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度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
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
编制:隆石煤矿地测科
二〇一六年三月
会审意见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于二〇一六年三月三日在矿调度会议室进行了集体会审,通过会审,同意该方案所编写的内容,并要求严格按方案要求执行。
会审人员签字:
机电副矿长意见:
生产副矿长意见:
安全副矿长意见:
地测副总工意见:
技术负责人意见:
矿长意见: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
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
一、2016年矿井主要充水因素及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矿井2016年采掘部署情况,主要的生产系统布置为:1111采煤工作面,1112采煤工作面,1122采煤工作面,1163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116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1163绞车巷掘进工作面。
(一)主要充水水源
矿区标高区间远远高于区域地下水的排泄面,处于地下水的垂直循环带内。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P2l)上部富水性弱到中等的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长兴组(P2c)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3个干涸的堰塘出露,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断层不发育,不遭受断层水影响。地形地貌为山区,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条件相对较差,矿井涌水量较小,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约1.7m3/h。
根据矿井水患调查以及搜集资料综合分析,老空积水是本矿主要充水水源,矿井充水水源包括:
一).地表水:矿区范围内无溪沟发育,仅在矿区的中部、北部有3个堰塘分布,本次调查其间,其蓄水早已干涸,现将各堰塘情况简介如下:
1.冒龙坪子堰塘
该堰塘出露于龙潭组地层中,由于无补给水源,主要在雨季蓄积大气降水,大多时间处于干涸状态。该塘塘底标高+1233m,平面成长条楔状,南北长约50m,东西宽约20m,深1~2m,最大容积约1500m3。该堰塘现为干塘,仅塘底有少量滞水。该塘下为隆石煤矿+1168m灰岩大巷碛头端。
2.核桃湾堰塘
该堰塘出露于龙潭组C25煤地表露头区一带,主要在雨季蓄积大气降水,大
多时间处于干涸状态。该塘塘底标高+1189m,平面成似圆状,直径约20m,深0~2m,最大容积约300m3。该堰塘现为干塘。该塘下暂无隆石煤矿坑道展布,距离现目前隆石的运输巷道碛头约560m。
3.倒马坎堰塘
该堰塘位于矿区北侧边界部位,出露于龙潭组地层中,主要在雨季蓄积大气降水。该塘塘底标高+1217m,平面成不规则半圆状,该水塘向北开口,有长约35m的拦水坝,南北长约30m,深2~3m,最大容积2500m3,该堰塘现为干塘,塘底无水。该塘下暂无隆石煤矿坑道展布,距离现目前隆石的运输巷道碛头约960m。
二).煤层、伴生矿层及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1.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顶板含水层(P2c)
由深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灰岩,微晶灰岩夹沥青质灰岩,岩性较单一,且稳定,底部夹泥灰岩薄层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厚约40m。该含水层地面成逆向坡出露于矿区的西侧,地形陡缓交接部位,地形出露标高+1225~+1375m范围。受出露地形影响,地表排泄条件较好,受水条件较差。
其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菜板河、段江河及其支沟的切割补给,其含含水性受河流地域控制明显,近河流段地下水含量丰富,远河流端地下水匮乏,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差异较大,矿区位于石宝,河流溪沟不发育,处于该含水层的补给径流区,自身受水条件较差,故其含水层地下水水量不丰,地下水动力条件不好,岩溶发育程度亦受制,不甚发育。
根据原找煤报告调绘成果,在石宝附近调查有岩溶点9个,均为近垂直发育的溶斗和竖井,其中石宝南西(溶66)溶斗,深度大于50m,石宝北(溶17)竖井,深度大于40m。从较大区域上来看,出露泉点13个,一般流量0.2~1.5L/s,最大6.29L/s,出露最近的泉点位于兴隆湾,在1984年实测时也仅0.03L/s的流量,他们多出露于+850~+1155m标高范围内,估计潜水面一般高程为+950~+1120m,远远低于矿区范围内出露标高,总体而言,该含水层以溶隙充水为主,沟间小型溶管充水,只能是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矿山内可采煤层为C25、C24、C23、C17煤层,累计采厚为5.2m。根据GB12719-91标准计算,导水裂隙带(含冒落带)最大高度为42.4m。C17煤层距长兴组灰岩平均距离50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未达到长兴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故该含水层属间接充水层。
2.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栖霞组(P1m+P1q)底板灰岩岩溶含水层
该含水层中茅口组灰岩厚约233m,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纯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栖霞组灰岩段厚约325m,岩性以灰~灰白色、灰黑色中厚~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两者之间无明显的隔水岩系,视为一个统一含水层,为P2l龙潭组煤系的直接底板含水层。
地表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东侧,露头标高+1100m~+1300m,总体为峰丛~溶洼山地地貌,串珠状丘峰与线性溶洼相间,岩溶地貌发育,落水洞、竖井可见,其地面出露区分布面积较大,受水条件较好。由于该区的地下水排泄基准面(海拔标高+505m)位于其南西侧的段江河、菜板河,远远低于茅口组含水层出露标高,故该含水层主要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地下水主要表现为垂直循环。地表河溪区内不发育,大气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故该含水层地下水丰度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富水性相对均匀,但有水源补给量限制,水量较之石宝向斜的南西翼排泄端明显较小,根据原《石宝~石鹅矿段地质找煤报告》成果,矿区范围内未调绘有泉点出露,说明该含水层的地下水位较低,矿井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都较为匮乏。
通过井下岩巷段的水文地质编录及探访,发现岩体顺层面裂隙、节理裂隙发育有较多小溶孔、溶缝,在井巷采煤过程中亦揭露有各类型岩溶点,多表现干溶洞,从地表及井下调绘情况均说明了该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较高。
虽然本区茅口、栖霞灰岩岩溶含水层接受区域地下水补给较少,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降低了该层段富水性,但其形成的岩溶管道在雨季时成为大气降雨的良好通道及贮存场所,依然是对矿井充水有直接影响的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