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研究报告——改革开放(2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32d86e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3.png)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1500字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涵盖了从近代到现代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发展变革。
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我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近现代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大事和社会变革,从旧中国的走向灭亡,到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再到现在中国的崛起和崭露头角,每个阶段都是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只有深入学习近现代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今天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近现代史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连串的侵略和屈辱,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然而,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富强和振兴,也为人民带来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这个道理让我意识到,只有国家变得强大,人民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再次,近现代史教会我们要进行正确的历史解读。
近现代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时期,中国遭受了许多外来侵略和内部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痛失亲人,痛苦不堪。
然而,历史是客观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过去的苦难,而应该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引以为戒。
同时,我们也要用正确的历史观去评价和解读历史,不能盲从偏见和个人意识形态,要用客观的角度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读历史。
最后,近现代史对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历史和国家力量的重要性,并且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毅。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次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国家发展的经历,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着更深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撰写报告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撰写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67ec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7.png)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撰写报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点,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就和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下面我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方面,阐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
一、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通过引进外资和开放市场,中国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的投资,推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城乡发展差距缩小。
二、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为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变革。
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大学数量增加,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同时,对外开放也促使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来华留学。
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科技方面改革开放为中国科技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在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的高铁技术和5G通信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四、医疗卫生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极大改善。
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进步、科技的突破和医疗卫生的改善,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成就。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da0b00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7.png)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是我们大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2000字论文,欢迎阅读!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2000字论文篇一:《试论蔡和森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摘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各自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探索中都做出了有益贡献。
蔡和森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一,在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探索和认识过程中,有其独到的见解,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蔡和森;近代中国国情;认识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一,蔡和森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原理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社会主要特点以及社会各阶级及其政治态度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形成了一些理论观点。
一、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及社会特点的探索蔡和森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蔡和森最早提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述是在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的《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该文指出:“在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无论哪派军阀财闽得势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总不外是‘恐怖的资本主义’”[1](p88),首次提出了“半封建”概念。
尽管这时蔡和森还没有跳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模式,但是他已经迈出了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可喜的第一步。
一九二二年九月,《统一、借贷与国民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在国际地位上早已处于半殖民地地位”[1](p107),又提出了“半殖民地”的概念。
之后,一九二六年蔡和森在莫斯科做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长篇报告,这篇报告完整地指出,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创造性的贡献。
蔡和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特点很早就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他对近代中国社会特点有其独到的论述。
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7732d908a1284ac85043ba.png)
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希望大家多多阅读!调查时间:20xx年7-8月调查地点: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调查人:xxx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多年了。
30年对一个国家来说,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发展和大调整;30年对一个人来说,从嗷嗷待哺的幼儿已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如今,人们已经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惠及到千家万户。
今年暑假,为了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我集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我的家乡——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
综合运用访谈法、调查法对家乡的30年的发展变化进行调研。
重点深入到烤烟种植基地和国家二级公路施工现场,深切感受到了重庆“万元增收工程”为民创收致富带来的好处,在推动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浏览政府和相关地方企业网站,收集到了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惠民政策及重要举措。
在认真分析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个人的意见建议,以期对家乡发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走访地简介浪坪乡位于酉阳、彭水、黔江两县一区交界处,距县城107公里,是酉阳的西北门户。
该乡东与黔江鹅池镇接壤,南临苍岭镇,西与庙溪乡相邻,北接彭水县鞍子乡、梅子垭乡,处于酉阳、彭水、黔江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全乡辖3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2462户、人口11000多人。
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84亩,天然林万亩。
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750米,以烤烟、畜牧和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盛产水稻、玉米、薯类、花生、油菜、核桃,出产云石矿。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风光迤逦,土家风情浓郁,建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15fa1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b.png)
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改革开放毛概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毛概2000字论文篇一:《改革开放国内背景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本文试图从这一决策出台的国内背景对其进行解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建国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通过拨乱反正凝聚了民心,这一切都为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如何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要求和做法。
关键词:改革开放决策国内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道是“饮水思源”,我们必须要铭记有功于这一决策的伟人,也需要回到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去深入地了解这一决策出台的国内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继续贯彻这一英明决策。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改革开放的提出和顺利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邓小平同志一生中经历“三起三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政坛的传奇人物。
他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对中国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对我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和总结,真正承担得起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角色。
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既是这一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指导了这一伟大的实践。
第二,建国三十余年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的实践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条件和理论基础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八大以来对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的探索,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4篇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8053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7.png)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精选4篇(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面貌。
本次研讨,我将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首先,通过与国际经济的对接,引入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外资的引入带来了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改革开放还积极推进对外贸易的开放,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其次,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得以享受到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农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改革开放还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机制,培育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
首先,改革开放实行了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化决策的原则,强调以党的集体领导为核心。
这一原则的确立提高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证了领导层的权力不会个人化或者集权化。
其次,改革开放推进了行政体制的改革。
取消了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和指令管理方式,改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政府职能逐渐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职能向市场调节、社会服务转变,有效地增强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效能和公信力。
此外,改革开放还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倡廉洁奉公、公正廉明的公务员队伍建设。
这些政治改革措施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发展方向。
当然,改革开放新时期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
一些跨地区、跨阶级的差距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改革开放历程
![改革开放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5ee986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6.png)
改革开放历程改革开放概述改革开放(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对内和对外。
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是我国的一项,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内容改革开放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包括发展,加强,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在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改革——必由之路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第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件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经济特区建立于1979年。
1979年7月15日,国务院批转了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试办特区。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27f2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0.png)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窗口。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变革与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本报告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社会影响展开探讨。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
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中国推翻了近两千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束了封建专制政治,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又一次重要的社会运动。
1920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学生及知识分子发起了反对传统文化和旧思想的激烈抗议。
这次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倡导了新的文化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革新。
四、抗日战争与中国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艰苦和浴血奋战的时期。
从1937年开始,中国人民以民族解放为目标,积极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这场战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团结。
五、中共建党与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随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转变。
这一时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无法忽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决策。
在1978年,中国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对外开放与经济改革的大门。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七、结论本次社会实践调研,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终稿)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2cbef9f8c75fbfc77db24d.png)
城 市 让 生 活 更 美 好
生活——翻天覆地
改革开放前—朴素就是时尚
衣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物质贫乏,更不用说穿衣 了。那个年代,衣服就是用来御寒的,人们的 衣服颜色灰暗,样式单调死板,也不讲究美观。 老百姓衣服的颜色不外乎三种:蓝色、灰色、 绿色,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灰暗的世界里,千篇 一律的服装样式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由于 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封闭,经济增长缓慢,人们 的生活水平很低,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只能 在缝缝补补中变换着服装,衣服上的补丁一直 陪伴着他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 三年”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体育的腾飞
1984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1988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1992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1996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2000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2004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2008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2012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2016年奥运会奖牌榜 中国
金 银 15 8
中 山 装
江青裙
70年代,江青裙、白裙 子、黄裙子、红裙子、碎花 裙开始流行。这在穿衣色彩 匮乏、黑白蓝当道的时代, 成为爱美又不敢太张扬的女 孩的首选裙装。 女领导干部带头穿江青 裙,无论体形什么样,都必 须穿这种只适合瘦人穿的款 式。当各大商场开始出售 “江青裙”时,有些单位就 以穿不穿江青裙作为评定一 个人政治态度的标准。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的时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 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我们是什么时间开始 搞改革开放的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 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 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探索。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2500字)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2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d4ec638e2bd960590c677bd.png)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课题:改革开放30年科目:历史班级:研究方式:文字描述及问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解改革开放30年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思想。
前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科技上都领略到了巨大的变换,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改善,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这些方面的一些变换正文: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
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为此我们特意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并作出总结。
关键字:改革开放生活科技通信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随后又设立了经济特区,在缺少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1982年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922665af45b307e971973b.png)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调研: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业、农民巨大变迁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也可对比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社区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写出调查报告。
2、某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更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地区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当今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可以分析一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地区红色旅游的实施战略。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老红军、老革命的真情人生访谈;参观访问长征故地:重新梳理革命历史,挖掘长征精神和内核。
审视70年前那群勇士们创造的奇迹,面对老红军老革命时,我们会扪心自问一下:什么是人类在身处绝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什么是人类对信念和理想的执著?什么是坚强、忍耐、拼搏?如何在功利的社会中找回迷茫的自己、如何净化自身……写出访谈录或考察报告。
5、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对当年侵华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暴行进行调查,如侵华日军在各地进行的烧杀淫掠暴行、侵略遗留问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受害者至今生活等情况开展调查,揭露当年日本法西斯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激发爱国主义,以铭记历史,开拓未来,写出调查报告。
6、关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388c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7.png)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文章回顾了中国近代史,包括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以及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改革。
接着,文章分析了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
然后,文章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最后,文章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展望了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
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和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一、中国近代史的回顾1. 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与外国进行接触和贸易,但同时也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控制。
洋务运动的兴起带来了一些现代化的变革,但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更加削弱了中国政府的权威。
2. 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改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终结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尽管政治改革开创了新的时代,但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贫困、民族问题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革。
中国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权力争夺,以及不同思想和派别之间的斗争。
经济上,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企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中华民国推翻北洋政府。
国共合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联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改革开放2000字论文
![改革开放20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ea820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9.png)
改革开放2000字论文论文格式: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来自: 在点网:改革开放2000字论文)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论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成就与思考张厚楚,02012223摘要:改革开放的改革开放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改革开放的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的未来之路;关键词:定义、目的、意义、成就、问题、未来;自从1978年起,改革开放便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了三十五年有余,并且,改革开放给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也许有人要问,改革开放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它又是干什么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整个中国都陷入了一种混乱不堪的状态,政治、经济都陷入了奔溃的边缘。
而与之相反的,世界范围内却掀起了一场关于经济、关于科技的大革命和大腾飞。
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之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开放由此出现在中国大地并且进入每个国人的生活与工作中。
其实,从那时起,邓小平同志便对改革开放有了明确定义: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它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它是我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它要做什么呢?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系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对其根本性的改革。
它要大幅度的改变落后的生产力,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系列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
这样一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决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呢?先来看看它那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项基本国策的支持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二)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二)](https://img.taocdn.com/s3/m/42315b14680203d8cf2f2476.png)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篇一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与积累,我收获颇多,也深有感触。
收获的是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的这段历史,感触的是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倍感珍惜。
我觉得在我的大学期间学习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学期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权,深深地操纵着中国,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中国的天是黑暗的,地也是黑暗的,老百姓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在此时,光荣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就在八年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人民生活幸福、安稳,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的不甘,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俗话都有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国民党明知道在失去民心的情况下毅然发动内战,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国民党不是军事力量不及共产党,而是忽略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也忽略了早已经厌倦战争的国民党士兵,其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
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的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凝结了中国几亿人的梦想,有多少战士和多少无辜的民众何曾不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他们却再也盼不到了,但是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群,他们为了新中国做出了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段期间,中国共产党艰难的探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一次次成功与喜悦、一次次失败与泪眼中,艰难前进,只为了能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好,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深刻的领悟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应该是关于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收获了十年的惨痛教训,让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说,祸悉福之所倚,一次次的打击与挫折打败不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改革开放至今犹存,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好转,并不断提高,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会有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中提高的情形吗?答案是否定的。
改革开放 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e3e9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d.png)
改革开放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一、背景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社会革命。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经济腾飞创造了奇迹。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2. 中国国际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事务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3. 改革开放带来了全面的社会变革。
从农村到城市,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四、结论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但同时也要看到,改革
开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五、建议
1.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培育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 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六、展望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奇迹,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a05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f.png)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1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史、国情,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特别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策略的正确和中国人民历史抉择的必然结果。
之所以这么讲,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1840年的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中华大地沉寂在一片哀鸣之中。
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的仁人志士遍寻救国方案。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些资本主义主张,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
1860年,洋务派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企图在不改变落后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实现“富国图强”的目标,结果在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维新派走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戊戌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也最终失败。
1905年,孙中山组织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很多人企望中国就此走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但辛亥革命的最终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之后,各路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生灵涂炭,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就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中国近代史感悟2000字集合3篇
![中国近代史感悟2000字集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90fa0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3.png)
中国近代史感悟2000字集合3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
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
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
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
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
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
改革开放史研究
![改革开放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a04d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7.png)
改革开放史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4T06:18:32.8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6期作者:谢咏秦[导读] 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查证出中国共产党建立及发展过程中,对于整个社会体系完善所起到的推进效果。
谢咏秦中国管理科学院教育标准化研究所 100045摘要: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查证出中国共产党建立及发展过程中,对于整个社会体系完善所起到的推进效果。
基于此,文章以改革开放史研究概况为切入点,阐述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特殊性,从历史进程、战略布局、互动过程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史进行研究。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道路;研究引言: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所呈现出的意识形态、文化蕴含等,将伴随着历史积淀,逐渐成为一种基于现实表象特征而产生的凝固意识。
从另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具有流动性质的历史,将映射出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并通过此类价值理念去构筑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某些定律。
其实我们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其所呈现出的流动特点可以看成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深层次解析规律,即为在历史的洪流中,事物形成的本质特点。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标志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见证中共领导人在领导主体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价值性。
通过对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可以逐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清晰得出社会主义在逐步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发展规律,这样便可进一步后续社会体系的进步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则是针对改革开放史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基本概况(一)研究领域从现有的社会发展体系来讲,科学时代的进步,真正令人们从原有的手工类发展体系逐渐转化为机械智能的发展模式,这就令大部分人们呈现出一种人类社会意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驱动而逐步向前的定向思维。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在人们意识体系的逐步完善下,对于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客观性规律将产生一个相对认知的特点。
这也使得大部分历史学者逐步拓展对历史内蕴的研究,这也是间接导致史学家研究领域内实现相对缩短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侧面反映出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必须立足于自身价值观思维观之上,对己身进行正确定位才可有效保证整个发展规律是满足历史逐步跨层发展态势,进而通过历史发展特征来对现实世界形成维度性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型学习报告标题:“实践”让改革开放继续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引言
在这次近现代史的研究中,我选择“实践让改革开放继续”作为研究主题。
这次研究主要从改革和开放的尝试、取得成效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方面说明这一主题。
这三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但因果关系并不绝对。
我认为尝试是因,成效是尝试的果,继续坚持是成效的果。
同时继续坚持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与尝试。
“实践”让改革开放继续
一、改革开放官方简述
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政策。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改革初期背景
改革开放前期,由于公社制的限制,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民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而马克思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广东地区就出现过农民偷渡到香港的情况,这就是“经济搞不上去,人民是会用脚投票的”的具体体现。
邓小平说:“如果社会主义的人民生活长期维持在低水平,那就不能说社会主义有优越性,人民水平总是很低,这样的社会主义也长不了。
所以中国必须要改革,只有改革才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改革才能让人民相信、认同社会主义,只有改革才能实现国富民强。
”在这位
总设计师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三、改革的尝试
改革和开放不是同一个概念,小岗村的土地私有制是“改革”开始,小圈里的深圳是“开放”的起端。
这两个地方都是一次历史上伟大的尝试,为中国改革开放迈出了第一步。
但是,改革和开放是相容的,进行改革让我们更开放,开放让我们随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改革。
1)农业的尝试
小岗村率先实行的“大包干”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消除了公有制中,别人干,自己懒,一样有饭吃的消极思想。
提高农作物产量,小岗村的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表明了“二次土改”的成效。
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指出它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小岗村的尝试为处于困境的中国农业指出了一条明路。
农业“大包干”改革,在所有权中引进私有权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对农民赋权,解放了蕴藏在农民这个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中的巨大潜能。
2)商业的尝试
农业改革的同时,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开始了探索。
1980年5月,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自己。
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从一个小渔村到大都市,深圳的经济的发展就是对开放的肯定。
四、改革的不断推进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绝不能放松步伐,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等。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地推进,从未停步,改革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国家民生的方方面面。
但是,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不会停止,深度也不会停下扩大。
从农业、经济到
法制、军事等。
国家发展的每一项工作都牵涉到民生问题,改革开放就是不断的自我纠正,自我调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国际形势探索最有利于民生的发展道路和指导政策。
所以,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中国的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就会随之进行下去。
五、个人研究结论
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
一条【1】。
我赞同这句话,一成不变的坚持一种形式,固守老规矩,
注定会被世界抛弃,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也应该不断变化去适应它。
但是,世界不是突变的,也就是说它也是在它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着“改革”,所以我们的改革也是以前者为基础,以前者为经验进行的改革。
前者的实践效果提示我们探索方向,探索结果让我们坚定脚步全面深化或者换一条路再试试。
深化就是继续更新探索,就是将改革开放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主动自我认识、自我纠正,那么这就会是一个良性的因果循环。
六、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299-3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