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指导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
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基础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仁义礼智信”,二者都是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注公民的自由与权益。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可以激发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同时让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核心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忠诚、勇敢、孝顺、友善等道德观念。
通过将这些价值观进行融合,可以强化国家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还要注重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和哲学思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诗词、音乐、绘画、哲学等领域有独特的传统和特点,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将这些优秀的艺术和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需要注重发掘历史的智慧和经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不断总结和吸取这些智慧和经验,以指导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
通过发掘历史的智慧,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重要方面,既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融合,可以强化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新的思想和道德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互相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精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古代儒家文化的仁爱、孟子的仁义、孔子的礼乐等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而来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积极引入现代思想和理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传播和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和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实践,要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必须深刻挖掘和发掘民族文化的精髓,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理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重要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和精神支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民心,更好地适应了中国国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体现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一整套基本价值观念。
这一核心价值观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国共产党于2014年提出,并被写入宪法中。
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九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凝聚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富强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立足点,文明和谐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征。
自由体现了人的尊严和权益,平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关系。
法治则是实现自由平等的基础,公正则是法治的核心要求。
再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敬业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友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积累的精华,包含了众多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这些文化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为其注入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首先,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家庭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和谐理念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
其次,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
道家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提倡“道”和“德”的修养。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自由、平等、公正的理念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二者之间既有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又有启示与强化的相互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一系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
这些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礼让、谦和等传统美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者在关注个体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都体现着和谐共生、相互尊重的核心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也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强调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都强调了责任与担当。
在当今社会,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也可以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价值追求,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引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发展。
2. 正文2.1 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和积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核心价值,这些价值观念都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
中华文化中强调忠诚、孝道、仁爱等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忠诚、友爱、诚信等价值取向有着共通之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
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孝顺、仁爱、诚信、忠诚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取向有着相近之处。
中国一直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正是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强调了爱国主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被视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同样地,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这两者都强调了个人应当把国家和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重视集体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的核心观念是强调个人与集体的紧密联系和个体的利益要服从于整体利益。
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强调了集体主义,认为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整体的利益。
这种价值观念的传承使中国人敢于奉献、乐于奉献,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是一种基本品质,代表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关爱。
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公正。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理念对应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形成的代表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宝贵财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风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传播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等价值取向,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仁爱、和谐、孝道、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互通,共同构筑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人民利益至上,追求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共生观念和中庸之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观念也有着共通之处。
这些内在统一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继承与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参与性,它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与精神,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以儒家思想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个人人权、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使传统文化得到了全新的激活。
同样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佛家等诸多思想学派也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和创新,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新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需要进行思想的交流与互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需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交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和灵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既体现了时代性和现实性,也表达了传承和发展的精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平、友善、共享的价值观念,在对待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追求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社会公平正义,旨在构建和谐社会。
这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个体的幸福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让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融合二者,可以形成一种更加践行公正、关爱和社会责任的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爱国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相一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强调对祖国土地、人民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也呼唤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二者结合,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坚定爱国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民主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相一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注重关爱他人的生活和幸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民主主义更加强调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以及大众对政治决策的参与意识。
二者相结合,既能让人们更加关心他人的疾苦和困境,又能增加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促进社会的公正和民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社会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崇尚公平正义相一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的观念,在封建社会有着独特的体现,凡事先顾全大局、后顾全局,关心弱者和边缘群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社会主义更加强调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以保障社会公正和人民的利益。
二者结合,可以在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过程中,更加照顾到弱势群体的权益,体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和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它凝聚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共同点和互补之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目标,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规范。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至上,以民主、平等、公正、法治为核心价值。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礼、智、信之道理相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人的尊严和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价值追求,强调了人民的平等权利和法律保障。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社会和谐与文明。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体现了包容、互助的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爱国主义,注重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之一,强调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它强调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和民间传统价值,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人伦关系,提倡孝悌忠信。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道法自然。
佛教思想则讲求慈悲和解脱。
这些思想都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高尚。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二者在内在上是统一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从国家层面来看。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昌盛,这是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升华。
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意指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则强调在与人交往之中既能与之保持和谐友善关系,又能坚守自己的立场,不完全附和对方。
这种理念要求人们在与人相处时应“求同存异”,保持人与人之间自由、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尊重自然,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这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即是“和谐”思想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深深熏陶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共鸣。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体系、教育、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论述这种有机融合。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人文关怀、和谐共生的内在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仁爱和谐等理念,注重个体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样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念,追求全体人民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这两种价值观在精神层面上都强调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都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智慧。
传统的儒家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才。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都有助于形塑民众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倡导孝悌、忠诚、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念。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道德建设和个人品德修养,倡导诚信、友善、公正、奉献等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都着眼于个体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际和谐。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传承和表达价值观念。
诗歌、散文、戏曲等形式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呈现给人们,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形式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当代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发展的文化积淀,涵盖了诗词、音乐、绘画、书法、礼仪等众多领域。
这些文化形式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中庸之道、仁爱亲和、忠诚正直等。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价值追求是相契合的。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 教育引导: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接触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2. 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是传播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作中,以娱乐和传播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核心价值观。
3. 社会活动: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书画培训等,为社会提供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传承。
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这种魅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人们的行为准则中。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觉地践行这些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1.导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的两个重要文化符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和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建设的总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数千年来,中国人为了追求真、善、美、道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标志。
2.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展现了我们民族的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和人文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只有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民族自信。
2.2 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它包括诸多方面,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传统医学等等,并且具有多种文化特征,如道德、宗教、艺术、文化传承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德、修身、涵养情操,讲究礼仪、节俭、诚信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建设的总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18个方面,其中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奉献、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益、文明、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人民至上、人文关怀、责任担当。
3.2 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建设的总要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但是它们之间是有相关联系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内在联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内在联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演变发展形成的丰富文化遗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本文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为促进的关系。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儒释道三家文化、中医药文化、传统美术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戏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主张“仁爱”、“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念,强调人伦关系、家国情怀、民族责任等方面的道德准则。
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念,提倡心静自然、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
佛教文化则强调“般若”、“慈悲”、“解脱”等精神实质,追求心灵的宁静、解脱与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道德修养、精神升华和人际关系,具有与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特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要内容。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精神实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导向。
从“以人为本”、“仁爱”、“诚信”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文关怀、伦理道德、社会伦理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连续性和渗透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孝道、敬老、尊师重教等传统文化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家庭观念、敬老敬师等伦理观念相契合,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和普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礼节等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深刻影响并传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品质。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延续与体现,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相互促进和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传承发展二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影响、传承、延续、体现、相互促进、融合、优势、推动、共生共存、发展与繁荣、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灵魂,是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敬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品质等,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宝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又有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积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相互激荡、相得益彰?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血脉联系。
毛泽东指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其中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诚信敬业、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一直深植于民间。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
例如在尊重传统和求新求变的问题上,传统文化强调守旧、守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主张与时俱进、求新求变。
这种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挑战。
但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用。
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其精华,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也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追求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经济的发展。
2.民主: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倡导民主权利和民主法治。
3.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4.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5.自由:保障人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个人自由和权利。
6.平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7.公正: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8.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爱国: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10.敬业:尊敬职业,努力工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1.诚信:讲究诚信,遵守道德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友善:友好相处,互助关爱,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13.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14.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15.佛教文化:提倡慈悲为怀,忍耐顺从,追求解脱和涅槃。
16.书法: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笔墨纸砚等工具,展现文字的美感。
17.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18.诗词:以汉字为基础,通过韵律、对仗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9.戏曲:以唱、做、念、打为表演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21.传统礼仪:如婚礼、丧葬、祭祀等,体现了人们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之心。
22.传统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哪一项体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担当?解题方法: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各项价值观所强调的重点,结合个人对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担当的理解,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遵循的最基本的
传统和信念。
这两种观念内在联系起来,形成了中国的一部分、学习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进步理想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即指我国文明古老的传统,源自夏、商、周的文明,渗入着抗
金英雄的不朽斗志、以及古老智慧思想和实践经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明底蕴,涵盖了国家治理、儒家伦理和道家自然观念等诸多内容,还包括从文字、书法、绘画、雕刻到艺术等各个不同文化领域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美学。
它是支撑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与发展的无形支架,也是无形文化财富的储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对全体人民的公平正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调和实现竞争与合作和团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特征。
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理想的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内在联系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常态。
在高等教育中,也应加强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
联系性价值观的培养,及时培养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感,深入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思想,让学生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利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新的实践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从而实现文化与时代、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文将从两者的内涵、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等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相似之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6字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全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念有着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义者正心”、“礼者修身”、“智者治国”、“信者成仁”,提倡的是一种对人、对己、对社会的做人准则和处世原则。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了爱与善的道德品质,都秉持了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和传承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传承,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谐共生精神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和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体现,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四个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全社会价值取向的根本指针,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形成了孔孟之道、礼乐之邦、诗画之乡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注重的是人伦道德、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强调的是自我修养、人伦关系和社会和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忠孝、仁爱礼仪、谦和谨慎等为核心,强调儒家的“仁者爱人”、“义者治国”、“礼者安邦”等传统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引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涵与精神追求上存在着显著的契合和统一。
在价值取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民主、法治、平等、公正等重要价值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具有高度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16字要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16字要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承,需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有中国特色、弘扬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理念。
这包括了24字16字要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独特文化遗产,包括思想观念、道德准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传统。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中的忠诚、敬业和诚信相契合。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另外,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中的礼貌、和善、和谐相呼应。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尊重他人、崇尚和谐的精神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达和实践。
此外,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中的人伦关系、道德准则相一致。
传统文化中追求中庸之道、尊重他人权利的原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贯彻。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价值观,可以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承,推动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同时,传统文化也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而焕发新的活力,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承载着海内外华人情感凝结的精神纽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达根基”“丰厚土壤”和“雨露阳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达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这种“大”“深”“远”“长”,不仅体现在它内容的丰富、学理的完备、历史的悠久和思想的深邃,更根本地是体现在它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和家道伦常之中。
一句话,它已内化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毋宁说,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每个中国人的信念和操守。
但是,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并不能直接画等号。
从历史上看,传统文化产生并发展于农业文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内容的复杂性,其中既有显而易见的精华,也有同样明显的糟粕,但更多的则是精华与糟粕纠缠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的精髓就是凝聚于传统文化中的“真精神”。
这类文化,始终陪伴着每一个中国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也支撑着每一个中国人渡过人生中的险境与难关,它们正是中国人安身立命、求得心灵慰藉的精神家园。
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从与不同国家的历史比较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挖掘中国特色的内涵,努力在全体人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如何才能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我们以为,只有从经过千百年历史淘洗并被人们广泛接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发达根基”中去开掘,才可能成功,也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发达根基”,才能真正生发出广大人民群众最期盼最向往的共同价值目标和价值。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
从历史维度审视世界各国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必然要带来抑或伴随思想价值体系的转换,而这种思想价值体系的转换又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考察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
不论是在国家强盛、文化繁盛的“高势”期,还是国家沉沦、文化衰败的“低势”期,要想传播、实践新时期的核心价值理念,都必须牢牢扭住文化传统的优秀因素,努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维系民族传承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并将之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特别注重发挥中国文化的作用。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抗战期间,延安创办了《中国文化》杂志,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在它的创刊号上问世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为深刻,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更加自觉。
十六大强调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十七大更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
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必然要引导公民确立文化自信和自觉,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公民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升华为根深蒂固的情感,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丰厚土壤”。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结着海内外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雨露阳光”
众所周知,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又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判断一种文化或曰价值观是否先进,一个比较直观的标准便是看它的影响面有多广泛。
这一标准一方面指出先进文化和先进价值观的广泛作用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一定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否则就难以“仁德怀远”“泽被后世”。
如果一国的价值观仅仅拘泥于本国民众而没有世界眼光,那么它终将在封闭中走向僵化,进而走向破产。
海外华侨华人与世界潮流联系最紧密,接触到的各种思潮也较其他群体复杂,如果能够通过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这一国家价值观来凝聚海外华侨华人,不仅能够激发他们支持祖国建设的力量和决心,更能使他们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代言核心价值观的桥头堡和排头兵。
而这就要求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能够凝结着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的精神纽带,这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责无旁贷。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国家间原有的以国界为基础的壁垒被打破,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些事实不仅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交流创造了物质前提和技术基础,同时也给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课题。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生动地体现出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民族性是世界性的载体,没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性,世界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形式各异的民族性又体现着世界性因素,民族性依循着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规律从封闭走向开放,最终达到世界性的彼岸,而这个彼岸,并不是民族性的消失,而是民族性自我扬弃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从上古先民至今,中华文化虽历经曲折变化,不断改易,然顽强地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下来,没有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中断。
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究其深层的文化根基,都能找到民族精神的影响和作用。
从这一点上说,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内在自我的独特精神,且具有很强的包容融合、吸取消化并进而同化不同文化的能力。
正因如此,我们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也在努力适应新世纪新变化,实施了文化走出去战略。
推动“文化走出去”,既是发展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需要,也是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维护文化多样性、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特别是我国在处理各种国际事务中的出色表现,进一步提升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切入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构成的文化软实力,必将被世人所折服,也必将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雨露阳光”,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