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若向日葵般浓烈灿烂

——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有感

2011071204 孔惠明2011级英语(师范)1班

最初从初中的美术课本上知道梵高。仿佛梵高就是那盆灿烂的向日葵,向日葵便是梵高。简单的以为,一幅画便能代表一个画家的风格、特点,能够彰显画家的视角,对生活的看法。殊不知,梵高最初的画作是如此拙劣,阴暗,亦不知,那看似灿烂的画作的背后其实是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带来的“疯狂”状态。人对事物的看法,总是难以全面客观,往往因为一件事或者某种情绪,造成误解或是偏见。然而,谁又能说自己对一件事能够做到绝对的公正,谁又能真正看穿一件事情的真相?那么了解了真相是不是真的如此重要又成了另一个问题。或许,各持己见更好。人本身是情绪的动物,情绪带有色彩,产生的观点亦是多样,这样的世界或许才没有那么单调。《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基于对梵高的信件和其生活地的四处走访所写的传记。大多话语也是直接引用梵高信件里的原话,不愿去谈论其中的绝对真实性,至少在阅毕此书,我感受到了一个画家真实生动的一生,就像一颗璀璨的星从天边升起最终又回归地平线。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文森特·梵高还清晰的记得阅读过程中,曾一次又一次的惊叹于其对于创作的执着,不论境况是多么的艰难。而他的潦倒、贫苦,均是个人担当的自主选择。其实他家境不错,随时可以做个老老实实的画商,继承丰富的遗产,稳定并且体面得生活。退路如此宽敞明亮,他的选择依然是,不回去——不回去那人人羡慕的境地,不回去那舒舒服服的日子,只是继续画,在贫穷

中画,在痛苦中画,在寂寞中画,然后死去。对于他来说,苦难虽然刺痛难耐至于精神崩溃,却远远敌不过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内心翻涌起的激情和喜悦。他选择了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并单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度过一生。最初只是一种对艺术的向往和纯粹的热爱,这样的初衷,自始至终也没有改变,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最初的他,在背景色是灰黑色的煤矿里布道,同时开始摸索自己的艺术。那是从传统美术的角度来说似乎糟透了的透视和拙劣的笔法,却能直击物体的本质和灵魂,让人能深深地体会到那隐藏在他每一笔每一划之间的感情和那在油画中燃烧的激情。提奥(梵高的弟弟)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没有立刻让梵高到艺术家的集结地巴黎,而是让梵高独自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继续摸索,也许正是提奥的这一举动,使得梵高自始至终保持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同时亦保留着他的初心——用纯真的心看待世界。

“即便我认为你是空前绝后最伟大的画家,我也不会帮你。如果饥饿和痛苦能把一个人扼杀,那么这个人是不值一救的。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家是那样一种人,无论上帝还是魔鬼都不能摧毁他们,除非他们已经创作出他们想要创作的一切作品”

——韦森布鲁赫“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文森特·梵高梵高创作的鼎盛时期那段时间的他仿佛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在画布上涂抹一副又一

副色彩浓烈鲜艳的作品,不知疲倦,仿佛是本能在驱使他完成某种使命,肉体的衰败已经

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精神的向往和追求主宰了他的一切,他全力以赴的创作,仿佛要

耗尽他所有的精力。最终,精神再顶不住如此疯狂的举动,以“割耳事件”为契机,让全力

奔跑的梵高突然停了下来。在疗养院,他透过铁栅栏,依旧持续创作,过着病情复发,疯狂画画,病情再次复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已经再没有想画的东西了,仿佛是意识到自己在世上的使命已经完成,而不能继续画画这件事却让他生不如死。“……梵高走进麦穗儿摇摆的麦田深处,将枪弹打入腹部,枪声在洒满夕阳的大片麦田上空回荡……第二天早上,在提奥的看守中,画家梵高安静的离开了人世……”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在我的生活与绘画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这样的笨人,却不能没有比我伟大的某种东西,它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

——文森特·梵高终其一生,梵高仅售出一幅画——《红色葡萄园》。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却在生时没有得到认可。他虽然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真正驱使着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更多地是源自于他那无限的创作热情,使他能够全力以赴.能够弃物质而不顾。纵使没有了物质的报酬,亦没有名誉的包围,同时还要在贫困和精神疾病中挣扎,为了追求更好的作品,他为本能所驱使。这或许是他的经历里让人感动和钦佩的重要因素。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将财富名誉置之度外,能够真正的去追求内心的冲动?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奥夫沙罗夫编《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95页)

他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人物,相貌平平,有着棱角分明的大下巴,并不讨人喜欢。他偏执孤独,嗓门粗大,举止无礼,招人厌烦。他被小孩子称作红头发的傻瓜,

被大人称作三十岁的白痴。但是,他却拥有对生命最纯粹的视角,对追求艺术最诚挚的执着。如今,人们对梵高可以说是赞不绝口,他是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其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这是后人对于曾经的巨星的解读,崇拜和景仰。而有多少人曾去在意过此星初升时的种种境况?对于其灵魂深处的世界又有几人能解?画作背后的疯狂又有谁能真正明白?若是偶遇其画作,不禁激起了心底一份感动,不妨翻开此书,走进梵高的世界,窥探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