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
![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b734f40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2.png)
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一、概述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报告,通过分析人体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档将介绍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的内容和解读。
二、报告单结构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被检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及检验时间、样本类型等检验相关信息。
2. 血液计数血液计数是血液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它通过计算单位体积(通常为1毫升)血液中的各类细胞数量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计数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衡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用于评估贫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衡量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感染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衡量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
3. 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浓度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
4.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观察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大小、形状等指标。
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评估细胞的正常与否,及时发现异常细胞。
5. 其他指标除了上述核心指标外,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还可能包含其他一些相关指标,如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液健康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
三、报告解读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提供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相应的参考范围。
医生会根据这些数值的高低和与参考范围的关系,综合分析,进行疾病的判断和诊断。
通常情况下,血液指标偏离参考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独的指标异常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血流变检测报告
![血流变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85ef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9.png)
血流变检测报告1. 简介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表现出的流体力学特性的一门学科。
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流变仪器对血液的黏滞力、流变指数、剪切应力等进行定量测量,从而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2. 检测方法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全自动血流变仪、半自动血流变仪以及手动方法。
其中,全自动血流变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设备,它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检测,并能同时获得多个参数的测量结果。
而半自动血流变仪则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一些手动操作,适用于检测规模较小的实验室或诊所。
手动方法则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血液样本的处理和测量,可以用于一些简单的初筛或临床现场使用。
3. 检测参数血流变学检测可以获得多个参数,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血流变参数的介绍:3.1 黏度黏度是血液在流动中所表现出的黏性特征,通常用黏度系数来表示。
黏度的变化会影响血流的畅通性,太高的黏度会增加血流阻力,而太低的黏度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血流变检测可以衡量血液的黏度,帮助判断黏度异常是否与疾病有关。
3.2 剪切应力剪切应力是指血液流动时,流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剪切力。
剪切应力的大小与血液的流动性能密切相关,血液的剪切应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3.3 流变指数流变指数是衡量血液流动特性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血液对剪切应力的响应程度。
血液的流变指数可以用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以及判断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成分或疾病。
4. 临床应用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和临床价值:4.1 心脑血管疾病血流变学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
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剪切应力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血管阻力、血栓形成等问题,指导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看懂血液流变学检查化验单有多难?
![看懂血液流变学检查化验单有多难?](https://img.taocdn.com/s3/m/1186e713650e52ea551898d6.png)
4 、 红 细 胞 变形 性
红 细胞 变形性是 由细胞膜 的粘弹性 、
血脂 、血液病及头晕 、头痛 、头胀 、耳鸣、 健忘 、眩晕 、乏力 、倦怠 、肢体麻木 、视 力减退或模糊人群更是要做这项检查 ,对
结果异常者及时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胞浆的粘度、细胞的几何形状等 因素决定 , 评价指标除了红细胞 变形指数和高切变率
其组成成份 的流动与变形规律 的科 学我们 就称之为血液流变学 ,与之相关的检测就
称为血液流变学检查 ,包括血液 的粘度 、 凝集和变形指数等多项指标 。虽然很多医
院的化验单上在这些指标的后面都 附有正
性差 ,放盐或糖后不容易搅拌浑匀。其它
常参考值 ,但要真正理解这些指标 的意义
园——一
等有形成 份和血浆组 成 ,具 有一 定 的粘
度 ,其 中红细 胞对 粘 度 的影 响最 大 ,它 的
血液黏稠度 ( 简称血粘度)明显高 了,这 种情况很危险 ,可能是脑卒中 、心肌梗塞
等发 生 的早 期报 警 信 号 ,需 要及 时 治疗 和 改 变不 良生 活 方式 。经过 一段 时 间 的治 疗
医疗 技 术
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 ,被病友们认为是最难
看 懂 的 化验 之一 。下 面 就让 我 们 一起 走 近
这 些指 标 。
刚性 指 数越 大 ,说 明 红 细胞 的膜 越 硬 ,不
易通过微血管 ,导致微循环障碍。高血压 、 高血脂 、冠心病 、糖尿病等均可使红细胞 的变形能力下降。
状 出现 之 前 ,就 可 以观察 到 明显 的 血 液 流 变学 指 标 异 常 ,甚 至 有 可 能通 过 血 液 流 变
学的研究 ,结合其它检查达 到预测 、预防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eb1c8ee910ef12d2af9e741.png)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
血流变分析仪检测的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
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一般分为五种亚型,血液高浓稠型: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
血液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
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血沉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如: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指
数增高,如: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
血液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
(二)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降低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低粘滞综合征。
如: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许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往往已引起若干血液粘滞因素增高,这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
通过血流变分析仪指标异常进行综合分析,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时,进行跟踪检查,尽可能查出潜在的疾病,进行早期防治。
山东海力孚血流变。
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eace4a69eae009581becf1.png)
2 . 4血糖与胰岛素分泌情况 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是由于胰岛功能紊乱,胰岛索分泌不足。从而
血糖 上升 而致使糖尿 病并发 。本研究对胰 岛素和血 糖 的分 泌情况进行 了化 验 ,以进一 步研究糖尿病 的病 因。空腹血 糖 ( m mo F L )、餐后2 h 血糖 ( m mo l / L )、空腹胰岛素 ( m l U / L ) 以及餐后2 l l 胰 岛素 ( mI U / L )
2结
果
2 . 1本组患者 治疗前后血糖 浓度变化对 比 将 本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体 内 血 糖 浓 度 变 化 进 行 比 较 ,得 出 如 下 结 果 : 治 疗 前 血 糖 水 平 比 较 :治 疗 前 8 8 例 中 ,空 腹 血 糖 浓 度 8 . 2 5 - 2 2 . 0 3 m mo l / L,餐 后2 h 血糖 浓度 ≥1 2 . 1 m mo l / L ;治疗 后空腹血 糖 浓度与餐 后2 h 血糖 浓度分别 为4 . 7 —7 . 0 m m o l / L,7 . 3 ~1 1 . 1 m m o l / L,治
分别为6 . 6  ̄ l 5 . 6 、1 0 . 2 - 2 6 . 1 、2 . 6 - 3 2 及3 0 . 1 - 2 6 3 。 3结 论
[ 1 ] 余海 英 , 张木勋 , 张建 华 , 等. 不 同 甲状 腺 功 能状 态下 游 离脂 肪 酸 与胰 岛素 抵抗 的 关系 [ J 】 . 中华糖 尿病 杂 志, 2 0 0 5 , 1 3 ( 5 ) : 3 2 8 - 3 2 9 . [ 2 】 李东 辉 . 糖 尿病 合 并G r a v e s  ̄2 1 例 分析 [ J ] . 中国误诊 学杂 志, 2 0 0 6 ,
如何看懂血流变化验单
![如何看懂血流变化验单](https://img.taocdn.com/s3/m/eaca25a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c.png)
如何看懂血流变化验单血流变,又称作血液流变,使用血流变测量仪对人们的血液粘度进行检测,其化验单能够反映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都在化验单上的曲线中有所反映。
一般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烧伤等疾病中,都会出现血流变在性质方面的变化。
通过血流变检查以及其他方面的检查,能够更及时的发现与之相关的疾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在血流变检查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是最常见的指标。
一般血液的流速越低,血液粘度越强,两者之间是反比例的关系。
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其指标应该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比固定值高,就表示全血粘度过高,如果偏低,就是全血粘度较低,在区间之内的是正常值。
从医学方面来看,全血粘度越高,就证明其血液的流动受到的阻碍越大,血液的流动性变差。
如果红细胞的变形程度比较低,那么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就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患脑梗疾病的概率。
一、全血粘度血液本身在流变学方面的特点就是带有流动性和变形性。
血液粘度能够很好体现出血液在流动中受到的阻力,粘度越大,则证明阻力越大,因此流动性也比较差。
在血流变化验单中,有高、中、低三种全血切值来表现血液粘度值,这也是血液粘度最大的特征,会随着切变值的变化出现改变,换句话说血液是非牛顿流体,意味着在不同命切值下,粘度也是不同的。
所以,观察全血粘度的结果,首先要确定高、中、低三种全血切值的值。
全血高切值(cp)的参考值范围是4.118-5.008,全血中切值(cp)的参考值范围是4.625-5.648,全血低切值(cp)的参考范围是7.985-9.485,一般在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疾病中,因为红细胞聚集性提高,使得全血粘度变高,在贫血、肿瘤、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中,则会出现全血粘度降低的情况。
二、血浆粘度血浆,是全血的一种介质,影响着全血粘度,血浆的粘度越高,全血的粘度也会升高,主要是由血浆蛋白、糖类、脂肪类等高分子物质来决定的,特别是纤维蛋白的浓度。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8b081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b.png)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如果一位患者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增高,特别是在同一切变率下的还原粘度也增高,那麽计算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也应当增高,这才能表明该患者存在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病理机制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分析
如果一位患者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增高,特别是在同一切变率下的还原粘度也增高,那麽计算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也应当增高,这才能表明该患者存在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病理机制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全血粘度
因此,这类疾病又叫出血性低 血粘症。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种贫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现有低血粘度,但这类血液粘度降低与出血无 关,而与慢性消耗性病理过程有关。因此,这类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粘症。
全血粘度
生理性低血粘综合征:这一类型的特点是血液粘度的降低出现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某一阶段。例如,妇女在月经期以及妊娠期所见 的血液粘度低下均属于此类型。
红细胞压积(HCT)测定
降低: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硬化腹水、失血性贫血等疾病,另外,妇女妊娠,月经期也有所下 降。
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HCT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之一,HCT增高常导致全血粘度增高,影响心、脑血流量及微循环灌注。由于HCT增高而导致 全血粘度增高,常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即高浓稠血症和高粘血症)。
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
(以巨球蛋白 IgM增多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以及球蛋白IgG或IgA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多型(如中风、心肌梗塞 、糖尿病等);血脂增多型(如高血脂等);球蛋白增多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肺心病等)以及核酸增多型(急性白血病等)
大庆市龙南医院3640例门诊患者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分析
![大庆市龙南医院3640例门诊患者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a4e33d67ec102de3bd8904.png)
10 1一
CiiaJunl f hns dc e 0 1 V 13 No2 l clo ra o C iee n Meii 1 n 2 o. ) ( .1
大 庆 市 龙 南 医 院 34 6 0例 门 诊 患 者
血 液 流 变 学 检 验 结 果 分 析
Rh o o y a ay i f 0 c s so u p t n si eLo g a o p t l nDa i g e l g n l ss 4 a e f t ai t nt n n n h s i q n o 3 6 o e h ai
【 关键词 】 血液流 变学;检验;结果分析
[ src] R elg s h td fbo df w a dvsoi :h g rgt no r d e met i lo dd fr t n Abtat h ooy i tes yo l l n i sy tea geai ff me l ns nbo da eomai : u o o c t o o e n o
u iu i i c n e n q esg f a c . n i
[ y r s R e lg ; etR sl Kewod ] hoo y T s; eut s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 :血液中有形成
分的聚集性和变形性:以及血管粘弹性的科学 。血液流变学的 指标 ,近年来 ,在临床 上 已经有 了广泛 的应用 ,人们认识到 ,
v s o lsi i n a c l rs in e Rh o o y i d c t r e e t e r , a a d a g f l ia p l a in , t sr c g ie a ic ea t t a d v s u a ce c . e l g i ao si r c n a s h sh d a wi e r eo i c l p i t s i i e o n z d t t cy n n y n cn a c o h ma y d s a e ea s n eo b i u l ia y t m s e o e o tn wi n rs v r l b o a l o e l g y ma k t ec u s n ie s si t b e c fo v o s i c l mp o f r , fe t o eo e e a n r l o d r o o yma r o r e nh cn s b h a m b h h h s sa t d wi o ta l e s . n p riu a , e r, e e r v s u a ie s s a d d a n sso l o i a e , l o h o o y h siso a t re t u i n e I a t l h a t c rb o a c lr d s a e h c c r n ig o i fb o d d s s s b o d r e l g a t wn e
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
![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https://img.taocdn.com/s3/m/790b7a2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b.png)
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血流变测量仪是一个新型检验仪器,主要测量血液的粘度情况,反映的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是血流变检测两个重要指标。
所有的检测指标最后都反应在化验单底部的曲线上。
表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实线应该在粘度范围虚线之间。
超出其上线为“全血粘度”偏高,超出其下线为“全血粘度”偏底,在上下虚线之间为正常。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讲,全血粘度偏高,提示血液流动阻力增大,流动性差,挟氧能力减弱。
红细胞的变形性差,通过细小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
从临床角度上讲患脑梗塞的病人多为全血粘度严重增高且长时间得不到缓解的人。
一、全血粘度(一)概述血液作为一种含有细胞的悬浮液系统,其流变学特性首先表现为具有一定流动性和变形性。
血液粘度为表征血液流动阻力的主要参数,血液粘度大表示流动时阻力大,即流动性差;粘度小表示流动性好。
血液粘度的最大特点是,它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血液为非牛顿流体。
因此,为正确反映血液的流动特性,必须选用切变率确定、连续且范围较宽的粘度计。
本测量系统报告单打印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观粘度值。
低切变率: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体越强,血液粘度越高,因此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高切变率:血液的非牛顿性是由于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换言之,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全血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
全血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其流变学意义不十分明确。
(二)临床意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是全血粘度升高。
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
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
血液分析报告单怎么看
![血液分析报告单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8ea18c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6.png)
血液分析报告单怎么看血液分析报告单是医生给患者做常规检查后所给出的重要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血液分析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往往显得晦涩难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指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血液分析报告单。
1.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重要分子,红细胞则是携带血红蛋白的细胞。
这两个指标反映了血液中的氧运输情况以及体内氧含量。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血红蛋白值通常在130-175g/L之间,女性在115-155g/L之间。
红细胞计数应该在4.0-5.5x10^12/L之间。
2. 白细胞计数(WBC)和分类: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其数量和分类可以反映出机体抵抗力和炎症程度。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0-10.0x10^9/L之间。
血液分析报告单还会列出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和百分比,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这些分类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情况。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剂,主要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50-400x10^9/L之间。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高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这两个指标分别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和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范围内的MCV应在80-96 fL之间,MCHC应在32-36g/dL之间。
异常的MCV或MCHC值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血液病。
5. 血液中的其他指标:血液分析报告单还可能包含其他指标,如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H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分析报告单上的指标可以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季节、疾病状态等。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b5836d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8.png)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因此请你按照“科普”格式来写。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血液分析是一项常规检测,它能够通过对我们的血液进行检测来了解我们体内的情况。
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看血液分析报告单可能会感到十分棘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
首先要了解的是,血液分析报告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
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在一定的体积内所含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x10¹²/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与骨髓增生、肿瘤、高原适应症等相关,而红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与贫血、骨髓抑制、失血等有关。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一定容积内所含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x10⁹/L。
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与感染、炎症、肿瘤等有关,降低则可能与免疫低下、休克等有关。
血红蛋白(Hb)是指血红细胞中的铁蛋白质,其含量反应了血红细胞的含氧能力。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血红蛋白升高可能与慢性病、骨髓增生、肺心病等有关,降低则可能与贫血、失血等有关。
血小板计数(PLT)是指在一定容积内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25-350x10⁹/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与骨髓增生、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有关,血小板计数降低则与全身性疾病、止血药物等有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指标需要我们注意,比如: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分析报告单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
如果你在看完血液分析报告单之后发现自己存在某些问题,最好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排除疾病。
总之,了解血液分析报告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避免疾病的加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血液分析报告单,及时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f3b0e9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3.png)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1.全血黏度测定正常参考值:毛细管法男性3.43~5.07毛细管法女性3.01~4.29临床意义:增高:①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中风、心力衰竭。
②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④休克、脱水、严重烧伤。
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降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以及出血性疾病、部分出血性中风等。
2.血浆黏度测定正常参考值:1.46~1.82。
临床意义:增高:①原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
②继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③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3.红细胞比积测定(Ht)正常参考值:男性0.40~0.50(40%~50%),平均0.45女性0.37~0.48(37%~48%),平均0.40临床意义: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肺心病、矽肺、法洛四联症、高山病等,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脱水、严重烧伤等。
降低:各种贫血等。
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简称血沉)正常参考值:(1h后)成人男性0~15mm女性0~20mm儿童12mm以下临床意义:增快:①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急性细菌性炎症如肺炎、化脓性胆囊炎、乳突炎、输卵管炎等。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克山病等。
③各种原因所致高球蛋白血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④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⑤贫血时,血沉可轻度增快。
减慢: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血液电解质检查1、钾(K)[正常参考值]3.6-5.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4fc67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1.png)
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及意义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实验室廖长风一、概念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主要是在血液粘度上,异常的血粘度可分为全血粘度增高和全血粘度降低两种类型,分别称高血粘综合症和低血粘综合症。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定义:由某种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
血液高粘滞性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微循环方面,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产物的出现。
分类:(五个亚型)高浓稠型、高粘滞型、高凝固型、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刚性升高型二、病理生理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
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三、临床意义1.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是目前诊断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项目。
糖尿病、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晚期肿瘤、出凝血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以及中医所指的血淤症,在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均可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2.应用于鉴别诊断: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如中风患者中缺血性中风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中风则则不增高或降低。
也可作为心肌绞疼和心肌梗塞疾病的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最明显,认为患者苍白,出汗,皮肤冷粘等症状与红细胞硬度升高有关。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5aa9c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1.png)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整体血液流动特性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全血血液流变学概述、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解读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方法,并详细解读和分析不同参数的异常情况。
同时,我们将讨论这些异常参数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建议。
最后,我们还将展望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未来临床诊断中的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以上为“1. 引言”部分的内容描述。
2. 全血血液流变学概述2.1 血液流变学简介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特性和相关参数的科学,它关注着血液的黏稠度、弹性、塑性等物理特性以及红细胞聚集、变形等生理特性。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血液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黏稠度和弹性,以确保其在体内循环时能够有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器官,并排出代谢产物。
然而,当血液中的黏稠度增加或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时,可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供氧不足等问题。
2.2 全血血液流变学的意义全血血液流变学是对全血进行检测与分析,可以客观评价人体循环系统功能状态和机体疾病情况。
通过全血的流变学检测,可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血流变学检测可评估人体微循环功能状态。
微循环是指从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的这一段血管网,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并清除代谢产物。
全血流变学检测可以提供有关血液在微循环中的流动能力、黏稠度和微血管完整性等信息。
其次,全血流变学检测还可评估人体循环系统整体功能状态。
通过分析全血的黏稠度、弹性等参数,可以了解血液在大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进而判断心脏和血管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血液分析报告单怎么看
![血液分析报告单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a5562e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2.png)
血液分析报告单怎么看血液分析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分析病人的血液样本,医生能够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血液分析报告单是医生根据血液检查结果编制的一份详细报告,其中包含了各项指标的数值和参考范围。
对于普通人来说,阅读和理解血液分析报告单可能有些困难,下面将为您逐步解读血液分析报告单。
首先,打开血液分析报告单,我们会看到基本信息部分,这个部分包含了病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病人的背景情况。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具体的指标部分。
一般来说,血液分析报告单中会包含几十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和功能状态。
这些指标可能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等。
在理解这些指标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每个指标的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是根据大量健康人群的数据统计得出的,它反映了一个正常健康人群中,这个指标的正常水平范围。
通常,参考范围会根据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分类。
在血液分析报告单中,参考范围一般会以正常范围的上下限进行标注。
在查看具体指标数值时,我们可以先定位到指标名称,并注意其数值和参考范围的关系。
如果某个指标的数值在参考范围内,那么一般来说,它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
反之,如果某个指标的数值超出了参考范围,那么可能存在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有些指标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解释和评估。
例如,对于血红蛋白指标,报告单可能会给出一个具体数值,并注明其对应的贫血程度,如轻度贫血、中度贫血等。
这样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指标数值所代表的意义。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指标之间的关系。
血液中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例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通常是相关联的,如果其中一个指标异常,那么可能会对另一个指标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到血液分析报告单只是一个参考工具,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
如果您对报告单中的任何指标有疑问或担忧,建议您与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解释。
血液流变学检验报告单模板
![血液流变学检验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3e29a336c175f0e7cd13794.png)
血流变 性别:男
年龄:60
样品编号:1
门诊临床诊断:床号:送检医生:序号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结果单位
参考范围
提示1全血粘度(低切)12.60mPa.s 6.8-9.58↑2全血粘度(中切) 6.63mPa.s 4.51-5.57↑3全血粘度(高切) 5.57mPa.s 3.73-4.6↑4红细胞刚性指数 6.57 3.71-5.61↑5红细胞压积51.80 %43.00-48.00↑6血沉
2mm/h 0.0-15.0 7全血还原粘度(低切)21.88mPa.s 14.00-22.53 8全血还原粘度(中切)10.35mPa.s 8.01-12.67 9全血还原粘度(高切)8.32mPa.s
5.51-8.96 10红细胞聚集指数 2.23 1.95-2.99 11
红细胞变形指数
0.86
0.63-1.04
检验者:审核者:
日期:2018/3/16
(本报告签名后有效,本结果仅对该送检标本负责)
使用说明:1、有批注的项目为计算项目,已设置好计算公式输入相关项目自动计算。
使用说明:2、“↑”“↓”提示已根据每个项目编好程序,结果超出范围将自动标出提示符号。
使用说明:3、本报告为半张A4纸打印
XXXX医院血流变检验报告单
姓名:科别:李医生。
血流变报告单
![血流变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133f7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7.png)
血流变报告单作为一项常见的检查项目,血流变报告单通常用于评估人体血液的流动性和黏稠度,以及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将从血流变的定义、检查原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血流变的定义血流变是指血液流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粘度、流动阻力、变形性等指标。
血液流动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而血流变则是其顺畅性的一个重要体征。
血流变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与疾病变化,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检查原理血流变的检查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旋转粘度计、凝集率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自由液动力测定等等。
这些检查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利用一定的测试器材测定血液的黏性、流动性等物理性质。
其中,旋转粘度计是一种最基础和常用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模拟毛细管的环境,测定血液在一定温度下流经毛细管时的黏性和流动阻力。
另外,凝集率测定是利用血细胞之间发生凝集现象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而血小板聚集率则是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内血小板的聚集行为来评估血液黏性和微循环情况。
三、应用领域血流变检测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肿瘤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例如,血流变检测可以评估血液黏稠度和流动阻力的变化,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血流变检查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外科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对于肿瘤疾病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为肿瘤细胞能够释放出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流变化,从而影响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临床预后。
总之,血流变报告单作为一项常见的检查项目,在医疗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流变检查方法也越来越全面和准确,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体检,以尽早发现并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血流变检测报告单
![血流变检测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ed0c7d8a50e2524de5187e66.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血流变检测报告单篇一:怎样看血液流变学检查报告单怎样看血液流变学检查报告单血流变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
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一般分为五种亚型:(1)血液高浓稠型: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
(2)血液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意义: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
(3)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血沉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如: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增高;如: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
(5)血液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
(二)血液低粘滞综合征: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降低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低粘滞综合征。
如: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一般来说,低切粘度和高切粘度的变化是平行的,但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以有相反的变化,如全血粘度正常,血浆粘度偏高,建议医生让病人加查纤维蛋白原,血脂及其它血浆蛋白项目,以明确原因。
如果低切粘度高,让病人加查红细胞聚集,血小板及血浆蛋白指标。
如果是单纯的粘度增加,使用活血化瘀,输液等治疗方法。
与血压、血脂、血管硬化度等指标相比,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6 — 8.16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8.78 — 11.68
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
0.65 — 0.91
红细胞聚集指数
1.02 — 1.4
红细胞刚性
4.17 — 5.69
血小板粘附率(%)
31 — 39
血液流变学临床诊断意义
血粘度增高:会出现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肪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
1.48 — 1.54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9/L)
100 — 300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10/L)
69 — 183
体外血栓长度(mm)
8 — 22
体外血栓干重(mm)
7 — 23
体外血栓湿重(mm)
10 — 50
血沉方程K值(%)
14 — 94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4.75 — 5.69
全血中切还原粘度
血小板粘附率增高:创伤或手术后1—2月明显增高、急性感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性静
脉炎、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雷诺氏症。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小板无力症、胶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先
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坏血病。
血栓长度和重量偏高:易产生血管栓塞及肿瘤等病症。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检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门诊号
住院号
病历号
日期
实验编号
科别
医生姓名
检测项目
检测值
结果
参考范围
血细胞压积(%)
37 — 43
全血粘度(高切)(cp)
4.42 — 4.78
全血粘度(中切)(cp)
5.44 — 6.34
全血粘度(低切)(cp)
8.7 — 9.1
血浆粘度(cp)
外周缺血性病症(糖尿病人粘度高易产生并发症,肿瘤病人易发生转移)。
血粘度降低:会出现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子宫出血、出血性休克等其它疾病。
血沉方程K值:判断细胞聚集能力。
压积增高:影响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之切:红细胞变形能力。
全血低切:红细胞聚集能力。
报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