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培优课件1.4灯笼
第4课《灯笼》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句段摘录:文章第2段 我品读出的意味:通过一个排比句, 五个“想起”,引出灯笼所触发的作者的情思,能够感受到灯笼于 作者生命中的“结缘”之多。
(3) 我圈画的是第3段,该段所写的这份祖孙情深让人神往,虽 是寂暗的夜晚,却有着脉脉的温情。
释
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疑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 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解 惑
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2.第2段末尾的句子有何作用?
释
疑
总结自己和灯笼的关系,领起下文。
解 惑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 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 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 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帝王灯下垂泪,将领挑灯看剑,抗 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理
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 态度。
解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 语
勇杀敌的气概;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言
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
局更的具担凝忧聚和力对的未精来神的,期团望结,抗希战望,有打更败强敌大人的,力保量卫,好有探
自己的家园。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方
初
面来抒写灯笼的?
读
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抗战前期, 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
课 文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22张PPT)
回顾文体知识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题材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
神聚:中心集中,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 是情感体验。
听读课文
思考:
1、“灯笼”在课文中的作用? 线索
2、找到文中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
(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 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写作手法
一家一村 一时一事
个人 灯笼
天下
以
历史
小
社会 见
爱国情 大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了与灯笼相 关的童年生活、亲情故事、英雄人物等,表达了对 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对亲人的感激,同时表达了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表现出作者志存高 远、希望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以及与时代同呼吸、 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情感方面
元宵节看灯伴着小灯入梦; 族姊远嫁,曾是华贵,而今的破落。
历史文化方面
文化上:在纱灯上描 红,爱的是那份雅致;
历史上:想象宫灯,唱词, 联想汉献帝,体验的是深 长的历史况味。
理解灯笼之愿
作者从情感和历史文化方面,叙写着与“灯 笼”有关的回忆,始终贯穿本文的情感是:
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灯笼
吴伯萧
学习目标
1.听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线索的贯穿作用,理清文章脉络。 3.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及升华。
检查预习
1、生难字
争讼(sònɡ ) 静穆( mù ) 褪色( tuì )
领域( yù ) 斡旋( wò xuán) 思慕( mù ) 熙熙然( xī ) 怅惘(chànɡ wǎn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PPT课件
灯笼
语文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设计说明
《灯笼》是吴伯箫运用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其早年与“灯笼” 有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所创作的一篇文章,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 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教学此课,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 应将重点放在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上,引导学生理解“灯笼” 作为线索串联多个材料,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以 及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
学习任务二
批注并思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第1段开头说:“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 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是议论。接下 来说“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 了”,是叙述。叙议结合,十分自然。
学习任务二
叙议结合
第2段叙述早年乡村“灯笼”的一个个影像,末了 说:“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 的就都是。”这是议论,既总结这一段的内容,又表 明脑中相关记忆之丰满,表达一种怀念的情感。
预习任务
【熙熙然】 温和欢乐的样子。 【人情世故】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垂珠联珑】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垂
珠联珑。预习任务来自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 ,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 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 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引申出深刻 的内涵。代表作主要有《记一辆纺车 》《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本 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学习任务二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
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
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件4 灯笼
找到本文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 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第3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5 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6段,村头红灯高照,慰 藉孤行客;第7段,元宵节看灯;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 朱门;第9段,纱灯上描红;第10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 卒”的誓愿。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 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 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 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 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 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 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 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特色一:多种表达方式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
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结构严谨 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之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
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 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 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 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 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材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 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 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 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 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4 灯笼
1.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2.感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 3.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富有表现力 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4《灯笼》课件(38张PPT)
文章由灯笼想到了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想到了许多 乡情民俗;想到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想到灯笼记录、传 承着家族历史;想到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联想丰富 ,内容多样。
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 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 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 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写法指导
文中的“灯笼”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作者 描写的祖父、母亲也是微末之人,记述的事件也都是细碎之 事,在细小的事物中作者抒写了自己细微的情感。作者从小 处写起,小中见大,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 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述壮烈之情, 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资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 ,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 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 然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 、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 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 熙熙然:指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掌故: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D.燎原 静穆 不甚了然 夜深星阑
、文化价值。(重点) 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
③ 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 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 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激发爱国热情。
合作探究
第4课《灯笼》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吴伯箫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感到十分愤懑。 《灯笼》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写作的散文名篇。
知识链接
中国灯笼 中国灯笼又称为灯彩,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 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从种类上分,有宫 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灯、山水灯、花鸟 灯、龙凤灯、鱼虫灯等。除此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整体感知
虽不像/扑灯蛾,(连)爱光明/而至焚身,(停,转 折)小孩子/喜欢火,(连)喜欢/亮光,(连)却仿佛/是 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连)点亮了灯/哭声/ 就止住了。岁梢/寒夜,(连)玩火/玩灯,(连)除夕/燃 滴滴金,(连)放焰火,(连)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 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连)要说/“玩火黑 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停)但偷偷/还要在神龛 里/点起烛来。
2.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中“以小见大” 的写法及其作用。
写法探究
(1)物件小 课文中的“灯笼”,可以说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
微小事物,它虽然不起眼,但是在作者看来是最值得写的。
(2)人物小 文中的人物是一些微末之人,作者重点描写了祖父、母亲
等,其人其事都湮没在时间的尘埃中,只有作者才会带着珍惜 的心情细心发掘出来。
合作探究
• 历史文化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
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第7段) “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
事官八十人……”(第8段) “ ‘ …… 好 一 似 扬 子 江 , 驾 小 舟 , 风 狂 浪 大 , 浪 大 风
部编最新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 (共25张PPT)
因为“灯笼”是全文的叙 事线索,全文的几个故事都 是由“灯笼”串连起来的。
深层探究
6、结合全文看,“灯笼”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灯笼”在文中包含着文化和情感两方面的意义。 文化意义:在纱灯上描红的雅致;对宫灯的想象,是 深长的历史况味。情感意义:提着灯笼迎接祖父,体 现长幼深情;上学放学母亲接灯的母子深情;跟着各 种灯跑,是飞扬的青春激情;族姐家门的官衔等,记 录的是岁月的沧桑感。
马前卒(zú) 盛茶(chéng)
字词积累
2、多音字辨析
燎:燎原(liáo) 卒:马前卒(zú)
燎眉(liǎo)
卒然( cù,同“猝”)
盛:盛茶(chéng) 盛行(shèng)
字词积累
3、生词积累 斡旋:调停,调解。 幽悄:幽深寂静。 静穆:安静庄严。 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fén kān song wò kēng chéng mǐn zú )
巩固提升
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斡旋:调停,调解。) (2)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不甚了然:不太明白) (3)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 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4)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技巧探究
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本文以回忆为主线,在回 忆中插入自己的情感。以第3段为例,作者写去按祖父和听 祖父讲故事,这是叙事;“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 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这是抒 情。
2024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PPT课件
PPT课件•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解析目录•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设计•课后作业与练习安排•教师总结与课堂回顾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民主、科学的追求。
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鲁迅、茅盾、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现代文学起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
时代背景:近现代文学发展概况作者生平:吴伯箫及其代表作品吴伯箫(1906-1982),原名吴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代表作品包括《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我没见过长城》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灯笼》一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忧外患严重。
文章通过记录、传承家族历史,联想起古代将领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表达了作者亲人的慈爱和感激之情。
吴伯箫在文中通过回忆儿时许多美好往事,联想起古代将领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灯笼》一文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也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创作背景:《灯笼》一文产生原因及意义02文本解读与赏析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起部分分述部分总结部分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许多关于许多美好亲人的慈爱和感激之情。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感觉。
030201文章结构:总分总布局特点分析写作手法:描写、抒情等技巧运用描写手法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对人物和场景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抒情手法通过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主题思想:对家乡和亲人怀念之情表达家乡情怀通过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亲人的慈爱,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第4课《灯笼》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
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
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描写、抒情
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学习任务三:捕捉感觉,初步感知。 2、作者借灯笼具体表达什么情思?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 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 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 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示例】 摘录1: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 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摘录2: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学习任务四:品味语言,体会风格。 (2)吴伯箫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之外的大 家”,其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③“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评论家们对吴伯箫评论最多的还是他的 散文“质朴、自然”的特点。根据你的阅读,从选材、语言、抒情等角度中任选一 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示例一]本文的选材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最为平常、最为熟悉的事物,里面的许多内 容又都极为家常,具有乡土气息。 [示例二]本文的语言多在平淡自然的叙述中展开,不急于抒情、议论,由回忆到 联想娓娓道来,像是思绪的自然流淌,袅袅有余韵。 [示例三]本文的抒情不热烈、不喧噪,而是蕴含在含蓄的描述中,寓情于景,陈 情于事,明秀而又敦厚。
——对祖父的感激与怀念
学习任务三:捕捉感觉,初步感知。 2、作者借灯笼具体表达什么情思?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灯笼》同步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共张PPT)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后、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 气概,是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 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 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 团结全国人民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作者 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从不同方 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静穆:安静庄严。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锵然: 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北的奢华。
未始:未必。 幽悄:幽深寂静。
活动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试概括围绕“灯笼”记叙了哪些事。
话说灯笼 祖父夜行 母亲吩咐 慈母之爱 乡俗还愿 元宵张灯 族姊远嫁
争讼(zhēng sòn)g
领域(lǐng yù )
斡旋( wò xuán )
静穆(jìng mù )
思慕( sī mù )
怅惘(chàng wǎng )
锵然( qiāng rán)
褪色(tuì sè )
燎原( liáo yuán )
熙熙然(xī xī rán )
暖融融(nuǎn róng róng)马前卒(mǎ qián zú )
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 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 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 笼下的马前卒。
议论、抒情。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 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山河,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 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 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 怒火中烧。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 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___萧____
②___熔_____
【任务二】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硕果累累”的“累”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是(2分)( A )
A.﹒累赘
B.﹒累积
C.劳﹒累
生命有节
(2)根据同学们积累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6分)
【任务一】根据所学,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词。(3分)
考点在线·提能力
【重现经典】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开篇说“火”(第1段)→话说灯笼(第2段)→___祖__父__夜__行____(第3段)→母亲吩咐 (第4段)→慈母之爱(第5段)→___乡__俗__还__愿____(第6段)→元宵张灯(第7段)→ ___族__姊__远__嫁____(第8段)→朱红描字(第9段)→___献__帝__灯__笼____(第10段)→灯笼下 马前卒(第11段)→结尾说“火”(第12段) 【直击考点】 归纳概括内容。
第4课* 灯 笼
新知预习·巧积累 审美鉴赏·培素养 考点在线·提能力 基础整合·试身手 巩固拓展·重落实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争﹒讼( sònɡ ) 恐﹒吓( hè )
﹒褪( tuì )色 神﹒龛( kān )
﹒锵( qiānɡ )然 幽﹒悄( qiǎo )
2.写字形。
3.明词义。 (1)斡旋:___调__停__,_调__解____。 (2)___思__慕____: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3)人情世故:___为__人__处__世__的__道__理____。 4.填词语。 (1)除夕夜,家家___张__灯__结__彩____,人人心花怒放。 (2)这种新思想大有星火___燎__原____之势。 (3)柳絮泉一年四季,泉水碧透,白絮常飞,不论什么季节,那一池翻飞的 “柳絮”,那活泼泼的姿态,都令人目醉神迷,___熙__熙__然____如登春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记常识。 《灯笼》的作者是___吴__伯__箫____,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___散__文____家、教育家。
审美鉴赏·培素养
【思维——提炼内容】 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与“灯笼”相关的事件?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意义? 答: 略。
【审美——鉴赏】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 略。
巩固拓展·重落实
(共10分,10分钟) 6.(2020·宁波中考改编)综合性学习。(10分) 请你参与以“节,中国人的诗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有节 (1)阅读语段,完成任务。(4分)
春,是绿水逶迤,是暖风拂面,是芳草长堤,是花香鸟语,是秀山丽水,让人陶 醉而欣喜;秋,是秋风①xiāo 瑟,是北雁南飞,是枫叶似火,是落叶金黄,是硕 果累累,让人感伤而满足。可是,你是否想过,那盎然的春色是历经严寒洗礼后 的英姿,那绚烂的秋景是接受酷暑rónɡ② 炼后的结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B )
A.掌故
繁星
领域
雪夜弛马
B.庭院
预备
孤行
珠玉金银
C.圆宵
仿佛
焰火
红灯高照
D.羡慕
潦原
褪色
夜深星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B )
A.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要遵守规定,不得因﹒人﹒情﹒世﹒故而放松对外来人员的检查、
检测、登记,随意放行通过,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A.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洿池。(《列子·杨朱》)
①社稷:___国__家_____ ②夺:___改__变_____ ③集:___停__息_____
【任务二】请你将【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书签内容,填在相应词语下方 的横线上。(3分)(填序号)
答: ①C ②A ③B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神﹒龛(kān) B.争﹒讼(sònɡ) C.﹒吠声(fèi) D.源﹒亨(hēnɡ)
﹒溺炕(nì) ﹒锵然(jiānɡ) ﹒焚烧(fén) ﹒裴公(pèi)
﹒斡旋(wò) ﹒怅惘(chànɡ) 恐﹒吓(hè) 马前﹒卒(zú)
B.在这部戏中,王明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很多人都为他效力。 C.烈士陵园内,松柏森森,一派﹒静﹒穆。
D.冰心以庄严的态度感悟生命、守护理想,不禁为世事之艰辛、人生之有限感
到忧郁、﹒怅﹒惘。
4.(2020·日照模拟)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
①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
看见。
②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
③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
低眉,便是含蓄。
④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⑤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⑤②④
5.下列对《灯笼》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D ) A.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B.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 马前卒”的誓愿。 D.《灯笼》一文,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记忆。从不同方面 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破解有法】 (1)要素归纳法:找出文章记叙要素,按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写人叙事 类)或景物+特点(写景类)的格式,归纳概括。 (2)摘录句段法:直接引用或提炼整理关键语句(中心句、主旨句、抒情句、议 论句、结论句等),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用关键词对各段大意加以概括,将各段大意进行整合、归纳。 (4)标题拓展法:有些文章往往把内容集中体现在标题上,对标题扩展充实,即可 把握主要内容。