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结构计算、材耗计算、试验计算)附:编织屏蔽电缆编织铜丝定额计算公式推导附、常用材料的密度附:中压电缆结构尺寸计算备忘录三、电线电缆检验试验计算公式1体积电阻率计算公式:ρ—体积电阻率,Ω·cm R —测量得到的绝缘电阻,ΩL —电缆长度,cm D —绝缘外径,mm d —绝缘内径,mm2编织密度计算公式:K f =(mnd )÷(2πD )×[1+(π2D 2÷L 2)]1/2K=(2K f -K f 2)×100%式中:K —编织密度, K f —单向覆盖系数; L —节距,d —屏蔽用金属圆单线直径,D —屏蔽层直径, m —锭子总数 n —每锭根数 3导体直流电阻计算公式:R 20=R t ×K t ×1000/LLt Rx R 1000)20(120⨯-+=αR20—20℃时电阻,Ω/km; Rt —t℃时L 米长电缆实测电阻, Kt —温度为t℃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45欧姆定律:R=IVI 为电路中流过的电流,V 为两端的电压 6电桥平衡的公式, R021x ⨯=R R R 7 绝缘电阻常数,ρ367.010Lg(D/d)10i 1111⨯=⨯=--LR K R-绝缘电阻测量值Ω, L-试样长度cm d-绝缘内径mm D-绝缘外径mm 8绝缘电阻计算公式,L Rx Rt ⨯=Rt-测量温度为t 时的绝缘电阻,若t 为20℃,那么就是该温度下的绝缘电阻。
Rx-实测绝缘电阻(M Ω), L-样品长度(km )附:产品长期载流量计算书使用条件及必要参数(YJV22-8.7/15、26/35 计算举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载流量(A);△θ—导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R—90℃时导体交流电阻(Ω/m);n—电缆中载流导体数量;W d—绝缘介质损耗;λ1 —金属护套的损耗系数;λ2 —铠装层的损耗系数;T1—绝缘热阻(k·m/W);T2—衬垫热阻(k·m/W);T3—电缆外护层热阻(k·m/W);T4—电缆表面与周围媒介之间热阻(k·m/W);导体交流电阻R 的计算:R ′=R 0[1+σ20(Q -20)]()()ps p s sp p p c c p p p s s s p s X X k k k R f X X X s d s d X X Y X X Y Y Y R R ===⨯'=⎥⎥⎥⎥⎥⎦⎤⎢⎢⎢⎢⎢⎣⎡+++⎪⎭⎫ ⎝⎛⎪⎭⎫ ⎝⎛+=+÷=++'=-110827.08.019218.1312.08.01928.019217444224444π其中:R ′—最高运行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Ω/m );Y s —集肤效应因数; Y p —邻近效应因数;R 0—20℃时导体直流电阻(Ω/m ); Q —最高运行温度,90℃; σ20—20℃时导体温度系数。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计算公式⼤全⼀、电线电缆材料⽤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换算的计算⽅法:截⾯积*=kg/km如120平⽅毫⽶计算:120*=km1、导体⽤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重 N=条数 K1=铜线绞⼊率 K2=芯线绞⼊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重 K2=芯线绞⼊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重4、包带⽤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重 Z=绞⼊率6、编织⽤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重⽐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重;L为电缆长度;λ绞⼊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泛的优异⽽稳定的使⽤性能。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最小截面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铜价计算:每一百米线铜价=平方数×丝的根数××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平方×=铜的重量×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 :bv电线1平方用丝平方用丝平方用丝4平方用丝6平方用丝10平方用丝16平方用丝25平方用丝35平方用丝50平方用丝70平方用丝V V电缆1平方用丝平方用丝平方用丝4平方用丝6平方用丝10平方用丝16平方用丝25平方用丝35平方用丝50平方用丝70平方用丝95平方用丝70平方用丝95平方用丝120平方用丝150平方用丝185平方用丝240平方用丝300平方用丝BVR电线平方用丝平方用丝1 平方用丝平方用丝平方用丝6平方用丝电缆载流量表电缆载流量口决: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导线,载流量为×9=(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倍,即3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 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 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计算电缆载流量选择电缆(根据电流选择电缆):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型号、敷设方法以及环境温度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各种导线的载流量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不必查表1. 口诀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说明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1、、、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185……(1)第一句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数来计算口诀中的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如下: 1~10 16、25 35、50 70、95 120以上﹀﹀﹀﹀﹀五倍四倍三倍二倍半二倍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口诀"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值的五倍"100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载流量是截面数值的二倍截面为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 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种倍数例如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不大于25℃时的载流量的计算:当截面为6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安;当截面为15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0安;当截面为7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175安;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它按口诀算为100安,但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算为105安,但查表为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同样,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到 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电流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只标12安(2)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并不很大因此,只对某些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例如对铝心绝缘线在不同条件下载流量的计算:当截面为10平方毫米穿管时,则载流量为10×5×═40安;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45安;若是穿管又高温,则载流量为10×5×═35安(3)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这是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例如对裸铝线载流量的计算:当截面为16平方毫米时,则载流量为16×4×═96安,若在高温下,则载流量为16×4××=安(4)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的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例如截面为35平方毫米裸铜线环境温度为25℃,载流量的计算为:按升级为50平方毫米裸铝线即得50×3×=225安.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第一句口诀中的有关倍数计算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载流量为35×3=105安95平方毫米的约为95×≈238安三相四线制中的零线截面,通常选为相线截面的1/2左右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聚氯乙烯塑料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基础,加入各种配合剂混合而成的。其机械性能优越、耐化学腐蚀、不延燃、耐气候性好、电绝缘性能好、容易加工、成本低,因此是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用的好材料。
1.聚氯乙烯树脂
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线型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下:
??????????? H???????????? H?????????????? H??? H??????? H???? H
7.密度
在一定温度下(通常指20oC),单位体积塑料试样的质量,称为塑料的密度。
8.耐热变形性
塑料在受热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最高温度,即为该塑料的耐热变形性能。通常以塑料在等速升温时,在一定负荷下使其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温度来表示。
9.?熔融指数
在一定温度荷压力下,熔融树脂在10分钟内从一定孔穴中被压出的克数,称为熔融指数,以MI表示,单位为g/min。
15.耐水性及耐湿性
塑料在浸水或潮湿条件下,抵御水或潮湿气体渗入的能力,称为塑料的耐水性或耐湿性。塑料吸水或吸湿后,会引起绝缘电阻、击穿场强下降,介质损耗增大,且使塑料的外观、重量、机械性能等都有变化。所以要求塑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湿性。对于电线电缆用塑料,主要考虑的是,在浸水或吸湿后,应保证塑料的电绝缘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11.耐燃性能
耐燃性能是指塑料抵抗火焰燃烧的能力。通常塑料接触火焰后均会燃烧,移去火焰后,延燃情况随塑料品种不同而不同,因此耐燃性能亦有差别。
12.耐热老化性能
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变热导致塑料性能变劣,这种现象称为热老化。塑料抵抗热老化的能力称为耐热老化性。
采用在高温下,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测定塑料性能(机械性能或电气性能)在老化后的保留率,来衡量塑料的耐热老化性。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
导体用量:(Kg/Km)=d A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二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 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 D1A2 - DA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 DA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Kg/Km )= dA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Kg/Km )= dA2 * 0.7854 * T * N * G / cos 00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 LDPE-0.92 ; HDPE-0.96 ; PEF (发泡)-0.65; FRPE-1.7 ;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 PP 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重量二截面积址比重S我面积(mm2)1.铜线W=9S W= 重量(kg)2.铝线W=3S d=线径(mm)3.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1.铜线W=6.98d2〜7d22.铝线W=2.12d2〜2d23.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二功率X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X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X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缆计算及电阻标准

计算铜=3.14绝缘=3.14填充料=填圆形芯成绕包层护套的工说铜的D:上道工铝的比n:层钢带t:本道工无妨布的导体绞入系数:1.019成缆系PP绳比无妨布绕PVC的比钢带绕包XLPE 的比铜的损耗无卤料的绝缘的工云母带的填充料的挤塑机开机换色换模停机绕包材料1506kg6kg7kg电缆定额计算公式及说明内护套=3.14×(D+t)×t×比重×损耗系数纲带=3.14×(D+nt)×nt×绕包间隙系数×比重×损耗系数外护=3.14×(D+t)×t×比重×损耗系数填充料的单根重量:5kg/km(直径6mm)圆形导体以外的成型导体绝缘芯成缆填充以根数计钢带904kg4kg6kg 的损70 2.5kg 1.5kg1kg1kg按功率计算工作电流:电力加倍,电热加半(如5.5KW电动机的额定工作电流按“电力加倍”算得为11A)各种导线的安全载流量通常可以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得出。
口诀如下: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铜制电缆载流量的计算10平方以下按6A来算,16到50平方一般按3-4A来算,75平方以上一般按1.5-2.5A来算,导线截面(mm 2 ) 1、1.5、 2.5、 4 、 6 、10 、 16、 25 、 35 、 50 、70 、 95 、120载流是截面倍数 9、 8、 7、 6、 5、 4、 3.5、 3、2. 5载流量(A) 9、 14 、 23、 32 、48、 60 、 90 、100、 123、 150 、210 、238、300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最小截面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铜价计算:每一百米线铜价=平方数×丝的根数×0.89×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平方×1.83=铜的重量×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bv电线1平方用丝1.141.5平方用丝1.382.5平方用丝1.78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5 25平方用丝2.13 35平方用丝2.52 50平方用丝1.83 70平方用丝2.166 95平方用丝2.52 V V电缆1平方用丝1.141.5平方用丝1.382.5平方用丝1.78 4平方用丝2.25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6 25平方用丝2.1350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2.52 120平方用丝2.52 150平方用丝2.52 185平方用丝2.52 240平方用丝2.52 300平方用丝2.52 BVR电线0.5平方用丝0.30.75平方用丝0.371 平方用丝0.421.5平方用丝0.5222.5 平方用丝0.41 4平方用丝0.51电缆载流量表电缆载流量口决: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计算电缆载流量选择电缆(根据电流选择电缆):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型号、敷设方法以及环境温度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各种导线的载流量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不必查表1. 口诀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说明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1)第一句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数来计算口诀中的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如下: 1~10 16、25 35、50 70、95 120以上﹀﹀﹀﹀﹀五倍四倍三倍二倍半二倍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口诀"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值的五倍"100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载流量是截面数值的二倍截面为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 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种倍数例如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不大于25℃时的载流量的计算:当截面为6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安;当截面为15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0安;当截面为7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175安;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它按口诀算为100安,但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算为105安,但查表为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到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电流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只标12安(2)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并不很大因此,只对某些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例如对铝心绝缘线在不同条件下载流量的计算:当截面为10平方毫米穿管时,则载流量为10×5×0.8═40安;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9═45安;若是穿管又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7═35安(3)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这是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例如对裸铝线载流量的计算:当截面为16平方毫米时,则载流量为16×4×1.5═96安,若在高温下,则载流量为16×4×1.5×0.9=86.4安(4)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的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例如截面为35平方毫米裸铜线环境温度为25℃,载流量的计算为:按升级为50平方毫米裸铝线即得50×3×1.5=225安.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第一句口诀中的有关倍数计算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载流量为35×3=105安95平方毫米的约为95×2.5≈238安三相四线制中的零线截面,通常选为相线截面的1/2左右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D^2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2 *3、1416 * ( D + d *2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实用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方式

实用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方式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摘要:收集、归纳、整理了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的相关标准、常用公式和具体参数,并对参数的意义作了详细阐述,接着以一种型号规格的电缆为例说明材料定额计算的基本过程,让读者对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和掌握。
最后简述运用Excel软件实现材料定额批量计算的方法。
关键词:电线;电缆;材料定额;电缆净重;电缆结构计算;含铜量;电力电缆0引言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
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产品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主编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但由于缺乏详细说明及相关参数,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
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电线电缆基本结构和相关标准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主要有裸电线、绕组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五大类,大类下面又分为很多小类。
虽然种类众多,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由导体、绝缘和护套三部分组成,如下图:图1电线电缆截面基本结构各种电线电缆,根据不同的用途,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删减或变化,就形成了适用于不同环境和场合的特定结构。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产品,国家和行业制订了许多关于电线电缆的规范标准(见表1),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电线电缆的材料定额计算也必须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
表1电线电缆相关标准(常用)标准类标准号名称产品标准GB/T12706-2008 额定电压1kV (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9330-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GB/T12527-2008 额定电压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T14049-2008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GB/T5023-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JB8734-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GB/T1179-2008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材料标准GB/T3952-2008 电工用铜线坯GB/T3953-2009 电工圆铜线GB/T3954-2008 电工圆铝杆 GB/T3955-2009 电工圆铝线 GB/T17048-2009 架空绞线用硬铝线GB/T3428-2002 架空绞线用镀锌钢线GB/T8815-2008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JB/T10437-2004 电线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JB/T10738-2007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挤包绝缘电力用半导电屏蔽料GB/T11091-2005 电缆用铜带YB/T024-2008 铠装电缆用钢带基础通用标准 GB/T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各厂家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自己的工艺文件,电线电缆材料定额的计算需要从工艺文件中获取相关参数。
电气工程项目定额计算公式

电气工程项目定额计算公式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定额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估算项目的成本和所需资源,从而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在进行电气工程项目定额计算时,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气工程项目定额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在电气工程项目中,电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对电缆的长度进行准确的计算。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如下:电缆长度 = (线路长度 + 立柱距离)线路数量。
其中,线路长度是指电缆需要覆盖的实际距离,立柱距离是指电缆需要穿越的立柱之间的距离,线路数量是指需要敷设的电缆的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电缆长度,从而为电气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成本预算。
2. 电缆截面积计算公式。
除了长度之外,电缆的截面积也是电气工程项目中需要进行准确计算的重要参数。
电缆截面积计算公式如下:电缆截面积 = (负载功率线路长度电压降)/ (电压 0.8 电缆功率因数)。
其中,负载功率是指电缆需要承载的负载功率,线路长度是指电缆需要覆盖的实际距离,电压降是指允许的电压降低值,电压是指电缆所在的电路的电压,电缆功率因数是指电缆的功率因数。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电缆截面积,从而为电气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材料成本预算。
3. 电气设备安装费用计算公式。
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安装电气设备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对电气设备的安装费用进行准确的计算。
电气设备安装费用计算公式如下:设备安装费用 = 设备购置费用安装费用比例。
其中,设备购置费用是指电气设备的购置费用,安装费用比例是指设备购置费用的百分比。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设备安装费用,从而为电气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设备成本预算。
4. 人工成本计算公式。
在电气工程项目中,人工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本项目,因此需要对人工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精品】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编著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由于缺乏相关参数和推导,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进行归纳整理、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本篇先整理出材料定额计算的常用公式并举例计算,后面各篇再针对其中问题逐一剖析。
1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常用公式1。
1圆形导体单位长度重量24n m W d n K N K πρη=*******①式中: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d ——单线直径,mm;n --单线根数;ρ—-导体密度,g/cm 3;n K ——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N ——绝缘线芯根数;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η—-紧压系数。
1。
2圆形护层(包括绝缘、护套、屏蔽层等)单位长度重量 1。
2。
1实体护层0*()****m W D t t N K πρ=+②1。
2.2绕包护层0)**1*(nt nt kW D ρπ+±=③1。
2。
3编织护层20**(2)***2W d D d p πλρ=+④②~④式中:W ——护层单位长度重量,kg/km ;0D ——护层前外径,mm;t —-护层厚度,mm;ρ——护层密度,g/cm 3;N ——护层线芯根数;m K —-护层线芯绞入系数;n --绕包层数;k ——重叠率或间隙率;d —-编织丝直径,mm;p ——编织层单向覆盖率;λ——编织交叉系数.1.3圆形成缆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22***)***44(f c m D N D K W ππρτ-=⑤式中:W --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fD ——成缆外径,mm ;c D -—绝缘线芯外径,mm ;N ——绝缘线芯根数;ρ——填充料密度,g/cm 3;τ—-填充系数;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
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编著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由于缺乏相关参数和推导,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
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进行归纳整理、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篇先整理出材料定额计算的常用公式并举例计算,后面各篇再针对其中问题逐一剖析。
1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常用公式 1.1 圆形导体单位长度重量
24
n m W d n K N K πρη=******* ①
式中:
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
d ——单线直径,mm ;
n ——单线根数;
ρ——导体密度,g/cm 3;
n K ——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
N ——绝缘线芯根数;
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
η——紧压系数。
1.2 圆形护层(包括绝缘、护套、屏蔽层等)单位长度重量 1.
2.1 实体护层
0*()****m W D t t N K πρ=+ ②
1.2.2 绕包护层
0)**
1*(nt nt k
W D ρ
π+±= ③
1.2.3 编织护层
2
0**(2)***2
W d D d p πλρ=
+ ④
②~④式中:W ——护层单位长度重量,kg/km ;
0D ——护层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mm ; ρ——护层密度,g/cm 3;
N ——护层线芯根数;
m K ——护层线芯绞入系数;
n ——绕包层数;
k ——重叠率或间隙率;
d ——编织丝直径,mm ;
p ——编织层单向覆盖率;
λ——编织交叉系数。
1.3 圆形成缆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
22
***)***44
(f c m D N D K W ππ
ρτ-= ⑤
式中:
W ——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
f
D ——成缆外径,mm ;
c D ——绝缘线芯外径,mm ;
N ——绝缘线芯根数;
ρ——填充料密度,g/cm 3;
τ
——填充系数;
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
1.4 圆形外径计算 1.4.1 导体外径
*L d K d = ⑥
1.4.2 护层外径
nt D D c 20+= ⑦
1.4.3 成缆外径 等芯成缆:*f
c D K D = ⑧-1
三大一小芯:122.42(3*)/4f c c D D D =+ ⑧-2
三大二小芯:122.7(3*2*)/5f c c D D D =+ ⑧-3
四大一小芯:122.7(4*1*)/5f
c c D D D =+ ⑧-4
⑥~⑧式中:L d ——导体外径 K ——外径比;
d ——导体单线直径,mm ;
c D ——护层外径,mm ;
0D ——护层前外径,mm ;
n ——护层层数;
t ——护层厚度,mm ;
f D ——成缆外径,mm ; 1c D ——大芯外径,mm ;
2c D ——小芯外径,mm 。
2 电线电缆材料净重计算示例
以YJV22-0.6/1kV-3×50为例,计算其材料净重。
2.1 截面示意图
YJV22-0.6/1kV-3×50横截面示意图
2.2 结构参数
YJV22-0.6/1kV-3×50结构参数
结构材料项目参数
导体铜单线根数7 单线直径(mm) 3.00 导体紧压外径(mm) 8.3 密度(g/cm3) 8.89
绝缘交联聚乙
烯
厚度(mm) 1.0
绝缘外径(mm) 10.3
密度(g/cm3) 0.93
成缆外径(mm) 22.2
填充填充料密度(g/cm3) 0.9
包带无纺布包带厚度(mm) 0.2 层数 4 搭盖率15% 外径(mm) 23.8 密度(g/cm3) 0.52
铠装钢带铠装带厚度(mm) 0.2 层数 2 间隙率30% 外径(mm) 24.6 密度(g/cm3) 7.78
护套聚氯乙烯厚度(mm) 1.9 密度(g/cm3) 1.5
2.3 材料净重计算 2.
3.1 导体 利用公式①:
224
3.1416() 3.0078.89 1.0123 1.0080.96
4
1292.0(/)
n m W d n K N K kg km π
ρη
=
*******=⨯⨯⨯⨯⨯⨯⨯= 2.3.2 绝缘 利用公式②:
0*()****3.1416(8.3 1.0) 1.00.933 1.00882.2(/)
m
W D t t N K kg km πρ=+=⨯+⨯⨯⨯⨯= 2.3.3 填充 利用公式⑤:
22
22(***)***443.1416 3.1416(22.2310.3)0.90.9 1.008
44
111.9(/)
f c m
W D N D K kg km ππ
ρτ=-=⨯-⨯⨯⨯⨯⨯= 2.3.4 包带 利用公式③:
0*()**
10.523.1416(22.240.2)40.210.1535.4(/)
W D nt nt k
kg km ρ
π=+±=⨯+⨯⨯⨯⨯-=
2.3.5 铠装 也是利用公式③:
0*()**
17.783.1416(23.820.2)20.210.3182.0(/)
W D nt nt k
kg km ρ
π=+±=⨯+⨯⨯⨯⨯+=
2.3.6 护套 利用公式②:
0*()****3.1416(24.6 1.9) 1.9 1.511
237.3(/)
W D t t N K m
kg km πρ=+=⨯+⨯⨯⨯⨯=
2.4 材料净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