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2011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2010—2016年(含部分标准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2010—2016年(含部分标准答案)

浙江林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科目代码:339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期货交易;2、农业剩余劳动力;3、农产品供给;4、政策的过程模型;5、政策;6、农村社会学;7、农村权利结构;8、现代农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A.土地B.劳动力C.农机具D.资金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是()A.向境外移民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D.向农业外部转移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A.基本国情B.经济发展速度C.人口素质D.改革环境5、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表明()A.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B.价格的变动幅度大C.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D.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6、如果农产品需求弹性是富有弹性,那么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量变动幅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其他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A.生产周期长B.自然环境影响大C.收获时间集中D.空间分散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9、一股情况下,农产品需求与()成正方向变化A.农产品价格B.农产品成本C.消费者的构成D.消费者收入水平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A.产量B.效用C.规格D.品质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A.政策过程模型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C.理性决策模型D.渐进决策模型12、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A.价格管制手段B.财政手段C.法制手段D.信用管制手段13、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农业政策增加B.农业政策删减C.农业政策分解D.农业政策更新14、系统模型认为,政策的输出是( )的结果A.社会团体和个人互动 B.政治系统与社会团体互动C.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D.内部与外部环境互动15、土地整合和土地利用政策属于( )A.农业发展政策B.农业结构政策C.农民增收政策D.农村发展政策16、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农村发展B.农民增收C.农业增产D.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17、农村社会学产生于(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B.19世纪七八十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20年代18、农村社会学的发源地是( )A.西欧B.东欧C.美国D.日本19、《江村经济》一书的作者是( )A.李景汉B.费孝通C.杨开道D.梁漱溟20、当代发达国家的农民完全是个()的概念A.居住地B.身份C.职业D.生产方式21、在中国农村社会学史上,《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的主要作者是( )A.费孝通B.梁漱溟C.杨开道D.李景汉22、家庭是社会的( )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趣缘群体D.弱势群体23、从性质上说,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A.农村党支部B.村民委员会C.乡镇人民政府D.公安派出所24、1908年,美国政府成立的农村生活委员会是( )A.主持美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机构B.负责美国农村救济工作的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2014年-2016年342农业综合知识四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2014年-2016年342农业综合知识四

8、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9、政策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 )
10、过程模型认为要求与支持的输入是社会团体和个人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表现。
()
11、农业政策手段按照发生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手段、行政管制手段和法制手段
等。
( )
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
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
D.向农业外部转移
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 )。
A.基本国情
B.经济发展速度
C.人口素质
D.改革环境
5.下列不是农产品供给条件的是( )。
A.已经生产出来的 B.消费者需要的
C.一定时期生产的 D.生产者愿出售的
B.经济系统
C.社会系统
D.民间系统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评估标准的是( )
A.生产力标准
B.过程标准
C.政策效率标准
D.社会福利标准
13、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 )
A.农业发展政策
B.农业结构政策
C.农民增收政策
D.农村发展政策
14、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 )
A.社会问题的辨识
B.社会问题的出现
A.离土离乡 B.离土不离乡 C.离乡不离土 D.既不离土又不离乡
4.人口的构成按不同性质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社会构成和人
口的( )。
A.地域构成 B.性别构成 C.年龄构成 D.民族构成
5.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古典社会学家( )。
A.马克思 B.迪尔克姆 C.孔德 D.韦伯
2.村落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三2011--2014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三2011--2014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341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三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共50分)一、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1. 168.95.192.1/24中的24表示__ __A、IP地址168.95.192.1中前24位为主机地址B、IP地址168.95.192.1中前24位为网络地址C、IP地址168.95.192.1中后24位为主机地址D、IP地址168.95.192.1中后24位为网络地址2.IPv4的IP地址为()位。

A、16B、32C、64D、1283. 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转换工作的协议是_ __A、ICMPB、RARPC、ARPD、DNS4.下面可以用来作为子网掩码的是( )A、255.255.255.160B、255.255.255.176C、255.255.255.184D、255.255.255.1925. 政府部门的域名应该包含()A、comB、eduC、govD、org6.下列串中,不是一个合法IP地址的是( )。

A、1.2.3.4B、191.122.23.4C、204.17.206.10D、350.267.45.1287. 完成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需要使用下列哪种服务()A、WWWB、FTPC、SMTPD、DNS8. CSMA/CD监听冲突/检测工作在___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9. HTTP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A、21B、23C、53D、8010.21.12.240.17 是下列哪一类地址?A、A类B、B类C、C类D、D类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1. ARP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的?2. 请说明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3. 什么是单工?什么是半双工?什么是全双工?4. 为了解决IPv4地址紧张的问题,出现了哪些技术?并对它们进行简要说明。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2012农业综合4-342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2012农业综合4-342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目代码: 342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期货交易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定买卖合同,而货款的交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2、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4、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了程式化的分析。

5、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比重逐渐降低。

这一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6、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农村社会的整体出发,通过农村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以综合的观点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7、农村权利结构是指农村社区的决策权力在各个阶层的分配状态,它具体表现为决策人的阶层构成及组织形式。

8、现代农业是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手段装备的,采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科研成果的、运用管理科学和电脑等管理设备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A;2、C;3、D;4、A;5、C;6、B;7、C;8、C;9、D;10、B;11、A;12、B;13、C;14、C;15、B;16、D;17、C;18、C;19、B;20、C;21、D;22、A;23、B;24、A;25、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3、×;4、√;5、×;6、√;7、√;8、√;9、√;10、×;11、×;12、√;13、×;14、×;15、√------------------------------------------------------------------------------------------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⑴产品贡献。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题型:客观性试题占10%,为单选题;主观性试题占90% ,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考试时间: 3 小时考试方式: 笔试考试范围: 农业经济管理:50 分第一章绪论1.考试知识点:农业的起源与演进、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经济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2.考核要求:了解农业概念与内涵、农业管理思想、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第二章农产品市场1.考试知识点: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供求平衡,市场的含义与职能,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农产品市场特点,农产品市场的类型及各自功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2.考核要求:了解农产品供给与农产品需求概念,掌握影响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不同因素,增加农产品供给、引导农产品需求的理论;了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恩格尔系数的概念、作用与局限性,深入理解均衡变动蛛网理论及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循环变动模式。

了解农产品市场等相关概念、作用与发展趋势,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作用机理,掌握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完善的对策建议。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第三章农产品物流管理1.考试知识点: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输与配送管理2.考核要求:了解物流与农产品概念与特点,物流系统构成要素,掌握农产品物流供需的特点、运输与配送。

第四章农业的宏观调控1.考核知识点:农业宏观调控地位与作用,农业宏观调控的对象、任务与原则,农业宏观调控手段体系。

2.考核要求:掌握农业宏观调控内涵、理论依据、地位与作用,了解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掌握农业宏观调控的对象、特征、任务与原则,掌握农业宏观调控的职责、实施条件、手段体系及功能。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浙江农林大学-2016硕士自命题真题-342-综合四

浙江农林大学-2016硕士自命题真题-342-综合四

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农业知识综合四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农业经济学部分和农业政策学部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农业技术进步;2.水资源;3.农产品供给;4.农业政策问题;5.农业政策执行;6.农业政策方案评估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目前,我国提高农业内部劳动力利用率的关键问题是()。

A.推进农业机械化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D.建立稳定高产农田2.农业产前服务主要是()服务。

A.科技B.经营管理C.灌溉D.生产资料供应3.互补性农产品属于相关产品,下列()属于互补性农产品。

A.小麦与水稻B.小麦与棉花C.食糖与甜菜D.食糖与咖啡4.下述各项中,不属于刺激农产品需求的政策手段是()。

A.出口补贴政策B.消费补贴政策C.保护价收购政策D.农业生产直补政策5.政策科学主要研究()A.政府行为B.厂商行为C.市场行为D.农民行为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7.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A.土地B.劳动力C.农机具D.资金8.形成农业生产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

A.自然资源B.农业生产要素C.生态环境D.市场需求9.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A.产量B.效用C.规格D.品质10.农产品需求函数是指农产需求量与()之间的关系。

A.供给量B.销售量C.其以前各期需求量D.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11.农业增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是()。

A.化肥B.农药C.农业机械D.农膜12.政策的系统模型把公共政策视为是()对外界环境压力所做出的反应。

A.政治系统B.经济系统C.社会系统D.民间系统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评估标准的是()。

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考试科 目:农业知识综合四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农业经济学部分与农业政策学部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农业剩余劳动力; 2.土地集约经营; 3.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 4.农业政策调整; 5.农业政策目标; 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农机具 D.资金
9.甲乙两种农产品为可替代产品,当甲产品价格上升时 ( )。
A.乙产品需求增加 B.乙产品需求减少 C.甲乙两种产品同时增加 D.甲乙两种产品同时减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 )上相似,并可相 互代替的农产品。
A.产量 B.效用 C.规格 D.品质
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 A.政策过程模型 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D.浙进决策模型
15.土地整合和土地利用政策属于( )。 A.农业发展政策 B.农业结构政策 C.农民增收政策 D.农村发展政策
16.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农村发展 B.农民增收 C.农业增产 D.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17.下列产品中( )属于完全无弹性产品。 A.牛奶 B.水稻 C.食盐 D.奢侈品
A.0.33 B.0.5 C.0.67 D.1.5
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A.生产周期长 B.自然环境影响大 C.收获时间集中 D.空间分散
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 )。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 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考试科目:342农业知识综合四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农产品供给弹性;2.农产品批发市场;3.农产品需求;4.农业政策;5.政策分析系统模型;6.农村社会学;7.农村权利结构;8.农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A.土地B.劳动力C.农机具D.资金2.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指()A.畜牧业B.林业C.种植业D.渔业3.目前,我国提高农业内部劳动力利用率的关键问题是()A.推进农业机械化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D.建立稳定高产农田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A.基本国情B.经济发展速度C.人口素质D.改革环境5.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表明()A.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B.价格的变动幅度大C.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D.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6.农产品需求弹性小是指()A.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B.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C.价格的变化幅度小D.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A.生产周期长B.自然环境影响大C.收获时间集中D.空间分散8.家庭承包制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A.结合B.合并C.分离D.连在一起9.形成农业生产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A.自然资源B.农业生产要素C.生态环境D.市场需求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A.产量B.效用C.规格D.品质11.政策科学主要研究()A.政府行为B.厂商行为C.市场行为D.农民行为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三大要素组成的是()A.政策背景B.政策目标C.政策意义D.政策手段13.政策手段是连接政策背景和政策目标的()A.起点B.桥梁C.终点D.措施14.农业政策资源不包括()资源A.资金B.物资C.人力D.自然15.除()之外,均为影响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环境因素A.政治环境B.自然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心理环境16.下述各项中,不属于刺激农产品需求的政策手段是()A.出口补贴政策B.消费补贴政策C.保护价收购政策D.农业生产直补政策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评估标准的是()A.生产力标准B.过程标准C.政策效率标准D.社会福利标准18.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A.社会问题的辨识B.社会问题的出现C.政策议程的建立D.政策方案的规划19.农村社会学的显著特征可被概括为三点:即整体性、实用性和()。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答案2013 农业知识综合四(参考)342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答案2013 农业知识综合四(参考)342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2013年一、名词解释1.农产品供给弹性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即当农产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农产品供给数量变动的百分比。

2.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以粮油、畜禽肉、禽蛋、水产、蔬菜、水果、茶叶、香辛料、花卉、棉花、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对象,为买卖双方提供长期、固定、公开的批发交易设施设备,并具备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结算、价格形成等服务功能的交易场所。

3. 农产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4.农业政策指为了实现与农业生产经营及农村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由执政党或政府依特定的程序制订并发布的,包含着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规范性文件。

5.政策分析系统模型运用相关模型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6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关系及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学分支学科7.农村权利结构意指村庄各主要权力主体之间模式化的互动关系。

8.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二、单选1-5 ACBAC 6-10 ADCBB 11-15ACBDD 16-20ABBDA 21-25DABDC 二、判断1-5 TFFTT 6-10 TTFTT 11-15FTTTF四、简答题第一题1)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

某一种特定的农产品的供给。

两种情况:竞争性农产品和连带农产品2)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降低生产成本是增加产品供给的一个重要措施。

3)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农业资源从基础条件上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可能性,资源条件的优劣也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多与少。

4)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一般来讲,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和农产品供给呈正方向关系。

5)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越高,可出售的农产品就越多,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大,为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总量就越多6)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预期。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试题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试题

第1页共1页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A卷)
科目代码:342
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
适用专业名称:农村发展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 1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发展经济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智力外流
2.恩格尔法则
二、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大推进理论,简述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的三种不可分性。

2.根据“发展极”理论,“发展极”的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管理学部分(50分)
一、简答题(回答要点并对之进行简单阐述,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说明其管理意义。

2.何谓部门化?部门化的形式有哪些?请联系实际说明其各自特征和应用。

二、论述题(1小题,共20分)
1.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实践中如何克服?
现代农业经济学部分(50分)
一、论述题(3小题,共50分)
1.论如何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15分)
2.试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转移途径及改进措施。

(15分)
3.从供给侧视角,你认为如何提升我国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的新动能?(20分)。

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含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村社会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含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村社会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答案

B.19世纪七八十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20年代
18 农村社会学的发源地是( ) A.西欧 B.东欧 C.美国 D.日本
19 《江村经济》一书的作者是( ) A.李景汉 B.费孝通 C.杨开道 D.梁漱溟
20 当代发达国家的农民完全是个( )的概念 A.居住地
B.身份 C.职业 D.生产方式
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D.渐进决策模型
12 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价格管制手段 B.财政手段 C.法制手段 D.信用管制手段
13 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农业政策增加 B.农业政策删减 C.农业政策分解 D.农业政策更新
14 系统模型认为,政策的输出是( )的结果 A.社会团体和个人互动
目 录
2010年浙江农林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1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分离。 ( )
2 恩格尔定律指随着家庭收入的减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不断下 降。( )
3 供给价格弹性是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自身需求相对变动的 比值。( )

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C.市场行为 D.农民行为
18.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 ) A.适应性 B.可塑性 C.独立性 D.依赖性
19.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办法是( ) A.降低农产品成本 B.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C.提高土地生产率 D.提高劳动生产率
20.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社会经 济及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件( )
15.下述各项中,不属于刺激农产品需求的政策手段是( ) A.出口补贴政策 B.消费补贴政策 C.保护价收购政策 D.农业生产直补政策
16.下述关于政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国家、政党等制定 B.行为准则 C.有一定的目标 D.经济手段
17.政策科学主要研究( ) A.政府行为 B.厂商行为
农村社会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 1.农民 2.农村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 )是中国首次以县为单位进行的系统的实地调查。 A.《华南农村生活》 B.《沈家行实况》 C.《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D.《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2.农村家庭结构的类型中,( )指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 成的家庭,一般由两代或三代人组成。
6.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对某一 种农产品可能购买的数量。( )
7.农业政策方案在修正与完善后就可以进入执行阶段。( ) 8.农业政策在组织实施前需要进行政策试验,以取得执行政策的 实际经验。( ) 9.理想的农业政策调整步骤是个别调整——局部调整——整体调 整。( ) 10.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实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 析、历史分析等四个方面。( ) 11.农业政策手段按照发生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手段、行 政管制手段和法制手段等。( )

浙江农林大学34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浙江农林大学34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342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期货交易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定买卖合同,而货款的交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2、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4、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了程式化的分析。

5、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比重逐渐降低。

这一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6、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农村社会的整体出发,通过农村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以综合的观点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第1页,共7页。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342-综合四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342-综合四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A.生产力标准
B.过程标准
C.政策效率标准
D.社会福利标准
14.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办法是(
)。
A.降低农产品成本
B.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C.提高土地生产率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5.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 )
A.职工的工资要有大幅度上涨
B.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
第 3 页,共 5 页
18.下述各项中,不属于刺激农产品需求的政策手段是( )。
A.出口补贴政策
B.消费补贴政策
C.保护价收购政策 D.农业生产直补政策
19.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农业政策增加
B.农业政策删减
C.农业政策分解
D.农业政策更新
A.供给量
B.销售量
C.其以前各期需求量 D.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
11.农业增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是( )。
A.化肥 B.农药
C.农业机械 D.农膜
12.政策的系统模型把公共政策视为是( )对外界环境压力所做出的反应。
A.政治系统
B.经济系统
C.社会系统
D.民间系统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评估标准的是( )。
6.农业政策手段按照发生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手段、行政管制手段和法制手段等。
( )
7.依据政府行为影响的范围分类,可以把政府政策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如社会政策、经
济政策、技术政策等。( )
8.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和季节
型剩余。( )
9.政策是由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三大要素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

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答案【圣才出品】

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答案【圣才出品】

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答案科目代码:342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农业的概念2.农产品批发市场3.恩格尔系数4.农业政策5.农业政策效率6.家庭7.调查研究方法8.传统农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农产品需求函数是指农产需求量与()之间的关系A.供给量B.销售量C.其以前各期需求量D.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2.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A.农产品供给数量的伸缩率B.农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化C.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D.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率所引起的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3.形成农业生产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A.自然资源B.农业生产要素C.生态环境D.市场需求4.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指()A.畜牧业B.林业C.种植业D.渔业5.目前,我国提高农业内部劳动力利用率的关键问题是()A.推进农业机械化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D.建立稳定高产农田6.根据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变动关系是()A.同方向变动B.反方向变动C.互不影响D.其他关系7.农产品需求弹性小是指()A.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B.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C.价格的变化幅度小D.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8.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A.土地B.劳动力C.农机具D.资金9.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A.基本国情B.经济发展速度C.人口素质D.改革环境10.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A.生产周期长B.自然环境影响大C.收获时间集中D.空间分散11.政策的系统模型把公共政策视为是()对外界环境压力所做出的反应A.政治系统B.经济系统C.社会系统D.民间系统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评估标准的是()A.生产力标准B.过程标准C.政策效率标准D.社会福利标准13.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A.农业发展政策B.农业结构政策C.农民增收政策D.农村发展政策14.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A.社会问题的辨识B.社会问题的出现C.政策议程的建立D.政策方案的规划15.下述各项中,不属于刺激农产品需求的政策手段是()A.出口补贴政策B.消费补贴政策C.保护价收购政策D.农业生产直补政策16.下述关于政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国家、政党等制定B.行为准则C.有一定的目标D.经济手段17.《乡土中国》一书的作者是()A.杨开道B.费孝通C.晏阳初D.李景汉18.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北定县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领导人是()A.李景汉B.杨开渠C.梁漱溟D.晏阳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农林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342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
注意: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2、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它是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3、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比重逐渐降低。

这一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4、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和。

5、农业政策效率是指农业政策效益与其运行费用之间的关系和比例。

6、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结合起来的人类最古老、最基本、最普遍的初级社会群体。

7、调查研究方法是指按一定要求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一系列理论、方式、方法、程序、步骤和操作技术。

8、传统农业是使用金属和木制农具,依靠人、蓄力,并凭借直接经验积累的传统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是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D;
2、D;
3、B;
4、C;
5、B;
6、B;
7、A;
8、A;
9、A;10、C;11、A;12、B;13、A;14、B;15、D;16、D;17、B;18、A;19、B;20、B;
21、C;22、D;23、B;24、C;25、A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2、×;
3、×;
4、√;
5、√;
6、×;
7、√;
8、×;
9、√;10、×;11、√;
12、√;13、×;14、√;15、×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⑴回避市场风险(转移价格风险)的功能。

期货交易者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
上做“套期保值”交易来达到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

(3分)
⑵发现合理价格。

期货交易所是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交易场所,它将众多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集中于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形成一个公正的交易价格。

(3分)
⑶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

期货交易除了规避风险、发现价格这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以外,还有进行风险投资、获取风险收益的功能。

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直接实物交割来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启用期货市场杠杆的作用,间接调配商品物资在期货市场体外流转。

(2分)
2、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3分)可分为:
⑴社会政策;(1分)
⑵经济政策;(1分)
⑶技术政策;(1分)
⑷农业政策;(1分)
⑸农业市场政策等。

(1分)
3、⑴农业政策目标调整;(2分)
⑵农业政策方案调整;(2分)
⑶农业政策执行措施调整;(2分)
⑷农业政策主体和作用对象调整。

(2分)
4、⑴人口。

一个社区首先必须有按照一定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聚居在一起的人口群体。

(2分)
⑵地域与环境。

一个人口群体必须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内。

这就构成社区的区位,包括它的范围、方位、形状、环境、并占有一定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

(2分)
⑶组织。

每个社区都不是一盘散沙,社区的人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

在组织上都有一定的劳动分工和互相依赖的关系。

(2分)
⑷制度和设施。

每个社区总是有它的文化制度,包括习俗、教育,以促使社区一体化。

(2分)
5、⑴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

(2分)
⑵农业生产过程的特点:①动植物生产一部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相当长的生产周期,而且由于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完全一致,因而使农业生产活动具有
较强的季节性。

(2分)②在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

(2分)③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种动植物群落与微生物、客观环境之间,形成多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生态系统。

(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农业多功能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一般认为,农业的非商品功能可分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5个方面:(1分)
⑴环境功能。

农业及其相关土地的利用对环境可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两方面,从正的外部性来看,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功能: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沙漠化、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提供农业景观等。

同时,农业对生态系统和可再生自然资源也具有负面影响,包括农用化学品、灌溉和机械耕作的过量投入所带来的影响。

(3分)
⑵社会功能。

农业和农民、农村是联系在一起的,农业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农村也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以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

(3分)
⑶粮食安全功能。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粮食安全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3分)
⑷经济功能。

农业除具有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等。

农业观光旅游,就是农业的非商品产出功能,通过开发与农业相关的系列服务,如观光、度假,休闲等形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消遣服务。

(3分)
⑸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
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如赫哲族的渔猎文化、传统端午节、一些少数民族的火把节等。

(2分)
2、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和。

(3分)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它与其它部门经济政策显著不同,这是由农业的特点决定的。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品,其供给数量和价格不能较大波动,否则就会转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证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以保证社会经济稳定。

(4分)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下降,初级产品生产者的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如果不降低农民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能持续下降。

政府必须运用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减少这一过程可能产生的摩擦,保障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社区发展。

(5分)
我国农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也足以证明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农业政策正确与否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