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和物态变化》中考复习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热现象和物态变化》阶段性检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各题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
1.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2. 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的正常体温是100℃
B. 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 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D. 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3. 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非晶体
4.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 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 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 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5. 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打开冰箱能看到“白雾”;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人口中能呼出“白雾”。
关于上述两例中的“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雾是小冰晶
B. 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 白雾的形成过程一定吸收热量
D. 白雾是由冰形成的
6. 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A. 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一会就干了
D. 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7.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
C. 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D. 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8. 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 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C. 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 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9. (多选题)“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
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10. 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
...发生的是()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D.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外面会出现冰花
11. 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12. 用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效果()
A. 水好
B. 冰好
C. 一样好
D. 无法判断
13. 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凝华
14. 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冰是一种晶体
B. 冰的熔点为0℃
C. 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 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15. 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如图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 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16. “地面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小冰晶。
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
”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 汽化液化凝固云
B. 蒸发液化凝华雨
C. 蒸发液化凝华云
D. 蒸发凝华液化雨
17. 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A. 冰冷
B. 水冷
C. 水与冰的冷热程度一样
D. 以上判断都不对
二、填空(每空1分)
18. 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乙所示的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19.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_________液化而成的。
人们在盛夏大汗淋漓,靠汗的_________带走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
20.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象。
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原因是。
(2)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态;在BC段,物质是态;C点表示物质。
(3)线段CD表示。
(4)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5)在EF段,表示该物质。
(6)A至C段的过程叫做,需要热量;D至F段的过程叫做,需要热量。
21. 在烧瓶里加入少许的碘,微微加热后,可看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碘造成的。
22. 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23. 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呈在______________一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
下
时间/min0246
温度/℃0009
现象较多的冰,少量的
水
少量的冰,较多的
水
冰完全融化,只有
水
全部是
水
分析上表可知:
(1)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答出两点:
a. b.
25. 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
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2);(3)。
26.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中:
(1)他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图C所示图像为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4)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写出两条即可)
27. 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
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
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
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
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28.有一支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开水中,读数为95℃;如果将它插入某液体中,读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C
2. C
3. C
4. B 分析:A是熔化;C是液化;D是液化
5. B
6. C 分析:A是液化要放热;B是凝华要放热;C是蒸发要吸热;D是液化要放热
7. D 分析:“白气”是小液滴,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液滴;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冰棒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附着在鸡蛋表面形成的。
8. B
9. BC 分析:雾是液化现象,雪是凝华现象
10. D 分析:冬天屋内热屋外冷,屋内的水蒸气遇冷玻璃凝华成冰花,所以冰花都在屋内
11. D 分析:水是晶体,由液态变固态温度降低。
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为0℃。
12. B 13. B
14. D 分析: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并越来越少,质量逐渐变小。
15. B 16. C 17. C
18. -4,不能
19. 热的水蒸气,冷的眼镜镜片,蒸发
20. (1)晶体它有固定的熔点(2)固固液共存熔化结束(3)熔化结束后温度升高(4)80℃(5)正在凝固(6)熔化吸收凝固放出
21.升华
22.
23.室外因为外面的温度高,而房间温度低,外面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窗后降温而液化
24.(1)晶体(2)a.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 晶体熔化过程要吸
热
25. (1)量程不同; (2)分度值不同; (3)体温计上有缩口等
26.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98,< (3)丙,保持不变
(4)①适当减少水量 ②给烧杯加盖子 ③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任选两种)。
(5)①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
②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
③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④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等(任选两条)
27. 猜想:水的凝固点与其纯度有关(其他说法符合这一意思的也可)。
理由:没加盐的水结冰的温度(凝固点)高,加了盐的水结冰的温度(凝固点)降低了。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加入质量相等的纯净水,一个杯里不加入盐,另一杯里加入适量的盐。
②把这两杯水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里,让两者处在0℃的温度下过20分钟取出。
观察两者结冰情况。
分析与交流:
方法:往这些路面上撒煤渣。
理由:加大路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
28. 先求出这支温度计每小格代表多少℃。
因为它表示100℃只用了95-15=80个格,则每个格应表示
80100=45℃。
再求出所给出的读数应占多少个格。
35-15=20个格,所以,20×
4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