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合集下载

退思园造园手法

退思园造园手法

退思园造园手法
"退思园" 是明代建筑家兼园林设计师汤显祖在明万历时期设计的一座园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属于苏州园林的一部分。

汤显祖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族墓地上创建了这座园林。

尽管退思园自建成以来经历了多次修复,但仍然保留了汤显祖的设计理念。

关于"退思园"的造园手法,汤显祖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和文人雅趣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退思园的典型造园手法:
1.自然山水融合:退思园融合了自然山水,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自
然地势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山石、水池、草木等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呈现出宛如山水画卷的景致。

2.小桥流水:园中有小桥、流水,水系设计巧妙,营造出宁静的
水景。

小桥横跨水面,增加了园林的亲水性和趣味性。

3.假山造景:园内的假山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汤显祖通过布
置奇石,巧妙地构造出具有变化和层次感的假山,增加了园林的山水韵味。

4.亭台楼阁:园中有多处亭台楼阁,通过亭台的设置,游客可以
在园中欣赏不同的景色。

亭台楼阁既是观景的点,也是休憩的场所。

5.花木点缀:园内植被丰富,花木点缀其中,季节更替时,花草
树木的变化为园林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6.文人意境:退思园强调文人意境,建筑物和景点多以文学和历
史为题材,通过诗词、题刻等方式,强调文人的雅致情怀。

这些造园手法使得退思园既有江南园林的柔美和水乡的气息,又具有文人的深沉雅致。

总体而言,退思园体现了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山水和文人意境为主要特色。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造景手法独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拙政园造景手法的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自然景观的还原。

拙政园以自然为基调,力求还原大自然的景致。

园林中的建筑、人工湖、花木草坪以及石桥等景观元素都是基于自然景观的模仿或再创造。

例如,西山为基,借石小造,大量利用山体和河流来塑造景观,使之更加具有自然美感。

其次,拙政园注重对称与对比的运用。

苏州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中,对称、对比等手法被广泛使用。

拙政园中的各个景点之间都采用了对称布局,左右呼应,使整个园林显得和谐而有序。

例如,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物-宜芸窗和邻厅之间就是严格的对称布局,体现了极致的规整美。

再次,拙政园重视水的运用。

在园林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拙政园充分利用水的特性,构建了人工湖、小池塘和迂回曲折的水道等。

水面不仅反射建筑景观,增添美感,同时也是让游人心旷神怡的重要元素。

例如,在园林的最高点有一个大石窟,将水引入其中,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水景,给人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

此外,拙政园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

拙政园的建筑以苏式建筑为主,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

建筑和园林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例如,园内的主要建筑物-宜芸窗、邻厅、各个亭台楼阁都选址得当,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最后,拙政园注重细节处理。

在拙政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精细的细节处理。

例如,拙政园中的石桥、墙壁、门窗等都有精雕细琢的装饰,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精致。

同时,在园内的植物布置和景点设置上也注重细节,将园林打造得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独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还原自然、重视水的运用、注重对称与对比、建筑与园林的融合以及注重细节处理等手法都表现出了拙政园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拙政园的造景手法对后来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

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介绍

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介绍

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介绍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其建设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园林布局的巧妙设计,成为了世界园林文化的珍贵遗产。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一、精美的造园艺术苏州园林注重园林景点的精致布置和艺术式样的独特创造。

这些园林利用水池、湖泊和人工山水设施,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建筑手法,使景点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苏州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砌石、混凝土等材料建造高山、溪流和池塘,创造出独特的水陆景观。

同时,它还利用花木添景、雕塑造型和假山石料,以丰富园林景点的层次和空间感。

苏州园林注重细节,通过栽培花草树木和构造建筑设施等手段,使整个景区表现出优雅、含蓄且秀丽的特点。

二、严谨的园林布局苏州园林注重园林布局的严谨和合理性。

园林布局通常是融合了山水、空间和建筑等元素,以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苏州园林的布局常常以围墙作为界限,将园林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

每个区域内部都有各自特色的景点和建筑,同时,这些区域之间也通过廊桥和拱桥相连接,形成了一幅“园中园”的布局。

苏州园林在布局上追求宽敞、开朗和自然,通过疏密有致的植被安排、修剪整齐的树木和流动的水系,营造出一种迷你版的自然景观。

三、古老传统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了一个充满哲学、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借鉴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化典故和宫廷建筑的设计,通过建筑结构、雕刻造型和传统艺术品展示,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苏州园林常常利用园内的石刻、凉亭和小桥等建筑物来展示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通过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游人可以深入了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匠心独运的技艺表现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艺术的精湛表现,展示出中华民族建筑和园林文化的卓越智慧。

在苏州园林中,建筑物的精致制作、园林景观的精妙呈现以及小品的创作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和园林技艺的精湛水准。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一、园林造景特点大体归类: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二、分别细述个个特点:1.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2.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3.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4.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5.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6.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负盛名的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在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一种自然风景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和展现。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可以说是无可争议的,在其造园手法中运用了大量的视觉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其美感、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首先,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强于采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同时结合了优美的水墨画。

“寓意”的概念在苏州园林中极为重要。

我们可以从园林名称、建筑布局、园林造景灵感等方面窥见苏州园林隐喻和象征手法的应用。

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拙政园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

其所见即所得的布局方式、建筑特色、巧妙的水舞和画面一样的景象等都代表了园林传达的寓意,这样的设计手法不仅能够巧妙地将自然景观融入造园手法中,还能够加强视觉上的表现和沟通效果。

其次,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强调自然美感,重视园林内部各元素的“和谐”。

苏州园林所以能够被人们认可,就是因为它在找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上寻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真正地将人文与自然相融合,并表现出园林自然美感的价值和魅力。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说,苏州园林的养眼之处也在于其视觉艺术的美感,类似于一种“视觉享受”或“视觉体验”,园林风景的表现力和历史文化蕴含度也是其它观众被吸引的原因。

最后,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还表现出一种古老的文化内涵,使人们不仅仅是欣赏地方园林的美丽,更是融入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氛围中。

景观、建筑、花卉、石头等特色的造物,都代表了四大美学,这也是中国人的审美特征之一。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代表之一,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国人的思维、审美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表现出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在文化传播上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非中国文化背景的国家,苏州园林不少的外国游客似乎被吸入了这样的中国传统美学世界。

总之,在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文化传承,其舒适和生动的构造和特征已成为园林设计中的代表。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

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沧浪亭中经典的借景手法手法。

可在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2000年8上语文人教版教科书第21课)一文中,领略园林的魅力。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中国园林鉴赏——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鉴赏——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鉴赏——从苏州古典园林谈开去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

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等造园方式

苏州园林等造园方式

五天实训植物配置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美景。

二、花木景观设计的士人文化崇尚1. 诗词咏颂由于苏州历代习俗和文人墨客所施予的影响,许多花木植物长久以来被寄寓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加以人格化, 以吉祥喜庆和高洁秉正为高尚。

苏州的造园家对植物的品格非常讲究,借其来表达园主人或设计者的志趣,其中许多名花为造园家经常运用。

牡丹国色天香,盛开时其色万状为绝,为“百花王"。

唐刘禹锡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也有人说:“丽或中人,香可专用”,还有人说:“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菊花为“花中隐士”,陶令之后被尊称为“隐逸之宗”,是中国传统名花,“东万黄菊作黄昏,自甘孤处作孤芳”,有飘逸清雅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还具有“秋霜不改条”的内质。

在苏州园林中不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现在建筑小品和雕刻图案上,并与兰花、梅花和竹统称为“四君子”,自古受人尊重。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欢迎大家阅读!苏州园林简介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

苏州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林园课堂笔记

苏州林园课堂笔记

苏州园林课堂笔记一、导入中国园林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苏州园林更是其中的瑰宝,以其精巧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二、苏州园林的特点1. 讲究布局:苏州园林在设计上注重整体布局,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2. 追求自然美:苏州园林在建造过程中力求体现自然之美,通过模拟自然山水,营造出一种宛若天开的意境。

3. 富有文化内涵: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园中的亭台楼阁、石刻碑碣等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苏州园林的构成要素1. 山:通过堆叠假山、设置峰峦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山林野趣。

2. 水:利用池塘、溪流等水景,形成一种水乡风情。

3. 建筑:园林中的建筑以古典园林为主,形式多样,包括亭台、楼阁、廊榭等。

4. 植物:以四季常绿、花木繁茂为特点,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四、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1. 借景:通过借景手法,将园外的美景引入园内,使园景更为丰富多样。

2. 障景:利用山石、植物等元素遮挡园中的部分景色,使游客产生一种探幽寻胜的感觉。

3. 寓意:园中的景物常常富有寓意,寄托了园主的情感和理想。

4. 空间感: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营造出一种深远、层次丰富的空间感。

五、苏州园林的鉴赏在鉴赏苏州园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观察布局:看整个园林的布局是否紧凑、合理,是否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品味建筑:欣赏园中的建筑,看其是否古朴典雅,是否与环境融为一体。

3. 感受自然美:观察山、水、植物等元素,体会其自然之美和和谐之感。

4. 领略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园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领略苏州园林的文化魅力。

六、总结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以其精巧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通过学习苏州园林的特点、构成要素、造园手法和鉴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苏州园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白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1)对景: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

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

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

拙政园的倚玉轩与荷风四面厅、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别有洞天与待霜亭等景致都是对景手法运用的极佳范例。

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象。

(2)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

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

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如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对岸观看中部景区时,会感觉视线开阔,一览无余,而且,各个景观随着视线依次展开,层次分明,很好的体现了敞景的特点。

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瑰宝,其独特的造园手法引人注目。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景观、精湛的技艺和精心的造园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更好地了解苏州园林的魅力。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构筑、疏密、留白和隐逸。

首先是构筑。

苏州园林的构筑非常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平衡。

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利用山石、池塘、假山、廊厅、亭台等元素进行构筑,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其中,山石的布局和造型尤为重要,它们被认为是园林中的灵魂。

苏州园林的山石造型多样,可以是平展的,也可以是峻峭的。

它们常常被搭配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山水交融的感觉。

其次是疏密。

苏州园林追求疏密有致的布局,既要有开敞的空间,又要有适度的密度。

这种疏密的布局可以使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不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变化。

苏州园林的园林师们巧妙地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园林中的建筑布局,使得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形态。

同时,他们还会运用各种手法来调整景观的疏密程度,如透光、遮挡、分隔等,以达到美化园林的目的。

再次是留白。

苏州园林注重留白,即空间中的空白位置。

这种空白是为了强调景观的重点,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景观的美。

在苏州园林中,留白通常表现为一些广场、空地或水面,它们与周围的景观相互衬托,形成了一种对比效果。

通过留白的手法,苏州园林创造了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使人们在其中得到身心的放松。

最后是隐逸。

苏州园林的隐逸手法主要表现在布局和修饰上。

园林中常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即通过曲线道路的设计,使人在园林中有所探寻和发现的乐趣。

此外,还会通过小桥流水、假山叠翠、花径蜿蜒等手法,增加园林的隐逸感。

这种隐逸的手法,使人们在园林中可以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体验到自然的美妙。

综上所述,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独具特色,包括构筑、疏密、留白和隐逸四个方面。

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2.3变幻的虚景
拙政园的植物布置也很有讲究,保证在每个季节都能看到不同的花木盛放。春天有海棠的美丽,夏天可以观赏荷花的高洁,秋天可以陶醉在枫叶之中,冬天可以观赏在雪中不畏严寒的梅花。这样,游人无论在何时来到拙政园,都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更激发了游人在不同季节欣赏拙政园的欲望,领略风景变幻的动态美,每次游览都能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景物虽实,但具有变幻之虚,是其它景点所无可匹敌的。
苏州园林形成因素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本文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传承和借鉴其造园艺术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精华。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造景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造景手法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

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

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

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同时,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即使是大的空间也会感觉变小。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前言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

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便是对它的最好阐释。

苏州园林的成就与它独特的造园技艺是分不开的。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需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观赏条件之外,更加讲究的是步移景异。

在有限的空间里,使用各种不同的造景手法使景物与视线良好的结合起来。

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就是造园者常用的手法。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

苏州园林中多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

框景的艺术效果不局限于对某一局部景观的突出,还能从观赏者的角度变换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关键词:框景窗框门洞天井一、框景的特征及作用1、构成方式框景有二种构成方式,一种是设框取景,另一种是对景设框。

设框取景,犹如照像一样,预先有一个固定的框,然后借框得景;对景设框,既已有较好的景致,于景之对面设框,将其收入框内。

在园林中除了对景设窗之外,也有对路设窗,门在一侧的作法。

此种设置,路上游人均入窗中,好似一幅流动的人物画。

立于窗前或人行窗外,均十分有趣。

上述二种方式均为有景可赏,只不过是将天然景色集中、突出而成画面。

观赏时距离不能太近,需离窗数步,则框与景连,无分彼此,宛然一幅天然图画。

2、特征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

框景利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手法,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范围之内,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展现景观的目的。

在古典园林中,主要是通过“框”来观“景”,人们不是直面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框”来进行构景认知,实现具有自然美、建筑美、意境美的艺术境界。

诗圣杜甫有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里的“窗含”、“门泊”就是两幅具有诗意画一般的框景,因此,框景的实质是将一个局部景观比作一幅具有画框的风景画。

充当这个景框的可以是门、窗、弧曲的植物枝条或两丛树木等。

苏州园林留园

苏州园林留园

分隔空间
4
分隔空间
1
苏州古典园林划分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除了用假山、树木等元素之外,还大量采用墙、廊、屋宇、桥梁等建筑来划分造景所需要的空间
2
一般来说,小面积的园林其边界和各个区域都是通过屋宇和廊墙来分隔的
3
例如拙政园中部通过若断若续的走廊、疏朗的假山、或隐或现的云墙分隔空间,使景区自然而活泼
4
而一些小的景区,例如留园的"石林小院"、拙政园的"小沧浪",也常常采用以院墙、建筑为主的混合分隔方式来处理空间
总结
5
总结
苏州园林留园的造景手法丰富多样,融合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精华
其中,"化整为零"的手法将全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风景主题和特色;"借景"的手法将园外景色组合到园内来,使之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分隔空间"的手法通过各种元素和建筑来划分造景所需要的空间
这些造景手法的运用,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
-
含蓄蕴藉,切忌一览无余
2
含蓄蕴藉,切忌一览无余
中国的古典园林,向来讲究含蓄蕴藉,切忌一览无余
借景
3
借景
"借景"是留园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
借景是指将园外景色组合到园内来,使之成为园景的一部分,望去浑然一体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因借无由,触情俱是
"意思是借景没有什么定式,动人情思者,尽可借取
苏州园林留园
>
>
汇报人:xxx
-
苏州园林留园
3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其中留园更是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对比和衬托
利用衬托手法突出主题,在造 景中运用的也比较广泛,它能 够收到主次明明,小中见大的 效果。以低衬高,则原来的体 量显得更宏伟;以淡陈深或者 以深衬淡,可以使景物轮廓格 外鲜明;以暗衬明,则明处益 发魁丽灿烂。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对景和借景
苏州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的组织景面, 形成各种对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 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走廊的前进方向和一 进门、一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 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苏州园林划分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有墙、廊、 屋宇、假山、树木、桥梁等。其中假山和树木的 形象比较活泼,建筑物则较严整,交叉使用各种 手段,使景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空间相互穿 插通透,这就增加了风景层次和深度。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观赏点和游赏路线
园中景物需要一条或者几条恰当的路线把它们联 系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园林的空间处理也有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 变化。 一般来说, 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有曲折、 狭窄、晦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 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可使人觉得 豁然开朗。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所以在进入园门之后用曲廊、小院作为全园的 “序幕”,以衬托园内主景是各园常用的手法。
例如在总体布局上,从一区转入另一区时,空间 和景物不断变换,产生对比作用,使人游历全园 后,觉得内容丰富。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对比和衬托
苏州园林常用的手法有:用建筑物和白墙来衬托 花木、石峰;用平静深碧的池水来衬托峥嵘的石 山;用低浅曲折的池岸、平静简洁的桥梁和透空 小巧的亭榭来衬托水面的开阔。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目录1 引言 (3)2 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3)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3)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2.3巧于因借的边域 (3)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3)3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4)4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5)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5)4.2.1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5)4.2.2 划分景区和空间 (6)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6)4.3.1 廊 (7)4.3.2 桥 (7)4.3.3 楼 (8)4.3.4 假山 (9)4.3.5 池水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苏州园林PPT课件完整版

苏州园林PPT课件完整版
建筑色彩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色彩以木材原色和青砖为主色调,通过 不同部位和不同材料的色彩搭配,形成层次丰富、和谐统 一的建筑外观。
植物色彩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色彩丰富多样,通过种植不同季节的花 卉和树木,形成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为园林增添了生机 和活力。
03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收纳到园内, 使园内空间得到延伸和扩展,将自然 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不仅在于其观赏 性,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背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深入了 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文化传承价值
01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景观设 计、文化内涵等都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体现。
02
苏州园林的文化传承价值在于其 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 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发 展。
四季皆宜游览。
植物形态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形态多样,有 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类型, 通过修剪和造型,使植物的形态 与周围的建筑物和景观相协调。
植物寓意
苏州园林中的花草树木还有着丰 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如松柏象 征着坚强不屈,梅兰竹菊象征着
高洁清雅。
雕刻装饰
雕刻艺术
苏州园林中的雕刻装饰以木雕和石雕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 花卉、人物等,技艺精湛,形象生动。
历史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 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
网师园
特点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 的一座,但布局紧凑,设 计精巧,以水景和植物景 观为主。
主要景点
包括月到风来亭、梯云室、 看松读画轩等,每个景点 都体现了网师园的独特风 格和艺术魅力。
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造园手法: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

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