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成年优选--中期的心理特点.docx
中期和老期的心理发展

心态良好更重要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
高寿不如高兴,富贵不如福态。
第八章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
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第一节 老年期心理变化观 第二节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第三节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
化 第四节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第一节 老年期心理变化观
五.与朋友的关系 数量减少 提高不同 形式的社会和情感的支持
三、人格 的变化
01
不安全感
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
02
老年孤独感 权利失落诱发、群体失落感、
03
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
适应性差
不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新情
境 对意外事件的应变性差
04
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害怕失误而减
05
慢速度
趋于保守
注重自己的经验,希望他
添加标题
抑 郁:忧郁悲观、情绪沮丧、 言行消极、思维迟钝,
添加标题
他人,自尊心过于强烈,看问 题片面;对别人不信任,
添加标题
感情冲动、神经过敏
添加标题
“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添加标题
敏感多疑
女性更年期的心理调适
对自己更年期身心状况要有全面了解与正确 评价
更年期出现的不舒服感觉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一切都是暂时的,
影响老年人认知变化的因素
老年人认知变化的表现
年龄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 年龄起促退的作用 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教育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 教育因素发挥延缓老化的作用。 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分为: 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三.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和教育因素的作用
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说,认知加工速度的老化过程可 以直接地受年龄和教育的双重作用,而非速度;认知 能力的老化过程除了通过速度减慢的中介作用间接地 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外, 还直接受教育因素的影响。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 成年中期的生活
一、家庭 (一)家庭生命周期 杜瓦尔家庭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 : 新婚期、生育期、有学龄前儿童期、学龄儿童期、 有青少年期、离巢期、空巢期、老年成员期,从退休 至夫妻双斱死亡这段时期 (二)成年中期的家庭关系 1、夫妻关系 2、不未成年子女的关系 3、不父母的关系
(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舒帕(D. E. 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収展的本质就是个体収展不贯彻其职业自我概念的过程 职业自我概念是个体在同社会的接触中所形成的关于职业不自身 关系的认识及观念 2、 舒帕职业生涯的五个阶段 • 成长阶段(0-14岁) • 探索阶段(15-24岁):尝试各种职业,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 化,幵将职业期望变为现实 • 建立阶段(25-44岁) • 适应期(25-30岁) • 稳定期(31-44岁) • 维持阶段(45-59岁):职业収展高原期戒维持既有成就不地位 • 衰退不脱离阶段(60岁以上)
3、智力操作斱式
• 里格尔(K. Riegel):辩证形式运算 • 辛诺特(J. Sinnott):相对后形式运算 自 我参照 形式运算的规则 • 拉鲍维维夫:成熟问题解决者的思维形式是 对具体情境、观念以及情绪等主观维度的反省 认知,是整合认知、情绪和身体特征等斱面之 后的认知 • 克雷默(D. Kramer): 后形式运算理论模型 的基本特征:(1)对知识相对性的意识(2) 接受矛盾(3)在辩证的整体内整合矛盾
根据他的观点, 成年期的发展涵盖了稳定 和转变的交替。 他非常强调中年期的转折,而这样的转折 会发生在40岁出头的时候。 这一时期,个体要面临四个重要问题:依 恋、分离、渴望亲密关系、需要时间内省和 认识自己。
哈维格斯特的观点
他认为,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的内在变化、社会的 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 他把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具体归纳为: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开展成年期业余活动 4.帮助未成年的孩子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5.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6.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 7.老年父母相适应 中年危机现象 即成年中期个体会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阶
成人中期的心理发展

4.国内学者的观点 国内学者的观点
(1)接受生理的变化,在保健上进行自我调节: 接受生理的变化,在保健上进行自我调节: 接受生理的变化 (2)根据智能的特点,在工作上做好自我更新; 根据智能的特点,在工作上做好自我更新; 根据智能的特点 (3)面对巨大的压力,在情绪上加以自我控制; 面对巨大的压力,在情绪上加以自我控制; 面对巨大的压力 (4)鉴于兴趣的转迁,在活动上学会自我休闲; 鉴于兴趣的转迁,在活动上学会自我休闲; 鉴于兴趣的转迁 (5)正视“中年危机”,在人格上实现自我完善; 正视“中年危机” 在人格上实现自我完善; 正视 (6)适应家庭状况,在婚姻上促进自我监督。 适应家庭状况,在婚姻上促进自我监督。 适应家庭状况
(二)中年人心理适应的内容 二 中年人心理适应的内容
(1)正视现实 正视现实 (2)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3)善与人相处 善与人相处 (4)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 (5)警惕心理致病 警惕心理致病
2.心理负荷超载打破身心平衡 .
心理负荷不仅打破了身心平衡, 心理负荷不仅打破了身心平衡,而且也带给中年人 不仅打破了身心平衡 极度的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 极度的心理疲劳。 这种疲劳表现为:体力不支,注意力不易集中, 这种疲劳表现为:体力不支,注意力不易集中,容 易出现错觉,思维迟缓,语言功能差,情绪低落, 易出现错觉,思维迟缓,语言功能差,情绪低落, 并同时伴有工作效率低,错误率上升等现象。 并同时伴有工作效率低,错误率上升等现象。心理 疲劳的持续发展,将导致头痛、眩晕、 疲劳的持续发展,将导致头痛、眩晕、心血管和呼 吸系统功能紊乱、食欲减低、消化不良及失眠等, 吸系统功能紊乱、食欲减低、消化不良及失眠等, 严重的将导致中年天折、精英早逝。 严重的将导致中年天折、精英早逝。
(二) 成人中期的代际关系 二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概述

六、离退休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补充资料
“空巢心理”“啃老族”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障碍老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
老年人的“空巢心理”
目前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家庭出现了“空巢现象”。社会应重视“空巢”问题,既要为老人供物质帮助,也要给予精神关怀。培养兴趣,广交朋友,丰富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关心社会,重新确定追求目标,老有所为。学会自我调节,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外界的帮助
(二)婚姻成功的因素
1. 对婚姻的态度 热情期、矛盾期、移情期、深沉期2. 冲突与妥协3. 性生活和谐 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4. 共同渡过危机
婚姻满意度
back
补充资料
44岁——“中年剪刀”的轴:人的生命曲线从高峰跌下,而工作和家庭的负担曲线向上升,这两条剪刀状曲线的相交处正是44岁,所以44岁又称之为“中年剪刀”的轴。出现8种危机:信念危机、生理危机、事业危机、职业危机、人性危机、心理危机、情感危机和亲子危机等其中心理危机:孤独、敌意、沮丧、压抑、焦虑
本章小结
成年中期(35、40~60岁)
认知发展某些认知功能的丧失可能开始于成年中期,但总的认知能力保持稳定,因为成年人会使用生活经验和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弥补。长时记忆的提取效率略微有所下降。
本章小结
成年中期(35、40~60岁)
社会性/人格发展成年中期个体会回顾过去,根据“社会时钟”来评价自己取得的成就,并形成对死亡的觉知。尽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成年中期往往是平静和满意的。个体的人格特质一般保持稳定。虽然婚姻满意度往往较高,但是家庭关系可能会遭遇挑战。关于职业的看法从把职业当做自己的外在抱负,转变成把其看做为一种内在满意感,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转变为不满意感。职业的变化越来越普遍。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要偏食,粗细搭配;避免过饱,尤其是糖类和动物脂
肪多了会使身体过胖,加重心脏的负担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按时用餐,忌暴饮暴食,蔬菜和粗粮当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 和半纤维素,具有通便、预防痔疮及大肠癌的作用。
另外,女性更年期期间应尽量减少脂肪、胆固醇、盐和 酒等四种物质的摄入,要少吃过咸的食物,不宜吸烟、喝酒 和咖啡。
17
第二片石片上没有剑,下面写着,紫薇软剑,三十岁前用, 误伤义士不详,乃弃之深谷。软剑比平常硬剑难使,比之锐 不可当又上一层,但是一味自以为伸张正义,殊不知自己也 会有错,以致误伤义士。到这时才明白但凭一时冲动的判断 是多么不可靠。所谓不祥,是心生内疚,弃于深谷的不单是 误伤义士的软剑,还有少年人不顾一切、不可一世的锐气。
28
案例3
一向人缘很好、性格温和的刘先生最近一年好像变 了个人,脾气越来越坏,身体总是感觉疲劳,工作 时精力不集中,办事效率下降。50多岁的刘先生 开始以为自己是患了心理疾病或者精神压力过大, 没想到被专家初步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
29
二、男性更年期 男性当年龄超过四十岁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跟女性更年期
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
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 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 甚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
25
具体表现: ● 30岁左右:皮肤明显出现色斑,松弛、晦暗无光,毛孔粗大、粗
糙、痤疮不断等不正常现象的女性。 ● 30-40岁之间:出现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乳房下垂、萎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一)智力发展模式
智力发展模式:智力随年龄变化的轨迹,任
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展是单向的 还是多向的、单维的还是多维的。关注的是智力水 平的变化。
1、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卡特尔的划分方法)
2、智力技能与实用智力。(巴尔特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智力活动的性质
研究工具:句子完成测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成年中期的生活p433
家庭
代际关系
与孩子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
婚姻。婚姻关系的变化:
热烈期。 矛盾期。 移情期。 深沉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这一阶段是人创造成就的 高峰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成年中期的健康
中年期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由生长、发育、成熟 过渡到逐渐衰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各种 主要疾病的生成、发展、以致恶化的主要时期,疾 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严重地损害着中年人的 健康,成为中年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自我调节功能趋向整合水平. 自我不仅可以作为客体被认识,而且也
可以作为主体发挥调节功能。从主体调节 过程研究自我发展的代表人物是拉文格。 拉文格把人格发展过程出现的类型划分为 八种:
(1)遵奉者水平; (2)公正水平 ; (3)自主水平 ; (4)整合水平。
1.智力是一种心理机能,它具有适应意义。 2.智力的主要成分:
(1)外显智力理论 (2)智力内隐理论
7 成年中期心理特点

成年中期心理特点1、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间。
范围相对,不是绝对的。
2、更年期:中年期后期,既是生理成熟期,有事经历巨大变化的转折时期,医学上称为更年期。
3、女性更年期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大约发生在45-55岁之间,持续8-12年左右。
期间第二性征退化,丘脑、垂体和卵巢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亢进功能。
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4、男性更年期:50岁左右,睾丸萎缩,出现以性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症状。
主要有精神情绪的变化(易出现压抑);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表现心悸、恐惧不安等);疲劳;性机能降低5、影响中年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女从40岁,男从45岁开始各主要脏器机能出现下降趋势);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习惯、性格类型、消极情绪体验)6、智力发展模式指智力水平岁年龄变化的轨迹,任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展是单向还是多向,单维还是多维。
7、智力发展第一种过程也叫基础过程,主要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组织,又叫智力技能。
第二种过程是智力技能和情景、知识相联系的应用,又叫实用智力8、影响智力活动主要因素:社会历史因素;职业;身体健康水平。
9、人格特质:奥尔波特分类人格特质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有基本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几个阶段:尊奉者水平,公正水平,自主水平和整合水平。
2、成年中期生活:家庭和职业3、家庭:代际关系(与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婚姻(热烈期,矛盾期,移情期,深沉期),离婚成年晚期心理特点1、成年晚期又叫老年期,一般是指60岁到死亡这一段时间,生理而言各系统以及谷歌都趋于衰退,功能减弱2、老年心理变化观:传统心理观点把老年期看做“丧失期”,开始老化;巴尔斯特为代表的是毕生发展观,老年期心理也在发展3、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和皮肤觉迟钝);记忆减退(机械识记减退、记忆广度下降、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再认能力较差;回忆力显著下降;思维的老年变化(出现于幼儿相似的自我中心);智力衰退,但并非所有智力都衰退4、晚年比较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与情感(冷落感、孤独感、疑虑感、忧虑感以及不满情绪和老朽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发展心理学】成年中期

根据美国的调查,大五人格中的谨慎性在成年 中期达到顶峰,宜人性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升高, 神经质随年龄增长而下降。(Lachman & Bertrand ,2001)
1、工作
2、家庭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年期是具有最强的生产 力、成功和赢取权力的时期。这同样也是一 个职业成功不再像之前那样如此重视的时期。 类型一:一般来说,员工年龄越大,体验到 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 类型二:工作倦怠——不满意、挫败、厌倦 (转换工作 or 固守原地) 类型三:中年失业——灾难性的经历,可能 导致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失望。
“中年发胖”是这 个问题最明显的表 现。
视力
1)大约从40岁开始,视敏度下降;
2)眼睛晶状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弹性下降; 3)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和将世界知觉为三维 的能力都在下降。 中年期视力近乎一致的变化是近视力的损失, 被称作“远视眼”(presbyopia)。 适应黑暗的能力受损,中年人爬楼梯或在黑 暗的房间内行走更加困难。
如:形象化、给予注 意等记忆人格特点的变化
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1)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
2)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科斯塔和麦克雷根据自己的大五人格特质模 型,对20~90岁的114名被试进行了长达12年 的追踪,结果发现,大部分特质在12年之内 保持相对稳定,相关系数为0.68~0.85。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 [美]罗伯特.费尔德曼 著 苏彦捷 等译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 林崇德 主编
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该年龄
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面临家庭、社会中的多重任务, 担任着多重角色,个体的发展受到多种变量 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关成年中期心理特点的 研究难以得出统一的结论,成年中期也是目 前发展心理学中涉及最少的年龄段。
5.第九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金)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 中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生理 智的判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成年中期智力发展的一般模式
机能退化,智力是停滞和下降 的吗?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 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 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 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 ,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1.总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2.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 3.智力技能与实用智力
二、社会智力的发展
人们在不同的人生任务时期需要的专门技能,这 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
儿童:我应该知道些什么? 青年和中年:我应该怎么运用我所知道的东西? 老年期:我为什么要知道?
三、创造力的发展
对1901~1999年诺贝尔获奖者最佳年龄研究, 更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 年龄跨度在21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 化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50岁之间,年 龄跨度在21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7岁。 生理医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30~45岁之间 ,年龄跨度在23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岁。
3.关心照顾他人
4.搞好家庭管理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孔子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发展精辟地概括为:“吾 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则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孔子的这种分析说明心理能力不仅在中 年期仍在发展,到了老年也还没有终止。 心理能力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和总 和,而非单项能力。因为就某一单项心理能力来 说,从中年之始就处于下降过程、如机械记忆能 力、反应速度等。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任滨海
1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
第一节 成年中期的人生发展 (一) 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 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 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 ,「不惑」,就是不疑惑 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 引黄式三《 必先不惑, 集释》 引黄式三 论语后案》 「 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 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 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 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 。」「不惑」, 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 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 。「 则是 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 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 而不惑」。
21
22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 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 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 美国知名主持人 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 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 林克莱特 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当什么呀 “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 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 林克莱特接着问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 如果有一天 了,你会怎么办 “ 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 然后我挂上我的 小朋友想了说 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 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 降落伞跳出去.“ 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 想看他是不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 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 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这才使得林克 没想到 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 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 为 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 甚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 我还要回来
发展心理学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包头师院心理系
刘俊英
9
三、古尔德(R.Gould)阶段论(P408~409)
类型 功能良好
真实预期 与同龄人的社会比较
价值
放弃达不到的目标
归因
作出准确的归因
虚幻预期 为行为-结果评价的积极偏 差
价值 归因
贬低达不到的目标的价值 自我中心归因偏差
功能不良
自我伤害 执着于达不到的目标 作出悲观的归因 极其夸大对行为-结果 的评价 提高不可及目标的价 值 对不可控事件的自责
省性、整合性、接受不确定性。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包头师院心理系
刘俊英
19
(二)智慧与专长
中年智慧重心:
日常生活有关的智慧 职业发展密切的专长
1、智慧(wisdom)
智慧的内容与维度
克莱顿——三维(情感、反省过程、认知品质) 斯滕伯格——六维度(推理能力、同情、对观点与环境的
16~60岁分为七各阶段——第六、七为中年期 家人关系矛盾——和谐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包头师院心理系
刘俊英
10
四、哈威格斯特(R.Havighurst 1974 ) 中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的特殊时期,它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而
且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最大要求的时期。具体可以归为如下七 点: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包头师院心理系
刘俊英
28
二、成年中期人格发展的稳定与变化
16成年中期

中年人再就业困难
• • • • • 雇主的不接受 中年人要求的报酬期望过高 不愿重新就业 没有年龄和后续优势 缺少前期基础
成年中期的生活
• • • • • • • (一)家庭 1.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2.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3.配偶的关系:婚姻 (二)职业与职业发展 1.在职业中体验创造感与停滞感 2.面临职业挑战:竞争与失业,因此再就业 困难
本章主要内容
• • • • 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成年中期的生活
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 人格结构:人格特质与人格结构稳定性 • 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 • 自我意识
人格结构
• 人格的结构:人格特质的种类,不同的分法。 • 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 变;构成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 16PF作为根源特质在成年中期不会增减 – 神经过敏、外倾和开放性在20-90岁的人进行 12年跟踪研究发现,大部分特质的水平稳定性
作为子女
• 经受的压力:父母健康安全、身体变化、自 由与时间限制、经济压力、家庭内部冲突 • 赡养的积极作用:
– 感觉到自我满意、自尊增长,因为看到自己在履 行责任,在应付挑战
自我意识的发展
• (1)日益关注自己的内心
– 荣格内倾与外倾变化,引发中年危机
• (2)自我调节功能趋向整合
– 拉文格的理论:自我不仅可以作为客体被认识, 还可以作为主体发挥调节功能。 – 句子完成测验看成人自我的发展水平 – 遵奉者水平、公正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 (各自的含义)
成年中期的生理
• (二)性功能: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 (三)健康问题: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 组织器官功能下降 – 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睡眠过多与过少、不吃 早餐等 – 性格类型:A性格、过分内向与孤独 – 消极情绪体验:压力过大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成年中期个体的的心理开展定义中年“我已步入中年。
我将中年视为一个地方,如同河流的中央,桥梁的中部,半生已过,半路已走。
人们期望我已是盆钵皆满:财产、责任、成就、经历和智慧。
〞多数人所谓的中年是什么呢?他们可能会说:40岁左右,并一直持续到55岁或60岁,这种说法虽然合理,但它却遗漏了35—40岁这一时期〔既非青年,又非中年〕且同样也未对60—65这一时期进展适当的说明。
我们把中年定义为30岁至35岁间,完毕于60至65岁这一时期。
在定义、讨论中年我们所遇的困难,局部归因于中年是在20世纪才产生的人类生命周期的新阶段。
作为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的中年能够出现,极大的依赖于两个主要的生理和社会变化的发生。
首先20世纪人口平均寿命有了迅速增长,以至现在每个人都会渡过所谓的中年期,而在1900年,人们的预期寿命仅有50岁,很多人在今天所为的中年期或在此之前的时间里就已经死亡了。
当今天人们开场觉察到他们正在走向衰老和死亡时,他们还有一个更长的生命预期要继续下去。
中年生活和其他开展阶段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易受生理成熟的影响。
对人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自身的经历。
甚至可以说,个人和社会因素塑造了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
对某些人来说,中年生活涉及养儿育女,同时以事业开展为中心;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它意味着组建家庭,同时推迟事业的开展。
对步入中年的成年人而言,其最为典型的特征是,他们对自我概念和周遭世界有了新看法,其中包括对自我的重新定义,对人生作为的崭新期待,以及在生活中寻求新的满足。
第一节成年中期的开展任务与其他开展阶段相比,成年中期最大的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人生的前半段发生了什么,更要清晰确定后半段有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因此该阶段的开展任务是独特的。
开展心理学中,有关开展任务代表性观点有如下几个:一、埃里克森的观点〔一〕Erikson理论中的创生对停滞〔繁殖对停滞、再生力对停滞〕在Erikson看来,一个人在成年中期或者为家庭、社区、工作和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或者进入停滞状态。
(优选)成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时光隧道
• 1933年结婚后即移居美国,1933~1939年,先在美国波士顿开业,作 为一名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并初次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研 究所任职,研究了自我发展问题。1950年,他的重要著作《儿童期与 社会》一书问世,并于1963年再版。他在此书以及后来的一些著作中, 清楚地介绍了一个关于儿童发展的崭新学说。
第七页,共73页。
• 里克 洪伯格尔 埃里克森E.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79)生于德国 梅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为丹麦籍。 生后不久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给一位犹 太儿童医生。从此小埃里克森由继父抚 养,改姓洪伯格尔。埃里克森长得看起 来像一个丹麦人,他的小学同学视他为 犹太人,不愿和他玩,犹太人又因他长 相的不同而疏远他。
• 第三阶段:22—28,完全自主期
• 第四阶段:28—34,质疑自己的选择,厌倦社会角色。
• 第五阶段:34—43,由于塑造儿女的行为时间越来越少,成年父母会 用以前的要求。
• 第六阶段:43—53,痛苦时期,会挑剔一切。
• 第七阶段:53—60,感情变得积极,与家人朋友变得和谐。
• 古尔德从个体与家庭的关系来建构自己的理论。
• 认知实用成分可看成晶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映文化作用。受文化知 识水平所决定的,认知实用成分的毕生发展将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而 增长。
• 但是,她们也认识到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纯粹的认知机械成分或者 认知实用成分,这两种成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相互影响。
第二十五页,共73页。
• 有关成年中期智力发展模式的问题 • 在对成年智力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重视:群伙
第六页,共73页。
• 关于发展任务比较代表性的几个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成年中期个体的的心理发展定义中年“我已步入中年。
我将中年视为一个地方,如同河流的中央,桥梁的中部,半生已过,半路已走。
人们期望我已是盆钵皆满:财产、责任、成就、经验和智慧。
”多数人所谓的中年是什么呢?他们可能会说:40 岁左右,并一直持续到 55 岁或 60 岁,这种说法虽然合理,但它却遗漏了 35—40 岁这一时期(既非青年,又非中年)且同样也未对60 —65 这一时期进行适当的说明。
我们把中年定义为30 岁至 35 岁间,结束于 60 至 65 岁这一时期。
在定义、讨论中年我们所遇的困难,部分归因于中年是在20 世纪才产生的人类生命周期的新阶段。
作为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的中年能够出现,极大的依赖于两个主要的生理和社会变化的发生。
首先20 世纪人口平均寿命有了迅速增长,以至现在每个人都会渡过所谓的中年期,而在1900 年,人们的预期寿命仅有50 岁,很多人在今天所为的中年期或在此之前的时间里就已经死亡了。
当今天人们开始觉察到他们正在走向衰老和死亡时,他们还有一个更长的生命预期要继续下去。
中年生活和其他发展阶段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易受生理成熟的影响。
对人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自身的经验。
甚至可以说,个人和社会因素塑造了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
2对某些人来说,中年生活涉及养儿育女,同时以事业发展为中心;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它意味着组建家庭,同时推迟事业的发展。
对步入中年的成年人而言,其最为典型的特征是,他们对自我概念和周遭世界有了新看法,其中包括对自我的重新定义,对人生作为的崭新期待,以及在生活中寻求新的满足。
第一节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与其他发展阶段相比,成年中期最大的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人生的前半段发生了什么,更要清晰确定后半段有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因此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独特的。
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发展任务代表性观点有如下几个:一、埃里克森的观点(一) Erikson 理论中的创生对停滞(繁殖对停滞、再生力对停滞)在Erikson 看来,一个人在成年中期或者为家庭、社区、工作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者进入停滞状态。
具有创生能力的人们努力扮演好引导和鼓励下一代的角色。
通常人民通过养育子女表现出创生能力,但其他角色也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人们可能直接和年轻个体一起工作,充当他们的导师,或者他们通过创造性、艺术性的产品输出来寻求一种长期的贡献,从而满足创造力的需求,能够体验创造力的个体,他们的关注点就会超越自身,通过其他人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
3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缺乏心理上的成长,意味着人们开始趋于停滞。
整天关注于他们自己的行为琐事,他们只是感到为社会做了非常有限的贡献,他们的存在也没有什么价值。
一些人还在挣扎着,寻找更加充实的新职业,另一些人则开始感到挫败和厌倦。
(二) Levinson 的观点——生命季节理论(seasons life)莱文森认为,成人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
稳定期与转折期的区别就在于生活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所谓生活结构就是个人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的综合体。
根据莱文森的观点,成年中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巩固自己的兴趣、目标及各种承诺。
Levinson 对一组男性进行访谈,根据他的观点,40 出头是面临转变和危机的时期。
Levinson 认为从 20 左右开始进入进入成年早期,一直到成年中期,成年人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离开家进入成人社会。
然而在大约 40 到 45 岁的时候,人们进入了 Levinson 称为的中年转变(midlife transition )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质疑的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什么有限的本质,质疑一些日常的基本假设。
他们体验了最初的衰老迹象,并对抗他们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完成所有目标这一事实。
Levinson看来,这一评估时期可能会导致“ 中年危机”(m idlife crisis ),即由于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而带来不确定和优柔寡断的阶段。
面对身体衰老的迹象,男性可能会发现即使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成就所带来的满足感也没有他们期望的多。
回顾过去,他们可能试图确定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同时找寻改造过去错误的方式。
因此,中年危机是一个充满质疑的痛苦和骚动的时期。
(三)哈威格斯特的观点哈威格斯特认为,成年中期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
成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一个特殊时期,它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而且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最大要求的时期。
哈威格斯特( Robert Havighurst ,1972)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如下七条: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4)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5)帮助未成年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6)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7)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以上理论表明,中年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阶段。
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求个体目标的实现;另又承担着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照顾伴侣、完成工作等多方面的责任。
在二者压力之下不少研究者认为存在“中年危机”现象,即成年早期会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阶段。
但实证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成年中期个体都会出现这一现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很多40 多岁的人会告诉你,他们感觉自己比20 年前更加心不在焉。
他们也会对自己不如年轻时那么聪明有一些忧心忡忡。
常识告诉我们,随着年龄增大,人们会失去部分头脑灵敏性。
在很多年里,当被问及智力是否在中年期下降的时候,发展学家们会提供一个明确的、不可动摇的回答。
这个回答让大多数成年人都不太乐意:智力在 18 岁时达到顶峰,并一直保持到 25 左右,然后开始逐渐下降直到生命结束。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大量研究基础上的,横断研究清楚的显示,年长的被试在传统的智力研究中的表现比年轻被试差。
一、智力发展的模式智力发展的模式,即智力随年龄变化的轨迹。
关于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不论哪种研究所得结论比较一致,那就是随年龄增长智力水平呈单调上升趋势。
成年期智力发展趋势如何?众多研究表明: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卡特尔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把智力区分两大类:晶体智力(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是人们通过掌握社会文化而获得的智力。
是由经验而习得并应用于问题解决情境中的信息、技能和策略的积累,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当发展学家分析这两种智力时,他们也得到了关于智力是否岁年龄下降的新结论:既是,也不是。
流体智力确实会随着年龄下降,而晶体智力会保持稳定,而且在某种情况下确实会提高。
这一结论在西雅图追踪研究中得到证实。
( 412 页)卡特尔区分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分别考察其发展轨迹,有重要意义。
(二)有关成年中期智力发展模式的问题:代群效应与个体差异“群伙效应”(cohort effects)即实际经历的社会历史事件,社会历史因素对智力活动产生的影响效应。
群伙指的是同一时代出生的人,如均为 1950 年出生者,他们的基本背景相同或极为相似,如营养条件、受教育水平、大众媒介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活风格的改变等。
不同群伙之间,由于所处文化背景及人生经历的差异,在智力活动上也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别。
沙依对西雅图追踪研究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分析比较后发现,处于同一年龄的不同群伙在基本心理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Schaie,1996 )。
比方说, 1910 年出生的人在 20 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低于 1924 年出生的人 20 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
也就是说被试的基本心理能力水平与其出生年份密切相关,出生越晚,基本心理能力水平就越高。
沙依认为,这是由于社会文化历史不断发展导致的结果。
人类社会总是越来越进步,人们的营养和医疗保健条件越来越好,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受大众媒介与科学技术的影响来越大,因此,人类的整体智力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弗莱恩(Flynn,1987 )比较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欧洲数个国家不同年代18 岁公民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年代越近智力水平越高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智力水平因时代演进而提高的幅度特别大(如有的国家的智商分数最大可提高 25 分),在流体智力测验上的提高幅度要大于在晶体智力测验上提高的幅度。
有意思的是,相距30 年的代际间智力差异相当于相差 30 岁的人(如 20 岁和 50 岁)在横断研究中的智力差异。
弗莱恩的研究结果因影响了很多研究者对智力发展及智力测验的看法,故往往又被人称为弗莱恩效应( Flynneffect )。
1996 年,心理学家奈瑟( U.Neisser ,1928—)曾组织过专门的研讨会对此效应进行解释。
相当部分人认为应该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从文化历史变化角度去理解这种效应的产生。
因为遗传进化的效果一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而是往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世代。
一些研究者指出,产生这种效应的文化历史因素主要体现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童年生理疾患愈益减少,父母对个体成长越加关心,以及学校教育条件愈发优越等。
很明显,这与沙依的观点基本一致。
二、智力活动的性质智力发展模式强调智力水平的变化,也即他关心的是各种智力成分如何随年龄而变化,是一种量变;然而今年关于中年人智力活动的性质也是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大量的实验研究的理论分析中,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中年人的智力活动性质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智力活动的性质1、智力是一种心理机能,它具有适应意义Piaget 指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中年人的智力水平特点是与其对环境的适应分不开的。
环境对个体有什么要求,个体相应的智力功能就得到发展。
Schaie :成人智力适应理论。
把人一生的智力划分为不同阶段:(图 10-4 人类认知发展阶段)不同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不同。
2、智力的主要成分智力的外显理论:心理测验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都是基于研究者某种智力观,通过外在刺激材料进行测量评定;它们对智力的研究更多侧重智力的量变,考察某种智力成分水平的变化未能涉及到智力活动性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