和发展。
元代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当时,徽州地区的一些商贾纷纷迁往南方的商业中心,成为了南北商贾的纽带。
他们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带动了徽派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明代是徽派文化的鼎盛时期。
徽州人文风气雅致,崇尚书院文化,推崇孔子及其学说。
当时徽州儒学发达,书院遍布各地。
此外,徽州还以商业繁荣和手工艺业的发展而闻名。
清代是徽派文化的软化和衰落时期。
尽管清政府对徽派文化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徽州商贾的影响力仍然久著,徽派文化在江南地区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徽派文化的影响力有所衰退,但徽派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在一些地方得以保留和传承。
特点与内涵徽派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下面将从建筑、书法、绘画和工艺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1. 建筑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
徽派建筑以宏伟、精美而闻名,主要有徽派民居、徽派宏伟的古城和庙宇等。
徽派民居突出了徽派人的精细、纤巧和精致,具有浓厚的徽州地方特色。
徽州古城规模宏大,城墙高大厚实,表现出徽州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刚毅坚韧的性格。
2. 书法与绘画徽派书法与绘画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徽派书法以工整、苍劲、磅礴而著称,徽州的历代文人学士都十分重视书法和绘画,徽派书画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 工艺徽州工艺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徽州的木雕制作技艺独特,尤以徽派家具最为出名,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影响与传承徽派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学会:近代旅外徽州青年学子的群体组织及其运作
•徽学研究•同学会:近代旅外徽州青年学子的群体组织及其运作张小坡(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同学会是近代旅外黴州青年学子以学緣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组织,具有多重面向,并形成 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黟山青年励志社、黴社等还突破地域限制,在外地设立分部。
作为近代 旅外黴州人同乡组织的一种,旅外黴州同学会既遵循同乡组织运行的一般逻辑,也具有自身独特的路径,建立起严格的自律机制,在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近代旅外黴州同学会对内强调联络 感情,组织多种形式的聚会,邀请名人发表演讲,组织升学指导委员会等,以增强同学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以服务桑梓为核心,创办同学会刊物,撰文探讨黴州社会的各类问题,并积极付诸实施,力图推动 家乡社会的点滴改变。
关键词:黴州;同学会;同乡组织;青年学生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5X(2017)04-0117-08Students, Association : the Group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Young StudentsLiving outside Modern HuizhouZ H A N G Xiao- po(Center for Hui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Abstract:The student,s association was a group organization formed by the young students of Huizhou in modern times, which had multiple faces and formed the Shanghai - centere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ome students’associations also broke through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 and set up branches in other cities,reflecting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association.As a kind of countryman organizations,students’association not only followed the general rule of the countryman organizations’operation,also had i t s own unique operation.They established s trict self-discipline mechanism,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hesion and centripetal force, students’association living outside Huizhou emphasized the relationship,organized various forms of meetings,invited celebrities to make a speech,and organized guidance committee etc.To serve as the core of their homeland,students,association established alumni association,wrote papers about the various problems of Huizhou society and actively put into practice,trying to change the hometown society.Key words :Huizhou;students,association;countryman organization;y oung students1900年2月,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激荡人心 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n t e So i lCh n e n nt m p r r h ca a g s i Co e oay
周 致 元
( 徽大学 历史系 , 肥 安 合 203) 3 0 9
摘 要 : 代 徽 州社 会 , 近 由于 外 国资 本 主 义 入 侵 , 人们 思 想 观 念 和 生 活 方 式 产 生 重 大 变 化 , 人 们 经 商 艰 难 , 、 商 黄 赌 、 等 不 良生 活 方 式 流 行 , 同时 , 州 人 也 在 改 变 一 些传 统 的迂 腐 短见 , 歧 视 妇 女 、 迫 佃 仆 等 ; 一 方 面 , 毒 但 澈 如 压 另 徽 州 人在 近 代 对 读 书 中举 仍 然 表 现 出极 大 的热 情 。
1 经 商 思想 的变 异
众所 周知 , 明清 时期 的徽州 , 男子 经商人 口的 比
陆地 区 , 这里 的社 会 风 气也 随着 近 代 中 国 的社 会 变
革而在 不 断变化 之 中。安徽 大学徽 学研 究 中心所 藏 例 , 言 “ 或 十之八 九 ” 或 言 “ 之七 八 ” 或 言 “ 之 , 十 , 十
h n ca gdsm fh is b oncne t n , uha te rjdc gisw me , u pes n a d, h ne eo er t b r o vni s sc s h ipe i aant o n sp rs o o t u o r u e i
o h i e a t . On h o h r a n t er t n n s te t e h nd, t e tl h we ge t e t u i s h y sil o d r a n h sa m fr td i g n i p ra s o su y n a d m e il
Ab ta tI he m o e n tme , wi h n a in o o eg a iaim , p o l n sr c :n t d r i s t t e i v so f fr i n c p tls h e p e i Hu z o n e we t ih u u d r n
H u z u S e Thr ug O l sye Prv t c o x b o iho e n o h d-t l ia e S ho lTe t o ks
ZHOU Zh — u n iy a
( eatet f io , n u U i ri , e i 30 9 hn ) D p r n o s r A hi nv sy H f 0 3 ,C ia m H ty e t e2
《 黟县 十都宏 村万 氏文 书》 为 我们 了解近 代徽 州 宏 六七 ” 不 同 的史 料 有 不 同 的估 算 , 有 一 点 共 识 : , 但
村万 氏的生 活与 观念上 的变 化提 供 了系列珍 贵 的第 就是徽 州 成年 男子 大多数 人在外 经商 。 明中叶 到清
一
手资 料 。其 中 的 “ 程 ” 是 晚 清 时 期 保 留下 的 前期 , 课 则 徽商 全盛 的时期 , 载徽商 艰辛 创业 的史料 颇 记 自编教 材 中的文 字 是近 代 徽 州 人思 想 感 情 的流露 , 艰 险 , 无 远 不 届 ” 正 面 赞 美 商 人 坚 韧 不 屈 的 描 “ 等
t e rb sn s nd t o e u he l y wa s o i i r r v ii g t e h i u i e s a h s n at y flvng we e p e aln h n,p o l n Hu z o h e p e i ih u,o h n nteo e
批
学 统 学辛 ( 艮 社会科学版)
第2 7卷 第 1 期
Ju n l fHee nv ri ( oilS in e ) o ra fiU ies y S cI2 . a 0l . 7 No 1
21 0 0年 1月
塾 学 教 材 中 的 近 代 徽 州 社 会 变 迁
e a n t n. x mi a i s o
Ke r s Huih u;od-tl rv t c o ;bu i e s ma a e e t y wo d : z o l sye p ia e s ho l sn s n g m n ;wa s o ii g y flvn
第 一次 鸦片 战 争 以后 , 国进 入 了一 个 全 新 的 时期 的产 物 。直 到 今 天 , 中 我们 仍 可 以通过 这 些 珍 贵 历史 时期 , 而随 着西 方 经济 和文 化 对 中 国社 会 的普 的档 案材 料 , 见 出 当年徽 州 社 会 的种种 精 神 层 面 窥 遍介入 , 中国社会 内部 也在 发 生 着 与 西方 思 想 观 念 的风 貌 。 有密切 关联 的变 革 。安徽 的徽 州 ( 括今 安 徽 的歙 包 县、 绩溪 、 宁 、 县 、 门和 江 西 婺源 ) 为一 个 内 休 黟 祁 作
g e tc a g si h i o v n insa d wa s o ii g.Alh u h Hu z o r ha t a o g i n r a h n e n t erc n e to n y flvn t o g ih u me c n sh d a tu h tm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