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必考知识点复习重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1. 发展史:(1). 萌芽阶段:(2). 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 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 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3). 无绳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2.了解双工方式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
3.了解功率换算方法1. 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dB来表示: 10lg(P2/P1)dB。
)mdB。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mdB=10lg(功率P0.001P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概论1、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
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
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
4、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例:寻呼系统。
5、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接受和发射可同时进行,故耗电量较大。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
故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相结合。
例:手机。
(FDD: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TDD: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6、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
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
例:对讲机。
7、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8、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9、蜂窝式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移动通信》复习提纲:Chapter1: 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定义2、移动通信系统总目标:1)全球化2)综合化3)个人化有代表性的标准及特点:第一代:美国AMPS系统、英国TACS系统特点:1)蜂窝小区系统设计—频率复用:2)模拟系统 3)FM传输4)FDMA5)频谱利用率低、保密性差、技术简单第二代:欧洲G S M,T D M A制式北美c d m a O n e(I S-95C D M A),C D M A制式北美D A M P S(I S-54),T D M A制式日本P D C,T D M A制式特点:1)微蜂窝小区结构。
2)频谱利用率高:数字话音与传输、多种业务、多种先进技术、保密性好、集成度高、……3)技术先进:TDMA和CDMA、语音编码、自适应均衡、数字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分集接收、功率控制第三代: IMT-DS ------ UTRA FDD (WCDMA) (欧洲、日本)IMT-MC ------ cdma2000 (北美)IMT-TC ------ TD-SCDMA (中国)IMT-SC ------- UWC-136 (北美)IMT-FT 、 DECT (欧洲) 特点:4.FDMA/TDMA/CDMA5.电路交换---->分组交换6.从媒体-- 多媒体1.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个人通信网PCN(5W)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5、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的概念。
6、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BSS,MS,MSS,OSS7、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频谱拥挤、频谱需严格菅理2)电波传播存在衰落、多径等问题3)面临环境的干扰和噪声4)多普勒频移5)建网复杂8、移动通信网性能指标:话音质量和信噪比要求,服务等级(GOS),呼叫中断概率,通信概率, 特殊服务种类及QOS保证9、蜂窝的基本概念Chapter2: 移动通信组网与系统设计1、噪声:外部噪声(人为噪声、自然噪声),接收机内部噪声2、干扰: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码间干扰、多址干扰大区制移动通信网主要特点:基站天线很高:几十米至几百米基站发射功率大:50~200W覆盖半径:30~50公里优点:网络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容量小,一般用户几十至几百个,一般用于专网小区制移动通信网基本小区有:(r :小区半径)超小区: r >20km (农村)宏小区: r =1-20km (人口稠密地区微小区: r =0.1-1km (城市繁华区)微微小区: r <0.1km (办公室、家庭)优点:提高频率利用率,组网灵活缺点:网络复杂同频复用比 :Q=D/R满足小区条件的簇的形状和N 是有限的N = a 2 + ab + b 2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小区分裂划分扇区频率分配方法小区波道分配策略固定信道分配:每小区频率固定动态信道分配:按需分配固定与动态相结合:借用信道分配波道的自动选择方法:专用呼叫信道方式、循环定位方式、循环不定位方式、循环分散定位方式 系统波道数的设计每用户忙时的话务量波道利用率()∑===N k k Nk A N A B 0!!P r 阻塞 CKH CTK a ==36001()NB A N A -==η1'越区切换:当前正在通信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移动通信的重要知识点。
1. 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等。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指的是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UMTS和LTE等。
3. 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进行。
电路交换将通信资源独占给用户,而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网络优化: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常采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信道编码、调度算法和干扰管理等。
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技术: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它将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网络是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它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移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时间。
以上只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移动通信复习资料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
它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并且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发展历程,并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与传统有线通信不同,具有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移动通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
移动通信网络是为了实现移动通信而构建的网络,包括了蜂窝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等。
3. 移动通信的技术移动通信的技术包括了信号调制、多路复用、无线接入技术等。
其中,信号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为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格式,常见的信号调制方式有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等。
多路复用是将多条通信信号合并在一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移动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了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技术。
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早期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通信技术,如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通信技术逐渐成熟,2G、3G、4G等数字通信系统相继出现。
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它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将为移动通信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
5.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将更趋于智能化、跨界融合。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不仅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具有智能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网络。
同时,移动通信将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为医疗、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6. 结论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第一章知识点:1.、1G、2G和3G代表性的标准制式。
1G:AMPS ,TACS2G:GSM和窄带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2、移动通信中面临的干扰主要有哪些?是何原因?同频、临频干扰、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构成干扰邻道干扰: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双工、单工、半双工第二章知识点:1、阴影效应(怎么产生)、多径效应(概念)、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产生多普勒频移(计算)、慢衰落、快衰落、相关带宽(时延扩展)、相关时间(多普勒频移)、相关距离等概念阴影效应:由地形结构引起,表现为慢衰落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阻挡体比传输波长大的多的物体产生多径衰落的主要因素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展宽⏹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快衰落:由多径效应产生,一般服从瑞利分布。
⏹是运动速度,是波长,是夹角2、信道衰落:慢/快衰落;大/小尺度衰落;(非)频率选择性/衰落;(非)时间选择性衰落;(非)空间选择性衰落第三章知识点:1、语音编码方案(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2、QPSK、OQPSK和π/4QPSK信号的星座图及相位跳变路径及相位的最大跳变量。
3、π /4 QPSK调制原理。
设起始附加相位 θk=0 ,比特流为 1 1 -1 1 1 -1 -1 -1,用π/4QPSK 发送,比特从左到右送入发射机,确定发送期间相位θk 和Uk 、Vk 。
(π/4QPSK 调制原理及载波相移如下所示)LPFLPF差分相位编码S/P S IS QU kV ksin c tωcos c t ω∑S QPSK (t )+-输入数据kU 'k V '4、MSK 调制方式及其相位轨迹图第四章知识点: 1、抗衰落三大措施(分集、均衡、信道编码各自作用)– 分集: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均衡: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 当传输的信号带宽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它在时域表现为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特点
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3、移动通信的技术体制和网络结构
二、无线传输技术
1、无线传输的基本原理
2、无线传输的常用技术:调频技术、调相技术、码分多址技术等
3、无线传输中的传输介质:电磁波、传输线、自由空间传输等
4、无线传输中的信道模型和传输损耗
三、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
2、移动通信网络的功能元件和接口
3、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和接入网
4、移动通信网络的国际互连和漫游
四、移动通信系统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模拟方式系统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方式系统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数字方式系统
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超宽带数字方式系统
5、5G移动通信系统
五、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
1、移动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2、移动通信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移动通信的调度与资源分配技术
4、移动通信的多址和多用户接入技术
附件:
附件1: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附件2:移动通信技术术语解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电信法:指规范电信行业经营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2、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电信行业监管和管理的行政机构
3、售卡点:指销售方式SIM卡的实体店或在线销售平台
4、漫游费:指在异地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时产生的附加费用。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1.移动通信的发展简述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第二代GSM、CDMA TDMA第三代WCDMA、CDMA2000、CDMATD-SCDMA2.移动通信的分类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Ps:SDMA 空分多址第二章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3.什么是阴影衰落?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7.预测模型适用围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第三章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2.话音编码技术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
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P5(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频段、450MHz频段、900MHz频段和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P6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P9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增大误码率。
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
均衡是指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分集技术?P10-11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的接收技术。
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复习资料第⼀章:1.在4G系统中,⽹元间的协议是基于IP的,每⼀个MT(移动终端)都有各⾃的IP地址。
2.IP核⼼⽹:它不是专门⽤作移动通信,⽽是作为⼀种统⼀的⽹络,⽀持有线和⽆线接⼊。
主要功能是:完成位置管理和控制、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
3.4G⽹络应该是⼀个⽆缝连接的⽹络,也就是说各种有线和⽆线⽹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
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络互联则需要⽤⽹关建⽴⽹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络将是⼀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络。
4.移动通信的定义:指通信双⽅或⾄少有⼀⽅处于运动中进⾏信息交换的通信⽅式。
5.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绳电话、⽆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6.⽆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7.移动通信所受⼲扰种类:(1):互调⼲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在通信设备的⾮线性器件上,产⽣与有⽤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
从⽽对通信系统构成⼲扰的现象。
(2):邻道⼲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之间的⼲扰,是由于⼀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造成的⼲扰。
(3):同频⼲扰:指相同频率电台之间的⼲扰。
8.移动通信的⼯作⽅式:(1):单⼯通信:指通信双⽅电台交替地进⾏收信和发信。
它常⽤于点到点通信。
(2)双⼯通信:指通信双⽅。
收发信机均同时⼯作。
即任⼀⽅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的话⾳,没有“按-讲”开关。
(3)半双⼯通信第⼆章:1. 移动通信的信道:指基站天线、移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移动⽆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的研究。
(判断)3.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
4. ⽆线电波的传播⽅式: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以及它们的合成。
5. 移动信道是⼀种时变信道。
在这种信道中传播表现出来的衰落⼀般为:随信号传播距离变化⽽导致的传播损耗和弥散。
6. (1)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考点说明:粗体字有较大概率为简答题,简答题选6道1.移动通信的特点: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要求高2.移动通信存在的干扰:1、互调干扰:多个信号作用在非线性通信设备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形成干扰2、邻道干扰:相邻信道之间的干扰,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3.多普勒效应:由于运动速度不同,造成接收载频的频率偏移。
4.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1、单工通信2、双工通信3、半双工通信4、移动中继方式….…………………………………………………………………………………………………………………………………………..5.三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1、反射:反射发生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当电磁波遇到比其波长大的多的物体时发送反射,反射是多径衰落的主要原因2、绕射:非视距传播,无线路径被尖锐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3、散射: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体6.多径衰落的特性: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7.多普勒频移:=为移动速度,为波长,为移动方向和入射波的夹角8.衰落和频率的关系:1、频率选择性衰落:指传输信道对信号的不同频率部分有不同的随机相应,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衰落不一致,引起信号波形失真2、非频率选择性衰落:指信号经过传输信道后,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是具有一致性的,波形不失真……………………………………………………………………………………………………………………………………………..9.信源编码举例:1、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IS-95:变速率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GPRS/WCDMA: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CDMA 2000:可选择模式语声编码(SMV)2、3G系统中视频信源编码:H.264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使携带信息的信号与信道特性相匹配以及有效地利用信道。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2023版)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⒈无线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⑴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⑵无线信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⑶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⑷无线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
⒉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⑴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与功能
⑵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
⑶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标准
⑷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技术
⒊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⑴ 2G移动通信网络
⑵ 3G移动通信网络
⑶ 4G移动通信网络
⑷ 5G移动通信网络
⒋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传输技术
⑴无线传播技术
⑵空中接口技术
⑶多径传播与干扰抑制技术
⑷频谱资源管理技术
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网络安全与保护
⑴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⑵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身份认证与加密技术
⑶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管理与审计
⑷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攻击与防御技术
⒍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业务与服务
⑴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语音通信服务
⑵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业务
⑶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增值服务
⑷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附件:无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电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是我国关于电信行业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电信行业的法律地位、经营许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内容。
⒉信息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关于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律,专门针对网络安全的问题进行了规定,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等内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一、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1.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2.1 无线信道分类
1.2.2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
1.2.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1.2.4 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技术
二、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
2.1 移动通信标准
2.1.1 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2.1.2 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
2.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2.1.4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2.2 移动通信协议
2.2.1 无线接入协议
2.2.2 接入和核心网协议
2.2.3 信令传输协议
三、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与优化
3.1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3.2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3.2.1 无线资源优化
3.2.2 频率规划优化
3.2.3 功率控制优化
3.2.4 邻区优化
3.2.5 异构网络优化
四、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与保密
4.1 移动通信安全威胁
4.2 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保护4.2.1 身份认证与加密技术4.2.2 安全漏洞与风险防御4.2.3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附件:
附件一: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图
附件二:无线信道分类图
附件三: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概览表
附件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隐私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2.数据加密:对敏感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保证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和利用。
3.用户身份认证: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以确保系统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4.通信保密: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人窃听或获取通信信息。
5g移动通信技术知识点
5G移动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和改进的技术。
以下是关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些知识点: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高速率: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大量数据,实现更快的网络体验。
低延迟:5G移动通信技术的延迟较低,可以达到毫秒级别,使得实时应用,如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得以实现,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大连接:5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设备,每平方公里可支持百万级的连接数,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
高可靠: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提供更稳定的通信服务,这对于关键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远程操控等至关重要。
2.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应用场景,需要提供高数据速率的无线接入。
高可靠性低延时通信(uRLLC):主要面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应用场景,需要提供低延迟、高可靠性的无线接入。
海量通信(mMTC):主要面向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需要提供大连接、低功耗的无线接入。
3.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5G网络架构主要由核心网、传输网和无线网组成。
核心网是整个网络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业务和数据;传输网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无线网则负责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4. 5G移动通信技术的组网模式:根据3Gpp的规划,5G有两种组网模式——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
独立组网模式需要新建全套5G基础设施,而非独立组网模式则会使用部分4G基础设施。
以上是关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是指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和网络。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移动通信的学习和应用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
1.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终端、基站子系统、核心网和边缘网络组成。
用户终端可以是方式、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等。
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和基站,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心,用于处理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
边缘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辅助网络,为用户终端提供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更快的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中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GSM、CDMA、LTE等。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全球标准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代码分割多址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4G和5G网络。
3.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用于控制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SSL等。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用于将数据分组进行传输。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通信协议,常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种安全的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实现加密数据传输。
4. 移动通信安全在移动通信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
身份认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要点
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概念▪指在运动中完成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分别可构成陆地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和空中移动通信。
通常包括无线电寻呼系统、陆地蜂窝移动通信、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与日俱增。
▪移动台的移动性强。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第二代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研制数字系统。
(3)第三代3G(未来移动通信系统)3、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召开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制定的国际频率分配表划分。
1979年,ITU首次给陆地移动通信划分出主要频段。
▪1980 年我国制定出陆地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集群移动通信:806~821MHz(上行)851~866MHz(下行)•军队:825~845MHz(上行)870~890MHz(下行)•公用陆地移动通信:890~915MHz(上行)935~960MHz(下行)1986 年,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成立了一个预测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话系统的专门组织FPLMTS ,提出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具体设想,经2.5G 产品GPRS 系统的过渡,3G 走上了通信舞台的前沿。
3G 与2G根本的不同:•3G采用CDMA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2G采用TDMA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3G 的主要特征: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3G的设计目标:提供比2G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无线接口标准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2023最新版)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简介-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⒉无线传输基础技术⑴无线传输基本原理- 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谱域和时域的关系⑵无线调制技术- 调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调制技术(AM、FM、PM等)⑶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的作用和分类- CDMA、TDMA、FDMA、OFDMA等多址技术的特点⑷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见的纠错编码技术(如海明码、RS码、卷积码等)⒊移动通信系统架构⑴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设备(方式、平板等)- 基站和基站控制器- 核心网和服务网⑵无线通信网络- 2G、3G、4G、5G网络的特点和区别- 蜂窝网络的组网方式(宏站、微站、室内覆盖等)⑶移动通信协议- GSM、UMTS、LTE等移动通信协议的概述- 协议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简介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⑴频率规划- 频段分配和频率重用- 干扰和衰落的影响⑵小区规划- 小区分布和规模- 小区覆盖和容量规划⑶网络优化- 覆盖优化和容量优化- 天线系统优化和功率控制⒌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⑴通信安全的基本概念-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⑵移动通信安全漏洞- 窃听和监听- 数据篡改和重放攻击⑶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 双因素认证和访问控制附件:⒈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⒉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示意图⒊移动通信安全漏洞图示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电信法:电信行业的法律规范和管理方式。
⒉隐私权:个人信息的保护权利。
⒊数据保护:数据在使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引言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将信息传输到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移动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移动通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一、无线通信技术1. 蜂窝网络:介绍蜂窝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基站、蜂窝覆盖、调度等概念。
2. 多址接入技术:讲解多址接入技术的分类和原理,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3. 蓝牙技术:介绍蓝牙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特点,如短距离通信、低功耗等。
4. Wi-Fi技术:探讨Wi-Fi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如家庭、商业、公共场所等。
5. LTE技术:分析LTE技术的优点和特性,如高速、低时延、大容量等。
同时还会对其与4G和5G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
二、移动网络与协议1. GSM网络:解释GSM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信道结构、呼叫流程等。
2. CDMA网络:介绍CDMA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如扩频技术、码片概念等。
3. 3G网络:概述3G网络的演进和特性,包括WCDMA、CDMA2000等标准。
4. 4G网络:讲解4G网络的技术要点和应用场景,如LTE、WiMax等。
5. 5G网络:探讨5G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挑战,如超高频、大规模MIMO等。
三、移动通信安全1. 加密技术:介绍移动通信中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协议,如DES、AES、SSL等。
2. 身份认证:讨论移动通信中的身份认证技术,如SIM卡、IMSI等。
3. 隐私保护:探讨移动通信中的隐私保护策略,如隐私保护算法、数据匿名化等。
4. 安全漏洞:分析移动通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方式,如欺骗、窃听、中间人攻击等。
5. 安全管理:讲解移动通信中的安全管理机制,如网络监控、漏洞修补等。
四、移动网络优化与性能管理1. 资源调度:解释移动网络中的资源调度策略,如功率控制、载波分配等。
2. QoS管理:介绍移动网络中的QoS管理机制,如带宽保证、时延控制等。
移动通信知识点整理
移动通信知识点整理1. 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方式,实现人与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相关的知识点。
2. 基础概念2.1 无线电频谱:用于进行无线电波传输的一定范围内连续频率段。
- 授权频带:由或国际组织授予特定运营商使用的频带。
- 自由使用频带:未被授权给任何特定运营商,可供公众自由使用。
2.2 蜂窝网络结构: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并在每个小区中设置一个基站来提供覆盖和连接服务。
3. 网络架构3.1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系统移动通讯标准:- 主要应用于第二代数字蜂窝方式技术;- 包括GSM核心网、GSM边缘设备等子系统;3..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广播式接入方法,在同样时间和空间上共享相同载体资源;4.射頻技術4.1 调制方式:- AM(Amplitude Modulation)调幅: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 FM(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5.无线接入技术5.1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使用2.4GHz或者5GHz ISM 频段进行数据通信。
6.移动网络协议栈移动网络协议栈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不同层次功能和服务的软件模块集合。
主要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以及应用程序等多个子系统。
7.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在移动通信领域,确保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非常重要。
相关措施如下:- 加密算法: 使用加密方法对敏感信息进行编码处理;- 访问控制: 确定哪些设备可以访问特定资源,并限制未经授权访问;8 . 法律名词及注释:-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蜂窝方式标准,在第二代数字蜂窝方式技术中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必考知识点复习重点
填空题(20分)
1.Cluster 簇
Cluster Size, N 一个簇中小区的个数 the number of cellular in a Cluster
N 的选取原则: 从提高频率利用率的角度,在保持满意的通信质量的前提下, N 应取最小值最好。
2.Cellular 小区(蜂窝)
cluster size 簇尺寸223R
D K = Reuse factor 复用因子 7
11=K (cluster size 的倒数) 两个主要干扰:co-channel interference(同道干扰)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邻道干扰)
目的:Frequency reuse(频率复用) 消除联合信道干扰
3.multi-user access 多址连接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用户如何高效共享给定频谱资源
1G 以模拟蜂窝网为主要特征 北美的AMPS 寻址方式为频分多址FDMA ,FDD 双工 2G 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 欧洲的GSM 寻址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 ,FDD 双工 北美的IS-95 寻址方式为码分多址CDMA ,FDD 双工
3G 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 中国的T D-SCDMA 上行链路采用智能天线阵与多用户检测,TDD 双工;北美的CDMA-2000,FDD 双工;欧洲的WCDMA ,FDD 双工;码分多址 CDMA ,最大速率2Mbps (3G 还有空分多址接入SDMA )
后3G 协议 WCDMA 中 HSDPA (下行速率)HSUPA (上行速率) 速率均提高 HSPA+(增强型)
4G 以宽带高速数据传输为主要特征 LTE/LTE-Advanced 由3GPP 提出 20MHz 带宽
4.duplex 双工(FDD,TDD )
频分双工FDD : 按频率划分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道(WCDMA, CDMA2000) 时分双工TDD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频率,允许上行链路在当前时隙内使用 该频率,而下行链路在下一时隙内使用该频率(TD-SCDMA )
5.spectrum efficiency(谱效率)
定义:单位带宽传输频道上每秒可传输的比特数,单位是 bit/s/Hz 。
对于BPSK 或 2ASK ,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1bit/s/Hz ;
QPSK 的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2bit/s/Hz ;
32QAM 的理论最高频谱效率达5bit/s/Hz ;
即对于M 进制数字调制 MPSK 或MQAM ,其理论最高频谱效率为M 2log (bit/s/Hz)。
4G 谱效率 DL :5bps/Hz UL:2.5bps/Hz
6.downlink (下行连接)未找到!!!
7.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频率选择性衰落)造成的影响
由于信道在时域的时延扩散,引起了在频域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衰落周期L
T 1=,即与时域中的时延扩散程度成正比 在传输信道上的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了不同的变化,这就导致信号的失真,数字传输系统中造成码间干扰。
8.spreading gain (扩频增益)
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宽B2与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B1之比
扩频因子=符号周期
扩频码周期扩频前带宽扩频后带宽= 9.Equalization 均衡技术的作用
①信道补偿 ②干扰抑制
10.LTE 极限速率
LTE 速率 DL :100Mbps UL :50Mbps 20MHz 带宽
名词解释(5*3分)
1.Frequency flat fading 频率选择性衰落:在不同频段上衰落特性不一样的衰落现象。
2.Doppler frequency shift 多普勒频移:由于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接收信号频率与发送频率不同,产生了频率偏移。
(The Doppler effect (or Doppler shift) is the change in frequency of a wave (or other periodic event) for an observer moving relative to its source.)
3.Coding gain 编码增益:编码增益是一种度量,达到相同的误码率时,未编码的系统和编码的系统,所需信噪比SNR 减少的分贝数。
4.Rake receiving RAKE 接收:通过可分辨的每一条路径进行同步捕获,然后进行相位补
偿,最后采用优化的技术进行合并,来提取每个路径上所含有的相同的信息,以达到通过传输质量的目的。
5.Nyquist transmission rate :奈奎斯特传输速率,是指假设已知系统传输信号的信道带宽(通频带)时,数字上等于信道带宽的符号传输速率。
简答题(3*5分)
1.DSSS优点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答:①很强的抗干扰能力;②可进行多址通信;③安全保密;④抗多径衰落;⑤具有低功率密度谱的特点;⑥适合数据话音和数据传输。
2.smart antenna array智能天线阵列为什么只适用于TDD模式?
答:在基站采用智能天线阵时,无论是是在发射还是接收时,天线阵侧的波束赋形矢量都是基于信道的,也就是说是要根据当时估计的信道值来构造,对于下行传输,发射采用的波束赋形要基于移动台估计的下行传输信道,这需要大量移动台频繁地传输更新估计的信道值,因此需要大量消耗带宽,这在宽带无线通信中是不符合实际应用的。
但对TDD系统,上行和下行信道在相同频道,很短时间内,他们具有可逆性,因此基站可以采用上行链路基站估计的信道直接用于下行的波束赋形。
FDD上下行信道不可逆,下行链路就不适合采用智能天线阵。
3.soft handover can be used in the CDMA systems软切换如何应用于CDMA系统答:在CDMA系统中,相邻的小区靠小区扰码区分,用户可以采用相同频率和时隙信道,但采用不同的信道码。
当CDMA系统中移动台进入切换区后,他可以采用RAKE接收技术与两个相关小区的基站进行数据传输,而不需改变原有的时隙和频率信道,这样反而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和提高小区边缘的吞吐量。
只有当移动台判断新小区的信号足够强和稳定,他才断开与原来小区基站的通信。
计算题(2*15分)
1.Consider an AWGN channel with bandwidth 1 MHz.Please evaluate the maximum bit rate according to the Shannon’s theorem when SNR=10dB.If MPSK modulation is used for transmission,how large value of M,a maximum vale of M,could be used to avoid the ISI.
Solution:SNR = 10dB.According the Shannon’s theorem,we have
Mbps SNR B Rb 46.3)1(log 2=+<
Since 1MHz in passband is required,to avoid ISI requires
MHz
B R b s 12=≤
Hence,we have M M R R s b 22log log ≤= Mbps
0043.1121/46.3=≤M
Since M 2log should be an integer and MPSK is considered,we have M=8.
That means 8Ps with each symbol corresponding to 3 bits can be used to avoid ISI.
2.convolutional code unit impulse responses ,state diagram 单位脉冲响应的卷积码,状态图
设计题(1*20分)
设计一个RAKE接收系统模型并写出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