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方法在维修规划中的应用
系统可靠性评估在电力设备维修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2 0 世纪8 0 年代之后 , 随着 电力网络的复杂程度越 来越高,
为了克服 定期维 修僵 硬 的维 修制 度带来 的资 源浪费 和系统风 险, 分别 出现 了状 态维修和可靠性 维修两种 模式 。 状态 维修通
过人员巡视 、 在线监 测、 故 障诊 断等 手段 来评估 电力设备 的健
康状况 , 根据设备状 态的受损程 度, 依 照轻重 缓急有计划 地安 排维修活动 。 状态 维修必须依 赖准确 的监 测诊断方 法, 并且 监
理水平 要求越 来越高, 选择合理 的电力设备维修策 略, 可 以节省 大量 的固定资产投入 , 提升电力公司的效 益水平。 为了满足建立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 的要求 , 采取合理 的管 理措施提 升设备运行可靠性 , 延长设 备使用寿命 , 对 电力公司更 经济、 更
可靠 地为用户提 供 电能有重 要意义。电力设 备维修 的根本 目的 是 降低 系统风 险, 为用户 提供经 济可靠 的电能供 应。 我 国现行 的各 种维修规 程 、 纲要均是根据 传统 经验长期统计 、 总结后得
二、 电 力设 备 维 修 对 系统 可 靠 性 的影 响
、
电 力设 备 维 修 策 略 的 发 展
从1 8 8 2 年第一 次出现高压输 电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2 1 世纪智能电网的大力 推
进, 电力 系 统 经 历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 电 力 设 备 维 修 模 式 随 着 科 技 的发 展 进 步大 致 经 历 了如下 三个 阶段 。 [ 2
这么复杂 , 并且冗余 的系统设 计使得设备发生故 障时的影 响范 围较 小 , 电力设备 的结构 相对 简单且容易修 复, 因此在 这个 阶 段 主要以故障后维修为主。 早期 的这种维修模式 适合当时的生 产力发 展水平, 能够 满足简单 电力系统 的需求 。当故障后果 较 小, 维修 过程简单时采用这种维修模式 。
浅析基于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方法
浅析基于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方法用户对飞机的维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工作程序,重点阐述了系统/设备分析法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中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标签:可靠性;维修;RCMA1 前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的目的就是确定重要维修项目(MSI)(NMSI)、重要结构项目(SSI)(NSSI),通过系统维修方式逻辑决断过程和结构评级,确定MSI、SSI的维修方式和维修工作要求,根据维修方式逻辑决断及结构评级结果,编制预防性维修大纲并确定维修项目的维修周期。
本文通过系统/设备分析法简要介绍了如何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项目及预防性维修工作要求,编制预防性维修大纲并确定维修项目的维修周期。
2 飞机的故障、故障分类和故障后果及维修对策2.1 飞机的故障、故障分类和故障后果飞机的故障是指飞机或其子系统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
对于具体系统,其故障的判据还应结合各系统的功能以及性质与适用范围加以规定。
清晰的故障定义是划分故障种类、评定故障后果和确定飞机和各系统可靠性水平的基础。
飞机的故障分类可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也可分为单个故障和多重故障。
功能故障就是指飞机或系统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潜在故障是指飞机或系统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可鉴别的状态。
单个故障是指发生的独立故障事件;多重故障是指由连贯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故障组成的故障事件。
飞机或其子系统的故障后果将对飞机有安全性影响、任务性影响和经济性影响。
根据系统/设备的功用和故障模式及其在飞机中的重要度不同对飞机的安全性、任务性、经济性影响程度也不同。
2.2 飞机的维修对策飞机在实际使用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早期故障和偶然故障更是不可能靠维修来预防的。
对有安全性或任务性后果的偶然故障,如果故障率超过了可接受水平,则只能改进飞机的设计。
耗损性故障也不必全部预防,只对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故障才需要预防。
可靠性分析模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可靠性分析模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许多关键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可靠性。
可靠性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中,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可靠性分析模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可靠性分析模型。
一、可靠性分析模型简介可靠性分析模型是一种定量分析工具,用于评估系统或构件的失效概率和寿命。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统计方法,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定量计算和预测。
可靠性分析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设备的寿命、优化维修计划、改进设计等,从而提高工程设计的可靠性。
二、可靠性分析模型的应用1.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它通过树状图的方式描述系统或构件发生失效的逻辑关系。
工程师可以通过故障树分析模型找出系统故障发生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
例如,在核能领域,故障树分析被广泛用于评估核电站的可靠性,以确保安全性能。
2. 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是另一种常见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它通过图形表示系统失效的各个可能性,从而帮助工程师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与故障树分析类似,事件树分析也可以用来预测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并通过制定相应的维修策略来提高可靠性。
例如,在航天领域,事件树分析可用于评估火箭发射的可靠性,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3. Monte Carlo模拟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基于大量随机抽样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生成大量的随机数,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从而计算系统失效的概率和寿命。
Monte Carlo模拟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中的一些假设和限制,更准确地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它在机械、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可靠性建模与评估软件除了上述模型,还有一些专业的可靠性建模与评估软件可供工程师使用。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工具和分析方法,可帮助工程师进行更准确和高效的可靠性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导言:机械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负责设计、制造和维护各种机械设备。
在机械工程中,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是关键的考量因素。
因此,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应用示例。
一、可靠性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可靠性分析是指对机械设备在特定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能力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了解设备的寿命、故障率,以及预测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可靠性分析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几个重要原因:1.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分析设备的可靠性,可以找出设备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这有助于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优化维修计划:可靠性分析还可以帮助确定维修计划和维修策略。
通过分析设备的维修记录和故障数据,可以提前预测设备可能的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3. 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早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在机械工程中,有多种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供选择。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1.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FMEA是一种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旨在识别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以及这些故障对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故障模式进行评估,可以优化设备的设计和维护计划,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 可靠性块图(RBD):可靠性块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分析方法,用于表示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可靠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绘制可靠性块图,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识别潜在的故障点,并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
3.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基于逻辑关系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识别导致系统故障的关键事件和因素。
通过构建故障树,可以分析设备故障的概率和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该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预防性维修大纲;故障后果1 引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也是发达国家军队及工业部门制定军用装备和设备预防性维修大纲、优化维修制度的首选方法。
美军通过在80年代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维修改革,使其装备保持了较高的完好率。
美军所作的工作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回报。
英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应用RCM分析技术为其设备制定维修策略,避免了“多维修、多保养、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维修”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
实践证明:如果RCM被正确运用到现行的维修装(设)备中,在保证生产安全性和资产可靠性的条件下,可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RCM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表现出来的优势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这些国家普遍开展了RCM的应用研究。
本文对RCM当前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 RCM在国外的推广应用与维修改革70年代中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美国防部明确命令在全军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1978年,美国国防部委托联合航空公司在MSG-2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维修大纲制订的方法。
诺兰(Nowlan,F.S.)与希普(Heap,H.F.)合著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此背景下出版。
书中正式推出了一种新的逻辑决断法--RCM法。
它克服了MSG-1/2中的不足,明确阐述了逻辑决断的基本原理,对维修工作进行了明确区分,提出了更具体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方法应用
级别 的建议 ; 系统综合 , 形成维修工作策略。
froh rm r ee up nst d p utbem i e a c 0iy o t e i ime t oa o t i l a ntn ep l a n q s a n c
Ke ywo d r i em i ta t r i e a t n mo s s s e RC man e a c 0 i r s D n a n se m u bn u o o u y t  ̄r m M i tn n ep 1y c
Z HOU o y 一 Gu - i. Z HOU ic u YA Ha. h n NG h . h n Z ic u 2
i C l g fEn r y a d P we Hu z o g Un v r i fS in e a d Te h oo y W u a 4 0 7 . o l e o e g n o r e a h n ie st o ce c n c n l g y hn 3 04 2. c o l f v l c i c u e a d P we gn ei g Na a nv r i fE g n e i g W u a 4 0 3 S h o o Na a h t t r n o rEn i e rn Ar e vl U ie st o n i e r y n hn 30 3
船 舶是 一个 集 机 电 、 通讯 、 航等 多种 设 备及 导 技 术 为一体 的综 合 体 。在使 用过 程 中如何 以最低 的投入 保持 设 备 的 安 全 可靠 运 行 , 一直 是 装 备 管 理 部 门追 求 的 目标 。
和分析 人 员 明确 分 析 对 象 , 2 海军工程大学船 舶与动力 学院 304 .
0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2 3 4
从可靠性原理及实践寻找或消除隐蔽 故障, 故障,可以预防多重故障的严重后果 预防性维修不能提高固有可靠度 预防性维修难以避免故障的发生,不能改 预防性维修难以避免故障的发生, 变故障的后果。 变故障的后果。 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和方式, 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和方式 , 可以大大减少维修费用。 可以大大减少维修费用。 完善的预防性维修大纲由使用人 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加以完善。 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加以完善。 通过改进使用和维修方式, 通过改进使用和维修方式, 也能 得到一些良好的效果。 得到一些良好的效果。 维修是维持有形资产的功能(质量、 维修是维持有形资产的功能 ( 质量 、 售后 服务、运行效益、操作控制、安全性等) 服务、运行效益、操作控制、安全性等) 首先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首先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新观念不 断渗透, 断渗透,其次再解决技术和方法问题。 维修不仅影响可靠度和费用, 维修不仅影响可靠度和费用 , 还有环境保 能源效率、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风险。 护、能源效率、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风险。 1-289
2011-1-15 1-289 7
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基本原理: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基本原理: 1 、 定时拆修对复杂设备的故障预防几乎不起 作用,但对简单设备的故障预防有作用。 作用,但对简单设备的故障预防有作用。 2 、 提出潜在故障的概念 , 可使设备在不发生 提出潜在故障的概念, 功能故障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地利用, 达到安全、 功能故障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地利用 , 达到安全 、 经济的使用目的。 经济的使用目的。 3 、 检查并排除隐蔽功能故障是预防多重故障 严重后果的必要措施。 严重后果的必要措施。 4、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能够以最小的资源
2011-1-15 1-289 13
可靠性分析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可靠性分析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
可靠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在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和维护等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可靠性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可靠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产品的故障模式、故障原因、故障影响以及故障发生的概率等进行研究和评估,以确定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预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
可靠性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降低成本:提前发现和解决产品的故障问题,可以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和返修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还可以减少售后服务成本和客户投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增强客户满意度:可靠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从而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4、缩短研发周期:在产品研发阶段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避免在后期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和调整,从而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
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1、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FMEA 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其对产品整体性能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FMEA 通常包括故障模式识别、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评估、风险优先数计算等步骤。
2、故障树分析(FTA)FTA 是一种以故障为顶事件,通过逻辑推理和图形表示的方法,找出导致故障发生的所有可能的原因和组合。
故障树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产品故障的因果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可靠性预计可靠性预计是根据产品的组成结构、零部件的可靠性数据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预测和评估。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策略优化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策略优化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
在现代工业中,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以及相应的维修策略优化。
一、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通过合理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1. 设备选择: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应根据系统需求和操作环境选择合适的设备。
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2. 故障预防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添加过载保护装置、使用耐久性好的材料等。
3. 强化结构设计: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工程力学原理,确保系统能够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负荷,并避免结构失效引起的故障。
4. 控制系统设计:合理设计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装置等,以确保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二、机械系统的维修策略优化机械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后,难免会发生故障或出现部件损坏。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和修理费用,维修策略需要进行优化。
以下是一些优化维修策略的推荐:1. 预防性维护:采取定期检查、润滑、更换部件等措施,以防止故障的发生或减小故障的概率。
通过预防性维护,可以在出现故障前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条件监测:应用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对重要部件和系统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通过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3. 在线维修: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在线维修。
通过远程诊断和操作,可以避免现场维修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4. 故障分析:对发生故障的机械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和改进措施。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总结: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维修策略优化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条件监测,以及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发生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可靠性工程理论在飞机维修检修中的应用研究
可靠性工程理论在飞机维修检修中的应用研究飞机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机械设备,其可靠性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和飞机运营量的增加,飞机维修和检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可靠性工程理论因其系统性和科学性,在飞机维修检修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靠性工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在飞机维修检修中的应用是从维修策略的制定开始的。
维修策略是指在飞机使用过程中确定的维修和检修的规划和安排。
可靠性工程理论可以通过对飞机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飞机不同部件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和故障率,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维修策略。
这样可以明确维修的重点,合理调配维修资源,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故障带来的飞行中断和延误。
在飞机维修工作中,可靠性工程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故障诊断和预测。
故障诊断是指通过分析和处理实时的或历史的故障数据,确定飞机故障的具体原因和位置。
可靠性工程理论可以通过对飞机各个部件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和故障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对故障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识别飞机故障,提前进行维修,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对飞机运行的影响。
此外,可靠性工程理论在飞机维修检修中还可以应用于维修资源的优化。
维修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工具等,合理的维修资源配置是保障飞机维修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可靠性工程理论可以通过对飞机故障模式和故障率的统计和分析,确定维修资源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维修资源配置方案。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维修工作的效能,减少维修成本,并优化维修资源的利用。
另外,可靠性工程理论还可以在飞机维修过程中应用于维修质量的控制。
维修质量的控制是保障维修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重要环节。
可靠性工程理论可以通过对飞机故障模式和故障率的统计和分析,确定飞机关键部件和系统的维修要求,并建立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估标准。
在维修过程中,可靠性工程理论可以通过监控维修的全过程,确保维修质量的稳定和可靠,为飞机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以MSG-3理论为指导,树立以可靠性思想为中心的维修理念作者 / 邵川(机务部技术科)航空公司对飞机实施例行维修工作(如A320系列飞机的A 检)的依据是维修方案,航空公司维修方案的制定主要是以飞机制造国民航当局批准的维修大纲(又称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MRBR)为依据。
对我公司目前所执管的EMB145和A320系列飞机而言,它们的维修计划文件分别为SMRD和MPD,其中包含飞机制造国民航当局批准的维修大纲(MRBR)的内容,还有厂家推荐的维修任务、服务通告和服务信函的要求、机载设备生产厂家推荐的维修任务等(参见图1、图2)。
图1 A320维修方案构成航空公司在制定某种机型的维修方案时,必须体现的是MRB (维修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将MRB规定的维修要求以易于航空公司操作和控制的方式体现在维修方案中。
MRBR的制定是以可靠性思想为依据的。
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航空器及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它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航空器及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并力求使方案达到最优。
它的基本做法是:对飞机各个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故障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程序,确定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以最小的维修停机损失和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为目标,优化航空器及各系统的维修策略。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在此之前,航空界的人们普遍认为:对飞机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做得越多,翻修周期越短,翻修深度越高,飞机就越可靠、越安全。
想必老一辈的川航机务人对苏制图154飞机的二型定检以上的检查还记忆犹新,那时驾驶舱内的各种仪表几乎全部都拆下来送车间修理,飞机大修的停场时间长达数月。
到了60年代初,美联航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即:对于复杂的飞机系统,除非具有某种支配性的故障模式,否则定时翻修无助于提高其可靠性;对于许多项目,没有一种预防性维修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可靠性技术应用
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可靠性技术应用摘要:在飞机维修工程中,技术管理是参照可靠性技术指标进行的。
在当前的现代民用飞机维修工程中,加强工作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实际出发对我国飞机维修工程可靠性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实现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维修保养;可靠性技术;改进创新目前大多数民用飞机在实际维修工作过程中,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提高可靠性维修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一些可靠性维修技术,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民机维修过程可控,保证自身规范性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整体维修工作的成本,确保民机维修的可靠性能进一步加强。
从而为保证民航飞机维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我国飞机维护工程中可靠性技术方案的主要问题1.1可靠性参数样本有限为了分析飞机的可靠性,需要多次收集和记录飞机的飞行信息,作为数据样本的参考。
收集的数据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附件使用、飞机系统性能数据和动力装置磨损。
但由于我国航空公司规模较小,样本单元数量过少,无法建立可靠性技术指标参数体系。
而现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一直致力于新模式的研究。
与国内外车型相比,新车型出现后,很难找到同类型的车型作为样本参考。
但如果没有参数样本,可靠性技术指标就失去了作为维修方案参考的价值意义。
1.2可靠性技术指标缺乏验证方法飞机的可靠性技术指标是根据多个飞行信息的结果综合计算和分析的,但即使可靠性技术指标是以实际飞行为基础的,飞机维修工程的可靠性技术指标在后期仍需验证和调整。
即使飞机各部件的结构相同,在加工时也会因为误差的不同而造成质量的不同。
例如飞机起落架参数建立后,发现起落架的使用寿命明显短于可靠性技术指标。
而起落架的另一部分在达到飞机起落架的使用寿命后,仍能继续承受飞机起飞、滑翔、停放载荷而无故障发生。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RCM) 在空压机维修策略优化中的应用
35中国设备工程C h i n a P l a n t E n g i n e e r i ng中国设备工程 2020.09 (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RCM 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用以确定设(装)备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以设备的可靠性为基础,系统的分析设备的故障模式、原因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RCM)在空压机维修策略优化中的应用许来旺,高敏杰,张洪建,王荣江,徐遍强(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储气库分公司,天津 300270)摘要:空压机是天然气地下储气库采输装置的重要设备,主要是为各种气动阀门及仪表等提供动力源。
做好空压机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对保证采输装置的安全有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以可靠性为中心(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的维修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具体应用和创新RCM 决断逻辑选择空压机维修策略,并提出了应用RCM 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设备运行率提高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RCM;空压机;维修维护策略中图分类号:TH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0)09(下)-0035-03和影响,运用逻辑判断分析法确定维修内容、维修类型、维修间隔和维修级别,从而达到优化维修的目的。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颁布的RCM 标准JA101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过程的评审准则》中规定,只有保证按顺序回答以下滑油,避免由于润滑油的型号不匹配,影响到车用柴油机的整体运行安全性。
在车用柴油机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开展时,应当对润滑油、润滑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等进行更换。
为确保柴油机的运行安全与稳定,定期维护保养时,应当对燃油供应系统、冷却系统、转向系统、刹车系统等进行检修,将相关故障扼杀在萌芽阶段,充分发挥出车用柴油机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价值。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工程与维护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工程与维护在现代机械工程领域,可靠性工程与维护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它们不仅关系到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可靠性工程旨在确保机械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工程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以预测和预防潜在的故障。
为了实现高可靠性,需要进行深入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通过这种分析,能够识别出可能导致设备失效的各种因素,如零部件的疲劳、磨损、腐蚀等,并评估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在材料选择方面,可靠性工程也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耐久性。
例如,在高温、高压或腐蚀性环境中工作的设备,需要选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合理的结构设计也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结构,减少应力集中、降低振动和噪声等,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而维护则是在设备投入使用后,为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预防性维护是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工作环境等因素,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换易损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预测性维护则是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采集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并运用数据分析算法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一旦发现异常,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定期更换机油、滤清器和火花塞等属于预防性维护。
而通过监测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如缸内压力、尾气排放等,来判断发动机的磨损情况,并提前进行维修或保养,则属于预测性维护。
在实际的机械工程应用中,可靠性工程与维护是相辅相成的。
可靠的设计为设备的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而有效的维护则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设计性能。
石油化工设备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应用指南
目录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3.1术语 (3)3.2缩略语 (5)4总体要求 (5)4.1基本原则 (5)4.2实施目的 (5)4.3基本程序 (6)5实施过程 (6)5.1 启动与计划 (6)5.1.1 前期准备 (6)5.1.2 确定分析范围 (7)5.1.3 知识与培训 (7)5.2 可靠性分析 (7)5.2.1分析流程 (7)5.2.2 数据要求 (8)5.2.3 分析方法 (9)5.3 策略制定与优化 (11)5.3.1策略原则 (11)5.3.2 维修策略 (11)5.3.3 维修任务间隔 (13)5.4 策略实施 (13)5.4.1 细化维护任务 (13)5.4.2 优先实施的任务 (14)5.4.3 合理化任务间隔 (14)5.5 持续改进 (14)5.5.1 效果评价 (14)5.5.2 持续改进 (14)附录A(规范性)FMECA分析方法 (15)附录B(规范性)逻辑树分析(LTA)方法 (22)附录C(资料性)RCM预防性策略样表 (23)附录D(资料性)RCM维护任务样表 (25)附录E(资料性)RCM分析过程记录样表 (26)石油化工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指南1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石油化工企业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以下简称RCM)方法开展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的指导,规范了开展RCM的基本程序、方法与实施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化工成套装置或特定设备系统,主要适用设备类型包括石油化工装置动设备、静设备、仪控系统、电气设备以及其他设备。
油气输送管道站场、集输气站场等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826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ISO14224 石油、石化产品和天然气工业.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数据的采集与交换ISO31000 风险管理标准IEC 60300-3-11 Application guide -Reliability centred maintenanceRCM3 Risk-Based 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3 术语和定义3.1 术语3.1.1 系统 System相关或相互影响要素的集合,本文件中指生产装置中根据工艺流程划分相对独立的设备系统单元。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一、什么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设(装)备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按国家军用标准GJB1378-92《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制定要求与方法》,RCM定义为:“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程序,确定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最小的维修停机损失和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 转自铁血社区]二、RCM分析的输出是什么?对于民用设备,RCM分析的结果给出的是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项目、具体的维修间隔期、维修工作类型(或方法)和实施维修的机构。
对于军用装备而言,RCM分析的结果是针对于该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
装备预防性维修的大纲是规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汇总文件,是关于该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总的安排。
其主要内容包括:需要进行预防性维修的产品或项目(WHAT);实施的维修工作类型或“方式”(HOW);维修工作的时机即维修期(WHEN);实施维修工作的维修级别(WHERE)。
[ 转自铁血社区]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对于我们的维修管理来说是一个新的术语,它是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产物。
按着现代维修工程的要求,装备在研制过程中就要规划其维修保障系统,而维修大纲是规划维修保障系统的顶层文件,是纲目性的资料。
因为只有搞清了装备的维修工作需求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优化维修保障系统。
[NextPage]三、RCM的产生与发展背景RCM的产生与装备维修方式的多样化与人们对维修实践的不断认识有直接的关系。
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以前,在各国装备维修中普遍的做法是对装备实行定时翻修,这种做法来自早期对机械事故的认识:机件工作就有磨损,磨损则会引起故障,而故障影响安全,所以,装备的安全性取决于其可靠性,而装备可靠性是随时间增长而下降的,必须经常检查并定时翻修才能恢复其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方法在维修规划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技术含量设备的迅速增加,设备维修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显现。
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已经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实践证明,仅仅采用计划维修,现情维修和事后维修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求,要寻求既经济,又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的维修策略。
正确选择维修方式是保证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降低维修费用的关键。
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在进行预防性维修实践的过程中,引入了经济性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一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模式,它合理地对关键部位加以区分,以可靠性为前提,以经济适用性为原则对故障类别,维修手段,是否进行改造进行分档,它以动态管理为主,充分发挥不解体检测,不解体保养技术特长,不断指导使用者采取合理措施,适时改善薄弱部件,使维修工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RCM)理论认为,一切维修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和恢复机械系统的固有可靠性,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即根据机械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状况,以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运用逻辑决策分析法确定所需的维修内容,维修类型,维修周期和维修级别,制定出机械系统预防性维修大纲,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可靠性方法在维修规划中的应用:1,“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理论在柴油机维修管理中的应用1.1柴油机的维修级别:柴油机的维修活动会涉及到各种级别的不同类型的维修活动,而维修级别按所用的维修工具,检测能力和维修技术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现场级,中间级和基地级。
1.2柴油机维修成本:柴油机的维修成本可简单地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一般包括两大类:运行维修和送修成本。
间接维修成本指因柴油机维修而引起的其它损失。
从维修级别来看,现场级维修水平较低,中间级维修和基地级维修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难度较大,主要完成柴油机复杂机械故障的维修及小修中修大修,一般都需要对柴油机进行解体,其花费成本为送修成本和间接维修成本。
2.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柴油机故障维修柴油机由于零部件众多,其故障类型更是五花八门。
但是,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可将这些故障分为四大类,并依据故障的后果可以采取不同的维修策略。
(1)安全性和环境性故障。
包括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如柴油机与车架连接螺栓松动,主油道堵塞,传感器失灵等,此外还包括尾气排放超标。
(2)隐蔽性故障。
线路油路老化,气门活塞等磨损,蓄电池漏电,燃油润滑油消耗异常等。
(3)使用性故障。
包括起动困难,功率下降等(4)非使用性故障。
包括各类轻微故障,诸如三滤问题,清洁问题等。
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应采用相应的维修策略。
对于安全性和环境性故障,隐蔽性故障,必须采用主动维修策略,如定期预防维修或视情维修,甚至采用在线监测手段。
对于使用性故障,应视其故障原因考虑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策略。
而非使用性故障,则完全可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
具体维修方式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维修成本。
柴油机的故障后果主要体现在维修费用和停工损失,这其中大部分花费成本为送修成本和间接维修成本。
具体的维修大纲制定应严格遵循RCM的实施步骤,首先确定重要功能部件,然后对其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最后依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对其进行逻辑决断,得到最适合的维修方法,并整理成文档资料,还应当结合实际经验对维修大纲做出必要的修改。
2.可靠性维修在电力设施上的应用2.1 电力设施可靠性电力设施可靠性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的条件指设施运行时的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工作方式等。
工作条件指设备在额定参数下运行;环境条件指设备所在环境的温度、湿度、污秽等级、雷电活动等;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工作或间断工作。
设施的可靠性是一个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物理属性,设施随时间的流逝,其可靠性越低。
在评价设施可靠性时,时间是必要条件。
规定功能就是设施的性能指标,如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流,互感器的电压、电流变比等。
2.2 电力设施维修使设施保持在可用状态所进行的一切处置活动。
强调进行维修使之保持在可用状态,如每年进行的维护如大修、小修、预试、定检等,还包含为排除这种故障和缺陷所进行的处置活动。
2.3 电力设施可靠性维修电力设施可靠性维修的应用,通常是开展定期预防性检修。
以可靠性指标指导生产的原则来讲,标准化作业管理是实现可靠性指标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是先组织查勘和收集有关情况,然后结合各项管理措施提出的问题督促班组做好检修前的准备。
即:备品备件工机具、检修规程工艺标准、图纸资料的准备并按标准编写作业指导书。
检修过程中,班组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好检修人员,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执行,全面建立原始记录表;各级机构对现场作业质量进行抽查和督查;检修结束前,现场工作负责人再向运行人员提请验收。
2.4 状态维修及其主要手段2.4.1 高电压技术监督管理(1)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绝缘参数是电力设施的一个重要参数,特别是高压设施。
随着传感器,计算机,通信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在自动连续检测状态下,依据大量的数据和曲线,分析设备绝缘状态的变化趋势,从多项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运行设备的状态。
(2)红外线测温技术:电力设施导电部分通过电流必定有热效应,发热使设施温度上升。
当设施长期处于温升状态运行,将导致设施损坏。
温度是设备运行的十分重要的基本参数。
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及诊断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检测仪器对正在运行中设备的状态和指标进行检测,诊断其是否存在缺陷的技术工作。
(3)化学监督诊断技术:电力设施的绝缘介质主要是油和气,而绝缘油、气长期在电、热、水等各种因素作用下会逐渐裂解变质,而通过对其裂解变质的生成物的化学成份进行分析,可以间接地诊断设备绝缘故障和老化的速度。
化学监断路器。
督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主变、互感器和SF62.4.2 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电力可靠性管理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管理,它涉及到规划设备、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设施运行,检修维护、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综合水平的度量。
电力可靠性管理又是一种基础性的管理,它的信息来源于生产第一现场,它的数据是可靠性统计指标和进行可靠性分析的直接依据。
可靠性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1)根据输变电、供电、火力发电等设施特点,开发与之适应并实用的可靠性管理软件。
软件详细记录了设施“过去”、“现在”的情况,从而决定“将来”。
这里的“过去”指设备注册库,它记录了该设施主要状况参数。
“现在”指设备运行库,它记录了对设备进行的各种维修活动,如带电作业、调度停运备用、大修、小修、试验、清扫、非计划停运等,按照它们的起止时间、事件发生部件、技术原因、责任原因等进行记录。
“将来”指依据注册库和运行库中的数据,进行综合指标分析、专项分析和分析诊断。
(3)缺陷统计分析报告:设施维修是相对设施故障进行的,而设施故障往往因设施存在一些缺陷而产生,设施缺陷是设施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维修管理信息。
根据缺陷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每月、每年对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从离散的数据中,分析出规律性的结论,判断是因为如产品质量不良、设备老化、检修质量不良、设计不周、施工安装不良、调整试验不当、运行不当、设备失修、系统故障等原因产生的,从而对设施采取最有效的处理。
(4)年度检修计划:年度检修计划是对设备维修工作的总体安排,目的是让工作开展更有效、更具目的性,使维修工作不遗留项目,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在计划编制前,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技术监督的数据、缺陷统计分析报告等,对维修的设备进行可靠性状态评估,确定设施是免修、小修、大修或更换。
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技术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应用3.1 RCM技术及其分析过程面对设备的老化以及居高不下的设备故障率,企业通过频繁的设备维修和保养任务希望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因此,企业的计划性维修任务日益繁重,维修成本持续提高。
RCM是国际上工业领域广泛采用的确定资产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RCM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业,并把RCM制定的维修大纲首次应用于波音747飞机; 70年代后期RCM引进到美国国防工业,在大量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形成了RCM应用的标准。
目前美国军方几乎所有重要军事装备(包括现役与新研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都是应用RCM方法制订的。
我国开展RCM的研究与应用较晚,目前已经逐渐有企业开始了解RCM的方法,并应用RCM技术确定合理的预防性维修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 RCM在世界各个工业领域,包括航空、石油、化工、电力、铁路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统计,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业中,有60%的企业应用RCM来建立或优化维修大纲。
目前,在美国、法国、韩国、南非等主要核电国家的核电站都已开展RCM分析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国的大亚湾核电站于1998年引进RCM技术,在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人员培训和试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超过100多个系统的应用,该技术已经给电站设备可靠性与可用率提高、设备可维修性、运行检修成本节约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标准的RCM分析过程是根据SAE JA101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过程的评审准则》给出的RCM过程准则进行的。
该准则要求RCM分析方法需要对所选定的分析系统或设备就7个问题进行提问。
RCM分析过程逻辑关系图见图1。
RCM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从而达到确定合理维修活动需求的目的。
3.1.1确定功能和性能标准RCM分析的首先任务是列写系统的功能。
系统设备的设计往往有多种功能,其功能可分为主要功能、次要功能、保护功能和多余功能。
主要功能是指用户设置设备的主要目的,也即该设备投入运行时所能完成的用户指定的特定功能。
如核电站安全壳,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事故情况下防止放射性物质不可控制地向外泄漏。
次要功能包括该设备的其他用途,主要有环保、安全、经济、效率、包容、外观、舒适等方面。
保护功能主要指防止人员伤害或防止设备损坏而设置的提醒人员、消除或停止异常情况的功能。
多余功能,指在系统设计中已经完完全全不能为系统功能提供服务的设备或部件。
有时候,多余功能的列写往往容易被分析人员所忽略。
尽管有些设备或部件没有确定的功能,但它们仍然可以发生故障以致降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列写出系统的所有功能十分必要。
另外,功能的列写中要注意性能指标的量化,因为满足一定性能标准或范围内的功能往往才是用户所需要的,是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