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能力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是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影响最早、最深的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60年代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1887年开始采用催眠术对歇斯底里症进行治疗和研究,1923年发表《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和关于治疗的理论。

在心理治疗领域,随着阿德勒与佛洛伊德的分裂,精神分析理论也可划分出多个分支。阿德勒反对佛洛依德只重视内在的冲突与潜意识,他自创“个人心理学”,认为个人内在精神中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自我,其本质是社会的、合作的,会主动寻求目标的。荣格反对佛洛依德过渡强调“性”,认为精神不只是由原欲本能构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对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一个突破。他的人格发展理论打破了精神分析理论只关注人的内在世界的取向,转而关注内在心理动力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

1.主要观点:(1)心灵的构成: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

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察觉的想法与感受。前意识是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是人无法觉察,但是又对人产生影响的部分。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2)人格结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人

格就是完善的。这样个人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愉快地工作。当人格失调时,人就会出现问题。面对问题,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3)焦虑、防伪机制: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防伪机制是为了消除不愉快情绪体验所采取的自我调适方法,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4)性心理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强调性心理发展是全部心理发展的基础。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每个阶段都要活得相应的满足,否则就会表现为问题,就需要治疗。

2.实务原则:(1)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2)强调与案主签订治疗契约。因为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是一个重温过往痛苦经验的过程,必定会引发不愉快的情绪,案主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一方面是提醒案主,另一方面也是对案主的一个承诺,保证不再产生第二次伤害。

(3)治疗者要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案主能够顺利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要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案主造成新的伤害。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理案主的想法与感受,要给

予支持和接纳。

3.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一方面,关于童年性经验对现在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另一方面,就是要注意治疗过程的3个部分: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

认知行为理论(行为:外部可观察;认知:思维过程)

认知行为理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行为主义的基本取向是将行为和心理分开。行为主义认为,除了一些天生的放射行为外,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类可以不断学习新行为,改变旧行为。(认为治疗的焦点在于弄清楚什么事情可以持续引起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的内在变化。关注结果,而不是原因)

认知学派在行为学派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认知的行为影响: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知行为受学习过程中个人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这里“观察”和“解释”是辨别认知学派的关键。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

1.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者中介和协调的作用。个人的认知直接影响个体是否采取行动。因此,改变服务对象的认知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常常采取的方法。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机制的影响,这里运用自动化思考助人的关键在于校正错误的自动化思考,因为自动化思考常常除以人

的意识之外而不被人们察觉。助人的关键在于将这些自动化思考带回人们的思考范围内,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错误的行为。

艾利斯的“ABC情绪理论框架”即:真实发生的事件、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其所遭遇的事件和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此事件的情绪结果。此框架说明: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理性的,则情绪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非理性的、扭曲的,则人们会逐渐发展出不正常的情绪、情感和行为。简单说,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可能是错误的。

认知行为理论借用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前置事件(环境中出现在目标行为之前的事件或其他相关的行为)、目标行为(不想要的问题行为,即将予以改变的行为)和结果(在发生行为之后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和事件)。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

2.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1)实务原则

A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1.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而是学习而来,可以改变的。2.问题的外在性和内在性,问题不仅是外在行为层面,更是认知的结果。实务中,不仅要修正行为,更要改变认知。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注意服务对象问题及其处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问题和评估问题的关

键。

B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1.尊重个人的资助决定和信念。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C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1.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3.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助人过程

在实际助人过程中,认知行为学派一方面强调改变服务对象的错误认知,强调以正确的理性认知控制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强调通过外在监督、控制,,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不当行为。在实际助人过程中,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也是认知行为理论的一项重要特征。

A专业助人过程:1.确定评估重点:在于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即思想如何推动了情绪和行为,行为如何带动了思想和情绪,情绪又如何影响思想和行为。2.专业关系的建立:协商基础上签订合约构建专业关系。3.助人者的角色:一是教育者,教会服务对象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和技巧来检验自己的认知与行为的改变。二是伙伴,陪伴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其思维方式,讨论应对其认知错误进行修正的方法,学习正确行为。

(3)策略及步骤

A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