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规划理念下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生态规划理念下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城市低碳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城市交通将走向何方?本文在低碳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在城市交通方面取得的优秀经验,探求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规划低碳生态交通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作为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少,交通拥堵严重,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建设宜居生态的人居环境及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将寻求走出自己的一条城市低碳生态交通的绿色道路。
1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与问题
1.1 交通发展支撑国家的崛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城市交通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转乘、中转、集散等任务。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接近50%,正在走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1.2城市交通病抑制城市的发展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城市交通状况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仍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城市机动车数量。有限的城市建设范围是无法承载无限的机动车的增长,城市病最终的病灶——城市交通问题,就显得如鲠在喉。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迫在眉睫。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调整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就十分重要了。
1.3 机动车产销第一引发交通瘫痪
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继续稳居全球产销量第一。我国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通行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这样的机动车增长势头加速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瘫痪问题的体现。
1.4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缓慢
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2 国外城市交通发展与借鉴
2.1 美国城市交通发展特点
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有28条地铁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地铁站遍及全市各地。此外还有公共汽车线路244条,总长3000多公里。纽约还有连结周围地区的通勤火车,为居住在纽约周边地区的人上下班提供经济快捷的交通服务。据统计,纽约公交系统每年运送的乘客达24亿人次,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公交系统。
2.2英国城市交通发展特点
英国是欧洲使用汽车最多的国家。以伦敦市为例,目前,伦敦已建成包括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一体,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伦敦交通有70%依靠地铁,每小时发出的列车达90班次。与此同时,地面公共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地铁、火车和地面公共汽车立体交通网遍布伦敦市各个角落。
2.3日本城市交通发展特点
日本东京拥有约1200万人口,多年来一直大力发展轨道公共交通。东京人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东京的地下交通承担着全市80%的流量。在东京都的23区中,公共交通承担着70%的出行,为世界之最。目前,东京市拥有400公里的地铁网络,即便地面交通全面瘫痪,轨道交通也完全可以承担交通任务。
2.4 新加坡城市交通发展特点
新加坡约有80万辆汽车,其中约50万辆为小汽车。为此,新加坡也断然采取了抑制私人交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举措。目前,新加坡全国公路干线长度已超过3000公里,其中以泛岛高速、中央高速和淡滨尼高速为主的9条高速公路总长已达140多公里,构
筑起一个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有效地鼓励人们舍弃私人交通工具,享用便利而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
3我国城市低碳生态交通发展策略
3.1 建立综合的交通系统
首先在城市中应该建立多种交通工具共存的立体化交通系统。其中包括高架轻轨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城市地面灵活的公共交通系统,地下大运量的地铁交通系统。并且建立非机动车及步行系统,完成城市居民出行。
3.2 建设多种交通系统换乘网络
多种交通系统应各自形成完整的网络,各网络多层覆盖城市范围,网络间有多级的换乘中心组成。城市重要节点客流量大,由大型垂直换乘中心承担,可以完成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单一的换乘点灵活布置,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叠网式交通系统的建立,可以为人们出行提供灵活的出行选择,使各种交通系统同时充分发挥运输能力,提高交通效率。
3.3 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力
大运量轨道交通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力。地铁作为现代大城市的象征,其运输能力和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肯定。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对交通影响最大的就是往返于居住于工作之间。而现在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的时间段也是上下班时段。地铁速度快,运量大,是解决通勤时段交通拥挤的利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城市人口动则百万。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作为主力交通设施是正
确的出路。
3.4 brt快速公交为补充
快速地面公交系统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共汽车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指有专用路权、封闭运行、水平登陆、大容量车辆等一系列特征的地面公共汽车系统。是为解决城市交通阻塞,实现城市公交舒适、快捷的有一方式,与此系统相适应的现代化公交车辆,为大容量、高可靠性、高比功率、快速、较低地板、低排放、低噪声、低油耗、宽敞的上下车通道、配备电子设备。
3.5 慢速公共交通灵活环保
有了大运量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地面公交系统可以充分体现灵活便捷的特点。公共汽车服务于居住区与地铁枢纽之间,进行短距离运输。天然气等代用燃料的“绿色公交车”将成为大城市公交的发展车型。在市中心和繁荣地区可望广泛使用此类车辆。
3.6 提供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自行车是我国普及最广的代步交通工具,其拥有量为世界各国之最。作为同城短区间非机动载人设备,自行车廉价、便捷、健身、环保、节能的特点尤为突出,是当今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人们生活中不可获缺和替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公共自行车”就是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点。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租赁点的自行车。通过连网的系统。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的管理。
3.7 智能的交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