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小提琴(violin)十大名曲之十: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violin)十大名曲之十: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西洋乐网整理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
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叙述了它的来历。
一天夜里,塔尔蒂尼在睡梦中梦见了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妙的方法演奏了一首乐曲。
他惊醒后立即追忆记录下来。
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
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
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体现出来。
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间留下了绝响。
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西方古典音乐蓬勃发展的那几百年里,因无佳作而淹没于人潮,如今不为世人所知的作曲家恐怕数不胜数,因一首佳作而名闻天下的作曲家倒是能说出几个来的。
然而,有这么一位音乐大师,他创作了不少极优秀的作品,也为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如今他在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影响远远尚未被人完全认清,他便是——塔蒂尼(Tartini).
说起塔蒂尼,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魔鬼的颤音,举手、点头表示知道的人恐怕不会是少数了。
或许还会有人说:“知道!帕格尼尼的嘛!阿卡多拉得很棒!”
悲哀也许就在这里,说到“魔鬼的颤音”,很多朋友想到的往往不会是塔蒂尼和他的那首名为《魔鬼的颤音》的曲子,而是另一张别称《魔鬼的颤音》的一张发烧古典CD。
这张由德国DG出版的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选集,小提琴独奏是小提琴大师阿卡多,曲目的高难度、大师技巧的精湛在加上录音的发烧,使得这张cd为发烧友们推崇,自然广为人知。
由于名字相同,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张cd的光芒掩盖了这首曲子,使得人们不能正确的去认识这首曲子。
其实,错也不在cd本身,而在翻译者。
在这张CD的封面上,标题原文是“Diabolus in Musica”,直译应该是“音乐中的魔鬼”,意译可以译作“魔鬼之音”,和颤音毫无关系,冠名者本意大概是用译形容曲子的高难度。
而塔蒂尼的曲子名为《Devil’s Trill》,“devil”是魔鬼的意思,“trill”是颤音,直译就是“魔鬼的颤音”了。
不知当年那位在国内介绍这张cd的作者是联想力太强抑或是无意之作,阴差阳错的造成了这样的“重名”。
塔蒂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杰出的教育家,严肃的学者和雄劲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
他儿童时代开始学小提琴,而后在帕多瓦大学学法律,后来因为婚事遭反对,于1713年逃离了帕多瓦,在阿西西修道院避难,同时学习声乐及作曲。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音乐,他还写了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创办了一所一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校,还对小提琴的琴弓进行过改造。
根据目前掌握但决非完全的资料,他创作了14O首小提琴协奏曲(用四重奏或弦乐五重奏伴奏)、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其中60首奏鸣曲得到了发表,可是还有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通尼奥总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
《魔鬼的颤音》则是其中最有名,最值得一听的一首。
关于这首曲子的来历,还有一段颇为诡异的故事。
传说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于是有一次在梦中向魔鬼出卖了灵魂,用来交换琴技,于是魔鬼给他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曲子。
梦醒之后,塔蒂尼凭记忆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便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首曲子,由于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颤音》。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说,塔蒂尼在梦中为乐队招聘小提琴手,魔鬼来应聘,要求以灵魂为报酬,塔蒂尼要考他,他就给塔蒂尼拉了一首曲子。
不管是哪个说法也不管起真假,都给这首曲子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也很有意思地解释了曲子名字的来由。
这首曲子不长,大概17分钟,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极具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听性,很优美。
我一开始是冲着这曲子的传说来了,最后却喜欢上了曲子本身。
在介绍曲子之前,先说明一下这里的“颤音”。
这里的颤音不是指揉弦时所造成的那种声音的波动。
它是修饰音的一种,乐谱中的记号为音符上方加“rt”,表示两个响铃的音急速反复,实际演奏是指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听起来就像声音在颤抖。
颤音跟揉弦一样丰富多样,有快颤、慢颤、从不颤到颤,慢颤转快颤、边揉边颤、边滑边颤、二度颤音、三度颤音等,不同的颤音能表现出不同的乐曲风格。
《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使用g小调,分为3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慢板,演奏速度很慢。
小提琴的旋律充满哀伤,有点幽怨,几个较强较长的音甚至有点哭诉的味道,协奏的乐队(或钢琴)旋律相近,在背后“煽风点火”,这一乐章基本没出现颤音。
(4:00)
第二乐章是快板。
一开始便是几个强音,颇有气势,接着旋律便川流不息的进行下去,表现出勇往直前的
毅力和锐气。
同时开始了大胆的动机跳跃,独奏小提琴时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跃,时而强奏,时而悠扬婉转,显得千姿百态。
这一乐章里,颤音不时出现。
(7:15)
快板结束,进入第三乐章一开始的慢板。
抒情的旋律好像是狂欢后的感叹,又稍微带点颓废。
(8:35)之后便是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
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跃,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
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
夸张的颤音和诡异的旋律,在协奏乐队阴暗旋律的衬托下,真的有点魔鬼的感觉。
乐章最后是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
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
在抒情上,最后的华彩段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小提琴的顿弓造出哭喊的效果,使人内心为之震动。
可惜的是,这么一首优美的曲子在今天却难得在大演奏家节目单上偶尔露一露面,即使在哪张唱片上出现了,也只是作为一个炫技的曲子,作为一些名曲的陪衬。
(不知是否巧合,经常和卡门幻想曲一起出现)倒是在非古典音乐领域,偶尔出现了一些这首曲子的旋律。
例如,当红的小提琴手陈美(实在不愿称她为“家”)就曾将第三乐章的快板部分改编成了一段十分pop的音乐小品,并拍了一个音乐短片,可能有不少朋友看过。
还有就是香港歌手陈慧娴的歌曲《我寂寞》中,开始两句的旋律就是第三乐章章快板部分一开始的两个乐句。
更有甚者,一个洗发水的电视广告用的也是第三乐章快板部分开始的旋律,而且是一男一女对拉小提琴。
看到这首曲子的旋律不断的被世人乱用,而大师与他的作品始中不能在古典领域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心中不免有点难受。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爱乐者,无法更正人们心中天碟的别名,也没法像杨荫浏、曹安和两位教授抢救阿炳的作品那样,向人们推广这首曲子,能做的只是写出这篇文章,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塔蒂尼和他的曲子《魔鬼的颤音》。
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真正认清塔蒂尼在音乐上的成就和在音乐史上的影响,对他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使他的多数被尘封于意大利物馆档案库中的创作得以重新恢复艺术青春。
到了那一天,早已浩瀚如海的古典音乐或许又会再添一些美妙的乐章。
附:最后说一下曲子的版本。
我听过的版本有两个,一个是不知名的,钢琴协奏;还有一个是女小提琴家穆特的演奏,管弦乐队协奏,在穆特的卡门幻想曲那张碟里(DG)。
另外的版本还有帕尔曼独奏桑达斯钢琴的版本(EMI),也是和卡门幻想曲放在一起,陈美的《四季》那张专辑也有这首曲子。
个人比较喜欢乐队协奏的版本,穆特的演奏也比较深情。
和钢琴协奏相比,乐队协奏显得感情更丰富,而钢琴协奏则显得弱化了抒情,突出了炫技,大家可根据各自喜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