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作品特点
诗歌意象语言特征
诗歌意象语言特征摘要:意象是诗歌的主体。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意象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的特点。
本文结合现代美国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意象分析了诗歌意象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诗歌意象语言;性质;特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意象是指通过记忆和想象对某事物的心理表征,即用心理图片、形象、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语言学中的意象源于心理学中的意象,即指事物在人脑中的复现,是一种表象。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蓝纯的“意象图式”研究表明:“意象图式也源于具体的心理意象。
”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量运用意象。
英国诗人刘易斯指出:“一首诗本身也可以是多种意象描写绘制成的一个意象。
”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对自然、社会各种客体的具体物象、事象的描述来反映其深刻的思想、情感、观念、意识等。
布鲁克斯(c.brooks)和沃伦(p.p.warren)对诗歌意象做了很好的阐述。
他们认为诗人是通过意象或在意象中感觉和思维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想象,诗歌如缺了意象,就如同诗歌没有了灵魂一样。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5-1963)是现代美国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评论家f.o.matthiessen将他与艾略特并称为美国新诗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诗歌充满着象征意象和哲学思想的内涵,他还非常善于运用诗歌意象,把平淡无奇的语言点化成寓意深刻的诗韵,来阐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开拓了新的诗歌天地。
诗歌意象语言从性质分析有其自身特点,它还是一种审美艺术升格,有具象性、民族性、隐喻性的特点。
意象语言同时还具有特有的艺术描绘功能和暗喻及象征的功能,能使读者想象并勾画出超常的图景,得到审美愉悦。
本文就将从诗歌意象语言特征的分析来兼析弗罗斯特的诗歌意象。
二诗歌意象语言的性质与功能1 诗歌意象语言以名词性词汇为主通过语言呈现的意象比之其他媒介总是具有较大程度的暗示性和象征性。
关于雪的外国诗歌
关于雪的外国诗歌雪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可以将世界覆盖在一层洁白的雪花中,让人们感到宁静、神秘和美好。
雪的美丽和神秘感吸引了许多诗人,他们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对雪的感受,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雪的外国诗歌,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雪的理解和感受。
1.《雪》——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和情感。
他的《雪》一诗,表达了对雪的美好和神秘感的赞美。
雪花飘落在夜空中,轻轻地落在枝头上,让我们感到宁静的美好,让我们感到神秘的力量。
这首诗歌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雪的美好和神秘感,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2.《雪夜》——约翰·克莱尔约翰·克莱尔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他的《雪夜》一诗,描写了雪夜中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情感。
雪花飘落在夜空中,白色的世界静静地沉睡,让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
这首诗歌通过对雪夜的描写和人们的情感反应,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它也表达了人们对孤独和温暖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雪夜中的情感和思考。
3.《雪的早晨》——艾米丽·狄金森艾米丽·狄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她的《雪的早晨》一诗,表达了对雪的美好和对生命的思考。
雪花飘落在早晨,覆盖了整个世界,让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让我们感到时间的流逝。
这首诗歌通过对雪的描写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间的敬畏。
它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和对生命的热爱,让读者感受到雪的美好和力量。
4.《雪夜行人》——罗伯特·沃尔什罗伯特·沃尔什是爱尔兰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他的《雪夜行人》一诗,表达了对雪夜中的行人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思考。
行人走在雪夜中,白色的世界静静地沉睡,让我们感到自然的神秘。
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思索。这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使这首诗如夏夜里清凉柔和的风,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给人一种沁人心脾之感。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 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内容。
罗伯特·弗罗斯特 (1874一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也在达特第斯学院时而务农,时而到中学教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思乡情调。弗罗斯特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诗人。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采用了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理意味,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写的,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因为这首诗具有内涵的开放性,犹如一个巨大的构架,其中的内容有待读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索。
这篇文章写出了人生应正确看待眼前的“路”,他影响着我们整个人生。
艺术特色
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
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简洁自然、生动形象和深邃哲理而闻名。
弗罗斯特是一位优秀的写实主义诗人,他的写作手法自成一派,独具魅力。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关于弗罗斯特写作手法的问题。
问题1:弗罗斯特的作品风格如何?弗罗斯特的作品风格以明快简洁、自然生动为主。
他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他的作品。
他常常描绘农村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观察,使作品充满深情和哲理。
问题2:弗罗斯特如何运用意象和比喻?弗罗斯特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而闻名。
通过使用平凡生活中的对象和场景,他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例如,在他的诗歌《树木》中,他通过描写树木的成长和变化,寓意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弗罗斯特还善于使用自然界的比喻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停下来深思》中,他用“两条路”来比喻人生的选择和决策。
问题3:弗罗斯特的诗意言简如何体现?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简洁而含义深刻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他善于用简单的句子和平实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简洁形式的使用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共鸣。
同时,他经常使用隐晦的形象和修辞手法,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
问题4:弗罗斯特如何平衡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弗罗斯特的作品既具有写实主义的特点,又充满象征主义的意味。
他通过真实的物象和情节来表达人类的内心体验和社会现实。
同时,他也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强调更深层次的主题和哲理。
这种平衡使他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现实感,同时也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问题5:弗罗斯特的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有哪些?弗罗斯特的作品涉及了多种主题,如人类生活和自然的关系、人生选择和决策、孤独和社交、时间和记忆等。
他常常通过探索这些主题来揭示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停下来深思》中,他通过两条路的象征来探讨人生中重要的选择。
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驻》美学欣赏
自然 的怀抱去享受无忧无虑 的生活 。因此 , 诗人在本 节 中用 白描手 法以轻 盈 的画笔 为我们勾勒 出-r N美
丽 的冬 日树林雪景图。 在第二节 中 ,诗人假借不 谙世事 的小马来揭示
自然意象 的诗集 , 主要有《 山问》 《 新 罕布什尔》 《 西 去 的溪流》 和《 又一片牧场》 等。弗罗斯特诗歌的创作 风
他心 中的疑虑。面对大雪覆盖的神秘树林 , 诗人停下
脚步 , 不知去向何 方。诗人 用“ 一定” 这个词来刻 画这 种无法排解 的困惑 , 就 连小马也 觉得奇怪 , 主人 为何 要在这 “ 一年中最幽暗的冬夜” 停歇。后两句 中, 诗人 描绘了一个冰雪世界 , 其中“ 结冰 的”一词具有双重修 饰效果 , 使读者不但 能够联想到 大雪纷飞 、 银装素 裹 的美景 , 而且还可 以感觉到难 以忍受的刺 骨寒冷。 第三节 的描 写使小马 的形象更加 丰满。它抖 动 着颈上 的铃 铛 , 仿佛 是责问主人 为何 要止步不 前 , 铃 声让寂静纯 洁的冰雪天地 富有生气 。然而诗人 却不 做声, 聆听着微风 吹过树林 、 雪花纷纷飘 落的动人 声 音, 这是一次令 人赏心悦 目的心 灵洗礼。 诗人在 第四节 中将 目光再次投 向幽暗深邃 的树 林, 尽管 它是那样 的可爱 , 但诗人并没 有就此停歇 去 陶醉于 美景之 中, 因为在他心 中还有“ 诺言 ” , 还 有尚 待 履 行 的社 会 责 任 与 义 务 。后 两 句 中 的 “ 安睡” , 可理 解 为当晚的入眠或是彻底 的长眠 ,对 此诗人并 未说 明, 留待读者 自行体 会。本节作 为诗歌 的结尾 与开头 部分遥相 呼应 ,字里行 间流露 出诗人 渴望沉溺 于美 景, 却又不得不 回到 现实。弗 罗斯特 曾感言 “ 诗歌 始 于喜悦 , 而终于智慧” 。 他 用朴 实的语言将诗 歌不断地推 向高潮 ,最 后 又悄然无声地道 出其 中的哲理 。作 为现代人 的读者 , 面对选 择与挑战 , 表面看似怡然 平静 , 内心却充 满疑 惑 与不 安。 因此我们感 同身受 , 我们来 自现 实 , 试 图 逃避现 实, 但却最终 回归现实。 诗人在全 诗 中用意 象构建一幅 完整画面 ,以大 雪覆盖 的树 林为主要背景 , 从视 觉和听觉 出发 , 以动 静结合 的笔 法描绘树林 雪景 。从 审美 角度来看 , 该诗 创造 了一种 意境 , 具体 又抽象 , 空 间有 限 , 想 象无限 。 因此人 与物 、 景与情 水乳 交融 , 因景生情 , 美好 的意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特点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特点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作多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对自然的热爱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著称。
本文将从主题、形式、语言和风格四个方面来分析他的诗歌特点。
一、主题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主题以自然和人类生活为主,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生活的关注。
他的诗作里无一例外地描写了美丽的自然风景或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的领悟和对于人类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他以此向读者展示自然的美妙和人类生命的价值,并从中寻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
二、形式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由诗、韵律诗和抒情散文等。
在他的创作中,他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而是从事于让语言与意义自由地流动自如的实验中。
尤其是他的自由诗,极具高度的形式自由和思维自由。
不过,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并不是故作姿态或“无病呻吟”,他对于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探索,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语言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读起来很流畅。
他的用词也十分准确,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他的主旨和情感。
他的语言里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崇尚自然、简朴和真实。
他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那些小而美的细节,这些细节都付诸于他的诗歌之中,也让他的诗歌散发出无穷的人情味。
四、风格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风格可以说是巧妙地处理了意象、语言和结构。
在他的诗作里,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结构独特,这样的特色让他的诗歌与众不同。
他往往运用具象、简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达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除此之外,他的诗歌还体现了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性认知,把时间和空间纳入诗歌构思的轨道,这也使得他的诗歌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风格以自然主题为主,形式上多样性强,诗歌语言简单而优雅,充满了诗意和哲思,结构独到,意象生动。
他的诗作折射出他不同于常人的独特审美视角和对生命的珍惜,让读者感到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意义。
The Road Not Taken
• 艺术特色
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路”是象征着 人生之路,而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 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 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 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 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 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 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 路这一生活哲理的。可谓朴实无华,涵义隽永。
• 作品特点
他喜欢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气平缓、冷静,采用 人们熟悉的韵律。他的诗一般都遵从了传统的韵律形式, 比如押韵的双行体、三行体、四行体、十四行体都写的 相当出色。弗罗斯特很少写自由诗,他曾说过,诗歌如 不讲韵律,就像打网球不设拦网一样。他对抑扬格似乎 情有独钟,他曾说:“对英语诗歌而言,抑扬格和稍加 变化的抑扬格是唯一自然的韵律。”的确,英诗四个主 要音步——抑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格、和扬抑抑格— —中,抑扬格是迄今英诗中最常见的音步,从而也被称 为最自然的韵律,即一个弱读音节后跟一个重读音节。 用这种音步写就的诗行,其节奏鲜明而又持续平缓、畅 如流水,更适于表现田园风光恬静素淡的美,也难怪弗 罗斯特在几个传统音步韵律中偏爱抑扬格。他写诗最大 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 一个深刻的哲理。正因为他长于用具体的事物说抽象的 概念,所以他的诗就易为读者接受和了解!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罗伯特·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年3月 26日-1963年1月29日),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 利策奖。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他11岁 丧父,之后随母亲迁居新英格兰。此后,他就与那块 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弗罗斯特16岁开始学写诗,20 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 了10多本诗集。他一生历尽艰辛和痛苦,幼年丧父, 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成名后的弗罗斯特受聘 于多所大学,经常外出读诗和演讲,“经常拖着病体 疲惫不堪地回家。”他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 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叶等。因此, 弗罗斯特常常以凋零的玫瑰、干枯的花朵等以喻体以 映衬孤独、悲哀、寂寞的内心世界。
弗罗斯特诗歌林中小路
弗罗斯特诗歌林中小路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中一直以自然风景为主题,而《林中小路》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通过描绘一条小路,表达了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的困境和不确定性。
以下是对《林中小路》的相关参考内容的描述。
《林中小路》是一首表现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选择和不确定性的优美诗歌。
诗中描述了一位行者在林中看到两条小路分叉,他必须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决定对他的未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他无法事先知道每条小路所带来的结果。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位行者来到了一片林地,他眼前出现了两条小路。
这两条小路看起来都很相似,都没有被走过,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
这个场景象征着人生中的选择,每个人都会遇到在众多分歧路口中,不知该选择哪一条道路的困惑。
行者刚开始对这两条小路都感到好奇,他用眼睛凝视着它们,试图看出它们有何不同。
但是,很可惜,这两条小路都被林中的灌木和树木遮挡住了。
这隐喻了人生中我们面临的选择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无法事先预知每条道路的未来。
行者最终决定选择其中一条小路。
在他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意识到这个选择将会对他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他知道,一旦他选择了一条小路,他将无法回头重新选择另一条。
弗罗斯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选择是困难而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诸多选择,但我们无法预知每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不确定性使我们感到恐惧和迷茫,我们常常会回头看看我们所不选择的那条道路,想知道我们会不会后悔。
这首诗的结尾非常具有哲理。
行者告诉自己,他将来会讲述他选择的那条小路,这个决定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可能会有些遗憾,但他知道,他的选择使他与众不同,这使得他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意义。
通过这首《林中小路》,弗罗斯特把人生中的选择比作一条小路,这个比喻给了读者深刻的思考。
在困境和不确定性中,我们必须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即便我们不知道每个选择的结果。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决定,相信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价值。
小诗派名词解释
小诗派名词解释
小诗派 (ShortVerseVerse Society) 是指一个专门创作短小精悍的诗歌流派,其诗歌作品通常以绝句、律诗等形式出现,篇幅短小,结构简练,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邃。
小诗派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其主要代表有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ThomasTraherne)、威廉·巴特勒·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等。
这些小诗作品往往表现出作者对生命、自然、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小诗派的诗歌风格主要特点是简练、明快、含蓄,其诗歌语言往往富有想象力和意象感,能够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小诗派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短小精悍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会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诗派的作品不仅在美国产生影响,也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今天,小诗派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人们喜爱和推崇的经典之一。
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
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一诗写了“面对两条都没有走过的路,主人公毅然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来走、来历练”的事情,体现了人性之美,其实我们倘将该作品作为“选择人生之路”来读也完全恰当。
品读该诗,主人公形象的大气沉雄、勇敢创新、义无反顾,还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
在到了岔路口,因为“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所以必得选一条路去走。
由于“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得兼,故颇费踌躇,“我”“久久伫立”对两条路都再三观望,最终才咬咬牙下定决心选实了走“人迹更少的”那条“荒草凄凄,十分幽寂”的路,这样的义无反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如果说选择“那条通向丛林深处的路”是大众化的选择,比较平稳,但很有可能就平常了;那么主人公不愿庸俗而冒险地去创新一番,玩一把过瘾,认为即使轰轰烈烈地去死也比窝窝囊囊地存活强上百倍千倍。
诗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是难得的,很精彩的。
这样看来,说诗人的这种勇敢和大气魄不是一般的果敢,而是大气沉雄的干练,再恰当不过。
还有,诗人的思想之美也体现在对未来的展望上,还体现在对未来忆及“现今”这个从前的回忆上,它们的思想美点也确实颇为多多。
已经选定并走上选定的路时,诗人还念念不忘“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可人生是趟单程旅行,决无回头再走的可能。
故一旦选定人生的道路,便是无尽头的求索。
才开始走就揣测日后之事是展望,是人生的“大气度设计”,是开放。
这样的展望有利于更稳健地干好人生大事业。
因为不能同时选走人生道路,所以只选一条去走或许就很圆满地获取了成功,或许就大致成功却稍留缺憾,或许就根本是个事业大失败的结局,人生况味无外乎上述三种可能。
有缺憾固然该“叹息”并后悔当初选择的太过于“草率”了些;我们说,就是成功者也可以“叹息”,认为假如选择走另外的一条道路成功准许会更大。
这样憧憬未来的回顾因其打通了“少年、中年、老年”再“老年、中年、少年”的关节,属全程式鸟瞰,是高瞻远瞩,显得深刻。
诗人在作品中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含糊的,他并没因为“叹息”就否定当初的“隆重选择”,他甚至为自己“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去走而喝彩,虽然曲高可能和寡,虽然极有可能是失败居多,但是他认为即使失败也依然光彩,因为毕竟曾经奋斗过、拼搏过。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与创作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与创作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20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着对大自然、生活与人类存在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将从弗罗斯特的代表作品、其对现代诗歌的影响以及他的创作风格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弗罗斯特的代表作品弗罗斯特的代表作品包括《松树》、《路未选择》、《停驻的雪》等,这些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抒情的笔调,表达了作家对人生、选择和面对困境的思考。
在《松树》中,弗罗斯特通过描绘一棵独立坚强的松树,表达了自然界力量与人类生命的共鸣,反映了自身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路未选择》以选择分岔路的场景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做出的选择,表达了对人生抉择与命运的思考。
《停驻的雪》则以一场下雪为背景,通过雪的静默无声与对生命的思考,拓展了人们对于时间与存在的认识。
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意象、情感流露与寓意深远的主题,成为了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代表,也对20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对现代诗歌的影响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与关注,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弗罗斯特的诗作具有深入人心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他以朴素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将复杂的人生哲理与普遍的人性关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诗歌风格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诗歌的艰涩与繁复,使诗歌更贴近普通读者的日常经验,使现代诗歌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同与喜爱。
其次,弗罗斯特的作品在形式上也对现代诗歌产生了创新的影响。
他善于运用韵律、押韵与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音乐性更加突出,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韵律感的写作风格。
他的作品以其平易近人的形式,积极推动了现代诗歌形式的多样化与开放性,为后来的诗人们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三、弗罗斯特的创作风格弗罗斯特的创作风格以其写实与叙事的特点著称,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关注与思考,探究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哲学。
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
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诗人之一。
他的写作手法多样,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此,我将会通过详细地解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写作手法,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首先,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写作手法之一是运用自然意象。
他在诗歌中经常使用大自然的形象和景观,以表达他对生命、人类经历和情感的理解。
例如,在他的诗歌《雪夜》中,他通过描绘雪花的纯白和寂静,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他的自然描写往往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共鸣。
其次,弗罗斯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他经常在诗歌中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诗歌中的主题和观点。
例如,在他的诗歌《路未选者》中,他通过对比两条路径的选择,来表达人生中的抉择与决定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这种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中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另外,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写作手法中还经常出现隐喻和象征。
他运用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更加深层次的意义和主题。
在他的诗歌《火与冰》中,火象征着欲望和激情,冰象征着憎恶和冷漠。
通过这种象征的手法,他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弗罗斯特的写作手法之一是押韵和节奏的运用。
他的诗歌常常采用韵律和押韵的形式,通过诗歌的节奏和音韵,给读者带来一种美妙的音乐感受。
他的韵律和押韵的运用让他的诗歌更加动听和易于记忆。
最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写作手法还包括使用简练的语言和直观的描写。
他的诗歌往往以简洁的文字和明确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简练和直观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综上所述,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写作手法多种多样,是他作品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自然意象、对比手法、隐喻和象征、押韵和节奏以及简练的语言和直观的描写,传达他对生命和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birches诗歌的象征和意向
birches诗歌的象征和意向《白桦树》(Birches)是弗罗斯特写的最好的自然诗之一。
这也是一首无韵诗,它很好地体现了诗人关于“诗以欢乐开始,以智慧结束”的论述。
这首诗以对白桦树的精彩描写开始,以人需要幻想但最终还得回到现实中来的至理名言而结束。
在这首诗中,诗中人望着白桦树,好像看到一个小男孩正抓住树枝,荡向空中。
他回忆起了童年时代那没有烦恼、尽情玩耍的欢乐:同时又感觉到了成人世界中世事之复杂,生活之艰辛。
他从小男孩荡离地面又回到地面的玩要中得到启示人需要幻想,也需要娱乐,但人不能永远逃避现实,生活在幻想之中,而应该立足现实,争取驾驭现实,取得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某种平衡。
拓展资料:弗罗斯特是美国现代诗坛巨星,他摆脱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继承传统诗歌的优秀形式,汲取田园诗歌的独特风格,并加以创新。
他推崇“自然与人类相分离”的自然观。
他的诗歌词语来自民众,经他加工提炼被赋予新的色彩。
他的诗作形式简洁,寓意深长。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 st,1874一19 63)是美国现代诗坛上的巨星,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他的诗歌拥有广泛的读者,在中国也享有盛誊,受到中国诗歌读者喜爱。
他一生勤于笔耕,诗作颇丰,是“作品及和蔼形象感动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诗坛圣哲,享有极高的声誊和社会地位。
他被誊为自然诗人,小仅是因为他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自然诗篇,如《雪夜林边驻足》(Stopping by Woods on a S二wy Evening)、《白桦树》(Birches) ,(《摘完苹果之后》(After Apple-pic ki n g)等,同时,他的自然诗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他摆脱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继承传统诗歌的形式,吸取田园诗的独特风格,{加以创新。
在他创作的大量自然诗中,自然是一种隐喻和象征,用来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他创作的诗歌既包含生活哲理,又避免玄妙晦涩内容;既尊重传统的诗歌形式,又注入反映时代和乡土特色的内容,达到了臻美的境界。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艺术特色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艺术特色
罗伯特弗罗斯特(1809-1883年)是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其朴素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结构而著称于世。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歌可以被分为三大部分:艺术主题、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主题非常多样,他涉及宗教、政治、社会、文学及历史等各种主题。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披头士时期的影响,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
他的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他不仅能够将自然与文学融合起来,而且能够把黑暗与光明结合起来,让他的诗歌具有现代感。
在语言方面,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简洁而又深刻的风格著称。
他敏锐地捕捉句子的内在意义,并将这种意义融入其诗歌中。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他独特的“心灵”技巧,他善于以直接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深受读者的欢迎。
从形式上讲,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采用了不同的格律,有些用四行抑扬格,有些用三行抑扬格,有些用七行抑扬格,也有行继承格等等。
通通用这些形式表达了他的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
他还在诗歌中使用了诗歌中常用的成语、比喻和暗喻等手法,使他的诗歌更具有现代艺术感。
综上所述,罗伯特弗罗斯特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充满艺术特色,从主题、语言和形式上都可以看出他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感人至深,深受读者的喜爱,而且还具有现代艺
术特色,为英国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弗罗斯特作品的悖论诗学
弗罗斯特作品的悖论诗学弗罗斯特作品的悖论诗学弗罗斯特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矛盾和悖论,这种悖论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中。
弗罗斯特所表达的诗歌主题和情感是复杂而多样的,他既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又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人性的怀疑,同时他的诗歌中还充满了对决定人生方向的选择和抉择的思考和探讨。
这些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在弗罗斯特的作品中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引人深思的悖论诗学。
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最初受到了波特和惠特曼的影响,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反主流倾向。
与波特和惠特曼不同的是,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对传统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许多诗歌都描述了小镇和乡村的生活,塑造了淳朴的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故的情感。
比如《茂盛》、《水声》、《洞穴幽径》等诗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这些诗篇中的情感充满了雍容华贵、温暖、亲切和友善的气息,弗罗斯特通过自己的笔触和情感使这些小镇和乡村显得更具有诗意。
然而,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中也存在着对现实的质疑和对人性的怀疑,这种矛盾和对立也构成了他作品的悖论诗学。
比如在《十二英里之路》中,弗罗斯特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现实的残酷,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批判。
在《深夜的太阳》中,弗罗斯特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物在夜晚中苦苦思考自己的人生,对人性的深层探究和对现实的反思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诗歌作品中反映出的情感和主题与弗罗斯特诗歌作品中另一个常见的主题——对选择和抉择的思考相呼应。
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中,对选择的思考常常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的很多诗歌都描述了一个人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所经历的种种纷扰和矛盾。
比如在《公路不到的地方》中,主人公面临的选择是逃避世俗尘嚣和选择自由的生活,还是坚持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责任。
在《岔路口》中,主人公同样面临人生的岔路,他在两条路之间徘徊和抉择。
这些选择和抉择的题材常常成为弗罗斯特诗歌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之一,表现出弗罗斯特对人类自由选择权的探究和思考。
dust of snow诗歌赏析
dust of snow诗歌赏析【引言】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其中,《雪尘》(Dust of Snow)一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这首诗歌进行赏析,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诗歌背景介绍】《雪尘》创作于1916年,发表于1916年出版的诗集《山间的一把雪》(A Boy"s Will)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通过诗人对雪尘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内容解析】诗的第一句“清扫台阶的老人,把雪扫到雪堆里”,展现了冬日的宁静景象。
第二句“我看着他的劳作,心中充满敬意”,表现了诗人对勤劳者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望着天空,仿佛在祈祷”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神秘世界。
最后两句“雪尘轻舞,仿佛对他说:"停下来,休息吧"”,传达了雪尘似乎具有生命的灵动性,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对悠闲时光的向往。
【诗歌艺术特点分析】1.结构紧凑:诗的结构为四句,每句五个单词,形成简洁明了的诗篇。
2.语言质朴:诗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用语,如“清扫”、“雪堆”等,使诗歌更贴近生活。
3.寓意丰富:通过对雪尘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
【诗歌主题阐述】《雪尘》一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悠闲时光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雪尘仿佛具有生命,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使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
【结论】《雪尘》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的诗歌。
通过对雪尘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能领略到诗的艺术魅力,还能对生活产生深刻的思考。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雪夜林边小驻》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著名也是最受欢迎的诗作之一,本篇论文除了分析了这首诗的形式——押韵之外,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还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诗人面对三种人格结构的依次出现时的心理变化。
诗人最终在超我的人格结构的主导下不再留恋那片幽静的树林,而是继续前进,从而体现了这首优美的诗歌所隐含的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韵步;押韵;人格结构罗伯特·弗罗斯特是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新英格兰诗人”、“民族诗人”。
他是用传统诗歌形式创作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诗歌改革的潮流中他却屹然不动,更加的显得难能可贵。
《雪夜林边小驻》是弗罗斯特众多代表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人生的哲理,引人深思。
我国学者对于这首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体学角度解析:如俞瑶指出“弗罗斯特的小诗《雪夜林边小驻》一直为读者喜爱,这极好地证明了偏离的使用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探究作者的使用偏离的意图,从而了解诗歌更深层次上的涵义。
”;对其解构主义角度解析:如谷峰指出“通过对这首诗进行解构解读,找出这首诗中的二元对立,即美丽平静与恐怖紧张,作者内心的平和与不安以及生与死,体现了这首诗的多义性。
”;以及对其核心意象“树林”的解析:如任景赛指出“这树林是诱惑也是一种警示,弗罗斯特作为一个诗人直面人生中的苦难,坚定地从事诗歌创作,从而摆脱了迷失林中的命运,最终履行了诗人的诺言”等其他的研究。
但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这一诗歌的,目前还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本篇论文在分析诗歌内容及主题时,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探析这首诗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一、韵律美这首诗共有四节,每一节四行,每行用的都是四音步抑扬格,押韵模式为连锁式的押韵模式,即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
诗人除了用了这一押韵模式,还用了押头韵和押元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美和韵律美。
析弗罗斯特_未选择的路_一诗2
摘要:本文通过对弗罗斯特的作品《未选择的路》的剖析,把握其诗歌蕴含的哲理及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写作手法,对作者和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弗罗斯特;人生;张力;意象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取材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文字朴实,但含义深刻,他的不少诗行已成为广为流传的格言警句。
罗斯特的许多名篇佳作常常以远离喧嚣都市的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
弗罗斯特从新英格兰的农村撷取的个人或具体事件都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他善于运用大众化、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揭示深邃的哲理。
他那貌似简单的语言外表下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弗罗斯特既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技巧,又创立了自己的现代风格,他在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
在这首诗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来,阐明了他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
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
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其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
《未选择的路》:金黄的林地岔开两条路,/只可惜我不能全都踏上。
/独个的旅行,久久的停立,/竭目遥看一条的尽头,/蜿蜒隐没在林丛深处。
//然后我踏上别的一条路,/风光明媚,看来更觉吸引;/那里绿草茸茸,正待践足,/只是上面往来的人迹,/两条岔路相差也无几。
//那天早上,两条岔路同躺在那里,/落叶覆盖,没有点点踏污的痕迹,/啊!留下没有选上的给另一天吧!/唯独前路是无穷无尽的呀!/怎知道可还有重来的时候?//在将来,将来的某一天,某一处,/在唏嘘的叹息声里,我会细说:/林地里岔开的两条路,而我———/我就走上了那条少有人走过的,/那带来的一切可又多么的不同。
外国诗歌二首作者弗罗斯特简介
外国诗歌二首作者弗罗斯特简介
外国诗歌二首作者弗罗斯特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被誉为现代美国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通常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弗罗斯特于1874年生于美国加州,他的诗歌创作起初受到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的影响,但后来他逐渐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的景物和农村生活来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
真相。
弗罗斯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路》(The Road Not Taken),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生命中做出抉择的难题,以及因此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这首诗被广泛引用,并被解读为对个人选择、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另一首著名的诗作是《雪夜》(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雪夜中驶入森林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死亡的暗示。
这首诗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义而深受读者喜爱。
弗罗斯特的诗歌常常以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入观察为基础,他经常使用
常见的场景和形象来探讨人类的情感和存在。
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但深藏着丰富的层次和意义。
他的作品常常被认为是对人生、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弗罗斯特于1963年逝世,但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并对
世界各地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和人性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读者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研究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研究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创作特点,尤其是隐喻特征极为显著,这也恰恰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被广大读者所喜爱的主要原因。
罗伯特·弗罗斯特善于采用隐喻手法和象征手法,充分运用此创作手法深刻阐述自然与人类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打破了以往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尝试将看似无联系的某两个具象结合起来,采用隐喻方式将事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以阐述。
为此,本文将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采用的隐喻手法加以剖析,详实阐述诗歌中呈现出的隐喻表达形态,深刻论述诗歌中的隐喻认知模式,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诗歌中的意象及运用的工具进行解析,以期将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中阐述的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加以描述。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隐喻表达形态;认知模式;工具及意象分析引言相比于其它诗歌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独具特色,不仅语言朴素、措辞精巧,而且底蕴深厚,哲理性较强,有助于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此类诗歌作品形式极为朴实,与浪漫派和唯美派等诗歌作品具有较大差异,既不是激情四射,也不过于隐晦娇柔。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往往以新苏格兰农村为创作背景,主要围绕自然景象、人文风情两大方面,由此创作出充满哲理的诗歌作品。
与此同时,罗伯特·弗罗斯特善于采用隐喻手法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解读,由此向广大读者阐述深刻道理。
1.弗罗斯特诗歌隐喻表达形态从诗歌构成来看,隐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对隐喻的运用,诗歌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最大限度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和平铺直叙,同时,有利于更好地传递诗人的内在情感,将思想变得图像化,这对于读者来说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更容易感知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真正涵义,通过分析诗歌外在表象理解其内在结构,进而掌握更深层次的诗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罗斯特作品特点
目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英语文学研究生罗伯特·斯蒂灵发现了一首从未发表过的弗罗斯特诗作,题为《家中的战争断想》(War Thought sat Home)。
在一封写于1947年的信件中,弗罗斯特向友人弗雷德里希·梅尔彻edericMelcher)提到了这首诗,后者是行业杂志《出版人周刊》的创办人。
弗罗斯特在信中说这首诗没有发表,而是手抄在一本《波士顿之北》(弗罗斯特出版的第二部诗作)上。
读到这封信之后,斯蒂灵就开始了搜寻工作,最终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本书,弗罗斯特抄在书里的诗也因此面世。
这首诗作于1918年,是弗罗斯特为在法国战场上阵亡的英国诗人爱德华·托马斯(EdwardThomas,1878-1917)写的。
诗的内容是一名士兵的妻子看到几只蓝松鸦在自家窗外打斗,由此想到了法国战场上的士兵。
一战初期,弗罗斯特曾在英国居留,由此与托马斯成了朋友。
托马斯在前线阵亡的时候,身边还带着一本弗罗斯特的《山洼》(MountainInterval)。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上,弗罗斯特走出了一条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道路。
他并没有标新立异,企图尝试诗歌形式的改革,而是继承传统,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
他喜欢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气平缓、冷静,采用人们熟悉的韵律。
他的诗一般都遵从了传统的韵律形式,比如押韵的双行体、三行体、四行体、十四行体都写的相当出色。
弗罗斯特很少写自由诗,他曾说过,诗歌如不讲韵律,就像打网球不设拦网一样。
他对抑扬格似乎情有独钟,他曾说:“对英语诗歌而言,抑扬格和稍加变化的抑扬格是唯一自然的韵律。
”的确,英诗四个主要音步——抑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格、和扬抑抑格——中,抑扬格是迄今英诗中最常见的音步,从而也被称为最自然的韵律,即一个弱读音节后跟一个重读音节。
用这种音步写就的诗行,其节奏鲜明而又持续平缓、畅如流水,更适于表现田园风光恬静素淡的美,也难怪弗罗斯特在几个传统音步韵律中偏爱抑扬格。
他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
正因为他长于用具体的事物说抽象的概念,所以他的诗就易为读者接受和了解!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和The Road Not Taken正是明显的例子!难怪这两首诗一直在最受欢迎的一百首英文诗歌里高占前十名!前者更是一直都持续很久都维持在第一名!
罗伯特·弗罗斯特选择了荒芜的路,经历痛苦、磨难,旅途中不断回想起那条未选择的路。
“要是我走那条未选择的路,也许我就不会这般痛苦?”诗人写出了漫长人生路中的种种迷惘、惆怅。
全诗最后并没有指出诗人选择那条路以后最终的结局,只是说“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弗罗斯特大多采用传统的诗歌形式表达其对现代生活的看法;借自然描写揭示社会认识;憧憬理想而又不乏现实;如此等等的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双重性在诗人的诗作中随处可见.弗罗斯特诗中的这种独特的双重性是其在诗坛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弗罗斯特能够写出看似简单的诗歌,但你每一次读它们,你都会挖掘得更深,发现许多盘曲的小径、许多不同的感受。
所以说弗罗斯特使我对于隐喻有了新的认识。
他给出一个隐喻,我们以为那是一个简单的直截了当的陈述。
可是随后,你发现这是一个隐喻。
“睡前我还要赶上几英里/睡前我还要赶上几英里。
”在这里我们看到,同样的诗句含意却不同。
这(《熟知黑夜》)最后两行的第一行,说的是路程、奔走和睡觉,而在第二行里,睡觉象征着死亡。
但这象征一点儿也不唐突。
我想弗罗斯特是个腼腆的人,但我认为他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倘若“最伟大的诗人”这种说法还算言之有物的话。
我觉得弗罗斯特也许要高于另一位竞争者,即威廉·巴特勒·叶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