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应用中的问题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质修复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质修复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殷红桂;唐子夏;唐可欣;曹文平【摘要】水生植物系统在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水生植物系统的植物组织吸收、根系微生物降解和生长基质氧化等作用能够有效去除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水生植物还能明显促进水中悬浮物质和浊度的去除.综述了水生植物系统在水体修复和净化过程的生理生化特性,水生植物修复系统对特殊生境水体的应对措施和干预手段,分析了水生植物系统存在的不足,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The macrophytes has great important value in the bio-remediation fields, the pollutants were removed by using the assimilation of tissues and the bio-degrad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the root.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follows contents:the performance of macrophytes during the bio-remediation of the water, he relative engineering measures have been discussed when the bio-remediation systems were utilized in some special water. The shortcoming of macrophytes bio-mediation system were analyzed. The above content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bio-remediation with macrophytes.【期刊名称】《环境科技》【年(卷),期】2017(030)001【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水质净化;污染物质【作者】殷红桂;唐子夏;唐可欣;曹文平【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 引言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和自然灾难都导致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植物性污染物、重金属等浓度的快速增加,造成水体黑臭、水体富营养化或江河湖库的局部“湖泛”等水质问题,给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1-4]。
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
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摘要:近年来,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央相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推进绿色发展理念。
在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质改善方面,水生植物发挥着重大作用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植物修复操作简单、成本低、并能增强生态可持续性,可原位修复污染水域。
但是,仍存在许多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引言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的蓝藻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水质富营养化等问题,给人类正常生活及生产带来了严重干扰,并逐步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适应现代水污染治理的需求,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层面的价值得到了深入的挖掘,以期利用自然生态循环机理,使污水治理回归到生态环节,在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
因此,生态视野下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
1水环境生态的现状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我国近些年针对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针,因为之前以工业化为基础的时代已经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且危机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更是日益严重,以科学的手段解决当前水资源的利用与生态平衡是发展城市生态经济的当务之急。
现如今水环境的生态污染,较为常见的有生活污水的非正规排放、生活工业垃圾的随处堆积和水环境的随意填埋污染等方面,不但加深导致可利用水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更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和规划发展。
故而,采取有效且可持续性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是我国城市在生态经济环境中发展的首要前提,更是维护居民自身生活质量,不可忽略的平衡手段。
2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的机理2.1吸收作用与富集作用水生植物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来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水生植物凭借着自己庞大的根系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对所生长的水区进行污染物的吸附和治理环节,通过植被根部转变为自身的养分。
植物农学中的水生植物栽培与水生态修复
植物农学中的水生植物栽培与水生态修复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它们对于水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农学中,水生植物的栽培和水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探讨水生植物栽培技术与水生态修复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生植物以及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一、水生植物栽培技术在植物农学中,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在水中种植植物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水生植物对水环境进行净化和修复。
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包括水培技术和土培技术两种。
1. 水培技术水培技术是指将水生植物的种子或幼苗直接种植在水中,让其根系在水中生长。
水培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选择适合水培的植物。
不同的水生植物对水质、光线和营养需求不同,因此在进行水培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
(2)提供合适的光线和温度。
大多数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水培时需要保证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
同时,水中的温度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3)调节水质和提供适当的营养。
水生植物栽培需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的清洁和氧气的充足。
此外,为水生植物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 土培技术土培技术是指将水生植物的种子或幼苗先培育在土壤中,然后将其转移到水中生长。
土培技术的关键在于保证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中能够正常生长。
土培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选择合适的土壤和容器。
选择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土壤,并将其放入适当的容器中,以便于将其转移到水中。
(2)适时转移。
当水生植物的根系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其转移到水中。
转移时需要注意保持根系的完整,避免对植物的伤害。
二、水生态修复水生态修复是指利用水生植物对水域进行净化和修复的技术。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方法包括人工湿地的建设、水生植物的引种、植物滴灌等。
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湖泊是大自然中一片宝贵的水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风景。
然而,由于人类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湖泊的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修复湖泊的水生态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类别,介绍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措施。
一、水生植物类别水生植物是湖泊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水体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一些湖泊由于生态破坏或人为活动,水生植物种类减少或消失,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为了修复和保护湖泊的水生植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重新引入水生植物种类。
对于已经消失的水生植物种类,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或移植的方法,重新引入到湖泊中。
这样可以增加湖泊水植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控制湖泊水质。
湖泊水质的改善对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加强湖泊周边农田和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减少湖泊的污染物输入。
此外,定期清理湖泊的垃圾和污泥,以保持湖泊的清洁和健康。
二、湖泊生物类别湖泊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湖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
为了修复和保护湖泊的生物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限制捕捞量。
合理控制湖泊的捕捞量,保护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免受过度捕捞的威胁。
建立合法的渔业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捕捞政策和限制措施,确保湖泊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2.增加人工鱼礁。
建设人工鱼礁是保护湖泊生物的一种有效手段。
人工鱼礁可以为湖泊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人工鱼礁还可以吸引游客,促进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三、湖泊水体类别湖泊的水体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为了修复和保护湖泊的水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湖泊周边保护区的建设。
建立湖泊周边的保护区,划定清晰的边界,并加强巡护和管理。
生态修复技术的案例分析与探讨
生态修复技术的案例分析与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和探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一、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蓄水防洪、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活动的扩张,许多湿地遭到了破坏和侵占。
以某城市的湿地公园为例,该公园原本是一片天然湿地,但由于周边的房地产开发和污水排放,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为了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首先,对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关闭了一些非法排污企业,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排入湿地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其次,进行了湿地的地形改造和水系疏通,恢复了湿地的自然水流和蓄水功能。
同时,在湿地中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睡莲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为湿地中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此外,还引入了一些本地的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丰富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湿地面积逐渐扩大,新增了许多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有效恢复,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二、矿山生态修复案例矿山开采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开采过程中不仅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某废弃矿山曾经是一个大型的采石场,由于长期的开采,山体遭到了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面积的裸露岩石和陡坡,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修复矿山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和企业联合采取了多种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水源、交通和能源,还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许多河流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和健康,各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一、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健康的河流能够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
其次,它们对于调节气候、防止洪涝灾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河流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依赖于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然而,当前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河道改造、过度取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常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1、河道形态修复改变过去为了防洪等目的而对河道进行的过度硬化和渠化,恢复河流的自然弯曲形态,增加河道的宽度和深度变化,创造多样的水流速度和水深条件,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
2、水生植物修复在河流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生物膜技术通过在河床上铺设特殊的材料,形成生物膜,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表面。
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
4、人工湿地技术在河流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吸附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对河水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河流周边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5、底泥疏浚对于底泥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底泥疏浚可以去除积累的污染物,改善水质和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
6、生态护坡技术采用生态材料构建河岸护坡,如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既能防止河岸坍塌,又能增加河岸的生态功能,促进植被生长,提高河岸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1、某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该河流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造成了许多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改善水环境和保护水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人为的手段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从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本文将探讨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1. 湿地修复技术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具有水土保持、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湿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湿地修复技术是利用人工手段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目前主要采用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和水体修复等方法。
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湿地修复技术已经成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净化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中。
目前,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和植物滤池等方式,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修复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修复手段。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转化和降解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植物共存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藻类修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生态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将更加注重对修复效果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以及对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新型的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也将逐渐成为应用的热点。
2. 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技术将逐渐向综合治理发展,通过整合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土壤修复和水利工程等多种修复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水生态修复体系,实现对污染水体的综合修复和生态重建。
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水生植物是一种生长在水体中的植物。
它们在水体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促进水体生态平衡的恢复。
水生植物的修复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物种特性和水体质量等。
以下是对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详细阐述。
水生植物主要通过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质来净化水质。
首先,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溶解有机物,如氮、磷等,减少水体中的养分浓度。
这些养分是水体中藻类和细菌等其他微生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当水生植物吸收养分时,会限制这些微生物生长的速度,从而抑制藻类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此外,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固定底泥,稳定水体底质,减少水流对泥沙的冲刷。
水生植物的根系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了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在水体修复过程中,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体沉积物的吸附能力,减少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浓度,从而改善水体的质量。
以上是水生植物在水体修复中的主要机理,但水生植物的修复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环境条件是影响水生植物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生植物对水温、光照和水体流速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的物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合适的水温、适宜的光照和适度的水流是水生植物生长和修复效果的关键。
其次,物种特性也会影响水生植物的修复效果。
不同的水生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养分吸收能力和适应性等特点。
选择适合当地水体环境的水生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修复的效果。
最后,水体质量是水生植物修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修复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浓度过高,将限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和修复效果。
因此,在水体修复中,应根据具体的水体质量状况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水生植物物种进行种植。
合理管理水温、光照和水流等环境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生植物的修复效果,改善水体质量,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水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整或恢复水体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也给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水生态修复技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目前,水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
这些技术包括生态补偿、植被恢复、湿地恢复、生物适应调节、营养过滤和生态工程等。
生态补偿是一种常用的水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引入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买办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湿地的恢复和保护。
植被恢复是利用植物生态系统来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的一种技术,通过种植水草和水生植物来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改善水体质量,净化水体。
湿地恢复是通过重建或改造湿地生态系统来恢复水环境的一种技术,适用于多种湿地类型,如沼泽湿地、河流湿地、盐沼湿地等。
生物适应调节则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生态位的调整,使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提高生物对水污染的防治能力和生存能力。
营养过滤技术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功能来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提高水质。
生态工程则是在工程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学思想,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最大化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
尽管这些水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应用广泛,但是现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效果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水环境的质量、植物类型、气候、土壤性质等,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另一方面,现有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水体质量监测等方面。
未来的发展趋势方向主要涉及技术创新、政策措施、科学方法、社会合作等方面。
对于技术创新方面来说,应该在研发中更多地采用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生态系统模拟等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效果。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水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许多国家采用了各种措施进行治理。
其中,使用水生植物来修复水体环境已经被广泛应用。
水生植物指的是适应水生环境的植物,其生长周期和生态需求与水体密切相关。
它们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水质的改善。
因此,水生植物成为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治上的一种有利工具。
一、水生植物的分类和特点水生植物按生长环境和水体本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等。
其中,沉水植物是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中的植物。
其叶子浸泡在水中,根部建立在底泥中,长成茂密的水草丛,净化水体,增加水中氧气供应。
水生植物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水生植物可以长期在水中生长,不需要大量的土壤、氧气等条件,耐受水体中的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等。
其次,水生植物是一种高效的吸收器,可以通过化学吸附、微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将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完全吸附和降解,促进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降解。
再次,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生物滤网的方式,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有害菌的繁殖,防止水体中的潜在食品链受到影响。
二、1.水生植物的物理效应水生植物的物理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降低水位和水流率,减弱水势,使水体中的沙石等物质不易流动,减小水深,促进有益植被的生长。
另一个是通过水生植物的生物缠结和根系等等在水体中滤去悬浮物、沉淀物,过滤物质的多少与水生植物的密度和高度有关,越密集,效果越好。
这样,人工湖泊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水分解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2.水生植物的化学效应水生植物的化学效应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是通过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可以利用自身的能量将水质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为氧气,降低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从而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11-12T11:34:08.05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3期作者:张盼红牟雪[导读] 水生植物凭借自身功能及作用,对水环境修复治理有着绝对优势。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水生植物的作用及功能,接着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最后对水生植物在修复中的应用配置原则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作用引言:水生植物凭借自身功能及作用,对水环境修复治理有着绝对优势。
为提高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治理成效,需明确水质、水深及周边环境,遵循配置原则并合理选种,考量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合理性,保证对水环境的净化成效。
1水生植物的作用及功能1.1物理作用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有机质颗粒有着吸附、沉降等作用,作为水体中的污染颗粒和微生物的核心介质,植物自身的比表面积较大。
水生植物凭借自身的根系菌胶团,促使悬浮于水体中的地物质发生沉降,也可及时拦截水体中泥砂等污染物,减轻水体中污染负荷。
1.2吸收作用水生植物可通过多种作用将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自身物质,或通过代谢功能将其排放。
需定期收割不断生长的植物,以免叶片落入水体,造成水源二次污染。
不同的物种及污染源,均会对植物吸收污染物造成影响。
1.3协同作用在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可将水体中N、P降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传输至根系,并形成无氧、有氧两大区域,供给水体中好氧、厌氧微生物,净化作用较强。
1.4化感抑制作用水生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对水体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具有约束作用。
2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2.1沉水植物的应用沉水植物,主要是指根茎在泥土中生长,整株都沉侵在水中的植物。
该类型植物有着比较发达的通气组织,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
其大多数叶子是狭长的,呈丝状,可以将水体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吸收,就算是在水下,依旧可以茁壮生长。
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
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佛山市南海区天益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生植物生态修复。
一些地区的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以至于出现藻类丛生、污染严重的情况,再加上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修复工作。
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植物修复在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如何实践进行详细探讨。
从生态净化功能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在城市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机制和植物配置原则:水生植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可以拦截、沉降、吸附水体中的固体颗粒;通过生长代谢吸收氮(N)、磷(P)等有机物,同时有些种类的植物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的重金属;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水中的生物需氧量;通过分泌抑藻物质防止藻类爆发,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在植物配置时,应当综合考虑植物的净化效果、种植要求、生态性以及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为生物群落的建立提供基础。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净化作用;配置原则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有效将植物修复应用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种植水生植物能够增加对水体污染物的溶解、提高对污染物质的凝聚和过滤作用,并且有效限制藻类生物的生长。
除此之外,对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进行不同层次的组合种植能够更有效地对水污染起到净化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该有效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
一、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加大了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但是在实际修复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水资源生态修复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修复流程。
除此之外,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制度,以至于在进行水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没有专门的资金支持,大多都是依赖政府和人民群众,因此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无法有效开展。
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恢复和保护措施
通性和物种迁徙。
02
技术与经验共享
加强国际间在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和保护方面的技术合作和经验分享,
提高各国应对挑战的能力。
03
联合研究与监测
开展跨国联合研究和监测项目,深入了解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状况和
保护需求,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影响,采取措施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保护水生生态系统。
物联网技术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 度。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栖息 地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06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
01
跨国界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和恢复跨国界的水生生物栖息地,促进生态连
化状态。
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 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影
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下降
栖息地丧失和污染导致水 生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 许多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
绝的风险。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温、水位等发生变化 ,对水生生物栖息地产生深远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对本地物种构成威胁。
清理、植被恢复等保护行动。
公众监督
02
鼓励公众对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形成
社会监督力量,促进保护工作的落实。
合作与共建
03
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推进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恢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19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赵 爽 身份证件号: 1101031984****0043【摘 要】 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重要的隐患问题,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
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通过吸附和转移污染物、富营养化物质来净化和改善水质,成为城市生态水体设计中的必要元素。
本文就重点针对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及优化措施进行了探究,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地利用水生植物营造生态水景提供理论基础。
并以我近期参与的永定河孔雀城大湖项目为例,阐述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水生态修复 景观水体 净化引言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水生态系统方面存在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应用,以及各类废水和污水的排放,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其质量下降。
相应的修复处理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在水生态修复处理中,合理运用水生植物是比较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
应用于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水生植物既要有景观价值,又要有生态意义,如抗污染、水土保持等。
兼具景观与生态功能的水生植物材料,对形成美观且具有一定水质净化能力的水体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1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1.1物理作用物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生植物存在能够有效降低水的流速,进而也就能够有效促使水中存在的各个污染杂质能够得到较好沉降,达到水生态修复的效果;另一方面,水生植物的根系还能够较好作用于水体内的土壤,促使其得到较为理想的净化。
1.2吸收作用当前水生态系统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水质的污染,这也就需要针对这些污染成分进行有效处理,比如水体中的氮、磷、铜、铅、锌元素就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进行处理。
水生植物在正常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氮、磷元素增强自身生长速度,同时能够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此外,在对各类可溶性金属的降低和净化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植被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结合工程手段,对受污染或破坏的水体和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它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治理机制,恢复和改善水体的生态功能,净化水质,促进水体健康与平衡发展。
2.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当前,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生态修复技术已成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湖泊、河流、湿地等各类水域,通过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湿地修复等方式,有效改善了受污染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3.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水生态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对水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生态修复技术将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进一步提高修复效率和水质净化能力。
还将更多地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实现对水生态系统的精准监测和智能化管理,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认为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可以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相信未来水生态修复技术一定会走向更加成熟和广泛的应用,为我们创造更加清洁、健康的水环境。
总结回顾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随着社会对水环境保护需求的提升,水生态修复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共同保护好我们生存的水环境。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因为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水体质量,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1.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
通过植物的吸收、降解、沉淀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目前,在城市、工矿企业和农村等地广泛应用了人工湿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提供生态位和栖息地。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技术,通过构建植物修复带或水生植物人工湿地,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目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已在城市河道、湖泊、水库和养殖水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 鱼类修复技术鱼类对水体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摄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排泄废物等方式,改善水体的生态平衡。
目前,一些水域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已引入了适宜的鱼类进行水质修复和生态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深化和创新随着对水环境修复需求的增加,水生态修复技术将不断深化和创新。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水生植物,提高其吸收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工程技术构建高效的人工湿地系统;开发新型的生态修复材料和技术手段等,将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2. 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未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将更加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城市等项目中,将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对农田、城市水体进行修复和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3.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推进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将与环境治理工作协同推进,形成全面的水环境治理体系。
水生态修复技术将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综合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4. 国际合作与交流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
水生态修复现状及问题分析
水生态修复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和效果,直接影响着能否“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形势依然严峻。
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持续推进,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一定时期内会进一步加大。
为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分析水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以问题和目标双导向提出水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对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意义重大。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现状;问题分析引言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动物、微生物、原生动物,并且这些生物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水中的生物对水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就是利用水中各种生物的特性,在水体中进行有计划地培养水生生物从而减少水体污染,保证水质的一种水生态治理技术。
这种技术的成本较低而且治理的效果比较好,对于河道污染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
1.水生态修复定义水生生态是指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的基础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进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到更自然的状态,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生态保护行动。
由于我国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水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水文状况,江湖地貌和水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我国水源严重退化。
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已成为我国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水生态恢复的目标是促进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到更自然的状态。
这是因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试图将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原始生态状态是不现实的,甚至不可能“重建”新的水生生态系统。
现实的目标是部分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并改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水生态恢复的目标,一方面必须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来指导,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我修复功能来促进生态系统的演化。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摘要: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体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水生植物应用在水生态修复工作中可以起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与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应用水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物质循环和水分循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们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多以及对水生态系统的严重干扰,全球范围内的水生态系统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对海洋水生物的过度捕捞都直接导致水生物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水体质量的下降,对于这一问题,至今都没有较为完善的处理方法。
水生态修复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水生态系统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最大程度上减缓水生态系统的退化,或是将已经退化的水生态系统修复到能够长期自我维持的稳定状态水平。
现如今,水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迅速,本文对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影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环境因素展开研究。
一、影响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的环境因素1.光照。
光照是所有植物生长的必需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存活率同样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在水生态系统中,由于污水的排放以及海水中存在的悬浮物颗粒都直接导致水体透明度的降低,水体透明度降低就会致使水中光照不足。
当水中光线严重不足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无法正常运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水体透明度是间接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
2.温度。
由于水环境温度长期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之中,因此水中的温度对水生植物的季节性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决定水生植物的萌发和休眠期。
不同水生植物在水温下的代谢过程有所不同,且光合速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营养盐浓度。
营养盐浓度是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水生植物恢复的限制因子。
营养盐浓度升高会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之间产生竞争,使水生植物处于弱势地位。
而营养盐浓度过高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胁迫,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营养盐浓度,当营养盐浓度过高时,会消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最终抑制植物生长。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综述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植物,它们对水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水生植物的存在对水体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中的重要性。
本文就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相关研究进行一些综述。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水质净化与净化机制、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生植物的应用与管理技术。
1.水质净化与净化机制水生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质,通过生物吸附、化学吸附、生物降解等多种方式,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
水生植物的叶片和茎部也可以降解和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还可以促进水中的微生物生长,从而加速水体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净化。
水生植物在水质净化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生植物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修复作用,它们能够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水生植物生长繁茂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水中的小型生物提供生长和繁衍的地方。
水生植物还可以稳定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保持水体生态平衡。
水生植物还可以净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环境,提高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水生植物的应用与管理技术水生植物在水体质量修复提升中的应用和管理技术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水生植物种植和管理,有效地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在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域,可以进行水生植物人工种植和管理,通过改良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达到修复水体质量提升的效果。
还可以应用水生植物的修复技术,如悬浮植物修复技术、浸根植物修复技术等,对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和提升。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水生植物在水体质量修复提升中的作用机制、生态修复效果和应用技术,以促进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有效应用和管理,为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应用中的问题
一、植物品种选择的原则
1、水质净化能力
不同的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的功效也不同。
因此,在工程中要充分考虑水生植物对氮及磷的去除能力、对水的耐污能力等因素,结合工程区域的水质现状进行合理选择。
比如金鱼藻、微齿眼子菜、苦草等水生植物具有抑制藻类生长的效果,伊乐藻和菹草总磷的去除能力要优于微齿眼子菜和狐尾藻。
2、区域环境适应能力
不同水生植物适应的气温、水深、光照等条件不同,因此必须选择适应工程区域环境现状的水生植物。
尽可能使用当地及附近的水生植物品种,这样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比如沉水植物只适应透明度高的水体,富营养化的水体通常悬浮物较多,会严重影响沉水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耐寒的水生植物比如西伯利亚鸢尾、灯心草等,在南方地区高温、长日照的季节中,通常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叶片泛黄现象。
热带睡莲、纸莎草、大薸等只能在南方热带地区生长,在北方则无法过冬。
3、便于管理
水生植物在河道水体的应用,不仅要考虑成活率是否高,更要考虑后期对于管理要求的低,以更好地符合设计意图、更少的资金投入和更低的维护管理费用为宜。
水生植物管理的难易程度,主要与所选的植物种类有关。
选择不会蔓生或不会自动播种的植物品种,会减少维护管理成本。
那些能保持一定的生长秩序和状态的水生植物品种更易于管理。
在选择水生植物时,还要考虑河道的环境特点及景观需求。
比如在通风地带,要避免种植易倒伏的品种。
低矮、粗壮的植物品种抗风能力强。
比如水葱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其茎秆易折断,长势太密或遇大风易倒伏,在设计中应注意。
4、不同季节的品种搭配
不同的水生植物品种会给河道水体带来不同的净化效果和景观色彩,通过选择在不同季节生长的水生植物品种以及冷季和暖季水生植物品种的搭配,维持河道生态修复效果和水景的动人色彩。
比如灯心草是全年常绿或半常绿少有的品种之一,耐寒性极强,在长江流域的春、秋季为旺盛生长时间,冬、夏季仍能保持整株全绿或半绿,是填补冬季景观效果和提高冬季净化水质能力的优先选用品种之一。
菹草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高温下进入休眠,在水体生态修复和净化应用中,常作为沉水类冬季优势物种来选用。
5、生态平衡
不同水生植物品种之间的搭配比例,会直接影响河道水体生态系统能否成功创建并稳定地运行。
根据环境条件和水生植物自身条件进行品种的选择和比例搭配,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植物布置,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品种间的互补搭配,对光照、营养和空间形成竞争优势,使整个生态系统高效运转。
比如在某些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中,飘浮植物和挺水植物可以作为先锋植物,为沉水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外来物种往往会破坏区域生态平衡,需
要谨慎用。
比如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
二、水生植物施工要点
1、水位问题
水生植物不同品种能够适应的水位有差别,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植物能否成活。
这就要求,施工者要了解相应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按照品种的适应性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好水位。
一般挺水植物适宜水深范围为0cm~40cm;浮叶植物适宜水深范围为20cm~100cm;漂浮植物通常对水深没有上限要求;沉水植物适宜水深范围为30cm~200cm。
如果河道的水位大涨大落,此时尽量选用植株高大、耐淹、有一定耐旱性的品种,如下图:
2、底质问题
底质对于水生植物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固着或承载植株根系,二是给植物提供养分。
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植物品种能否在河道底质上固着,如果固着不牢固,则需要考虑其他辅助措施进行栽植。
同时,不同品种对养分的耐受程度有差别,河道底质养分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其生长,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做些小试,进行植物品种的调换,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比如迎风岸岸边的底泥易被侵蚀,这对于水生植物的种植不利。
在人工浮床的应用中,水生植物的根系直接与水体接触,此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浮床要有一定的强度,不易散架;二是根据此时河道的水质,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3、风浪及水流速度问题
风浪过大及水流速度过快的区域一般不直接布设水生植物。
工程应用中,人工浮床对水流速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对于需要布设水生植物,但由于风浪大,不能直接布设的情况,往往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消浪措施。
4、草食性鱼类问题
沉水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草食性鱼类会严重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
在设计前,需要探明河道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草食性鱼类的数量,避免沉水植物种植失败。
5、与其它河道治理措施的配合
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往往不仅仅有水生植物这一种治理措施,因而需要处理好水生植物与其他治理措施的配合问题。
在实施的先后顺序上,水生植物的种植一般在其他工程措施实施后进行布置。
在空间位置分布上,要避免其他工程措施对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在曝气机布设周边以及在大面积人工浮床的下部,不宜布设沉水植物。
三、水生植物维护管理要点
1、组织及实施工
程实施后,水生植物的作用往往不会立即凸显,很多工程经验表明,根据工程区域的具体情况,形成规章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维护管理工作是必要的。
明确维护管理内容,协调人员、材料、时间节点等资源,预备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这些均应在维护管理中落实到位。
2、及时收割
及时收割是为了输出氮、磷等营养物质,防止二次污染。
一般,冬季在水生植物开始枯萎而又没有完全枯萎时收割,夏季根据植物生长期长短及其旺盛程度,进行 1 ~2 次收割。
维护管理中,管理人员有必要对于相应水生植物品种的特性要有一定了解,以便针对性地进行维护管理。
比如菹草在初夏时期繁殖迅速,要注意控制或及时打捞处理。
3、补种及更换品种
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对衰败、未成活的植株进行及时清除和补种。
如果发现该品种不适宜在此生长,应及时考虑更换品种。
4、控制外界环境变化
在维护管理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超出设计范围、破坏水生植物生存条件的外界环境变化,如果有条件的,要使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趋向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河道生态环境转好的方向。
重点关注的环境变化有水质、水位以及水体流速等。
5、控制病虫害
控制病虫害、清除杂草,不宜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
6、展示及宣传
适度地展示宣传,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公众的不良习惯对水生植物以及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间接地减少维护管理的工程量和费用,对于河道整体环境的改善是有利的。
四、水生植物应用中的问题
随着园林水景市场日趋升温,水生植物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水生植物的实际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人们对此类植物的认知存在偏差。
1、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邹秀文说,“现在懂水生植物的专业人员太少了。
以房山这个工程为例,设计师不了解水生植物的种植条件,设计了一个角度为40多度的斜坡,结果放水后,栽好的植物都被冲下来了。
事实上,应设计成梯形缓坡,并按照水生植物生长特性错落栽植。
另外,最好在水下修筑大小不等的定植池,防止种类植物交错生长。
”
2、错误夸大净化能力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能力到底有多大,目前只有水葫芦有明确的科学数据。
中国花协荷花分会会长王其超认为,水生植物的确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但不能夸大它的效果。
水生植物对生存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污染严重的河道水生植物仍旧很难成活。
在那些水体流动不畅、藻类大量繁殖的地方,可通过撒放硫酸铜,或栽种金鱼藻、狸藻等小草,放养河蚌等方法进行水质净化。
3、盲目相信新品种
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从国外新引进一些水生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侵占性强的物种也趁机流入境内,如凤眼莲、墨西哥黄睡莲、大漂等在我国南方危害就较为严重。
此外,在不同环境下,品种性状表现也不同,有些吕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结果只能白白浪费资金。
另外,目前市
场上出现以普通美人蕉冒充水生美人蕉的现象。
据专家介绍,水生美人蕉经过人工驯化而成的一种植物,市场价格较高。
由于美人蕉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于是,有些人就将普通美人蕉进行简单处理后放入水中,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
专家提醒人们在购买水生美人蕉时一定要睁大眼睛,以防上当。
4、新技术拓宽应用领域据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教授介绍,浮岛是一种外形酷似筏子的人工浮体,上面可栽培芦苇水生植物。
它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栖息空间、改善景观、消除水波对驳岸结构的影响。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功能主要针对富营养化水体,利用生态学原理,降低水中的化学含氧量(COD)以及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因此可在湿地和园林水景中推广使用。
五、总结
在水生植物的工程应用中,需要基于实践经验和项目实际情况,把控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这是水生植物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